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审计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农村审计工作是为了强化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农村会计核算。通过这项工作,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持续有序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现有农村审计存在的问题的论述,指出改进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审计;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暴露出来了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耕地的占用问题以及村委会的财政开支问题,这两者存在着根本上的关系,正是因为村委会的财政开支不透明,才造成了许多农民的利益被他人占有了。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政府对村委会进行审计,使之财政开支透明合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农民,而且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农业的发展,国家的发达也主要是农业的发达,因此解决农民的利益问题是根本。
一、农村审计的必要性
农村审计作为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大部分地方还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村委会作为政府多层次等级中的最低一级,受到的监管是最少的,而且村干部不属于公务员,也没有行政级别,法律对其进行的约束和制约很少。但是,村干部却掌握着人、财、物等众多公共资源、公共权力,知晓着一般老百姓难以了解到的政治信息、上层动态。因此,他们可以获得比其要承担的责任更多的权利、方便,他们可以很好地为自己牟取私利,却很少受到处罚。而村干部作为老百姓的直接上司,起着老百姓和更高层次政府之间进行沟通的传话人的作用。而且,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很多农村都是一些偏远的山区,村干部完全有能力把不利于自己的信息过滤掉,而只把利于自己的信息向上传达。老百姓处于绝对的弱势,如果政府不对村干部进行监管,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就得不到保证,我们国家的体制也就没有坚固的根基。
二、农村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审计机构不规范。农村审计没有正式列入国家法律法规,法律地位不明确。而农业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发文规定,农村审计由农村经管站负责组织实施,工作体系是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农村审计由农经站直接实施,缺少明确的、独立的审计机构。由于农经站从事审计的非专业性,往往在审管结合上难以统一,审计专业职能难以兑现到位,而法律没有赋予农村审计经济监督职能,农村审计所在开展工作中也难以定位。即使设立了农村审计所的地区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媒体报道,“据调查显示,苏北地区某乡镇成立的审计所,因受经费来源和人员编制等因素的限制,通常与乡镇农经部门合署办公。人员较少,既要做好农村财务管理、集体资产管理和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又要开展日常审计工作,限于人力不足只好一身二任,难免顾此失彼。”
(二) 农村审计人员能力不够高。目前,我国县级农村审计还缺乏一支过硬的农村审计执法队伍,农村审计人员老龄化、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特别是欠发达县,地方财政困难,培训经费没有保障,培训工作滞后,对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农村审计专业技术知识等掌握得不够,甚至是一片空白,难以开展审计工作。农村审计人员无专职化、抽调难、专业素质不高的局面,使农村审计往往走过场,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直接影响了农村审计的质量和效能。审计人员素质问题成了制约农村审计工作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从农村审计人员的结构上看,大多是长期从事农村财务会计的人员,他们从事农村审计全是靠传统的手工查账,多数人员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审计,审计业务和技能水平严重落后。
(三) 农村审计环境不理想。审计工作是一种监督方式,从根本上看是一种监督制约方式,而这种方式势必会对某些地区或群体的利益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也就导致了整个农村审计环境不理想。首先,乡镇没有建立关于运用审计结果的方式、要求、责任和考核办法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没有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建立起审计联动机制,致使审计结果的运用大打折扣,对审计提出的整改建议和要求往往以违法违纪问题界定不清或达不到立案标准而不立案,问题久拖不决,难以采取实质性措施对其处罚并促其整改,从而造成审计工作的无奈,难以有效遏制个别人的违纪违法行为。
三、完善农村审计政策建议
(一) 面临的困难
1、缺少法律的支持。国家审计有国家审计法及其有关规定(如取证、报告等) 作保障,注册会计师审计有会计法及独立审计准则和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等作保障,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目前尚无全国性条例,仅有部分省市出台了《地方性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将其定性为内部审计又解决不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的外部监督问题,而地方出台的一些规范性文件又不能作为法律依据,这样造成农村审计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工作中存在极大的不便。
