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十二五"物流保障规划

重庆市“十二五”物流保障规划

为了实现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物流业对全市经济

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现依据国家和市级相关文件及规划,

制定《重庆市“十二五”物流保障规划》。规划期限为2011年

-2015年。

一、发展现状

1、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增加

值占GDP比重达到5.7%,物流业占服务业比重由13.4%增

加到15.8%,货运量从3.9亿吨增加到8.1亿吨,年均增长

15.8%。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至19%。物流

业成为解决劳动力就业的有效渠道之一。物流业对经济发展

的贡献度进一步增大,提高了经济整体运行效率,降低了经

济运行成本。

2、国际物流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一江两翼三洋”国际物

流通道稳步实施,“西北翼”兰渝新线铁路开工,中国与沿线部

分国家大通关协议已经签署,重庆至德国的班列开通。“西南

翼”重庆至昆明通道规划前期研究启动,重庆与瑞丽、昆明、

凭祥签署通关协议。已开通至达卡、比利时烈日、中国台北

的3条国际货运航线。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

部分封关运行。经重庆中转的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

肃等周边地区外贸货物已占重庆港口外贸货运量的40%。

3、物流基础设施加快规划建设。基本形成了重庆至上

海、福建、广东和广西、内蒙、远东、兰州、成都、武汉的

国内通道射线网络。确立了主城区国家级物流枢纽、市级物

流枢纽、地区级物流枢纽、城乡配送网络差异化联动发展思

路。重点规划建设了国家级物流枢纽,加快形成了“三基地四

港区”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物流基本功能,铁路物流基地集装

箱中心站投用,公路物流基地开工,果园港一期投用、二期

开工,东港港区一期工程建成投用。

4、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物流服务主体和物流市

场初具规模,运输、仓储、货代、物流加工等物流企业数量

达到近八千家。其中,营业收入上亿元的物流企业约30家,

上10亿元的物流企业5家。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民生轮船有限公司、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太平物流有限公司跻身国内先进物流企业行列。以长安

民生为代表的一批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本土物流企业正在

发展壮大,并积极参与跨国企业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多的国

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重庆。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供应链加快发展的形势下,

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业自身发展阶段制约,全市物流业总

体发展仍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公铁水综合联运优势有待进一

步发挥。物流业与三次产业联动程度有待加强,社会化物流

需求有待释放。物流企业综合物流解决能力有待提升,物流

服务业态传统且较单一。物流现代化、专业化、信息化、标

准化水平亟待提升。物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迫

切需要提升物流业和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新的附

加值。

二、发展形势

1、国家提升重庆战略定位,物流业提升城市核心竞争

力的能力需求凸显。“十二五”是全市抓住“314”总体部署、贯

彻“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务院8号文件”、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和内陆开放高地的关键时期。建设中心城市,物流业需进一

步提升吸引集聚市内外要素资源的各种能力。同时国家明确

要求重庆加快建设全国性物流枢纽城市和西南物流区域核

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加

快建设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三基地四港

区”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

2、建设西部地区现代产业高地,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

基础性保障需求凸显。“十二五”时期,全市产业结构持续调整

升级,“2+10”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方案加快推进,五大传统优

势产业壮大提升。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两江新区、西永、江

南工业走廊、二环沿线和区县五个万亿工业板块以及

“1+2+4+N”开发区格局加快构建。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和

西部地区消费中心加快建设。在全市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

造业基地和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高地的过程中,物流业与其

他产业密切联动发展,成为保障制造业布局优化、提升消费

服务环境、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

调整的基础性产业。

3、建设统筹城乡直辖市,物流业对接城乡的流通需求

凸显。“十二五”时期,柑橘、生猪、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稳步

发展,渔业、草食牲畜、中药材、烟叶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两翼”农民万元增收工程加快实施。主城特大城市、6大区域

