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高中历史第五分册课后参考答案

第1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练习与测评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不是的。禁烟运动只不过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而已,英国对于打开中国国门蓄谋已久,根本目的是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以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

(2)、马士认为中英战争的目的:是维持中英双方长期的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维持中英之间的正常贸易。

这一目的的实质是:将中国纳入英国的世界殖民体系,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来源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场侵略战争。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社会性质的变化。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探索与争鸣 国际关系的改变: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之后的南京条约以及其后的一连串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部分主权遭到严重的破坏,鸦片战争开启了之后百年受到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

经济体系的改变:战前,中国经济上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国家,小农业和

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有力地排斥着外国的商品侵略。战后,废除“公行”制度,增加通商口岸,丧失关税主权,外国的廉价商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 这种商品“重炮”,逐渐摧毁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使中国日益成为向外国资本主义开放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被纳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练习与测评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进口货物关税税率下降的现象;材料二反映了洋人货物厘半,、任意放行,而华人货物被勒索、百倍刁难、无法自保的现象。

形成这些现象的共同原因:是清政府丧失了关税主权。

(2)、材料三反映了洋棉价高、华棉价低,同种货物进出口价格倒挂的历史现象。

成因:是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的“协定关税”和1843年中英《海关税则》确定的“值百抽五”的低税率。

危害:是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人民生活趋向贫困。

说明: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清政府腐败无能。

2、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危机进一步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第一、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通过《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沙俄也趁火打劫,割占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至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规定,更为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清政府准备了条件。

第二,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及扩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又增开了11处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从沿海深入到内地。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市场,扩大了侵略权益。

第三:允许外国人到内地通商、传教,对外国人、外国船的特殊规定,为侵略活动提供了更多地便利,使侵略活动更加有恃无恐。

第四、赔款数额越来越多,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加沉重的负担。

探索与争鸣

鼓励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创新精神。但需指出,文物保护的原则是“修旧如旧,保持原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练习与测评

1、编制一张太平天国大事年表。

1843年

7月 洪秀全與馮雲山、洪仁玕建立拜上帝會,自稱上帝之子,並稱呼上帝為天父、耶穌為天兄。

1844年

4月 洪秀全、馮雲山等人離開家鄉傳教。

5月 洪秀全及馮雲山到廣西貴縣傳教,後馮雲山轉至紫荊山區一帶,洪秀全回廣東。 1847年

3月 洪秀全及洪仁玕到廣東,在美國教士羅孝全(Issachar Jacob Roberts)那裡學習,首次讀到聖經。後來洪秀全請求洗禮,為羅孝全拒絕。

8月 洪秀全回廣西紫荊山,與馮雲山發展拜上帝會。

1848年

4月 楊秀清首次假裝「天父下凡」。

10月 蕭朝貴首次假裝「天兄下凡」。

1851年

1月 拜上帝會於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囯”,改元“太平天囯元年”。 3月 洪秀全稱“天王”。

9月 太平軍攻佔永安。

12月 在永安封東、南、西、北、翼王,建立太平天國基本制度,稱為“永安建制”。 1852年

4月 太平軍從永安突圍,進圍桂林。

6月 南王馮雲山傷重死亡。

9月 太平軍攻長沙,西王蕭朝貴戰死。

1853年

1月 太平軍攻陷武漢,湖北巡撫常大淳死。太平軍增至五十萬。曾國藩辦湖南團練,即為湘軍。

2月 攻陷安慶,安徽巡撫蔣文慶自殺。

3月 攻陷南京,江寧將軍祥厚、兩江總督陸建瀛戰死。南京易名天京,定為首都。清軍建江南、江北大營。

5月 太平軍北伐,西征。

1854年

1月 太平軍攻克廬州,安徽巡撫江忠源自殺。

2月 湖廣總督吳文鎔戰死。

4月 湘潭之戰、靖港之戰。曾立昌所率的北伐援軍潰敗。

6月 太平軍二克武昌。

10月 清軍收復武昌。

1855年

1月 翼王石達開於鄱陽湖口大敗湘軍。

3月 清軍攻下連鎮,北伐軍主將林鳳祥被俘,不久處死。

4月 太平軍三克武昌。

5月 北伐軍全軍覆沒,李開芳被俘後遭處死。

1856年

年初 太平天国東征,攻取揚州,破江北大營;石達開破江南大營;天京解圍。

9月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內訌,諸王互殺,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先後被杀。

1857年

6月 石達開帶兵出走。

1858年

5月 九江失守,守將林啟榮戰死。

9月 李秀成、陳玉成破江北大营。

11月 三河镇大捷。

1859年

4月 洪仁玕從香港抵天京,封干王。

陳玉成封英王、李秀成封忠王。

1860年

4月 太平軍破江南大營,迫近上海。

5月 破江北大營。

6月 上海成立“中外會防局”,由美國人華爾建「洋鎗隊」,助攻太平軍。

1861年

9月 安慶失守,守將葉云來戰死。

李鴻章辦淮軍。

12月 李秀成攻佔杭州,巡撫王有齡自殺。

1862年

2月 洋鎗隊改為常勝軍。

5月 李秀成大敗常勝軍。

6月 陳玉成被清軍殺害。

1863年

3月 英國人戈登接任常勝軍管帶。

6月 石達開於大渡河旁投降,在成都被處死。

12月 淮軍、常勝軍攻克蘇州。

1864年

6月 洪秀全病逝,子洪天貴福即位,是为“幼天王”。

7月 天京陷落。

8月 李秀成被清軍處死。

10月 洪仁玕及幼天王先後在江西被俘。

11月 幼天王及洪仁玕先後在南昌被處死。

2、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新特点?

