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吸烟危害性认识及其影响因素的对应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温州市居民对主动吸烟危害性认识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对应分析应用于吸烟行为危险因素研究的适宜性。方法 以15~69岁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755名调查对象,由调查员入户进行问卷调查。对应分析是一种描述性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思想核心是高维空间的向量点向低维空间投影,从而揭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及相关程度,用对应分析对温州市主动吸烟危害性认识进行分析,探索对应分析用于吸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研究的适用性。结果 温州市人群吸烟率为31.52%,8.3%认为吸烟对健康无害。对应分析显示对吸烟危害性认识与文化程度、职业及单位、家庭烟草控制措施等密切有关。结论 对应分析在吸烟行为危险因素研究中有一定的适用性。

  [关键词] 主动吸烟;对应分析;调查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4-29-03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f Active Smoking Cogni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Wenzhou

  YE Haijing1 SHAO Yongqiang2 LIN Zhonghua1

  1.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Wenzhou,Wenzhou 325000,China;2.Wenzhou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Wenzhou 325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bility of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in smoke behavior risk factors research. Methods Multi-stag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755 people aged from 15 to 69 years in typical countries of Wenzhou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them.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was a descriptive multipl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the core was that the vector point in high dimension space project to low dimension space,thus it could reveal th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and degree between variables. Our objective wa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dults’ smoking behavior risk factors in Wenzhou by correspondence analysis,further to find out whether th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was suitable to health service study. Results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n smoking showed that the cognition of smoking’s harm was related toeducation level,occupation,the rule of prohibiting smoking in home and working place. Conclusion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is more intuitive than Chi-square test in indicat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factors and can be used in smoking behavior risk factor researches.

  [Key words] Active smoke;Correspondence analysis;Survey

  

  慢性病已经成为各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外对吸烟相关研究表明,控烟是控制慢性病发病及死亡的有效措施[1]。据WHO 1998年估计,长期吸烟者中约50%死因可归因于烟草使用。为掌握温州市居民对吸烟危害性认识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本文运用对应分析对温州市主动吸烟危害性认识进行探索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755名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第一阶段在温州市先抽取3个县,第二阶段各县再随机抽取5个乡镇(街道),第三阶段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随机抽取25户,最后每户抽取1名年龄在15~69岁、有常住户口且出生日期最接近调查日的作为调查对象。本次共调查755例,其中男、女分别为51.4%(388/755)、48.6%(367/755);25~54岁为384例(50.8%)。

  1.2 调查内容

  采用入户面访问卷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吸烟对健康危害性的认识以及禁烟、吸烟情况等。

  1.3 统计学处理

  资料采用Epidata3.02录入,核对检错,以率及构成比为主要指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资料列联表先进行χ2分析,如有统计学意义,再用对应分析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2 结果

  2.1 概况

  调查发现人群吸烟率为31.52%,其中男性 60.57%,女性0.82%。认为吸烟对健康轻度有害占16.6%,29.3%的对象认为吸烟对健康中度有害,45.8%认为吸烟对健康重度有害,认为吸烟对健康没有影响或者根本不知晓占8.3%。男女间对吸烟健康危害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3,P<0.05)。

  2.2 主动吸烟危害性认识的影响因素对应分析

  应用对应分析方法研究主动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认识与职业、工作状态、单位烟草控制措施等指标间的关系。用SPSS13.0作对应分析,可把许多中间计算过程省略,直接输出概括性的统计结果和对应分析图,用直观的方式表达行、列变量间的关系。

  2.2.1 吸烟危害性认识与职业的相关性 对应分析图1显示,认为吸烟对健康中度有害的认识与三资民营企业主、企业职工处在同一象限内;认为吸烟对健康危害性介于轻度有害、无害或不知道与农民处在同一象限,表明农民对吸烟危害性认识不足。详见表1、图1。

  2.2.2 主动吸烟危害认识与被动吸烟危害认识的关系 对应分析图2显示,对主动吸烟对危害影响程度的认识与被动吸烟对健康危害认识密切相关,认为被动吸烟对健康重度有害影响的对象同样认为主动吸烟对健康影响重度有害,认为被动吸烟对健康中度有害的对象往往也认为主动吸烟中度有害,认为被动吸烟轻度有害也认为主动吸烟轻度有害,认为被动吸烟无害或不知道的一般也认为主动吸烟无害或不知道。见表2、图2。

  2.2.3 工作单位控烟措施与主动吸烟危害性认识关系 图3显示,研究对象所在工作单位规定不允许吸烟的,往往认识到主动吸烟对健康重度危害,规定部分场所允许吸烟或无规定则常认为主动吸烟对健康中度有害,对单位控烟措施不清楚的则倾向认为主动吸烟对健康轻度有害及无害或不知道。见表3、图3。

