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彩业中有句老话,大热必死。话说得绝对了点,但用在O2O领域,却倒也符合现实。你O2O了吗?这句流行语犹言在耳,没想到,距所谓“O2O元年”不过一年多,媒体就在暑期里晒出了一长串的“O2O死亡名单”。
据称,95%的O2O会被淘汰,冥冥之中,忙乱之间,众多O2O就已经倒在半路上,临终也不曾明了。这是让投资人或创业者最心碎的死法。
O2O是个什么东东?依照百度百科里的说法,O2O即Online To 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样字面上的解读,似乎宽泛到可以描述我们置身其中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没有人会否认,信息互联技术正一步步地把我们的生活带进了一片开阔地――一种线上线下高度关联、紧密融合的生活,永远在线、万物互联,我们已经不只生活在现实社区中,其实还拥有一个可以自由穿越的数字生活空间。
O2O可以称为是一种移动互联时代的生活方式,新生活方式的背后一定会有巨大的商业机会,热炒O2O,其实是在诉求一种新时代的商业模式,在对传统商业模式改善和改造中找到掘金的机会。也难怪李彦宏近期宣布,将百度下一步战略转型命名为“All-in O2O”,3年要砸进200亿!
尽管最大的风口在这里,但是从媒体曝出的信息来看,O2O生命周期之短、夭折率之高,确实出乎外界的预料。为何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辨明死因、把握风向自然成为当下要务。
其实,O2O不是今天才有的,比如,早年就一直从事信息挖掘聚合的携程网,虽然也是线上线下导流转化消费,但是,那个年代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在线支付,今天考虑的O2O项目一定是携程模式的升级。
再比如购物类的电商模式已经非常成熟,“把箱子送上门”的生意门槛上已经坐上了好几个巨头,后来者难有机会。互联网近30年“漫长的”的历史进程中有着自己的发展节奏;如果从商业模式的创新角度来理解O2O,那些已经存在的O2O成熟模式应当不是我们当下思考的重点。
其实,稍加审时度势就可以总结出一些显在的道理――O2O要抓住生活服务类的电商机会,要在跨区域的电商巨头之下挖掘本地化的、高频的、垂直细分领域里的创新机会。眼下的O2O虽然成长为巨头的概率是有的,但是,更靠谱的应当是小而美的O2O。
O2O是价值创新,讲究“利而不害”。互联网精神最核心要义就是共生共享,虽老调重弹,但是重申一下非常重要。互联网给人类带来的最大福利是通过信息对称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大幅度优化社会生活品质、优化生活方式。互联网不是终结颠覆传统行业,而是改善传统行业生态。互联网不是用线上来取代线下、压迫线下,而是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
换言之,O2O本质上不是传统行业的替代者,而是传统行业价值提升的协作者,社会资源盈余的整合者。近段时间关于顺丰嘿客的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花了十个亿、一年时间里推出近3000家配送商品体验门店,结果效果难尽人意,被迫转向。顺丰的优势在于物流,但是顺丰却要重资产布局线下实体展示店面,不甘心只赚跑腿钱,希望从产品、渠道、服务搭建起一个社区生活O2O帝国,这是一个典型的逆互联网大势的失败案例。
互联网时代重在通过链接提升效率,通过整合而非替代社会资源创造价值。但是,类似于顺丰的案例不胜枚举,比如在汽车后市场领域的O2O,一窝蜂地搞上门服务,组建服务团队,购置服务装备,完全无视汽车后市场社会服务资源的存在,重资产运营却低价竞争,最终难逃钱烧光人散去的败局。
凡事总有边界,O2O亦并非万能,如何选择创新领域也极为重要。前文中提到今天的O2O需要更侧重在本地化的、生活服务类中寻找机会,这是一个大方向。更具体化地讲有两大类,一类是垄断的、高集中度的、高利润行业,比如城市出行出租服务领域,社区金融保险服务领域等,虽然目前仍然存在政策壁垒,但是未来前景广阔。专车拼车模式已经势不可挡,与物业结合社区金融、保险服务模式也开始崭露头角。另一类是所谓的低端“心塞行业”,消费者普遍有痛点的、不透明、不规范的服务领域。诸如装修、汽车后市场、美容、社区医疗等。
