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历史遗迹

暑期社会实践-家乡的历史遗迹

我的家乡康平县位于沈阳市北部,辽河流域河套中游的西部。地理位置处于北纬42°31',至43°02',东经122°45',至123°37';东隔辽河与铁岭市昌图县相望,西邻阜新市彰武县,南接法库县,北与内蒙古科左后旗毗邻。东西长约73公里,南北宽约58公里,全区总面积 2175平方公里(326.25万亩) 。全年平均气温为6.9℃,年平均日照时数2867小时,无霜期约150天,年平均降水量540毫米左右(1997年以来,年均降水量只有405.3毫米) ,年平均蒸发量1857.2毫米。

康平人口34.6万,全县辖15个乡(镇),180个行政村,1059个村民小组,16个国营农、林、牧、渔场。

康平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就有人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县内至今遗留着多处近现代历史遗迹,风景秀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多处已发展成为旅游风景区,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八虎山

八虎山位于康法两县交界处,山北坡属于康平县西关屯乡,山势东西走向,为医巫闾山余脉,海拔382.1米,区域面积8000公顷,距省城沈阳90公里,距康平县城30公里,山南坡平缓,北坡较陡峭,山顶部平坦舒展,方圆约8000平方米,山上鹿、兔、鹰等动物种类繁多,盛产人参等上百种药材及大量的蘑菇、野菜、山脚下建有一座人工水库,山上绿树青青,山下碧水潺潺,八虎山历史悠久,蕴含着古老与现代文明,清朝一位公主陵墓建在八虎山的东南,西南建有僧格林沁王爷陵,还有土门子、独木关、神龟子、锁龙井、三清宫等许多天然景点,基础设施较好,每年吸引了省内外游客登临览胜。

康平辽塔

康平辽塔, 顾名思义,建于辽时期。它位于康平县东南约25公里处的郝官屯乡小塔子村,东临浩浩荡荡的辽河,与昌图县通江口隔河相望。紧临着辽河西岸,一座城池虎踞龙盘,这便是辽代早期的祺州城。祺州城得西北角,屹立着一座辽塔,这便是宝塔寺的遗存。

来到康平县郝官屯乡小塔子村,远远便看到了一座辽代风格的古塔。古塔西面是因古塔而得名的小塔子村。

有塔必有庙。此处原为宝塔寺原址,但目前只剩下古塔、照壁、旗杆、石狮,昔日的宝塔寺早已荡然无存。据当地居民介绍说,古塔为青砖实心八面十三层密檐结构,高耸挺拔,雄伟壮观。古塔前的照壁、石狮、石旗杆,均为后人所建。

据当地史料记载,该古塔与左边的祺州城,均建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天赞、天显年间,即公元922年至926年。祺州城最初名为檀州密云县,后更名祺州庆云县,使用年代为辽、金、元三个时期,至明代废止。古塔建在祺州城的西北角;而宝塔寺庙宇则始建于清代。辽塔与祺州城,均于1988年被定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当地史料还记载,清代咸丰年间,古塔西面原有一座三间禅堂的古刹,住持僧法号同宝,弟子法号心悟。由于此地毗邻辽河,师徒二人以摆渡为生。后来,师徒二人用摆渡所得钱财,从法库(康平的一个邻县)请来空杰和尚,动工扩建庙宇,最终修建成占地30亩,南临村道、北至壕沟、东接祺州城城墙、西连小塔子村的4层大殿、三进庙宇,形成了宝塔寺的最初格局。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僧人们又在古塔前修建了券门佛龛照壁。宝塔寺历经七世僧人。1945年8月之后,僧人们离去,宝塔寺无人管理,此后陆续遭到破坏。古城遗址尚存。

