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海问题的研究论文

关于南海问题的研究论文

四月的南海,再次失去了她应有的那份宁静„„

随着菲律宾军舰驶入南海海域内,非法逮捕我国数名合法渔民,我国和菲律宾再次因为南海主权问题兴起一场外交对决。国内反抗之声,一时震惊世界。而国家却出人意料的采取了友好和谈、共同开发的措施。而从历史和世界大形势来看,中国采取此种态度并非偶然、毫无理由的。

南海地缘战略地位突出,素称亚洲地中海。南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巴拉巴克海峡的关键所在,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南海特殊的战略地理位置使区域内外势力争夺南海控制权的竞争逐步加剧。 石油改变了周边国家对这一海域的价值判断

20世纪70年代以前,南海问题并未突显,但是自从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南海由于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成为世界热点争议地区。介入南沙争端的几个国家对油气依赖程度都很大:越南强国梦的一大支柱就是南海的石油,菲律宾严重缺油,马来西亚、印尼、文莱都是石油生产和输出国。因此,几个国家纷纷对南海石油进行掠夺性开发。南海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争议海域内的开发活动成为引发加剧南沙争端的重要因素

1973年召开的第三次国际海洋法会议历时九年,于1982年通过了一部新的国际海洋法公约。公约规定,岛屿所属国可以由岛屿外划12海里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区域内可自由开采资源。这引发部分南海周边国家通过国内立法的形式,对部分南沙岛礁主权和海域管辖权提出要求。这些单方面的主张都与中国在南海地区享有的历史性权利产生了冲突和矛盾,导致了南沙争议目前格局的形成。

日本二战战败后,于1946年底将南沙群岛归还中国。但1951年,美国把苏联、中国等对日战胜国排除在外,片面地和日本媾和,签订《旧金山和约》,并在第二条规定,“日本放弃对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和要求”。该条约的最大漏洞就是没有明确规定将南沙群岛“归还中国”。这一祸根成为后来一些国家提出无理主权要求、侵占南沙岛礁的借口。因而美日埋下南沙群岛主权争端的祸根。

我国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我国在海洋上有着广泛的战略利益,国防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海上。当今的世界以苏东事变为转折,处于重新洗牌的维妙关口,后冷战时期的国际舞台上演的依然是大国博弈。面对多事之秋的南海,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中国是政治舞台上的大国,但还不是强国。而且大国政治中的中国总是遇到警惕的目光。但这并不等于说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持消极沉默和无动于衷的态度。“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一种友好的表现,“不以武力相威胁”也同样,但事实上的占有和占领即使是非法的,也有一个时效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成了一种沉默的默认,为避免“默认”和“时效”,要有积极和及时的应对,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坐失“先手”。

海洋军事力量是大国海洋政治博弈的重要筹码。马汉说得明白:“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法律的合理与否不取决于力量,但其有效性要由后者赋予。海上力量是海洋权利自我实现的工具,特别是自人类进入主权国家时代后,情形更是如此。当然基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爱好和平的传统,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推行和平外交的大背景下,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思维取向一定是冷静的和平的友好的。而不是锋芒毕露、穷兵黩武的。现今中国需要的南海,是和平的南海而不是战争的南海。

关于南海问题的研究论文

四月的南海,再次失去了她应有的那份宁静„„

随着菲律宾军舰驶入南海海域内,非法逮捕我国数名合法渔民,我国和菲律宾再次因为南海主权问题兴起一场外交对决。国内反抗之声,一时震惊世界。而国家却出人意料的采取了友好和谈、共同开发的措施。而从历史和世界大形势来看,中国采取此种态度并非偶然、毫无理由的。

南海地缘战略地位突出,素称亚洲地中海。南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扼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是扼守马六甲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巴拉巴克海峡的关键所在,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国际重要航道,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南海特殊的战略地理位置使区域内外势力争夺南海控制权的竞争逐步加剧。 石油改变了周边国家对这一海域的价值判断

20世纪70年代以前,南海问题并未突显,但是自从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南海由于蕴藏的丰富油气资源成为世界热点争议地区。介入南沙争端的几个国家对油气依赖程度都很大:越南强国梦的一大支柱就是南海的石油,菲律宾严重缺油,马来西亚、印尼、文莱都是石油生产和输出国。因此,几个国家纷纷对南海石油进行掠夺性开发。南海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争议海域内的开发活动成为引发加剧南沙争端的重要因素

1973年召开的第三次国际海洋法会议历时九年,于1982年通过了一部新的国际海洋法公约。公约规定,岛屿所属国可以由岛屿外划12海里领海和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区域内可自由开采资源。这引发部分南海周边国家通过国内立法的形式,对部分南沙岛礁主权和海域管辖权提出要求。这些单方面的主张都与中国在南海地区享有的历史性权利产生了冲突和矛盾,导致了南沙争议目前格局的形成。

