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预设理论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运用_武金燕

语用预设理论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武金燕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97)

[摘要]语用预设具有隐蔽性、共知性、合适性等特点。在网络新闻标题的撰写中利用语用预设可以

有效实现对网络新闻标题的简化与虚化,增加网络新闻标题的生动性和时代感。把语用预设策略引入网

络新闻标题的设计,是优化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形式,增强新闻标题的简洁性的必要技巧,也是寻求网络新闻标题的精彩语句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语用预设 网络新闻标题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065-02

网络新闻标题是网络新闻中最明显和重要的语句之一,结构上既精练又简洁,通过几个字或一两句话有效地传递多层次的新闻信息。那么,网络新闻标题如何以简短的文字来表现丰富的内容,达到有效传递信息的效果呢? 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新闻学研究领域里缺乏深入的探讨,而在语言学领域语用学研究中,语用预设理论为探讨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策略提供了借鉴。

所知道的信息是一样的,这个信息可以通过说话人的语言暗示出来,并得到听话人的理解。说话人语用预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听说人理解和接受,因此,只有预设的信息是双方共同知道的,才能达成双方的互相理解和言语交流活动的成功。如:

5.《废除“双轨制”要有确切时间表》(新浪网2011年3月3日)

双轨制是指同一条件下不同的两种制度。不同的语境赋予其不同的含义,在现行社保制度这一语境中,双轨制是指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退休职工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待遇。结合这一语境,“双轨制”是作者和读者共知的,读者有了这一语用预设,才能够继续进行阅读。职工的退休待遇与社会公平、社会和谐密切相关,“双轨制”这个预设与语境结合得十分紧密,具有合适性。

6.《赵本山因身体原因退出春晚 龙年没了“钉子户”》(东北新闻网 2012年1月19日)

赵本山是春晚的“钉子户”,这是一个预设的含义。作者和读者共知“钉子户”的含义。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赵本山每年都在春节晚会上表演,称他为“钉子户”,十分适合,这一预设具有共知性。并且在春节晚会这一语境中,“钉子户”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这一语境中,“钉子户”与语境的结合是十分紧密的,符合预设的合适性。这个语用预设符合预设的共知性与合适性,运用得十分恰当。

7.《三公经费公开能走多远? 》(新浪网 2011年8月3日)

“三公经费”是一个预设,即为公务出国、公务用车、公务接待。长期以来,各级政府的“三公”消费居高不下,群众反映十分强烈。每年全国的“三公”消费到底花了多少钱,有多少是合理的支出,又有多少是不合理甚至涉嫌违法犯罪的支出,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人们共同关注的。因此,这个标题中的预设具有共知性。

一、语用预设的定义与特点

何为语用预设? 语言学家Stalnaker最早提出了语用预设的概念,是指言语交际活动中,说话人对言语行为前提或背景进行的设想。这种设想影响着说话人在说某句话时的表达方式。因为说话人在进行言语表达时,认为这些背景知识和说话前提都是听话人应该知道的,或者至少在听到这些话语以后可以推断出来,因此,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把这些背景知识和前提看作语用预设省略不提,只把断言信息用声音和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

隐蔽性、主观性、单向性、共知性、合适性是语用预设的几个基本特征。其中隐蔽性、合适性和共知性在网络新闻标题的撰写中都有较多的体现。

第一,隐蔽性。语用预设是非言语性的,只是隐蔽在说话人的头脑之中,说话人的言语中并不把语用预设信息明确地表达出来,而是将其隐含在话语之中,通过特殊的语言表现方法或者特定的语境进行暗示。如:

1.蒙牛又怎么了(新浪网2011年1月2日) 

近年来蒙牛牛奶出现问题是网民们共知的信息,是一个预设。该标题使用了提问的表达方式“又怎么了”,把隐含的信息“蒙牛奶又出质量问题了”作为标题的一部分,但没有直接表达出来,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推测。

类似的标题还有:

2.《我们看日本 世界看我们》(中青在线 2011年3月15日)

