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超的艺术技巧,但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他未必就比其他诗人高明许多。李白乃以气夺人。气的充沛与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点,也是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至于艺术技巧,不过是在气的统帅之下更加充分地发挥了它们的作用而已。

  气是一个哲学概念,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已经屡见不鲜。气的概念首先被引进音乐理论,在《左传》中已有这方面的记载。曹丕创作《典论·论文》时开始以气论文。此后在绘画、音乐、书法等领域也运用了气的概念。气是指艺术家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说李白的诗以气胜,就是着眼于这些方面的。读者会感到,李白的诗里有一股与云天比高、与历史等量的气回荡着。李白的诗,综而言之,其气奇,其气逸,其气壮。

  所谓气奇,是指李白的诗歌显示了超凡的创造力,创造了许多按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使人惊讶、叹服。南北文化的交流和中外文化的交流,激发了唐人的创造力,而李白的创造力尤其旺盛。他既尊重传统,学习前人,又勇于创新,走自己的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最为他所不齿。他的艺术风格是前无古人的,他的许多诗的写法是前人不敢想象的。自然界的许多景物,前人曾不止一次地吟咏过,但在李白的笔下又有了新的创造,成为新的意象。海就是这样。自《诗经》开始,写海的除了曹操的《观沧海》之外,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并不多,写海而能写出海的气魄的,要推李白。在“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半壁见海日”这些诗句中,海与风、日相互配合,构成了一幅幅壮观的图画。

  李白诗歌的气逸表现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李白的诗风飘逸不群,他的才情不受拘束,他一再把自己比作大鹏。李白用以自比的大鹏,既不同于蓬莱的黄鹄,也不同于报晓的天鸡。那些鸟都丧失了自由,唯独大鹏可以无拘无束地翱翔于天地之间。李白不甘心受礼教的约束,不屑于做一名皓首穷经的儒生,他甚至不屑于参加士大夫视为正途的进士考试,而欲凭借自己的社会声望直取卿相,功成身退,依旧还他自由的身份。

  这种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在李白的山水诗中表现得很突出。他笔下那种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往往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李白的求仙、饮酒也曲折地表现了这种精神。他厌恶世俗,向往仙境,想在仙境中求得自由。李白追求自由的精神还表现在他不肯让诗歌格律束缚自己,到高潮时,往往冲破格律的束缚,写出一些散文化的诗句,如“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等。

  气壮,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自信心,而这也是根植于唐代的。盛唐时代高涨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育了李白乐观自信的精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和打击,李白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他有苦闷和忧愤,但主导方面还是对前途的自信和斗争的勇气。李白也经常写愁,但只要和中唐孟郊、李贺的愁比一比,和晚唐温庭筠、李商隐的愁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即使是愁,也是强者之愁,也有一股浩然壮气充溢其间。(选自袁行霈《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可以统帅艺术技巧,使艺术技巧发挥更大的作用。

B.“气”是一个哲学概念,先被引进音乐理论,后又被引进文学理论。

C.“气”在我国出现很早,春秋时的《左传》就有了以气论文的记载。

D.艺术家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等都是“气”的重要内容。

2.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李白诗歌“气奇”的一项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D.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的诗歌以气取胜,但在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等艺术技巧方面他并不比其他诗人高明许多。

B.李白的诗歌具有一股豪迈之“气”,这和贯通中外、南北,充满自信的盛唐文化密不可分。

C.李白诗歌中无拘无束地翱翔于天地之间的大鹏形象,是作者渴望直取卿相、建功立业的自身形象的象征。

D.李白的山水诗最为突出地表现了他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这种精神往往寄托在江河、峰峦之上。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尊重传统,不全盘否定,又勇于创新,不东施效颦,使李白的诗歌创作独树一帜。

B.在关于海的诗作中,李白能通过海与风、日的相互配合写出大海浩瀚壮观的气魄。

C.李白笔下的愁是强者之愁,充溢着浩然壮气,是李白诗歌“气壮”最为集中的体现。

D.一个时代的文化会对作者的创作风格产生深刻的影响,李白就深受其所处时代的影响。

阅读答案:

1.C

2.A

3.B

4.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李白的诗歌固然有高超的艺术技巧,但若论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他未必就比其他诗人高明许多。李白乃以气夺人。气的充沛与浩大是盛唐文化的特点,也是李白诗歌具有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至于艺术技巧,不过是在气的统帅之下更加充分地发挥了它们的作用而已。

  气是一个哲学概念,在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已经屡见不鲜。气的概念首先被引进音乐理论,在《左传》中已有这方面的记载。曹丕创作《典论·论文》时开始以气论文。此后在绘画、音乐、书法等领域也运用了气的概念。气是指艺术家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以及创作的激情、冲动、勇气等。说李白的诗以气胜,就是着眼于这些方面的。读者会感到,李白的诗里有一股与云天比高、与历史等量的气回荡着。李白的诗,综而言之,其气奇,其气逸,其气壮。

  所谓气奇,是指李白的诗歌显示了超凡的创造力,创造了许多按常规不可思议的诗歌形象,使人惊讶、叹服。南北文化的交流和中外文化的交流,激发了唐人的创造力,而李白的创造力尤其旺盛。他既尊重传统,学习前人,又勇于创新,走自己的路。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最为他所不齿。他的艺术风格是前无古人的,他的许多诗的写法是前人不敢想象的。自然界的许多景物,前人曾不止一次地吟咏过,但在李白的笔下又有了新的创造,成为新的意象。海就是这样。自《诗经》开始,写海的除了曹操的《观沧海》之外,留在人们记忆中的并不多,写海而能写出海的气魄的,要推李白。在“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半壁见海日”这些诗句中,海与风、日相互配合,构成了一幅幅壮观的图画。

