考试方式与题型题量:
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包括单选(4项选1)50题(每题1分)、多选(5项选2、3或4)20题(每题1分)、判断15题(每题1分)、简述3题(每题5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中国戏剧的特点、主要剧种、流行地区和代表剧目,中国书法的特色、汉字书体类别、代表人物和著名书法作品,中国绘画的特点、分类、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中国戏剧、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识别、欣赏能力和导游讲解水平。
考试内容:
一 、中国传统文化简述
了解
二、中国古代思想流派
了解夏代之前
熟悉
三、中国戏剧
了解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过程,京剧产生、发展情况和现存的地方主要剧种以及中国话剧的基本情况;
熟悉不同阶段出现的戏剧的不同形式、京剧
掌握京剧传统剧目数量与
四、中国书法
了解汉字的起源、古文字和今文字的涵盖范围,构成书法视觉形象美的基础和钟繇、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成就以及欣赏书法的三个
熟悉广义和狭义大篆的概念,笔墨、笔韵对书法视觉形象美和书法艺术的意义和书法作品神韵美的内容;
掌握大、小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草,今草)的产生时代和其不同风格流派、代表人物、著名书法作品。
五、中国绘画
了解历史上对中国画的不同分类、中国绘画流派和中国绘画的评价以及西方油画的简单历史;
熟悉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技法的特点,院体画、水墨画、壁画、年画、风俗画、画像石与画像砖的概况,西方油画与中国画在写意与写实、点线与块面、层墨与色彩、构图虚与实、画面组合(诗、书、画、印、签名)复杂与简单、技法的笔墨有无等方面的区别以及如何欣赏中国画的笔墨、画法,如何欣赏画面上诗、书、画、印的组合和
掌握院体画、水墨画、壁画、年画、风俗画、画像石与画像砖等基本画科的分类(人物、山水、花鸟、界画)与基本技法的分类(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以及文人画的主要特征,
专题二:宗教文化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产生、传播、消亡的条件及其性质、功用及其基本教义、经典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基本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在正确认识宗教的基础上,在工作中尊重国内外游客的宗教信仰和习俗,正确宣讲我国宗教政策和宗教文化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中国宗教文化概况简述
了解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熟悉其存在、消亡的基础、条件及宗教的实质、功用,掌握学习宗教文化知识的目的。
二、中国的佛教
了解佛教传入中国的基本情况、
掌握佛教完成中国化过程的标志,中原佛教八大宗派的创派人、祖庭,藏传佛教四大宗派名称、格鲁派创立人,云南上座部佛教中西双版纳地区的两派名称及其主张,藏传佛教各派别名及取名的因由,佛教
三、道教
了解道教的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情况,道教神学的创世思想、重己贵生、长生不老的人生观,有无双遣、心道相通的认知观(悟道观),《中华道藏》的价值,内丹道派的性命双修论、全真道的识心见性说与道教的服食以及道教对政权更迭、政治制度、社会伦理、节日、禁忌、风俗、音乐等的影响;
熟悉道家与道教的联系与区别、道教的根本信仰与最高目标、道教产生发展经历的五个阶段,唐代至北宋、金、元、明历代所编道藏的名称与价值以及道教哲学对宋代理学的影响,对祖国医学的贡献,对二十八宿、北斗星的测定绘图,珠算之法,平面成像,凸透镜原理的发现,对水法炼铜技术,计时秤漏,飞行机械发明等做出的贡献;
掌握道教的创立人、创教时间、地点,
四、中国的伊斯兰教
了解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入、传播和在中国的教派,伊斯兰教教义一般内容,伊斯兰教经典传入中国的情况以及《古兰经》包括的主要内容和《圣训》的基础知识;
熟悉伊斯兰教一般认为的传入时间、传入路线,我国伊斯兰教的
掌握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情况。我国大多数信徒为逊尼派、少数为沙斐尔派和苏非派的状况,以及《古兰经》与《圣训》的内容实质及其关系。
五、中国的基督教
了解基督教传入中国的一般情况及其教义的一般内容;熟悉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派别、名称,其第二、三、四次传入中国的时间、主要教派,基督教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建筑的总体特征、基本要素、主要类型、各类建筑(宫殿、园林、宗教、陵墓、工程、居住)的类型、功能、特征和代表性建筑等,以及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发展历程、中国旅游城市类型、大陆与港台标志性建筑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中国底蕴深厚的建筑文化的认知和导游宣讲水平。
考试内容:
一、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
了解中国建筑历史演进的四个阶段,中国南北地区建筑风格的差异,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美学特征和不同单体建筑的名称;
熟悉中国建筑演进不同阶段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局手法和形成背景,风水论对中国建筑空间布局的影响,中国建筑的基本构件,五大建筑装饰类型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的十大功能性类型; 掌握中国建筑在各阶段的风格特征、类型和主要营造技术,中国建筑的主要文化特征,在结构和空间上的处理方式与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广泛应用的原因及其优点,中国建筑基本构件的含义与功能,不同建筑装饰类型的艺术处理以及各种单体建筑的类型和功能。
二、宫殿(坛庙、祠堂、书院、会馆)建筑
了解中国宫殿的形制演变趋势;熟悉宫殿的内外陈设;掌握宫殿的各种布局特征及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和秩序观念,宫殿、坛庙、祠堂、书院和会馆的定义、功能、特征及其代表性建筑实例。
三、园林建筑
了解中国园林的发展过程;熟悉中国园林各发展阶段的造园特点,中国园林的五大组成要素和各类造园手法;掌握中国园林的不同分类和相应类型,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征和内涵,园林五大组成要素在造园中的作用,各种造园手法的含义和在意境营造上所起的作用以及中国园林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典型实例。