性中心城市的支撑作用增强,“一圈两翼”板块经济协调发展。

物流业对促进实现城乡对接、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意义重大。

4、“五个重庆”加快建设,绿色物流业发展需求更加凸显。

“宜居重庆”、“畅通重庆”建设步伐加快,主城区进入“二环时代”,

城市空间拓展,大宗货物物流对城市生活和交通影响日益加

大,客货分流、内客外货发展要求日趋强烈,物流业对节能

减排、低碳经济发展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日益增强。

三、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立

足长远发展,以交通为基础、产业为支撑、市场为纽带,着

眼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环境优化,生产性物流与生活性物

流并重、内贸物流与外贸物流并重,加强政府引导、市场主

导,突出重点,分层次、分步骤加快建设重大物流基础设施,

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充实丰富物流业态,提升物流现代

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努力把物流业培育成我市服务业

的重要支柱产业,建成国家级综合物流平台、西部地区多式

联运枢纽、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基本框架,提升物流

业服务全市乃至西部地区生产与生活的能力与水平。

(二)总体目标

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高地雏形基本形成,物流业规模

“十二五”物流业发展目标表

6

明显壮大,物流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物流基础设施“瓶颈”明显改善,物流集散效能明显增强,全社会物流成本明显降低。“十二五”时期,实现货运量12.5亿吨,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速17%,占服务业和GDP的比重分别达到约20%和7%,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7%。

四、重点任务

(一)发挥对外物流通道网络效能

1.推动实施“一江两翼三洋”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畅通渝沪通道至太平洋出海物流东向通道,经渝兰通道至阿拉山口通往大西洋的西北通道,经渝滇通道通往印度洋的西南通道。完善经上海、广州、深圳出海的铁海联运通道和经北部湾出海、阿拉山口至欧洲的陆路通道,优化物流通道格局。多种模式推进航线网络布局建设,开通并逐步增加重庆至卢森堡、洛杉矶、法兰克福等欧美地区和东京等亚洲重要城市的国际货运航线,构建密集的空中货运网络。增加国际班轮运输线路和航次。加快建设电子口岸,开展口岸大通关,优化提升国际物流通行能力。

2.畅达成渝、沪汉渝、渝兰西亚、渝包、渝京远东、渝湘闽、渝黔桂穗、渝滇东南亚等八大国内物流大通道。增开重庆至成都、上海等主要城市的铁路“五定”班列,适时增加已开行班列密度。增加始发长江支线的班轮密度,形成高密度集装箱班轮航线。研究陆路翻坝措施,提高三峡大坝过坝效率,实施船舶标准化改造工程,逐步实现货运船舶标准化、

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大力发展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等运输形式,发展冷链、城市配送等专业化运输,提高公路运输组织化程度。

(二)加快建设重大物流基础设施

1.重点实施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加快建设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三基地四港区”等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基本建成铁路物流基地物流核心区、商贸功能区、产业区,黑色金属、建材和电子等市场群初具规模。基本完工航空物流基地江北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启动建设航空物流配送园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和国际快件监管中心等项目。逐步形成公路物流基地物流核心功能区、展示交易区和配套产业区,小商品、轻纺、汽摩等市场群初具规模。全面建成寸滩港区。完工果园作业区二期及二期扩建工程,启动建设果园后方物流园,加快建设汽车整车及零配件等市场群。启动建设东港作业区二期工程,加快建设五金机电、医药等市场群。完工黄磏作业区一期工程,金属材料等市场群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以粮食、冷链物流及加工为主的西部国际涉农物流加工区(白市驿)。加快推进洛碛危化物流园规划建设,引导主城危化品物流集聚发展。加快建设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物流拓展区,启动建设包括高端冷链等在内的进出口货物物流中心、展示中心、交易中心、高新技术产业配套物流基地等功能性项目。完善西永综合保税区综合环境,增强保税物流对保税加工的保障和服务能力。

2、协调推进市级物流枢纽。依托长江、高速公路和铁

路构成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建设万州、涪陵、长寿、江津、永川等五大市级物流枢纽,承接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带动区域物流发展,形成长江上游地区具有优势竞争力的水上物流带。构建跨区域多式联运物流网络,打造基地型特色物流体系和港口带动型区域中转物流体系,形成沿长江有机联动的多港多园多节点的沿江物流发展空间布局。有效承接主城区国家级物流枢纽,提升对乌江流域、川东(北)、川陕南、湘鄂西、黔北等周边地区物流聚集辐射能力。重点推动万州区、涪陵区综合物流枢纽建设。2015年,市级物流枢纽基本形成功能完善、竞争有序的多式联运体系,建成中国西部及长江上游地区重要航运物流平台。

