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金钗判词和[红楼梦曲]悲剧意蕴的五个层次

ContemporaryStudyonADreamofRedMansions当代红学

十二金钗判词和《红楼梦曲》悲剧意蕴的五个层次

王棋君

(铜仁学院

红楼梦研究所,贵州

铜仁554300)

摘过程。

要:文章就《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及《红楼梦曲》怎样将读者引入到悲剧意蕴的情境、读者的悲剧

意识怎样产生等问题,结合第五回场景营造,从十二金钗判词的文本角度进行分析,来剖析其悲剧意蕴产生的

关键词:十二金钗判词;红楼梦曲;悲剧意蕴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397(2014)04-0006-03

对于《红楼梦》王国维不禁感叹:“故吾国文学中,其具厌世解脱之精神者,仅有《桃花扇》与《红楼梦》耳。”王国维给予了《红楼梦》很高的评价,认为其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是一部具有普遍哲学价值的悲剧。在整个鸿篇巨制中,小说的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主要女性角色的命运都得到了充分的暗示,也正是在这一回中,作者采用幻境作为事件的发生地点,本身就带着神秘的预示性,为十二金钗的悲剧命运做足了铺垫。此回后半部分的十二金钗判词及《红

一切爱情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于是,在这幻境中,宝玉跟着仙子来到的宫殿就叫做“孽海情天”。“孽”与“情”相对应,“海”与“天”相对应,“孽”与“情”暗示出十二钗的爱情多是一段孽缘,而孽缘终究是得不到好下场的;“海”、“天”则说明了孽缘之广,无处可逃。

幻境总名称如此,其它各个配殿的名称就更加直接,如“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春感司”“秋悲司”“薄命司”。其中“痴”“怨”“啼”“感”“悲”无一不是人的负面情绪表现。而宝玉则其它不选,偏偏选中“薄命”这一配殿,于是,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在上述的一番挣扎后,最终落得个“薄命”的结局:黛玉抑郁致死,秦可卿房中上吊,元春失宠惨死,探春远嫁他乡,妙玉遭劫陷污,等等,都应了“薄命”的主旨。由此,曹雪芹还没有把十二钗判词写出来之前,就在各个场景的名称上做足了功夫,为后面判词中的人物命运做好了铺垫。

二、遣词感情色彩的烘托

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宝玉进了“薄命司”,翻开了“又副册”“副册”“正册”,先看了上面的一些判词,然后又入后室,听了“十二金钗”曲子。这些判词和后面的曲子中有很多地方的遣词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如“堪”“叹”“埋”“陷”“枉”等,其中,“堪”和“叹”出现的频率最高,“堪”字如“堪羡优伶有福”“平生遭际实堪伤”“堪怜咏絮才”“更那堪梦里功名”;“叹”字如“可叹停机德”“叹

楼梦》,更是直接预见了十二金钗的毁灭。

一、场景名称的铺垫

要说十二金钗判词,必然要说到这故事发生的地方。在这一回中,出现了很多场景、地域的名称,如警幻仙子所居之处、宝玉梦中所到之处总的名称、各个宫门及配殿的名称。相信这些名称不是曹雪芹随意取之,而是经过深思的。他给这一梦境所在叫做“太虚幻境”。这个地方在小说第一回也出现过。这种不相关的人梦到同一个场景,能够使人产生神秘感,再和小说后面发生的事情相照应,于是,梦境就好似真的一样,预言就更能够使人信服。警幻仙子的居住之处也很特别,在“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这两个地方也是黛玉的前世绛珠草修成人形后置身的地方。这里再一次地强调,将“恨”放与天之下,“愁”注满海之中,由此可知,这地方本来就是悲欢离合之地,这里所发生的