2、会计核算不健全。要想进行很好的审计,被审计单位必须有健全的核算体系。有了健全的核算体系,审计人员才能根据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很好地开展工作。我国大部分农村根本没有会计机构,有的仅仅是一名会计人员,记的都是流水账,而且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欠缺。同样,也会造成村干部同会计人员进行勾结,以权谋私,造成许多财务收支不明确,审计工作无从下手。
3、政策很难落实。农村审计机构提出的审计意见大多难以落实。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对审计出的问题没有处理权力,使得查出问题与处理决定之间产生脱节,查出的问题很难得到及时解决; 在有关部门处理问题时,也难免存在一些人为因素,使得问题被搁置下来得不到解决。
(二) 对策建议
1、健全法律体系,重视农村审计。农村市场经济要想走向成熟,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因此,应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条例和与之相配套的审计取证、报告、档案管理等办法,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的定性问题,切实树立起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方面的权威性,最大限度地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部门必要的职权,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规范审计机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要想很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必须有规范的审计机构。审计机构必须有很强的独立性,而且要双管齐下,不仅包括政府审计还要有民间审计。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素质教育,尤其是在审计工作队伍里,这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推进农村审计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坚持有证上岗,吸收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的专业的人员,要坚持定期考核。对专业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对审计人员法律法规的教育。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增强审计人员的服务于党和人民的忠诚意识,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对其的监督。
3、端正村干部对农村审计态度,提高农村财务会计水平。在进行农村审计时,有不少农村干部对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者阻挠审计工作的进行。因此,应端正农村干部对农村审计的态度。农村财务会计水平低、内部控制弱,直接影响了农村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村账镇管”的代理制度,提高农村财务会计水平; 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推动农村审计的顺利开展。
农村审计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政府应当对其有足够的重视,选拔一些有素质、有能力的审计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农村审计。当然,村干部也要很好地配合审计工作,同时做好农村的会计工作,使我国的审计体系健康地发展。当然,这也是一项长远的工作。
(
)
农村审计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农村审计工作是为了强化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农村会计核算。通过这项工作,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持续有序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对现有农村审计存在的问题的论述,指出改进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审计; 问题; 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暴露出来了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耕地的占用问题以及村委会的财政开支问题,这两者存在着根本上的关系,正是因为村委会的财政开支不透明,才造成了许多农民的利益被他人占有了。要想解决这种问题,就需要政府对村委会进行审计,使之财政开支透明合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全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农民,而且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农业的发展,国家的发达也主要是农业的发达,因此解决农民的利益问题是根本。
一、农村审计的必要性
农村审计作为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国大部分地方还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村委会作为政府多层次等级中的最低一级,受到的监管是最少的,而且村干部不属于公务员,也没有行政级别,法律对其进行的约束和制约很少。但是,村干部却掌握着人、财、物等众多公共资源、公共权力,知晓着一般老百姓难以了解到的政治信息、上层动态。因此,他们可以获得比其要承担的责任更多的权利、方便,他们可以很好地为自己牟取私利,却很少受到处罚。而村干部作为老百姓的直接上司,起着老百姓和更高层次政府之间进行沟通的传话人的作用。而且,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很多农村都是一些偏远的山区,村干部完全有能力把不利于自己的信息过滤掉,而只把利于自己的信息向上传达。老百姓处于绝对的弱势,如果政府不对村干部进行监管,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就得不到保证,我们国家的体制也就没有坚固的根基。