第一次提出系统的革命纲领;既反封建又反侵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它的某些领袖还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探索与争鸣

太平天国在占领武汉后,在决定下一步进军方向时,领导集团中间曾经发生争论。有人主张全军北上,直捣北京或取河南为业;有人主张全军东上,专意金陵,据为根本。据说北上是洪秀全的主张,东下是杨秀清的主张,最后则是杨秀清的主张取得胜利。太平军长驱东下,只用了28天的时间,就进军 600公里,攻下金陵,建为首都。你认为太平天国定都夭京的决策是否正确?试就所学知识发表你的看法。

第一种答案:定都天京是正确的:(1)南京为六朝古都,龙盘虎踞,易守难攻,是建都的理想之地。(2)南方经济发达,物产丰富,便于筹粮筹款,并使清廷在经济上受到打击。

(3)借助于有利地形(长江顺流而下)和水师优势,可以长驱东下,迅速占领江南,立稳脚跟,建立巩固根据地。(4)南北对峙,比流动作战大大增强了号召力。(5)北方是清廷的政治中心,军事力量太强,很难迅速取胜,陷于流动作战。北伐失败就是一例。

第二种答案:定都天京是战略失误:(1)没有借助于有利的形势全军北上,而是定都天京,给清廷以喘息机会,使其卷土重来。(2)北上便于充分发动群众,壮大自身力量,在全国形成更大的革命号召力。(3)北方是清朝统治的中心,占领北京,推翻清朝,才是太平天国革命的终极目的。(4)北京是元、明、清三朝的首都,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占领北京便于控制全国。(5)在军事上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就匆忙建都,同时进行北伐和西征,分散了兵力,导致北伐失败。(6)较早定都,容易在自己队伍中滋生保守、享乐思想,必然影响到后来的军事战略,使自己的行动被“固守天京”这个压倒一切的任务所左右

第4课 洋务运动

练习与测评

1、“轮船电报之速------;炮弹所到------。”

面临的局势:内忧外患。19世纪30、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美、法等国如火如荼。工业革命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它们的综合国力。为了争夺殖民地、占领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而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动摇着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影响:面对坚船利炮和“内乱”,清政府内部政见分歧,洋务派出现并赢得慈禧的信任支持,“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中国式自救运动,就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硝烟中开始了。

2、表面信息:创办轮船招商局的目的,该局的业务经营范围等信息。

深层信息:中国第一家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民族企业诞生,中国开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探索与争鸣

洋务派举办的著名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在上海,还有引进西方科技理论的译书局,培养洋务人才的广方言馆。

最大的军事企业是: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的江南制造总局

最有名的民用企业是:1872年,上海的轮船招商局;188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

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译书局,另外一个是外国在华的传教士、领事、商人组成的出版机构:广学会。

上海以“制造”科技为主。-------

第5课 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

练习与测评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性质: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2)关系:三家丝厂在机器设备、技术人员、市场等方面都依赖外国。

(3)影响:由于机器、技术、市场等方面受到外国限制难以独立发展。

2、(1)经济基础:近代民族资本的产生。鸦片战争以后,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影响,沿海地区的一些商人、买办、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近代工业。随着近代民族工业企业的出现,中国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这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变化。

思想条件:西学传播。洋务运动期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外交往的扩大,西方近代以来的学术文化,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其他有关西方社会的各种知识,即所谓的“西学”,在中国逐步得到传播。办学兴教、翻译西书是西学传播的主要渠道

(2)他们在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人才。他们有的还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这些思想与民族资产阶级发展经济、改革政治、变法图强的思想相一致,为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提供了思想和舆论准备,起到了先导的作用。

探索与争鸣

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不是,认为中国在明朝末年就有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且正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发展,只是由于外国的侵入切断了其独立发展的道路。另一种观点认为,民族资本主义不是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产生的。

不赞同。我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内外因素相结合的产物。理由如下:

(1)、商品经济发达: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2)、外商企业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与近代企业

(3)、洋务运动的诱导——技术、人才

第6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练习与测评

1、(1)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等特权。

(2)、从商品输出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3)、从此,列强在华开厂合法化,在冲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逐渐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1)《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消息传出,举国震惊。

(2)、1895年。指《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

(3)、李鸿章。归罪于李一人有失公允,是整个清朝统治集团腐败无能所致。

探索与争鸣

反对的理由: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被卷入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一部分优秀的中国人放眼世界,积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技,展开了“洋务运动”式的民族自救,培养了一批民族资产阶级,中国开始迈出近代化的步伐。

赞成的理由:因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出现了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也接踵而至,近代化的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思想突破了“封建”的范畴,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第7课 戊戌变法

练习与测评

1、“变法成天下之治”。因为改变祖宗之法,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引进西方先进的制度和理念,才能一改穷国的面貌,富国强兵,与列强决雌雄。不变法,中国只能停滞不前,腐败不堪,落后挨打。