3.《个人信息被转卖无端上了“黑名单”》(新华网 2010年4月19日)

4.《拥挤的“人生起跑线”》(天津网 2010年6月13日)

第二,合适性。语用预设是与言语交际的语境紧密结合的,把语境当成言语行为的先决条件,换句话说,语用预设要依赖并适合于语境的意义。一切言语行为都处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说话人的语用预设信息只有符合特定的语境,才能被听话人准确理解和推断出来。

第三,共知性。说话人在说话时预设的背景与听话人

二、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及撰写要求

(一)网络新闻标题相对独立于正文,对读者而言可选择性更高

读者在浏览新闻网站时,先看到的是各新闻的目录,如果对目录中的信息感兴趣,才会进一步点击查看更深入的内容。所以,网络媒体的超级链接方式使标题承担了导读的全部重任,也给新闻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网络新闻标题精练简洁,呈方阵式排列

在一个网络页面上,受众经常看到的是多个标题依次从上而下整齐地置于某一版块下,基本是方阵式排列,受众

责任编辑:张丽

武金燕(1976-),女,韩国全罗北道群山市汉语教师,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是看不到正文的,当受众打开页面后,若干条标题会同时呈

现。原因在于网页的容量有限而新闻信息又很多,网页编辑会在一个页面上用列表的形式安排尽量多的新闻标题,这样的情形下,对网络新闻标题在形式上的简洁精准的要求要更高。

(三)网络新闻标题的编辑时效性强

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是,网络新闻的标题可能会跟随新闻事件的变化随时更换,也可能两次修改只间隔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而且网络新闻的标题在内容上更能紧紧跟随社会流行语汇的变化,今天在网络中出现的新词可以在明天就成为网络新闻标题青睐的对象。

三、语用预设在网络新闻标题的撰写中发挥的功能

(一)利用语用预设有效简化网络新闻标题

制作网络新闻标题的基本要求之一是简洁与精练。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人们很少能接受和记忆全部信息内容,这就要求网络新闻标题必须简洁和易于阅读。而在网络新闻标题撰写时,可以充分利用语用预设作为简化语言的有效方法。因为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语用预设是基于读者已经了解了部分信息这个前提而被使用,所以,这个已知的信息是被作为预设信息处理的,如果从形式上看来,相应的语言描述就会得到最大程度的简化。如:

8.《公交服务人性化“一卡多刷”》

9.《便道施工不圆满 留下“尾巴”没人管》10.《“母亲节”临近 商家大打“亲情”牌》

在8中,全家乘车时,包括持公交卡的人在内还能替同行的两人刷卡,仅用“一卡多刷”四个字表达出来。在9中,把道路施工结束后没有及时清理的建筑垃圾,以及没有修复好坑坑洼洼的路面叫做“尾巴”。在10中,商家瞅准母亲节这个商机,大力推出各式促销活动,简称为“打亲情牌”。

(二)利用语用预设有效虚化网络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从表意的层面上看,有虚题和实题之分,实题表述的是核心事实,而虚题表述的是事实的深意,实题和虚题相互补充。虽然,标题上只有虚题而没有实题,读者只要看到导语,主要事实也能一目了然。在网上,读者跳跃式的阅读方式以及网页版面本身所受到的制约,决定了网络新闻标题不能和传统平面媒体的标题一样有虚有实,只能做成明确具体的实题,直接向读者表述新闻的主要内容。

但是,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过程中,实题的弱点是已将新闻的核心价值呈现给读者,这样有可能导致网站损失不少的点击率,所以主张制作网络新闻标题时以实为主,适当虚化。如:

1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谁又手持弹弓?》(大众网 2011年4月1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个预设。此成语的本意是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后面算计他。用这个典故成语做新闻标题,旨在比喻新闻事件中涉及到的各方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中,美、法都想提供武器装备武装反对派,打一场“代理人”战争,但碰到一个最不愿碰到的难题:反对派构成复杂,“基地”组织混入其中,武装反对派有可能武装了自己的老冤家。美国的“代理人”战争,就最终的结果看,几乎没有成功过。如果美国在利比亚再搞

