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三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第II 卷(表达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游牧文化是从事游牧生产的游牧部落、游牧民族和游牧族群共同创造的文化,是一种以自然环境(草原)和生产方式(放养畜群)、生活方式(逐水草而居)为基本条件的地域性文化,包括与游牧生活相适应的文学、艺术、宗教、哲学、风俗、习惯等具体要素。北方游牧文化则是指历史上生活在中国北方和西北方广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所创造的文化。 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深远影响的北方草原上的族群,唐前是匈奴族,唐后是蒙古族。以匈奴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居住在北方宽阔的草原上,不建城市,不从事农业生产,社会结构松散;与畜牧一同转移,牧养着多种牲畜,‚逐水草迁徙‛;善于骑射,崇尚英雄;以肉、乳为食,衣动物皮毛。与中原汉族相比,北方游牧民族规矩少、约束少、思想负担少、行政限制少,所以行动起来及时自如,效率高。
《汉书〃匈奴传》又说:‚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胡‛在汉代主要是指匈奴;汉以后,‚胡‛成为中原汉民族对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统称。‚胡人‛既自诩‚天之骄子‛,当然不会制订‚小礼‛,更不会用‚小礼‛作茧自缚、自寻烦恼。其实,这正是北方广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共同特点。
可以看出,虽然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都是建立在各自地理形态基础上的相对独立的地域性文化,但与固守土地、男耕女织、讲求人际关系的农耕文化不同,游牧文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畜群、草场、牧人构成了游牧的基本条件。北方游牧民族善于骑射,不断地游动、迁徙,与严峻的生存环境抗争,锻炼出了强健的体魄,培养了豪侠尚武的精神、粗犷豪放、坚韧顽强的民族个性。
以唐诗而论,盛唐诗是唐诗繁荣的顶峰,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水平,有自己独特鲜明的美学特质,是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与美学的典范,文学史家所称的‚盛唐气象‛让后人追慕不已。盛唐诗雄浑壮美、大气磅礴、酣畅淋漓,充满阳刚之气,既与盛唐强大的
国力、广阔统一的疆土、开放的文化政策有关,也与盛唐人尚‚胡‛即普遍主动接受来自以游牧为主的北方各民族文化的影响有密切关系。在历代王朝中,唐朝与外族接触最为频繁、接受外来影响最为显著,是秦汉以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此,近代学者一致认为,北方游牧文化对唐诗的题材、风格、审美取向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北方游牧文化扩大了唐人的视野、培养了唐人的英雄主义情怀,为唐诗提供了大量鲜活的题材,空前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内容。
(摘编自高建新《北方游牧文化浸染下的唐诗》)
1.下列关于“游牧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游牧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其创造者是从事游牧生产的人们,其基本条件为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
B .游牧文化主要包括文学、艺术、宗教、哲学、风俗、习惯等,它的产生与游牧生活密不可分,并且反映游牧生活。
C .北方游牧文化是游牧文化中的一个门类,它是由历史上生活在中国北方和西北方广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创造的。
D .游牧文化建立在恶劣的地理形态基础上,具有相对独立;与农耕文化相比,游牧文化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 .匈奴族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居住在草原上,以肉、乳为食,不从事农业生产,生活习俗与中原汉族有很大不同。
B .相对于中原汉族来说,北方游牧民族不会制定“小礼”,更不会用“小礼”自缚,因而受到束缚少,思想负担少,行动也及时自如,效率高。
C .“胡”在不同时代所指称的对象不同:汉代主要是指匈奴,如《汉书》中以“天之骄子”自诩的“胡”即是。汉代以后为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
D .受游牧条件的制约,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地游动、迁徙,在与严峻的生存环境抗争过程中,形成了强健的体魄,养成了独特的民族个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盛唐诗雄浑壮美、大气磅礴、酣畅淋漓,充满阳刚之气,有着独特鲜明的美学特质,堪称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
B .盛唐人崇尚北方游牧文化,普遍主动地接受来其影响,这是促进盛唐诗歌繁荣、成就“盛唐气象”的根本原因。
C .北方游牧文化深刻影响着唐诗的题材、风格、审美取向等, 也扩大唐人视野,培养唐人英雄主义情怀。
D .唐人通过对北方游牧文化的借鉴、吸收和融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唐诗,因此,研究唐诗必须关注北方游牧文化。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从兄于,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营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成还,皆自励,成为佳吏。 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国事诛之,以为刺奸令史。柔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鼓吹②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纥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文帝③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
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
狡之群榴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而相诬告者滋甚。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
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④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帝怒甚,遂召柔诣台⑤,遣使者承旨至廷尉考竞勋,勋死乃遣柔还寺⑥。
初,公孙渊兄晃,为内侍。先渊未反,数陈其变。及渊谋逆,帝不忍市斩,欲就狱杀之。柔上疏曰:‚晃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枭县,勿使遗育。而臣窃闻晃先数自归,陈渊祸萌,虽为凶族,原心可恕。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今进不赦其命,退不彰其罪,闭著囹固,使自引分,四方观国,或疑此举也。‛帝不听,竞遣使赍金屑饮晃及其妻子,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景元四年,年九十薨。 .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注】①太祖:曹操。②鼓吹:军中鼓吹手。③文帝:曹丕。④治书执法:官职。⑤台:尚书台。⑥寺:廷尉官署。
4.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辟为丞相仓曹属中的“辟”与《张衡传》中“举孝廉, 不行, 连辟公府, 不就。”中的“辟”, .
