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斯泰洛齐的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

  在职业教育领域,约翰·亨利赫·裴斯泰洛齐的影响可谓巨大。这位出生于18世纪的瑞士著名教育家一生经历丰富,为完成救国救民的夙愿,无时无刻不尽力于国民教育事业。他的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及相关著作带来的影响远远超出其所在时期,其中一些有价值的要素被发扬光大。

  

  17世纪之前,部分教育家、思想家摒弃传统的师徒制教育思想,试图形成职业技术学校的理论,职业技术教育学开始萌芽。从18世纪开始,职业技术相关的理论逐渐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付诸实施。18~19世纪,教育家不断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理论,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得到了长足发展,约翰·亨利赫·裴斯泰洛齐就是这个阶段的杰出人物。

  

  五十载躬身实践,不断创新理论

  裴斯泰洛齐,1746年1月12日生于瑞士。从事医生职业的父亲在他5岁时离世,母亲与善良的女仆巴比丽将其抚养和教育成人。小时候住在农村中的外祖父家里,农民的破产境况和悲惨际遇,让他对农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同情。就读于卡罗林学院期间,他热爱卢梭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强调民主改革之后,他在涅伊果夫建示范性农场,以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但以失败告终。这一阶段对其从农村人群和贫困儿童入手抓职业教育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随后,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贫苦儿童和普通大众的教育。深受卢梭影响的裴斯泰洛齐,毅然开始了“拯救农村,教育救民”的旅途。1774年,在涅伊霍夫,裴斯泰洛齐创建了孤儿院,他觉得帮助贫苦儿童的唯一途径即为教育。在孤儿院,他开始了教育和生产劳动同时进行的实验,这从教育史上看确为一个创举,也是以职业为教育目的的实践的雏形。后来因为经济原因,孤儿院没法继续办下去,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验失败了。而这是他教育实践的开始,从此,裴斯泰洛齐在18年中,总结教育活动经验,投身理论发展,创作了涉及社会和教育问题的许多著作与文章,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隐者夜话》《林哈德与葛笃德》等。

  1798年,裴斯泰洛齐被请去主持斯坦兹孤儿院工作,他得以再度进行热爱的教育实验。他在孤儿院中用父亲一样的爱,去对待贫困孩子,并深信这些孩子能够通过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这里,裴斯泰洛齐进一步发现,教育必须依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

  后来,为不断改造旧式教育,年逾五十的他放弃了当官的机会,依旧从事教师的工作。在布格多夫城的学校里,他以自然的心理学方法教育孩子,使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得到实施和完善。他简化了教学方法,使没有经验的教师和家庭妇女也能运用这些方法去教育儿童,得到政府与人们的认可。为了让人们尽快了解并应用其在教育方面的创新,裴斯泰洛齐创作出了《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子》。这一阶段,他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1800年,裴斯泰洛齐同友人于布格笃夫城办了一个寄宿制中学,从职业教育出发进行教学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1804年,该校迁往伊佛东,成为名震欧洲的著名教育圣地,全球各地的政府人员、教育专家以及有志献身教育的人士争相前去学习、参观、访问。1825年,他汇总一生的教育实践经历,写出了一本回忆式巨著《天鹅之歌》。

  

  三项教育理论,彰显思想智慧

  1.要素教育:重视体育及劳动教育,提倡循序渐进发展。裴斯泰洛齐指出,教育首先必须从一些最基本的因素开始,然后循序渐进,再进行复杂因素的教育。其教育学思想的重点是关于和谐发展的要素教育理论。在《葛笃德怎样教育他的子女》一文中,裴斯泰洛齐阐明了体育和劳育的要素,并在斯坦兹和布格多夫的实验中提炼出关于职业技能的观点。

  裴斯泰洛齐认为体育和智育、德育、劳动是密不可分的,大力加强身体的锻炼,不但能增强儿童的体力,还可以促进孩子能力与道德的进步,更能对人格(道德品质、组织纪律性等)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他认为,体育需与家庭和学校同时开展。在家里,可以通过孩子在日常生活里的各项活动逐渐开展。学校中,需按规定开展活动,比如游戏、军事体操、户外运动、游泳、手工劳作等项目。总之,让孩子多参与事情,从简单至复杂,从易至难,从轻至重,从少至多,长此以往,不仅能够锻炼、增强孩子体能,让孩子形成劳动技能,更能够养成劳动习惯。