2、同意。

19世纪70年代起,早期维新思想家要求全面发展资本主义、开设议院建立君主立宪制和废除八股取士办学堂等改革主张,对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和舆论准备。

甲午战后,《马关条约》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为了救亡图存,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

上书光绪帝,“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但要求反对议和,请求变法的主张在朝野上下激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公车上书后,维新思想家在北京、上海、长沙等地组织学会、发行报刊、创办学堂,继续宣传变法思想,一时间,士林争讲西学,官绅竟相议政,维新思想深入人心。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弯,康有为又一次上书对皇帝产生“不甘作亡国之君”的震动。于是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开启了推动中国社会各方面进步的“百日维新”。

探索与争鸣

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正确。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维新派在方法上过于急噪和过于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的因素有关,但主要的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同时顽固派非常强大,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了维新运动。归根到底是由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事实证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第8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练习与测评

1、性质: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过程:资本主义国家都寻找借口,组成联军,由海上登陆,攻占大沽,直入天津,攻陷北京,清帝出逃首都。

结果:清政府都战败,与入侵国家签定不平等条约。

2、(1)义和团运动;清政府认为义和团是发动组织,予以镇压。

(2)不属实。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缝人便杀,见物就拿”,北京城被洗劫一空,成为一个悲惨世界。

(3)主要原因是通过《辛丑条约》,列强在经济、政治、军事和严禁中国人反帝等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利益,全面控制了清政府。

(4)清政府下令“痛剿”义和团,并委派全权大臣与各国议和。

探索与争鸣

可以任选一种观点,说出理由,并解释另外两种观点的可取之处。

赞同小李的理由: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是捍卫民族独立与尊严的行为。 赞同小王的理由:义和团的口号是“扶清灭洋”,保护地主阶级统治者的利益,失去了农民阶级的立场。

赞同小陈的理由:分不清野蛮与文明,看不到西方的进步,更想不到利用外力来改造或推翻压在自己身上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一味破坏教堂、洋货,砍杀洋人。

第9课 清末新政

练习与测评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上述三位历史人物倡议立宪的目的之异同。

同:希望通过实行立宪使中国强大起来。

异:以康有为为代表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目的是希望在中国立宪法、开国会,实行权力制衡建立起近代的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亲贵立宪派载泽的目的在于消除革命派的威胁,使清朝统治长久延续下去;实权派官僚张之洞的目的主要是消除外国势力的威胁。

(2)、说明清末预备立宪破产的原因。

立宪运动的成分复杂,不同的政治势力的动机差异甚大,难以协调一致。立宪运动仅限于少数的贵族、官僚和资产阶级分子,缺乏充分的社会基础。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道路,君主立宪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比较清末《钦定宪法大纲》和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对君权界定的差异。

《钦定宪法大纲》只是清末为挽救统治危机而采取的权宜之计,是封建统治者主动采取的,实质仍是封建的君主专制,后来的“皇族内阁”就宣告了骗局的破产。而《权利法案》是光荣革命后颁布的,已经达到夺权目的,皇帝权利受到了议会的限制,是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与中国有本质区别。

第10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练习与测评

1、孙中山开始革命是以他在19世纪90年代建立兴中会作为标志的。

从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起至1900年11月兴中会领导的惠州起义失败,

此为辛亥革命的最初酝酿阶段;

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到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前,是辛亥革命运动的兴起阶段; 从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至1911年10月武昌首义前夕是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阶段; 从1911年10月武昌首义至11月下旬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各省区宣布起义或独立,为辛亥革命运动的高涨阶段。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甲同学的依据是:戊戌变法是用变法来扶植清朝,以清朝强大为根本,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和政治改良运动,但没有触动清朝的政治体制,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局面,而辛亥革命是要用武装推翻清朝,以灭亡清朝为根本,使中国有专制走向民主,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提

(2)、乙同学的道理是戊戌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维新派积极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宣扬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戊戌政变后,怀疑旧学、欢迎新学、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有些人看到和平改良的道路行不通,毅然走上了民主革命之途。

(3)、因为丙认为甲、乙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只肯定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积极的一面,却忽略了指出它们局限的一面。

附一:戊戌变法的局限性

1、过于依赖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使民族资产阶级带有懦弱性和妥协性;

4、没有联系群众,没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附二: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1、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它预期的目标,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它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它民权、民生主义长期挂着欠账。

2、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与帝国主义维持支好关系。

3、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脱离了农民群众。

探索与争鸣

1、当时的客观情势造成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当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虚位待袁”已

成定局。国内外反动势力、立宪派乃至革命民主派的主要领导人在这一点上基本取得一致:清帝退位,北方承认共和,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

2、双方悬殊的力量对比决定了历史发展的趋向。同手握军政大权、受到国内外反动势力积极支持的袁世凯成为鲜明对照,南方革命政权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政治上逆流逐渐扩大,经济上临时政府濒于绝境,军事上也是困难重重。

正是力量的对比、客观情势和条件,使孙中山不得已与反革命专制政权妥协。历史证明,软弱的资产阶级不能胜任所承担的历史使命。

高中历史第五分册19—26课参考答案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练习与测评

1、(1)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主张的自由、平等、民主等人权思想和观念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促成了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3)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知识分子积极响应和支持政府的倡导,并身体力行,为移风易俗树立榜样。

