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创世者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
济群法师:谁是创世者?
这段经文解答谁是创世者。古往今来的宗教、哲学都非常关心世界是谁创造的?世界是怎么来的?人间的吉凶祸福又是谁决定的?人类对诸如此类问题的答案,起初归结到神,认为是由神决定的。最早的是多神论,认为世上有很多的神,象风神、雨神、太阳神等,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由神决定,都是神在控制。接着,多神论发展成二神论,认为世间有两类神:一是善神,二是恶神。善神决定人间的善事,恶神决定人间的恶事。再接着,二神论发展成一神论。一神论是目前信仰最多的一神教,像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的婆罗门教。当我们翻开基督教的《圣经》,就可以看到上帝在七天之内创造了万物。伊斯兰教也认为,世界万物是主安拉在几天之内创造出来的。印度的婆罗门教认为世界由大梵天在几天内创造的,大梵天用不同的部位,创造出了不同等级的人。其实,这种观念中国也有,
像盘古开天地的传说,盘古就是一个神话人物,说他创造了天地。
这都是有神论的主张。无神论者则认为:世界不是由天神决定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偶然的。像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有名的无神论者范缜先生就是这样主张的。他写过一篇《神灭论》的文章,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神,人死如灯灭。至于人生的命运、吉凶祸福,基本上都是偶然的。当时,佛教在南朝非常盛行,人们把佛教归纳为有神论的范畴,所以佛教徒与无神论者展开了一场辩论。当时有一位叫萧子良的人把范缜找去,质问范缜说:你不相信因果报应,那么,人为什么会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呢?范缜回答说:人生就如同树上的花朵一样,虽然一起开放,但随风吹落,有的花被吹到厅堂上、漂亮的座垫上;有的花却被吹落到粪坑里、草地上。殿下您就象飘落在厅堂上、漂亮座垫上的花;我则是掉在粪坑里的花。范缜把人生看成是一阵风吹着的花瓣,没有什么力量在决定着,完全是偶然的。另外,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中,唯物论者以为有不变的基本物质元素,为万物生起的始基,主张由物质派生出意识;唯心论者以为有不变的基本精神元素,为万物生起的始基,主张由精神派生物质。
谁是创世者?(资料图)
佛法,既不是有神论,也不是无神论,更不赞同唯物论者和唯心论者的主张。这段经文基本上反映了佛法对谁是创世者的答案。“尔时世尊告龙王言”,这里
正式进入经的内容了。“尔时”,是那个时候。“世尊告龙王言”,“告”,是告诉。这里有八千大比丘,三万二千大菩萨众,为什么佛陀只对龙王,不对别人说法呢?不是的,佛陀说每一部经典都有一个当机者。有的经典以舍利弗为当机者,有的经典以须菩提为当机者。现在我们学习的这部经典,以龙王为当机者。所以,虽然是对龙王说的,但也是对大家说的。
“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一切众生,这个范围很广,众生的概念用现在的话来说,包括人和一切动物。“众生”是五蕴众缘和合而生的意思。众生,在佛经中,又称为有情。情,是情识,即有感觉的、有情绪的、有思维的称为有情。反之,不能思维的、没有情绪的、没有感觉的称为无情。所以佛法把世界分为两类:有情世界和无情世界。有情,是众生另外的一种称号。“心想异故,造业亦异。”心想,是心里的想法,包括思维、念头。众生因为思维的方式不一样,念头千差万别,“由是故有诸趣轮转”。世界的差别根源是什么?谁决定世界的差别呢?在佛法看来,它既不是神决定的,也不是别的东西决定的,更不是偶然的,它是取决于众生的心念差别。在二时课诵中,引用了一首《华严经》中非常著名的偈子,阐明了这种道理:“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说明成佛、菩萨、罗汉、缘觉乃至天道、人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都是取决于有情的心念差别。那么,可以这么说,世界的一切差别,都是由于心念的差别。平常有这样一句话:人心如面。每个人的面孔长得不一样,是因为每一个人心中的想法不一样。所以在《阿含经》里说,“心种种故,色种种”,因为心有种种的差别,所以显现出来的世界才有种种差别。