  裴斯泰洛齐认为应该让人和谐发展,形成劳动精神、技能与习惯,从而可以自力更生即“边劳动,边读书”。他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目的是给他们以谋生的本领,让功课和劳作融合;强调职业训练是增强人的工作能力、提高实际生产力的最好办法;劳动能够让人蔑视那些同实际相背离的话语,培养精确、诚实等品质。

  2.普爱教育:提倡普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林哈德与葛笃德》中,裴斯泰洛齐创造出葛笃德这样一名优秀的农村妇女形象,同时从家庭成员——母亲的角色出发,来阐述家庭教育中母亲对儿童职业素质的影响,同时认为职业素质教育能让家庭的合力达到最大。智慧的女性葛笃德,并不拥有博古通今的本领,也没有巧舌如簧的口才,她的一生到过的最远之处就是镇长家所在的县城。可是她与众不同,有着一些体验式的本领积累。比如,她有不错的纺织本领,明白如何同人相处才能愉快;她在应对事情的时候冷静且善于以沟通、商量的手段来处理问题,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她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运用的一系列巧妙的手段,处处都显示出智慧的光芒。这体现了裴斯泰洛齐强调的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职业素养,同时,这也是一种普爱。

  普爱主要体现在“不为阶级及社会地位阻隔”的情感里,这也是一个成年人需要在工作中注意的处事态度。裴斯泰洛齐倡议,在学校中,不管什么层次的人都是平等的友人,认为在社会中“因财产和阶级的高下来分别人”是一个不好的观点,区分人高低的尺度不是俸钱和阶级,重要的是能力和勇气。

  《爱的教育》用生活里的小细节,让人们知道需要爱他人,关心他人,懂得宽容,懂得如何同人相处,令学生在阅读书籍时真正明白爱的意义,丰富爱的感受,能进一步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实践中。

  3.技艺教育:掌握精神文明成果,形成立世成才本领。技艺问题即人类精神成果的表达手段的发展问题, 除此之外, 还包括发展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国家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能力。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验,其实是他的教育与生产技艺相结合思想的实践活动,他是西方教育史上首个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人。一者,他让孩子在手工业师傅的帮助中,参加纺纱织布;一者,他身体力行,帮贫困学生们初步学习文化知识,尽量利用教育将孩子培养成可以独立生活的人。于斯坦茨再次开展的教育实验中,他试图将学习和手工劳动相联系,学校和工场相联系,使它们合二为一。

  裴斯泰洛齐指出,生产、生活技艺不但包括内部的、精神层面的, 同时包括外部的、体力方面的。学习各种技艺及业务本领的目的是培养人本性中的智力,即增强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然而判断能力,是利用顺乎自然地增强直觉能力而实现的合乎规律地学习算术、测量和绘画,是获得各种技艺与技能的前提。然后,一个人只需依照已经实现发展的内部技能,机械地训练感官与肢体的外部力量便可以了。需充分认识这一发展途径,利用这个过程的培养,学生就能掌握熟练技能,从而同精神和智力的培养和谐一致, 如此一来,各种能力能够和谐发展,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

  裴斯泰洛齐的职业教育实践和理论,本身就是一部不朽的作品,它表达的是个体生命的体验,触动的是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教育,这也正是其职业教育思想的魅力所在。

  在职业教育领域,约翰·亨利赫·裴斯泰洛齐的影响可谓巨大。这位出生于18世纪的瑞士著名教育家一生经历丰富,为完成救国救民的夙愿,无时无刻不尽力于国民教育事业。他的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及相关著作带来的影响远远超出其所在时期,其中一些有价值的要素被发扬光大。

  

  17世纪之前,部分教育家、思想家摒弃传统的师徒制教育思想,试图形成职业技术学校的理论,职业技术教育学开始萌芽。从18世纪开始,职业技术相关的理论逐渐形成,并在一定程度上付诸实施。18~19世纪,教育家不断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理论,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得到了长足发展,约翰·亨利赫·裴斯泰洛齐就是这个阶段的杰出人物。

  