2、二次革命的失败的原因:

(1)南北武力悬殊。民初政党除国民党外,大多拥护袁世凯,军队亦倾向支持他,袁氏又贿买部分国民党人,使他们倒戈,当时尚未形成一种武力讨袁的社会氛围。

(2)列强冷眼旁观。列强恐怕再次革命妨碍商贸活动,贷款给袁的国家例如日本等更不想袁氏失败,加上欧洲亦有动荡,因此并不支持革命军。

护国运动胜利的原因:

(1)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

(2)曾任云南都督的蔡锷在云南举起反袁大旗,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因此,前者失败,后者胜利。

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练习与测评

1、(1)陈独秀:新文化运动主将;1915年9月在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提倡民主与科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1917

年,发表《文学革命论》,要求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来表达新思想,掀起了文学革命。

(2)李大钊:新文化运动主将;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为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作出杰出的贡献,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胡适:新文化运动主将;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白话文,改良中国文学,胡适的这篇文章首倡白话文。

(4)鲁迅:新文化运动主将;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小说把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是新文学创作的一个范例,充分表现了新文学的生命力。

2、首先要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说起。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

其次,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即“德先生和赛先生” 。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 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最后,从新文化运动发展深度看。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也算是改变了中国的进程。当然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探索与争鸣

对毛泽东话的理解思路:

1、十月革命正好发生在中国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遭到严重的失败,中国的先进分子陷于极度的彷徨和苦闷之时。

2、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就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来指

示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3、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新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推动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

4、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历史性胜利的事实,也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总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十月革命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不同传播:

1、十月革命前:从19世纪末开始,中国人零星地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学说,虽然了解有限,但为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以后的系统传播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十月革命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出现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其中李大钊做出杰出的贡献。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练习与测评

1、(1)从时代特点和条件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其杰出历史意义,就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

(2)从领导力量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中国工人阶级以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罢工参加运动,表现出高度自觉地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从此,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

(3)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看,在五四时期,已涌现出一批拥护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成为运动的左翼和领导力量。如李大钊、陈独秀,他们据以指导运动的武器,已经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2、(1)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2)国内条件

A、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以及在五四运动中发挥的主力军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B、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特别是五四运动后的广泛传播,使中国出现了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思想基础。

C、组织基础:中共早期组织的成立。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开始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上海共产党组织率先成立,随后全国各地建立多个共产党组织,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探索与争鸣

你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哪些原因?

1、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阶级条件。

2、上海最早成立共产党组织,起到了在全国范围内建党的发起组和联络中心的作用。

3、上海租借多,在租界进行政治活动相对安全。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练习与测评

1、(1)必要性:中共“二大”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主要是“二七”大罢工的失败),进一步认识到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必须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2)可能性:此时,在革命屡遭挫折之后,孙中山也下决心改造国民党。国民党是比较真正的民主派,具有革命性、有威信、有根据地,孙中山欢迎共产党与其合作。

(松江二中 宋顺弟提供)

第1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练习与测评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不是的。禁烟运动只不过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而已,英国对于打开中国国门蓄谋已久,根本目的是用武力打开中国市场以掠夺原料和倾销商品。

(2)、马士认为中英战争的目的:是维持中英双方长期的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维持中英之间的正常贸易。

这一目的的实质是:将中国纳入英国的世界殖民体系,变中国为英国的原料来源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2、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鸦片战争是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场侵略战争。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野蛮、屈辱,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社会性质的变化。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探索与争鸣 国际关系的改变: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之后的南京条约以及其后的一连串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部分主权遭到严重的破坏,鸦片战争开启了之后百年受到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

经济体系的改变:战前,中国经济上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国家,小农业和

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有力地排斥着外国的商品侵略。战后,废除“公行”制度,增加通商口岸,丧失关税主权,外国的廉价商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 这种商品“重炮”,逐渐摧毁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使中国日益成为向外国资本主义开放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被纳入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练习与测评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进口货物关税税率下降的现象;材料二反映了洋人货物厘半,、任意放行,而华人货物被勒索、百倍刁难、无法自保的现象。

形成这些现象的共同原因:是清政府丧失了关税主权。

(2)、材料三反映了洋棉价高、华棉价低,同种货物进出口价格倒挂的历史现象。

成因:是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的“协定关税”和1843年中英《海关税则》确定的“值百抽五”的低税率。

危害:是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人民生活趋向贫困。

说明: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清政府腐败无能。

2、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危机进一步加深?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第一、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通过《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沙俄也趁火打劫,割占中国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至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规定,更为外国侵略者直接控制清政府准备了条件。

第二,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及扩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又增开了11处通商口岸,使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从沿海深入到内地。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市场,扩大了侵略权益。

第三:允许外国人到内地通商、传教,对外国人、外国船的特殊规定,为侵略活动提供了更多地便利,使侵略活动更加有恃无恐。

第四、赔款数额越来越多,给老百姓带来了更加沉重的负担。

探索与争鸣

鼓励提出不同的见解,培养创新精神。但需指出,文物保护的原则是“修旧如旧,保持原貌”。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练习与测评

