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悠悠老街
一、教学目标:
1、探访老街的历史和文化
2、学习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对老街进行记录或描绘
3、在感受和表现老街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尊重及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用美术形式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记录或者描述。
2、难点: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老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欣赏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历史老街的风光。揭示课题《悠悠老街》
2、说说自己家乡的老街的历史和故事
3、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风光。
4、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上各种古老建筑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历史建筑的特色。
5、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反映老街上保留着的传统风俗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传统文化。
6、学习建议:课后和学生一起寻访老街上的传统风俗和历史建筑。
第二课时
1、观看老街视频,揭示课题
2、交流:和同学一起用相机或画笔记录老街的历史和风俗文化时,有什么困难?又有什么趣味发现?
3、写生创作指导
(1) 欣赏表现老街的风貌的优秀美术作品。
(2) 教师讲解并演示创作写生的方法。
4、同龄人作品欣赏
5、学习建议:通过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老街。
6、展示评价
7、拓展: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悠悠老街。
2、传统门饰
一、教学目标:
1、中国传统门的类别、装饰特点。
2、通过对门饰的观察、欣赏、初步学习运用剪纸或绘画形式,创作自己喜欢的具有不同风格的门。
3、培养热爱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绘画或剪纸的形式表现中国传统门饰。
2、难点: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传统的装饰风格。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综合材料、剪刀、双面胶、水彩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1、介绍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门饰的知识:传统的门饰;门饰的雕刻技法、民族特点;中外门饰的区别等。
(2)引入课题《门的装饰》。
2、欣赏相关作品。
(1)欣赏各种各样的门饰
(2)了解“门”各部分的名称、及“门”的细节装饰。
提问:你觉得这些传统门饰美在哪里?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表现在门饰上面的几何图案、树木花卉、翎毛走兽等。) 学生小组讨论。
3、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1) 用对折剪刻的方法制作一幅门的剪纸。
(2) 用线描的方法表现不同风格的门饰。
4、学生构思创作
5、教师巡视指导
对创作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作集体和个别的指导
6、评价
能否在传统图案上进行创新;
能否在作业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原理;
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意见。
7、拓展
3适合纹样
一、教学目标:
1、欣赏适合纹样,感受适合纹样的艺术特色,了解适合纹样的不同样式及构成特点。
2、学习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3、通过学习、了解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适合纹样的不同样式,构成特点及设计简单的适合纹样。
2、难点: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色彩的合理搭配,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适合纹样。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用具、各种纸张等
(教师)课件或视频、范作、图片和实物等
五、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引出课题
(1)欣赏生活中的适合纹样。说一说:你还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适合纹样呢?
(2)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观察分析,研学新知
(1)欣赏适合纹样作品,说一说:什么是适合纹样?
(2)欣赏适合纹样作品,小组讨论:适合纹样的构成形式有哪些? 对称式:纹样上下或左右相同,同形同色,整齐稳重
均衡式:不对称,纹样不同形、不同色、自由活泼
向心式:纹样由外往中心排列 离心式:纹样由中心往外排列
旋转式:纹样由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扭曲。
(3)欣赏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优秀之处。提问以下适合纹样运用了哪种构成形式?
(4)提问:你知道如何创作适合纹样吗?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选择一个形状和纹样素材,设计适合纹样。
(2)也可以为一件生活用品设计适合纹样 。
(3)提示:
①适合纹样与里面的纹样要适合外形,即使去掉外形,仍能显示出原来的形状特点。
②纹样绘制时要注意色彩的关系,如对比与和谐。
4、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 举办“适合纹样欣赏会”,请学生将自己创作的适合纹样作品贴在黑板上 进行自评,互评。
(2) 教师以恰当的语言对适合纹样和学生作品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加强在生活
中观察与运用适合纹样,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4好看的装饰画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
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
3、培养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装饰画 。
2、难点:灵活运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有创意的装饰画。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 (教师)范画、课件
五、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装饰画,提问:这样的画给你带来怎样的美感?我们应该把它称为什么画?
(2)说一说:你对装饰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怎样的装饰画?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与环境协调,起到装饰、美化
环境的画”。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装饰画”。因为装饰画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所以人们称它为:“经过化妆、打扮出来的画。” 出示课题:《好看的装饰画》。
(5)教师讲解装饰画的起源,师生共同感受装饰画悠久的历史。
2、交流研究
(1)欣赏著名的装饰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装饰画独特的美。
(2)与写实的绘画相比,装饰画具有怎样的美感。
(3)通过照片与装饰画的对比,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装饰画的方法:夸张、变形、简化、概括、修饰等方法;总结装饰画的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
3、设计实践
(1)教师示范的装饰画设计方法,强调作品创作时可以是形状的装饰变化,也可以是色彩的装饰变化。
(2)学生了解装饰画绘画步骤。
(3)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组合形式:独帽式装饰画和组合式装饰画 。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建议:①设计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独帽式装饰画;②小组合作设计一组以《花》为主题的组合式装饰画。
(2)学生进行创作,选择完成组合式装饰画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5、课外延伸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写说明。
(2)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装饰画展,进行自评和互评。
(3)欣赏多种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4)可以尝试将自己设计的装饰画运用到生活物品中去。
5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民族纹样的样式美
2、画画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
3、尊重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纹样的艺术魅力,发现并创造生活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民族纹样的造型美和形式美,把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装饰在平面图形中
2、难点:能把喜欢的民族纹样运用于平面设计,体现出较好的色彩搭配和构成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具有民族纹样的物品,彩笔、画纸
(教师)有民族纹样的相关物品,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1、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普通花布和有民族纹样的花布(最好是实物)。 比一比,两块花布的纹样有什么不同?
小结:民族纹样的花布更别致,这些民族纹样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2、了解民族纹样的运用
(1)出示:民族风的服饰、鞋、包。 体会:民族纹样使服饰、鞋、包更漂亮。
(2)出示:名族风的家居布艺。
体会:民族纹样使布艺更美丽、环境更舒适 。
4、认识民族纹样
(1) 美在变化与统一
① 出示:白族刺绣小围兜
猜一猜:这个小围兜为谁设计?美在哪里? 口水兜上有什么纹样? 纹样是怎么构成的?
小结:图案中有动物纹样和植物纹样,对称的构成方式,色彩丰富 ② 出示:彝族刺绣肚兜
看一看:肚兜上的图案美在哪儿? 肚兜上有什么纹样? 花纹是怎样构成的?
选用哪些颜色搭配的?有什么寓意?
小结:直立对称的构成方式。中间是人物纹样和花草纹样;周围是连续花草纹。 它主要有三种颜色:红色表达热情、豪放;黑色表达严肃、尊贵;黄色表达和平、亲切。
(2) 美在对称与平衡 出示:白族扎染方巾
想一想:在抽象的图案中你看出了哪些纹样? 这个图案花纹是怎样构成的? 用什么颜色搭配的?
小结:本图案是圆形放射的骨式,主要由几何纹和花草纹组成;典雅的蓝底白花源于植物染料蓝草的作用。
(3) 美在对比与调和 出示:适合纹样蓝印花布。
找一找:这个蓝底白花的图案中有哪些植物和动物?
想一想:美观的同时又有什么寓意?
小结: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喜鹊寓意吉祥;猫寓意耄耋富贵。
(4) 尝试练习 教师示范;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试着画一画 。
(5) 学生作品赏析
① 同学们的作品参照了民族纹样进行创作,使两件作品既整体统一,又有局部变化(民族纹样、变化又统一) ② 变中求整,平中求奇
4、实践探索
试一试:请你把今天学到的画民族纹样的本领,设计并装饰在平面的图形中,美化生活物品。学生创作20分钟。
5、作业展示
展示学生的作品,自评和互评
(1)说一说:“我”用民族纹样装饰了什么东西?表达了自己什么想法和感受?
(2)评一评: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你看出来作者用了什么纹样装饰的? 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到了民族纹样的形式美,还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 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美化生活物品。
6、课外拓展
生活中其他民族元素的运用。
6、运动会奖杯设计
一、 教学目的:
1、认识运动会奖杯的独特特点和多样的造型美。
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造型新颖、制作别致的运动会奖杯。
3、通过学习活动,体验为学校运动会设计奖杯的参与感、成就感,感受设计对于提升运动会文化内涵的重要评价。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2、难点:奖杯造型设计的独特和新颖。泥塑制作中的部件连接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搜集的各种奖杯图片,了解知名运动会奖杯背后
的故事和艺术特点
(教师)各种奖杯的图片和自制课件
五、教学过程:
1、营造聚焦奖杯的话题情境,在视觉回忆中导入
(1)老师打开奖杯王国的大门,和大家聊天:你看到过哪些比赛的奖杯(如美术、体育、科技等)?都有哪些特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猜一猜: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种类的奖杯?为什么?
(3)教师小结:指出运动会奖杯是体育健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得到的荣誉,是奋发向上的象征。今天,我们也来为学校运动会设计奖杯,随即引出学习主题:《运动会奖杯设计》
2、截图奖杯背后的人文故事,在初步交流中感知。 运动会的奖杯上,有的以某个运动项目的一些元素为造型,易于辨认,如足球形;有的,背后有着捐赠人或主办方的故事,需要我们研究一番才知
(1) 你认识这些奖杯吗?你知道这些奖杯背后的故事吗?
