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导学案
【教师寄语】“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学习目标 (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掌握生字词。
2、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读文章古朴简约、意蕴绵长的语言,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3、领略国画的内在美,提高艺术修养,初步形成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 :
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难点: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学习过程
一、预 读(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比比谁知道的多。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著名 家、 家、美术和音乐 家。他的漫画作品风格独特,富有创意、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他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 》《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等。 2、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qiâ( )意 口头chán( ) 参差 ( )( ) 丰子恺( ) 水门汀( ) 蘸( )了朱砂( ) 赵孟頫( ) 二、整体感悟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3、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三、思 悟(相信自己,我能行!)
1、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
2、你怎样理解“西洋画像照像,中国画像符号”这两句话?
四、拓展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
写一段童年的往事。要求:语言自然、清新,尽量表现童真、童趣。
检测题
(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
一、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qiâ) 意 (yōu) 暗 弥漫(mí) 乏(fá) 参差(cãn cī) 朱(shā) 包罗(luó) 疏密( )(zhàn) 水门汀( ) 二、找出与下列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 ) 例:“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A、他约莫20岁,像多数跳伞运动员一样,长得比一般美国军人颀长些。 B、人生就是建筑历史上的一块砖石。
C、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D、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三、简答题。
①“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此句中加点的“立刻”能否去掉,为什么?
②“我”的爸爸在文中实际对“我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课外阅读(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时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
1
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1、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2、文中记了三件事,根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什么?选出正确的答案。( )
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
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D.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意见,重画了一张。
3、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 答:过渡句是
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的内容。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5、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
2
《竹影》导学案
【教师寄语】“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学习目标 (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掌握生字词。
2、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品读文章古朴简约、意蕴绵长的语言,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3、领略国画的内在美,提高艺术修养,初步形成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 :
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难点: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学习过程
一、预 读(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比比谁知道的多。
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我国现代著名 家、 家、美术和音乐 家。他的漫画作品风格独特,富有创意、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他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 》《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等。 2、给下列黑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qiâ( )意 口头chán( ) 参差 ( )( ) 丰子恺( ) 水门汀( ) 蘸( )了朱砂( ) 赵孟頫( ) 二、整体感悟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2、课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
3、本文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本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
三、思 悟(相信自己,我能行!)
1、课文写“我”和小伙伴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充满童趣。你觉得哪些描写最为生动?为什么?
2、你怎样理解“西洋画像照像,中国画像符号”这两句话?
四、拓展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
写一段童年的往事。要求:语言自然、清新,尽量表现童真、童趣。
检测题
(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
一、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qiâ) 意 (yōu) 暗 弥漫(mí) 乏(fá) 参差(cãn cī) 朱(shā) 包罗(luó) 疏密( )(zhàn) 水门汀( ) 二、找出与下列例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 ) 例:“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
A、他约莫20岁,像多数跳伞运动员一样,长得比一般美国军人颀长些。 B、人生就是建筑历史上的一块砖石。
C、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D、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三、简答题。
①“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此句中加点的“立刻”能否去掉,为什么?
②“我”的爸爸在文中实际对“我们”起到了什么作用?
课外阅读(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我的父亲丰子恺,平时作画,喜欢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取材,记得抗战前在故乡时,他曾画过一个人牵着几只羊,每只羊的颈上都系着一根绳子。画好了挂在墙上,正好被帮我家挑水的青年农民看到了。他笑着说:“牵羊的时候,不论几只,只要用一根绳子系住带头的那一只,其余的都跟上来了。”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他重画了一张之后就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他说从前有个杜处士,珍藏着一幅“斗牛图”,是唐朝名画家戴嵩的作品。有一天他把画拿出来挂在门上晒,一个过路的牧童看到了,说“画错了!画错了!”杜处士听了心里想,一个乡下小儿竟敢批评起名画家来了,这还了得,便很不以为然地问错在哪里。那牧童说,两牛相斗,牛最用力的是两只角,尾巴总是紧紧地夹在两股中间的;画上的两只牛,尾巴都翘了起来,
1
这不是画错了吗?父亲在结束故事时感慨地说:“看来要画好画,不能光凭想象,必须仔细观察事物,还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父亲说到做到。有一次为了画一幅背纤图,他事先特地到河边去进行实地观察,发现来往货船走在最前面的纤夫大多是倒走的,经过了解,才知道倒走能够掌握航船的动向,可以随时通知其他的纤夫改变纤法。他便按观察所得画了这幅背纤图。 1、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能表现这篇文章中心意思的句子。
2、文中记了三件事,根据记叙要素的知识,你认为第一件事的结果是什么?选出正确的答案。( )
A.父亲听了恍然大悟,同时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 B.父亲画的画被青年农民看到。
C.父亲想起了杜处士的故事,把那故事讲给我们听。 D.父亲接受了青年农民的意见,重画了一张。
3、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句,找出来,写在下面。 答:过渡句是
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的内容。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5、丰子恺先生对子女说:“应该多向各种各样的人请教”,这句话强调了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