四、宗教建筑
了解中国三大佛教建筑、道教建筑的类型和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的两个体系以及中国佛塔的起源与发展; 熟悉各种宗教信仰对中国建筑类型的影响,石窟的功能、分布范围和著名实例,中国寺庙的形制演变,佛寺的三种类型与其代表名寺,幢的起源和演变,道观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佛寺的差异,伊斯兰教建筑的特征,天主教在中国的早期营造活动与其教堂在中国的分布情况;
掌握佛教建筑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唐代佛寺的特点和明代以后
五、陵墓建筑
了解中国陵墓的分布情况和各朝代规模宏大的陵墓实例;熟悉其功能和在建筑上的相应处理方式以及
中国陵墓的主要类型;掌握不同朝代陵墓建筑的艺术特征、墓室内部的结构特点和具有代表性的陵墓实例。
六、工程构筑
了解军事构筑的起源;熟悉中国桥梁建筑的不同类型、功能,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类型,军事构筑的发展演变和功能作用;掌握中国桥梁的造型与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代表性实例、不同水利工程的功能作用和著名实例以及长城的建造历程、军事意义及其著名关口。
七、居住建筑
了解中国古代居住形式的演变历程;熟悉早期人类居住的主要形式、构成要素与特点,中国传统住宅布局类型,近代乡土民居的各类代表性流派,官僚府第和庄园的演变发展过程;掌握木构架建筑技术的提高对中国古代居住形式的影响,中国住宅结构的主要类型,中国特殊建筑形式的分布范围和结构特征,中国传统住宅布局特征,近代乡土民居的形成背景、结构布局和整体特征以及近代官僚府第、地主庄园的典型实例。
八、城市
了解早期城市的起源,中国近代城市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国近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的规划特点,香港标志性建筑的建设背景和台湾建筑的发展历程和建筑风格的产生背景;
熟悉邺城和汴梁的规划格局和对后世的影响,元大都的规划特点,中国近代传统城市的格局变化,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过程和现代城市建筑各阶段建筑风格的文化背景,中国当代旅游城市的四种类型以及香港标志性建筑实例;
掌握中国古代城市格局的特征,中国近代城市建筑三种类型的演变过程和著名实例,中国现代城市建筑三个阶段建筑风格的含义、特征和代表实例,中国四种类型旅游城市的定义和代表实例以及代表台湾各时期建筑风格的实例。
专题四:饮食文化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国传统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基本知识及其内涵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宣讲中国饮食文化的水平和鉴赏与品评能力。
考试内容:
一、饮食文化概论
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模式的形成、饮食文化的概念、饮食文化的两大体系;熟悉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掌握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区别。
二、食文化
了解中国烹饪起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面点的发展演变、小吃的概念与地方代表品种;熟悉我国四大菜系、菜肴的构成与命名,筵席的组合原则和组成格局,七种面团的特性与代表品种;掌握菜肴的鉴赏方法。
三、酒文化
了解酒的起源和发展,酒的酿造工艺和保健功用,主要世界名酒以及感官品评的原理和方法;熟悉酒的六种分类方法,中国著名啤酒、葡萄酒、果酒的品牌和感官品评的程序;掌握酒的文化魅力(酒人、酒事、酒礼、酒俗)和中国著名白酒的品牌。
四、茶文化
了解茶叶的分类和茶具的种类以及中国茶道的精神;熟悉茶叶的不同命名方法和代表性茶种以及我国七大茶类的特色、基本工艺和代表性茶种;掌握各类茶的冲泡技法以及茶的营养成分与疗效。
专题五:武术文化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武术和武术文化的基本概念、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中国武术主要流派的认识水平,以促进考生对武术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考生的武术鉴赏能力。
考试内容:
一、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
了解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认识中国武术的历史演进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熟悉各历史阶段武术文化的发展原因及其特征;掌握武术与武术文化的基本概念。
二、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
了解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熟悉中国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掌握中国武术文化的伦理思想。
三、中国武术主要流派的特点及鉴赏
了解中国武术主要流派的特点;熟悉少林、武当、峨眉三大流派的技击特征;掌握少林、武当、峨眉三大武术流派的比较差异。
专题六:中医学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医学的概念、起源、形成,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以及中药的性能特点、功效分类、部分常用中成药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中医、中药治疗原理的认知和工作中的宣讲水平。
考试内容:
一、中医学的起源与形成
了解中医学的起源、形成;熟悉不同历史时期代表性中医学著作的历史年代、医家或作者以及金元时期?quot;四大家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了解中医学对人体疾病认识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熟悉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掌握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基本含义。
三、中药基本知识介绍
了解中药的概念、中药的四气、成品药的剂型和部分常用中成药;熟悉中药的功效分类和代表性药物。 专题七:陶瓷鉴赏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文化特质、艺术成就、产品和技术输出,景德镇传统名瓷与艺术特点,紫砂陶器的起源、特色、功能、艺术成就及其与茶文化的关系,中国古代各著名窑场的基本情况以及对瓷器的仿制、鉴别与选购的一般方法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陶瓷器基本知识的认知、宣讲、鉴别和促销能力。