  2.2.4 家庭吸烟规定与吸烟危害认识的对应分析 对应分析图4显示,任何时候、地点都不允许家里抽烟的一般认为主动吸烟对健康重度有害,家里允许抽烟往往不知道吸烟的危害性。见表4、图4。

  2.2.5 文化程度与主动吸烟危害认识的对应分析 表5、图5显示文化程度越高越认为主动吸烟对健康有害。

  3 讨论

  本文研究表明,温州市人群的吸烟率为31.52%,低于2002年全国水平[2],男性吸烟率远高于女性,与国内相关报道相似[2-4]。我市女性吸烟率虽然不高,但是在经济转型时期,还是需要重视女性吸烟问题。

  对应分析显示对吸烟危害性认识与文化程度及职业密切有关。文化越高越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文盲半文盲均认为吸烟无害或不知道。农民对吸烟的危害性认识为轻度有害、无害或不知道比例较高,提示他们是吸烟危害性健康教育的主要受众对象。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控烟措施的研究和实施,尤其文化程度低的人群的烟草危害性健康教育,提高烟草危害性的认识。

  对应分析显示,工作单位、家里规定在任何场所、任何时间都不允许吸烟,一般认为主动吸烟对健康重度危害,规定部分场所允许吸烟或无规定则常认为主动吸烟对健康中度有害,对单位控烟措施不清楚的则倾向认为对健康轻度有害及无害或不知道。显示单位、家庭控烟措施与吸烟危害性的认识相关,需要提倡工作单位禁烟。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控制了吸烟、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等危险因素之后,约80%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40%的肿瘤可以预防。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5]的批准作为契机,采取建立烟草控制的多部门协作网络,促进学校和医院的烟草控制活动,保护被动吸烟者等一系列措施。

  对应分析,也称R-Q型因子分析,主要用于分析二维数据阵中行变量和列变量之间的关系[6]。根据对应分析图中行列变量同一方位上距离远近显示二者关联性强弱。本文采用对应分析来研究主动吸烟危害性认识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对应分析的低维图示结果可以对主动吸烟危害认识给出全面而直观的定性提示,对应分析在行为危险因素研究中有一定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王浩,胡如英,俞敏,等. 浙江省居民吸烟状况及烟草费用调查[J]. 疾病监测,2007, 22(9):633-635.

  [2] 杨功焕,马杰民,刘娜,等. 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2):77-83.

  [3] 洪荣涛,黄文龙,章灿明,等. 福建省监测点居民吸烟行为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 疾病监测,2005,20(7):383-386.

  [4] 马冠生,孔灵芝,栾德春,等. 中国居民吸烟行为的现状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5):195-199.

  [5] 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R]. 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04.

  [6] 胡良平. 现代统计学与SAS应用[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331-335.

  (收稿日期:2011-04-25)

  [摘要] 目的 了解温州市居民对主动吸烟危害性认识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对应分析应用于吸烟行为危险因素研究的适宜性。方法 以15~69岁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755名调查对象,由调查员入户进行问卷调查。对应分析是一种描述性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思想核心是高维空间的向量点向低维空间投影,从而揭示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及相关程度,用对应分析对温州市主动吸烟危害性认识进行分析,探索对应分析用于吸烟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研究的适用性。结果 温州市人群吸烟率为31.52%,8.3%认为吸烟对健康无害。对应分析显示对吸烟危害性认识与文化程度、职业及单位、家庭烟草控制措施等密切有关。结论 对应分析在吸烟行为危险因素研究中有一定的适用性。

  [关键词] 主动吸烟;对应分析;调查

  [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4-29-03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f Active Smoking Cogni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n Wenzhou

  YE Haijing1 SHAO Yongqiang2 LIN Zhonghua1

  1.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Wenzhou,Wenzhou 325000,China;2.Wenzhou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Wenzhou 32500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bility of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in smoke behavior risk factors research. Methods Multi-stage random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select 755 people aged from 15 to 69 years in typical countries of Wenzhou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them.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was a descriptive multiple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the core was that the vector point in high dimension space project to low dimension space,thus it could reveal th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and degree between variables. Our objective wa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p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adults’ smoking behavior risk factors in Wenzhou by correspondence analysis,further to find out whether th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was suitable to health service study. Results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on smoking showed that the cognition of smoking’s harm was related toeducation level,occupation,the rule of prohibiting smoking in home and working place. Conclusion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is more intuitive than Chi-square test in indicat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factors and can be used in smoking behavior risk factor researches.