O2O为什么在这些领域会更有机会?前者垄断高利润服务产业在互联网大潮之下,必然会走向服务普惠、开放透明、利润摊平,O2O大有用武之地。后者不仅通过信息挖掘撮合交易来帮助线下“心塞行业”降低运营成本,同时,由于O2O无论从管理能力社会信誉方面整体上更有优势,也能够对线下低端产业有着明显的拉升价值。O2O创业还需要注意的几点是,绕开巨头已经成型的“平台黑洞”,争时间抢速度,选准细分切入口都非常关键。
此外,两手都要硬,实现线上线下均衡发展是O2O成功的关键。O2O本质上是通过信息和服务资源的双重挖掘来实现价值链的重组,两头在外,实现价值创新。所以在运营思路方面,尤为注重分工协作的产业链生态建设,以及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的平衡匹配。
在有些O2O项目中,如何发掘低成本的、碎片化的社会服务资源是运营模式中最关键要素,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大量自由职业者、兼职工作者,采用低成本资源实现价值增量是很多成功O2O案例的法宝。另一方面,运营过程中要注重核心价值的塑造,有些行业更能够发挥线上体验的优势,比如对未来服务效果(装修、美容)的虚拟展示方面线上更有技术提升空间。
当然,O2O还有一项看家本领要发挥出来,通过线上支付,可以对商家的营销效果进行直观的统计和追踪评估,规避了传统营销模式的推广效果不可预测性,O2O将线上订单和线下消费结合,所有的消费行为均可以准确统计,进而吸引更多的商家进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O2O生命周期短、夭折率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资本的意志。在众多的O2O背后,资本一般不是在养孩子,而是在搏命,与其说是做事情,不如说是拼对手,很多O2O项目中,资本既催生又催命,给的不仅是奶粉,里面还掺杂了大剂量的成长激素,拔苗助长是新常态。
其实,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是每一个本地化O2O生活服务项目都一定要跨区域快速复制,小而美的、慢慢养大的O2O项目也应当有市场存活空间。互联网正在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会出现比以往更多的职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巨树之下也可以万物生长、品类繁盛。
这是新的一轮进化,是人与人、人与万物、人与生活场景、服务资源之间的价值链接,是生活方式的一次“优化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O2O 就应当是一桩好生意,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益福利,更重要的是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生活价值和生活方式。
或许,O2O可以少一些资本的蛮力,多一些创新的智慧,少一些你死我活,多一些共生共享。
博彩业中有句老话,大热必死。话说得绝对了点,但用在O2O领域,却倒也符合现实。你O2O了吗?这句流行语犹言在耳,没想到,距所谓“O2O元年”不过一年多,媒体就在暑期里晒出了一长串的“O2O死亡名单”。
据称,95%的O2O会被淘汰,冥冥之中,忙乱之间,众多O2O就已经倒在半路上,临终也不曾明了。这是让投资人或创业者最心碎的死法。
O2O是个什么东东?依照百度百科里的说法,O2O即Online To Offline(在线离线/线上到线下),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样字面上的解读,似乎宽泛到可以描述我们置身其中的移动互联网时代。
没有人会否认,信息互联技术正一步步地把我们的生活带进了一片开阔地――一种线上线下高度关联、紧密融合的生活,永远在线、万物互联,我们已经不只生活在现实社区中,其实还拥有一个可以自由穿越的数字生活空间。
O2O可以称为是一种移动互联时代的生活方式,新生活方式的背后一定会有巨大的商业机会,热炒O2O,其实是在诉求一种新时代的商业模式,在对传统商业模式改善和改造中找到掘金的机会。也难怪李彦宏近期宣布,将百度下一步战略转型命名为“All-in O2O”,3年要砸进200亿!