考试内容:
一、中国陶瓷概述
了解中国陶瓷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中国陶瓷的文化特质及其与其它艺术门类的关系,熟悉中国陶瓷及制瓷技术对外输出的基本情况,掌握唐代以后中国瓷业格局的演变情况。
二、景德镇瓷器鉴赏
了解青花瓷器的产生时代,釉上彩瓷器发展的大致过程,玲珑瓷器的产生原因和艺术特点,颜色釉瓷器的发色原理、基本分类以及薄胎瓷器、综合装饰瓷器的基本概念;
熟悉不同时期青花瓷器装饰风格的演变,粉彩瓷器的产生背景与装饰特点,薄胎瓷器的一般工艺过程、技术要求及其所体现的古代制瓷技术的高度成就;
掌握青花瓷器的定义、基本特点、青花瓷器产生的意义及其艺术成就以及景德镇高温颜色釉瓷器发展的基本历程。
三、宜兴紫砂陶器鉴赏
了解宜兴紫砂陶器发展的本源及其与原料、饮茶风俗的关系;熟悉紫砂具备的工艺性能及紫砂壶的制作原理与精加工工序;掌握紫砂壶的良好功能、紫砂材质美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成就。
四、其他名窑瓷器鉴赏
了解各重点窑口的分布区域及烧造的起迄年代,唐三彩陶的产生背景及其工艺、艺术特点;熟悉并掌握唐?quot;南青北白
五、瓷器鉴别与选购的一般方法
了解仿制瓷器的历史,熟悉瓷器鉴别的主要内容和古瓷鉴定的主要依据,掌握选购瓷器的一般方法。 专题八:珠宝玉石鉴赏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验考生对珠宝玉石的概念、分类、鉴定方法、艺术与特色欣赏、加工与销售市场以及主要珠宝玉石的基本特征、品种评价与质量鉴别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在向游客提供导购服务中对珠宝玉石的促销和鉴赏能力。
考试内容:
一、珠宝玉石的概念及分类
了解珠宝玉石的含义和特性;熟悉和掌握其分类及最珍贵的天然宝石和天然玉石的名称。
二、珠宝玉石鉴赏的基本方法
了解常用的珠宝玉石鉴定仪器;熟悉珠宝玉石鉴定的要素、基本方法以及假宝石、炝色品与拼合宝石鉴别技法;掌握珠宝玉石欣赏的依据、目的和应把握的方面。
三、珠宝玉石市场
了解世界主要珠宝玉石市场及其消费特点;熟悉我国珠宝玉石的主要产地与珠宝玉石市场的发展情况;掌握珠宝玉石选购和保管应注意的方面。
四、主要珠宝玉石鉴赏
了解钻石经济价值的评价标准,世界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和海蓝宝石的主要产地,能产生猫眼效应的宝石的品种,有机宝石的品种,世界翡翠和欧泊的主要产地和品种类型;
熟悉钻石的基本特征,红蓝宝石的基本特征与其优质品种,祖母绿和海蓝宝石的基本特征,金绿宝石包括的宝石的名称、基本特征,珍珠与琥珀的类型以及欧泊的价值评价依据;
掌握区别真假钻石、天然蓝宝石与合成蓝宝石的要领,评价祖母绿与海蓝宝石质量的依据和最佳品种,金绿猫眼宝石的价值评价以及与其他能产生猫眼效应的宝石的区别,珍珠和琥珀质量的评价依据,翡翠的识别、质地的优劣和颜色上的等级以及天然欧泊与各种仿冒品的根本区别。
专题九:游客心理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影响游客行为的心理因素、旅游过程中与游客沟通的基本原则、分析游客心理和行为的方法、旅游活动不同阶段游客心理和行为的主要特征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游客的接待技巧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在导游服务过程中较好地洞察和判断游客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有针对性地做好导游服务工作。
考试内容:
一、游客心理概述
了解影响游客行为的心理因素的四个方面,旅游活动中人际交往的特点;熟悉认知主体的社会知觉误区、分析游客心理和行为的方法;掌握转变旅游者态度的主要办法、与游客语言沟通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洞察和判断游客心理和行为的途径。
二、游客心理和行为的一般特征及接待技巧
熟悉游客在旅游活动各阶段的心理特征、行为表现和接待技巧以及游客的购物动机;掌握引导游客购物的服务技巧。
三、不同地区的游客心理及接待技巧
熟悉我国内地各不同地区游客的个性特征;掌握分别向其提供导游服务时应注意的问题与我国港、澳、台地区游客的心理个性特点和我国主要客源国家游客的个性特点以及旅游接待时应注意的事项和分别接待他们时应注意的方面。
专题十:自然旅游资源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验考生对地质地貌景观资源、风景水景景观资源和奇特的大气物理现象的景观特征与其成因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及生态旅游、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同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理解与应用程度,以提高考生在导游讲解中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按照生态旅游与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要求开展旅游活动的自觉性。
考试内容:
一、地质地貌景观资源
了解熔岩地貌的类型和火山的种类,岩溶地貌的主要类型,
熟悉花岗岩景观的主要特征与我国主要花岗岩山地的名称,流纹岩山地的景观特征与我国流纹岩典型山地的名称,锥状火山群与熔岩台地的主要特征和我国火山的两个活动带,我国岩溶地貌的分布地区和著名的岩溶地貌名称,丹霞地貌的形态特征和我国著名的丹霞地貌名称,
掌握花岗岩山地和石块景观、流纹岩山地景观形成的原因以及熔岩洞与岩溶洞形成机理的差别,五大连池火山群、长白山火山群和腾冲火山群的形成过程及独特的景观特征,石芽、峰丛、峰林、孤峰、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溶洞、天坑、地缝的差别与成因,桂林山水、路南石林、黄龙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特征与成因,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与外在条件,形成“鬼城”的必备条件以及构成此种地貌的类型以及产生沙鸣现象的几种学说。
二、风景、水景景观资源
了解地热水与温泉的区别和世界涌潮的主要发生地;
熟悉泉的类型、门类及我国涌泉与喷泉分布地区,温泉的类型和对人体的主要功能以及湖汐景观的形态特征;
掌握喷泉与涌泉的异同及其不同的成因,温泉形成的两种原因及我国受地热作用的主要温泉和受岩浆作用的主要温泉的名称,瀑布形成的几种原因以及我国和世界不同成因的代表性瀑布,潮汐景观形成的原因和我国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形成的原因,地表水体呈现不同色彩的成因以及九寨沟和黄龙景区的水景形态特征与形成的原因。
三、奇特的大气物理现象
了解蜃景、霞与虹的概念;
熟悉我国云海、云瀑的主要发生地,霞与虹景观的主要特征,佛光发生的环境及我国主要发生地,蜃景的类型和蜃景在我国多次出现的地区以及极光的类型、景观特征和最经常出现的地方;