意思相同,均为“(被)征召”之意,
B. “疏”原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的一种文体。.
与“表”一样,二者没有区别。
C. 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本文中文帝践阼即曹丕即位。
D. “薨”是诸侯死的称谓,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 天子死曰崩,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庶人曰死。”
5.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B .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C .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D .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曹操因高柔是高于的从弟,高干在并州叛变,曾想株连杀柔,但看高柔政绩不错以为令史,后征召他做了丞相仓曹属。
B .曹氏父子信赖高柔,委以重任,高柔每有所谏,便即采纳,只在杀鲍勋一事上未采纳他的意见,鲍勋死后,才让其回官署。
C .高柔头脑灵活,善于保全自己,看袁绍大势已去,他归顺曹氏并竭尽忠心,使自己不但没被诛杀,还当了丞相仓曹属。
D .公孙晃事前多次告发其弟公孙渊谋逆,因此事发后明帝不忍将公孙晃公开处斩,想在狱中悄悄杀掉他,高柔谏阻没有奏效。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
(2) 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玉楼春·白莲
王夫之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 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②心窥晓镜。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
【注】①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年轻时参加抗清复明斗争,失败后隐居山林,潜心著述。②檀:红色。
8.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 .一、二句描写莲塘秋夜的清幽景色:弯月当空,低照池塘,波光闪动,把读者带入一个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美丽境界。
B .三、四句描写白莲的清雅风姿:莲叶茂盛,恰如冉冉绿云;莲花初绽,好似刚刚匀①
就脂粉的美人,散发出阵阵馨香。
C .五、六句描写白莲的孤独情态:荻花纷飞,秋水生寒,白莲独自抱着红蕊映照湖画,仿佛在对着镜子窥视自己的晨妆。
D .七、八句转写对白莲命运的关心:将来白莲的芳魂会归向何处?末句营造出一种开阔悠远的境界,暗示其结局美好。
E .这首词由虚到实,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章法谨严,写景细致人微,感情含蓄蕴藉,体现出十分高超的艺术技巧。
9. 这首词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
(2)柳永《雨霖铃》一词中虚设别后情景,把离别伤痛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 ”。
(3)《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认为秦国不敢对赵用兵的原因是徒以吾两人在也。最后他说出了躲避廉颇的原因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
是我遗忘了上帝
云朵
尽管亚克从监狱出来了,但他还是觉得自己是一个罪人。亚克悄悄地回到小镇,一连几天都没有出门。
这天晚上,亚克悄悄地去了教堂,然后,他把神像带回了家。亚克以为此事没人知道,可是偏偏被邻居露西看见了。
露西心想,他果然不是个好人。露西想报警,但还是忍住了,她知道,就算自己报了警,可是对于偷神像这样的事,不是什么大罪,亚克关不了多久,就会放出来。
第二天,露西也没有把这事告诉别人,她想,亚克偷神像,触犯了上帝,将来他会得到上帝的惩罚。可是,一连几天过去了,亚克也没有受到上帝的惩罚,相反,每天他出门时都精神抖擞。
这天,露西家的门铃响了起来,门外的人居然是亚克,他来干什么?亚克微笑着说:‚露西,你好,你可以借我一千美元吗?‛
一千美元!露西想,借给他的话,肯定是有去无回,可是我要不借给他,那就会得罪了他。于是她便说:‚我愿意借给你。你等等,我这就去拿钱!‛说完露西就转身去拿钱。
很快她就又出来了,将一沓钱递向亚克。亚克看了看露西,接过了钱,还说:‚谢谢!钱我很快就会还给你!‛说完他转身就走了。
亚克走了后,露西又担心起来,他会不会认为我好欺负,再上门来找我借钱?嗯,就算他再来,我也不借钱给他了!他要是敢胡来,我就报警!但是以后的几天,亚克都没有再上门来找她借钱,而且每次亚克看到她,都会微笑着跟她打招呼。露西见了心想,他看上去很快乐,很阳光,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真难想象他就是那个偷走神像的人!不过,我可不能被他的表象所迷惑了,他是个罪人,绝不是个什么好东西!
这天晚上,露西半夜里听到了动静,她起床一看,发现亚克把神像从家里搬了出来。他想干什么?要把神像搬到哪里去?露西一路跟随亚克,发现他把神像又搬回了教堂。露西笑了,他肯定怕得到上帝的惩罚,这才把神像搬回了教堂。这个可恨的家伙,上帝啊,你可一定要好好惩罚他!最好在惩罚他之前,让他先把钱还给我!我可是一个无辜的人,你可不能怪罪于我!露西等亚克一离开,就情不自禁地上前祷告起来。
第二天一早,露西刚刚吃过早饭,门铃就响了,一看是亚克,她吃了一惊,担心昨晚跟踪的事让亚克知道了。但她还是开了门,结果却是亚克来还她的钱,露西非常开心,觉得上帝真灵。她想,上帝肯定会惩罚亚克,走着瞧吧。
果然,没过几天,露西就得到了一个让她开心的好消息:亚克被大火烧伤了,住进了医院。露西禁不住感叹道:‚上帝啊,你可真灵,就该好好惩罚亚克,烧死他也不算错,他就是一个坏蛋!‛
这天晚上,露西看电视,居然看到了记者采访亚克的报道,在报道中,亚克说:‚我是一个罪人,从监狱出来后,我也是十分不安,我觉得自己从前不该做坏事,我想那肯定是上帝遗忘了我,以致我犯下了错误。于是我偷偷地去了教堂,把神像搬回了家里。我想,我天天与上帝待在一起,这样上帝就不会再遗忘我了。后来,为了验证一下上帝记住了我,于是我就去向邻居露西借一千美元,没想到她居然借给了我……‛
看到这里,露西忍不住说:‚上帝当然会记住你这个坏蛋!‛然后她继续看下去,亚克继续讲述:‚我借到了钱,非常开心。后来,我又悄悄地把神像送回了教堂。我想,上帝是大家的上帝,不是我一个人的上帝,我不能一个人占有他。后来,我发现露西对我很友好,大家都对我很友好,他们都给予我这样那样的帮助,我就觉得,其实他们都是我的上帝,他们都没有遗忘我,没有抛弃我……‛亚克的眼里涌出了泪水。
露西又忍不住说道:‚我是你的上帝?我是吗?‛亚克继续讲述:‚我知道,是我遗忘了上帝,抛弃了上帝,才干了坏事,现在我重新找回了上帝,于是见到琼斯的店里起了火,她的孩子还在里面,我就冲了进去。虽然我受了伤,但是孩子却安然无恙,我很高兴……‛
亚克开心地笑了起来。原来,亚克受伤是因为他救了人。
露西为对亚克的误会感到愧疚,她说:‚亚克,你是好样的!你也是我们的上帝!‛ (节选自2015年第24期《微型小说选刊,选入时略有删改》)
1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小说以露西的视角来叙事,使小说悬念迭出,让读者不由自主地随着露西的疑问探究事情的真相,而且便于从心理角度对亚克进行观照。
B. 亚克把神像搬回自己的家里,让他找回了上帝,后来他担心这样会受到上帝的惩罚,于是
把神像送回了教堂,这样大家又都见到了神像。
C. 小说中的上帝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意象,可谓匠心独运,它虚实相生,既实指小镇教堂中的神像,又虚指人们灵魂的皈依和精神的寄托。
D. 小说巧用误会法,让露西凭主观想象对亚克回来后的言行做出了一连串戏剧性的猜测,为情节的发展不断蓄势,从而产生烘云托月的构思效果。
E. 亚克由罪犯到英雄的转变过程发人深省,它启迪人们犯过错并不可怕,只要心存上帝,与邻里和睦相处,改过自新,就不会受到上帝责罚。
12.小说在刻画亚克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1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电视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6分)
14.请概括小说中露西的人性弱点,这些人性弱点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8分)
第Ⅱ卷 ( 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①高明盈香生态乐园种植了西瓜、荔枝等不同品种的瓜果和果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 采摘,他们在瓜田李下拍照留影,享受着夏日的一丝清凉。 ....
②顺应天时地利,中国人传承出一整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依二十四节气安排 日常生活及农业活动,这曾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被奉为圭臬。 ....