  五十载躬身实践,不断创新理论

  裴斯泰洛齐,1746年1月12日生于瑞士。从事医生职业的父亲在他5岁时离世,母亲与善良的女仆巴比丽将其抚养和教育成人。小时候住在农村中的外祖父家里,农民的破产境况和悲惨际遇,让他对农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同情。就读于卡罗林学院期间,他热爱卢梭的思想,具有较强的民主主义思想倾向,强调民主改革之后,他在涅伊果夫建示范性农场,以改善农民生活为目的,但以失败告终。这一阶段对其从农村人群和贫困儿童入手抓职业教育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随后,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贫苦儿童和普通大众的教育。深受卢梭影响的裴斯泰洛齐,毅然开始了“拯救农村,教育救民”的旅途。1774年,在涅伊霍夫,裴斯泰洛齐创建了孤儿院,他觉得帮助贫苦儿童的唯一途径即为教育。在孤儿院,他开始了教育和生产劳动同时进行的实验,这从教育史上看确为一个创举,也是以职业为教育目的的实践的雏形。后来因为经济原因,孤儿院没法继续办下去,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验失败了。而这是他教育实践的开始,从此,裴斯泰洛齐在18年中,总结教育活动经验,投身理论发展,创作了涉及社会和教育问题的许多著作与文章,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隐者夜话》《林哈德与葛笃德》等。

  1798年,裴斯泰洛齐被请去主持斯坦兹孤儿院工作,他得以再度进行热爱的教育实验。他在孤儿院中用父亲一样的爱,去对待贫困孩子,并深信这些孩子能够通过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在这里,裴斯泰洛齐进一步发现,教育必须依照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

  后来,为不断改造旧式教育,年逾五十的他放弃了当官的机会,依旧从事教师的工作。在布格多夫城的学校里,他以自然的心理学方法教育孩子,使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得到实施和完善。他简化了教学方法,使没有经验的教师和家庭妇女也能运用这些方法去教育儿童,得到政府与人们的认可。为了让人们尽快了解并应用其在教育方面的创新,裴斯泰洛齐创作出了《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子》。这一阶段,他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1800年,裴斯泰洛齐同友人于布格笃夫城办了一个寄宿制中学,从职业教育出发进行教学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1804年,该校迁往伊佛东,成为名震欧洲的著名教育圣地,全球各地的政府人员、教育专家以及有志献身教育的人士争相前去学习、参观、访问。1825年,他汇总一生的教育实践经历,写出了一本回忆式巨著《天鹅之歌》。

  

  三项教育理论,彰显思想智慧

  1.要素教育:重视体育及劳动教育,提倡循序渐进发展。裴斯泰洛齐指出,教育首先必须从一些最基本的因素开始,然后循序渐进,再进行复杂因素的教育。其教育学思想的重点是关于和谐发展的要素教育理论。在《葛笃德怎样教育他的子女》一文中,裴斯泰洛齐阐明了体育和劳育的要素,并在斯坦兹和布格多夫的实验中提炼出关于职业技能的观点。

  裴斯泰洛齐认为体育和智育、德育、劳动是密不可分的,大力加强身体的锻炼,不但能增强儿童的体力,还可以促进孩子能力与道德的进步,更能对人格(道德品质、组织纪律性等)的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他认为,体育需与家庭和学校同时开展。在家里,可以通过孩子在日常生活里的各项活动逐渐开展。学校中,需按规定开展活动,比如游戏、军事体操、户外运动、游泳、手工劳作等项目。总之,让孩子多参与事情,从简单至复杂,从易至难,从轻至重,从少至多,长此以往,不仅能够锻炼、增强孩子体能,让孩子形成劳动技能,更能够养成劳动习惯。

  裴斯泰洛齐认为应该让人和谐发展,形成劳动精神、技能与习惯,从而可以自力更生即“边劳动,边读书”。他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目的是给他们以谋生的本领,让功课和劳作融合;强调职业训练是增强人的工作能力、提高实际生产力的最好办法;劳动能够让人蔑视那些同实际相背离的话语,培养精确、诚实等品质。

  2.普爱教育:提倡普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林哈德与葛笃德》中,裴斯泰洛齐创造出葛笃德这样一名优秀的农村妇女形象,同时从家庭成员——母亲的角色出发,来阐述家庭教育中母亲对儿童职业素质的影响,同时认为职业素质教育能让家庭的合力达到最大。智慧的女性葛笃德,并不拥有博古通今的本领,也没有巧舌如簧的口才,她的一生到过的最远之处就是镇长家所在的县城。可是她与众不同,有着一些体验式的本领积累。比如,她有不错的纺织本领,明白如何同人相处才能愉快;她在应对事情的时候冷静且善于以沟通、商量的手段来处理问题,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她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运用的一系列巧妙的手段,处处都显示出智慧的光芒。这体现了裴斯泰洛齐强调的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职业素养,同时,这也是一种普爱。