掌握云海与云瀑的主要区别与成因以及黄山云海、云瀑的主要特点和最为奇特、最为壮观的主要原因,霞与虹发生的时间、形成的原因及其出现同未来天气预示的关系,佛光形成的原因和峨眉山出现佛光频率
最高的原因,
四、生态旅游
了解生态旅游各方参与者的职责;熟悉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生态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的区别。
五、中国的世界遗产目录
了解世界遗产的由来和国际管理机构;熟悉世界遗产的类型;掌握我国迄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和其类别。
总体要求:
通过本书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与导游工作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熟悉常用的汉字、导游语言及旅游文学的特点和作用,并能结合导游工作实际予以应用,丰富导游讲解的文化内涵,增强导游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艺术性,力求导游语言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考试方式与题型题量:
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包括单选(4项选1)44题(每题1分)、多选(5项选2、3或4)20题(每题1分)、填空20题(每题1分)、论述2题(每题8分)。
第一编 汉字与导游语言
第一章 汉字文化导游知识
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汉字文化导游知识了解、熟悉与掌握的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汉字与旅游的关系
了解汉字的历史、汉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熟悉汉字的种类,能识别不同种类汉字的形体特点,熟悉汉字特点产生的修辞技巧;掌握《说文解字》(许慎著)划分的汉字六种造字方法。
第二节 汉字在导游中的作用
了解汉字形体的艺术变化和汉字结构的文化功能,掌握在导游中常见的难读易错汉字的读音。
第二章 导游语言
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导游语言相关知识了解、熟悉与掌握的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导游词概述
熟悉导游词的含义、分类方法及其特点,掌握导游词不同语体的表达风格和导游词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导游词的表达艺术
熟悉导游词表达的特点,掌握导游词表达的基本要求。
第二编 旅游文学知识
旅游与旅游文学概述
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旅游文学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
考试内容:
了解旅游文学的含义与渊源,熟悉旅游文学的特征和作用,以及导游人员应具备的旅游文学知识。
第一章至第八章
考试目的:检查考生对旅游景点诗文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
考试内容:
一、 了解选篇的作者、朝代、篇名、景点。
二、 理解选篇的内容,会讲解,会翻译。
三、 掌握重点篇目,记识精彩语句。
了解篇目:
1、 颐和园铜牛铭(爱新觉罗·弘历)
2、 盘山道中(朱之蕃)
3、 孟姜女庙联(文天祥)
4、 题云冈石窟寺(宋昱)
5、 游悬空寺(邓克劭)
6、 青冢(王循)
7、 内蒙古呼和浩特长白书院联(薛慰农)
8、 长相思(鲁歌)
9、 题太阳岛、松花江联(门奎)
10、 寒山寺联(邹福保)
11、 泰山刻石(李斯)
12、 望庐山瀑布(李白)
13、 少林寺寺外门石柱联(佚名)
14、 黄山狮子林联(毛大周)
15、 庐山五老峰联(佚名)
16、 庐山简寂观联(李渔)
17、 游肇庆七星岩(叶剑英)
18、 广州陶陶居酒家联(佚名)
19、 桂林独秀峰联(廖鸿熙)
20、 郑成功纪念馆联(郭沫若)
21、 武夷山-览台联(佚名)
22、 人月圆、泛大理海子(杨慎)
23、 甲秀楼(江东之)
24、 贵阳甲秀楼联(刘蕴泉)
25、 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李白)
26、 华山(寇准)
27、 天水麦积山石窟联(叶昌炽)
28、 青海湖拟日月山石碑联(佚名)
29、 说园联(王树楠)
30、 波密穷多宗衙门联(裕纲)
熟悉篇目:
1、 天坛松月(戴梓)
2、 题写长城联(罗哲文)
3、 盛京旧宫再依皇祖原韵(爱新觉罗·弘历)
4、 题千山景物联(尚文化)
5、 泊秦淮(杜牧)
6、 莫愁湖联(彭玉麟)
7、 题南京长江大桥联(窦天语)
8、 灵隐寺(宋之问)
9、 钱塘观潮(施闰章)
10、 大明湖(曾巩)
11、 孔府大门联(纪昀)
12、 嵩山(顾炎武)
13、 龙门山色(吕维祺)
14、 山行(杜牧)
15、 衡阳南天门牌坊联(佚名)
16、 题武陵源联(刘新明)
17、 海角天涯胜迹联(李求真)
18、 滇海曲(其一)(杨慎)
19、 滇池大观楼联(孙髯)
20、 都江堰联(佚名)
21、 题九寨沟联(侯正荣)
22、 夜入瞿塘峡(白居易)
23、 题长江三峡联(魏建国)
24、 华山玉泉院联(严长明)
25、 月牙泉联(佚名)
26、 题敦煌鸣沙山月牙泉联(宗学义)
27、 苏幕遮·青海湖(时乐鸣)
28、 青山禅院联(佚名)
29、 新界长山古寺联(佚名)
30、 妈祖阁联(佚名)
31、 松山风雨亭联(佚名)
32、 台北市武圣庙联(王凯泰)
33、 郑成功庙联(佚名)
掌握篇目:
1、 御花园花朝(爱新觉罗·弘历)
2、 颐和园(爱新觉罗·溥杰)
3、 登万里长城(康有为)
4、 题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联(陈谦)
5、 故宫太和门联(佚名)
6、 颐和园仁寿殿联(爱新觉罗·弘历)
7、 长城居庸关联(萧诗)
8、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毛泽东)
9、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操)
10、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
11、 长城山海关联(佚名)
12、 避暑山庄后序 (第二自然段)(爱新觉罗·弘历)
13、 晋祠门联(刘大鹏)
14、 应县木塔联(佚名)
15、 长白山(吴兆骞)
16、 沈阳故宫衍庆宫联(阮元)
17、 吉林北山玉皇阁联(成多禄)
18、 镜泊湖望湖亭联(佚名)
19、 豫园新咏(陈诏)
20、 豫园卷雨楼联(佚名)
21、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22、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23、 枫桥夜泊(张继)
24、 中山陵联(汪尔驹)
25、 春题湖上(白居易)
26、 西湖三潭印月联(程云)
27、 杭州灵隐寺联(赵孟兆 页 )
28、 望岳(杜甫)
29、 大明湖小沧浪园联(刘凤诰)
30、 泰山南天门联(佚名)
31、 黄鹤楼(崔颢)
32、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33、 黄鹤楼联(萨迎阿)