再从人类社会来说,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别很大。原因是东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而思维方式又取决于观念、思想、心念。另外,世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譬如,有的人学佛,有的人不学佛。学佛跟不学佛的差别在哪里呢?因为心念不一样,想法不一样,所以有的人对佛法感兴趣,有的人对佛法不感兴趣。同样,在信仰的范围内,有的人信佛教,有的人信基督教,有的人信伊斯兰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因为每个人的“心想异故”,思维不一样,思想观念不一样。同样在没有信仰或有信仰的人里边,各种人选择的职业不同,有的人喜欢做生意,有的人喜欢从政,有的人喜欢学术研究,有的人喜欢教学。为什么会有这许多差别呢?理由还是“心想异故”。所以,世界的差别,是根源于人类心念的差别。
从心念的差别到世界的差别,需要有业的力量。业,是行为。人们的想法不一样,所以人们的行为也不一样。有情的行为,佛教把它区分为三种:善的行为、恶的行为、无记的行为。一种行为产生了以后,不是结束,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当行为发生了之后,会折射成影子,回归到思维里边,保存到意识中,人的生命在延续过程中积累下许多的经验。所以,一个人当他活到七、八十岁的时候,人生经验就很丰富了。生命是无尽延续的,除了今生今世,还有前生、前生、更前生„„生命中有许多经验是无始以来的积累,而这些经验又会影响着未来的生命,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业力。
业力,是直接推动生命延续的力量。在有情生命延续中,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佛法中所说的业力,简单地说,有善业、恶业两种类型;还有定业和不定业、共业和不共业、引业和满业。
谁是创世者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龙王!汝见此会及大海中,形色种类各别不耶?如是一切,靡不由心造善不善身业、语业、意业所致。
济群法师:谁是创世者?
这段经文解答谁是创世者。古往今来的宗教、哲学都非常关心世界是谁创造的?世界是怎么来的?人间的吉凶祸福又是谁决定的?人类对诸如此类问题的答案,起初归结到神,认为是由神决定的。最早的是多神论,认为世上有很多的神,象风神、雨神、太阳神等,世界上一切的一切都由神决定,都是神在控制。接着,多神论发展成二神论,认为世间有两类神:一是善神,二是恶神。善神决定人间的善事,恶神决定人间的恶事。再接着,二神论发展成一神论。一神论是目前信仰最多的一神教,像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的婆罗门教。当我们翻开基督教的《圣经》,就可以看到上帝在七天之内创造了万物。伊斯兰教也认为,世界万物是主安拉在几天之内创造出来的。印度的婆罗门教认为世界由大梵天在几天内创造的,大梵天用不同的部位,创造出了不同等级的人。其实,这种观念中国也有,
像盘古开天地的传说,盘古就是一个神话人物,说他创造了天地。
这都是有神论的主张。无神论者则认为:世界不是由天神决定的,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偶然的。像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有名的无神论者范缜先生就是这样主张的。他写过一篇《神灭论》的文章,认为世界上不存在神,人死如灯灭。至于人生的命运、吉凶祸福,基本上都是偶然的。当时,佛教在南朝非常盛行,人们把佛教归纳为有神论的范畴,所以佛教徒与无神论者展开了一场辩论。当时有一位叫萧子良的人把范缜找去,质问范缜说:你不相信因果报应,那么,人为什么会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呢?范缜回答说:人生就如同树上的花朵一样,虽然一起开放,但随风吹落,有的花被吹到厅堂上、漂亮的座垫上;有的花却被吹落到粪坑里、草地上。殿下您就象飘落在厅堂上、漂亮座垫上的花;我则是掉在粪坑里的花。范缜把人生看成是一阵风吹着的花瓣,没有什么力量在决定着,完全是偶然的。另外,古往今来的哲学家中,唯物论者以为有不变的基本物质元素,为万物生起的始基,主张由物质派生出意识;唯心论者以为有不变的基本精神元素,为万物生起的始基,主张由精神派生物质。
