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结尾又是语文写作中的关键部分,由此可见,作文的结尾在语文的学习中起到较为核心的作用。一个好的结尾能为作文添加亮点,更好地吸引读者,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作文结尾;首尾呼应;画龙点睛;出乎意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335-01
每一篇作品都有结尾,学生的作文同样要有结尾。古人说:“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作文的结尾对整篇文章表情达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的结尾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经验谈一下作文的几种结尾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作文结尾要巧妙、首尾呼应。
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发现较多学生的作文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学生注重进行文章开头和中心的写作,对结尾的重视度较低,往往是寥寥几笔便完成。针对这一类型的写作问题,我给学生讲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技巧。通过采用首尾呼应的结尾方法,能使作文浑然一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学六年级上册中《怀念母亲》便是一篇首尾呼应的典范作品,作者在开头部分写到:“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着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作者在结尾部分写到:“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白首尾呼应的结尾方法,并指导学生将这种方法运用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在一次关于环保的作文写作中,有一个学生便将首尾呼应的结尾方法运用到写作中。该学生在文章的开头写道:“如果让我选择,我一定会选一个人们会自觉将垃圾扔到垃圾箱的世界。”在结尾写道:“我喜欢干干净净的世界,我希望生活在一个十分干净的世界。”学生通过首尾呼应的方法,更加清晰地表明自身观点和感受――渴望一个干净的世界。有了首尾呼应的结尾,文章的前后、上下浑然一体。
二、作文结尾要抒情、富有文采。
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流利的语句,更需要饱含真挚的情感。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抒情结尾法来弥补。在作文的结尾部分,用最真的情感打动读者内心。这样的结尾方法能够突出文章中心,更能打动读者内心。为了让学生了解这种结尾的方法,在教课文《母亲,您是我一生的陪伴》时,就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结尾写道:“无论是火山上的瞬间还是南极上的片断,我都找到了母爱。我不得不承认母亲的衰老,但是母亲将是我一生的陪伴。”这个结尾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真挚的爱,容易打动读者的内心。
结尾抒情发挥,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较为推崇的一种结尾写作方法,在文章的结尾通过运用抒情结尾法,能将文章的感情有效地升华。
三、作文结尾要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优秀作文的开头、中心和结尾都十分精辟,且结尾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画龙点睛法来进行作文结尾的写作。
学习课文《矛和盾的集合》时,我抓住时机为学生讲解画龙点睛的结尾方法。这篇文章结尾便有效地运用了画龙点睛写作技巧,有效地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作者在文章开头写道:“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进行比赛。”作者在结尾写道:“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样的结尾方式主要是运用简洁的语言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出来,清晰地表明自身观点。
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语文教材中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结尾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将这种方法运用在自己的作文结尾中。学生利用画龙点睛的结尾为自己的写作添加亮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作文结尾要有悬念,引起读者遐想。
有些作文能让读者感觉意犹未尽,其是用来欣赏;有些作文没有留给读者较为深刻地印象,其仅仅只是用来阅读的。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属于第一种。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在写作的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悬念结尾法的写作技巧。悬念结尾法是指在文章的结尾部分给读者留下遐想的空间,让读者能够拥有言尽意深的感受。
在一次写作训练中,我找了一篇课文――《丰碑》来让学生感受体会悬念结尾法,这篇课文主要描述的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行,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突然前面传来报告“前面有人冻死了。”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好似一尊塑像,身上满是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是可以看出,他很镇定,很安详。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读到这里,学生大部分都会随着介绍进入情景之中,并且在思考这位老战士是谁呢?所以就会接着想往下了解,这时将军看到一位如此老的老战士冻死了,脸色顿时严峻起来,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这时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此时,将军一下愣住了,所有人的眼睛湿润了,读到这时我发现班里的学生的眼睛也湿润了,这篇文章的悬念终于解开了,却引起了我们读者更多的遐想,想象着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我们似乎听到了无数沉重而坚定地脚步,那声音似乎在告诉我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
这篇文章就是在结尾解开了悬念,让读者张开想象,还有的是在结尾设下悬念,专门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在让学生理解了悬念结尾法之后,很多学生认识到了悬念结尾法的好处,并将其运用到自身的写作中。
五、作文结尾要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意外结尾法是指用一个读者意料之外的结局来给文章收尾。我们学习课文《龟兔赛跑》时,就能让学生完全理解意料之外的结尾方法,并在自己作文的结尾中运用意外结尾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的开头写道一年一次的动物运动会即将开始,大家都认为兔子一定会赢过乌龟。但是故事的结尾却是兔子输给了乌龟,这是一个所有人都预料不到的结果。作者通过描写这样的结果,警告所有人不要得意忘形,也使得文章的情节更加精彩。