34、 登岳阳楼(杜甫)
35、 望洞庭(刘禹锡)
36、 岳阳楼联(何绍基)
37、 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李白)
38、 黄山九龙瀑联(佚名)
39、 登庐山(毛泽东)
40、 广州镇海楼联(彭玉麟)
41、 送桂州严大夫(韩愈)
42、 独秀峰(张固)
43、 龙隐洞联(刘德宜)
44、 游武夷(郁达夫)
45、 五指参天(丘浚)
46、 雷琼道大堂联(佚名)
47、 滇海曲(其二)(杨慎)
48、 石林(赵朴初)
49、 洱海联(赵藩)
50、 蝴蝶泉联(彭祜)
51、 丽江玉泉公园得月楼联(郭沫若)
52、 黄果树庙壁题诗(佚名)
53、 黄果树瀑布联(佚名)
54、 蜀相(杜甫)
55、 乐山大佛(时乐鸣)
56、 九寨沟风景区(熊克威)
57、 成都武侯祠联(赵藩)
58、 过始皇陵(王维)
59、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
60、 华清池联(杨颐)
61、 题黄帝陵联(姜园宪)
62、 敦煌二十咏(选一)(佚名)
63、 访莫高窟(吴丈蜀)
64、 瑶池(李商隐)
考试方式与题型题量:
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包括单选(4项选1)50题(每题1分)、多选(5项选2、3或4)20题(每题1分)、判断15题(每题1分)、简述3题(每题5分)。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中国戏剧的特点、主要剧种、流行地区和代表剧目,中国书法的特色、汉字书体类别、代表人物和著名书法作品,中国绘画的特点、分类、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和代表作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中国戏剧、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识别、欣赏能力和导游讲解水平。
考试内容:
一 、中国传统文化简述
了解
二、中国古代思想流派
了解夏代之前
熟悉
三、中国戏剧
了解中国戏剧的产生、发展过程,京剧产生、发展情况和现存的地方主要剧种以及中国话剧的基本情况;
熟悉不同阶段出现的戏剧的不同形式、京剧
掌握京剧传统剧目数量与
四、中国书法
了解汉字的起源、古文字和今文字的涵盖范围,构成书法视觉形象美的基础和钟繇、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等人的成就以及欣赏书法的三个
熟悉广义和狭义大篆的概念,笔墨、笔韵对书法视觉形象美和书法艺术的意义和书法作品神韵美的内容;
掌握大、小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章草,今草)的产生时代和其不同风格流派、代表人物、著名书法作品。
五、中国绘画
了解历史上对中国画的不同分类、中国绘画流派和中国绘画的评价以及西方油画的简单历史;
熟悉中国画的艺术特征、技法的特点,院体画、水墨画、壁画、年画、风俗画、画像石与画像砖的概况,西方油画与中国画在写意与写实、点线与块面、层墨与色彩、构图虚与实、画面组合(诗、书、画、印、签名)复杂与简单、技法的笔墨有无等方面的区别以及如何欣赏中国画的笔墨、画法,如何欣赏画面上诗、书、画、印的组合和
掌握院体画、水墨画、壁画、年画、风俗画、画像石与画像砖等基本画科的分类(人物、山水、花鸟、界画)与基本技法的分类(工笔、写意、勾勒、设色、水墨)以及文人画的主要特征,
专题二:宗教文化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产生、传播、消亡的条件及其性质、功用及其基本教义、经典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等基本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在正确认识宗教的基础上,在工作中尊重国内外游客的宗教信仰和习俗,正确宣讲我国宗教政策和宗教文化的能力。
考试内容:
一、中国宗教文化概况简述
了解宗教是一种社会、历史、文化现象,熟悉其存在、消亡的基础、条件及宗教的实质、功用,掌握学习宗教文化知识的目的。
二、中国的佛教
了解佛教传入中国的基本情况、
掌握佛教完成中国化过程的标志,中原佛教八大宗派的创派人、祖庭,藏传佛教四大宗派名称、格鲁派创立人,云南上座部佛教中西双版纳地区的两派名称及其主张,藏传佛教各派别名及取名的因由,佛教
三、道教
了解道教的产生与发展的基本情况,道教神学的创世思想、重己贵生、长生不老的人生观,有无双遣、心道相通的认知观(悟道观),《中华道藏》的价值,内丹道派的性命双修论、全真道的识心见性说与道教的服食以及道教对政权更迭、政治制度、社会伦理、节日、禁忌、风俗、音乐等的影响;
熟悉道家与道教的联系与区别、道教的根本信仰与最高目标、道教产生发展经历的五个阶段,唐代至北宋、金、元、明历代所编道藏的名称与价值以及道教哲学对宋代理学的影响,对祖国医学的贡献,对二十八宿、北斗星的测定绘图,珠算之法,平面成像,凸透镜原理的发现,对水法炼铜技术,计时秤漏,飞行机械发明等做出的贡献;
掌握道教的创立人、创教时间、地点,
四、中国的伊斯兰教
了解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入、传播和在中国的教派,伊斯兰教教义一般内容,伊斯兰教经典传入中国的情况以及《古兰经》包括的主要内容和《圣训》的基础知识;
熟悉伊斯兰教一般认为的传入时间、传入路线,我国伊斯兰教的
掌握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情况。我国大多数信徒为逊尼派、少数为沙斐尔派和苏非派的状况,以及《古兰经》与《圣训》的内容实质及其关系。
五、中国的基督教
了解基督教传入中国的一般情况及其教义的一般内容;熟悉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的时间、派别、名称,其第二、三、四次传入中国的时间、主要教派,基督教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建筑的总体特征、基本要素、主要类型、各类建筑(宫殿、园林、宗教、陵墓、工程、居住)的类型、功能、特征和代表性建筑等,以及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发展历程、中国旅游城市类型、大陆与港台标志性建筑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中国底蕴深厚的建筑文化的认知和导游宣讲水平。
考试内容:
一、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历程
了解中国建筑历史演进的四个阶段,中国南北地区建筑风格的差异,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美学特征和不同单体建筑的名称;
熟悉中国建筑演进不同阶段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局手法和形成背景,风水论对中国建筑空间布局的影响,中国建筑的基本构件,五大建筑装饰类型以及中国传统建筑的十大功能性类型; 掌握中国建筑在各阶段的风格特征、类型和主要营造技术,中国建筑的主要文化特征,在结构和空间上的处理方式与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广泛应用的原因及其优点,中国建筑基本构件的含义与功能,不同建筑装饰类型的艺术处理以及各种单体建筑的类型和功能。
二、宫殿(坛庙、祠堂、书院、会馆)建筑
