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貌 loess landform
发育在黄土地层中的地形。黄土是第四纪陆相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占陆地面积的1/10 。典型的黄土地貌有以下特征:①沟谷纵横、地面破碎。中国黄土高原沟谷密度达3000~5000米/平方千米,最大10000米/平方千米。沟谷下切深度为50~100米。沟谷面积占流域面积的30%~50%,有的达60%以上。地面坡度>15°的约占黄土面积的60%~70%,<10°的不超过10%。②侵蚀方式独特、过程迅速。侵蚀营力有水、风、重力和人为作用。作用方式有面状侵蚀、沟蚀、潜蚀、泥流、块体运动和挖掘、运移土体,其中潜蚀作用可造成陷穴、盲沟、天然桥、土柱、碟形洼地等“假喀斯特”地貌。黄土抗蚀力极低,侵蚀速率为1~5厘米/年,个别沟头可达30~40米/年,甚至一次暴雨冲刷成一条数百米长的侵蚀沟。③沟道流域内有多级地面。各流域的最高分水岭为第一级;降低60~80米为第二级;再降低40~60米为第三级。一般第一级地形面的黄土地层层序较完整;第二级地形面离石黄土上部地层较薄,以致消失;第三级地形面多只有马兰黄土堆积。第二、三级地形面分别构成谷地,第三级地形面以下为现代河谷。沟道流域黄土地貌层状结构是黄土地貌发育历史过程的记录。
黄土地貌类型主要有:①黄土沟间地。包括黄土塬、梁、峁、墹地、坪地、洑地等。顶面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称塬。长条状的黄土丘陵为梁。沟谷分割的穹状黄土丘为峁。老沟谷(距今约10万年形成)中由黄土堆积成的平坦谷地称黄土墹。为沟谷分割后的平地称黄土坪。沿沟呈条状分布的破墹地称地(有的称壕地)。②黄土沟谷。有细沟、浅沟、切沟、悬沟、冲沟、坳沟(干沟)、河沟等。③黄土潜蚀地貌。地表水下渗对黄土进行潜蚀,使土粒流失(包括机械与化学作用),引起地面崩塌,形成黄土碟、黄土陷穴(有漏斗状、竖井状、串珠状)、黄土桥、黄土柱等
黄土地貌 loess landform
发育在黄土地层中的地形。黄土是第四纪陆相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占陆地面积的1/10 。典型的黄土地貌有以下特征:①沟谷纵横、地面破碎。中国黄土高原沟谷密度达3000~5000米/平方千米,最大10000米/平方千米。沟谷下切深度为50~100米。沟谷面积占流域面积的30%~50%,有的达60%以上。地面坡度>15°的约占黄土面积的60%~70%,<10°的不超过10%。②侵蚀方式独特、过程迅速。侵蚀营力有水、风、重力和人为作用。作用方式有面状侵蚀、沟蚀、潜蚀、泥流、块体运动和挖掘、运移土体,其中潜蚀作用可造成陷穴、盲沟、天然桥、土柱、碟形洼地等“假喀斯特”地貌。黄土抗蚀力极低,侵蚀速率为1~5厘米/年,个别沟头可达30~40米/年,甚至一次暴雨冲刷成一条数百米长的侵蚀沟。③沟道流域内有多级地面。各流域的最高分水岭为第一级;降低60~80米为第二级;再降低40~60米为第三级。一般第一级地形面的黄土地层层序较完整;第二级地形面离石黄土上部地层较薄,以致消失;第三级地形面多只有马兰黄土堆积。第二、三级地形面分别构成谷地,第三级地形面以下为现代河谷。沟道流域黄土地貌层状结构是黄土地貌发育历史过程的记录。
黄土地貌类型主要有:①黄土沟间地。包括黄土塬、梁、峁、墹地、坪地、洑地等。顶面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称塬。长条状的黄土丘陵为梁。沟谷分割的穹状黄土丘为峁。老沟谷(距今约10万年形成)中由黄土堆积成的平坦谷地称黄土墹。为沟谷分割后的平地称黄土坪。沿沟呈条状分布的破墹地称地(有的称壕地)。②黄土沟谷。有细沟、浅沟、切沟、悬沟、冲沟、坳沟(干沟)、河沟等。③黄土潜蚀地貌。地表水下渗对黄土进行潜蚀,使土粒流失(包括机械与化学作用),引起地面崩塌,形成黄土碟、黄土陷穴(有漏斗状、竖井状、串珠状)、黄土桥、黄土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