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在教育上的论争

q敏≈i‘

2008.oI

(中旬刊)

科学主义与人更呈艾在教霄上的褪争

口李静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

100081)

摘要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这两大思想流派在教育上的观点有很大的差异,长期以来在教育上的论争激烈。本文简要分析了这二者之间论争的焦点以及论争的历史,并据此反思我国当今教育上重视科学知识教育忽视人文学科的现状。

关键词人文主义科学主义科学人文主义人文学科科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08)01一039一01

人文主义是指文艺复兴以来的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注重人的此为标准,他认为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教育仅仅是科学教育的点缀和

修饰而已。斯宾塞的教育观体现了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思想,否定了传统人文教育在现代社会存在的合理性,进行科学教育的思想达到了极端的地步。

斯宾塞的思想对各国的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19世纪中叶,美国的初等教育肯定数学,地理,自然科学的重要,中学也重视数学,

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的思想流派。科学主义是19世纪中期以来开

始出现的一种科学崇拜,它把科学知识看成了所有知识中最有价值的知识,并认为科学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在教育上的观点也截然不同。首先在教育

目标上,前者强调人的精神,价值,情感的追求,后者强调以科学技术改造人和改造社会;在课程方面,人文主义轻视科技教育而重视人文学科教育,科学主义重视科学知识的价值,忽视了其它的人文学科;在教育方法上,人文主义看到态度,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在教育

自然科学,现代语等学科。古典学科只是在部分公立中学设置。高等教育也是如此,如1862年颁布的“莫雷尔法案”以及由此兴起的赠

地学院运动,加强了大学为农业社会的服务,后来成立的威斯康星大学,继承了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这是科学实用精神影响的结

中的作用。而科学主义看到了认知,记忆,判断,推理等理性因素在

教育中的作用。总之二者在教育上的观点分歧很大,因此科学主义出现以后二者在教育上的论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第一阶段:文艺复兴至19世纪中期,科学主义尚未产生,人文主义在教育上一枝独秀

果。不可否认科学教育重视科学知识在教育与社会中的作用,适应

了生活,生产的需要,但是后来这种科学主义以强劲的势头实现了

对传统人文的渗透,并逐渐处于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性:20世纪20年代以来二者开始不断整合,出现了科学人文主义

20世纪20年代未期,美国首先爆发经济危机,并且波及英,

欧洲的中世纪,人们认为上帝是世界和万物的本源,基督教在

当时的欧洲处于统治地位。而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它歌颂赞扬人的价值与尊严,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这种思想影响到了教育界,当时人们对古典人文学科的狂热崇拜迅速蔓延。意大利的弗吉里奥是率先阐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学者,他重视文学,认为文学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他最推崇的三门科目是

法,意等国。造成各国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们道德修养水准下降。如此动荡不安的社会引起了人们反思对科学技术的崇拜,对传统的

摒弃。在教育上人们强调科学知识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文学科在这样的挤压下,逐渐黯淡无光,失去了应有的地位。教育上这种失衡导致了人类精神追求的失落和人类精神的荒漠。

科学能极大的推动物质层面的进步,但不能满足人类的思想、价值观、信仰等精神方面的需求,而人文传统主要关注的是人的价值范畴和精神世界。由此可见,二者只有实现融合才能塑造出一个完整的人,并而塑造一个健全的社会,因此出现了科学人文主义的模式。科学人文主义自20世纪20、30年代产生以来,已逐渐成为人

历史,道德哲学和雄辨术,认为这三门课程最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维多里诺是弗吉里奥教育理论的实践者,他开办的宫廷学校被称之为“快乐之家”。他以古典学科作为课程的中心,并认为古典著作中所包含的道德观念更值得所有的学生学习。

十五世纪末意大利的学生就用拉丁词语人文主义者来称呼教

授古典语言和文学的教师。同时把他们的学习内容称为人文科学,

主要包括语法,修辞,历史,文学和伦理学等学科。在德国的一些大学如爱尔福大学,巴塞尔大学,科隆大学中也是致力于传播古典文

们为沟通科学与人文而采取的公认的模式。这方面的努力如萨顿的《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汤川秀树的《现代人的智慧》等,都体现

出了实现人文与科学沟通的呼声。

化,抨击当时的教会。人文主义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具有古典性质,这也是人文主义得以与西方文明传统融合的纽带。这个时期虽然有学者也提出要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如培根,拉伯雷等,但科学知识的

教育不占主要地位,人文学科的学习才是整个教育的中心。

第二阶段:19世纪中期科学主义逐渐形成。并取代人文主义在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

综上所述,西方教育史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论争激烈,最后

二者实现了互相融合共同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而我国目前的教育

领域里也有一种倾向那就是强调科学教育,对人文学科的重视不

够,学生对历史、哲学、文学等课程的学习的热情普通不够高,因此

19世纪中期,英、法、意等国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是经

济的发展和繁荣,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这些

我们的教育也面临着如何解决好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问题,

教育实际上只有重视过去的文化传统,并实现科学学科与人文学科的互补才能长远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社会和谐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变化都要求教育也重视科学知识的作用,重视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9世纪中叶最早倡导科学教育的是英国学者斯宾塞。他认为,

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的生活作准备”,他在《教育论》中指出:

“那些受人崇敬的知识总是放在第一位,而那些增进个人福利的知识倒放在第二位。”教育的有用性就体现在可以增进个人福利,可

【l礅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H版社,2001.11.