———————————————————

收稿日期:2014-12-10

作者简介:王棋君(1981-),男,贵州铜仁人,铜仁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铜仁学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当代红学ContemporaryStudyonADreamofRedMansion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叹人世终难定”“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堪”字出现了4次,“叹”字出现了5次。在一般的文章中,作者在写作时都会有意识地避开重复的字,但是在这一回中却大量重复。仔细读来,会发现这是有意为之。这里的“堪”字偏离了它“勉强承受”的本意,其感情色彩已经和“叹”字意义相近,都带有感叹的语气,无不引人感受到对袭人、香菱、宝黛二人、李纨她们悲剧命运的惋惜。再加上美玉“陷”泥淖、金簪“埋”雪里、茂兰“作”笑谈等一系列暗指,这些词使读者在读整个判词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合上书,长叹一声,多了几分对人物命运的叹息和对生活无奈的感慨。此类词语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个,在此回中可随意列举,如“生于末世运偏消”“转眼吊斜辉”“桃红柳绿待如何”等等,都是说人生时运不济,即使自身有一定的财富、才华,最终也只能是看破尘世、孤独终老。我们已经看到,曹雪芹在写作“十二金钗判词”时,有意识地使用了具有消极情感的词,这些词也暗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为整个判词烘托出悲剧的氛围。

三、香名、茶名、酒名的渲染

宝玉看完判词进入一室,警幻仙子燃香以茶酒待之,这里出现了三个很特殊的名称,其香曰“群芳髓”,其茶名“千红一窟”,其酒称“万艳同杯”。乐黛云在《比较文学与现代文学》中说到:“‘髓’自古就有两种意思,一种是骨髓,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酒醪醪所及也,其在骨髓’。另一种是精华,如‘笔头点点文章髓’。在《红楼梦》的具体环境中,‘群芳髓’的髓显然是指‘初生异卉’和‘各种宝林珠树’的精华,但读者不免想到珍贵的宝林珠树被熬成泊,含苞待放的美丽鲜花被榨成髓,于是有一种骷髅骸骨之感。再如‘千红一窟’,……,它所引起的联想往往是带有一定恐怖或神秘色彩的‘仙窟’、‘盗窟’、‘鬼窟’之类,如‘西山一窟鬼’。……‘万艳同杯’的杯与悲同音,‘百花之蕊,万木之汁’都被挤出榨干,经过蒸煮而成为酒,也给人一种玉断香消,同归于尽的悲哀。”[1]乐黛云教授的这番话着重解说了“髓”、“窟”、“杯”三字的本意以及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意义,它们形成了一种即将香消玉殒的暗示。但是,仅仅从这三个字来解释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把这三个名称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把它们分隔开来,并忽视了名称的前半部分。例如“群芳髓”,一方面能使人从“髓”字看到“骷髅骸骨”,另一方面,是什么变成

骷髅了呢?是人,而且都是漂亮的女人,因为我们可以从“群芳”这个词看出它的引申意义就是一群美丽女子的意思。所以,“髓”字必须是和“群芳”搭配起来使用才会有一种悲感,“群芳”与“髓”是两个极端的事物,前者是花容月貌、国色天香的代名词,后者是面目狰狞、恶臭腐烂的形象,将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才能形成一种冲突。然而,这种冲突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这两个不同极端的词义在此处却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了。原因就在于从香肌玉肤到腐朽骸骨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强烈的震撼,形成一种意义上的张力,悲剧意蕴由心而生。试想,如果是一群罪大恶极的囚犯变成骷髅,读者只会觉得这是罪有应得,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感产生。同理,“千红”与“一窟”搭配。“万艳”与“同杯”相应,都是美艳形象与毛骨悚然的形象相对应,从而产生悲剧感的。可以说,这里的香名、茶名、酒名,其名称的内部构成形成的张力,致使悲剧感的产生,从而对后面出现的《红楼梦》曲进行了渲染。