3、适时推进地区级物流枢纽。推进黔江-秀山、合川、南川-綦江、忠县-垫江(石柱)和奉节五大地区级物流枢纽,完善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区域现代物流网络,加速培育区域物流企业和物流市场主体,提高区域物流业整体运作效率,将物流业打造成为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业集聚发展的先导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的桥梁,辐射渝东北、渝东南、渝西、嘉陵江流域等偏远区域。重点推动建设黔江区、合川区物流枢纽。到2015年,构建各地区多式联运物流网络,形成特色产业导向、地区间优势互补的专业物流体系和区域型物流高效周转架构。

(三)发展城乡一体化配送体系

结合“三基地四港区”国家级物流枢纽建设、公路货运枢纽布局规划、“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加快形成以主城区为

核心,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长寿区、南川区为区域性配送基地,若干县级配送中心和若干村镇配送点为支撑的层次清晰、衔接有序、服务高效的城乡一体化配送网络。鼓励供销系统、邮政系统、中石油和石化、商贸零售系统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和拓展既有配送网络和服务网络,提升工业产品、成品油、农资、生活用品等的集约化、专业化仓储配送能力,促进城乡商品“双向流通”。建立城市配送标准,实施城市配送标准试点工程,制定城乡配送相关政策。

(四)培育壮大物流企业

构建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和现代化物流企业体系,重点实施“三大工程”。“龙头物流企业扶持工程”依托国有大型物流企业,整合国有物流资源,促进国有传统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有实力的市内物流企业拓展服务网络,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中小物流企业培育工程”支持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从税收、财政支持等方面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创新。“百强物流企业引进工程”引进国内外百强物流企业在渝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鼓励其与本地物流企业合资合作。推动物流企业品牌化经营,培育发展A级物流企业。到2015年,新增收入上亿元的物流企业20余家,上10亿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5~8家,世界级百强物流企业3-6家。

(五)优化提升物流业结构

促进提升传统物流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引导

商贸企业和制造企业释放内部物流需求,重点推动国有大型制造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带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促进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业发展。壮大供应链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服务、物流中介咨询服务、快递业等行业。提升物流企业供应链物流综合解决能力,提升全市物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发展冷链物流、粮食物流等生活保障类物流。推进物流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广物流新技术和新装备,启动标准仓库建设示范工作,推进A级仓库规范建设。依托大型物流企业开展和推广物流标准化管理。

(六)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

抢抓物联网发展机遇,促进物流智能化发展。启动建设重庆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区域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助推政府服务、口岸通关、电子商务的联网运行和信息交流。支持物流企业信息服务外包,推进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建设。围绕“2+10”战略性新兴产业和5大传统优势产业,适时开展全程物流信息服务,带动物流监管动态化和物流管理动态化发展。实施重大物流园区、重点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示范工程。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在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发挥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和重庆市物流枢纽(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统筹协调全市物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制

定相关政策。各区县(自治县)也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加强对地方物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协调。强化物流相关协会作用,重点发挥重庆市物流协会在行业组织以及沟通各方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整合物流资源

整合国有物流企业资源,筹建重庆市物流集团,统筹重大物流设施建设,推动重点物流领域发展;利用国有大型企业优势资源,促进物流设施及网络的优化和共享。整合特色集散物流,结合“内客外货”布局调整,逐步引导主城区大型功能性批发市场和仓储设施向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集聚。整合交通运输资源,按照系统性、兼容性和绿色物流发展理念,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推进主城区物流主通道规划建设,研究主城客货分流实施方案,优化大宗物资集疏运体系。提升整合口岸功能,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互补、运转高效的全市开放口岸体系。

(三)开展统计工作

建立全市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制度、调查制度和指标体系,由市统计部门牵头负责物流产业信息收集、统计和分析,发挥市物流协会在物流业统计工作中的作用,分析全市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四)增强政策扶持

落实重庆市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统筹安排,集中扶持物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物流重点工程和重点企业。出台“三基地四港区”规划建设管理推进