1、编制一张太平天国大事年表。

1843年

7月 洪秀全與馮雲山、洪仁玕建立拜上帝會,自稱上帝之子,並稱呼上帝為天父、耶穌為天兄。

1844年

4月 洪秀全、馮雲山等人離開家鄉傳教。

5月 洪秀全及馮雲山到廣西貴縣傳教,後馮雲山轉至紫荊山區一帶,洪秀全回廣東。 1847年

3月 洪秀全及洪仁玕到廣東,在美國教士羅孝全(Issachar Jacob Roberts)那裡學習,首次讀到聖經。後來洪秀全請求洗禮,為羅孝全拒絕。

8月 洪秀全回廣西紫荊山,與馮雲山發展拜上帝會。

1848年

4月 楊秀清首次假裝「天父下凡」。

10月 蕭朝貴首次假裝「天兄下凡」。

1851年

1月 拜上帝會於廣西桂平金田村起義,建國號“太平天囯”,改元“太平天囯元年”。 3月 洪秀全稱“天王”。

9月 太平軍攻佔永安。

12月 在永安封東、南、西、北、翼王,建立太平天國基本制度,稱為“永安建制”。 1852年

4月 太平軍從永安突圍,進圍桂林。

6月 南王馮雲山傷重死亡。

9月 太平軍攻長沙,西王蕭朝貴戰死。

1853年

1月 太平軍攻陷武漢,湖北巡撫常大淳死。太平軍增至五十萬。曾國藩辦湖南團練,即為湘軍。

2月 攻陷安慶,安徽巡撫蔣文慶自殺。

3月 攻陷南京,江寧將軍祥厚、兩江總督陸建瀛戰死。南京易名天京,定為首都。清軍建江南、江北大營。

5月 太平軍北伐,西征。

1854年

1月 太平軍攻克廬州,安徽巡撫江忠源自殺。

2月 湖廣總督吳文鎔戰死。

4月 湘潭之戰、靖港之戰。曾立昌所率的北伐援軍潰敗。

6月 太平軍二克武昌。

10月 清軍收復武昌。

1855年

1月 翼王石達開於鄱陽湖口大敗湘軍。

3月 清軍攻下連鎮,北伐軍主將林鳳祥被俘,不久處死。

4月 太平軍三克武昌。

5月 北伐軍全軍覆沒,李開芳被俘後遭處死。

1856年

年初 太平天国東征,攻取揚州,破江北大營;石達開破江南大營;天京解圍。

9月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內訌,諸王互殺,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先後被杀。

1857年

6月 石達開帶兵出走。

1858年

5月 九江失守,守將林啟榮戰死。

9月 李秀成、陳玉成破江北大营。

11月 三河镇大捷。

1859年

4月 洪仁玕從香港抵天京,封干王。

陳玉成封英王、李秀成封忠王。

1860年

4月 太平軍破江南大營,迫近上海。

5月 破江北大營。

6月 上海成立“中外會防局”,由美國人華爾建「洋鎗隊」,助攻太平軍。

1861年

9月 安慶失守,守將葉云來戰死。

李鴻章辦淮軍。

12月 李秀成攻佔杭州,巡撫王有齡自殺。

1862年

2月 洋鎗隊改為常勝軍。

5月 李秀成大敗常勝軍。

6月 陳玉成被清軍殺害。

1863年

3月 英國人戈登接任常勝軍管帶。

6月 石達開於大渡河旁投降,在成都被處死。

12月 淮軍、常勝軍攻克蘇州。

1864年

6月 洪秀全病逝,子洪天貴福即位,是为“幼天王”。

7月 天京陷落。

8月 李秀成被清軍處死。

10月 洪仁玕及幼天王先後在江西被俘。

11月 幼天王及洪仁玕先後在南昌被處死。

2、太平天国运动有哪些新特点?

第一次提出系统的革命纲领;既反封建又反侵略;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它的某些领袖还提出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

探索与争鸣

太平天国在占领武汉后,在决定下一步进军方向时,领导集团中间曾经发生争论。有人主张全军北上,直捣北京或取河南为业;有人主张全军东上,专意金陵,据为根本。据说北上是洪秀全的主张,东下是杨秀清的主张,最后则是杨秀清的主张取得胜利。太平军长驱东下,只用了28天的时间,就进军 600公里,攻下金陵,建为首都。你认为太平天国定都夭京的决策是否正确?试就所学知识发表你的看法。

第一种答案:定都天京是正确的:(1)南京为六朝古都,龙盘虎踞,易守难攻,是建都的理想之地。(2)南方经济发达,物产丰富,便于筹粮筹款,并使清廷在经济上受到打击。

(3)借助于有利地形(长江顺流而下)和水师优势,可以长驱东下,迅速占领江南,立稳脚跟,建立巩固根据地。(4)南北对峙,比流动作战大大增强了号召力。(5)北方是清廷的政治中心,军事力量太强,很难迅速取胜,陷于流动作战。北伐失败就是一例。

第二种答案:定都天京是战略失误:(1)没有借助于有利的形势全军北上,而是定都天京,给清廷以喘息机会,使其卷土重来。(2)北上便于充分发动群众,壮大自身力量,在全国形成更大的革命号召力。(3)北方是清朝统治的中心,占领北京,推翻清朝,才是太平天国革命的终极目的。(4)北京是元、明、清三朝的首都,军事上具有重要战略价值,占领北京便于控制全国。(5)在军事上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前,就匆忙建都,同时进行北伐和西征,分散了兵力,导致北伐失败。(6)较早定都,容易在自己队伍中滋生保守、享乐思想,必然影响到后来的军事战略,使自己的行动被“固守天京”这个压倒一切的任务所左右

