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校园文化 凸显学校精神
置身于一所优秀的学校,总能感受到一种奔涌着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的不断撞击,使你感动、兴奋、激越、升腾,这种东西,就是文化与精神。可以说,建设校园文化,凸显校园精神,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本文试就如何建设校园文化,凸显校园精神问题做粗浅的探讨,诚乞教于方家同仁。
一、人本管理,学校精神的基石
学校的核心是人,建设校园文化,凸显学校精神,首要的,就是人的因素,换句话说,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是锻造学校精神的基石。
(一)校长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本管理,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核心,从思想上、人本关怀上入手,创造宽松、和谐、团结的人文管理环境,来促进教师更主动、积极地教与学,促进学生更主动、自觉地去学习、交往、做人。具体来说,校长一要善于换位思考,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为教师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提供帮助。要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展示自己价值的舞台,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做好服务,让每一位教师能在促进学校发展的同时造就自己的成长,使每一名教职工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学校作贡献。二要心胸开阔,包容个性。学校管理不是为了控制人,而是为了解放人。而解放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充满个性地在学校工作、生活。这就需要校长有包容的胸怀,以宽容、赏识、欣赏的心态去品味、培养教师的个性,让每个具有鲜活个性的人都能在适合的工作中展现自我,让“个性”的“金子”能够发出耀眼的光芒,进而形成、照亮学校独特的个性。
(二)校长要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作为校长,必须努力创设“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使全体教职工享受到愉悦、和谐、上进工作的人文氛围和人文机制。如建立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的目的;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民主协商对话制度、民主评议和竞争上岗制度、班主任研讨会、家长联席会、学生代表会等,让广大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中发挥主人翁作用;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的内容,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等。
(三)校长要用人本关怀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模式,其核心价值就是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关心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关心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存在和价值。所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校长对教师在工作中的优点和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对教师的生活要真心呵护、关怀、扶助、体察„„只有这种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学生管理才能达到“管是为了不需管”(自觉行动)的最高境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而促进学校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和巩固。
二、读书氛围,学校精神的内驱力
作为读书人汇集之地和育人之所的学校,读书是教师的本份,是学校的题中之义。所以,校长应大力倡导读书之风,积极营造读书的氛围,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和有力保障。
(一)理念上从于人本。一是从于教师。教师的知识应该是复合型的,既要横向拓宽,又要纵向深化;教师的知识还应该是超前的,
要有未来意识,要超越时空界限,了解前沿知识,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的欠缺;教师的内容应该是动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改造。因此,一所学校要发展,就必须要求教师读书,使教师在读书中博采广收,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有涵养、有知识、敢于创新、有人格魅力的新型教师。具体到新课程背景下,校长应带领教师做到“四勤”——“勤读、勤写、勤思、勤做”,要引导教师把读书看成事业的需要,从而自觉地去读书。二是从于学生。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多读书,读好书,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但就中学阶段看,学生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和辅导书,几乎不再有也不再读其他书。这种现象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就会使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人生色彩逐渐黯淡,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的。所以要倡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购书、藏书,指导学生读书、阅书。
(二)行动上从于营造。我校推行晚读活动,学生在自习后到晚饭前一个小时,全部到操场、校园背书,由学校领导、值班教师督促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图书馆的作用,精心选购图书,订购各种报摊杂志,创造师生的读书环境;向师生推荐专家建议的必读书目,建起教师专业素养书架;组织教师聆听专家的报告,邀请一线知名教师来学校讲学;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开展学生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一种需要、一种时尚。
三、文化环境,学校精神的表现
校园文化环境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精神形式。优美的环境、完善的校园设施、人文的校园文化环境能使师生凭借自身的感知、认同、欣赏、崇敬进而被感染、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一)要让学生视线所及之处,都带有教育性,让整个校园成为教
育的大课堂。我校一是美化环境。精心设计阳光教育广场,教育引导学生品字当先,以高尚情操和健康人格作为精神支柱和内在灵魂,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二是提升文化品位。确立校训、校风、教风、学风。领导班子集思广益,多次与校内教师讨论、研究,确立了:“立德 励学”为校训;以“:尚理 包容 慎思 笃行”“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 ”为教风;“乐学、会学、巧学、博学”为学风。三是创办《宛川河》校刊。校刊的成功创办,为全校师生施展才华、展现风采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也拓宽了校园文化的发展空间。四是学校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在校园内原本呆板的墙壁换上了图文并茂的知识展板,使学生在校园里随时随地地识记各科知识点,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五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例如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在活动中举行各类演讲、征文、报告、摄影展、书画展、歌咏比赛、板报比赛等,同时每年举行一次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篮球比赛等,营造了浓烈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使学生们在风格不同的趣味竞赛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力量,品味动手的快乐,同时,也以此为切入点将书本上死板的东西,活学活用融会贯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校园环境与人文精神的糅合要和谐统一。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因此,在进行校园建筑规划建设和绿化、美化、净化时,要把人的发展、学校的教育理念体现在设计之中,要赋予环境以人文内涵,形成健康的人文教育氛围。学校坚持环境育人,积极探索富有二中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从知识图板、清洁卫生、花草摆放、名言警句、温馨提示、板报宣传以及广播站、文学社的构建等各个方面,构建和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使我们的学生逐渐开始具有了文化气质,趋向于文化追求。