③毋庸置疑,诗词大会上武亦姝的走红,说明古诗文教育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为人 ....
们对古诗文缺乏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出现了这种追捧。
④作为金融业较发达的地区,佛山金融人才缺口依然存在,市金融办正着手推进金融人 才招揽工作,“佛山版”金融引才方案已是呼之欲出。 ....
⑤近年来,一些二三线城市出现了奇特的现象:市政设施完善、住宅群落整齐,却万人 ..空巷,这是当地政府违背市场规律大搞房产开发的后遗症。 ..
⑥江苏卫视 2017春晚亲民之至,不仅请来了炙手可热的网红少女傅园慧登台演绎洪荒 ....
之力,还开放热线允许观众在直播时来电发表意见。
A .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
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 .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孟加拉的成衣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知名品牌生产商的高度关注,孟加拉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服装出口国。
B .《中国诗词大会》紧紧抓住了中国受众的诗词文化情结,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给予了精准的电视阐释,成功地实现了收视冠军。
C.环境保护部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标准,完善核安全法规体系,优化官吏系统,独立有效地开展审评、检查和执法等监管活动。
D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相对匮乏,很多患者去城市医院就医,致使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推高了医疗费用和患者负担。
17.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 颠扑不破的商业规律和白热化的同质竞争,网红个体 ② 生存,也终需加强自律和自洁, ③ 提升自身核心技能。这 ④ 有来自外界的压力, ⑤ 需内在的自律。网红具有明星属性,二者同属公众人物。“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众网红在享有众人关注的同时, ⑥ 担负起公众人物的社会职责。文明的进步需要个体不断完善自我净化、自我约束的能力。
1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做鱼时,当我们用刀剖开鱼肚,就会看到,在腹腔上有一层黑膜。有人说它有毒,其实这层黑膜叫“腹膜脏层”,它能够包覆大部分腹腔内的器官,有吸收撞击、保护内脏的效果;它还能分泌黏液润湿脏器的表面,减轻脏器间的摩擦。所以,这层膜 ① 。不光是鱼有, ② ,连我们人的肚子内也有这样一层膜。 ③ 。不过,由于其主要是由脂肪细胞组成,脂肪含量很高。因此如果不嫌麻烦,就把它去掉;如果嫌麻烦就不用除掉,吃了也不用太担心。
19. 下面是“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徽标评选入围作品”的主体图形,请写出除文字外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宇。(6分)
五、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本想把日子过成诗,时而简单,时而精致,不料却把日子过成某些人的歌,时而不靠谱,时而不着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 D(“游牧文化建市在恶劣的地理形态基础上”以偏概全。原文为“游牧文化„„是建立在各自地理形态基础上”。)(3分)
2. A(“匈奴族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北方游牧民族”不合文意。原文为“对中国历史产牛巨大、深远影响的北方草原上的族群,唐前是匈奴族,唐后是蒙古族”。)(3分)
3. B (盛唐人崇尚北方游牧文化,普遍主动地接受来其影响这是促进盛唐诗歌繁荣、成就“盛唐气象”的根本原因, 于文无据)(3分)
4.B 解析:二者是有区别的,疏原指逐条陈述,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的一种文体,如贾谊《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表是臣子用来陈诉个人衷情的文体,如诸葛亮《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3分)
5.C 解析:首先疏通文意“士卒逃离军队,实在可恨,然而我私下里听说这些人中常有后悔的.我认为就应该宽恕他的妻儿老小,一来使这些逃贼忐忑不安,二来可以诱引他们产生回返的想法.”可以用排除法,“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意思独立完整,不可断开,所以排除
A 、D ,“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选C 。(3分)
6. B 解析: “便即采纳”错,文帝没有立即听从。(3分)
7.(1)依旧法,军队出征而军士逃跑者,要将其妻儿老小投在狱中拷问至死.曹操担心这样还是不能制止逃亡,更加重了刑罚。 (“亡”“考竟”“妻子”“重”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我认为公孙晃确实有揭发公孙渊的言论,就应该宽恕他的死罪;如果他没有这样的言论,就应当公开处斩。(“信”“贷”“苟”“市”各1分,语句通顺1分)
8.答案D 、E (答D 给2分,E 给3分;多答不给分。D 项,“开阔悠远的境界,暗示其结局美好”不恰当。应为一种凄迷渺茫的境界,暗示白莲将消失得无影无踪,难觅芳魂。E 项“由虚到实”不恰当,应为由实到虚。)(5分)
9.(6分)借物抒情(托物言志)。(2分)词人以莲自况,把自己的情志寄托在白莲身上,抒发了自己在明亡之后孤忠自守、洁身自好,保持民族气节,不与异族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4分)(意思答对即可)
10. (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1. (25分)A 、C (答A 得3分,答C 得2分,答B 、D 、E 不得分。B 项“担心这样做会受到上帝的惩罚”是露西的臆测。D 项产生的构思效果不是“烘云托月”,而是“欲扬先抑”。 E 项小说启迪人们: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相信人性的美好)
12.①勇于悔过。亚克对从前所做的坏事追悔莫及,出狱后自我救赎,重新做人。②心怀善念。亚克善意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言行,感觉人们都很友好,在帮助自己。③舍命救人。亚克火中救人,琼斯的孩子安然无恙,自己却被大火烧伤,住进了医院。(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3.①补充叙事,揭示亚克心理动因,使情节合理,叙述简洁集中。②揭开真相,是对前文悬念的解答。③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发生逆转,将小说推向高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4.露西的人性弱点:①露西对出狱后的亚克抱有成见,态度冷漠。②自私狭隘,处处从自身利益出发。(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对表达主题的作用:①寄寓主题。通过露西的态度、言行、心理生动地表现主题。②以小见大。用露西这个带有人性弱点的人物来折射整个社会的世俗观念:戴着有色眼镜静止地看
待犯过错误的人。(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5.答案 B 解析:①瓜田李下:喻指容易使人误解的地方。望文生义,使用不当。②奉为圭臬: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使用正确。③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使用恰当。④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使用正确。⑤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使里巷空阔冷落。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使用不当。⑥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使用不当。
16. 答案C 解析:A句式杂糅,删去“的高度关注”或将“吸引”改为“引起”;B 成分残缺,在“冠军”后加上“的目标”;D 搭配不当,可在第二个“患者”前加“加重了”
17. 答案B 解析:①空后的句子为状语,四个选项都可以,但②与后面的句子只能构成假设或条件关系,排除D ;C 项“只要”和后面的“也”不搭配,排除C ;A ③空的“也要”前面必须与类似“既要”“要”连接,此处没有,故排除A ,用随着④⑤句是并列关系用“既”“亦”比较合适,⑥句根据“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必承其重”,应填 “还须”与“必”照应。故答案选B 。
18. (5分)示例:①起保护内脏和润滑的作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②很多动物腹腔中都有这层膜 ③食用这层膜并不会有安全问题(答对一句给1分,两句给3分,三句给5分;其他答案,符合文意、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9.答案 示例:徽标由蜡烛、书、田野组成,(2分)蜡烛象征老师的奉献精神,书象征教育,田野象征乡村学校和希望;(2分)徽标寓意是乐于奉献的乡村教师传授知识、给乡村带来希望。(2分)
解析: 回答问题注重把握题干中给出的徽标标题体现的意义和与之相关的徽标的构图要素。从“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的角度分析,构图要素有书、蜡烛、田野等;从“乡村教师从教”的角度分析,书象征教育、教学,蜡烛象征老师以及老师的奉献精神,田野象征乡村;从整体寓意的角度分析,徽标体现了乡村教师的奉献精神、教育给农村带来的希望等。
20.作文 (60分)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中,“我们本想把日子过成诗,时而简单,时而精致”是一种理想,一种美好的愿望;“不料却把日子过成某些人的歌,时而不靠谱,时而不着调”是现实,是生活的本相.由此可知,材料的中心是理想与现实.