(2) 你觉得这些奖杯的外形都像什么?难道奖杯都像“杯形”吗? 3 、探析多样奖杯的多样造型,在视觉分析中拓思
(1) 这些奖杯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像什么形状?(学生感受其形状不同,说得
有道理即可)
(2) 发连线卡,引导学生连连线,感受奖杯的多样造型可能,并问:你还有什
么有趣的奖杯形状设计可能?
4、探究泥塑奖杯的个性技巧,在猜想观看中领悟
(1)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索用泥塑的方式来进行奖杯的设计,根据你的观
察,你认为这个奖杯应该怎样做出来?奖杯采用了哪些泥塑方法?
(2) 结合示意图或视频,说说:制作过程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教师听
取学生回答,并作必要补充,就如何连接做的牢作一些讲解、示范等)
5、探寻奖杯作品的创意之处,在视觉欣赏中提升。
(1) 这三个奖杯的形状有哪些不同?
(2) 在泥塑表现上,哪些地方特别精彩?是怎么表现的?
6、采用泥塑手法的奖杯设计,在制作表现中创意。
(1) 用泥塑的方法为运动会的比赛设计,制作一个奖杯。
(2) 要求造型别致、美观。
7、多元赞赏创意的展示评价,在成功体验中超越
采用泥塑展示架或橱窗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说一说:
(1) 向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奖杯创意之处 。
(2) 学生相互比一比谁的奖杯做的最好。
8吹吹打打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在吹打乐器表演中的动态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手法;并尝试用泥塑进行圆雕造型表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操作等活动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和泥塑造型的表现能力,知道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生活
3、体验泥塑造型活动的乐趣,在夸张人物动态的造型活动中提高对泥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泥塑圆雕的形式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2、难点:能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出人物演奏时的动态 三、
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陶泥、泥刀、木板一块、抹布(或旧报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陶泥、泥塑作品若干 五、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击鼓说唱俑》等经典陶俑泥塑作品后,教师简单介绍吹打乐的历史,并出示课题《吹吹打打》,提出本课学习任务——用泥塑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2、欣赏、了解安塞腰鼓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知识,初步感受吹打乐表演时活泼快乐、激情四射的魅力
3、引导学生欣赏杨奇瑞的现代雕塑作品《丑娃参军》,重点对“爷爷”这一人物进行深入赏析,深刻体会夸张的造型方法和作用
4、引导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自主学习交流;欣赏课本第19页的图片,说说这些人物的哪些地方最吸引你?教师巡视辅导,启发学生重点观察人物的眼睛、嘴、鼻、体态等的造型变化,感受夸张表现的魅力
5、教师演示制作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在人物的整体泥塑时要把握好整体简单刻画和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对比
6、布置作业要求:能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个正在表演吹打乐的人物,要注意夸张人物的动态
7、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8、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察并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放在人物造型上,看看是否和前一课的泥娃娃造型比较有更夸张的动态
9、教师小结并布置第二课时的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后观看和搜集各种本地民间传统的吹打乐、现代打击乐、学校乐队表演的视频节目和图片资料等。
9飞天
一、 教学目标:
1、运用讲故事、配演说词、示范、临摹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飞天的故事、飞天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
2、认识敦煌莫高窟中飞天的形象,了解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造型特点和飞行姿态,掌握飞天的三个经典样式,同时能用简单的线条临摹或描摹飞天作品
3、体会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形象特点,从而促进审美情感的升华
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中国敦煌莫高窟中飞天的形象,掌握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造型特点和飞行姿态,辨别出飞天的三种基本样式。
2、难点:分析飞天形象的时代特征,使学生能用简单的线条临摹或描摹飞天作品。
三、 教学课时:2课时
四、 课前准备:
(学生)固体胶、彩色水笔、剪刀、4k 卡纸一张
(教师)各种飞天图案若干组,圆形、方形、三角形构图框,若干组,课件一个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分步局部出示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双飞天壁画
问题一:你们认识这个艺术形象吗?它是谁?引出《双飞天壁画》以及这幅壁画的所处地址 学生活动(一):观察,独立发言。
(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深入:探索感知,欣赏分析
教师引导:讲述飞天形象的来历及历史
问题二:听了上述故事,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做一做这些题吗?
问题三:看视频,听教师概括讲述飞天的发展历史和用途。你还知道飞天被画在莫高窟的哪些地方?
问题四:飞天形象给你留下哪些印象? 学生活动
(二):听故事,完成填空练习 学生活动
(三):看视频,听讲解,完成教师提问 学生活动
(四):小组讨论,表述欣赏感悟
(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做填空、个人发表等学习形式,分析欣赏唐朝飞天的形象,感悟飞天的形象韵味)
3、作业:体验实践,学以致用
教师引导:出示敦煌莫高窟飞天图一组 学生活动
(五):当回小导游,请为这组图配上解说词 学生活动
(六):请学生朗诵 学生活动
(七):看锦囊,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图配上解说词 学生活动
(八):请学生朗诵图配上解说词 (通过小组合作配解说词活动,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巩固所学飞天的知识)
4、课后:拓展开发 教师引导:
问题五:如果请你临摹飞天,你会选择哪些绘画工具和材料呢?为什么? 问题六:美丽的飞天会是用哪些工具材料绘制的呢?为什么? 学生活动
(九):小组交流表述
教师总结:毛笔勾线,矿物颜料绘色
(通过交流表述,引出飞天壁画的创作材料,为下一课时的学习作准备和铺垫) 第二课时
1、课堂导入
(1) 展示飞天图片: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双飞天(壁画临摹)唐代,提问:有
同学知道这些是什么形象?你知道和她们的有关的故事吗?
(2) 学生思考回答
(3) 教师引导小结:这些形象就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请同学们看书本 P20(教师对飞天的概念做简单介绍) (本环节主要解决飞天的定义和概念问
题)
2、输入教学:
(1) 展示敦煌的全景照片和传入的途径
(2) 展示各个历史时期的飞天的形象。请同学们来比一比,各个历史时期的飞
天有什么不同。(分学习小组讨论,小组之间可展开竞赛)
① 兴起时期——十六国(第275窟)
② 创新时期——南北朝(第249窟)
③ 鼎盛时期——唐代(第329窟) 教师引导讨论和小结。(可以从飞天的姿态、着装、背景、体态造型等方面来做引导和小结)
(本环节意在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飞天形象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3) 动动手,学学古人(教师分发准备的飞天图片) 每位同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飞天形象,进行临摹 要求: ① 大小要适合,构图要饱满 ② 运用线条的形式来表现 ③ 注意把握人物的动态。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临摹)
3、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4、拓展思考:你觉得飞天的形象美在哪里?为什么古代的人们如此热衷表现飞天的形象?
10指墨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指墨画的基本概念,感受指墨画凝重古拙、金石味等艺术特点。
2、通过实践探究,学习指墨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能运用指墨画技法表现出多种不同墨色和点线面。
3、在欣赏与实践中感受指墨画独特的韵味美感,体验指墨画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各种指墨技法的掌握及运用。
2、难点:灵活运用手的不同部位作画,体现水墨效果。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调色盘(盒)、小水桶、毛毡、墨汁、国画颜料与宣纸等中国画工具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调色盒、墨汁、宣纸等工具材料。
五、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
欣赏沙画表演视频或手指印画导入,引出指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对比分析,感受指墨画特点。
(1) 课件出示徐悲鸿作品《猫》与潘天寿指墨作品《猫》。引导学生欣赏、感 受并思考:两幅画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从线条、墨色、画面效果等方面仔细观察体会、展开讨论交流。
(2) 课件出示名家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指墨画厚重、粗犷、古拙、金石味等特点。
3、探究尝试,体验指墨画趣味
(1)“玩墨”游戏
①请全体学生一起用手指玩墨,看谁玩出的墨色变化最多。
②交流展示,请玩出墨色变化多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诀窍(关键在于对水的掌握,与毛笔蘸水蘸墨类似)。
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指墨画技法。依据学生实际,教师作适当演示(课件出示指墨基本技法图示)
④ 选择有代表性的点线面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形态各异、墨色深浅不同的点线面适合表现什么物象?