四、曲中宿命论的概叹

宝玉在尝尽仙家茶酒后,警幻仙子安排众仙女演奏《红楼梦曲》宝玉听。这首“红楼梦”曲整体风格感伤时怀,抒情散忧,正是“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除此外,该曲中有大量的喻体相对应,而这些相对的喻体正预示了小说中人物命运的幻灭。如《第二支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2]31从这首曲子里面可以看出,其中的“金玉良姻”和“山中高士晶莹雪”相对,“木石前盟”与“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相对。其中的关键词一个是“空对着”、一个是“终不忘”,如果进行复位的话就应该是“空对着金玉良姻”,“终不忘木石前盟”,也就是说,最后的宝玉婚姻的结局会是面对着一个外人看似美满的婚姻,然他的心却不断思索着前世绛珠仙草的约定,虚空的灵魂在毫无感情的婚姻里游走,这才是“到底意难平”的真正原因。

如果说这预示了宝玉悲哀的婚姻的话,第三支曲则将这悲哀走向了宿命论:“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2]32

ContemporaryStudyonADreamofRedMansions当代红学

这其中“阆苑仙葩”与“美玉无暇”对应着“水中月”与“镜中花”,表明命运无情,造化弄人,他们明明就在彼此身边,却得不到真正的爱情,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缘”,无缘之人,所做的一切皆是无用的,只能“空劳牵挂”,如同古希腊的命运悲剧,越逃避命运,就越接近命运。

宝黛二人如此,其他人就更难逃命运的无形之网。如指元春的“喜荣华”——“恨无常”;指史湘云的“霁月光风耀玉堂”——“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指妙玉的“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风尘肮脏违心愿,……无瑕白玉遭泥陷”;指李纨的“气昂昂头戴簪缨”——“昏惨惨黄泉路近”。这些反差巨大的语句相对应,不正是对命运的无情嘲弄吗?荣华富贵最后全都是过眼云烟,风情月貌最后都不可避免地成为芳魂艳魄。也正是这巨大落差的处境,才能让读者感受到命运的无常与不可抗拒,从而陷入一种虚无主义的情绪,对人生以及“十二金钗”产生悲悯之情。

五、收尾毁灭的惆怅

人物命运最终的毁灭,是《红楼梦曲》传递给读者最直接的悲剧感,虽然曲中都是以暗示的方式道出最后的结局,但是读者却能清晰地看到她们家破人亡的境遇。如宝黛二人“枉自嗟呀”、元春“命入黄泉”、王熙凤“反送了卿卿性命”、李纨“黄泉

路近”等,让我们看到一个个美丽的女子香消玉殒。并且,在这《红楼梦曲》的最后一支《收尾·飞鸟各投林》中,对所有人物进行了总结,指出“十二金钗”最终将家财散尽、曲终人散。特别是曲中的最后一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其中“白茫茫”三字与前面部分的“富贵”“金银”形成对比,腰缠万贯、贵胄爵位最后都覆水东流,“白茫茫”的词性也就发生了转移,由对景物的描述变成了对尘世炎凉的比喻,同理,“干净”一词也是如此,由“整洁”转变为“荒芜”,还原出本意就是先前的富贵转眼即逝,只剩下凄凉的府邸还在那里,人走楼空,物是人非!一种虚幻、虚无的悲剧意蕴油然而生,读到这里难免仰天长叹,人生悲惨莫过如此。

整个第五回中,曹雪芹正是通过场景名称、用词精选、香茶酒名称的取定、人物命运的预示,再到收尾对各个人物悲惨命运的感叹,一层层将悲剧氛围加以渲染,一步步引导读者进入悲剧氛围当中,最终让读者感受到整篇文章的悲剧意识。参考文献:

[1]乐黛云.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268-269.