写作时,可以着力于理想,尽管理想与现实有着较大的距离,甚至难以实现,但它让我们对生活、对未来充满期望,怀有信心;
也可以着力于现实,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直面世界的真相,更理性地生活,不做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梦;也可以谈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探究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理想变为现实,而不沦为空想。
附:参考译文:
高柔,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人.高柔的堂兄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在黄河以北召高柔去,高柔带着族人跟从了他.太祖曹操平定袁氏,任命高柔为菅县县长.县里的人都听说过高柔的大名,有几个行为不正的县吏,全都自动地离去.高柔教化说:‚过去邴吉为政时,官吏曾经有过失,都还能够容忍他们.何况如今这几个官吏,对我并无过失!召他们回来复职.‛(那些离去的县吏)又全回来了,都深为感激自觉改过,全成为好的县吏.
高干投降曹操后,不久又在并州反叛.高柔自己投归曹操,曹操想借故杀掉他,就任命他为刺奸令史.高
柔执法公允得当,官司中没有滞留的案件,高柔又被征召为丞相仓曹属.军中乐手宋金等人在合肥逃跑.依旧法,军队出征而军士逃跑者,要将其妻儿老小投在狱中拷问至死.曹操担心这样还是不能制止逃亡,更加重了刑罚.宋金的母亲、妻子和二个弟弟都被抓到官府,主管官员奏请将他们全部杀掉.高柔上奏说:‚士卒逃离军队,实在可恨,然而我私下里听说这些人中常有后悔的.我认为就应该宽恕他的妻儿老小,一来使这些逃贼忐忑不安,二来可以诱引他们产生回返的想法.如果按照原来的旧法,就已经断绝了他们回返的愿望,假如再加重刑罚,我唯恐如今在军中的兵士,看见一个人逃跑,害怕自己被株连,也会跟着一起逃走,以免同样遭到杀害.这样加重刑罚不是用来制止逃跑,而是助长了逃跑.‛曹操说:‚对! ‛立即停止处罚,没有杀宋金的母亲、弟弟,蒙受不杀而活下来的人很多.
魏文帝曹丕即位后,任命高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给关内侯爵位.民间屡屡有诽谤的谣言,文帝非常痛恨,一有传谣言的人就杀,奖赏告发的人.高柔上书劝谏说:‚如今传谣言的就杀,告发的就奖赏,这既使有过失错误的人没有改正自新的机会,又将使凶险狡诈之徒诬陷欺骗的恶习逐渐地滋长,这真不是用来消除奸伪、减少诉讼、清明社会风气的治国之道啊.臣以为应废除制裁谣言诽谤奖赏告发的法令,以发扬光大上天养育万物的仁德.‛文帝没有立即听从,而相互诬告的人越来越多.文帝于是下诏书命令说:‚有敢于告发别人有诽谤之言的人,以他告发人的罪名给他治罪.‛此次(相互诬告的现象)就没有了. 曹丕因为宿怨,要枉法诛杀治书执法鲍勋,高柔坚决不执行诏令,曹丕大怒,于是调离官职,让高柔到尚书台任职,派遣使者奉旨到廷尉拷问至死鲍勋,处死鲍勋后才派遣高柔回到廷尉。
起初,公孙渊的哥哥公孙晃,担任内侍。在公孙渊还没反叛之前,多次(向朝廷) 陈说公孙渊要叛变的事。等到公孙渊反叛,明帝不忍心将公孙晃在街市处斩,想把他在狱中杀掉。高柔上书曰:‚公孙晃及其妻子儿女,是叛逆的宗族,的确应该斩首悬挂示众,不使他留下后代。然而我私下听说公孙晃在公孙渊叛逆之前就已多次自首,陈述公孙渊正萌发的祸患,他虽然是凶逆的亲族,但根据其原本之心可以宽恕。臣以为公孙晃如果真有揭发公孙渊的言论,就应该恕其死罪,如果没有这样的言论,就应当公开处斩,现在进不能赦免他的死罪,退不能彰显他的罪行,把他关在监狱之中,让他自杀,这会使四方瞻望国家政治措施的人,有的会对我们这种行为产生怀疑。‛明帝不听从高柔劝告,最后派使者送金屑给公孙晃和他的妻子儿女,让他们饮下(身亡) ,把棺木、衣服赐给他们,在其家中殡殓。
景元四年,高柔年龄90岁去世。
11
阜阳三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第II 卷(表达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游牧文化是从事游牧生产的游牧部落、游牧民族和游牧族群共同创造的文化,是一种以自然环境(草原)和生产方式(放养畜群)、生活方式(逐水草而居)为基本条件的地域性文化,包括与游牧生活相适应的文学、艺术、宗教、哲学、风俗、习惯等具体要素。北方游牧文化则是指历史上生活在中国北方和西北方广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所创造的文化。 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深远影响的北方草原上的族群,唐前是匈奴族,唐后是蒙古族。以匈奴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居住在北方宽阔的草原上,不建城市,不从事农业生产,社会结构松散;与畜牧一同转移,牧养着多种牲畜,‚逐水草迁徙‛;善于骑射,崇尚英雄;以肉、乳为食,衣动物皮毛。与中原汉族相比,北方游牧民族规矩少、约束少、思想负担少、行政限制少,所以行动起来及时自如,效率高。
《汉书〃匈奴传》又说:‚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胡‛在汉代主要是指匈奴;汉以后,‚胡‛成为中原汉民族对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统称。‚胡人‛既自诩‚天之骄子‛,当然不会制订‚小礼‛,更不会用‚小礼‛作茧自缚、自寻烦恼。其实,这正是北方广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共同特点。
可以看出,虽然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都是建立在各自地理形态基础上的相对独立的地域性文化,但与固守土地、男耕女织、讲求人际关系的农耕文化不同,游牧文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畜群、草场、牧人构成了游牧的基本条件。北方游牧民族善于骑射,不断地游动、迁徙,与严峻的生存环境抗争,锻炼出了强健的体魄,培养了豪侠尚武的精神、粗犷豪放、坚韧顽强的民族个性。