了解中国宫殿的形制演变趋势;熟悉宫殿的内外陈设;掌握宫殿的各种布局特征及所反映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等级和秩序观念,宫殿、坛庙、祠堂、书院和会馆的定义、功能、特征及其代表性建筑实例。
三、园林建筑
了解中国园林的发展过程;熟悉中国园林各发展阶段的造园特点,中国园林的五大组成要素和各类造园手法;掌握中国园林的不同分类和相应类型,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特征和内涵,园林五大组成要素在造园中的作用,各种造园手法的含义和在意境营造上所起的作用以及中国园林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典型实例。
四、宗教建筑
了解中国三大佛教建筑、道教建筑的类型和中国伊斯兰教建筑的两个体系以及中国佛塔的起源与发展; 熟悉各种宗教信仰对中国建筑类型的影响,石窟的功能、分布范围和著名实例,中国寺庙的形制演变,佛寺的三种类型与其代表名寺,幢的起源和演变,道观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佛寺的差异,伊斯兰教建筑的特征,天主教在中国的早期营造活动与其教堂在中国的分布情况;
掌握佛教建筑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唐代佛寺的特点和明代以后
五、陵墓建筑
了解中国陵墓的分布情况和各朝代规模宏大的陵墓实例;熟悉其功能和在建筑上的相应处理方式以及
中国陵墓的主要类型;掌握不同朝代陵墓建筑的艺术特征、墓室内部的结构特点和具有代表性的陵墓实例。
六、工程构筑
了解军事构筑的起源;熟悉中国桥梁建筑的不同类型、功能,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类型,军事构筑的发展演变和功能作用;掌握中国桥梁的造型与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代表性实例、不同水利工程的功能作用和著名实例以及长城的建造历程、军事意义及其著名关口。
七、居住建筑
了解中国古代居住形式的演变历程;熟悉早期人类居住的主要形式、构成要素与特点,中国传统住宅布局类型,近代乡土民居的各类代表性流派,官僚府第和庄园的演变发展过程;掌握木构架建筑技术的提高对中国古代居住形式的影响,中国住宅结构的主要类型,中国特殊建筑形式的分布范围和结构特征,中国传统住宅布局特征,近代乡土民居的形成背景、结构布局和整体特征以及近代官僚府第、地主庄园的典型实例。
八、城市
了解早期城市的起源,中国近代城市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国近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的规划特点,香港标志性建筑的建设背景和台湾建筑的发展历程和建筑风格的产生背景;
熟悉邺城和汴梁的规划格局和对后世的影响,元大都的规划特点,中国近代传统城市的格局变化,中国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过程和现代城市建筑各阶段建筑风格的文化背景,中国当代旅游城市的四种类型以及香港标志性建筑实例;
掌握中国古代城市格局的特征,中国近代城市建筑三种类型的演变过程和著名实例,中国现代城市建筑三个阶段建筑风格的含义、特征和代表实例,中国四种类型旅游城市的定义和代表实例以及代表台湾各时期建筑风格的实例。
专题四:饮食文化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国传统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基本知识及其内涵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宣讲中国饮食文化的水平和鉴赏与品评能力。
考试内容:
一、饮食文化概论
了解中国饮食文化模式的形成、饮食文化的概念、饮食文化的两大体系;熟悉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掌握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区别。
二、食文化
了解中国烹饪起源和发展的不同阶段,面点的发展演变、小吃的概念与地方代表品种;熟悉我国四大菜系、菜肴的构成与命名,筵席的组合原则和组成格局,七种面团的特性与代表品种;掌握菜肴的鉴赏方法。
三、酒文化
了解酒的起源和发展,酒的酿造工艺和保健功用,主要世界名酒以及感官品评的原理和方法;熟悉酒的六种分类方法,中国著名啤酒、葡萄酒、果酒的品牌和感官品评的程序;掌握酒的文化魅力(酒人、酒事、酒礼、酒俗)和中国著名白酒的品牌。
四、茶文化
了解茶叶的分类和茶具的种类以及中国茶道的精神;熟悉茶叶的不同命名方法和代表性茶种以及我国七大茶类的特色、基本工艺和代表性茶种;掌握各类茶的冲泡技法以及茶的营养成分与疗效。
专题五:武术文化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武术和武术文化的基本概念、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中国武术主要流派的认识水平,以促进考生对武术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考生的武术鉴赏能力。
考试内容:
一、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
了解中国武术的产生与发展,认识中国武术的历史演进是人类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熟悉各历史阶段武术文化的发展原因及其特征;掌握武术与武术文化的基本概念。
二、中国武术文化的内涵
了解中国武术的文化内涵;熟悉中国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互关系;掌握中国武术文化的伦理思想。
三、中国武术主要流派的特点及鉴赏
了解中国武术主要流派的特点;熟悉少林、武当、峨眉三大流派的技击特征;掌握少林、武当、峨眉三大武术流派的比较差异。
专题六:中医学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医学的概念、起源、形成,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以及中药的性能特点、功效分类、部分常用中成药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中医、中药治疗原理的认知和工作中的宣讲水平。
考试内容:
一、中医学的起源与形成
了解中医学的起源、形成;熟悉不同历史时期代表性中医学著作的历史年代、医家或作者以及金元时期?quot;四大家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了解中医学对人体疾病认识的理论基础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熟悉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掌握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基本含义。
三、中药基本知识介绍