⑤ 请学生比较思考:用手玩指墨游戏与用毛笔画画有什么不同?(体会笔墨)。
4、创作练习
(1) 教师介绍指墨画,提升学生对指墨画的认识 。
(2) 课件出示学生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指墨效果,欣赏体会。
(3) 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建议: ① 根据课堂练习纸上的各种点线面和墨色效果展开联想,通过添加等方式完成一幅抽象画 ② 把以前用毛笔画过的满意的国画作品用指墨的方式进行表现 ③ 用指墨画的方式创作一幅国画作品。
(4)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评议习作,教师分析点评、归纳总结。
(5) 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5、课后拓展
① 鼓励学生到美术馆或在网上欣赏指墨中国画作品,感受体会指墨画表现的特点和韵味。
② 有兴趣的同学,尝试用指墨画的形式去创作几幅作品。
11泼墨山水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泼墨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了解泼墨画的艺术特点,懂得泼墨方法的运用
2、通过欣赏、感受、体验等方式,在泼墨的基础上添画完成一幅泼墨山水画 3、感受泼墨中国画独特的韵味、体验泼墨的乐趣,培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索学习泼墨山水画的画法。
2、难点:泼墨效果的掌握和有效利用。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毛笔、调墨盒、水桶等工具。
(教师)范画、墨汁、中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墨盒、水桶等工具。
五、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 出示普通水墨山水和泼墨山水作品各一幅,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
(2) 教师总结出示课题。
2、笔墨游戏
(1) 教师介绍泼墨的方法、并作操作示范。
(2) 学生尝试在一张宣纸上进行泼墨游戏,体验观察墨色变化效果 。
(3) 教师选三幅不同效果的学生习作,请作者介绍取得效果的创作要领。
3、深入教学
(1) 观自然、学画法
① 欣赏大自然中的山水,感受自然美景 观察自然山水,探究山水画画法 提示:近低远高,近浓远淡。
②教师示范,边演示边讲解远景、中景、近景知识,及云雾和水的留白方法。 ③ 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泼墨山水。
(2) 赏作品,习技巧
① 比较画家的泼墨山水与自己作品的不同之处
画家通过添加小景(树、亭、舟、塔、房、人等)使得画面更有生活气息,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② 课件演示添加小景的方法和规律(少、简、小、干)
(3) 品诗词、悟画意
欣赏一幅诗配画,感受山水画的人文意境
4、作品欣赏。
5、作业练习。
在上一个环节创作基础上添加景物丰富画面,完成整件作品。要求:(1)用笔大胆,水分充足。(2)山水有远近和浓淡变化。(3)小景添加做到少、简、小。
6、作业讲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7、拓展延伸:张大千生平介绍。
12江南民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图像和艺术作品的欣赏,感受江南民居的美。
2、学会以水墨画的形式、个性、童趣地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
3、在多元欣赏、个性选景及相关的创作活动中,发展独特的审美眼光,感受水墨艺术、江南民居建筑艺术之间交相辉映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欣赏画家笔下江南民居美的基础上,以水墨的形式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
2、难点: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江南民居的独特视角,加以个性、童趣的水墨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江南民居图片,了解画江南民居的艺术家
及其作品等。准备好水墨创作相关的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及示范的笔墨工具 五、教学设计:
1、寻找我眼中的江南民居印象,初步视觉认知
(1) 打开画家吴冠中的水墨画,提问:猜一猜画中画的是什么?你是从哪 里看出来的?从画面中,说说你对江南民居的印象。
(2) 寻找你对于“江南民居”感受最深的视觉关注点。
(3) 揭示课题:《江南民居》
2、欣赏吴冠中的水墨江南,提升视觉审美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画家吴冠中的《水乡周庄》,提问:江南水乡民居美在哪里?学生可以结合搜集的资料一起研讨,并推荐学生代表交流看法。
3、探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发展艺术个性,接着欣赏杨明义、戴启顺两位画家的作品:画家是如何来处理点、线、面和黑、白、灰的关系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联系示例图,结合现场局部示范方式加以提点,以引导学生个性表现。
4、探寻独特化的创作视角,锤炼艺术创作
(1) 引导学生观看江南民居风景照:图片中的江南民居 表现内容有什么不
同?哪些地方最有江南味?
(2) 在具体表现上,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水墨技巧表现风景中的江南味的?
5、汲取同龄人的作品优点,获得迁移学习。
寻找儿童水墨画中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和同伴一起说一说。
6、捕捉图片中的创作灵感,尝试水墨表现
(1) 捕捉图片中富有江南味的独特景致,进行创作的构思。
(2) 创作一幅有江南特色的水墨作品。
7、进行发现式的展示评价,升华学习感悟
从创作视角、水墨画面处理等方面,发现自己和同伴创作的成功之处。
13西湖十景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西湖十景的山水之美,了解西湖十景的文化内涵。
2、学会用写意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方法,表现西湖十景的意境之美。
3、培养关注、尊重人类文化遗产的情感,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用墨色的浓淡、虚实表现西湖山水近景、远景、中景的关系。
2、难点:能表现西湖十景的意境之美。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国画工具、西湖十景图片、文字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国画工具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导入
(1) 欣赏西湖十景图片,请学生用一组形容词说说西湖十景,导入课题《西
湖
十景》。
(2) 课件出示晴雨西湖的图片,联想苏轼诗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提升西湖 十景的人文内涵。
2、探究
(1) 欣赏晴雨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水墨韵味。说说:
这样的山、水、天给你怎样的感受?
(2) 欣赏水墨作品《夕照》,引导学生通过作品与雷锋夕照实景照片对比,感 受西湖之美恰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3) 欣赏童中焘《三潭印月》,思考:画面中的三潭印月有何特点?画家又是 如何表现山、水、天交融的意境的?引导学生从如何凸显意境、国画用笔、墨色变化等角度感受艺术作品中的画面意境。
(4) 教师示范,用墨色的浓淡相融和用清水渲染墨色边缘的技法表现西湖山色
和水色交融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水分与画面效果的关系,用淡墨表现远山和其他景色。
(5) 同龄人作品欣赏,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画面突出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作品采用了哪些用笔、用墨方法?对你接下来的创作有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有意识地借鉴他人的成功创作经验。
3、创作
(1) 学习建议: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十景之一,用水墨晕染的技法表现印象中
的西湖山水。
(2)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4、评价
举办以“西湖印象“为主题的作品赏评会,引导学生找出最能体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画,并说说推荐理由。
5、拓展
引导学生搜集、赏析表现西湖十景的国画作品。
第二课时
1、导入:
(1) 画家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西湖水色交融的意境,回顾水墨表现技 法。
(2) 温故知新,说说西湖十景留给你的印象和水墨西湖带给你的印象。
2、探究
(1)欣赏曲院风荷景点,思考:画面中的荷花、树木、水面、游船能用上节课学习的渲染的方法来表现吗?
(2)学生欣赏作品,结合课件探究作品中细节的用笔用墨手法。
(3)学生实践探究,尝试表现波光粼粼的湖面。
(4)结合学生探究作品,教师示范用精细笔墨表现细节部分,引导学生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叠加相互交融表现荷叶和树。
(5)引导学生欣赏林风眠的作品《西湖》,提醒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构图、意境,引导学生学生从近景、远景、中景的用笔用墨上感受美术作品中的画面意境 。
(6)同龄人作品欣赏,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提问:作品重点刻画了什么?表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什么韵味?
3、创作
(1)学习建议:用水墨画技法表现西湖十景之一。创作过程中可以再显示的基础上适当删减或增加部分景物,以表现自己心中的西湖十景,增强画面意境感。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
(1)把画好的作品贴在展示墙上。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提供评价建议,引导学生从创意、构图、技法等方
面进行评价。
5、拓展
欣赏用不同形式表现的西湖十景,引导学生关心、热爱西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情怀,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14童谣童画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的相同之处。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
2、难点: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彩纸、剪刀等,课前搜集童谣或才会童谣书籍 (教师)童谣视频、课件
五、教学设计:
1、导入
(1)出示《丢手绢》图片,说说联想到了哪首童谣 丢手绢,丢手绢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2)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童谣或彩绘童谣书籍,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分析童谣与童画的相通之处,并说说对儿时童谣的记忆和感受
(3)小结:童谣,是一支歌,唱出了孩子心中的旋律。童谣,是一首诗,充满
了孩子的幻想和憧憬。童谣,是一幅画,画出了孩子眼中的真善美
(4)揭题——《童谣童画》
2、了解童谣相关知识
(1)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
(2)童谣通常都有两个特点: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孩子们感兴趣。
(3)童谣的历史。
(4)童谣按艺术形式分可分为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绕口令、颠倒歌、字头歌和谜语歌。《丢手绢》属于哪一类?(游戏歌)你会唱几首不同的《摇篮曲》。
3、欣赏感受
(1)欣赏童谣童画作品,感受文字与画面表达的含义和想通之美。
先出示童谣,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说说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然后出示童画,评一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运用哪些方法,把童谣表现出来的。
(2)用童谣创作成童画,可以选择一个词、一句话,或者联系整首童谣的内容创作,甚至还可以从词、句、诗进行联想。下面两幅画分别是以织布和做衣裳为想象点创作的童画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 欣赏童画的不同表达手法(水彩笔画、油画棒画、色彩、水墨、线描、剪
贴、剪纸、版画)。
4、学生创作
(1) 作业要求: ①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童谣,进行想象画创作。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或者是联系整首童谣的内容创作,甚至还可以从词、句、诗进行联想。 ② 结合所带的工具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方式进行创作。
(2)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评价作业
(1) 交流创作思路。
(2) 师生共同评价。
17大盒子小舞台
一、教学目标:
1、以纸盒为基本制作材料,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练习,设计制作一个微型舞台。
2、选择身边的多种材料,学习运用(如剪、折、叠、编、卷曲、插接、描绘等)制作方法进行简答的工艺制作。
3、通过多种媒体的制作练习,促进创新思维的综合应用,体验设计与制作的乐趣。同时能培养搜集整理的好习惯,以及变废为宝的创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根据普通的纸盒,通过合理设计和制作完成一个特定场景
2、难点:刀等工具的应用;组织场景,丰富舞台,表达自己独特的创意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一个较大的盒子、美工刀、剪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彩泥等。 (教师)教学课件、教师示范作品,示范半成品,制作工具及绘画工具。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8、欣赏导入
教师讲述《借东西的小人阿丽埃提》的故事
故事中的小房子装载着老主人的梦想,梦想有朝一日能够让小小人住进来引出主题:同学们,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一回小人,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小世界,世界虽然不大,只是一个小小的纸盒,但是它装载着同学们的梦想和创造,这个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板书:大盒子小舞台。
2、拓展思路,盒子妙用
(1)同学们都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盒子,我们首先来给他们分类 按形状分:方
形、圆形、心形、多边形 按材质分:纸质、塑料、木质、铁质、综合
(2)根据自己盒子的特点(形状、材质、色彩),你觉得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3、方法指导,改变盒子
教师:为了使盒子变成我们心中的小世界,我们该怎么制作场景呢? 展示各种盒子外观的改变方法:
9、切割展开法斜线切割:①上下切割 ②特殊型切割
(2)展开法,展开其中一条边。
(3)添加法,在原来的盒子基础上添加一些物件来完成,如:在盒子上添加柱子变成舞台,将盒子添加上门窗和顶变成房子(添画)。
(4)其他的特殊形状。
4、明确步骤,制作底座
提问:制作底座时须要注意些什么?