谁是创世者?(资料图)
佛法,既不是有神论,也不是无神论,更不赞同唯物论者和唯心论者的主张。这段经文基本上反映了佛法对谁是创世者的答案。“尔时世尊告龙王言”,这里
正式进入经的内容了。“尔时”,是那个时候。“世尊告龙王言”,“告”,是告诉。这里有八千大比丘,三万二千大菩萨众,为什么佛陀只对龙王,不对别人说法呢?不是的,佛陀说每一部经典都有一个当机者。有的经典以舍利弗为当机者,有的经典以须菩提为当机者。现在我们学习的这部经典,以龙王为当机者。所以,虽然是对龙王说的,但也是对大家说的。
“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业亦异,由是故有诸趣轮转。”一切众生,这个范围很广,众生的概念用现在的话来说,包括人和一切动物。“众生”是五蕴众缘和合而生的意思。众生,在佛经中,又称为有情。情,是情识,即有感觉的、有情绪的、有思维的称为有情。反之,不能思维的、没有情绪的、没有感觉的称为无情。所以佛法把世界分为两类:有情世界和无情世界。有情,是众生另外的一种称号。“心想异故,造业亦异。”心想,是心里的想法,包括思维、念头。众生因为思维的方式不一样,念头千差万别,“由是故有诸趣轮转”。世界的差别根源是什么?谁决定世界的差别呢?在佛法看来,它既不是神决定的,也不是别的东西决定的,更不是偶然的,它是取决于众生的心念差别。在二时课诵中,引用了一首《华严经》中非常著名的偈子,阐明了这种道理:“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说明成佛、菩萨、罗汉、缘觉乃至天道、人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都是取决于有情的心念差别。那么,可以这么说,世界的一切差别,都是由于心念的差别。平常有这样一句话:人心如面。每个人的面孔长得不一样,是因为每一个人心中的想法不一样。所以在《阿含经》里说,“心种种故,色种种”,因为心有种种的差别,所以显现出来的世界才有种种差别。
再从人类社会来说,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别很大。原因是东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不一样。而思维方式又取决于观念、思想、心念。另外,世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譬如,有的人学佛,有的人不学佛。学佛跟不学佛的差别在哪里呢?因为心念不一样,想法不一样,所以有的人对佛法感兴趣,有的人对佛法不感兴趣。同样,在信仰的范围内,有的人信佛教,有的人信基督教,有的人信伊斯兰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因为每个人的“心想异故”,思维不一样,思想观念不一样。同样在没有信仰或有信仰的人里边,各种人选择的职业不同,有的人喜欢做生意,有的人喜欢从政,有的人喜欢学术研究,有的人喜欢教学。为什么会有这许多差别呢?理由还是“心想异故”。所以,世界的差别,是根源于人类心念的差别。
从心念的差别到世界的差别,需要有业的力量。业,是行为。人们的想法不一样,所以人们的行为也不一样。有情的行为,佛教把它区分为三种:善的行为、恶的行为、无记的行为。一种行为产生了以后,不是结束,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当行为发生了之后,会折射成影子,回归到思维里边,保存到意识中,人的生命在延续过程中积累下许多的经验。所以,一个人当他活到七、八十岁的时候,人生经验就很丰富了。生命是无尽延续的,除了今生今世,还有前生、前生、更前生„„生命中有许多经验是无始以来的积累,而这些经验又会影响着未来的生命,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业力。
业力,是直接推动生命延续的力量。在有情生命延续中,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佛法中所说的业力,简单地说,有善业、恶业两种类型;还有定业和不定业、共业和不共业、引业和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