四、行为文化,学校精神的标志
校园行为文化既是学校文明的程度的体现,也是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体现,学校精神的标志。
(一)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我校倡导“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彰显自己的品格;用先进的科学文化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学生们主动在课间轮值打扫公共场地、拖地板,让整个校园整洁、干净。温馨话语大家说,靓丽校园大家建,以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特征的教育已经成为我校的特色。
(二)认真落实有关规章制度。依照《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和《榆中二中班级德育评价细则》要求,认真进行常规教育、切实提高管理和评价质量。采取“月评”、“周评”评比的方式,对各班教育、管理情况、班主任岗位目标完成情况及施教效果进行评定,注重优秀班主任典型案例宣传,从而真正提升了德育的实效性。学校多年来,始终坚持国旗下的讲话的优良传统,是学校德育工作常规化,有力促进可学风校风的进一步好转。引导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美育等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三)高度重视师德建设。严格规范教师、干部的教育和管理行为,通过师德讲座、师德演讲等,增强广大教师争做光荣的人民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广大教师严格自律,恪守职守,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师表形象。学校要依法治校,通过民主的管理,调动每一位教职工的积极性,及时地排除和避免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统一的集体。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洛厄尔曾说过,“一个学校在其富有活力的时候是最具有魅力的,而缺乏活力的学校则是在自取灭亡。”没有活力,没有激情,师生就会懒惰,行动就会迟缓。活动
是粘合剂,让师生在互动中紧密连结在一起,团结一致,同心协力。所以,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重视教师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的宣传活动,重视开展每年一次的“科技文化艺术节”、“秋季田径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等,来丰富校园生活,增强师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师生获得自我成长的内驱力,兴趣得到激发,知识得
到拓宽,技能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得到培养,激发勤奋向上的精神。 总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凸显校园精神,不仅是学校育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和时代的需要。要通过构造团队意识、营造读书氛围、建立人本管理机制,创设和谐的人文环境以及形成高尚的行为文化来构建校园文化,凸显校园精神,使学校精神成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建设校园文化 凸显学校精神
置身于一所优秀的学校,总能感受到一种奔涌着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的不断撞击,使你感动、兴奋、激越、升腾,这种东西,就是文化与精神。可以说,建设校园文化,凸显校园精神,是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本文试就如何建设校园文化,凸显校园精神问题做粗浅的探讨,诚乞教于方家同仁。
一、人本管理,学校精神的基石
学校的核心是人,建设校园文化,凸显学校精神,首要的,就是人的因素,换句话说,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是锻造学校精神的基石。
(一)校长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本管理,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核心,从思想上、人本关怀上入手,创造宽松、和谐、团结的人文管理环境,来促进教师更主动、积极地教与学,促进学生更主动、自觉地去学习、交往、做人。具体来说,校长一要善于换位思考,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为教师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提供帮助。要为每一位教师提供展示自己价值的舞台,为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做好服务,让每一位教师能在促进学校发展的同时造就自己的成长,使每一名教职工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学校作贡献。二要心胸开阔,包容个性。学校管理不是为了控制人,而是为了解放人。而解放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充满个性地在学校工作、生活。这就需要校长有包容的胸怀,以宽容、赏识、欣赏的心态去品味、培养教师的个性,让每个具有鲜活个性的人都能在适合的工作中展现自我,让“个性”的“金子”能够发出耀眼的光芒,进而形成、照亮学校独特的个性。
(二)校长要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各种制度。作为校长,必须努力创设“公平、公正、公开”的良好机制,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主动性、创造性,使全体教职工享受到愉悦、和谐、上进工作的人文氛围和人文机制。如建立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出发,通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达到解决问题、提高质量的目的;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机制,建立民主协商对话制度、民主评议和竞争上岗制度、班主任研讨会、家长联席会、学生代表会等,让广大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中发挥主人翁作用;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的内容,使考评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等。
(三)校长要用人本关怀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模式,其核心价值就是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关心每一个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关心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存在和价值。所以,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校长对教师在工作中的优点和成绩要及时给予肯定,对教师的生活要真心呵护、关怀、扶助、体察„„只有这种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学生管理才能达到“管是为了不需管”(自觉行动)的最高境界,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而促进学校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和巩固。