(1)在制作舞台时,你认为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须要注意些什么?
(2)纸盒切割注意事项(教师示范)。
①用线画出需要切割的部位。
10、 固定纸盒不让其摇晃。
11、 由轻到重,先割破外层,再切出形状。
(3) 确定主题,小组讨论确定制作主题。
假如给你一个长方形的盒子,你想制作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主题:森林、海洋、太空、家居、街道、公园、舞台······
(4) 背景制作
给盒子涂上颜色,或贴一些背景,使你的盒子变成漂亮的场景。考虑成熟的设计制作效果预设,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12、制作场景,进行美化
教师:盒子底座完成了,这就像舞台已经搭建好了,还需要配置一些必要的东西,请同学们讲一讲还需要添置些什么?学生设想,教师点评。
6、学生完成场景制作,教师个别辅导。
(1)应用相关方法制作一个场景。
(2)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作业,重点是盒子外形的制作。
7、作品展出,互评交流
(1)自己介绍。
(2)教师简单小结。
8、课后延伸,给自己的盒子场景取一个名字。
9、课后整理,指导学生收拾、保管好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大家根据自己盒子的特点,通过大胆的设想,运用了各种方法,有的改变外形,有的添加饰物,有的着色渲染······可以说事各显神通。现在我们已经初步制作成了一个小的场景,那么,怎样使我们的场景更真实、更有趣、更富有表现力呢?
2、根据主题制作附件
(1)你的盒子是什么主题的?根据你的盒子主题,想想你需要哪些配件呢? 例如:① 森林:树木、动物、花草······ ② 海洋:鱼类、贝类、水草······ ③ 太空:星球、飞船、外星人······ ④ 家居:家居、人物·······
(3) 请同学来一起开动脑筋,互相帮助出点子,怎样丰富、美化盒子。
(4) 附件制作步骤:①画;②上色;③剪 。
3、继续制作完成《大盒子小舞台》,添加小品、小景、丰富舞台 纸质的小景、小品的固定。
教师:刚才的配件中,我们有很多的物品是用纸来制作的,那如何才能使这小小的纸片立起来,站稳呢?
方法:
(1)将物体的下端折曲一小部分,然后粘在盒底。
(2)在物体的下端处粘一个支架或纸盒。
(3)在纸盒的底部堆上黏土或者橡皮泥等。
(4)将纸质小景通过十字交叉、三个循环等办法,做成立体的。
(5)用绳子垂吊起来。
4、组合各物品,美化舞台
舞台做好了,配件也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围绕,接下来就是围绕自己的主题设想来进行编排、组织、美化舞台。
(1)教师示范景物按一定的规律放置。请说一说编排的优劣,自己喜欢哪一种,为什么?①左中右式的排列。清楚、整齐,但是死板 ②三角形的编排。变化多,易协调,单画面易散 ③放射形、曲线、特殊形的排列······
(2)颜色的搭配要与主题一致
5、学生创作、教师个别辅导 制作方法、材料、主体的一致性。
6、个别展评
(1)学生自我介绍、互评。
(2)更多的关于合作的艺术作品欣赏。PPT 展示其他学生作品。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以大盒子为底的工艺制作,同学们思维活跃,积极性高。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关于盒子的工艺品 如:首饰盒、蛋糕盒等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和材料能够表现,正如我们今天学习的用盒子制作造型。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积极动手动脑,就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艺术品。
7、课后延伸,寻找小舞台
(1)整理搜集材料。
(2)寻找可以通过盒子为基础的其他设计造型。
18中国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不同题材内容的中国传世名画,了解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学习运用美术语言感受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
2、通过视频欣赏、图例解构、比较分析、观察探索等方法,欣赏认识人物、山水、花鸟等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魅力,以提高对中国传世名作的鉴赏能力。
3、认识不同时期中国传世名画的创作形式和内容,感受中国传世名画带给后人
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动力,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搜集、欣赏、交流与评述中国传世名品,感受传世名作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2、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学会运用一定的美术语言欣赏评述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中国传世名作的相关资料。 (教师)课件欣赏、小练习等。
五、教学设计:
1、谈话导入
考一考,说说你所知道的名画?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画的传世名作,去领略它们的艺术魅力。
2、名作第一印象
(1)欣赏、观察、走进中国传世名画,用简短的话语记录对每一幅传世名画的第一印象。
(2)说一说,分一分这些名作属于哪一类?
3、走进名画人物篇
(1)全图欣赏,感受其美感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走进《捣练图》,看看画中的人物都在干什么?从中你了解到什么?面对这样一幅画,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设想学生想知道阎立本为什么会画这幅画,画中的人为什么都那么胖?他为什么能把不同年龄的人物都画的那么传神?)。
(2)解构式欣赏,感受唐代人物画
通过解构名画人物轮廓形态、放大部分人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自己所理解的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
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中人物的脸型、体态等,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唐代人物画风格。
小练习: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这两 幅唐代人物画,找一找,选一选画中人物的特征。
(3)延伸式欣赏,走进唐代人物画
唐代是人物画非常繁盛的时代,人物从神圣转向世俗,题材广泛,描绘侍女、历史故事、贵族生活等
视频欣赏,随着《步辇图》的故事,再次走进唐代人物画,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小组分析,自主欣赏、解读《步辇图》,并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收获。
(4)还原式欣赏,认识工笔人物画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引导学生认识一幅白描稿工笔人物画完成的过程,认识工笔画的艺术魅力。
通过《捣练图》与《富春山居图》的初步对比,让学生对工笔画与写意画有大概的了解。
出示《写生珍禽图》,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除了用工笔表现人物,还很细致地观察生活,描绘各种花鸟鱼虫。
(5)对比式欣赏,学会区分工笔与写意。
第二课时
1、激趣导入
这节课,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剩山卷》,通过提问引发学生观察、思考
问题设计:
问题A :为什么这幅画会被叫《剩山卷》呢? 问题B :这幅画跟《富春山居图》有什么关系?
3、揭秘名作
播放视频“传世杰作为何一分为二” 《富春山居图》的坎坷经历。
3、细品名作
(1)中国画中的留白。
(2)中国画中的墨色。
(3)中国画中的用笔。
(4)找一找画中的笔墨变化。
(5)比较南北方山水的不同。
(6)分辨中国画的不同表现形式。
(7)中国画中的意境表达。
4、课堂小结
中国画无论是笔墨、构图、还是形式,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意境美
5、课后拓展。
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欣赏,了解更多的中国传世名画及相关知识。
1悠悠老街
一、教学目标:
1、探访老街的历史和文化
2、学习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对老街进行记录或描绘
3、在感受和表现老街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尊重及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用美术形式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记录或者描述。
2、难点: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老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欣赏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历史老街的风光。揭示课题《悠悠老街》
2、说说自己家乡的老街的历史和故事
3、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风光。
4、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上各种古老建筑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历史建筑的特色。
5、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反映老街上保留着的传统风俗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传统文化。
6、学习建议:课后和学生一起寻访老街上的传统风俗和历史建筑。
第二课时
1、观看老街视频,揭示课题
2、交流:和同学一起用相机或画笔记录老街的历史和风俗文化时,有什么困难?又有什么趣味发现?
