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袋砂围堰在十字沥水闸中的应用
摘要:本方阐述了某工程围堰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等,主要通过模袋砂在围堰施中的分析和应用,证明在淤泥地基上采用膜袋砂围堰是可行的。其最大的优点是对软土地基产生的变形和沉降适应性强,自身稳定性好。而且堰体断面较小,可就地取材,施工简单。
关键词:膜袋砂围堰施工
一、工程概况
1、基本情况
十字沥水闸应急项目为乾务赤坎大联围赤坎联围加固达标工程的一部分,主要施工内容为水闸、船闸工程,其中有一孔船闸及三孔一联排水闸2个,包括水工建筑、供配电系统、电气工程、监控工程及金属结构工程。本工程按防御50年一遇风暴潮标准设计,主要建筑物为2级,相应的次要建筑物按3级、临时建筑物按4级进行设计。
2、气象条件
工程区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多发暴雨,热带气旋影响频繁。多年平均气温22℃,最高气温37.3℃(1990.8.23),最低气温1.7℃(1975.12.4)。多年平均湿度为81%。工程区年平均风速3.3m/s,全年大于8级风的天数多达10.4d ,瞬间最大风速43m/s,最大10分钟风速为31.7m/s(1983.9.9),风向为NNW 。
3、潮汐特性
十字沥水道处于“洪潮区”,即汛期洪、潮在这里相互作用和壅托。本区域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混合潮类型,在一个太阳日出现两次潮起潮落过程,每次潮高、潮差、涨落历时均有变化,平均涨潮历时5:50,平均落潮历时6:43。在一个太阳月中亦呈周期变化,一般朔、望日(初一、十五)后2~3天出现大潮,上、下弦日(初八、二十三)后2~3天发生小潮。每逢台风侵袭并遇上大潮时,则形成台风暴潮,口门附近河段潮位会出现下游高于上游现象。年最高高潮位一般多出现在汛期6~9月或风暴潮正面袭击时,年最低低潮位多出现于枯季1~3月,即一年中夏潮高于冬潮。
本区域属弱潮型河口,潮差较小,一般1m 左右,最大潮差可达3m 左右,潮差的年际变化也不大。
二、工程地质条件
膜袋砂围堰在十字沥水闸中的应用
摘要:本方阐述了某工程围堰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等,主要通过模袋砂在围堰施中的分析和应用,证明在淤泥地基上采用膜袋砂围堰是可行的。其最大的优点是对软土地基产生的变形和沉降适应性强,自身稳定性好。而且堰体断面较小,可就地取材,施工简单。
关键词:膜袋砂围堰施工
一、工程概况
1、基本情况
十字沥水闸应急项目为乾务赤坎大联围赤坎联围加固达标工程的一部分,主要施工内容为水闸、船闸工程,其中有一孔船闸及三孔一联排水闸2个,包括水工建筑、供配电系统、电气工程、监控工程及金属结构工程。本工程按防御50年一遇风暴潮标准设计,主要建筑物为2级,相应的次要建筑物按3级、临时建筑物按4级进行设计。
2、气象条件
工程区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多发暴雨,热带气旋影响频繁。多年平均气温22℃,最高气温37.3℃(1990.8.23),最低气温1.7℃(1975.12.4)。多年平均湿度为81%。工程区年平均风速3.3m/s,全年大于8级风的天数多达10.4d ,瞬间最大风速43m/s,最大10分钟风速为31.7m/s(1983.9.9),风向为NNW 。
3、潮汐特性
十字沥水道处于“洪潮区”,即汛期洪、潮在这里相互作用和壅托。本区域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混合潮类型,在一个太阳日出现两次潮起潮落过程,每次潮高、潮差、涨落历时均有变化,平均涨潮历时5:50,平均落潮历时6:43。在一个太阳月中亦呈周期变化,一般朔、望日(初一、十五)后2~3天出现大潮,上、下弦日(初八、二十三)后2~3天发生小潮。每逢台风侵袭并遇上大潮时,则形成台风暴潮,口门附近河段潮位会出现下游高于上游现象。年最高高潮位一般多出现在汛期6~9月或风暴潮正面袭击时,年最低低潮位多出现于枯季1~3月,即一年中夏潮高于冬潮。
本区域属弱潮型河口,潮差较小,一般1m 左右,最大潮差可达3m 左右,潮差的年际变化也不大。
二、工程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