[2][清]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胡建舫

OnLevelsofTragicImplicationsinVerdictsto“TwelveBeauties”andinMelodyofADreamofRed

Mansions

WANGQi-jun

(InstituteofADreamofRedMansions,TongrenUniversity,Tongren,554300China)

Abstract:ADreamofRedMansionsisoneofthefourChinesefamousclassicalliteratureandasuccessfultrag-

icnovelinwhichtheverdictsto“TwelveBeauties”inChapterFiveofthebookandthemelodyofADreamofRedMansionspredictthetragicfateofthefemalecharactersinthestory.Thepapertendstoanalyzethepro-cessofthetragedyfromtheverdictlanguagetogetherwiththescenesinthefifthchapterofthebook.Keywords:verdictsto“TwelveBeauties”;melodyofADreamofRedMansions;tragicimplication

ContemporaryStudyonADreamofRedMansions当代红学

十二金钗判词和《红楼梦曲》悲剧意蕴的五个层次

王棋君

(铜仁学院

红楼梦研究所,贵州

铜仁554300)

摘过程。

要:文章就《红楼梦》十二金钗判词及《红楼梦曲》怎样将读者引入到悲剧意蕴的情境、读者的悲剧

意识怎样产生等问题,结合第五回场景营造,从十二金钗判词的文本角度进行分析,来剖析其悲剧意蕴产生的

关键词:十二金钗判词;红楼梦曲;悲剧意蕴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397(2014)04-0006-03

对于《红楼梦》王国维不禁感叹:“故吾国文学中,其具厌世解脱之精神者,仅有《桃花扇》与《红楼梦》耳。”王国维给予了《红楼梦》很高的评价,认为其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悲剧,是一部具有普遍哲学价值的悲剧。在整个鸿篇巨制中,小说的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主要女性角色的命运都得到了充分的暗示,也正是在这一回中,作者采用幻境作为事件的发生地点,本身就带着神秘的预示性,为十二金钗的悲剧命运做足了铺垫。此回后半部分的十二金钗判词及《红

一切爱情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于是,在这幻境中,宝玉跟着仙子来到的宫殿就叫做“孽海情天”。“孽”与“情”相对应,“海”与“天”相对应,“孽”与“情”暗示出十二钗的爱情多是一段孽缘,而孽缘终究是得不到好下场的;“海”、“天”则说明了孽缘之广,无处可逃。

幻境总名称如此,其它各个配殿的名称就更加直接,如“痴情司”“结怨司”“朝啼司”“春感司”“秋悲司”“薄命司”。其中“痴”“怨”“啼”“感”“悲”无一不是人的负面情绪表现。而宝玉则其它不选,偏偏选中“薄命”这一配殿,于是,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在上述的一番挣扎后,最终落得个“薄命”的结局:黛玉抑郁致死,秦可卿房中上吊,元春失宠惨死,探春远嫁他乡,妙玉遭劫陷污,等等,都应了“薄命”的主旨。由此,曹雪芹还没有把十二钗判词写出来之前,就在各个场景的名称上做足了功夫,为后面判词中的人物命运做好了铺垫。

二、遣词感情色彩的烘托

在《红楼梦》第五回中,宝玉进了“薄命司”,翻开了“又副册”“副册”“正册”,先看了上面的一些判词,然后又入后室,听了“十二金钗”曲子。这些判词和后面的曲子中有很多地方的遣词都起到了关键作用。如“堪”“叹”“埋”“陷”“枉”等,其中,“堪”和“叹”出现的频率最高,“堪”字如“堪羡优伶有福”“平生遭际实堪伤”“堪怜咏絮才”“更那堪梦里功名”;“叹”字如“可叹停机德”“叹

楼梦》,更是直接预见了十二金钗的毁灭。

一、场景名称的铺垫

要说十二金钗判词,必然要说到这故事发生的地方。在这一回中,出现了很多场景、地域的名称,如警幻仙子所居之处、宝玉梦中所到之处总的名称、各个宫门及配殿的名称。相信这些名称不是曹雪芹随意取之,而是经过深思的。他给这一梦境所在叫做“太虚幻境”。这个地方在小说第一回也出现过。这种不相关的人梦到同一个场景,能够使人产生神秘感,再和小说后面发生的事情相照应,于是,梦境就好似真的一样,预言就更能够使人信服。警幻仙子的居住之处也很特别,在“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这两个地方也是黛玉的前世绛珠草修成人形后置身的地方。这里再一次地强调,将“恨”放与天之下,“愁”注满海之中,由此可知,这地方本来就是悲欢离合之地,这里所发生的