以唐诗而论,盛唐诗是唐诗繁荣的顶峰,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水平,有自己独特鲜明的美学特质,是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与美学的典范,文学史家所称的‚盛唐气象‛让后人追慕不已。盛唐诗雄浑壮美、大气磅礴、酣畅淋漓,充满阳刚之气,既与盛唐强大的
国力、广阔统一的疆土、开放的文化政策有关,也与盛唐人尚‚胡‛即普遍主动接受来自以游牧为主的北方各民族文化的影响有密切关系。在历代王朝中,唐朝与外族接触最为频繁、接受外来影响最为显著,是秦汉以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此,近代学者一致认为,北方游牧文化对唐诗的题材、风格、审美取向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北方游牧文化扩大了唐人的视野、培养了唐人的英雄主义情怀,为唐诗提供了大量鲜活的题材,空前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内容。
(摘编自高建新《北方游牧文化浸染下的唐诗》)
1.下列关于“游牧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游牧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其创造者是从事游牧生产的人们,其基本条件为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
B .游牧文化主要包括文学、艺术、宗教、哲学、风俗、习惯等,它的产生与游牧生活密不可分,并且反映游牧生活。
C .北方游牧文化是游牧文化中的一个门类,它是由历史上生活在中国北方和西北方广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创造的。
D .游牧文化建立在恶劣的地理形态基础上,具有相对独立;与农耕文化相比,游牧文化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 .匈奴族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居住在草原上,以肉、乳为食,不从事农业生产,生活习俗与中原汉族有很大不同。
B .相对于中原汉族来说,北方游牧民族不会制定“小礼”,更不会用“小礼”自缚,因而受到束缚少,思想负担少,行动也及时自如,效率高。
C .“胡”在不同时代所指称的对象不同:汉代主要是指匈奴,如《汉书》中以“天之骄子”自诩的“胡”即是。汉代以后为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
D .受游牧条件的制约,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地游动、迁徙,在与严峻的生存环境抗争过程中,形成了强健的体魄,养成了独特的民族个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盛唐诗雄浑壮美、大气磅礴、酣畅淋漓,充满阳刚之气,有着独特鲜明的美学特质,堪称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
B .盛唐人崇尚北方游牧文化,普遍主动地接受来其影响,这是促进盛唐诗歌繁荣、成就“盛唐气象”的根本原因。
C .北方游牧文化深刻影响着唐诗的题材、风格、审美取向等, 也扩大唐人视野,培养唐人英雄主义情怀。
D .唐人通过对北方游牧文化的借鉴、吸收和融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唐诗,因此,研究唐诗必须关注北方游牧文化。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高柔字文惠,陈留圉人也。柔从兄于,袁绍甥也,在河北呼柔,柔举宗从之。太祖①平袁氏,以柔为营长。县中素闻其名,奸吏数人,皆自引去。柔教曰:‚昔邴吉临政,吏尝有非,犹尚容之。况此诸吏,于吾未有失乎!其召复之。‛成还,皆自励,成为佳吏。 高干既降,顷之以并州叛。柔自归太祖,太祖欲国事诛之,以为刺奸令史。柔处法允当,狱无留滞,辟为丞相仓曹属。鼓吹②宋金等在合肥亡逃。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金有母妻及二弟皆给官,主者奏尽杀之。柔启曰:‚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正如前科,固已纥其意望,而猥复重之,柔恐自今在军之士,见一人亡逃,诛将及己,亦且相随而走,不可复得杀也。此重刑非所以止亡,乃所以益走耳。‛太祖曰:‚善。‛即止,不杀金母、弟,蒙活者甚众。
文帝③践阼,以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爵关内侯。民间数有诽谤妖言,帝疾之,有妖言辄..
杀,而赏告者。柔上疏曰:‚今妖言者必戮,告之者辄赏。既使过误无反善之路,又将开凶.
狡之群榴诬罔之渐,诚非所以息奸省讼,缉熙治道也。臣愚以为宜除妖谤赏告之法,以隆天父养物之仁。‛帝不即从,而相诬告者滋甚。帝乃下诏:‚敢以诽谤相告者,以所告者罪罪之。‛于是遂绝。
帝以宿嫌,欲枉法诛治书执法④鲍勋,而柔固执不从诏命。帝怒甚,遂召柔诣台⑤,遣使者承旨至廷尉考竞勋,勋死乃遣柔还寺⑥。
初,公孙渊兄晃,为内侍。先渊未反,数陈其变。及渊谋逆,帝不忍市斩,欲就狱杀之。柔上疏曰:‚晃及妻子,叛逆之类,诚应枭县,勿使遗育。而臣窃闻晃先数自归,陈渊祸萌,虽为凶族,原心可恕。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今进不赦其命,退不彰其罪,闭著囹固,使自引分,四方观国,或疑此举也。‛帝不听,竞遣使赍金屑饮晃及其妻子,赐以棺、衣,殡敛于宅。
景元四年,年九十薨。 .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注】①太祖:曹操。②鼓吹:军中鼓吹手。③文帝:曹丕。④治书执法:官职。⑤台:尚书台。⑥寺:廷尉官署。
4.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辟为丞相仓曹属中的“辟”与《张衡传》中“举孝廉, 不行, 连辟公府, 不就。”中的“辟”, .