3、写生创作指导
(1) 欣赏表现老街的风貌的优秀美术作品。
(2) 教师讲解并演示创作写生的方法。
4、同龄人作品欣赏
5、学习建议:通过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老街。
6、展示评价
7、拓展: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悠悠老街。
2、传统门饰
一、教学目标:
1、中国传统门的类别、装饰特点。
2、通过对门饰的观察、欣赏、初步学习运用剪纸或绘画形式,创作自己喜欢的具有不同风格的门。
3、培养热爱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绘画或剪纸的形式表现中国传统门饰。
2、难点: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传统的装饰风格。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卡纸、综合材料、剪刀、双面胶、水彩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1、介绍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门饰的知识:传统的门饰;门饰的雕刻技法、民族特点;中外门饰的区别等。
(2)引入课题《门的装饰》。
2、欣赏相关作品。
(1)欣赏各种各样的门饰
(2)了解“门”各部分的名称、及“门”的细节装饰。
提问:你觉得这些传统门饰美在哪里?它们各有什么特点?(表现在门饰上面的几何图案、树木花卉、翎毛走兽等。) 学生小组讨论。
3、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1) 用对折剪刻的方法制作一幅门的剪纸。
(2) 用线描的方法表现不同风格的门饰。
4、学生构思创作
5、教师巡视指导
对创作中普遍出现的问题作集体和个别的指导
6、评价
能否在传统图案上进行创新;
能否在作业中有意识地运用一些原理;
能否大胆地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和对他人作品的意见。
7、拓展
3适合纹样
一、教学目标:
1、欣赏适合纹样,感受适合纹样的艺术特色,了解适合纹样的不同样式及构成特点。
2、学习适合纹样的设计方法。
3、通过学习、了解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适合纹样的不同样式,构成特点及设计简单的适合纹样。
2、难点:运用点线面的组合、色彩的合理搭配,表现出丰富多彩的适合纹样。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绘画用具、各种纸张等
(教师)课件或视频、范作、图片和实物等
五、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引出课题
(1)欣赏生活中的适合纹样。说一说:你还在生活中见过哪些适合纹样呢?
(2)揭示课题:《适合纹样》
2、观察分析,研学新知
(1)欣赏适合纹样作品,说一说:什么是适合纹样?
(2)欣赏适合纹样作品,小组讨论:适合纹样的构成形式有哪些? 对称式:纹样上下或左右相同,同形同色,整齐稳重
均衡式:不对称,纹样不同形、不同色、自由活泼
向心式:纹样由外往中心排列 离心式:纹样由中心往外排列
旋转式:纹样由中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扭曲。
(3)欣赏同龄人作品,学习作品优秀之处。提问以下适合纹样运用了哪种构成形式?
(4)提问:你知道如何创作适合纹样吗?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选择一个形状和纹样素材,设计适合纹样。
(2)也可以为一件生活用品设计适合纹样 。
(3)提示:
①适合纹样与里面的纹样要适合外形,即使去掉外形,仍能显示出原来的形状特点。
②纹样绘制时要注意色彩的关系,如对比与和谐。
4、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 举办“适合纹样欣赏会”,请学生将自己创作的适合纹样作品贴在黑板上 进行自评,互评。
(2) 教师以恰当的语言对适合纹样和学生作品进行小结,引导学生加强在生活
中观察与运用适合纹样,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
4好看的装饰画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装饰画的起源、种类、作用、感受装饰画独特的艺术美。
2、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
3、培养将美术作品运用到生活中去的意识,激发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装饰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尝试设计装饰画 。
2、难点:灵活运用装饰画设计方法,设计有创意的装饰画。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彩色纸、彩色笔、绘画铅笔、画框 (教师)范画、课件
五、教学设计:
1、欣赏导入: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装饰画,提问:这样的画给你带来怎样的美感?我们应该把它称为什么画?
(2)说一说:你对装饰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3)说一说: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怎样的装饰画?
(4)教师小结:生活中,我们经常能见到这种“与环境协调,起到装饰、美化
环境的画”。我们把这样的画称为“装饰画”。因为装饰画具有鲜明的欣赏性和装饰性,所以人们称它为:“经过化妆、打扮出来的画。” 出示课题:《好看的装饰画》。
(5)教师讲解装饰画的起源,师生共同感受装饰画悠久的历史。
2、交流研究
(1)欣赏著名的装饰画作品,进一步感受装饰画独特的美。
(2)与写实的绘画相比,装饰画具有怎样的美感。
(3)通过照片与装饰画的对比,学习装饰画的设计方法。
师生共同探究装饰画的方法:夸张、变形、简化、概括、修饰等方法;总结装饰画的设计三要素:造型、色彩、构图
3、设计实践
(1)教师示范的装饰画设计方法,强调作品创作时可以是形状的装饰变化,也可以是色彩的装饰变化。
(2)学生了解装饰画绘画步骤。
(3)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组合形式:独帽式装饰画和组合式装饰画 。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建议:①设计一幅以《花》为主题的独帽式装饰画;②小组合作设计一组以《花》为主题的组合式装饰画。
(2)学生进行创作,选择完成组合式装饰画的同学进行讨论分工,合作完成作品。
5、课外延伸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展示作品,并填写说明。
(2)教师组织学生欣赏装饰画展,进行自评和互评。
(3)欣赏多种材料制作的装饰画。
(4)可以尝试将自己设计的装饰画运用到生活物品中去。
5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民族纹样的样式美
2、画画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
3、尊重民族文化,感受民族纹样的艺术魅力,发现并创造生活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民族纹样的造型美和形式美,把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装饰在平面图形中
2、难点:能把喜欢的民族纹样运用于平面设计,体现出较好的色彩搭配和构成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具有民族纹样的物品,彩笔、画纸
(教师)有民族纹样的相关物品,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设计:
1、新课导入
教师:出示普通花布和有民族纹样的花布(最好是实物)。 比一比,两块花布的纹样有什么不同?
小结:民族纹样的花布更别致,这些民族纹样在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民族纹样》
2、了解民族纹样的运用
(1)出示:民族风的服饰、鞋、包。 体会:民族纹样使服饰、鞋、包更漂亮。
(2)出示:名族风的家居布艺。
体会:民族纹样使布艺更美丽、环境更舒适 。
4、认识民族纹样
(1) 美在变化与统一
① 出示:白族刺绣小围兜
猜一猜:这个小围兜为谁设计?美在哪里? 口水兜上有什么纹样? 纹样是怎么构成的?
小结:图案中有动物纹样和植物纹样,对称的构成方式,色彩丰富 ② 出示:彝族刺绣肚兜
看一看:肚兜上的图案美在哪儿? 肚兜上有什么纹样? 花纹是怎样构成的?
选用哪些颜色搭配的?有什么寓意?
小结:直立对称的构成方式。中间是人物纹样和花草纹样;周围是连续花草纹。 它主要有三种颜色:红色表达热情、豪放;黑色表达严肃、尊贵;黄色表达和平、亲切。
(2) 美在对称与平衡 出示:白族扎染方巾
想一想:在抽象的图案中你看出了哪些纹样? 这个图案花纹是怎样构成的? 用什么颜色搭配的?
小结:本图案是圆形放射的骨式,主要由几何纹和花草纹组成;典雅的蓝底白花源于植物染料蓝草的作用。
(3) 美在对比与调和 出示:适合纹样蓝印花布。
找一找:这个蓝底白花的图案中有哪些植物和动物?
想一想:美观的同时又有什么寓意?
小结:石榴寓意多子多福;喜鹊寓意吉祥;猫寓意耄耋富贵。
(4) 尝试练习 教师示范;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试着画一画 。
(5) 学生作品赏析
① 同学们的作品参照了民族纹样进行创作,使两件作品既整体统一,又有局部变化(民族纹样、变化又统一) ② 变中求整,平中求奇
4、实践探索
试一试:请你把今天学到的画民族纹样的本领,设计并装饰在平面的图形中,美化生活物品。学生创作20分钟。
5、作业展示
展示学生的作品,自评和互评
(1)说一说:“我”用民族纹样装饰了什么东西?表达了自己什么想法和感受?
(2)评一评:你喜欢哪一幅作品?你看出来作者用了什么纹样装饰的? 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生活中的民族纹样,认识了民族纹样的内容美,感受到了民族纹样的形式美,还能在平面图形设计中 选择喜欢的民族纹样来装饰,美化生活物品。
6、课外拓展
生活中其他民族元素的运用。
6、运动会奖杯设计
一、 教学目的:
1、认识运动会奖杯的独特特点和多样的造型美。
2、发挥想象,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造型新颖、制作别致的运动会奖杯。
3、通过学习活动,体验为学校运动会设计奖杯的参与感、成就感,感受设计对于提升运动会文化内涵的重要评价。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尝试用泥塑表现一个新颖的奖杯造型
2、难点:奖杯造型设计的独特和新颖。泥塑制作中的部件连接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陶泥、搜集的各种奖杯图片,了解知名运动会奖杯背后
的故事和艺术特点
(教师)各种奖杯的图片和自制课件
五、教学过程:
1、营造聚焦奖杯的话题情境,在视觉回忆中导入
(1)老师打开奖杯王国的大门,和大家聊天:你看到过哪些比赛的奖杯(如美术、体育、科技等)?都有哪些特点?(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猜一猜:你认为这是一个什么种类的奖杯?为什么?
(3)教师小结:指出运动会奖杯是体育健儿通过自己的努力拼搏得到的荣誉,是奋发向上的象征。今天,我们也来为学校运动会设计奖杯,随即引出学习主题:《运动会奖杯设计》
2、截图奖杯背后的人文故事,在初步交流中感知。 运动会的奖杯上,有的以某个运动项目的一些元素为造型,易于辨认,如足球形;有的,背后有着捐赠人或主办方的故事,需要我们研究一番才知
(1) 你认识这些奖杯吗?你知道这些奖杯背后的故事吗?
(2) 你觉得这些奖杯的外形都像什么?难道奖杯都像“杯形”吗? 3 、探析多样奖杯的多样造型,在视觉分析中拓思
(1) 这些奖杯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像什么形状?(学生感受其形状不同,说得
有道理即可)
(2) 发连线卡,引导学生连连线,感受奖杯的多样造型可能,并问:你还有什
么有趣的奖杯形状设计可能?