  李白诗歌的气逸表现为对自由的热爱与追求。李白的诗风飘逸不群,他的才情不受拘束,他一再把自己比作大鹏。李白用以自比的大鹏,既不同于蓬莱的黄鹄,也不同于报晓的天鸡。那些鸟都丧失了自由,唯独大鹏可以无拘无束地翱翔于天地之间。李白不甘心受礼教的约束,不屑于做一名皓首穷经的儒生,他甚至不屑于参加士大夫视为正途的进士考试,而欲凭借自己的社会声望直取卿相,功成身退,依旧还他自由的身份。

  这种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在李白的山水诗中表现得很突出。他笔下那种咆哮愤怒、一泻千里的江河,奇险挺拔、高出天外的峰峦,往往是这种精神的体现。李白的求仙、饮酒也曲折地表现了这种精神。他厌恶世俗,向往仙境,想在仙境中求得自由。李白追求自由的精神还表现在他不肯让诗歌格律束缚自己,到高潮时,往往冲破格律的束缚,写出一些散文化的诗句,如“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等。

  气壮,表现为一种强烈的自信心,而这也是根植于唐代的。盛唐时代高涨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培育了李白乐观自信的精神。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挫折和打击,李白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他有苦闷和忧愤,但主导方面还是对前途的自信和斗争的勇气。李白也经常写愁,但只要和中唐孟郊、李贺的愁比一比,和晚唐温庭筠、李商隐的愁比一比,就可以感到李白即使是愁,也是强者之愁,也有一股浩然壮气充溢其间。(选自袁行霈《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气”可以统帅艺术技巧,使艺术技巧发挥更大的作用。

B.“气”是一个哲学概念,先被引进音乐理论,后又被引进文学理论。

C.“气”在我国出现很早,春秋时的《左传》就有了以气论文的记载。

D.艺术家的思想境界、人格力量、性情才调等都是“气”的重要内容。

2.下列诗句中,不能体现李白诗歌“气奇”的一项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D.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的诗歌以气取胜,但在章法的严密、用典的巧妙、对偶的工整等艺术技巧方面他并不比其他诗人高明许多。

B.李白的诗歌具有一股豪迈之“气”,这和贯通中外、南北,充满自信的盛唐文化密不可分。

C.李白诗歌中无拘无束地翱翔于天地之间的大鹏形象,是作者渴望直取卿相、建功立业的自身形象的象征。

D.李白的山水诗最为突出地表现了他热爱自由、追求自由的精神,这种精神往往寄托在江河、峰峦之上。

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尊重传统,不全盘否定,又勇于创新,不东施效颦,使李白的诗歌创作独树一帜。

B.在关于海的诗作中,李白能通过海与风、日的相互配合写出大海浩瀚壮观的气魄。

C.李白笔下的愁是强者之愁,充溢着浩然壮气,是李白诗歌“气壮”最为集中的体现。

D.一个时代的文化会对作者的创作风格产生深刻的影响,李白就深受其所处时代的影响。

阅读答案:

1.C

2.A

3.B

4.C


相关文章

  • 读(唐诗三百首)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前人把唐代诗歌的发展过程历史地分成"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是很有道理的.因为每一个阶段确乎有它的特色 ...查看


  • 李白诗与盛唐气象
  • 李白诗与盛唐气象 [摘要] 文学史上空前光辉灿烂的盛唐气象,形成了诗国高潮,这种政治的.经济的以及与相适应的社会风尚,孕育了这个时代的诗人,李白之个性,天才及深厚的文学素养,终于使他成为了盛唐最杰出的诗人并让唐时代的诗坛朝气蓬发. [关键词 ...查看


  • 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
  •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一.课标对本课的要求: 通过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风气.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 ...查看


  • 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1)
  • 中水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卷 第Ⅰ 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周成芳 李白诗歌与盛唐气象 ①李白,作为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以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 ...查看


  • [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诗]阅读答案
  • 他的生命就是一首诗 袁行霈 林庚先生逝世已经三年多了,他那特有的潇酒自如与宽容大度,仍然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我总觉得他并没有离开我们,还生活在我们中间. 林庚先生自幼颖悟,北国的晴空,古都的文化以及家庭的教养,在他的心里埋下了诗的种子.林先 ...查看


  • 论李白七绝的艺术美
  • 论李白七绝的艺术美 作者:李树青 浅论李白七绝的艺术美的论文提要 李白是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惊世骇俗的笔墨,创造了瑰丽奇伟的意境,又毫不矫饰,真诚地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 李白诗风雄奇.飘逸.真率.自然,对当时和后代都有巨大的影 ...查看


  • 论述李白的创作与"盛唐气象"的关系
  • 1. 盛唐的背景 2. 李白的创作 3. 李白创作与盛唐气象的关系 4. 小结 唐代自开元至大历年间,为唐诗的全盛时期,史称盛唐.当时的唐朝,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方面交往密切,四方丰稔,百姓殷富. 李白的诗歌创作飘逸豪放,是盛唐之音的典型 ...查看


  •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及答案
  •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 1.在下面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市民反映,果品市场上 ▲ 的‚绿色食品‛,已经乱到让人真假难辨的地步,亟需治理. (2)中华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蕴藏了丰富的思想 ...查看


  • 苏教版2017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选读])专题3[梦游天姥吟留别](WORD版)
  • 梦游天姥吟留别 专题导语盛唐诗潮波澜壮阔,气象万千.而其中最引人瞩目.动人心弦的,是李白的诗歌.李白的诗歌,最充分也最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饱满的青春热情,争取解放的蓬勃精神,积极乐观的理想展望,强烈的个性色彩,这一切汇成了中国古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