[2】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3】黄济著墩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冉版社.2()05.3.

[4]阿伦布洛克著,董乐山译.西方入文主义传统.三联书店,t997.

【5】(美)郭颖颐著,雷颐译.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江苏人民出版

社.1989.

以保证生活的完满。为实现这个教育目标,他设计了相应的科学课程体系,认为只有通过科学知识的传授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在《教育论》中他指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以

【6撕宾塞著,胡毅译墩育论.人民教育m版社,1962.

39

万方数据 

q敏≈i‘

2008.oI

(中旬刊)

科学主义与人更呈艾在教霄上的褪争

口李静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北京

100081)

摘要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这两大思想流派在教育上的观点有很大的差异,长期以来在教育上的论争激烈。本文简要分析了这二者之间论争的焦点以及论争的历史,并据此反思我国当今教育上重视科学知识教育忽视人文学科的现状。

关键词人文主义科学主义科学人文主义人文学科科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08)01一039一01

人文主义是指文艺复兴以来的强调人的价值与尊严,注重人的此为标准,他认为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教育仅仅是科学教育的点缀和

修饰而已。斯宾塞的教育观体现了以科学知识为中心的思想,否定了传统人文教育在现代社会存在的合理性,进行科学教育的思想达到了极端的地步。

斯宾塞的思想对各国的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19世纪中叶,美国的初等教育肯定数学,地理,自然科学的重要,中学也重视数学,

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的思想流派。科学主义是19世纪中期以来开

始出现的一种科学崇拜,它把科学知识看成了所有知识中最有价值的知识,并认为科学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在教育上的观点也截然不同。首先在教育

目标上,前者强调人的精神,价值,情感的追求,后者强调以科学技术改造人和改造社会;在课程方面,人文主义轻视科技教育而重视人文学科教育,科学主义重视科学知识的价值,忽视了其它的人文学科;在教育方法上,人文主义看到态度,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在教育

自然科学,现代语等学科。古典学科只是在部分公立中学设置。高等教育也是如此,如1862年颁布的“莫雷尔法案”以及由此兴起的赠

地学院运动,加强了大学为农业社会的服务,后来成立的威斯康星大学,继承了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功能,这是科学实用精神影响的结

中的作用。而科学主义看到了认知,记忆,判断,推理等理性因素在

教育中的作用。总之二者在教育上的观点分歧很大,因此科学主义出现以后二者在教育上的论争也从来没有停止过。

第一阶段:文艺复兴至19世纪中期,科学主义尚未产生,人文主义在教育上一枝独秀

果。不可否认科学教育重视科学知识在教育与社会中的作用,适应

了生活,生产的需要,但是后来这种科学主义以强劲的势头实现了

对传统人文的渗透,并逐渐处于主导地位。

第三阶段性:20世纪20年代以来二者开始不断整合,出现了科学人文主义

20世纪20年代未期,美国首先爆发经济危机,并且波及英,

欧洲的中世纪,人们认为上帝是世界和万物的本源,基督教在

当时的欧洲处于统治地位。而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它歌颂赞扬人的价值与尊严,宣扬人的思想解放和个性自由。这种思想影响到了教育界,当时人们对古典人文学科的狂热崇拜迅速蔓延。意大利的弗吉里奥是率先阐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学者,他重视文学,认为文学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他最推崇的三门科目是

法,意等国。造成各国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们道德修养水准下降。如此动荡不安的社会引起了人们反思对科学技术的崇拜,对传统的

摒弃。在教育上人们强调科学知识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人文学科在这样的挤压下,逐渐黯淡无光,失去了应有的地位。教育上这种失衡导致了人类精神追求的失落和人类精神的荒漠。

科学能极大的推动物质层面的进步,但不能满足人类的思想、价值观、信仰等精神方面的需求,而人文传统主要关注的是人的价值范畴和精神世界。由此可见,二者只有实现融合才能塑造出一个完整的人,并而塑造一个健全的社会,因此出现了科学人文主义的模式。科学人文主义自20世纪20、30年代产生以来,已逐渐成为人