办法,实施有关税收、土地、规费等优惠政策。制定物流产业基金管理办法,加强物流产业基金使用管理。

(五)加强人才保障

加快培育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技术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研究实施“中高级物流人才引进计划”,瞄准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引进熟悉国际物流业务运作和开展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开展“本土物流人才提升计划”,组织本土物流企业中高级物流人才培训。结合重庆产业特色和物流业发展特点,完善职业培训中心等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培养物流服务方案设计、物流管理、客户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专业人才,为全市物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附件:

1、“十二五”重庆市物流保障重点建设项目表

2、名词解释

3、重庆市国际国内物流通道布局示意图

4、重庆市“十二五”物流枢纽空间布局示意图

5、重庆市“十二五”都市区物流枢纽规划示意图

重庆市“十二五”物流保障规划

为了实现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物流业对全市经济

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现依据国家和市级相关文件及规划,

制定《重庆市“十二五”物流保障规划》。规划期限为2011年

-2015年。

一、发展现状

1、物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时期,物流业增加

值占GDP比重达到5.7%,物流业占服务业比重由13.4%增

加到15.8%,货运量从3.9亿吨增加到8.1亿吨,年均增长

15.8%。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至19%。物流

业成为解决劳动力就业的有效渠道之一。物流业对经济发展

的贡献度进一步增大,提高了经济整体运行效率,降低了经

济运行成本。

2、国际物流发展环境明显改善。“一江两翼三洋”国际物

流通道稳步实施,“西北翼”兰渝新线铁路开工,中国与沿线部

分国家大通关协议已经签署,重庆至德国的班列开通。“西南

翼”重庆至昆明通道规划前期研究启动,重庆与瑞丽、昆明、

凭祥签署通关协议。已开通至达卡、比利时烈日、中国台北

的3条国际货运航线。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

部分封关运行。经重庆中转的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

肃等周边地区外贸货物已占重庆港口外贸货运量的40%。

3、物流基础设施加快规划建设。基本形成了重庆至上

海、福建、广东和广西、内蒙、远东、兰州、成都、武汉的

国内通道射线网络。确立了主城区国家级物流枢纽、市级物

流枢纽、地区级物流枢纽、城乡配送网络差异化联动发展思

路。重点规划建设了国家级物流枢纽,加快形成了“三基地四

港区”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物流基本功能,铁路物流基地集装

箱中心站投用,公路物流基地开工,果园港一期投用、二期

开工,东港港区一期工程建成投用。

4、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物流服务主体和物流市

场初具规模,运输、仓储、货代、物流加工等物流企业数量

达到近八千家。其中,营业收入上亿元的物流企业约30家,

上10亿元的物流企业5家。重庆港务物流集团有限公司、

民生轮船有限公司、重庆交通运输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太平物流有限公司跻身国内先进物流企业行列。以长安

民生为代表的一批具有现代物流特征的本土物流企业正在

发展壮大,并积极参与跨国企业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多的国

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入驻重庆。

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供应链加快发展的形势下,

受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业自身发展阶段制约,全市物流业总

体发展仍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公铁水综合联运优势有待进一

步发挥。物流业与三次产业联动程度有待加强,社会化物流

需求有待释放。物流企业综合物流解决能力有待提升,物流

服务业态传统且较单一。物流现代化、专业化、信息化、标

准化水平亟待提升。物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先导性产业,迫

切需要提升物流业和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创造新的附

加值。

二、发展形势

1、国家提升重庆战略定位,物流业提升城市核心竞争

力的能力需求凸显。“十二五”是全市抓住“314”总体部署、贯

彻“国务院3号文件”和“国务院8号文件”、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和内陆开放高地的关键时期。建设中心城市,物流业需进一