意思相同,均为“(被)征召”之意,
B. “疏”原意是疏通的意思,引申为对问题的分析,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的一种文体。.
与“表”一样,二者没有区别。
C. 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本文中文帝践阼即曹丕即位。
D. “薨”是诸侯死的称谓,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 天子死曰崩,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庶人曰死。”
5.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B .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C .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D .士卒亡军/诚在可疾/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一可使贼中不信/二可使诱其还心/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曹操因高柔是高于的从弟,高干在并州叛变,曾想株连杀柔,但看高柔政绩不错以为令史,后征召他做了丞相仓曹属。
B .曹氏父子信赖高柔,委以重任,高柔每有所谏,便即采纳,只在杀鲍勋一事上未采纳他的意见,鲍勋死后,才让其回官署。
C .高柔头脑灵活,善于保全自己,看袁绍大势已去,他归顺曹氏并竭尽忠心,使自己不但没被诛杀,还当了丞相仓曹属。
D .公孙晃事前多次告发其弟公孙渊谋逆,因此事发后明帝不忍将公孙晃公开处斩,想在狱中悄悄杀掉他,高柔谏阻没有奏效。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旧法,军征士亡,考竟其妻子。太祖患犹不息,更重其刑。
(2) 臣以为晃信有言,宜贷其死;苟自无言,便当市斩。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玉楼春·白莲
王夫之
娟娟片月涵秋影,低照银塘光不定。 绿云冉冉粉初匀,玉露泠泠香自省。
荻花风起秋波冷,独拥檀②心窥晓镜。他时欲与问归魂,水碧天空清夜永。
【注】①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年轻时参加抗清复明斗争,失败后隐居山林,潜心著述。②檀:红色。
8.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 .一、二句描写莲塘秋夜的清幽景色:弯月当空,低照池塘,波光闪动,把读者带入一个月光水色交相辉映的美丽境界。
B .三、四句描写白莲的清雅风姿:莲叶茂盛,恰如冉冉绿云;莲花初绽,好似刚刚匀①
就脂粉的美人,散发出阵阵馨香。
C .五、六句描写白莲的孤独情态:荻花纷飞,秋水生寒,白莲独自抱着红蕊映照湖画,仿佛在对着镜子窥视自己的晨妆。
D .七、八句转写对白莲命运的关心:将来白莲的芳魂会归向何处?末句营造出一种开阔悠远的境界,暗示其结局美好。
E .这首词由虚到实,循序渐进,层次分明,章法谨严,写景细致人微,感情含蓄蕴藉,体现出十分高超的艺术技巧。
9. 这首词运用了何种抒情方式?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 ”。
(2)柳永《雨霖铃》一词中虚设别后情景,把离别伤痛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 ”。
(3)《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认为秦国不敢对赵用兵的原因是徒以吾两人在也。最后他说出了躲避廉颇的原因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
是我遗忘了上帝
云朵
尽管亚克从监狱出来了,但他还是觉得自己是一个罪人。亚克悄悄地回到小镇,一连几天都没有出门。
这天晚上,亚克悄悄地去了教堂,然后,他把神像带回了家。亚克以为此事没人知道,可是偏偏被邻居露西看见了。
露西心想,他果然不是个好人。露西想报警,但还是忍住了,她知道,就算自己报了警,可是对于偷神像这样的事,不是什么大罪,亚克关不了多久,就会放出来。
第二天,露西也没有把这事告诉别人,她想,亚克偷神像,触犯了上帝,将来他会得到上帝的惩罚。可是,一连几天过去了,亚克也没有受到上帝的惩罚,相反,每天他出门时都精神抖擞。
这天,露西家的门铃响了起来,门外的人居然是亚克,他来干什么?亚克微笑着说:‚露西,你好,你可以借我一千美元吗?‛
一千美元!露西想,借给他的话,肯定是有去无回,可是我要不借给他,那就会得罪了他。于是她便说:‚我愿意借给你。你等等,我这就去拿钱!‛说完露西就转身去拿钱。
很快她就又出来了,将一沓钱递向亚克。亚克看了看露西,接过了钱,还说:‚谢谢!钱我很快就会还给你!‛说完他转身就走了。
亚克走了后,露西又担心起来,他会不会认为我好欺负,再上门来找我借钱?嗯,就算他再来,我也不借钱给他了!他要是敢胡来,我就报警!但是以后的几天,亚克都没有再上门来找她借钱,而且每次亚克看到她,都会微笑着跟她打招呼。露西见了心想,他看上去很快乐,很阳光,如果不是我亲眼所见,真难想象他就是那个偷走神像的人!不过,我可不能被他的表象所迷惑了,他是个罪人,绝不是个什么好东西!
这天晚上,露西半夜里听到了动静,她起床一看,发现亚克把神像从家里搬了出来。他想干什么?要把神像搬到哪里去?露西一路跟随亚克,发现他把神像又搬回了教堂。露西笑了,他肯定怕得到上帝的惩罚,这才把神像搬回了教堂。这个可恨的家伙,上帝啊,你可一定要好好惩罚他!最好在惩罚他之前,让他先把钱还给我!我可是一个无辜的人,你可不能怪罪于我!露西等亚克一离开,就情不自禁地上前祷告起来。
第二天一早,露西刚刚吃过早饭,门铃就响了,一看是亚克,她吃了一惊,担心昨晚跟踪的事让亚克知道了。但她还是开了门,结果却是亚克来还她的钱,露西非常开心,觉得上帝真灵。她想,上帝肯定会惩罚亚克,走着瞧吧。
果然,没过几天,露西就得到了一个让她开心的好消息:亚克被大火烧伤了,住进了医院。露西禁不住感叹道:‚上帝啊,你可真灵,就该好好惩罚亚克,烧死他也不算错,他就是一个坏蛋!‛
这天晚上,露西看电视,居然看到了记者采访亚克的报道,在报道中,亚克说:‚我是一个罪人,从监狱出来后,我也是十分不安,我觉得自己从前不该做坏事,我想那肯定是上帝遗忘了我,以致我犯下了错误。于是我偷偷地去了教堂,把神像搬回了家里。我想,我天天与上帝待在一起,这样上帝就不会再遗忘我了。后来,为了验证一下上帝记住了我,于是我就去向邻居露西借一千美元,没想到她居然借给了我……‛
看到这里,露西忍不住说:‚上帝当然会记住你这个坏蛋!‛然后她继续看下去,亚克继续讲述:‚我借到了钱,非常开心。后来,我又悄悄地把神像送回了教堂。我想,上帝是大家的上帝,不是我一个人的上帝,我不能一个人占有他。后来,我发现露西对我很友好,大家都对我很友好,他们都给予我这样那样的帮助,我就觉得,其实他们都是我的上帝,他们都没有遗忘我,没有抛弃我……‛亚克的眼里涌出了泪水。
露西又忍不住说道:‚我是你的上帝?我是吗?‛亚克继续讲述:‚我知道,是我遗忘了上帝,抛弃了上帝,才干了坏事,现在我重新找回了上帝,于是见到琼斯的店里起了火,她的孩子还在里面,我就冲了进去。虽然我受了伤,但是孩子却安然无恙,我很高兴……‛
亚克开心地笑了起来。原来,亚克受伤是因为他救了人。
露西为对亚克的误会感到愧疚,她说:‚亚克,你是好样的!你也是我们的上帝!‛ (节选自2015年第24期《微型小说选刊,选入时略有删改》)
1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 小说以露西的视角来叙事,使小说悬念迭出,让读者不由自主地随着露西的疑问探究事情的真相,而且便于从心理角度对亚克进行观照。
B. 亚克把神像搬回自己的家里,让他找回了上帝,后来他担心这样会受到上帝的惩罚,于是
把神像送回了教堂,这样大家又都见到了神像。
C. 小说中的上帝是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意象,可谓匠心独运,它虚实相生,既实指小镇教堂中的神像,又虚指人们灵魂的皈依和精神的寄托。
D. 小说巧用误会法,让露西凭主观想象对亚克回来后的言行做出了一连串戏剧性的猜测,为情节的发展不断蓄势,从而产生烘云托月的构思效果。
E. 亚克由罪犯到英雄的转变过程发人深省,它启迪人们犯过错并不可怕,只要心存上帝,与邻里和睦相处,改过自新,就不会受到上帝责罚。
12.小说在刻画亚克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1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电视上的一段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6分)
14.请概括小说中露西的人性弱点,这些人性弱点对表达主题有什么作用?(8分)
第Ⅱ卷 ( 表达题,共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①高明盈香生态乐园种植了西瓜、荔枝等不同品种的瓜果和果树,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 采摘,他们在瓜田李下拍照留影,享受着夏日的一丝清凉。 ....