———————————————————

收稿日期:2014-12-10

作者简介:王棋君(1981-),男,贵州铜仁人,铜仁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铜仁学院红楼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当代红学ContemporaryStudyonADreamofRedMansion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叹人世终难定”“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堪”字出现了4次,“叹”字出现了5次。在一般的文章中,作者在写作时都会有意识地避开重复的字,但是在这一回中却大量重复。仔细读来,会发现这是有意为之。这里的“堪”字偏离了它“勉强承受”的本意,其感情色彩已经和“叹”字意义相近,都带有感叹的语气,无不引人感受到对袭人、香菱、宝黛二人、李纨她们悲剧命运的惋惜。再加上美玉“陷”泥淖、金簪“埋”雪里、茂兰“作”笑谈等一系列暗指,这些词使读者在读整个判词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合上书,长叹一声,多了几分对人物命运的叹息和对生活无奈的感慨。此类词语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几个,在此回中可随意列举,如“生于末世运偏消”“转眼吊斜辉”“桃红柳绿待如何”等等,都是说人生时运不济,即使自身有一定的财富、才华,最终也只能是看破尘世、孤独终老。我们已经看到,曹雪芹在写作“十二金钗判词”时,有意识地使用了具有消极情感的词,这些词也暗示了人物的悲剧命运,为整个判词烘托出悲剧的氛围。

三、香名、茶名、酒名的渲染

宝玉看完判词进入一室,警幻仙子燃香以茶酒待之,这里出现了三个很特殊的名称,其香曰“群芳髓”,其茶名“千红一窟”,其酒称“万艳同杯”。乐黛云在《比较文学与现代文学》中说到:“‘髓’自古就有两种意思,一种是骨髓,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酒醪醪所及也,其在骨髓’。另一种是精华,如‘笔头点点文章髓’。在《红楼梦》的具体环境中,‘群芳髓’的髓显然是指‘初生异卉’和‘各种宝林珠树’的精华,但读者不免想到珍贵的宝林珠树被熬成泊,含苞待放的美丽鲜花被榨成髓,于是有一种骷髅骸骨之感。再如‘千红一窟’,……,它所引起的联想往往是带有一定恐怖或神秘色彩的‘仙窟’、‘盗窟’、‘鬼窟’之类,如‘西山一窟鬼’。……‘万艳同杯’的杯与悲同音,‘百花之蕊,万木之汁’都被挤出榨干,经过蒸煮而成为酒,也给人一种玉断香消,同归于尽的悲哀。”[1]乐黛云教授的这番话着重解说了“髓”、“窟”、“杯”三字的本意以及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意义,它们形成了一种即将香消玉殒的暗示。但是,仅仅从这三个字来解释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把这三个名称看作一个整体,不能把它们分隔开来,并忽视了名称的前半部分。例如“群芳髓”,一方面能使人从“髓”字看到“骷髅骸骨”,另一方面,是什么变成

骷髅了呢?是人,而且都是漂亮的女人,因为我们可以从“群芳”这个词看出它的引申意义就是一群美丽女子的意思。所以,“髓”字必须是和“群芳”搭配起来使用才会有一种悲感,“群芳”与“髓”是两个极端的事物,前者是花容月貌、国色天香的代名词,后者是面目狰狞、恶臭腐烂的形象,将这两个词放在一起,才能形成一种冲突。然而,这种冲突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这两个不同极端的词义在此处却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了。原因就在于从香肌玉肤到腐朽骸骨本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给人强烈的震撼,形成一种意义上的张力,悲剧意蕴由心而生。试想,如果是一群罪大恶极的囚犯变成骷髅,读者只会觉得这是罪有应得,也就不会有这样的悲剧感产生。同理,“千红”与“一窟”搭配。“万艳”与“同杯”相应,都是美艳形象与毛骨悚然的形象相对应,从而产生悲剧感的。可以说,这里的香名、茶名、酒名,其名称的内部构成形成的张力,致使悲剧感的产生,从而对后面出现的《红楼梦》曲进行了渲染。