摘 要: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结尾又是语文写作中的关键部分,由此可见,作文的结尾在语文的学习中起到较为核心的作用。一个好的结尾能为作文添加亮点,更好地吸引读者,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作文结尾;首尾呼应;画龙点睛;出乎意料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335-01
每一篇作品都有结尾,学生的作文同样要有结尾。古人说:“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作文的结尾对整篇文章表情达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写好作文的结尾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经验谈一下作文的几种结尾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作文结尾要巧妙、首尾呼应。
教师在评改学生作文时,发现较多学生的作文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学生注重进行文章开头和中心的写作,对结尾的重视度较低,往往是寥寥几笔便完成。针对这一类型的写作问题,我给学生讲解首尾呼应的写作技巧。通过采用首尾呼应的结尾方法,能使作文浑然一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学六年级上册中《怀念母亲》便是一篇首尾呼应的典范作品,作者在开头部分写到:“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我对着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作者在结尾部分写到:“对这两位母亲的怀念,一直伴随我度过了在欧洲的十一年。”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就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白首尾呼应的结尾方法,并指导学生将这种方法运用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在一次关于环保的作文写作中,有一个学生便将首尾呼应的结尾方法运用到写作中。该学生在文章的开头写道:“如果让我选择,我一定会选一个人们会自觉将垃圾扔到垃圾箱的世界。”在结尾写道:“我喜欢干干净净的世界,我希望生活在一个十分干净的世界。”学生通过首尾呼应的方法,更加清晰地表明自身观点和感受――渴望一个干净的世界。有了首尾呼应的结尾,文章的前后、上下浑然一体。
二、作文结尾要抒情、富有文采。
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流利的语句,更需要饱含真挚的情感。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抒情结尾法来弥补。在作文的结尾部分,用最真的情感打动读者内心。这样的结尾方法能够突出文章中心,更能打动读者内心。为了让学生了解这种结尾的方法,在教课文《母亲,您是我一生的陪伴》时,就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结尾写道:“无论是火山上的瞬间还是南极上的片断,我都找到了母爱。我不得不承认母亲的衰老,但是母亲将是我一生的陪伴。”这个结尾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真挚的爱,容易打动读者的内心。
结尾抒情发挥,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较为推崇的一种结尾写作方法,在文章的结尾通过运用抒情结尾法,能将文章的感情有效地升华。
三、作文结尾要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优秀作文的开头、中心和结尾都十分精辟,且结尾的重要性更为突出。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学习画龙点睛法来进行作文结尾的写作。
学习课文《矛和盾的集合》时,我抓住时机为学生讲解画龙点睛的结尾方法。这篇文章结尾便有效地运用了画龙点睛写作技巧,有效地吸引了读者的眼球。作者在文章开头写道:“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进行比赛。”作者在结尾写道:“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样的结尾方式主要是运用简洁的语言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揭示出来,清晰地表明自身观点。
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语文教材中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结尾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将这种方法运用在自己的作文结尾中。学生利用画龙点睛的结尾为自己的写作添加亮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作文结尾要有悬念,引起读者遐想。
有些作文能让读者感觉意犹未尽,其是用来欣赏;有些作文没有留给读者较为深刻地印象,其仅仅只是用来阅读的。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作文属于第一种。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在写作的教学中,向学生传授悬念结尾法的写作技巧。悬念结尾法是指在文章的结尾部分给读者留下遐想的空间,让读者能够拥有言尽意深的感受。
在一次写作训练中,我找了一篇课文――《丰碑》来让学生感受体会悬念结尾法,这篇课文主要描述的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行,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突然前面传来报告“前面有人冻死了。”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好似一尊塑像,身上满是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是可以看出,他很镇定,很安详。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读到这里,学生大部分都会随着介绍进入情景之中,并且在思考这位老战士是谁呢?所以就会接着想往下了解,这时将军看到一位如此老的老战士冻死了,脸色顿时严峻起来,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这时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此时,将军一下愣住了,所有人的眼睛湿润了,读到这时我发现班里的学生的眼睛也湿润了,这篇文章的悬念终于解开了,却引起了我们读者更多的遐想,想象着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我们似乎听到了无数沉重而坚定地脚步,那声音似乎在告诉我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
这篇文章就是在结尾解开了悬念,让读者张开想象,还有的是在结尾设下悬念,专门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在让学生理解了悬念结尾法之后,很多学生认识到了悬念结尾法的好处,并将其运用到自身的写作中。
五、作文结尾要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意外结尾法是指用一个读者意料之外的结局来给文章收尾。我们学习课文《龟兔赛跑》时,就能让学生完全理解意料之外的结尾方法,并在自己作文的结尾中运用意外结尾法,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的开头写道一年一次的动物运动会即将开始,大家都认为兔子一定会赢过乌龟。但是故事的结尾却是兔子输给了乌龟,这是一个所有人都预料不到的结果。作者通过描写这样的结果,警告所有人不要得意忘形,也使得文章的情节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