一场“代理人”战,武装反对派,假如“基地”组织在其中形成影响,岂不是又武装了自己的死对头,又形成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后面又有人手持弹弓”的局面。预设的合适性要求预设要与语境紧密结合,预设是言语行为的先决条件。这里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谁又手持弹弓”是合适的,能够恰如其分地形容利比亚反对派、美法等国,以及基地组织之间的关系。

而我们恰好能利用语用预设的隐蔽性特点,使表达变得更为含蓄,在说话时往往将之作为预设信息,有意识地排除在显性的声音和语言之外,让读者根据共有语境和知识去意会。这种语用预设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就是使语言充满策略性、暗示性。更能激发读者进一步点击阅读,对网络新闻正文的内容产生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三)利用语用预设增加网络新闻标题的时代感和生动性网络新闻的点击率被称为网络媒体的生命线,新闻标题对网络新闻点击率的决定作用不言而喻。制作网络新闻标题要求生动形象,像漂亮的眼睛一样能吸引读者的注意,这也是一个好标题的魅力所在。

在网络新闻标题中巧妙地运用社会流行语,一方面是作者出于修辞的目的,以此打破新闻语言的常规模式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闻贵在“求新”,社会流行语具有新鲜、活泼、简单易懂和时髦等特点,将某一新闻事件和与之比喻恰当的社会流行语联系在一起,制作成新闻标题,可以使新闻事件本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得到加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有效利用语用预设共知性的特点,起到言简意丰的效果,同时大大增加了网络新闻标题的生动性和时代感。如:

1.《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人民网 2010年11月10日)

2.央视《新闻1+1》:《谁动了我们的“密码”?》(中国新闻网 2012年1月12日)

3.《谁动了我的选票?》(网易新闻 2011年1月13日)

四、结语

网络新闻标题的写作过程也是语言建构的过程,运用语用预设理论也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运用策略,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中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所以,把语用预设策略引入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中,是优化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结构,增强新闻标题简洁性的必要技巧,同时也是寻求网络新闻标题的精彩语句的有效方法。但是,语用预设实例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个别预设并不为广大受众共知,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网络语言变化速度快,每一时期都有许多新事件发生、新现象出现、新词语产生。同时,网络新闻撰写者们在知识结构上的差异,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写作过程中,撰写者要更多的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从读者的角度来撰写。

【参考文献】

[1]李宗诚.论广告语设计中的语用预设策略.中国广告,2009年,第9期,第125页.

[2]李东方.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大众化倾向——以高校图书馆网络新闻为例.新闻爱好者,2010年11月(上半月),第68页.

[3]周静.社会流行语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新闻爱好者,2009年12月(上半月),第39页.

语用预设理论在网络新闻标题中的运用

武金燕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97)

[摘要]语用预设具有隐蔽性、共知性、合适性等特点。在网络新闻标题的撰写中利用语用预设可以

有效实现对网络新闻标题的简化与虚化,增加网络新闻标题的生动性和时代感。把语用预设策略引入网

络新闻标题的设计,是优化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形式,增强新闻标题的简洁性的必要技巧,也是寻求网络新闻标题的精彩语句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语用预设 网络新闻标题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2-0065-02

网络新闻标题是网络新闻中最明显和重要的语句之一,结构上既精练又简洁,通过几个字或一两句话有效地传递多层次的新闻信息。那么,网络新闻标题如何以简短的文字来表现丰富的内容,达到有效传递信息的效果呢? 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新闻学研究领域里缺乏深入的探讨,而在语言学领域语用学研究中,语用预设理论为探讨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策略提供了借鉴。

所知道的信息是一样的,这个信息可以通过说话人的语言暗示出来,并得到听话人的理解。说话人语用预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听说人理解和接受,因此,只有预设的信息是双方共同知道的,才能达成双方的互相理解和言语交流活动的成功。如:

5.《废除“双轨制”要有确切时间表》(新浪网2011年3月3日)

双轨制是指同一条件下不同的两种制度。不同的语境赋予其不同的含义,在现行社保制度这一语境中,双轨制是指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退休职工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待遇。结合这一语境,“双轨制”是作者和读者共知的,读者有了这一语用预设,才能够继续进行阅读。职工的退休待遇与社会公平、社会和谐密切相关,“双轨制”这个预设与语境结合得十分紧密,具有合适性。

6.《赵本山因身体原因退出春晚 龙年没了“钉子户”》(东北新闻网 2012年1月19日)

赵本山是春晚的“钉子户”,这是一个预设的含义。作者和读者共知“钉子户”的含义。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赵本山每年都在春节晚会上表演,称他为“钉子户”,十分适合,这一预设具有共知性。并且在春节晚会这一语境中,“钉子户”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在这一语境中,“钉子户”与语境的结合是十分紧密的,符合预设的合适性。这个语用预设符合预设的共知性与合适性,运用得十分恰当。

7.《三公经费公开能走多远? 》(新浪网 2011年8月3日)

“三公经费”是一个预设,即为公务出国、公务用车、公务接待。长期以来,各级政府的“三公”消费居高不下,群众反映十分强烈。每年全国的“三公”消费到底花了多少钱,有多少是合理的支出,又有多少是不合理甚至涉嫌违法犯罪的支出,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人们共同关注的。因此,这个标题中的预设具有共知性。

一、语用预设的定义与特点

何为语用预设? 语言学家Stalnaker最早提出了语用预设的概念,是指言语交际活动中,说话人对言语行为前提或背景进行的设想。这种设想影响着说话人在说某句话时的表达方式。因为说话人在进行言语表达时,认为这些背景知识和说话前提都是听话人应该知道的,或者至少在听到这些话语以后可以推断出来,因此,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人把这些背景知识和前提看作语用预设省略不提,只把断言信息用声音和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

隐蔽性、主观性、单向性、共知性、合适性是语用预设的几个基本特征。其中隐蔽性、合适性和共知性在网络新闻标题的撰写中都有较多的体现。

第一,隐蔽性。语用预设是非言语性的,只是隐蔽在说话人的头脑之中,说话人的言语中并不把语用预设信息明确地表达出来,而是将其隐含在话语之中,通过特殊的语言表现方法或者特定的语境进行暗示。如:

1.蒙牛又怎么了(新浪网2011年1月2日) 

近年来蒙牛牛奶出现问题是网民们共知的信息,是一个预设。该标题使用了提问的表达方式“又怎么了”,把隐含的信息“蒙牛奶又出质量问题了”作为标题的一部分,但没有直接表达出来,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推测。

类似的标题还有:

2.《我们看日本 世界看我们》(中青在线 2011年3月15日)

3.《个人信息被转卖无端上了“黑名单”》(新华网 2010年4月19日)

4.《拥挤的“人生起跑线”》(天津网 2010年6月13日)

第二,合适性。语用预设是与言语交际的语境紧密结合的,把语境当成言语行为的先决条件,换句话说,语用预设要依赖并适合于语境的意义。一切言语行为都处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在言语交际活动中,说话人的语用预设信息只有符合特定的语境,才能被听话人准确理解和推断出来。

第三,共知性。说话人在说话时预设的背景与听话人

二、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及撰写要求

(一)网络新闻标题相对独立于正文,对读者而言可选择性更高

读者在浏览新闻网站时,先看到的是各新闻的目录,如果对目录中的信息感兴趣,才会进一步点击查看更深入的内容。所以,网络媒体的超级链接方式使标题承担了导读的全部重任,也给新闻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网络新闻标题精练简洁,呈方阵式排列

在一个网络页面上,受众经常看到的是多个标题依次从上而下整齐地置于某一版块下,基本是方阵式排列,受众

责任编辑:张丽

武金燕(1976-),女,韩国全罗北道群山市汉语教师,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在读博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