四、曲中宿命论的概叹

宝玉在尝尽仙家茶酒后,警幻仙子安排众仙女演奏《红楼梦曲》宝玉听。这首“红楼梦”曲整体风格感伤时怀,抒情散忧,正是“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除此外,该曲中有大量的喻体相对应,而这些相对的喻体正预示了小说中人物命运的幻灭。如《第二支终身误》:“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2]31从这首曲子里面可以看出,其中的“金玉良姻”和“山中高士晶莹雪”相对,“木石前盟”与“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相对。其中的关键词一个是“空对着”、一个是“终不忘”,如果进行复位的话就应该是“空对着金玉良姻”,“终不忘木石前盟”,也就是说,最后的宝玉婚姻的结局会是面对着一个外人看似美满的婚姻,然他的心却不断思索着前世绛珠仙草的约定,虚空的灵魂在毫无感情的婚姻里游走,这才是“到底意难平”的真正原因。

如果说这预示了宝玉悲哀的婚姻的话,第三支曲则将这悲哀走向了宿命论:“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2]32

ContemporaryStudyonADreamofRedMansions当代红学

这其中“阆苑仙葩”与“美玉无暇”对应着“水中月”与“镜中花”,表明命运无情,造化弄人,他们明明就在彼此身边,却得不到真正的爱情,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缘”,无缘之人,所做的一切皆是无用的,只能“空劳牵挂”,如同古希腊的命运悲剧,越逃避命运,就越接近命运。

宝黛二人如此,其他人就更难逃命运的无形之网。如指元春的“喜荣华”——“恨无常”;指史湘云的“霁月光风耀玉堂”——“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指妙玉的“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风尘肮脏违心愿,……无瑕白玉遭泥陷”;指李纨的“气昂昂头戴簪缨”——“昏惨惨黄泉路近”。这些反差巨大的语句相对应,不正是对命运的无情嘲弄吗?荣华富贵最后全都是过眼云烟,风情月貌最后都不可避免地成为芳魂艳魄。也正是这巨大落差的处境,才能让读者感受到命运的无常与不可抗拒,从而陷入一种虚无主义的情绪,对人生以及“十二金钗”产生悲悯之情。

五、收尾毁灭的惆怅

人物命运最终的毁灭,是《红楼梦曲》传递给读者最直接的悲剧感,虽然曲中都是以暗示的方式道出最后的结局,但是读者却能清晰地看到她们家破人亡的境遇。如宝黛二人“枉自嗟呀”、元春“命入黄泉”、王熙凤“反送了卿卿性命”、李纨“黄泉

路近”等,让我们看到一个个美丽的女子香消玉殒。并且,在这《红楼梦曲》的最后一支《收尾·飞鸟各投林》中,对所有人物进行了总结,指出“十二金钗”最终将家财散尽、曲终人散。特别是曲中的最后一句“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其中“白茫茫”三字与前面部分的“富贵”“金银”形成对比,腰缠万贯、贵胄爵位最后都覆水东流,“白茫茫”的词性也就发生了转移,由对景物的描述变成了对尘世炎凉的比喻,同理,“干净”一词也是如此,由“整洁”转变为“荒芜”,还原出本意就是先前的富贵转眼即逝,只剩下凄凉的府邸还在那里,人走楼空,物是人非!一种虚幻、虚无的悲剧意蕴油然而生,读到这里难免仰天长叹,人生悲惨莫过如此。

整个第五回中,曹雪芹正是通过场景名称、用词精选、香茶酒名称的取定、人物命运的预示,再到收尾对各个人物悲惨命运的感叹,一层层将悲剧氛围加以渲染,一步步引导读者进入悲剧氛围当中,最终让读者感受到整篇文章的悲剧意识。参考文献:

[1]乐黛云.比较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268-269.