辽塔能存如此完好,着实令人欣慰。古塔裸露破旧,尽管古塔已于7年前进行了加固维修,但文物保护现状仍然不尽人意。显而易见,塔身中间部分佛龛内的佛像,身上已经斑驳

陆离。有村民介绍说,这都是当地顽童用石块击打的。古塔前钟楼、鼓楼遗址,已经被挖掘开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紧贴着钟楼、鼓楼南面,有人砌筑了一道东西向的墙基,破坏了寺院历史原貌。不见塔刹风铃在古塔的东西两侧,分别堆放着不少青砖。据当地农民介绍,这些青砖是拆除了康平县俱乐部后运来的。当初,康平县拆除了宝塔寺的古建,用这里的青砖建造了俱乐部,这次又把这些青砖返还回来。康平县文物管理所有关人员介绍说,2006年9月,有人将古塔上的避雷针导线盗走,当地公安部门至今未能破案。

考古专家认为,恢复古塔历史原貌,复建宝塔寺,并在辽河上修建一座桥梁,沟通昌图、法库、康平三县,对保护文物、开发旅游资源,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主教堂

康平立县于清朝光绪六年,即1880年,所以天主教传入康平在这以后的光绪21 年,经加拿大司铎高贵荣、高明远来康建立。位于一中东侧,操场北沿;属罗马式教堂,南北走向开东门,在院内属西厢;建筑面积28*9米,表砖木结构,虽经百年风雨和战争沧桑仍雄伟壮观。据当地居民介绍说,1981年的一次雷雨大风击断了教堂的塔尖。

教堂中间开门,进门后,一个方厅映入眼帘,两翼耳室对称,室中有室,内室又通后廊,从第一道进入外室可从内室及后廊的门道转出来,方厅对面又延接倒厦两室,两耳室下边有地下室;整个房内地上部分共造7室,共设13个门,格局造就不凡。顶盖向北檐倾斜以铁洋瓦铺设,前脸上边用砖咬合回纹,始建于1933年,到2010年已有77年仍坚固如初,据说是四平来的瓦匠所建。

卧龙湖风景区

康平县卧龙湖有67平方公里的水面,是辽宁省第一大平原淡水湖。卧龙湖历史悠久,自然风景区是沈阳市十五大旅游景区之一。卧龙湖流域面积1644.6平方公里,湖区东西长16.5公里,南北宽6公里,周边长60公里,水域面积67平方公里,滩涂48平方公里,湖中平均水深为2.2米,湖区最大蓄水量为1.3亿立方米。卧龙湖地理位置在沈阳市北部康平县城西1公里处。

卧龙湖风景如画,四季宜人。春有蓝天碧水,青青蒲草,荡漾在霞光中;夏有鸟语花香,红荷千顷,白帆点点,游人络绎;秋有蟹肥鱼美,蒲絮芦花,漫天飞舞;冬有寒冰映日,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与万顷金沙滩遥相呼应,是北方少有的自然湿地。

卧龙湖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腐殖质堆积较厚。据资料记载,这里生长着大量的蒲草、芦苇、三棱草、地梨子、菱角、鸡头米、水葫芦、莲藕等70余种植物;卧龙湖中还栖息着大量得野鸭、大雁、灰鹤、丹顶鹤、天鹅、鱼鹰等142种野鸟类;湖水中生长着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黑鱼、嘎鱼、鲶鱼、鲫鱼等39种鱼类,3种虾类,4种蚌类,还有人工养殖的淡水河蟹、甲鱼和特种鱼。除植物、鸟类和鱼类外,卧龙湖中还有野生水陆两栖动物8种,水生藻类8门70属154类,浮游动物38种,湖底栖动物28种。

身临卧龙湖,面对着无垠的湖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极目远眺,碧波荡漾,水鸟嬉戏,游人自在。即使烈日当空,游玩的人数丝毫不减。湖边的亭子里,烧烤小吃,冷饮雪糕,更为来这里玩的游人增添了诱惑,有时竟流连忘返。

我的感想一:文物保护现状仍然不尽人意。文物乃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的历史遗产,保护好先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每个康平人的艰巨任务。我们的政府应该积极领导各个部门,充分利用法律的武器,在群众中传播保护文物的思想,必要时还可以用法律来解决问题。