了解中药的概念、中药的四气、成品药的剂型和部分常用中成药;熟悉中药的功效分类和代表性药物。 专题七:陶瓷鉴赏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中国陶瓷发展历史、文化特质、艺术成就、产品和技术输出,景德镇传统名瓷与艺术特点,紫砂陶器的起源、特色、功能、艺术成就及其与茶文化的关系,中国古代各著名窑场的基本情况以及对瓷器的仿制、鉴别与选购的一般方法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对陶瓷器基本知识的认知、宣讲、鉴别和促销能力。
考试内容:
一、中国陶瓷概述
了解中国陶瓷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中国陶瓷的文化特质及其与其它艺术门类的关系,熟悉中国陶瓷及制瓷技术对外输出的基本情况,掌握唐代以后中国瓷业格局的演变情况。
二、景德镇瓷器鉴赏
了解青花瓷器的产生时代,釉上彩瓷器发展的大致过程,玲珑瓷器的产生原因和艺术特点,颜色釉瓷器的发色原理、基本分类以及薄胎瓷器、综合装饰瓷器的基本概念;
熟悉不同时期青花瓷器装饰风格的演变,粉彩瓷器的产生背景与装饰特点,薄胎瓷器的一般工艺过程、技术要求及其所体现的古代制瓷技术的高度成就;
掌握青花瓷器的定义、基本特点、青花瓷器产生的意义及其艺术成就以及景德镇高温颜色釉瓷器发展的基本历程。
三、宜兴紫砂陶器鉴赏
了解宜兴紫砂陶器发展的本源及其与原料、饮茶风俗的关系;熟悉紫砂具备的工艺性能及紫砂壶的制作原理与精加工工序;掌握紫砂壶的良好功能、紫砂材质美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成就。
四、其他名窑瓷器鉴赏
了解各重点窑口的分布区域及烧造的起迄年代,唐三彩陶的产生背景及其工艺、艺术特点;熟悉并掌握唐?quot;南青北白
五、瓷器鉴别与选购的一般方法
了解仿制瓷器的历史,熟悉瓷器鉴别的主要内容和古瓷鉴定的主要依据,掌握选购瓷器的一般方法。 专题八:珠宝玉石鉴赏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验考生对珠宝玉石的概念、分类、鉴定方法、艺术与特色欣赏、加工与销售市场以及主要珠宝玉石的基本特征、品种评价与质量鉴别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在向游客提供导购服务中对珠宝玉石的促销和鉴赏能力。
考试内容:
一、珠宝玉石的概念及分类
了解珠宝玉石的含义和特性;熟悉和掌握其分类及最珍贵的天然宝石和天然玉石的名称。
二、珠宝玉石鉴赏的基本方法
了解常用的珠宝玉石鉴定仪器;熟悉珠宝玉石鉴定的要素、基本方法以及假宝石、炝色品与拼合宝石鉴别技法;掌握珠宝玉石欣赏的依据、目的和应把握的方面。
三、珠宝玉石市场
了解世界主要珠宝玉石市场及其消费特点;熟悉我国珠宝玉石的主要产地与珠宝玉石市场的发展情况;掌握珠宝玉石选购和保管应注意的方面。
四、主要珠宝玉石鉴赏
了解钻石经济价值的评价标准,世界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和海蓝宝石的主要产地,能产生猫眼效应的宝石的品种,有机宝石的品种,世界翡翠和欧泊的主要产地和品种类型;
熟悉钻石的基本特征,红蓝宝石的基本特征与其优质品种,祖母绿和海蓝宝石的基本特征,金绿宝石包括的宝石的名称、基本特征,珍珠与琥珀的类型以及欧泊的价值评价依据;
掌握区别真假钻石、天然蓝宝石与合成蓝宝石的要领,评价祖母绿与海蓝宝石质量的依据和最佳品种,金绿猫眼宝石的价值评价以及与其他能产生猫眼效应的宝石的区别,珍珠和琥珀质量的评价依据,翡翠的识别、质地的优劣和颜色上的等级以及天然欧泊与各种仿冒品的根本区别。
专题九:游客心理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查考生对影响游客行为的心理因素、旅游过程中与游客沟通的基本原则、分析游客心理和行为的方法、旅游活动不同阶段游客心理和行为的主要特征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游客的接待技巧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提高考生在导游服务过程中较好地洞察和判断游客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有针对性地做好导游服务工作。
考试内容:
一、游客心理概述
了解影响游客行为的心理因素的四个方面,旅游活动中人际交往的特点;熟悉认知主体的社会知觉误区、分析游客心理和行为的方法;掌握转变旅游者态度的主要办法、与游客语言沟通中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洞察和判断游客心理和行为的途径。
二、游客心理和行为的一般特征及接待技巧
熟悉游客在旅游活动各阶段的心理特征、行为表现和接待技巧以及游客的购物动机;掌握引导游客购物的服务技巧。
三、不同地区的游客心理及接待技巧
熟悉我国内地各不同地区游客的个性特征;掌握分别向其提供导游服务时应注意的问题与我国港、澳、台地区游客的心理个性特点和我国主要客源国家游客的个性特点以及旅游接待时应注意的事项和分别接待他们时应注意的方面。
专题十:自然旅游资源
考试目的:通过本专题的考试,检验考生对地质地貌景观资源、风景水景景观资源和奇特的大气物理现象的景观特征与其成因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以及生态旅游、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同可持续发展关系的理解与应用程度,以提高考生在导游讲解中的科学知识水平和按照生态旅游与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要求开展旅游活动的自觉性。
考试内容:
一、地质地貌景观资源
了解熔岩地貌的类型和火山的种类,岩溶地貌的主要类型,
熟悉花岗岩景观的主要特征与我国主要花岗岩山地的名称,流纹岩山地的景观特征与我国流纹岩典型山地的名称,锥状火山群与熔岩台地的主要特征和我国火山的两个活动带,我国岩溶地貌的分布地区和著名的岩溶地貌名称,丹霞地貌的形态特征和我国著名的丹霞地貌名称,
掌握花岗岩山地和石块景观、流纹岩山地景观形成的原因以及熔岩洞与岩溶洞形成机理的差别,五大连池火山群、长白山火山群和腾冲火山群的形成过程及独特的景观特征,石芽、峰丛、峰林、孤峰、岩溶洼地、漏斗、落水洞、溶洞、天坑、地缝的差别与成因,桂林山水、路南石林、黄龙自然保护区的景观特征与成因,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基础与外在条件,形成“鬼城”的必备条件以及构成此种地貌的类型以及产生沙鸣现象的几种学说。
二、风景、水景景观资源
了解地热水与温泉的区别和世界涌潮的主要发生地;
熟悉泉的类型、门类及我国涌泉与喷泉分布地区,温泉的类型和对人体的主要功能以及湖汐景观的形态特征;
掌握喷泉与涌泉的异同及其不同的成因,温泉形成的两种原因及我国受地热作用的主要温泉和受岩浆作用的主要温泉的名称,瀑布形成的几种原因以及我国和世界不同成因的代表性瀑布,潮汐景观形成的原因和我国钱塘江大潮壮观景象形成的原因,地表水体呈现不同色彩的成因以及九寨沟和黄龙景区的水景形态特征与形成的原因。
三、奇特的大气物理现象
了解蜃景、霞与虹的概念;
熟悉我国云海、云瀑的主要发生地,霞与虹景观的主要特征,佛光发生的环境及我国主要发生地,蜃景的类型和蜃景在我国多次出现的地区以及极光的类型、景观特征和最经常出现的地方;
掌握云海与云瀑的主要区别与成因以及黄山云海、云瀑的主要特点和最为奇特、最为壮观的主要原因,霞与虹发生的时间、形成的原因及其出现同未来天气预示的关系,佛光形成的原因和峨眉山出现佛光频率
最高的原因,
四、生态旅游
了解生态旅游各方参与者的职责;熟悉生态旅游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生态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的区别。