第4课 洋务运动

练习与测评

1、“轮船电报之速------;炮弹所到------。”

面临的局势:内忧外患。19世纪30、40年代,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美、法等国如火如荼。工业革命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它们的综合国力。为了争夺殖民地、占领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而国内太平天国运动动摇着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影响:面对坚船利炮和“内乱”,清政府内部政见分歧,洋务派出现并赢得慈禧的信任支持,“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中国式自救运动,就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硝烟中开始了。

2、表面信息:创办轮船招商局的目的,该局的业务经营范围等信息。

深层信息:中国第一家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民族企业诞生,中国开始走上近代化的道路。 探索与争鸣

洋务派举办的著名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都在上海,还有引进西方科技理论的译书局,培养洋务人才的广方言馆。

最大的军事企业是: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建立的江南制造总局

最有名的民用企业是:1872年,上海的轮船招商局;1880年,上海机器织布局

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译书局,另外一个是外国在华的传教士、领事、商人组成的出版机构:广学会。

上海以“制造”科技为主。-------

第5课 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

练习与测评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性质: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2)关系:三家丝厂在机器设备、技术人员、市场等方面都依赖外国。

(3)影响:由于机器、技术、市场等方面受到外国限制难以独立发展。

2、(1)经济基础:近代民族资本的产生。鸦片战争以后,受外商企业的刺激和影响,沿海地区的一些商人、买办、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近代工业。随着近代民族工业企业的出现,中国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这是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的一个重要变化。

思想条件:西学传播。洋务运动期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中外交往的扩大,西方近代以来的学术文化,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其他有关西方社会的各种知识,即所谓的“西学”,在中国逐步得到传播。办学兴教、翻译西书是西学传播的主要渠道

(2)他们在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人才。他们有的还主张在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这些思想与民族资产阶级发展经济、改革政治、变法图强的思想相一致,为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提供了思想和舆论准备,起到了先导的作用。

探索与争鸣

史学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不是,认为中国在明朝末年就有了资本主义萌芽,并且正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发展,只是由于外国的侵入切断了其独立发展的道路。另一种观点认为,民族资本主义不是封建社会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产生的。

不赞同。我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内外因素相结合的产物。理由如下:

(1)、商品经济发达: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

(2)、外商企业的刺激:中国的一些官僚、地主、商人投资与近代企业

(3)、洋务运动的诱导——技术、人才

第6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练习与测评

1、(1)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等特权。

(2)、从商品输出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3)、从此,列强在华开厂合法化,在冲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逐渐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2、(1)《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消息传出,举国震惊。

(2)、1895年。指《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

(3)、李鸿章。归罪于李一人有失公允,是整个清朝统治集团腐败无能所致。

探索与争鸣

反对的理由: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渐瓦解,被卷入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一部分优秀的中国人放眼世界,积极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技,展开了“洋务运动”式的民族自救,培养了一批民族资产阶级,中国开始迈出近代化的步伐。

赞成的理由:因为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始出现了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也接踵而至,近代化的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思想突破了“封建”的范畴,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中国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

第7课 戊戌变法

练习与测评

1、“变法成天下之治”。因为改变祖宗之法,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引进西方先进的制度和理念,才能一改穷国的面貌,富国强兵,与列强决雌雄。不变法,中国只能停滞不前,腐败不堪,落后挨打。

2、同意。

19世纪70年代起,早期维新思想家要求全面发展资本主义、开设议院建立君主立宪制和废除八股取士办学堂等改革主张,对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作了思想和舆论准备。

甲午战后,《马关条约》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为了救亡图存,康、梁等资产阶级维新派

上书光绪帝,“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但要求反对议和,请求变法的主张在朝野上下激起强烈的社会反响,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公车上书后,维新思想家在北京、上海、长沙等地组织学会、发行报刊、创办学堂,继续宣传变法思想,一时间,士林争讲西学,官绅竟相议政,维新思想深入人心。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弯,康有为又一次上书对皇帝产生“不甘作亡国之君”的震动。于是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开启了推动中国社会各方面进步的“百日维新”。

探索与争鸣

有一定的道理,但不完全正确。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维新派在方法上过于急噪和过于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的因素有关,但主要的是由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并对封建反动势力和列强寄于幻想,远离了民众,又害怕民众,因而也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同时顽固派非常强大,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希望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于是,中外反动势力共同绞杀了维新运动。归根到底是由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决定,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水平很低,经济基础还很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资产阶级力量不足以同封建势力相抗衡,这是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事实证明,在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第8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练习与测评

1、性质: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

过程:资本主义国家都寻找借口,组成联军,由海上登陆,攻占大沽,直入天津,攻陷北京,清帝出逃首都。

结果:清政府都战败,与入侵国家签定不平等条约。

2、(1)义和团运动;清政府认为义和团是发动组织,予以镇压。

(2)不属实。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缝人便杀,见物就拿”,北京城被洗劫一空,成为一个悲惨世界。

(3)主要原因是通过《辛丑条约》,列强在经济、政治、军事和严禁中国人反帝等方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利益,全面控制了清政府。