尽管最大的风口在这里,但是从媒体曝出的信息来看,O2O生命周期之短、夭折率之高,确实出乎外界的预料。为何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辨明死因、把握风向自然成为当下要务。
其实,O2O不是今天才有的,比如,早年就一直从事信息挖掘聚合的携程网,虽然也是线上线下导流转化消费,但是,那个年代没有智能手机,没有在线支付,今天考虑的O2O项目一定是携程模式的升级。
再比如购物类的电商模式已经非常成熟,“把箱子送上门”的生意门槛上已经坐上了好几个巨头,后来者难有机会。互联网近30年“漫长的”的历史进程中有着自己的发展节奏;如果从商业模式的创新角度来理解O2O,那些已经存在的O2O成熟模式应当不是我们当下思考的重点。
其实,稍加审时度势就可以总结出一些显在的道理――O2O要抓住生活服务类的电商机会,要在跨区域的电商巨头之下挖掘本地化的、高频的、垂直细分领域里的创新机会。眼下的O2O虽然成长为巨头的概率是有的,但是,更靠谱的应当是小而美的O2O。
O2O是价值创新,讲究“利而不害”。互联网精神最核心要义就是共生共享,虽老调重弹,但是重申一下非常重要。互联网给人类带来的最大福利是通过信息对称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大幅度优化社会生活品质、优化生活方式。互联网不是终结颠覆传统行业,而是改善传统行业生态。互联网不是用线上来取代线下、压迫线下,而是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
换言之,O2O本质上不是传统行业的替代者,而是传统行业价值提升的协作者,社会资源盈余的整合者。近段时间关于顺丰嘿客的案例就说明了这一点,花了十个亿、一年时间里推出近3000家配送商品体验门店,结果效果难尽人意,被迫转向。顺丰的优势在于物流,但是顺丰却要重资产布局线下实体展示店面,不甘心只赚跑腿钱,希望从产品、渠道、服务搭建起一个社区生活O2O帝国,这是一个典型的逆互联网大势的失败案例。
互联网时代重在通过链接提升效率,通过整合而非替代社会资源创造价值。但是,类似于顺丰的案例不胜枚举,比如在汽车后市场领域的O2O,一窝蜂地搞上门服务,组建服务团队,购置服务装备,完全无视汽车后市场社会服务资源的存在,重资产运营却低价竞争,最终难逃钱烧光人散去的败局。
凡事总有边界,O2O亦并非万能,如何选择创新领域也极为重要。前文中提到今天的O2O需要更侧重在本地化的、生活服务类中寻找机会,这是一个大方向。更具体化地讲有两大类,一类是垄断的、高集中度的、高利润行业,比如城市出行出租服务领域,社区金融保险服务领域等,虽然目前仍然存在政策壁垒,但是未来前景广阔。专车拼车模式已经势不可挡,与物业结合社区金融、保险服务模式也开始崭露头角。另一类是所谓的低端“心塞行业”,消费者普遍有痛点的、不透明、不规范的服务领域。诸如装修、汽车后市场、美容、社区医疗等。
O2O为什么在这些领域会更有机会?前者垄断高利润服务产业在互联网大潮之下,必然会走向服务普惠、开放透明、利润摊平,O2O大有用武之地。后者不仅通过信息挖掘撮合交易来帮助线下“心塞行业”降低运营成本,同时,由于O2O无论从管理能力社会信誉方面整体上更有优势,也能够对线下低端产业有着明显的拉升价值。O2O创业还需要注意的几点是,绕开巨头已经成型的“平台黑洞”,争时间抢速度,选准细分切入口都非常关键。
此外,两手都要硬,实现线上线下均衡发展是O2O成功的关键。O2O本质上是通过信息和服务资源的双重挖掘来实现价值链的重组,两头在外,实现价值创新。所以在运营思路方面,尤为注重分工协作的产业链生态建设,以及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的平衡匹配。
在有些O2O项目中,如何发掘低成本的、碎片化的社会服务资源是运营模式中最关键要素,互联网时代出现了大量自由职业者、兼职工作者,采用低成本资源实现价值增量是很多成功O2O案例的法宝。另一方面,运营过程中要注重核心价值的塑造,有些行业更能够发挥线上体验的优势,比如对未来服务效果(装修、美容)的虚拟展示方面线上更有技术提升空间。
当然,O2O还有一项看家本领要发挥出来,通过线上支付,可以对商家的营销效果进行直观的统计和追踪评估,规避了传统营销模式的推广效果不可预测性,O2O将线上订单和线下消费结合,所有的消费行为均可以准确统计,进而吸引更多的商家进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O2O生命周期短、夭折率高,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资本的意志。在众多的O2O背后,资本一般不是在养孩子,而是在搏命,与其说是做事情,不如说是拼对手,很多O2O项目中,资本既催生又催命,给的不仅是奶粉,里面还掺杂了大剂量的成长激素,拔苗助长是新常态。
其实,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不是每一个本地化O2O生活服务项目都一定要跨区域快速复制,小而美的、慢慢养大的O2O项目也应当有市场存活空间。互联网正在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会出现比以往更多的职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巨树之下也可以万物生长、品类繁盛。
这是新的一轮进化,是人与人、人与万物、人与生活场景、服务资源之间的价值链接,是生活方式的一次“优化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真正的O2O 就应当是一桩好生意,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增益福利,更重要的是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生活价值和生活方式。
或许,O2O可以少一些资本的蛮力,多一些创新的智慧,少一些你死我活,多一些共生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