[2][清]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胡建舫

OnLevelsofTragicImplicationsinVerdictsto“TwelveBeauties”andinMelodyofADreamofRed

Mansions

WANGQi-jun

(InstituteofADreamofRedMansions,TongrenUniversity,Tongren,554300China)

Abstract:ADreamofRedMansionsisoneofthefourChinesefamousclassicalliteratureandasuccessfultrag-

icnovelinwhichtheverdictsto“TwelveBeauties”inChapterFiveofthebookandthemelodyofADreamofRedMansionspredictthetragicfateofthefemalecharactersinthestory.Thepapertendstoanalyzethepro-cessofthetragedyfromtheverdictlanguagetogetherwiththescenesinthefifthchapterofthebook.Keywords:verdictsto“TwelveBeauties”;melodyofADreamofRedMansions;tragicimplication


相关文章

  • 红楼十二钗丨Day5史湘云:有情芍药含春泪
  • 湘云之情:间色性 湘云之才:兼容性 湘云之貌:真实性 史湘云是一位美丽.活泼的女孩,有一缺处是咬舌.英豪阔大,名士风流.她与宝钗因仕途经济问题都曾劝过宝玉,也同被宝玉斥责为"混账话".她性情亲宝钗,才思亲黛玉.能说出和宝 ...查看


  • 史湘云才是红楼梦里唯一的贞女
  • 红楼女儿的悲剧,"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五的史湘云最为特殊--酿成特殊悲剧了,还不能公开.明说,必须遮掩起来,因为史湘云的作为违犯了朝廷的诏禁.因为这个缘故,对小说中史湘云的悲剧真相,几乎所有的学者都理解错误了.他们给曹雪芹 ...查看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 .曲子及人物介绍 金陵十二钗图册出现在<红楼梦>第5回,宝玉在警幻仙姑的指引下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中看到有大橱装载着各省薄命女子的生平判词,遂找到自己家乡金陵的柜子取册观看,有金陵十二钗正 ...查看


  • [红楼梦]中的贾探春真的是远嫁吗?
  • 曹公在判词和曲词中对探春的悲剧结局是这样描述的:"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 ...查看


  • 浅谈红楼梦的悲剧艺术
  • 目 录 一. 内容摘要 „„„„„„„„„„„„„„„„(1) 二. 关键词 „„„„„„„„„„„„„„„„„(1) 三. 正文 „„„„„„„„„„„„„„„„„„(2-8) (一)<红楼梦>是一部女性的悲剧 (二)< ...查看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及赏析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判词级赏析 金陵十二钗正册--贾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 [赏析]: 这一首说的是贾元春. 判词前面"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 (弓字谐"宫&q ...查看


  • 红楼梦女性
  • 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 贾探春 史湘云 巧姐 薛宝钗 贾惜春 李纨 贾元春 王熙凤 贾迎春 妙玉 秦可卿 <金陵十二钗>是名著<红楼梦>的别名,"金陵十二钗"也是<红楼梦>里太虚幻境&qu ...查看


  • [红楼梦]名著导读 1
  • 名著导读<红楼梦>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红楼梦>的巨大影响及其基本思想. ②了解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 ③<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梗概和在小说中的作用. ④了解贾府及四 ...查看


  • [红楼梦]中的隐喻和意象
  • 文学评论 <红楼梦>中的隐喻和意象 张祯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研10级语文学科教育贵州贵阳550001 摘要:<红搂梦>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和意象,包括代表 诸位金钗的花朵,包括诸多的暗示,甚至贾宝玉本人就是一个意象.本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