二、农村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审计机构不规范。农村审计没有正式列入国家法律法规,法律地位不明确。而农业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发文规定,农村审计由农村经管站负责组织实施,工作体系是由农业部门牵头负责,农村审计由农经站直接实施,缺少明确的、独立的审计机构。由于农经站从事审计的非专业性,往往在审管结合上难以统一,审计专业职能难以兑现到位,而法律没有赋予农村审计经济监督职能,农村审计所在开展工作中也难以定位。即使设立了农村审计所的地区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媒体报道,“据调查显示,苏北地区某乡镇成立的审计所,因受经费来源和人员编制等因素的限制,通常与乡镇农经部门合署办公。人员较少,既要做好农村财务管理、集体资产管理和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工作,又要开展日常审计工作,限于人力不足只好一身二任,难免顾此失彼。”
(二) 农村审计人员能力不够高。目前,我国县级农村审计还缺乏一支过硬的农村审计执法队伍,农村审计人员老龄化、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特别是欠发达县,地方财政困难,培训经费没有保障,培训工作滞后,对党在农村的各项经济政策,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农村审计专业技术知识等掌握得不够,甚至是一片空白,难以开展审计工作。农村审计人员无专职化、抽调难、专业素质不高的局面,使农村审计往往走过场,其职能难以正常发挥,直接影响了农村审计的质量和效能。审计人员素质问题成了制约农村审计工作开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从农村审计人员的结构上看,大多是长期从事农村财务会计的人员,他们从事农村审计全是靠传统的手工查账,多数人员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审计,审计业务和技能水平严重落后。
(三) 农村审计环境不理想。审计工作是一种监督方式,从根本上看是一种监督制约方式,而这种方式势必会对某些地区或群体的利益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也就导致了整个农村审计环境不理想。首先,乡镇没有建立关于运用审计结果的方式、要求、责任和考核办法等方面的规章制度,没有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建立起审计联动机制,致使审计结果的运用大打折扣,对审计提出的整改建议和要求往往以违法违纪问题界定不清或达不到立案标准而不立案,问题久拖不决,难以采取实质性措施对其处罚并促其整改,从而造成审计工作的无奈,难以有效遏制个别人的违纪违法行为。
三、完善农村审计政策建议
(一) 面临的困难
1、缺少法律的支持。国家审计有国家审计法及其有关规定(如取证、报告等) 作保障,注册会计师审计有会计法及独立审计准则和独立审计实务公告等作保障,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目前尚无全国性条例,仅有部分省市出台了《地方性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规定》将其定性为内部审计又解决不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的外部监督问题,而地方出台的一些规范性文件又不能作为法律依据,这样造成农村审计的法律地位不明确,工作中存在极大的不便。
2、会计核算不健全。要想进行很好的审计,被审计单位必须有健全的核算体系。有了健全的核算体系,审计人员才能根据会计人员提供的信息很好地开展工作。我国大部分农村根本没有会计机构,有的仅仅是一名会计人员,记的都是流水账,而且会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知识欠缺。同样,也会造成村干部同会计人员进行勾结,以权谋私,造成许多财务收支不明确,审计工作无从下手。
3、政策很难落实。农村审计机构提出的审计意见大多难以落实。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机构对审计出的问题没有处理权力,使得查出问题与处理决定之间产生脱节,查出的问题很难得到及时解决; 在有关部门处理问题时,也难免存在一些人为因素,使得问题被搁置下来得不到解决。
(二) 对策建议
1、健全法律体系,重视农村审计。农村市场经济要想走向成熟,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因此,应尽快制定全国性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条例和与之相配套的审计取证、报告、档案管理等办法,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的定性问题,切实树立起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方面的权威性,最大限度地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部门必要的职权,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规范审计机构,提高审计人员素质。要想很好地开展审计工作,必须有规范的审计机构。审计机构必须有很强的独立性,而且要双管齐下,不仅包括政府审计还要有民间审计。要对工作人员进行素质教育,尤其是在审计工作队伍里,这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推进农村审计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坚持有证上岗,吸收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的专业的人员,要坚持定期考核。对专业人员要进行定期的培训,加强对审计人员法律法规的教育。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增强审计人员的服务于党和人民的忠诚意识,自觉接受广大人民群众对其的监督。
3、端正村干部对农村审计态度,提高农村财务会计水平。在进行农村审计时,有不少农村干部对审计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者阻挠审计工作的进行。因此,应端正农村干部对农村审计的态度。农村财务会计水平低、内部控制弱,直接影响了农村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村账镇管”的代理制度,提高农村财务会计水平; 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推动农村审计的顺利开展。
农村审计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政府应当对其有足够的重视,选拔一些有素质、有能力的审计工作人员定期开展农村审计。当然,村干部也要很好地配合审计工作,同时做好农村的会计工作,使我国的审计体系健康地发展。当然,这也是一项长远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