日本二战战败后,于1946年底将南沙群岛归还中国。但1951年,美国把苏联、中国等对日战胜国排除在外,片面地和日本媾和,签订《旧金山和约》,并在第二条规定,“日本放弃对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权利根据和要求”。该条约的最大漏洞就是没有明确规定将南沙群岛“归还中国”。这一祸根成为后来一些国家提出无理主权要求、侵占南沙岛礁的借口。因而美日埋下南沙群岛主权争端的祸根。

我国既是大陆国家,又是海洋国家。我国在海洋上有着广泛的战略利益,国防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海上。当今的世界以苏东事变为转折,处于重新洗牌的维妙关口,后冷战时期的国际舞台上演的依然是大国博弈。面对多事之秋的南海,我们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中国是政治舞台上的大国,但还不是强国。而且大国政治中的中国总是遇到警惕的目光。但这并不等于说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持消极沉默和无动于衷的态度。“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一种友好的表现,“不以武力相威胁”也同样,但事实上的占有和占领即使是非法的,也有一个时效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成了一种沉默的默认,为避免“默认”和“时效”,要有积极和及时的应对,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坐失“先手”。

海洋军事力量是大国海洋政治博弈的重要筹码。马汉说得明白:“光有法律而没有力量就得不到公正;法律的合理与否不取决于力量,但其有效性要由后者赋予。海上力量是海洋权利自我实现的工具,特别是自人类进入主权国家时代后,情形更是如此。当然基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爱好和平的传统,在建设和谐社会和推行和平外交的大背景下,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思维取向一定是冷静的和平的友好的。而不是锋芒毕露、穷兵黩武的。现今中国需要的南海,是和平的南海而不是战争的南海。


相关文章

  • 关于南海局势的分析
  • 形式政策论文 课题 题目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形式政策 关于南海局势的分析机电工程学院 09电气一班 ***** [1**********]004 : : : : : : 关于南海局势的分析 摘要:南海问题,是南海周边的国家在南中国海各 ...查看


  • 如何看待南海问题.
  • 如何看待南海问题. 摘要:随着南海争端的不断升温,南海问题在国外也引起了持续关注.国外政府和学界均不同程度的就南海主权归属,南海争端解决方式等问题作了研究.以美国为例,无论在美国一些政府网站中,或是<纽约时报>.兰德智库.< ...查看


  • 南海问题的由来及现状
  • 近年来,东南亚一些国家及美国等国在我国南海的一些行动与我国产生争端.今年5月13日,是联合国原定要求的各国就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提交申请的时间.有专家预测,未来几年,在南海问题上的争端会更为公开化,我国应该加紧研究.对策.展开工作. 南海 ...查看


  • 中国在南海仲裁案中政治传播的特点与对策
  • [摘 要]我国南海问题纷争由来已久,摩擦不断,近日菲律宾单方提起的南海仲裁使双方矛盾白热化,中菲开展了一系列舆论斗争.本文以南海仲裁案为例,主要通过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和人民网报刊检索系�y,查找关于南海仲裁的报道,试分析中国在南海仲裁案中的 ...查看


  • 关于南沙群岛争端解决的政策研究
  • 摘要南沙诸岛的主权及相关权利的争端一直是困扰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敏感话题.最近南沙问题又随着泰国等国的激进行为使其再次成为我国外交问题的重心.南沙诸岛问题的核心是主权的归属,但是还涉及更多的资源开发和利益均衡,所以我国对南沙问题的政策导向 ...查看


  • 从睦邻政策看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_郭渊
  • 2004年12月 第14卷 第4期中国边疆史地研究China.sBorderlandHistoryandGeographyStudiesDec12004Vol114No14从睦邻政策看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 郭 渊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所 ...查看


  • 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
  • 附件4: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名单(共87篇) 1.<关于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调研报告> 2.<"幸福假期雷州行 关爱儿童我先行"调研报告> 3.<关于农村初中生厌学情绪 ...查看


  • 南海争端司法化中的美国因素
  • "海疆纵横"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海疆研究室研究人员创建的微信公众号,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海疆纵横"加关注并点击右上角分享至您的朋友圈.您的鼓励是对维护民族与国家海洋 ...查看


  •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学期课程论文
  • <当代中国对外关系> 题目1: 题目2: 课程论文 以当代大学生的眼光看待"南海问题" 崛起与没落-曲折前行的"中欧关系" 授课老师: 姓 名: 学 号: 日 期: 目 录 1.以当代大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