历史,道德哲学和雄辨术,认为这三门课程最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

维多里诺是弗吉里奥教育理论的实践者,他开办的宫廷学校被称之为“快乐之家”。他以古典学科作为课程的中心,并认为古典著作中所包含的道德观念更值得所有的学生学习。

十五世纪末意大利的学生就用拉丁词语人文主义者来称呼教

授古典语言和文学的教师。同时把他们的学习内容称为人文科学,

主要包括语法,修辞,历史,文学和伦理学等学科。在德国的一些大学如爱尔福大学,巴塞尔大学,科隆大学中也是致力于传播古典文

们为沟通科学与人文而采取的公认的模式。这方面的努力如萨顿的《科学史和新人文主义》,汤川秀树的《现代人的智慧》等,都体现

出了实现人文与科学沟通的呼声。

化,抨击当时的教会。人文主义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具有古典性质,这也是人文主义得以与西方文明传统融合的纽带。这个时期虽然有学者也提出要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如培根,拉伯雷等,但科学知识的

教育不占主要地位,人文学科的学习才是整个教育的中心。

第二阶段:19世纪中期科学主义逐渐形成。并取代人文主义在教育中居于主导地位

综上所述,西方教育史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论争激烈,最后

二者实现了互相融合共同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而我国目前的教育

领域里也有一种倾向那就是强调科学教育,对人文学科的重视不

够,学生对历史、哲学、文学等课程的学习的热情普通不够高,因此

19世纪中期,英、法、意等国相继开始了工业革命,带来的是经

济的发展和繁荣,科学技术的不断革新,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这些

我们的教育也面临着如何解决好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问题,

教育实际上只有重视过去的文化传统,并实现科学学科与人文学科的互补才能长远的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社会和谐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变化都要求教育也重视科学知识的作用,重视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

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9世纪中叶最早倡导科学教育的是英国学者斯宾塞。他认为,

教育的目的是为“完满的生活作准备”,他在《教育论》中指出:

“那些受人崇敬的知识总是放在第一位,而那些增进个人福利的知识倒放在第二位。”教育的有用性就体现在可以增进个人福利,可

【l礅济王策三主编.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H版社,2001.11.

[2】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3】黄济著墩育哲学通论.山西教育冉版社.2()05.3.

[4]阿伦布洛克著,董乐山译.西方入文主义传统.三联书店,t997.

【5】(美)郭颖颐著,雷颐译.中国现代思想中的唯科学主义.江苏人民出版

社.1989.

以保证生活的完满。为实现这个教育目标,他设计了相应的科学课程体系,认为只有通过科学知识的传授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在《教育论》中他指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致的答案就是科学。”以

【6撕宾塞著,胡毅译墩育论.人民教育m版社,1962.

39

万方数据 


相关文章

  • 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三次论争
  • 马克思主义传播中的三次论争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在争鸣中迅速传播,为中共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简介早期传播):1899-1912 梁启超在<万国公报>介绍"麦喀士" ...查看


  • 关于革命文学论争的整理
  • 关于革命文学论争的整理 第一阶段: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 (一). 时间:1928年初~1929年9月约两年 (二). 参与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⑴.后期创造社:李初梨.李初梨.冯乃超.彭康.朱镜我.邓均吾.周全平.叶灵凤 后期创造社主要观点: ...查看


  • 语文学科性质文献综述--
  • 语文学科性质文献综述 在我国,语文性质问题被称为"斯芬克斯之谜",近半个世纪来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和争论从未停息过."语文性质问题一直是语文研究的话语基点,对语文学科的目标定位.功能发挥.价值实现,都具有重大意义. ...查看


  • _红卫兵_政治思潮的成因及其特点_范明强
  • 第41卷 第3期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Vol . 41 No . 3 "红卫兵"政治思潮的成因及其特点 范明强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社科部, 陕西西安710032) 摘 要:"红卫兵"政治思潮是 ...查看


  • 略论20世纪教育思想的演进
  • 巨 2000年第2期(总第107期)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FUJIANTEACHERSUNIVERSITY (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 No 2,2000Gen ...查看


  • 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教育观的演变(续二)
  • 但事实上课程内容所反映的是拥有权力者的当下利益.课程的研究就是当问到学生应该有机会学习什么时,一个回答越过上一个回答的过程.如果我们期待课程专家给出确定的答案,则反映了对这个问题和这个领域的无知.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什么样的课程策略呢? 车 ...查看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发布时间:2007-3-21 20:36:44 ·点击:242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号:021410B 二.编写说明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在高等院校中文本科教学目标基 ...查看


  • 革命文学运动中政治与文学的关系1
  • 浅析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以"革命文学运动"为例 中文师范102 李艳艳 1001012056 内容摘要:中国的革命文学运动使文学背负上了沉重的政治理念,革命作家对时代潮流的密切关注及其敏感的社会政治危机意识,使文学的功 ...查看


  • 中国当代美学方法论:误区与出路
  • 2008年5月 第45卷第3期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 May 2008 Vol 145No 13 中国当代美学方法论:误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