  [Key words] Active smoke;Correspondence analysis;Survey

  

  慢性病已经成为各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外对吸烟相关研究表明,控烟是控制慢性病发病及死亡的有效措施[1]。据WHO 1998年估计,长期吸烟者中约50%死因可归因于烟草使用。为掌握温州市居民对吸烟危害性认识程度及其影响因素,本文运用对应分析对温州市主动吸烟危害性认识进行探索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755名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第一阶段在温州市先抽取3个县,第二阶段各县再随机抽取5个乡镇(街道),第三阶段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随机抽取25户,最后每户抽取1名年龄在15~69岁、有常住户口且出生日期最接近调查日的作为调查对象。本次共调查755例,其中男、女分别为51.4%(388/755)、48.6%(367/755);25~54岁为384例(50.8%)。

  1.2 调查内容

  采用入户面访问卷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和吸烟对健康危害性的认识以及禁烟、吸烟情况等。

  1.3 统计学处理

  资料采用Epidata3.02录入,核对检错,以率及构成比为主要指标,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资料列联表先进行χ2分析,如有统计学意义,再用对应分析方法进行深入分析。

  2 结果

  2.1 概况

  调查发现人群吸烟率为31.52%,其中男性 60.57%,女性0.82%。认为吸烟对健康轻度有害占16.6%,29.3%的对象认为吸烟对健康中度有害,45.8%认为吸烟对健康重度有害,认为吸烟对健康没有影响或者根本不知晓占8.3%。男女间对吸烟健康危害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3,P<0.05)。

  2.2 主动吸烟危害性认识的影响因素对应分析

  应用对应分析方法研究主动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认识与职业、工作状态、单位烟草控制措施等指标间的关系。用SPSS13.0作对应分析,可把许多中间计算过程省略,直接输出概括性的统计结果和对应分析图,用直观的方式表达行、列变量间的关系。

  2.2.1 吸烟危害性认识与职业的相关性 对应分析图1显示,认为吸烟对健康中度有害的认识与三资民营企业主、企业职工处在同一象限内;认为吸烟对健康危害性介于轻度有害、无害或不知道与农民处在同一象限,表明农民对吸烟危害性认识不足。详见表1、图1。

  2.2.2 主动吸烟危害认识与被动吸烟危害认识的关系 对应分析图2显示,对主动吸烟对危害影响程度的认识与被动吸烟对健康危害认识密切相关,认为被动吸烟对健康重度有害影响的对象同样认为主动吸烟对健康影响重度有害,认为被动吸烟对健康中度有害的对象往往也认为主动吸烟中度有害,认为被动吸烟轻度有害也认为主动吸烟轻度有害,认为被动吸烟无害或不知道的一般也认为主动吸烟无害或不知道。见表2、图2。

  2.2.3 工作单位控烟措施与主动吸烟危害性认识关系 图3显示,研究对象所在工作单位规定不允许吸烟的,往往认识到主动吸烟对健康重度危害,规定部分场所允许吸烟或无规定则常认为主动吸烟对健康中度有害,对单位控烟措施不清楚的则倾向认为主动吸烟对健康轻度有害及无害或不知道。见表3、图3。

  2.2.4 家庭吸烟规定与吸烟危害认识的对应分析 对应分析图4显示,任何时候、地点都不允许家里抽烟的一般认为主动吸烟对健康重度有害,家里允许抽烟往往不知道吸烟的危害性。见表4、图4。

  2.2.5 文化程度与主动吸烟危害认识的对应分析 表5、图5显示文化程度越高越认为主动吸烟对健康有害。

  3 讨论

  本文研究表明,温州市人群的吸烟率为31.52%,低于2002年全国水平[2],男性吸烟率远高于女性,与国内相关报道相似[2-4]。我市女性吸烟率虽然不高,但是在经济转型时期,还是需要重视女性吸烟问题。

  对应分析显示对吸烟危害性认识与文化程度及职业密切有关。文化越高越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文盲半文盲均认为吸烟无害或不知道。农民对吸烟的危害性认识为轻度有害、无害或不知道比例较高,提示他们是吸烟危害性健康教育的主要受众对象。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控烟措施的研究和实施,尤其文化程度低的人群的烟草危害性健康教育,提高烟草危害性的认识。

  对应分析显示,工作单位、家里规定在任何场所、任何时间都不允许吸烟,一般认为主动吸烟对健康重度危害,规定部分场所允许吸烟或无规定则常认为主动吸烟对健康中度有害,对单位控烟措施不清楚的则倾向认为对健康轻度有害及无害或不知道。显示单位、家庭控烟措施与吸烟危害性的认识相关,需要提倡工作单位禁烟。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在控制了吸烟、不合理膳食、缺乏体力活动等危险因素之后,约80%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40%的肿瘤可以预防。以烟草控制框架公约[5]的批准作为契机,采取建立烟草控制的多部门协作网络,促进学校和医院的烟草控制活动,保护被动吸烟者等一系列措施。