在保护文物的态度上,一定要坚决,一定要做到保护到底,让保护文物的思想深入人心。只有让当地的百姓明白这些道理,文物保护工作才能得到多数人的支持,才能持之以恒。

我的感想二:家乡虽然风景优美,文化底蕴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伴随着经济

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现。

现就发展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我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田园、古寺还是滨海,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使人们流连忘返,也可使人们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所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珍惜历史文化遗址,才能发掘出其旅游价值。所以,我们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将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发扬家乡的文化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首先,要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的武器,对风景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不能等到出了问题,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保护的环境,使之尽快的恢复原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更好的发扬家乡文化。

暑期社会实践-家乡的历史遗迹

我的家乡康平县位于沈阳市北部,辽河流域河套中游的西部。地理位置处于北纬42°31',至43°02',东经122°45',至123°37';东隔辽河与铁岭市昌图县相望,西邻阜新市彰武县,南接法库县,北与内蒙古科左后旗毗邻。东西长约73公里,南北宽约58公里,全区总面积 2175平方公里(326.25万亩) 。全年平均气温为6.9℃,年平均日照时数2867小时,无霜期约150天,年平均降水量540毫米左右(1997年以来,年均降水量只有405.3毫米) ,年平均蒸发量1857.2毫米。

康平人口34.6万,全县辖15个乡(镇),180个行政村,1059个村民小组,16个国营农、林、牧、渔场。

康平历史悠久。早在七千年前,就有人们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繁衍生息。县内至今遗留着多处近现代历史遗迹,风景秀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多处已发展成为旅游风景区,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八虎山

八虎山位于康法两县交界处,山北坡属于康平县西关屯乡,山势东西走向,为医巫闾山余脉,海拔382.1米,区域面积8000公顷,距省城沈阳90公里,距康平县城30公里,山南坡平缓,北坡较陡峭,山顶部平坦舒展,方圆约8000平方米,山上鹿、兔、鹰等动物种类繁多,盛产人参等上百种药材及大量的蘑菇、野菜、山脚下建有一座人工水库,山上绿树青青,山下碧水潺潺,八虎山历史悠久,蕴含着古老与现代文明,清朝一位公主陵墓建在八虎山的东南,西南建有僧格林沁王爷陵,还有土门子、独木关、神龟子、锁龙井、三清宫等许多天然景点,基础设施较好,每年吸引了省内外游客登临览胜。

康平辽塔

康平辽塔, 顾名思义,建于辽时期。它位于康平县东南约25公里处的郝官屯乡小塔子村,东临浩浩荡荡的辽河,与昌图县通江口隔河相望。紧临着辽河西岸,一座城池虎踞龙盘,这便是辽代早期的祺州城。祺州城得西北角,屹立着一座辽塔,这便是宝塔寺的遗存。

来到康平县郝官屯乡小塔子村,远远便看到了一座辽代风格的古塔。古塔西面是因古塔而得名的小塔子村。

有塔必有庙。此处原为宝塔寺原址,但目前只剩下古塔、照壁、旗杆、石狮,昔日的宝塔寺早已荡然无存。据当地居民介绍说,古塔为青砖实心八面十三层密檐结构,高耸挺拔,雄伟壮观。古塔前的照壁、石狮、石旗杆,均为后人所建。

据当地史料记载,该古塔与左边的祺州城,均建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天赞、天显年间,即公元922年至926年。祺州城最初名为檀州密云县,后更名祺州庆云县,使用年代为辽、金、元三个时期,至明代废止。古塔建在祺州城的西北角;而宝塔寺庙宇则始建于清代。辽塔与祺州城,均于1988年被定为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

