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进课堂”模式思想品德教案 时间:2010-10-25 总第13课时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一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其认同感并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过程与方法:(1)学生借助“知识网络图”,通过课前复习、课上交流、同学补充,进行知识疏理,完整掌握本课基础知识。(2)结合世博会材料,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3)通过拓展训练及反馈,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并掌握部分题型解题方法和答题规范化要求。
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从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及深刻影响。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前置学习】
要求:对照教材,自主填空,并在教材中适当标注。
① 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②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
中华文化 不绝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特点:
灿烂的中华文化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①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美德。如,
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②中华传统美德具有 品质。
【协进学习】
探究一: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名称寓意四海之宝。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你我共创的理念。
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思考:(1)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及会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2)结合教材知识,请你谈谈中华文化对当今的中国及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说明: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简介中华文化的产生、组成部分及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
探究二:教材P67边线题
小结: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哪些代代传承的美德?通过P67“相关链接”知道中华民族美德的特点。
【提升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其中,“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
A.源远流长 B.历久弥新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对应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
A.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C.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D.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
3.中华文化之所以“千古未绝”,是因为( )
A.它比其他文化优秀 B.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古国
C.中国从来没有遭受过外国的侵略
D.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二、分析说明题
4.最近几年,中国出现了“孔子热”。电影《孔子》引发热议,讲解《论语》的学者于丹走红,海峡两岸乃至韩国等世界各地举行孔子仪式,“世界最长”的《孔子世家谱》续修,“孔子学院”越来越多……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孔子热”持续高温,以至于有国外专家慨叹:孔子的大同思想一定能够照亮21世纪以后的未来世界!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试分析出现“孔子热”的原因有哪些?
(3)“孔子热”的出现有哪些现实意义?
【结束语】老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要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协进课堂”模式思想品德导学案(13)
第一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
【学习目标】
【前置学习】
要求:对照教材,自主填空,并在教材中适当标注。
① 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②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
中华文化 不绝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特点:
灿烂的中华文化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①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美德。如,
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②中华传统美德具有 品质。
【协进学习】
探究一: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名称寓意四海之宝。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你我共创的理念。
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思考:(1)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及会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2)结合教材知识,请你谈谈中华文化对当今的中国及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探究二:教材P67边线题
【提升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其中,“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
A.源远流长 B.历久弥新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对应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
A.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C.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D.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
3.中华文化之所以“千古未绝”,是因为( )
A.它比其他文化优秀 B.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古国
C.中国从来没有遭受过外国的侵略
D.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二、分析说明题
4.最近几年,中国出现了“孔子热”。电影《孔子》引发热议,讲解《论语》的学者于丹走红,海峡两岸乃至韩国等世界各地举行孔子仪式,“世界最长”的《孔子世家谱》续修,“孔子学院”越来越多……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孔子热”持续高温,以至于有国外专家慨叹:孔子的大同思想一定能够照亮21世纪以后的未来世界!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试分析出现“孔子热”的原因有哪些?
(3)“孔子热”的出现有哪些现实意义?
导学案13参考答案:
1.A 2.B 3.D
4.(1)中华文化的影响。答略。
(2)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支持。
(3)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了解世界;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国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
“协进课堂”模式思想品德教案 时间:2010-10-25 总第13课时
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一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其认同感并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过程与方法:(1)学生借助“知识网络图”,通过课前复习、课上交流、同学补充,进行知识疏理,完整掌握本课基础知识。(2)结合世博会材料,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了解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3)通过拓展训练及反馈,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并掌握部分题型解题方法和答题规范化要求。
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从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及深刻影响。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前置学习】
要求:对照教材,自主填空,并在教材中适当标注。
① 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②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
中华文化 不绝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特点:
灿烂的中华文化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①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美德。如,
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②中华传统美德具有 品质。
【协进学习】
探究一: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名称寓意四海之宝。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你我共创的理念。
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思考:(1)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及会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2)结合教材知识,请你谈谈中华文化对当今的中国及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说明: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简介中华文化的产生、组成部分及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原因。
探究二:教材P67边线题
小结: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哪些代代传承的美德?通过P67“相关链接”知道中华民族美德的特点。
【提升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其中,“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
A.源远流长 B.历久弥新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对应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
A.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C.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D.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
3.中华文化之所以“千古未绝”,是因为( )
A.它比其他文化优秀 B.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古国
C.中国从来没有遭受过外国的侵略
D.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二、分析说明题
4.最近几年,中国出现了“孔子热”。电影《孔子》引发热议,讲解《论语》的学者于丹走红,海峡两岸乃至韩国等世界各地举行孔子仪式,“世界最长”的《孔子世家谱》续修,“孔子学院”越来越多……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孔子热”持续高温,以至于有国外专家慨叹:孔子的大同思想一定能够照亮21世纪以后的未来世界!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试分析出现“孔子热”的原因有哪些?
(3)“孔子热”的出现有哪些现实意义?
【结束语】老师: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要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协进课堂”模式思想品德导学案(13)
第一框 灿烂的中华文化
【学习目标】
【前置学习】
要求:对照教材,自主填空,并在教材中适当标注。
① 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②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
中华文化 不绝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特点:
灿烂的中华文化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
①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美德。如,
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②中华传统美德具有 品质。
【协进学习】
探究一: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海宝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名称寓意四海之宝。符合中国民俗的吉祥称谓原则。以汉字的“人”作为核心创意,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人”字互相支撑的结构也揭示了美好生活要靠你我共创的理念。
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会徽图案从形象上看犹如一个三口之家相拥而乐,表现了家庭的和睦。在广义上又可代表包含了“你、我、他”的全人类,表达了世博会“理解、沟通、欢聚、合作”的理念。
思考:(1)上海世博会吉祥物及会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什么?
(2)结合教材知识,请你谈谈中华文化对当今的中国及世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探究二:教材P67边线题
【提升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世纪坛序“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其中,“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惟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
A.源远流长 B.历久弥新 C.博大精深 D.独树一帜
2.“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对应的中华传统美德是( )
A.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C.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 D.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
3.中华文化之所以“千古未绝”,是因为( )
A.它比其他文化优秀 B.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古国
C.中国从来没有遭受过外国的侵略
D.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二、分析说明题
4.最近几年,中国出现了“孔子热”。电影《孔子》引发热议,讲解《论语》的学者于丹走红,海峡两岸乃至韩国等世界各地举行孔子仪式,“世界最长”的《孔子世家谱》续修,“孔子学院”越来越多……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孔子热”持续高温,以至于有国外专家慨叹:孔子的大同思想一定能够照亮21世纪以后的未来世界!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2)试分析出现“孔子热”的原因有哪些?
(3)“孔子热”的出现有哪些现实意义?
导学案13参考答案:
1.A 2.B 3.D
4.(1)中华文化的影响。答略。
(2)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与支持。
(3)有利于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了解世界;有利于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国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