4、探究泥塑奖杯的个性技巧,在猜想观看中领悟
(1)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索用泥塑的方式来进行奖杯的设计,根据你的观
察,你认为这个奖杯应该怎样做出来?奖杯采用了哪些泥塑方法?
(2) 结合示意图或视频,说说:制作过程的难点是什么?怎样解决?(教师听
取学生回答,并作必要补充,就如何连接做的牢作一些讲解、示范等)
5、探寻奖杯作品的创意之处,在视觉欣赏中提升。
(1) 这三个奖杯的形状有哪些不同?
(2) 在泥塑表现上,哪些地方特别精彩?是怎么表现的?
6、采用泥塑手法的奖杯设计,在制作表现中创意。
(1) 用泥塑的方法为运动会的比赛设计,制作一个奖杯。
(2) 要求造型别致、美观。
7、多元赞赏创意的展示评价,在成功体验中超越
采用泥塑展示架或橱窗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说一说:
(1) 向同学介绍自己设计的奖杯创意之处 。
(2) 学生相互比一比谁的奖杯做的最好。
8吹吹打打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在吹打乐器表演中的动态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手法;并尝试用泥塑进行圆雕造型表现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操作等活动提高对人物动态的观察能力和泥塑造型的表现能力,知道用美术的方式表现生活
3、体验泥塑造型活动的乐趣,在夸张人物动态的造型活动中提高对泥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泥塑圆雕的形式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2、难点:能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适当的夸张,表现出人物演奏时的动态 三、
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陶泥、泥刀、木板一块、抹布(或旧报纸)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陶泥、泥塑作品若干 五、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欣赏《击鼓说唱俑》等经典陶俑泥塑作品后,教师简单介绍吹打乐的历史,并出示课题《吹吹打打》,提出本课学习任务——用泥塑表现演奏吹打乐器的人物
2、欣赏、了解安塞腰鼓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知识,初步感受吹打乐表演时活泼快乐、激情四射的魅力
3、引导学生欣赏杨奇瑞的现代雕塑作品《丑娃参军》,重点对“爷爷”这一人物进行深入赏析,深刻体会夸张的造型方法和作用
4、引导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自主学习交流;欣赏课本第19页的图片,说说这些人物的哪些地方最吸引你?教师巡视辅导,启发学生重点观察人物的眼睛、嘴、鼻、体态等的造型变化,感受夸张表现的魅力
5、教师演示制作步骤,引导学生观察在人物的整体泥塑时要把握好整体简单刻画和局部细节的深入刻画对比
6、布置作业要求:能用泥塑的方法表现一个正在表演吹打乐的人物,要注意夸张人物的动态
7、学生进行作业,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化辅导
8、引导学生展示介绍完成的作业,互相观察并进行评价。评价重点放在人物造型上,看看是否和前一课的泥娃娃造型比较有更夸张的动态
9、教师小结并布置第二课时的课前准备:要求学生课后观看和搜集各种本地民间传统的吹打乐、现代打击乐、学校乐队表演的视频节目和图片资料等。
9飞天
一、 教学目标:
1、运用讲故事、配演说词、示范、临摹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飞天的故事、飞天的产生过程与创作手法。
2、认识敦煌莫高窟中飞天的形象,了解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造型特点和飞行姿态,掌握飞天的三个经典样式,同时能用简单的线条临摹或描摹飞天作品
3、体会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形象特点,从而促进审美情感的升华
二、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中国敦煌莫高窟中飞天的形象,掌握三个典型时期飞天的造型特点和飞行姿态,辨别出飞天的三种基本样式。
2、难点:分析飞天形象的时代特征,使学生能用简单的线条临摹或描摹飞天作品。
三、 教学课时:2课时
四、 课前准备:
(学生)固体胶、彩色水笔、剪刀、4k 卡纸一张
(教师)各种飞天图案若干组,圆形、方形、三角形构图框,若干组,课件一个
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引导:分步局部出示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双飞天壁画
问题一:你们认识这个艺术形象吗?它是谁?引出《双飞天壁画》以及这幅壁画的所处地址 学生活动(一):观察,独立发言。
(通过猜一猜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深入:探索感知,欣赏分析
教师引导:讲述飞天形象的来历及历史
问题二:听了上述故事,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做一做这些题吗?
问题三:看视频,听教师概括讲述飞天的发展历史和用途。你还知道飞天被画在莫高窟的哪些地方?
问题四:飞天形象给你留下哪些印象? 学生活动
(二):听故事,完成填空练习 学生活动
(三):看视频,听讲解,完成教师提问 学生活动
(四):小组讨论,表述欣赏感悟
(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做填空、个人发表等学习形式,分析欣赏唐朝飞天的形象,感悟飞天的形象韵味)
3、作业:体验实践,学以致用
教师引导:出示敦煌莫高窟飞天图一组 学生活动
(五):当回小导游,请为这组图配上解说词 学生活动
(六):请学生朗诵 学生活动
(七):看锦囊,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图配上解说词 学生活动
(八):请学生朗诵图配上解说词 (通过小组合作配解说词活动,让学生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巩固所学飞天的知识)
4、课后:拓展开发 教师引导:
问题五:如果请你临摹飞天,你会选择哪些绘画工具和材料呢?为什么? 问题六:美丽的飞天会是用哪些工具材料绘制的呢?为什么? 学生活动
(九):小组交流表述
教师总结:毛笔勾线,矿物颜料绘色
(通过交流表述,引出飞天壁画的创作材料,为下一课时的学习作准备和铺垫) 第二课时
1、课堂导入
(1) 展示飞天图片:敦煌莫高窟第320窟双飞天(壁画临摹)唐代,提问:有
同学知道这些是什么形象?你知道和她们的有关的故事吗?
(2) 学生思考回答
(3) 教师引导小结:这些形象就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请同学们看书本 P20(教师对飞天的概念做简单介绍) (本环节主要解决飞天的定义和概念问
题)
2、输入教学:
(1) 展示敦煌的全景照片和传入的途径
(2) 展示各个历史时期的飞天的形象。请同学们来比一比,各个历史时期的飞
天有什么不同。(分学习小组讨论,小组之间可展开竞赛)
① 兴起时期——十六国(第275窟)
② 创新时期——南北朝(第249窟)
③ 鼎盛时期——唐代(第329窟) 教师引导讨论和小结。(可以从飞天的姿态、着装、背景、体态造型等方面来做引导和小结)
(本环节意在通过讨论使学生了解飞天形象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3) 动动手,学学古人(教师分发准备的飞天图片) 每位同学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飞天形象,进行临摹 要求: ① 大小要适合,构图要饱满 ② 运用线条的形式来表现 ③ 注意把握人物的动态。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临摹)
3、学生作品展示(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4、拓展思考:你觉得飞天的形象美在哪里?为什么古代的人们如此热衷表现飞天的形象?
10指墨画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指墨画的基本概念,感受指墨画凝重古拙、金石味等艺术特点。
2、通过实践探究,学习指墨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能运用指墨画技法表现出多种不同墨色和点线面。
3、在欣赏与实践中感受指墨画独特的韵味美感,体验指墨画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各种指墨技法的掌握及运用。
2、难点:灵活运用手的不同部位作画,体现水墨效果。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调色盘(盒)、小水桶、毛毡、墨汁、国画颜料与宣纸等中国画工具材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调色盒、墨汁、宣纸等工具材料。
五、教学设计:
1、激趣导入:
欣赏沙画表演视频或手指印画导入,引出指墨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对比分析,感受指墨画特点。
(1) 课件出示徐悲鸿作品《猫》与潘天寿指墨作品《猫》。引导学生欣赏、感 受并思考:两幅画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从线条、墨色、画面效果等方面仔细观察体会、展开讨论交流。
(2) 课件出示名家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指墨画厚重、粗犷、古拙、金石味等特点。
3、探究尝试,体验指墨画趣味
(1)“玩墨”游戏
①请全体学生一起用手指玩墨,看谁玩出的墨色变化最多。
②交流展示,请玩出墨色变化多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诀窍(关键在于对水的掌握,与毛笔蘸水蘸墨类似)。
③展示交流,归纳小结指墨画技法。依据学生实际,教师作适当演示(课件出示指墨基本技法图示)
④ 选择有代表性的点线面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形态各异、墨色深浅不同的点线面适合表现什么物象?