二、读书氛围,学校精神的内驱力
作为读书人汇集之地和育人之所的学校,读书是教师的本份,是学校的题中之义。所以,校长应大力倡导读书之风,积极营造读书的氛围,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内在动力和有力保障。
(一)理念上从于人本。一是从于教师。教师的知识应该是复合型的,既要横向拓宽,又要纵向深化;教师的知识还应该是超前的,
要有未来意识,要超越时空界限,了解前沿知识,弥补教材内容滞后的欠缺;教师的内容应该是动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改造。因此,一所学校要发展,就必须要求教师读书,使教师在读书中博采广收,成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有涵养、有知识、敢于创新、有人格魅力的新型教师。具体到新课程背景下,校长应带领教师做到“四勤”——“勤读、勤写、勤思、勤做”,要引导教师把读书看成事业的需要,从而自觉地去读书。二是从于学生。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多读书,读好书,会使他们终身受益。但就中学阶段看,学生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和辅导书,几乎不再有也不再读其他书。这种现象如果长期得不到纠正,就会使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人生色彩逐渐黯淡,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的。所以要倡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购书、藏书,指导学生读书、阅书。
(二)行动上从于营造。我校推行晚读活动,学生在自习后到晚饭前一个小时,全部到操场、校园背书,由学校领导、值班教师督促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挥图书馆的作用,精心选购图书,订购各种报摊杂志,创造师生的读书环境;向师生推荐专家建议的必读书目,建起教师专业素养书架;组织教师聆听专家的报告,邀请一线知名教师来学校讲学;让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书籍,开展学生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活动,让读书成为师生一种需要、一种时尚。
三、文化环境,学校精神的表现
校园文化环境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精神形式。优美的环境、完善的校园设施、人文的校园文化环境能使师生凭借自身的感知、认同、欣赏、崇敬进而被感染、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一)要让学生视线所及之处,都带有教育性,让整个校园成为教
育的大课堂。我校一是美化环境。精心设计阳光教育广场,教育引导学生品字当先,以高尚情操和健康人格作为精神支柱和内在灵魂,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二是提升文化品位。确立校训、校风、教风、学风。领导班子集思广益,多次与校内教师讨论、研究,确立了:“立德 励学”为校训;以“:尚理 包容 慎思 笃行”“以阳光之心,育阳光之人 ”为教风;“乐学、会学、巧学、博学”为学风。三是创办《宛川河》校刊。校刊的成功创办,为全校师生施展才华、展现风采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也拓宽了校园文化的发展空间。四是学校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在校园内原本呆板的墙壁换上了图文并茂的知识展板,使学生在校园里随时随地地识记各科知识点,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五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例如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科技文化艺术节活动,在活动中举行各类演讲、征文、报告、摄影展、书画展、歌咏比赛、板报比赛等,同时每年举行一次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篮球比赛等,营造了浓烈的校园文化环境氛围,使学生们在风格不同的趣味竞赛过程中感悟知识的力量,品味动手的快乐,同时,也以此为切入点将书本上死板的东西,活学活用融会贯通,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校园环境与人文精神的糅合要和谐统一。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因此,在进行校园建筑规划建设和绿化、美化、净化时,要把人的发展、学校的教育理念体现在设计之中,要赋予环境以人文内涵,形成健康的人文教育氛围。学校坚持环境育人,积极探索富有二中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从知识图板、清洁卫生、花草摆放、名言警句、温馨提示、板报宣传以及广播站、文学社的构建等各个方面,构建和打造富有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从而使我们的学生逐渐开始具有了文化气质,趋向于文化追求。
四、行为文化,学校精神的标志
校园行为文化既是学校文明的程度的体现,也是学校教育、管理水平的体现,学校精神的标志。
(一)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如我校倡导“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彰显自己的品格;用先进的科学文化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健康的文体活动丰富自己的生活”,学生们主动在课间轮值打扫公共场地、拖地板,让整个校园整洁、干净。温馨话语大家说,靓丽校园大家建,以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特征的教育已经成为我校的特色。
(二)认真落实有关规章制度。依照《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和《榆中二中班级德育评价细则》要求,认真进行常规教育、切实提高管理和评价质量。采取“月评”、“周评”评比的方式,对各班教育、管理情况、班主任岗位目标完成情况及施教效果进行评定,注重优秀班主任典型案例宣传,从而真正提升了德育的实效性。学校多年来,始终坚持国旗下的讲话的优良传统,是学校德育工作常规化,有力促进可学风校风的进一步好转。引导学生开展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育美育等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三)高度重视师德建设。严格规范教师、干部的教育和管理行为,通过师德讲座、师德演讲等,增强广大教师争做光荣的人民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激发广大教师严格自律,恪守职守,树立人民教师良好师表形象。学校要依法治校,通过民主的管理,调动每一位教职工的积极性,及时地排除和避免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统一的集体。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洛厄尔曾说过,“一个学校在其富有活力的时候是最具有魅力的,而缺乏活力的学校则是在自取灭亡。”没有活力,没有激情,师生就会懒惰,行动就会迟缓。活动
是粘合剂,让师生在互动中紧密连结在一起,团结一致,同心协力。所以,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重视教师节、国庆节等重要节日的宣传活动,重视开展每年一次的“科技文化艺术节”、“秋季田径运动会”、“元旦文艺汇演”等,来丰富校园生活,增强师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师生获得自我成长的内驱力,兴趣得到激发,知识得
到拓宽,技能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得到培养,激发勤奋向上的精神。 总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凸显校园精神,不仅是学校育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和时代的需要。要通过构造团队意识、营造读书氛围、建立人本管理机制,创设和谐的人文环境以及形成高尚的行为文化来构建校园文化,凸显校园精神,使学校精神成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