  普爱主要体现在“不为阶级及社会地位阻隔”的情感里,这也是一个成年人需要在工作中注意的处事态度。裴斯泰洛齐倡议,在学校中,不管什么层次的人都是平等的友人,认为在社会中“因财产和阶级的高下来分别人”是一个不好的观点,区分人高低的尺度不是俸钱和阶级,重要的是能力和勇气。

  《爱的教育》用生活里的小细节,让人们知道需要爱他人,关心他人,懂得宽容,懂得如何同人相处,令学生在阅读书籍时真正明白爱的意义,丰富爱的感受,能进一步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实践中。

  3.技艺教育:掌握精神文明成果,形成立世成才本领。技艺问题即人类精神成果的表达手段的发展问题, 除此之外, 还包括发展家庭生活、职业生活和国家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能力。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验,其实是他的教育与生产技艺相结合思想的实践活动,他是西方教育史上首个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人。一者,他让孩子在手工业师傅的帮助中,参加纺纱织布;一者,他身体力行,帮贫困学生们初步学习文化知识,尽量利用教育将孩子培养成可以独立生活的人。于斯坦茨再次开展的教育实验中,他试图将学习和手工劳动相联系,学校和工场相联系,使它们合二为一。

  裴斯泰洛齐指出,生产、生活技艺不但包括内部的、精神层面的, 同时包括外部的、体力方面的。学习各种技艺及业务本领的目的是培养人本性中的智力,即增强思维能力与判断能力,然而判断能力,是利用顺乎自然地增强直觉能力而实现的合乎规律地学习算术、测量和绘画,是获得各种技艺与技能的前提。然后,一个人只需依照已经实现发展的内部技能,机械地训练感官与肢体的外部力量便可以了。需充分认识这一发展途径,利用这个过程的培养,学生就能掌握熟练技能,从而同精神和智力的培养和谐一致, 如此一来,各种能力能够和谐发展,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人。

  裴斯泰洛齐的职业教育实践和理论,本身就是一部不朽的作品,它表达的是个体生命的体验,触动的是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教育,这也正是其职业教育思想的魅力所在。


相关文章

  • 教育的现实诉求:呼唤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
  • 作者:杨汉麟杨佳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10期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12)04-0123-07 裴斯泰洛齐(Johan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 ...查看


  • 裴斯泰洛齐基本信息
  •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介绍 裴斯泰洛齐(Johan Heinrich Pestalozzi,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注明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独创的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发展 ...查看


  • 裴斯泰洛齐的名言警句
  • 裴斯泰洛齐的名言警句 1.坦白是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 2.脑力心力,要放在适当的地方,莫贪多而纷乱,要常常集中思想. 3.一生的生活是否幸福.平安.吉祥,则要看他的处世为人是否道德无亏,能否作社会的表率.因此,修身的教育,也成为他的学校工作 ...查看


  • 外国教育史课后大题答案汇总
  • 4. 你怎样评价奥古斯丁的教育哲学体系? 奥古斯丁的神权至上的观点统治了他的整个思想.他的教育哲学是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他的"原罪论",对教育也带来了极坏的影响,它成为中世纪学校恐吓和鞭打儿童的理论根源.教学的目 ...查看


  • %83理-西方"教育心理学化"的历史渊源
  • 从灵魂到心理-西方"教育心理学化"的历史渊源 徐立稳 (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河北保定071002) 摘 要:教育心理学化作为一种思想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可根据其演进过程中的特点分为三个较为明显的阶段来研究:哲学记述- ...查看


  • [幼儿教育思想史]模拟试卷综合
  • 模拟试卷 幼儿教育思想史 模拟试卷A 一.选择题(共5题,1题2分,共10分) 1.胎教思想见诸于文字是从( D )开始的. A .西周 B .春秋战国 C .秦朝 D .西汉 2.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将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作为一个整体并划分两 ...查看


  • 教育经典著作推荐
  • 教育经典著作推荐 1.<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 中华书局1980年版 2.<学记评注>,高时良编撰,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3.<陶行知教育文集>, 陶行知,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l ...查看


  • 外国教育史第九章
  • 第九章 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和美洲主要国家的教育 1.试析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教育发展的不同特点.共同特征和发展趋势. 17~18世纪英.法.德.俄.美等主要欧美国家的教育呈现出各自的特点,同时也有一些共同特征,以及未来的趋势,具体 ...查看


  • 中外幼儿教育史A卷
  • 廊坊师范学院2013-2014学年第四学期期末考试专科业余班 2013级学前教育专业<中外幼儿教育史>课程 A卷 学生姓名: 学号: 考试90分钟.考试课闭卷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