⑤ 请学生比较思考:用手玩指墨游戏与用毛笔画画有什么不同?(体会笔墨)。
4、创作练习
(1) 教师介绍指墨画,提升学生对指墨画的认识 。
(2) 课件出示学生指墨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指墨效果,欣赏体会。
(3) 学生创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建议: ① 根据课堂练习纸上的各种点线面和墨色效果展开联想,通过添加等方式完成一幅抽象画 ② 把以前用毛笔画过的满意的国画作品用指墨的方式进行表现 ③ 用指墨画的方式创作一幅国画作品。
(4)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评议习作,教师分析点评、归纳总结。
(5) 收拾整理工具材料
5、课后拓展
① 鼓励学生到美术馆或在网上欣赏指墨中国画作品,感受体会指墨画表现的特点和韵味。
② 有兴趣的同学,尝试用指墨画的形式去创作几幅作品。
11泼墨山水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泼墨山水画的基本知识与技法,了解泼墨画的艺术特点,懂得泼墨方法的运用
2、通过欣赏、感受、体验等方式,在泼墨的基础上添画完成一幅泼墨山水画 3、感受泼墨中国画独特的韵味、体验泼墨的乐趣,培养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索学习泼墨山水画的画法。
2、难点:泼墨效果的掌握和有效利用。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宣纸、墨汁、中国画颜料、毛笔、调墨盒、水桶等工具。
(教师)范画、墨汁、中国画颜料、宣纸、毛笔、调墨盒、水桶等工具。
五、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1) 出示普通水墨山水和泼墨山水作品各一幅,让学生进行比较欣赏。
(2) 教师总结出示课题。
2、笔墨游戏
(1) 教师介绍泼墨的方法、并作操作示范。
(2) 学生尝试在一张宣纸上进行泼墨游戏,体验观察墨色变化效果 。
(3) 教师选三幅不同效果的学生习作,请作者介绍取得效果的创作要领。
3、深入教学
(1) 观自然、学画法
① 欣赏大自然中的山水,感受自然美景 观察自然山水,探究山水画画法 提示:近低远高,近浓远淡。
②教师示范,边演示边讲解远景、中景、近景知识,及云雾和水的留白方法。 ③ 学生临摹或创作一幅泼墨山水。
(2) 赏作品,习技巧
① 比较画家的泼墨山水与自己作品的不同之处
画家通过添加小景(树、亭、舟、塔、房、人等)使得画面更有生活气息,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② 课件演示添加小景的方法和规律(少、简、小、干)
(3) 品诗词、悟画意
欣赏一幅诗配画,感受山水画的人文意境
4、作品欣赏。
5、作业练习。
在上一个环节创作基础上添加景物丰富画面,完成整件作品。要求:(1)用笔大胆,水分充足。(2)山水有远近和浓淡变化。(3)小景添加做到少、简、小。
6、作业讲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7、拓展延伸:张大千生平介绍。
12江南民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图像和艺术作品的欣赏,感受江南民居的美。
2、学会以水墨画的形式、个性、童趣地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
3、在多元欣赏、个性选景及相关的创作活动中,发展独特的审美眼光,感受水墨艺术、江南民居建筑艺术之间交相辉映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在欣赏画家笔下江南民居美的基础上,以水墨的形式表现一幅江南民居图。
2、难点: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江南民居的独特视角,加以个性、童趣的水墨表现。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各种江南民居图片,了解画江南民居的艺术家
及其作品等。准备好水墨创作相关的绘画工具 (教师)课件及示范的笔墨工具 五、教学设计:
1、寻找我眼中的江南民居印象,初步视觉认知
(1) 打开画家吴冠中的水墨画,提问:猜一猜画中画的是什么?你是从哪 里看出来的?从画面中,说说你对江南民居的印象。
(2) 寻找你对于“江南民居”感受最深的视觉关注点。
(3) 揭示课题:《江南民居》
2、欣赏吴冠中的水墨江南,提升视觉审美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画家吴冠中的《水乡周庄》,提问:江南水乡民居美在哪里?学生可以结合搜集的资料一起研讨,并推荐学生代表交流看法。
3、探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发展艺术个性,接着欣赏杨明义、戴启顺两位画家的作品:画家是如何来处理点、线、面和黑、白、灰的关系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可联系示例图,结合现场局部示范方式加以提点,以引导学生个性表现。
4、探寻独特化的创作视角,锤炼艺术创作
(1) 引导学生观看江南民居风景照:图片中的江南民居 表现内容有什么不
同?哪些地方最有江南味?
(2) 在具体表现上,采用了哪些不同的水墨技巧表现风景中的江南味的?
5、汲取同龄人的作品优点,获得迁移学习。
寻找儿童水墨画中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和同伴一起说一说。
6、捕捉图片中的创作灵感,尝试水墨表现
(1) 捕捉图片中富有江南味的独特景致,进行创作的构思。
(2) 创作一幅有江南特色的水墨作品。
7、进行发现式的展示评价,升华学习感悟
从创作视角、水墨画面处理等方面,发现自己和同伴创作的成功之处。
13西湖十景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西湖十景的山水之美,了解西湖十景的文化内涵。
2、学会用写意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方法,表现西湖十景的意境之美。
3、培养关注、尊重人类文化遗产的情感,热爱家乡、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会用墨色的浓淡、虚实表现西湖山水近景、远景、中景的关系。
2、难点:能表现西湖十景的意境之美。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国画工具、西湖十景图片、文字资料 (教师)多媒体课件、国画工具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导入
(1) 欣赏西湖十景图片,请学生用一组形容词说说西湖十景,导入课题《西
湖
十景》。
(2) 课件出示晴雨西湖的图片,联想苏轼诗句“淡妆浓抹总相宜”,提升西湖 十景的人文内涵。
2、探究
(1) 欣赏晴雨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水墨韵味。说说:
这样的山、水、天给你怎样的感受?
(2) 欣赏水墨作品《夕照》,引导学生通过作品与雷锋夕照实景照片对比,感 受西湖之美恰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3) 欣赏童中焘《三潭印月》,思考:画面中的三潭印月有何特点?画家又是 如何表现山、水、天交融的意境的?引导学生从如何凸显意境、国画用笔、墨色变化等角度感受艺术作品中的画面意境。
(4) 教师示范,用墨色的浓淡相融和用清水渲染墨色边缘的技法表现西湖山色
和水色交融的意境。引导学生感受水分与画面效果的关系,用淡墨表现远山和其他景色。
(5) 同龄人作品欣赏,引导学生边看边思考:画面突出表现了什么样的意境? 作品采用了哪些用笔、用墨方法?对你接下来的创作有什么启示?引导学生在欣赏中有意识地借鉴他人的成功创作经验。
3、创作
(1) 学习建议: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十景之一,用水墨晕染的技法表现印象中
的西湖山水。
(2)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4、评价
举办以“西湖印象“为主题的作品赏评会,引导学生找出最能体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画,并说说推荐理由。
5、拓展
引导学生搜集、赏析表现西湖十景的国画作品。
第二课时
1、导入:
(1) 画家作品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西湖水色交融的意境,回顾水墨表现技 法。
(2) 温故知新,说说西湖十景留给你的印象和水墨西湖带给你的印象。
2、探究
(1)欣赏曲院风荷景点,思考:画面中的荷花、树木、水面、游船能用上节课学习的渲染的方法来表现吗?
(2)学生欣赏作品,结合课件探究作品中细节的用笔用墨手法。
(3)学生实践探究,尝试表现波光粼粼的湖面。
(4)结合学生探究作品,教师示范用精细笔墨表现细节部分,引导学生用浓淡不同的墨色叠加相互交融表现荷叶和树。
(5)引导学生欣赏林风眠的作品《西湖》,提醒学生在创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构图、意境,引导学生学生从近景、远景、中景的用笔用墨上感受美术作品中的画面意境 。
(6)同龄人作品欣赏,学习作品的优秀之处。提问:作品重点刻画了什么?表现了西湖十景之一的什么韵味?