步提升吸引集聚市内外要素资源的各种能力。同时国家明确

要求重庆加快建设全国性物流枢纽城市和西南物流区域核

心城市、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加

快建设西永综合保税区、两路寸滩保税港区和“三基地四港

区”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

2、建设西部地区现代产业高地,物流业对其他产业的

基础性保障需求凸显。“十二五”时期,全市产业结构持续调整

升级,“2+10”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方案加快推进,五大传统优

势产业壮大提升。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两江新区、西永、江

南工业走廊、二环沿线和区县五个万亿工业板块以及

“1+2+4+N”开发区格局加快构建。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和

西部地区消费中心加快建设。在全市建设国家重要的先进制

造业基地和西部地区现代服务业高地的过程中,物流业与其

他产业密切联动发展,成为保障制造业布局优化、提升消费

服务环境、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

调整的基础性产业。

3、建设统筹城乡直辖市,物流业对接城乡的流通需求

凸显。“十二五”时期,柑橘、生猪、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稳步

发展,渔业、草食牲畜、中药材、烟叶等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两翼”农民万元增收工程加快实施。主城特大城市、6大区域

性中心城市的支撑作用增强,“一圈两翼”板块经济协调发展。

物流业对促进实现城乡对接、区域协调均衡发展意义重大。

4、“五个重庆”加快建设,绿色物流业发展需求更加凸显。

“宜居重庆”、“畅通重庆”建设步伐加快,主城区进入“二环时代”,

城市空间拓展,大宗货物物流对城市生活和交通影响日益加

大,客货分流、内客外货发展要求日趋强烈,物流业对节能

减排、低碳经济发展等环境因素的影响日益增强。

三、思路和目标

(一)发展思路

全面贯彻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立

足长远发展,以交通为基础、产业为支撑、市场为纽带,着

眼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环境优化,生产性物流与生活性物

流并重、内贸物流与外贸物流并重,加强政府引导、市场主

导,突出重点,分层次、分步骤加快建设重大物流基础设施,

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充实丰富物流业态,提升物流现代

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努力把物流业培育成我市服务业

的重要支柱产业,建成国家级综合物流平台、西部地区多式

联运枢纽、中国西部地区国际物流中心基本框架,提升物流

业服务全市乃至西部地区生产与生活的能力与水平。

(二)总体目标

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业高地雏形基本形成,物流业规模

“十二五”物流业发展目标表

6

明显壮大,物流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物流基础设施“瓶颈”明显改善,物流集散效能明显增强,全社会物流成本明显降低。“十二五”时期,实现货运量12.5亿吨,物流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年均增速17%,占服务业和GDP的比重分别达到约20%和7%,全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7%。

四、重点任务

(一)发挥对外物流通道网络效能

1.推动实施“一江两翼三洋”国际物流大通道战略。畅通渝沪通道至太平洋出海物流东向通道,经渝兰通道至阿拉山口通往大西洋的西北通道,经渝滇通道通往印度洋的西南通道。完善经上海、广州、深圳出海的铁海联运通道和经北部湾出海、阿拉山口至欧洲的陆路通道,优化物流通道格局。多种模式推进航线网络布局建设,开通并逐步增加重庆至卢森堡、洛杉矶、法兰克福等欧美地区和东京等亚洲重要城市的国际货运航线,构建密集的空中货运网络。增加国际班轮运输线路和航次。加快建设电子口岸,开展口岸大通关,优化提升国际物流通行能力。

2.畅达成渝、沪汉渝、渝兰西亚、渝包、渝京远东、渝湘闽、渝黔桂穗、渝滇东南亚等八大国内物流大通道。增开重庆至成都、上海等主要城市的铁路“五定”班列,适时增加已开行班列密度。增加始发长江支线的班轮密度,形成高密度集装箱班轮航线。研究陆路翻坝措施,提高三峡大坝过坝效率,实施船舶标准化改造工程,逐步实现货运船舶标准化、

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大力发展甩挂运输、集装箱运输等运输形式,发展冷链、城市配送等专业化运输,提高公路运输组织化程度。