  对应分析,也称R-Q型因子分析,主要用于分析二维数据阵中行变量和列变量之间的关系[6]。根据对应分析图中行列变量同一方位上距离远近显示二者关联性强弱。本文采用对应分析来研究主动吸烟危害性认识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对应分析的低维图示结果可以对主动吸烟危害认识给出全面而直观的定性提示,对应分析在行为危险因素研究中有一定的适用性。

  [参考文献]

  [1] 王浩,胡如英,俞敏,等. 浙江省居民吸烟状况及烟草费用调查[J]. 疾病监测,2007, 22(9):633-635.

  [2] 杨功焕,马杰民,刘娜,等. 中国人群2002年吸烟和被动吸烟的现状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5,26(2):77-83.

  [3] 洪荣涛,黄文龙,章灿明,等. 福建省监测点居民吸烟行为危险因素调查分析[J]. 疾病监测,2005,20(7):383-386.

  [4] 马冠生,孔灵芝,栾德春,等. 中国居民吸烟行为的现状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5,13(5):195-199.

  [5] 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R]. 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04.

  [6] 胡良平. 现代统计学与SAS应用[M]. 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331-335.

  (收稿日期:2011-04-25)


相关文章

  • 吸烟的危害 1
  • 吸烟是肺癌的罪魁祸首 从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初期,短短20年间,男性肺癌增加了122%,女性肺癌更增加了177%.目前,估计每年世界新发生的肺癌病例就达 66万起.肺癌也是新加坡人十大常患癌症之一,尤其是男性,肺癌患者在所有癌症中列为前二 ...查看


  • 衡阳市医务人员吸烟行为.认知.态度的调查
  • [摘要] 目的 了解衡阳市医务人员吸烟行为.控烟态度和相关知识掌握的现状,为实施控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不同级别医院480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衡阳市医务人员的吸烟率为24.9%,男女性吸烟率分别为3 ...查看


  • [常见慢性疾病及其预防]教案 (1)
  • 常见慢性疾病及其预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慢性病的特点 2.了解慢性病的危害 3.了解慢性病防治原则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对教学资料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分析和归纳总结能力. 2. 通过调查当地常见慢性疾病, ...查看


  •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
  • 吸烟与心血管疾病 摘要:以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现况和吸烟的流行现况为切入点,说明吸烟与二手烟危害,简述引起心血管疾 病的几大因素,进行分析吸烟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阐明吸烟引起心血管疾病的机制,论述尼古丁依赖机 制.说明戒烟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以及 ...查看


  • 2016-2011北京大学卫生综合考研真题
  • 北京大学医学部2016卫生综合 一名词解释50分 1.prebiotic 2.N-nitrosomines 3.systematic error 4. 土壤环境容量 5.GZB/T 6.randomized block design 7.e ...查看


  • 关于中学生吸烟现象研究课题调查报告
  • 关于中学生吸烟现象研究课题调查报告 1开题报告 2课题研究总体计划 3中学生的吸烟问题 4中学生吸烟现象 5中学生吸烟有那些危害 6中学生应自觉抵制香烟的诱惑 7总结 一 : 开题报告 在戒烟已经成为时代潮流的今天,青少年(特别是中学生)中 ...查看


  • 世界无烟日手抄报:2016世界无烟日宣传资料大全
  • 二手烟简介 被动吸烟即俗称的"吸二手烟",不吸烟者每日被动吸烟15分钟以上者定为被动吸烟,又称"强迫吸烟"或"间接吸烟".在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完全避免接触烟雾,因而成为被动 ...查看


  • 关于吸烟有害健康的一些数据
  • 关于吸烟有害健康的一些数据,论文或资料 尼古丁的毒性及成瘾性 尼古丁是一种难闻.味苦.无色透明的油质液体,挥发性强,在空气中极易氧化成暗灰色,能迅速溶于水及酒精中,通过口鼻支气管粘膜很容易被机体吸收.粘在皮肤表面的尼古丁亦可被吸收渗入体内. ...查看


  • 心理咨询经典案例分析
  • 案例1 [来询者基本情况] 陈某,女,17岁,某学院一年级新生.家住离学院所在的城市不远的 县城,家中还有一个姐姐,父母均为老师,家庭生活温馨.因为她在家中最 小,因而备受父母宠爱,家中生活事宜均由父母料理,父母只要求她努力学 习.入学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