是看不到正文的,当受众打开页面后,若干条标题会同时呈

现。原因在于网页的容量有限而新闻信息又很多,网页编辑会在一个页面上用列表的形式安排尽量多的新闻标题,这样的情形下,对网络新闻标题在形式上的简洁精准的要求要更高。

(三)网络新闻标题的编辑时效性强

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是,网络新闻的标题可能会跟随新闻事件的变化随时更换,也可能两次修改只间隔几个小时甚至几分钟。而且网络新闻的标题在内容上更能紧紧跟随社会流行语汇的变化,今天在网络中出现的新词可以在明天就成为网络新闻标题青睐的对象。

三、语用预设在网络新闻标题的撰写中发挥的功能

(一)利用语用预设有效简化网络新闻标题

制作网络新闻标题的基本要求之一是简洁与精练。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人们很少能接受和记忆全部信息内容,这就要求网络新闻标题必须简洁和易于阅读。而在网络新闻标题撰写时,可以充分利用语用预设作为简化语言的有效方法。因为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语用预设是基于读者已经了解了部分信息这个前提而被使用,所以,这个已知的信息是被作为预设信息处理的,如果从形式上看来,相应的语言描述就会得到最大程度的简化。如:

8.《公交服务人性化“一卡多刷”》

9.《便道施工不圆满 留下“尾巴”没人管》10.《“母亲节”临近 商家大打“亲情”牌》

在8中,全家乘车时,包括持公交卡的人在内还能替同行的两人刷卡,仅用“一卡多刷”四个字表达出来。在9中,把道路施工结束后没有及时清理的建筑垃圾,以及没有修复好坑坑洼洼的路面叫做“尾巴”。在10中,商家瞅准母亲节这个商机,大力推出各式促销活动,简称为“打亲情牌”。

(二)利用语用预设有效虚化网络新闻标题

新闻标题从表意的层面上看,有虚题和实题之分,实题表述的是核心事实,而虚题表述的是事实的深意,实题和虚题相互补充。虽然,标题上只有虚题而没有实题,读者只要看到导语,主要事实也能一目了然。在网上,读者跳跃式的阅读方式以及网页版面本身所受到的制约,决定了网络新闻标题不能和传统平面媒体的标题一样有虚有实,只能做成明确具体的实题,直接向读者表述新闻的主要内容。

但是,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过程中,实题的弱点是已将新闻的核心价值呈现给读者,这样有可能导致网站损失不少的点击率,所以主张制作网络新闻标题时以实为主,适当虚化。如:

1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谁又手持弹弓?》(大众网 2011年4月1日)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一个预设。此成语的本意是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后面算计他。用这个典故成语做新闻标题,旨在比喻新闻事件中涉及到的各方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2011年的利比亚战争中,美、法都想提供武器装备武装反对派,打一场“代理人”战争,但碰到一个最不愿碰到的难题:反对派构成复杂,“基地”组织混入其中,武装反对派有可能武装了自己的老冤家。美国的“代理人”战争,就最终的结果看,几乎没有成功过。如果美国在利比亚再搞

一场“代理人”战,武装反对派,假如“基地”组织在其中形成影响,岂不是又武装了自己的死对头,又形成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后面又有人手持弹弓”的局面。预设的合适性要求预设要与语境紧密结合,预设是言语行为的先决条件。这里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谁又手持弹弓”是合适的,能够恰如其分地形容利比亚反对派、美法等国,以及基地组织之间的关系。

而我们恰好能利用语用预设的隐蔽性特点,使表达变得更为含蓄,在说话时往往将之作为预设信息,有意识地排除在显性的声音和语言之外,让读者根据共有语境和知识去意会。这种语用预设机制发挥作用的结果就是使语言充满策略性、暗示性。更能激发读者进一步点击阅读,对网络新闻正文的内容产生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三)利用语用预设增加网络新闻标题的时代感和生动性网络新闻的点击率被称为网络媒体的生命线,新闻标题对网络新闻点击率的决定作用不言而喻。制作网络新闻标题要求生动形象,像漂亮的眼睛一样能吸引读者的注意,这也是一个好标题的魅力所在。