(4)清政府下令“痛剿”义和团,并委派全权大臣与各国议和。

探索与争鸣

可以任选一种观点,说出理由,并解释另外两种观点的可取之处。

赞同小李的理由: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帝国主义,是捍卫民族独立与尊严的行为。 赞同小王的理由:义和团的口号是“扶清灭洋”,保护地主阶级统治者的利益,失去了农民阶级的立场。

赞同小陈的理由:分不清野蛮与文明,看不到西方的进步,更想不到利用外力来改造或推翻压在自己身上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一味破坏教堂、洋货,砍杀洋人。

第9课 清末新政

练习与测评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分析上述三位历史人物倡议立宪的目的之异同。

同:希望通过实行立宪使中国强大起来。

异:以康有为为代表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目的是希望在中国立宪法、开国会,实行权力制衡建立起近代的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亲贵立宪派载泽的目的在于消除革命派的威胁,使清朝统治长久延续下去;实权派官僚张之洞的目的主要是消除外国势力的威胁。

(2)、说明清末预备立宪破产的原因。

立宪运动的成分复杂,不同的政治势力的动机差异甚大,难以协调一致。立宪运动仅限于少数的贵族、官僚和资产阶级分子,缺乏充分的社会基础。在帝国主义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不可能走西方的道路,君主立宪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2、比较清末《钦定宪法大纲》和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对君权界定的差异。

《钦定宪法大纲》只是清末为挽救统治危机而采取的权宜之计,是封建统治者主动采取的,实质仍是封建的君主专制,后来的“皇族内阁”就宣告了骗局的破产。而《权利法案》是光荣革命后颁布的,已经达到夺权目的,皇帝权利受到了议会的限制,是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与中国有本质区别。

第10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练习与测评

1、孙中山开始革命是以他在19世纪90年代建立兴中会作为标志的。

从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起至1900年11月兴中会领导的惠州起义失败,

此为辛亥革命的最初酝酿阶段;

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失败到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前,是辛亥革命运动的兴起阶段; 从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至1911年10月武昌首义前夕是辛亥革命运动的发展阶段; 从1911年10月武昌首义至11月下旬革命风暴席卷全国,各省区宣布起义或独立,为辛亥革命运动的高涨阶段。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甲同学的依据是:戊戌变法是用变法来扶植清朝,以清朝强大为根本,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和政治改良运动,但没有触动清朝的政治体制,没有改变君主专制的局面,而辛亥革命是要用武装推翻清朝,以灭亡清朝为根本,使中国有专制走向民主,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提

(2)、乙同学的道理是戊戌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维新派积极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宣扬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戊戌政变后,怀疑旧学、欢迎新学、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有些人看到和平改良的道路行不通,毅然走上了民主革命之途。

(3)、因为丙认为甲、乙没有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只肯定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积极的一面,却忽略了指出它们局限的一面。

附一:戊戌变法的局限性

1、过于依赖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使民族资产阶级带有懦弱性和妥协性;

4、没有联系群众,没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附二: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1、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它预期的目标,即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它只完成了第一项——民族主义,其它民权、民生主义长期挂着欠账。

2、资产阶级把革命目标只限于反对清朝皇帝,他们认为“清帝退位”就是专制已除,革命就大功告成,与帝国主义维持支好关系。

3、辛亥革命的领导者未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参加斗争,脱离了农民群众。

探索与争鸣

1、当时的客观情势造成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当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虚位待袁”已

成定局。国内外反动势力、立宪派乃至革命民主派的主要领导人在这一点上基本取得一致:清帝退位,北方承认共和,推举袁世凯为大总统。

2、双方悬殊的力量对比决定了历史发展的趋向。同手握军政大权、受到国内外反动势力积极支持的袁世凯成为鲜明对照,南方革命政权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政治上逆流逐渐扩大,经济上临时政府濒于绝境,军事上也是困难重重。

正是力量的对比、客观情势和条件,使孙中山不得已与反革命专制政权妥协。历史证明,软弱的资产阶级不能胜任所承担的历史使命。

高中历史第五分册19—26课参考答案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练习与测评

1、(1)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主张的自由、平等、民主等人权思想和观念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了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促成了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3)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年知识分子积极响应和支持政府的倡导,并身体力行,为移风易俗树立榜样。

2、二次革命的失败的原因:

(1)南北武力悬殊。民初政党除国民党外,大多拥护袁世凯,军队亦倾向支持他,袁氏又贿买部分国民党人,使他们倒戈,当时尚未形成一种武力讨袁的社会氛围。

(2)列强冷眼旁观。列强恐怕再次革命妨碍商贸活动,贷款给袁的国家例如日本等更不想袁氏失败,加上欧洲亦有动荡,因此并不支持革命军。

护国运动胜利的原因:

(1)袁世凯的倒行逆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激烈反对。

(2)曾任云南都督的蔡锷在云南举起反袁大旗,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因此,前者失败,后者胜利。

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练习与测评

1、(1)陈独秀:新文化运动主将;1915年9月在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揭开新文化运动的序幕;提倡民主与科学,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1917

年,发表《文学革命论》,要求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来表达新思想,掀起了文学革命。