(二)加快建设重大物流基础设施

1.重点实施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加快建设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三基地四港区”等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基本建成铁路物流基地物流核心区、商贸功能区、产业区,黑色金属、建材和电子等市场群初具规模。基本完工航空物流基地江北机场四期扩建工程,启动建设航空物流配送园区、速递物流集散中心和国际快件监管中心等项目。逐步形成公路物流基地物流核心功能区、展示交易区和配套产业区,小商品、轻纺、汽摩等市场群初具规模。全面建成寸滩港区。完工果园作业区二期及二期扩建工程,启动建设果园后方物流园,加快建设汽车整车及零配件等市场群。启动建设东港作业区二期工程,加快建设五金机电、医药等市场群。完工黄磏作业区一期工程,金属材料等市场群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以粮食、冷链物流及加工为主的西部国际涉农物流加工区(白市驿)。加快推进洛碛危化物流园规划建设,引导主城危化品物流集聚发展。加快建设两路寸滩保税港区物流拓展区,启动建设包括高端冷链等在内的进出口货物物流中心、展示中心、交易中心、高新技术产业配套物流基地等功能性项目。完善西永综合保税区综合环境,增强保税物流对保税加工的保障和服务能力。

2、协调推进市级物流枢纽。依托长江、高速公路和铁

路构成的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建设万州、涪陵、长寿、江津、永川等五大市级物流枢纽,承接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带动区域物流发展,形成长江上游地区具有优势竞争力的水上物流带。构建跨区域多式联运物流网络,打造基地型特色物流体系和港口带动型区域中转物流体系,形成沿长江有机联动的多港多园多节点的沿江物流发展空间布局。有效承接主城区国家级物流枢纽,提升对乌江流域、川东(北)、川陕南、湘鄂西、黔北等周边地区物流聚集辐射能力。重点推动万州区、涪陵区综合物流枢纽建设。2015年,市级物流枢纽基本形成功能完善、竞争有序的多式联运体系,建成中国西部及长江上游地区重要航运物流平台。

3、适时推进地区级物流枢纽。推进黔江-秀山、合川、南川-綦江、忠县-垫江(石柱)和奉节五大地区级物流枢纽,完善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建立健全区域现代物流网络,加速培育区域物流企业和物流市场主体,提高区域物流业整体运作效率,将物流业打造成为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业集聚发展的先导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的桥梁,辐射渝东北、渝东南、渝西、嘉陵江流域等偏远区域。重点推动建设黔江区、合川区物流枢纽。到2015年,构建各地区多式联运物流网络,形成特色产业导向、地区间优势互补的专业物流体系和区域型物流高效周转架构。

(三)发展城乡一体化配送体系

结合“三基地四港区”国家级物流枢纽建设、公路货运枢纽布局规划、“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实施,加快形成以主城区为

核心,万州区、黔江区、涪陵区、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长寿区、南川区为区域性配送基地,若干县级配送中心和若干村镇配送点为支撑的层次清晰、衔接有序、服务高效的城乡一体化配送网络。鼓励供销系统、邮政系统、中石油和石化、商贸零售系统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和拓展既有配送网络和服务网络,提升工业产品、成品油、农资、生活用品等的集约化、专业化仓储配送能力,促进城乡商品“双向流通”。建立城市配送标准,实施城市配送标准试点工程,制定城乡配送相关政策。

(四)培育壮大物流企业

构建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和现代化物流企业体系,重点实施“三大工程”。“龙头物流企业扶持工程”依托国有大型物流企业,整合国有物流资源,促进国有传统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升级;鼓励有实力的市内物流企业拓展服务网络,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中小物流企业培育工程”支持中小物流企业发展,从税收、财政支持等方面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创新。“百强物流企业引进工程”引进国内外百强物流企业在渝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鼓励其与本地物流企业合资合作。推动物流企业品牌化经营,培育发展A级物流企业。到2015年,新增收入上亿元的物流企业20余家,上10亿元的第三方物流企业5~8家,世界级百强物流企业3-6家。

(五)优化提升物流业结构

促进提升传统物流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引导

商贸企业和制造企业释放内部物流需求,重点推动国有大型制造企业剥离物流业务,带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促进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业发展。壮大供应链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物流信息化服务、物流中介咨询服务、快递业等行业。提升物流企业供应链物流综合解决能力,提升全市物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提升发展冷链物流、粮食物流等生活保障类物流。推进物流技术和装备研发,推广物流新技术和新装备,启动标准仓库建设示范工作,推进A级仓库规范建设。依托大型物流企业开展和推广物流标准化管理。