在网络新闻标题中巧妙地运用社会流行语,一方面是作者出于修辞的目的,以此打破新闻语言的常规模式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新闻贵在“求新”,社会流行语具有新鲜、活泼、简单易懂和时髦等特点,将某一新闻事件和与之比喻恰当的社会流行语联系在一起,制作成新闻标题,可以使新闻事件本身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得到加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有效利用语用预设共知性的特点,起到言简意丰的效果,同时大大增加了网络新闻标题的生动性和时代感。如:

1.《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人民网 2010年11月10日)

2.央视《新闻1+1》:《谁动了我们的“密码”?》(中国新闻网 2012年1月12日)

3.《谁动了我的选票?》(网易新闻 2011年1月13日)

四、结语

网络新闻标题的写作过程也是语言建构的过程,运用语用预设理论也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运用策略,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中发挥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所以,把语用预设策略引入网络新闻标题的制作中,是优化网络新闻标题的语言结构,增强新闻标题简洁性的必要技巧,同时也是寻求网络新闻标题的精彩语句的有效方法。但是,语用预设实例在实际运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个别预设并不为广大受众共知,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网络语言变化速度快,每一时期都有许多新事件发生、新现象出现、新词语产生。同时,网络新闻撰写者们在知识结构上的差异,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写作过程中,撰写者要更多的设身处地为读者着想,从读者的角度来撰写。

【参考文献】

[1]李宗诚.论广告语设计中的语用预设策略.中国广告,2009年,第9期,第125页.

[2]李东方.网络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大众化倾向——以高校图书馆网络新闻为例.新闻爱好者,2010年11月(上半月),第68页.

[3]周静.社会流行语在新闻标题中的运用.新闻爱好者,2009年12月(上半月),第39页.


相关文章

  • 从目的论看[生活大爆炸]的字幕翻译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解障碍 2 论托马斯•哈代诗歌中的死亡意识 3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 ...查看


  • 中美食品广告对比研究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对策研究 写作中学生语言的石化现象分析 A Thousand Splendid Su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itiation Story 主位 ...查看


  • 商务英语毕业论文题目与范文参考
  • 商务英语论文题目|商务英语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一.英语论文基本格式 1. 毕业论文结构包括:主标题.论文摘要.正文(一般不少于5000字).注释.参考书目,注释统一用尾注. 2. 板式:毕业论文一律用计算机打印.(使用A4规格打印,每页30行 ...查看


  • 语用学在中国20?年综述[中国语用学研究会]
  • 作者 高 航 摘 要: 20 世纪80 年代以来, 语用学在中国发展异常迅速, 成为外语界和汉语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外语界主要引介国外的微观语用学, 研究的方向包括: (1) 言语行为.(2) 会话含义.(3) 关联理论.(4) 会话分析.( ...查看


  •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新闻语言比较研究
  • 江苏社会科学 mj垆50∞cmⅫ 2008年^g6期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新闻语言比较研究 南京师范大学段业辉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新闻语言比较研究"(项目号:02BXW005)近期结项,成果鉴 ...查看


  • 广告语中的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 1 世纪以来英汉委婉语的语义变迁 2 英语委婉语:礼貌视角下的有意不合作 3 奴隶制下的压迫与爱--浅析托尼•莫里森的<宠儿> 4 试究中国古诗词英 ...查看


  • 预设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相关性
  •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大学英语诸多考试中出现的翻译试题失分严重的问题,以语用学中的预设与翻译的结合为切入点,通过分析预设的特点和作用探讨预设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相关性.以此论证为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在翻译教学中向学生传递相关 ...查看


  • 从餐桌礼仪看中美文化的差异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觉醒>与<欢乐之家>中的女性形象和女权思想之比较 2 Women's Image in Pygmalion 3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分析 4 从&l ...查看


  • 论[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思想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