②顺应天时地利,中国人传承出一整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依二十四节气安排 日常生活及农业活动,这曾在漫长的农耕时代被奉为圭臬。 ....
③毋庸置疑,诗词大会上武亦姝的走红,说明古诗文教育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因为人 ....
们对古诗文缺乏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出现了这种追捧。
④作为金融业较发达的地区,佛山金融人才缺口依然存在,市金融办正着手推进金融人 才招揽工作,“佛山版”金融引才方案已是呼之欲出。 ....
⑤近年来,一些二三线城市出现了奇特的现象:市政设施完善、住宅群落整齐,却万人 ..空巷,这是当地政府违背市场规律大搞房产开发的后遗症。 ..
⑥江苏卫视 2017春晚亲民之至,不仅请来了炙手可热的网红少女傅园慧登台演绎洪荒 ....
之力,还开放热线允许观众在直播时来电发表意见。
A .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④⑤⑥
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
A .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孟加拉的成衣业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知名品牌生产商的高度关注,孟加拉成为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服装出口国。
B .《中国诗词大会》紧紧抓住了中国受众的诗词文化情结,对于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给予了精准的电视阐释,成功地实现了收视冠军。
C.环境保护部参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安全标准,完善核安全法规体系,优化官吏系统,独立有效地开展审评、检查和执法等监管活动。
D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地区相对匮乏,很多患者去城市医院就医,致使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推高了医疗费用和患者负担。
17.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① 颠扑不破的商业规律和白热化的同质竞争,网红个体 ② 生存,也终需加强自律和自洁, ③ 提升自身核心技能。这 ④ 有来自外界的压力, ⑤ 需内在的自律。网红具有明星属性,二者同属公众人物。“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众网红在享有众人关注的同时, ⑥ 担负起公众人物的社会职责。文明的进步需要个体不断完善自我净化、自我约束的能力。
1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做鱼时,当我们用刀剖开鱼肚,就会看到,在腹腔上有一层黑膜。有人说它有毒,其实这层黑膜叫“腹膜脏层”,它能够包覆大部分腹腔内的器官,有吸收撞击、保护内脏的效果;它还能分泌黏液润湿脏器的表面,减轻脏器间的摩擦。所以,这层膜 ① 。不光是鱼有, ② ,连我们人的肚子内也有这样一层膜。 ③ 。不过,由于其主要是由脂肪细胞组成,脂肪含量很高。因此如果不嫌麻烦,就把它去掉;如果嫌麻烦就不用除掉,吃了也不用太担心。
19. 下面是“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徽标评选入围作品”的主体图形,请写出除文字外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宇。(6分)
五、写作(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我们本想把日子过成诗,时而简单,时而精致,不料却把日子过成某些人的歌,时而不靠谱,时而不着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 D(“游牧文化建市在恶劣的地理形态基础上”以偏概全。原文为“游牧文化„„是建立在各自地理形态基础上”。)(3分)
2. A(“匈奴族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北方游牧民族”不合文意。原文为“对中国历史产牛巨大、深远影响的北方草原上的族群,唐前是匈奴族,唐后是蒙古族”。)(3分)
3. B (盛唐人崇尚北方游牧文化,普遍主动地接受来其影响这是促进盛唐诗歌繁荣、成就“盛唐气象”的根本原因, 于文无据)(3分)
4.B 解析:二者是有区别的,疏原指逐条陈述,是大臣向皇帝提建议、意见的一种文体,如贾谊《论积贮疏》、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表是臣子用来陈诉个人衷情的文体,如诸葛亮《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3分)
5.C 解析:首先疏通文意“士卒逃离军队,实在可恨,然而我私下里听说这些人中常有后悔的.我认为就应该宽恕他的妻儿老小,一来使这些逃贼忐忑不安,二来可以诱引他们产生回返的想法.”可以用排除法,“然窃闻其中时有悔者”意思独立完整,不可断开,所以排除
A 、D ,“愚谓乃宜贷其妻子”也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选C 。(3分)
6. B 解析: “便即采纳”错,文帝没有立即听从。(3分)
7.(1)依旧法,军队出征而军士逃跑者,要将其妻儿老小投在狱中拷问至死.曹操担心这样还是不能制止逃亡,更加重了刑罚。 (“亡”“考竟”“妻子”“重”各1分,语句通顺1分)
(2)我认为公孙晃确实有揭发公孙渊的言论,就应该宽恕他的死罪;如果他没有这样的言论,就应当公开处斩。(“信”“贷”“苟”“市”各1分,语句通顺1分)
8.答案D 、E (答D 给2分,E 给3分;多答不给分。D 项,“开阔悠远的境界,暗示其结局美好”不恰当。应为一种凄迷渺茫的境界,暗示白莲将消失得无影无踪,难觅芳魂。E 项“由虚到实”不恰当,应为由实到虚。)(5分)
9.(6分)借物抒情(托物言志)。(2分)词人以莲自况,把自己的情志寄托在白莲身上,抒发了自己在明亡之后孤忠自守、洁身自好,保持民族气节,不与异族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4分)(意思答对即可)
10. (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3)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1. (25分)A 、C (答A 得3分,答C 得2分,答B 、D 、E 不得分。B 项“担心这样做会受到上帝的惩罚”是露西的臆测。D 项产生的构思效果不是“烘云托月”,而是“欲扬先抑”。 E 项小说启迪人们: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相信人性的美好)