五、中国的世界遗产目录
了解世界遗产的由来和国际管理机构;熟悉世界遗产的类型;掌握我国迄今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和其类别。
总体要求:
通过本书的学习,要求考生了解与导游工作相关的汉语言文学知识,熟悉常用的汉字、导游语言及旅游文学的特点和作用,并能结合导游工作实际予以应用,丰富导游讲解的文化内涵,增强导游语言表达的形象性、艺术性,力求导游语言形象生动、引人入胜。
考试方式与题型题量:
考试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包括单选(4项选1)44题(每题1分)、多选(5项选2、3或4)20题(每题1分)、填空20题(每题1分)、论述2题(每题8分)。
第一编 汉字与导游语言
第一章 汉字文化导游知识
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汉字文化导游知识了解、熟悉与掌握的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汉字与旅游的关系
了解汉字的历史、汉字文化在旅游中的作用;熟悉汉字的种类,能识别不同种类汉字的形体特点,熟悉汉字特点产生的修辞技巧;掌握《说文解字》(许慎著)划分的汉字六种造字方法。
第二节 汉字在导游中的作用
了解汉字形体的艺术变化和汉字结构的文化功能,掌握在导游中常见的难读易错汉字的读音。
第二章 导游语言
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导游语言相关知识了解、熟悉与掌握的程度。
考试内容:
第一节 导游词概述
熟悉导游词的含义、分类方法及其特点,掌握导游词不同语体的表达风格和导游词不同的表现形式。
第二节 导游词的表达艺术
熟悉导游词表达的特点,掌握导游词表达的基本要求。
第二编 旅游文学知识
旅游与旅游文学概述
考试目的:通过本章的考试,检查考生对旅游文学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
考试内容:
了解旅游文学的含义与渊源,熟悉旅游文学的特征和作用,以及导游人员应具备的旅游文学知识。
第一章至第八章
考试目的:检查考生对旅游景点诗文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
考试内容:
一、 了解选篇的作者、朝代、篇名、景点。
二、 理解选篇的内容,会讲解,会翻译。
三、 掌握重点篇目,记识精彩语句。
了解篇目:
1、 颐和园铜牛铭(爱新觉罗·弘历)
2、 盘山道中(朱之蕃)
3、 孟姜女庙联(文天祥)
4、 题云冈石窟寺(宋昱)
5、 游悬空寺(邓克劭)
6、 青冢(王循)
7、 内蒙古呼和浩特长白书院联(薛慰农)
8、 长相思(鲁歌)
9、 题太阳岛、松花江联(门奎)
10、 寒山寺联(邹福保)
11、 泰山刻石(李斯)
12、 望庐山瀑布(李白)
13、 少林寺寺外门石柱联(佚名)
14、 黄山狮子林联(毛大周)
15、 庐山五老峰联(佚名)
16、 庐山简寂观联(李渔)
17、 游肇庆七星岩(叶剑英)
18、 广州陶陶居酒家联(佚名)
19、 桂林独秀峰联(廖鸿熙)
20、 郑成功纪念馆联(郭沫若)
21、 武夷山-览台联(佚名)
22、 人月圆、泛大理海子(杨慎)
23、 甲秀楼(江东之)
24、 贵阳甲秀楼联(刘蕴泉)
25、 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李白)
26、 华山(寇准)
27、 天水麦积山石窟联(叶昌炽)
28、 青海湖拟日月山石碑联(佚名)
29、 说园联(王树楠)
30、 波密穷多宗衙门联(裕纲)
熟悉篇目:
1、 天坛松月(戴梓)
2、 题写长城联(罗哲文)
3、 盛京旧宫再依皇祖原韵(爱新觉罗·弘历)
4、 题千山景物联(尚文化)
5、 泊秦淮(杜牧)
6、 莫愁湖联(彭玉麟)
7、 题南京长江大桥联(窦天语)
8、 灵隐寺(宋之问)
9、 钱塘观潮(施闰章)
10、 大明湖(曾巩)
11、 孔府大门联(纪昀)
12、 嵩山(顾炎武)
13、 龙门山色(吕维祺)
14、 山行(杜牧)
15、 衡阳南天门牌坊联(佚名)
16、 题武陵源联(刘新明)
17、 海角天涯胜迹联(李求真)
18、 滇海曲(其一)(杨慎)
19、 滇池大观楼联(孙髯)
20、 都江堰联(佚名)
21、 题九寨沟联(侯正荣)
22、 夜入瞿塘峡(白居易)
23、 题长江三峡联(魏建国)
24、 华山玉泉院联(严长明)
25、 月牙泉联(佚名)
26、 题敦煌鸣沙山月牙泉联(宗学义)
27、 苏幕遮·青海湖(时乐鸣)
28、 青山禅院联(佚名)
29、 新界长山古寺联(佚名)
30、 妈祖阁联(佚名)
31、 松山风雨亭联(佚名)
32、 台北市武圣庙联(王凯泰)
33、 郑成功庙联(佚名)
掌握篇目:
1、 御花园花朝(爱新觉罗·弘历)
2、 颐和园(爱新觉罗·溥杰)
3、 登万里长城(康有为)
4、 题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联(陈谦)
5、 故宫太和门联(佚名)
6、 颐和园仁寿殿联(爱新觉罗·弘历)
7、 长城居庸关联(萧诗)
8、 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毛泽东)
9、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曹操)
10、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
11、 长城山海关联(佚名)
12、 避暑山庄后序 (第二自然段)(爱新觉罗·弘历)
13、 晋祠门联(刘大鹏)
14、 应县木塔联(佚名)
15、 长白山(吴兆骞)
16、 沈阳故宫衍庆宫联(阮元)
17、 吉林北山玉皇阁联(成多禄)
18、 镜泊湖望湖亭联(佚名)
19、 豫园新咏(陈诏)
20、 豫园卷雨楼联(佚名)
21、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22、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23、 枫桥夜泊(张继)
24、 中山陵联(汪尔驹)
25、 春题湖上(白居易)
26、 西湖三潭印月联(程云)
27、 杭州灵隐寺联(赵孟兆 页 )
28、 望岳(杜甫)
29、 大明湖小沧浪园联(刘凤诰)
30、 泰山南天门联(佚名)
31、 黄鹤楼(崔颢)
32、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33、 黄鹤楼联(萨迎阿)
34、 登岳阳楼(杜甫)
35、 望洞庭(刘禹锡)
36、 岳阳楼联(何绍基)
37、 望九华山赠青阳韦仲堪(李白)
38、 黄山九龙瀑联(佚名)
39、 登庐山(毛泽东)
40、 广州镇海楼联(彭玉麟)
41、 送桂州严大夫(韩愈)
42、 独秀峰(张固)
43、 龙隐洞联(刘德宜)
44、 游武夷(郁达夫)
45、 五指参天(丘浚)
46、 雷琼道大堂联(佚名)
47、 滇海曲(其二)(杨慎)
48、 石林(赵朴初)
49、 洱海联(赵藩)
50、 蝴蝶泉联(彭祜)
51、 丽江玉泉公园得月楼联(郭沫若)
52、 黄果树庙壁题诗(佚名)
53、 黄果树瀑布联(佚名)
54、 蜀相(杜甫)
55、 乐山大佛(时乐鸣)
56、 九寨沟风景区(熊克威)
57、 成都武侯祠联(赵藩)
58、 过始皇陵(王维)
59、 过华清宫绝句(杜牧)
60、 华清池联(杨颐)
61、 题黄帝陵联(姜园宪)
62、 敦煌二十咏(选一)(佚名)
63、 访莫高窟(吴丈蜀)
64、 瑶池(李商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