当地史料还记载,清代咸丰年间,古塔西面原有一座三间禅堂的古刹,住持僧法号同宝,弟子法号心悟。由于此地毗邻辽河,师徒二人以摆渡为生。后来,师徒二人用摆渡所得钱财,从法库(康平的一个邻县)请来空杰和尚,动工扩建庙宇,最终修建成占地30亩,南临村道、北至壕沟、东接祺州城城墙、西连小塔子村的4层大殿、三进庙宇,形成了宝塔寺的最初格局。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僧人们又在古塔前修建了券门佛龛照壁。宝塔寺历经七世僧人。1945年8月之后,僧人们离去,宝塔寺无人管理,此后陆续遭到破坏。古城遗址尚存。

辽塔能存如此完好,着实令人欣慰。古塔裸露破旧,尽管古塔已于7年前进行了加固维修,但文物保护现状仍然不尽人意。显而易见,塔身中间部分佛龛内的佛像,身上已经斑驳

陆离。有村民介绍说,这都是当地顽童用石块击打的。古塔前钟楼、鼓楼遗址,已经被挖掘开来,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紧贴着钟楼、鼓楼南面,有人砌筑了一道东西向的墙基,破坏了寺院历史原貌。不见塔刹风铃在古塔的东西两侧,分别堆放着不少青砖。据当地农民介绍,这些青砖是拆除了康平县俱乐部后运来的。当初,康平县拆除了宝塔寺的古建,用这里的青砖建造了俱乐部,这次又把这些青砖返还回来。康平县文物管理所有关人员介绍说,2006年9月,有人将古塔上的避雷针导线盗走,当地公安部门至今未能破案。

考古专家认为,恢复古塔历史原貌,复建宝塔寺,并在辽河上修建一座桥梁,沟通昌图、法库、康平三县,对保护文物、开发旅游资源,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主教堂

康平立县于清朝光绪六年,即1880年,所以天主教传入康平在这以后的光绪21 年,经加拿大司铎高贵荣、高明远来康建立。位于一中东侧,操场北沿;属罗马式教堂,南北走向开东门,在院内属西厢;建筑面积28*9米,表砖木结构,虽经百年风雨和战争沧桑仍雄伟壮观。据当地居民介绍说,1981年的一次雷雨大风击断了教堂的塔尖。

教堂中间开门,进门后,一个方厅映入眼帘,两翼耳室对称,室中有室,内室又通后廊,从第一道进入外室可从内室及后廊的门道转出来,方厅对面又延接倒厦两室,两耳室下边有地下室;整个房内地上部分共造7室,共设13个门,格局造就不凡。顶盖向北檐倾斜以铁洋瓦铺设,前脸上边用砖咬合回纹,始建于1933年,到2010年已有77年仍坚固如初,据说是四平来的瓦匠所建。

卧龙湖风景区

康平县卧龙湖有67平方公里的水面,是辽宁省第一大平原淡水湖。卧龙湖历史悠久,自然风景区是沈阳市十五大旅游景区之一。卧龙湖流域面积1644.6平方公里,湖区东西长16.5公里,南北宽6公里,周边长60公里,水域面积67平方公里,滩涂48平方公里,湖中平均水深为2.2米,湖区最大蓄水量为1.3亿立方米。卧龙湖地理位置在沈阳市北部康平县城西1公里处。

卧龙湖风景如画,四季宜人。春有蓝天碧水,青青蒲草,荡漾在霞光中;夏有鸟语花香,红荷千顷,白帆点点,游人络绎;秋有蟹肥鱼美,蒲絮芦花,漫天飞舞;冬有寒冰映日,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与万顷金沙滩遥相呼应,是北方少有的自然湿地。

卧龙湖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腐殖质堆积较厚。据资料记载,这里生长着大量的蒲草、芦苇、三棱草、地梨子、菱角、鸡头米、水葫芦、莲藕等70余种植物;卧龙湖中还栖息着大量得野鸭、大雁、灰鹤、丹顶鹤、天鹅、鱼鹰等142种野鸟类;湖水中生长着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黑鱼、嘎鱼、鲶鱼、鲫鱼等39种鱼类,3种虾类,4种蚌类,还有人工养殖的淡水河蟹、甲鱼和特种鱼。除植物、鸟类和鱼类外,卧龙湖中还有野生水陆两栖动物8种,水生藻类8门70属154类,浮游动物38种,湖底栖动物28种。

