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关雎蒹葭练习

33.关雎

【诗文解释】

关关鸣春雎鸠鸟,在那河中小洲岛。姑娘文静又秀丽,美男求她结情侣。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静秀丽好姑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渴慕思如潮。相忆绵绵恨重重,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静秀丽好姑娘,琴瑟传情两相爱。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把它捡。文静秀丽好姑娘,钟鼓齐鸣换笑颜。

(二)划分朗读节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遇)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思)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悦)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娶)

(三)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

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因此,诗的第一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

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

“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

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

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四)欣赏词语和句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一句“关关雎鸠”,是写传来的鸟鸣,是听;第二句“在河之洲”,是寻声而望,是所见;

第三句“窈窕淑女”,是对自己倾心人之所思,是想;末句“君子好逑”,是主人公强烈的向往,默默的自我祝愿。虽短短四句,却极有层次,而语约义丰。

(五) 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

《诗经》的名称: 《诗经》大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后来改称《诗经》,是由

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诗经》的作品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国风》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大雅》《小雅》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以祭祀和宴会的乐歌居多,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周颂》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以上三部分,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篇)”。

“诗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诗的种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方法。

《诗经》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

色。

34.蒹葭

【诗文解释】

河畔芦苇苍苍碧色,那是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中高地。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啊,那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水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弯曲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的陆地。

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二)划分朗读节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三)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

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

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的对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乡琼楼,给人以

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没有因此罢休,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蓬莱仙境”。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惆怅!

(四)欣赏词语和句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展示诗的中心意象: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

(五) 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

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

《关雎》与《蒹葭》的艺术特点有什么不同?

《关雎》与《蒹葭》都可以看做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

别。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写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

得到她。《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三章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

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因为芦苇丛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一、阅读关雎,按要求完成1-8题。(20分)

1. 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2分)

君子: 淑女:

2.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2分)

3.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2分)

4.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5分)

●相关链接: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深至远的影响。

[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5.抒写单相思之苦,一往情深,但哀而不伤的句子是(2分)

6.想象自己与淑女两情相悦,弹琴鼓瑟,亲近友好的情景,敲锣打鼓把姑娘娶进家门的热闹欢乐场面句是:(2分)

8.《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二、阅读蒹葭,按要求完成1—4题。(8 分)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分)

4.对《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答案:

《关雎》

1.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 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

2.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比兴手法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宜综合评分。参考评分点:点出写景句与写情句,2分;意境分析具体,2分;表述恰当,1分。) 5.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6.后两章。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7.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2分)。

8《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蒹葭》

1.(2 分)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3.(共2 分)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反复吟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4.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蒹葭》一诗的赏析。D项中是主人公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而非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爱情诗而非叙事诗。

33.关雎

【诗文解释】

关关鸣春雎鸠鸟,在那河中小洲岛。姑娘文静又秀丽,美男求她结情侣。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静秀丽好姑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渴慕思如潮。相忆绵绵恨重重,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静秀丽好姑娘,琴瑟传情两相爱。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把它捡。文静秀丽好姑娘,钟鼓齐鸣换笑颜。

(二)划分朗读节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遇)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思)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悦)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娶)

(三)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诗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

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因此,诗的第一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的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

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

“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的感情。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

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

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也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四)欣赏词语和句子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一句“关关雎鸠”,是写传来的鸟鸣,是听;第二句“在河之洲”,是寻声而望,是所见;

第三句“窈窕淑女”,是对自己倾心人之所思,是想;末句“君子好逑”,是主人公强烈的向往,默默的自我祝愿。虽短短四句,却极有层次,而语约义丰。

(五) 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

《诗经》的名称: 《诗经》大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后来改称《诗经》,是由

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诗经》的作品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国风》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大雅》《小雅》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以祭祀和宴会的乐歌居多,也写出了一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周颂》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以上三部分,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篇)”。

“诗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诗的种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方法。

《诗经》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一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

色。

34.蒹葭

【诗文解释】

河畔芦苇苍苍碧色,那是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中高地。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啊,那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水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弯曲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的陆地。

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二)划分朗读节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三)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二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

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

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的对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乡琼楼,给人以

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主人公没有因此罢休,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蓬莱仙境”。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惆怅!

(四)欣赏词语和句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展示诗的中心意象: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

(五) 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

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

《关雎》与《蒹葭》的艺术特点有什么不同?

《关雎》与《蒹葭》都可以看做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

别。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写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

得到她。《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三章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

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因为芦苇丛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一、阅读关雎,按要求完成1-8题。(20分)

1. 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文中“君子”“淑女”的理解。(2分)

君子: 淑女:

2.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2分)

3.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2分)

4.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5分)

●相关链接: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深至远的影响。

[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5.抒写单相思之苦,一往情深,但哀而不伤的句子是(2分)

6.想象自己与淑女两情相悦,弹琴鼓瑟,亲近友好的情景,敲锣打鼓把姑娘娶进家门的热闹欢乐场面句是:(2分)

8.《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二、阅读蒹葭,按要求完成1—4题。(8 分)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分)

4.对《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答案:

《关雎》

1.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 美丽善良纯洁的女子

2.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比兴手法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宜综合评分。参考评分点:点出写景句与写情句,2分;意境分析具体,2分;表述恰当,1分。) 5.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6.后两章。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7.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2分)。

8《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蒹葭》

1.(2 分)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3.(共2 分)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反复吟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4.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蒹葭》一诗的赏析。D项中是主人公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而非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爱情诗而非叙事诗。


相关文章

  • 中考语文古诗词一本通练习3(新人教版)
  • 28.关雎 [文学常识]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中国最 ...查看


  • 诗经关睢.蒹葭
  • 诗经两首<关雎><蒹葭>(板书.译文.结构.练习) 一.整体把握板书设计 起兴:雎鸠.荇菜 起兴:蒹葭(苍苍.凄凄.采采) 24<诗经>两首学案 教师寄语: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 学习 ...查看


  • 简析[关雎]主旨解释的优劣
  • 简析<关雎>主旨解释的优劣 摘要:<关雎>乃<诗经>的首章,其主旨解释的多义性吸引了历代学者的目光.今天我们被普及的<关雎>主旨是"歌咏爱情",其描绘的情景是一位青年男子对 ...查看


  • [诗经.关雎]的多角度审美赏析
  • <关雎>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诗经>的首篇,其悠久的历史.特殊的位置.丰富的思想内涵及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等,历来为人称道,被人评说.从孔子.汉儒直到今天,围绕<关雎>的见解各异的众多评论,汗牛充栋不足以概 ...查看


  •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诗歌赏析课
  •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诗歌赏析课 --以<诗经二首>为例 (朱奇 金鸡山小学 邮政编码:437018) [摘要]关于诗歌赏析一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如何上好一堂诗歌赏析课更是现在我们老师在" ...查看


  • 蒹葭说课稿
  • <蒹葭>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蒹葭>,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理念. 一. 说教材 <蒹葭>是长春版九 ...查看


  • 关雎.蒹葭孙艳红
  • 探寻诗歌源头--<诗经>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 ...查看


  • _诗经_英译本中的误译现象管窥_以_周南_关雎_为例
  • 第34卷第2期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3月Journal of L iaoning No rmal U niver sity (Social Science Edit ion) Vo l. 34 N o. 2 M ar. ...查看


  • [关雎]的原始结构与爱情本相
  • <关雎>的原始结构与爱情本相 <关雎>是<诗经>第一诗,但<关雎>的结构却很少引起讨论.本文支持<关雎>错简说,并从"<关雎>之乱"."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