(2)李大钊:新文化运动主将;在新文化运动后期,为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作出杰出的贡献,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3)胡适:新文化运动主将;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白话文,改良中国文学,胡适的这篇文章首倡白话文。

(4)鲁迅:新文化运动主将;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小说把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是新文学创作的一个范例,充分表现了新文学的生命力。

2、首先要从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说起。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 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 思想文化方面,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

其次,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分析。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即“德先生和赛先生” 。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 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最后,从新文化运动发展深度看。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也算是改变了中国的进程。当然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

探索与争鸣

对毛泽东话的理解思路:

1、十月革命正好发生在中国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遭到严重的失败,中国的先进分子陷于极度的彷徨和苦闷之时。

2、十月革命给予中国人的一个启示就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来指

示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3、十月革命诞生的社会主义新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并以新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推动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

4、十月革命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历史性胜利的事实,也给予中国的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推动他们去研究这个革命所遵循的主义。

总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中国出现了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积极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十月革命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不同传播:

1、十月革命前:从19世纪末开始,中国人零星地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学说,虽然了解有限,但为马克思主义在十月革命以后的系统传播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2、十月革命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先进分子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出现一批赞成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中国知识分子,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其中李大钊做出杰出的贡献。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练习与测评

1、(1)从时代特点和条件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其杰出历史意义,就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对封建主义。

(2)从领导力量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中国工人阶级以中国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罢工参加运动,表现出高度自觉地爱国主义精神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坚定性和彻底性,对五四运动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从此,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是属于中国资产阶级,而是属于中国无产阶级了。

(3)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看,在五四时期,已涌现出一批拥护十月革命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成为运动的左翼和领导力量。如李大钊、陈独秀,他们据以指导运动的武器,已经不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2、(1)国际条件: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2)国内条件

A、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以及在五四运动中发挥的主力军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B、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一批马克思主义者的出现。 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特别是五四运动后的广泛传播,使中国出现了一批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他们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初步结合起来,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思想基础。

C、组织基础:中共早期组织的成立。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开始酝酿筹建中国共产党,上海共产党组织率先成立,随后全国各地建立多个共产党组织,进一步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组织上的准备。

探索与争鸣

你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哪些原因?

1、五四运动中上海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显示了伟大的力量,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阶级条件。

2、上海最早成立共产党组织,起到了在全国范围内建党的发起组和联络中心的作用。

3、上海租借多,在租界进行政治活动相对安全。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练习与测评

1、(1)必要性:中共“二大”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主要是“二七”大罢工的失败),进一步认识到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必须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2)可能性:此时,在革命屡遭挫折之后,孙中山也下决心改造国民党。国民党是比较真正的民主派,具有革命性、有威信、有根据地,孙中山欢迎共产党与其合作。

(松江二中 宋顺弟提供)


相关文章

  • 做一名勤学善思的中学历史教师
  • 做一名勤学善思的中学历史教师 --上海市高中历史学科德育实训基地个人发展规划 彭浦中学 郝海萍 本人从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已有十三个年头,一直从事高中历史教育,业已从青涩的见习教师成长为有一定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在步入三十五岁之际,有幸能成 ...查看


  • 上海高中历史书第一分册参考答案
  • 第一分册教学目标和辅助栏目的参考答案 (讨论稿) 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 第1课 古代两河流域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知道古代两河流域国家产生的时间和概况: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统一后的社会基本状况. 知道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字是楔形文字, ...查看


  • 中学物理教案.学案.试卷.课件.素材全集
  • 山东省华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寒假作业(全套18份,含答案,全站免费)02-08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集[52份打包,全站免费]01-31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集[40份打包,全站免费]01-3 ...查看


  • 高中历史第五分册19--26课参考答案
  • 高中历史第五分册19-26课参考答案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练习与测评 1.(1)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主张的自由.平等.民主等人权思想和观念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态度. (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发布了一系列革除& ...查看


  • 高中文科学习方法要诀
  • 高中文科学习方法要诀 1.高中文科包括: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 2.文科课程和数学.物理等理科课程相比,具有如下特点: (1)记忆量大.由于这个特点,使你在学习文科课程时所采用学习 方法明显不同于理科. (2)理解抽象.不像理科的理 ...查看


  • 外研版与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1)对比分析
  • 摘 要:教材多元化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历史性突破,但如何选择和评价教材是教师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对比分析人教版和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1),并在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关于教材使用的建议.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材;对比分 ...查看


  • [需要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笔记的请进]
  • <人大经济类考研宝典> 市场上唯一一部针对人大经济类考研的辅导书 资料翔实.精炼,针对性强,帮你理清解题思路,方便记忆 本书由人大教师,优秀在读研究生精心编辑,联袂打造,囊括了人大经济类十年的专业课真题,包括经济类五大学院各个专 ...查看


  • 泉州市泉港二中2014~2015学年度高三摸底语文试卷
  • 泉州市泉港二中2014~2015学年度高三摸底 语文试卷 2015年3月 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 ...查看


  • 数学专业参考书推荐
  • 数学专业参考书整理推荐 从数学分析开始讲起: 数学分析是数学系最重要的一门课,经常一个点就会引申出今后的一门课,并且是今后数学系大部分课程的基础.也是初学时比较难的一门课,这里的难主要是对数学分析思想和方法的不适应,其实随着课程的深入会一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