身临卧龙湖,面对着无垠的湖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极目远眺,碧波荡漾,水鸟嬉戏,游人自在。即使烈日当空,游玩的人数丝毫不减。湖边的亭子里,烧烤小吃,冷饮雪糕,更为来这里玩的游人增添了诱惑,有时竟流连忘返。

我的感想一:文物保护现状仍然不尽人意。文物乃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丰富的历史遗产,保护好先辈们留下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每个康平人的艰巨任务。我们的政府应该积极领导各个部门,充分利用法律的武器,在群众中传播保护文物的思想,必要时还可以用法律来解决问题。

在保护文物的态度上,一定要坚决,一定要做到保护到底,让保护文物的思想深入人心。只有让当地的百姓明白这些道理,文物保护工作才能得到多数人的支持,才能持之以恒。

我的感想二:家乡虽然风景优美,文化底蕴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但是,伴随着经济

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凸现。

现就发展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我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田园、古寺还是滨海,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使人们流连忘返,也可使人们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所以,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珍惜历史文化遗址,才能发掘出其旅游价值。所以,我们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将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发扬家乡的文化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首先,要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的武器,对风景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不能等到出了问题,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保护的环境,使之尽快的恢复原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更好的发扬家乡文化。


相关文章

  • 六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案[1]
  • 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 长汀城关中区小学 <海西家园教案> 任教学科 任教班级 任教教师 -1- 课题 1 美丽的蝴蝶皇后 计划课时 1 课时 1.了解福建武夷山的蝴蝶--金斑喙凤蝶. 教学 2.对福建武夷山的自然 ...查看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传统文化23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周营镇中心小学 褚艳梅 [摘要]中华民族勤劳.智慧,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祖先给我们留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论语>.<孟子>唐诗宋词等 ...查看


  • 毛概家乡的文化
  • 安阳的文化 我的家乡安阳,是著名的八大古都之一,相比西安.南京等古都,安阳鲜为人所知,但安阳却有着比西安.南京等古都更加悠久的历史文化.约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自奄(今山东曲阜) 迁都于殷(今安阳市区小屯村) ,安阳遂为殷商国都.郭沫若有 ...查看


  •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走进社区教学设计
  • 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走进社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学生所在社区的大致位置.大小和环境. 2.走访社区中对社会有特殊贡献的人,激发学生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的自豪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3.描绘社区的明天,让学生坚信社区的明天会更好. 二 ...查看


  • 近现代史有关历史遗迹的论文
  • 历史与现代共舞 2010级法学5班1017115015:江丽 曾记得温总理曾说过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也古人说过读史可以明智,可见历史,在现代这个舞台上,在这个现代这个大背景下,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一名三湘子女我从小就很自豪,中国近现 ...查看


  • 毕业论文将当地文物古迹引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思考
  • [摘要]历史课程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组织教育的只要依据之一,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历史语言.通过学习新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我们认识到历史课程的过程与方法是与知识,技能同等重要的,古人云:" ...查看


  • e5大运河考古发现及其意义和价值
  • 准北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l卷第3期 Jo唧缸.f HuⅡLb画Cod|ndu8时Teacher8 Co且cge VoI.2I№3 2000年8月 (Phil03叩hy8ndS.cidSciences) Allg,2000 淮北 ...查看


  • 家乡文化寻访活动实施方案
  • 家乡文化寻访活动实施方案 关于"寻访家乡文化传统"课题研究活动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文化传统是不死的民族魂.它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重复实践,形成为民族的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简单说来,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 ...查看


  • 关于传统文化开发利用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 关于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调查报告 实践的主题:了解城市中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的方法,发现传统文化开发利用及保护中仍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解决办法. 实践时间:2012年寒假 实践地点:实践者所生活的城市-临汾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