3、创作
(1)学习建议:用水墨画技法表现西湖十景之一。创作过程中可以再显示的基础上适当删减或增加部分景物,以表现自己心中的西湖十景,增强画面意境感。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评价
(1)把画好的作品贴在展示墙上。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提供评价建议,引导学生从创意、构图、技法等方
面进行评价。
5、拓展
欣赏用不同形式表现的西湖十景,引导学生关心、热爱西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情怀,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14童谣童画
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民间童谣的历史及特点,童谣和童画的相同之处。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童谣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强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童谣配上合适的童画。
2、难点:创作的童画既符合童谣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彩纸、剪刀等,课前搜集童谣或才会童谣书籍 (教师)童谣视频、课件
五、教学设计:
1、导入
(1)出示《丢手绢》图片,说说联想到了哪首童谣 丢手绢,丢手绢
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 大家不要告诉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快点快点捉住他
(2)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童谣或彩绘童谣书籍,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分析童谣与童画的相通之处,并说说对儿时童谣的记忆和感受
(3)小结:童谣,是一支歌,唱出了孩子心中的旋律。童谣,是一首诗,充满
了孩子的幻想和憧憬。童谣,是一幅画,画出了孩子眼中的真善美
(4)揭题——《童谣童画》
2、了解童谣相关知识
(1)童谣是为儿童作的短诗,强调格律和韵脚,通常以口头形式流传
(2)童谣通常都有两个特点:一是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二是有趣、好玩,孩子们感兴趣。
(3)童谣的历史。
(4)童谣按艺术形式分可分为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绕口令、颠倒歌、字头歌和谜语歌。《丢手绢》属于哪一类?(游戏歌)你会唱几首不同的《摇篮曲》。
3、欣赏感受
(1)欣赏童谣童画作品,感受文字与画面表达的含义和想通之美。
先出示童谣,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说说你联想到了怎样的画面,然后出示童画,评一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运用哪些方法,把童谣表现出来的。
(2)用童谣创作成童画,可以选择一个词、一句话,或者联系整首童谣的内容创作,甚至还可以从词、句、诗进行联想。下面两幅画分别是以织布和做衣裳为想象点创作的童画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 欣赏童画的不同表达手法(水彩笔画、油画棒画、色彩、水墨、线描、剪
贴、剪纸、版画)。
4、学生创作
(1) 作业要求: ①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童谣,进行想象画创作。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或者是联系整首童谣的内容创作,甚至还可以从词、句、诗进行联想。 ② 结合所带的工具材料,选择自己喜欢的创作方式进行创作。
(2) 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评价作业
(1) 交流创作思路。
(2) 师生共同评价。
17大盒子小舞台
一、教学目标:
1、以纸盒为基本制作材料,运用不同的材料和技法进行立体模型的制作练习,设计制作一个微型舞台。
2、选择身边的多种材料,学习运用(如剪、折、叠、编、卷曲、插接、描绘等)制作方法进行简答的工艺制作。
3、通过多种媒体的制作练习,促进创新思维的综合应用,体验设计与制作的乐趣。同时能培养搜集整理的好习惯,以及变废为宝的创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能根据普通的纸盒,通过合理设计和制作完成一个特定场景
2、难点:刀等工具的应用;组织场景,丰富舞台,表达自己独特的创意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一个较大的盒子、美工刀、剪刀、颜料或其他着色工具、彩泥等。 (教师)教学课件、教师示范作品,示范半成品,制作工具及绘画工具。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8、欣赏导入
教师讲述《借东西的小人阿丽埃提》的故事
故事中的小房子装载着老主人的梦想,梦想有朝一日能够让小小人住进来引出主题:同学们,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做一回小人,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小世界,世界虽然不大,只是一个小小的纸盒,但是它装载着同学们的梦想和创造,这个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板书:大盒子小舞台。
2、拓展思路,盒子妙用
(1)同学们都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盒子,我们首先来给他们分类 按形状分:方
形、圆形、心形、多边形 按材质分:纸质、塑料、木质、铁质、综合
(2)根据自己盒子的特点(形状、材质、色彩),你觉得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3、方法指导,改变盒子
教师:为了使盒子变成我们心中的小世界,我们该怎么制作场景呢? 展示各种盒子外观的改变方法:
9、切割展开法斜线切割:①上下切割 ②特殊型切割
(2)展开法,展开其中一条边。
(3)添加法,在原来的盒子基础上添加一些物件来完成,如:在盒子上添加柱子变成舞台,将盒子添加上门窗和顶变成房子(添画)。
(4)其他的特殊形状。
4、明确步骤,制作底座
提问:制作底座时须要注意些什么?
(1)在制作舞台时,你认为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须要注意些什么?
(2)纸盒切割注意事项(教师示范)。
①用线画出需要切割的部位。
10、 固定纸盒不让其摇晃。
11、 由轻到重,先割破外层,再切出形状。
(3) 确定主题,小组讨论确定制作主题。
假如给你一个长方形的盒子,你想制作一个怎样的场景呢? 主题:森林、海洋、太空、家居、街道、公园、舞台······
(4) 背景制作
给盒子涂上颜色,或贴一些背景,使你的盒子变成漂亮的场景。考虑成熟的设计制作效果预设,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12、制作场景,进行美化
教师:盒子底座完成了,这就像舞台已经搭建好了,还需要配置一些必要的东西,请同学们讲一讲还需要添置些什么?学生设想,教师点评。
6、学生完成场景制作,教师个别辅导。
(1)应用相关方法制作一个场景。
(2)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作业,重点是盒子外形的制作。
7、作品展出,互评交流
(1)自己介绍。
(2)教师简单小结。
8、课后延伸,给自己的盒子场景取一个名字。
9、课后整理,指导学生收拾、保管好物品,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课时
1、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大家根据自己盒子的特点,通过大胆的设想,运用了各种方法,有的改变外形,有的添加饰物,有的着色渲染······可以说事各显神通。现在我们已经初步制作成了一个小的场景,那么,怎样使我们的场景更真实、更有趣、更富有表现力呢?
2、根据主题制作附件
(1)你的盒子是什么主题的?根据你的盒子主题,想想你需要哪些配件呢? 例如:① 森林:树木、动物、花草······ ② 海洋:鱼类、贝类、水草······ ③ 太空:星球、飞船、外星人······ ④ 家居:家居、人物·······
(3) 请同学来一起开动脑筋,互相帮助出点子,怎样丰富、美化盒子。
(4) 附件制作步骤:①画;②上色;③剪 。
3、继续制作完成《大盒子小舞台》,添加小品、小景、丰富舞台 纸质的小景、小品的固定。
教师:刚才的配件中,我们有很多的物品是用纸来制作的,那如何才能使这小小的纸片立起来,站稳呢?
方法:
(1)将物体的下端折曲一小部分,然后粘在盒底。
(2)在物体的下端处粘一个支架或纸盒。
(3)在纸盒的底部堆上黏土或者橡皮泥等。
(4)将纸质小景通过十字交叉、三个循环等办法,做成立体的。
(5)用绳子垂吊起来。
4、组合各物品,美化舞台
舞台做好了,配件也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围绕,接下来就是围绕自己的主题设想来进行编排、组织、美化舞台。
(1)教师示范景物按一定的规律放置。请说一说编排的优劣,自己喜欢哪一种,为什么?①左中右式的排列。清楚、整齐,但是死板 ②三角形的编排。变化多,易协调,单画面易散 ③放射形、曲线、特殊形的排列······
(2)颜色的搭配要与主题一致
5、学生创作、教师个别辅导 制作方法、材料、主体的一致性。
6、个别展评
(1)学生自我介绍、互评。
(2)更多的关于合作的艺术作品欣赏。PPT 展示其他学生作品。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以大盒子为底的工艺制作,同学们思维活跃,积极性高。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关于盒子的工艺品 如:首饰盒、蛋糕盒等 教师总结: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和材料能够表现,正如我们今天学习的用盒子制作造型。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积极动手动脑,就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艺术品。
7、课后延伸,寻找小舞台
(1)整理搜集材料。
(2)寻找可以通过盒子为基础的其他设计造型。
18中国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不同题材内容的中国传世名画,了解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学习运用美术语言感受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
2、通过视频欣赏、图例解构、比较分析、观察探索等方法,欣赏认识人物、山水、花鸟等不同时期不同类别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魅力,以提高对中国传世名作的鉴赏能力。
3、认识不同时期中国传世名画的创作形式和内容,感受中国传世名画带给后人
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动力,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美好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搜集、欣赏、交流与评述中国传世名品,感受传世名作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
2、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活动,学会运用一定的美术语言欣赏评述中国传世名画的艺术特点,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中国传世名作的相关资料。 (教师)课件欣赏、小练习等。
五、教学设计:
1、谈话导入
考一考,说说你所知道的名画?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画的传世名作,去领略它们的艺术魅力。
2、名作第一印象
(1)欣赏、观察、走进中国传世名画,用简短的话语记录对每一幅传世名画的第一印象。
(2)说一说,分一分这些名作属于哪一类?
3、走进名画人物篇
(1)全图欣赏,感受其美感
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唐朝,走进《捣练图》,看看画中的人物都在干什么?从中你了解到什么?面对这样一幅画,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的知识?(设想学生想知道阎立本为什么会画这幅画,画中的人为什么都那么胖?他为什么能把不同年龄的人物都画的那么传神?)。
(2)解构式欣赏,感受唐代人物画
通过解构名画人物轮廓形态、放大部分人物等,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说一说,自己所理解的唐代人物的审美风格?
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中人物的脸型、体态等,找出他们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唐代人物画风格。
小练习:观察、比较《捣练图》与《簪花仕女图》这两 幅唐代人物画,找一找,选一选画中人物的特征。
(3)延伸式欣赏,走进唐代人物画
唐代是人物画非常繁盛的时代,人物从神圣转向世俗,题材广泛,描绘侍女、历史故事、贵族生活等
视频欣赏,随着《步辇图》的故事,再次走进唐代人物画,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小组分析,自主欣赏、解读《步辇图》,并议一议,说一说,写一写自己的收获。
(4)还原式欣赏,认识工笔人物画
教师边示范,边讲述,引导学生认识一幅白描稿工笔人物画完成的过程,认识工笔画的艺术魅力。
通过《捣练图》与《富春山居图》的初步对比,让学生对工笔画与写意画有大概的了解。
出示《写生珍禽图》,让学生认识到,古人除了用工笔表现人物,还很细致地观察生活,描绘各种花鸟鱼虫。
(5)对比式欣赏,学会区分工笔与写意。
第二课时
1、激趣导入
这节课,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浙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剩山卷》,通过提问引发学生观察、思考
问题设计:
问题A :为什么这幅画会被叫《剩山卷》呢? 问题B :这幅画跟《富春山居图》有什么关系?
3、揭秘名作
播放视频“传世杰作为何一分为二” 《富春山居图》的坎坷经历。
3、细品名作
(1)中国画中的留白。
(2)中国画中的墨色。
(3)中国画中的用笔。
(4)找一找画中的笔墨变化。
(5)比较南北方山水的不同。
(6)分辨中国画的不同表现形式。
(7)中国画中的意境表达。
4、课堂小结
中国画无论是笔墨、构图、还是形式,最终都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意境美
5、课后拓展。
利用网络或其他途径欣赏,了解更多的中国传世名画及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