12.①勇于悔过。亚克对从前所做的坏事追悔莫及,出狱后自我救赎,重新做人。②心怀善念。亚克善意地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言行,感觉人们都很友好,在帮助自己。③舍命救人。亚克火中救人,琼斯的孩子安然无恙,自己却被大火烧伤,住进了医院。(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3.①补充叙事,揭示亚克心理动因,使情节合理,叙述简洁集中。②揭开真相,是对前文悬念的解答。③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发生逆转,将小说推向高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4.露西的人性弱点:①露西对出狱后的亚克抱有成见,态度冷漠。②自私狭隘,处处从自身利益出发。(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对表达主题的作用:①寄寓主题。通过露西的态度、言行、心理生动地表现主题。②以小见大。用露西这个带有人性弱点的人物来折射整个社会的世俗观念:戴着有色眼镜静止地看
待犯过错误的人。(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5.答案 B 解析:①瓜田李下:喻指容易使人误解的地方。望文生义,使用不当。②奉为圭臬:比喻把某些言论或事当成自己的准则。使用正确。③毋庸置疑:毋庸,不必。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使用恰当。④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使用正确。⑤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使里巷空阔冷落。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轰动居民的情景。使用不当。⑥炙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使用不当。
16. 答案C 解析:A句式杂糅,删去“的高度关注”或将“吸引”改为“引起”;B 成分残缺,在“冠军”后加上“的目标”;D 搭配不当,可在第二个“患者”前加“加重了”
17. 答案B 解析:①空后的句子为状语,四个选项都可以,但②与后面的句子只能构成假设或条件关系,排除D ;C 项“只要”和后面的“也”不搭配,排除C ;A ③空的“也要”前面必须与类似“既要”“要”连接,此处没有,故排除A ,用随着④⑤句是并列关系用“既”“亦”比较合适,⑥句根据“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的“必承其重”,应填 “还须”与“必”照应。故答案选B 。
18. (5分)示例:①起保护内脏和润滑的作用(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②很多动物腹腔中都有这层膜 ③食用这层膜并不会有安全问题(答对一句给1分,两句给3分,三句给5分;其他答案,符合文意、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19.答案 示例:徽标由蜡烛、书、田野组成,(2分)蜡烛象征老师的奉献精神,书象征教育,田野象征乡村学校和希望;(2分)徽标寓意是乐于奉献的乡村教师传授知识、给乡村带来希望。(2分)
解析: 回答问题注重把握题干中给出的徽标标题体现的意义和与之相关的徽标的构图要素。从“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的角度分析,构图要素有书、蜡烛、田野等;从“乡村教师从教”的角度分析,书象征教育、教学,蜡烛象征老师以及老师的奉献精神,田野象征乡村;从整体寓意的角度分析,徽标体现了乡村教师的奉献精神、教育给农村带来的希望等。
20.作文 (60分)
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中,“我们本想把日子过成诗,时而简单,时而精致”是一种理想,一种美好的愿望;“不料却把日子过成某些人的歌,时而不靠谱,时而不着调”是现实,是生活的本相.由此可知,材料的中心是理想与现实.
写作时,可以着力于理想,尽管理想与现实有着较大的距离,甚至难以实现,但它让我们对生活、对未来充满期望,怀有信心;
也可以着力于现实,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应直面世界的真相,更理性地生活,不做虚无缥缈、不切实际的梦;也可以谈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探究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理想变为现实,而不沦为空想。
附:参考译文:
高柔,字文惠,陈留郡圉县人.高柔的堂兄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在黄河以北召高柔去,高柔带着族人跟从了他.太祖曹操平定袁氏,任命高柔为菅县县长.县里的人都听说过高柔的大名,有几个行为不正的县吏,全都自动地离去.高柔教化说:‚过去邴吉为政时,官吏曾经有过失,都还能够容忍他们.何况如今这几个官吏,对我并无过失!召他们回来复职.‛(那些离去的县吏)又全回来了,都深为感激自觉改过,全成为好的县吏.
高干投降曹操后,不久又在并州反叛.高柔自己投归曹操,曹操想借故杀掉他,就任命他为刺奸令史.高
柔执法公允得当,官司中没有滞留的案件,高柔又被征召为丞相仓曹属.军中乐手宋金等人在合肥逃跑.依旧法,军队出征而军士逃跑者,要将其妻儿老小投在狱中拷问至死.曹操担心这样还是不能制止逃亡,更加重了刑罚.宋金的母亲、妻子和二个弟弟都被抓到官府,主管官员奏请将他们全部杀掉.高柔上奏说:‚士卒逃离军队,实在可恨,然而我私下里听说这些人中常有后悔的.我认为就应该宽恕他的妻儿老小,一来使这些逃贼忐忑不安,二来可以诱引他们产生回返的想法.如果按照原来的旧法,就已经断绝了他们回返的愿望,假如再加重刑罚,我唯恐如今在军中的兵士,看见一个人逃跑,害怕自己被株连,也会跟着一起逃走,以免同样遭到杀害.这样加重刑罚不是用来制止逃跑,而是助长了逃跑.‛曹操说:‚对! ‛立即停止处罚,没有杀宋金的母亲、弟弟,蒙受不杀而活下来的人很多.
魏文帝曹丕即位后,任命高柔为治书侍御史,赐给关内侯爵位.民间屡屡有诽谤的谣言,文帝非常痛恨,一有传谣言的人就杀,奖赏告发的人.高柔上书劝谏说:‚如今传谣言的就杀,告发的就奖赏,这既使有过失错误的人没有改正自新的机会,又将使凶险狡诈之徒诬陷欺骗的恶习逐渐地滋长,这真不是用来消除奸伪、减少诉讼、清明社会风气的治国之道啊.臣以为应废除制裁谣言诽谤奖赏告发的法令,以发扬光大上天养育万物的仁德.‛文帝没有立即听从,而相互诬告的人越来越多.文帝于是下诏书命令说:‚有敢于告发别人有诽谤之言的人,以他告发人的罪名给他治罪.‛此次(相互诬告的现象)就没有了. 曹丕因为宿怨,要枉法诛杀治书执法鲍勋,高柔坚决不执行诏令,曹丕大怒,于是调离官职,让高柔到尚书台任职,派遣使者奉旨到廷尉拷问至死鲍勋,处死鲍勋后才派遣高柔回到廷尉。
起初,公孙渊的哥哥公孙晃,担任内侍。在公孙渊还没反叛之前,多次(向朝廷) 陈说公孙渊要叛变的事。等到公孙渊反叛,明帝不忍心将公孙晃在街市处斩,想把他在狱中杀掉。高柔上书曰:‚公孙晃及其妻子儿女,是叛逆的宗族,的确应该斩首悬挂示众,不使他留下后代。然而我私下听说公孙晃在公孙渊叛逆之前就已多次自首,陈述公孙渊正萌发的祸患,他虽然是凶逆的亲族,但根据其原本之心可以宽恕。臣以为公孙晃如果真有揭发公孙渊的言论,就应该恕其死罪,如果没有这样的言论,就应当公开处斩,现在进不能赦免他的死罪,退不能彰显他的罪行,把他关在监狱之中,让他自杀,这会使四方瞻望国家政治措施的人,有的会对我们这种行为产生怀疑。‛明帝不听从高柔劝告,最后派使者送金屑给公孙晃和他的妻子儿女,让他们饮下(身亡) ,把棺木、衣服赐给他们,在其家中殡殓。
景元四年,高柔年龄90岁去世。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