(六)推进物流信息化工作

抢抓物联网发展机遇,促进物流智能化发展。启动建设重庆市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区域物流信息资源共享,助推政府服务、口岸通关、电子商务的联网运行和信息交流。支持物流企业信息服务外包,推进企业资源管理系统、电子商务等信息系统建设。围绕“2+10”战略性新兴产业和5大传统优势产业,适时开展全程物流信息服务,带动物流监管动态化和物流管理动态化发展。实施重大物流园区、重点物流企业物流信息化示范工程。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

在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基础上,发挥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重庆市现代物流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和重庆市物流枢纽(园区)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统筹协调全市物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制

定相关政策。各区县(自治县)也要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加强对地方物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协调。强化物流相关协会作用,重点发挥重庆市物流协会在行业组织以及沟通各方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二)整合物流资源

整合国有物流企业资源,筹建重庆市物流集团,统筹重大物流设施建设,推动重点物流领域发展;利用国有大型企业优势资源,促进物流设施及网络的优化和共享。整合特色集散物流,结合“内客外货”布局调整,逐步引导主城区大型功能性批发市场和仓储设施向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集聚。整合交通运输资源,按照系统性、兼容性和绿色物流发展理念,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推进主城区物流主通道规划建设,研究主城客货分流实施方案,优化大宗物资集疏运体系。提升整合口岸功能,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互补、运转高效的全市开放口岸体系。

(三)开展统计工作

建立全市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制度、调查制度和指标体系,由市统计部门牵头负责物流产业信息收集、统计和分析,发挥市物流协会在物流业统计工作中的作用,分析全市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四)增强政策扶持

落实重庆市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统筹安排,集中扶持物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物流重点工程和重点企业。出台“三基地四港区”规划建设管理推进

办法,实施有关税收、土地、规费等优惠政策。制定物流产业基金管理办法,加强物流产业基金使用管理。

(五)加强人才保障

加快培育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技术方面的复合型人才。研究实施“中高级物流人才引进计划”,瞄准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引进熟悉国际物流业务运作和开展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中高级管理人才。开展“本土物流人才提升计划”,组织本土物流企业中高级物流人才培训。结合重庆产业特色和物流业发展特点,完善职业培训中心等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培养物流服务方案设计、物流管理、客户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专业人才,为全市物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附件:

1、“十二五”重庆市物流保障重点建设项目表

2、名词解释

3、重庆市国际国内物流通道布局示意图

4、重庆市“十二五”物流枢纽空间布局示意图

5、重庆市“十二五”都市区物流枢纽规划示意图


相关文章

  •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二O 一一年五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发 ...查看


  •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全文
  •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 二O 一一年五月 1 目录 前言......................................................................................... 1 第一 ...查看


  • 安庆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送审稿)
  • 安庆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 (2008-2020) (送审稿)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安庆市交通局 2010年3月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背景 ....................................... 1 第二章 规划的必 ...查看


  • 重庆市十二五规划doc
  • 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 录 美好发展愿望 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 第一节 发展环境........................ ...查看


  • 2017年应急物流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目录)
  • 中国应急物流行业发展监测分析与市场前 景预测报告(2017-2023年) 报告编号:205055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应急物流行业研究报 ...查看


  • 中国重庆市市情完整版
  • 重庆市情 一.基本市情 历史脉络.重庆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距今2-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已有人类生活.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始简称"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取"双重喜庆" ...查看


  • 重庆市政府2011年工作报告
  •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一五&q ...查看


  • [物流学术年会展播]跨越链式发展  推动产业互联
  • 跨越链式发展 推动产业互联 平安银行现代物流金融事业部总裁.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 冉旭 在2015中国物流学术年会的演讲(摘要) (2015年11月14日 重庆) 一."不一样的事业部" 平安银行现代物流金融事业部是我国唯 ...查看


  • 重庆物流未来发展
  • 重庆物流未来发展 14经济学二班 201451222 鲜林 重庆物流发展思路 重庆物流发展思路是:以交通为基础.产业为支撑.市场为纽带,着眼信息共享.资源整合.环境优化,生产性物流与生活性物流并重.内贸物流与外贸物流并重,加强政府引导.市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