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家训·立家规·传家风

朱子家训

“水之不涸,以其有源也;木之不拔,以其有本也。”

——宋人石介

这一句话道尽了百年家族的奥秘。什么样的大本大源能让家族兴旺长久?在江苏的昆山就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族,数百年来,没有什么高官显贵,却出现了不少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朱用纯(也就是朱柏庐)。和朱柏庐这个名字并存的,是他留下的500字的《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

累世的总结

这500字家训家规,是朱氏家族数百年累世的总结。从迁居昆山的第一代朱子荣开始,至明初四世朱吉,学习圣贤,谨言慎行,做人表里如一;再到永乐时期的朱泰安、朱永安兄弟,清修苦节,并为乡里仪表;再到七世朱文、八世朱希周,皆成进士;十一世朱集璜于崇祯八年(1635年)因特恩贡给朝廷。朱集璜学习刻苦,为人清介,平易近人,一生以教书为业,弟子数百人,学行为乡里所重。

通贯十余代,朱氏家族个个清节冠时,经常以“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见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谈人格风骨,“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论自警自省,“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讲家教之法等。《朱子家训》中人们耳熟能详的格言绝不是朱柏庐随兴而发,而是一贯的家风。

一生的行迹

崇祯十六年(1643年),年方17岁的朱用纯成为苏州府学生员。父亲朱集璜遇难后,他弃去生员功名,潜心治学,不仕清朝,一生以教书为业,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面对国破家亡,他敬仰晋人王裒“攀柏庐墓”之义,自号“柏庐”。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他坚辞不应博学鸿儒科,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临终前,他叮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

朱柏庐孝顺父母,尊宗敬族。父亲死难,弟用白、用锦尚幼,从商遗腹未生。他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到处流浪,非常艰难。生活稍稍好转,他又设置祭田和赡养族人的义田,修葺祖先的祠堂,友爱弟弟,亲密无间。

朱柏庐与人交往严以律己,胸怀宽广。他对官吏豪绅,以礼自持,不托私情;朋友尊敬他,即使意见相反,也不恼怒。他教育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诫弟子,做学问要在做人上下功夫,要正确对待别人的过失,强调“盖当以学问见己之过,不当以学问见人之过”;做学问还要对性情品格等方面增加修养,才能做出有益于社会的学问。

朱柏庐甘守清贫,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深感当时的学者空话连篇,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还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他对行书和楷书非常精通,亲自书写《孝经》,门人后来把他书写的《孝经》刻在了石头上。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销亡”“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中的这些警策之句并非凭空想出,而是朱柏庐从儒学的日常践行中体悟得来。朱柏庐以孝、敬立身,一生自律甚严的同时,又友爱诸弟、体恤乡邻,德被一方,“乡里争曲直,得用纯一言即解”。

后世的轨范

500字的朱子家规既是累世的总结,又是后世的轨范。朱氏十三世朱晟,年幼时风姿奇异,垂髫时就补为诸生,每天勤读,好义且注重信守诺言。朱暠尤其注重敦厚风俗名教,不因年迈而废礼。朱氏后世无不谨守《朱子家训》,如格言中所讲的那样,“纯由日用伦常上下功夫”。

朱柏庐《朱子家训》辞藻朴实无华,但刚一问世就被世人争相传抄,不仅用来课训童蒙,也用来惕厉自省。昆山历代读书人大都格外重视《朱子家训》,抄写、版刻不断。清代书法家金介眉甚至每天早晨起床后必先诵读一遍,终生行持不辍。严可均《铁桥漫稿》称“江淮以南皆悬之壁,称‘朱子家训’,盖尊之若考亭焉”。考亭,是指曾配享孔庙的北宋大儒朱熹。可见朱柏庐《朱子家训》影响之大、地位之尊。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朱柏庐《朱子家训》依然代代相传,泽被后人。

愿朱氏子孙后裔

谨记祖训,不忘祖德

传承朱氏文化!

弘扬朱子精神!

传播朱氏正能量!

祝愿朱氏家族兴旺发达!

英才辈出,再创辉煌!

往日精彩,朱氏必看

1、朱家人不可不知的朱氏宗祠~霸气!

2、老朱家古今名人大全,朱家人都应该知道

3、朱氏威武!中国这20位朱氏开国将军你可知?太霸气了!

4、您姓朱吗?您知道朱家的始祖是谁吗?

5、2017给朱姓宝宝起一个好名字,赶快收藏吧!

6、不愧为老朱家!太牛了!朱氏家规竟获中纪委全国推广!

朱子家训

“水之不涸,以其有源也;木之不拔,以其有本也。”

——宋人石介

这一句话道尽了百年家族的奥秘。什么样的大本大源能让家族兴旺长久?在江苏的昆山就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族,数百年来,没有什么高官显贵,却出现了不少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其中最有名的当数朱用纯(也就是朱柏庐)。和朱柏庐这个名字并存的,是他留下的500字的《治家格言》,又称《朱子家训》。

累世的总结

这500字家训家规,是朱氏家族数百年累世的总结。从迁居昆山的第一代朱子荣开始,至明初四世朱吉,学习圣贤,谨言慎行,做人表里如一;再到永乐时期的朱泰安、朱永安兄弟,清修苦节,并为乡里仪表;再到七世朱文、八世朱希周,皆成进士;十一世朱集璜于崇祯八年(1635年)因特恩贡给朝廷。朱集璜学习刻苦,为人清介,平易近人,一生以教书为业,弟子数百人,学行为乡里所重。

通贯十余代,朱氏家族个个清节冠时,经常以“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见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谈人格风骨,“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论自警自省,“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讲家教之法等。《朱子家训》中人们耳熟能详的格言绝不是朱柏庐随兴而发,而是一贯的家风。

一生的行迹

崇祯十六年(1643年),年方17岁的朱用纯成为苏州府学生员。父亲朱集璜遇难后,他弃去生员功名,潜心治学,不仕清朝,一生以教书为业,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业。面对国破家亡,他敬仰晋人王裒“攀柏庐墓”之义,自号“柏庐”。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他坚辞不应博学鸿儒科,后又坚拒地方官举荐的乡饮大宾。临终前,他叮嘱弟子:“学问在性命,事业在忠孝。”

朱柏庐孝顺父母,尊宗敬族。父亲死难,弟用白、用锦尚幼,从商遗腹未生。他上侍奉老母,下抚育弟妹,到处流浪,非常艰难。生活稍稍好转,他又设置祭田和赡养族人的义田,修葺祖先的祠堂,友爱弟弟,亲密无间。

朱柏庐与人交往严以律己,胸怀宽广。他对官吏豪绅,以礼自持,不托私情;朋友尊敬他,即使意见相反,也不恼怒。他教育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诫弟子,做学问要在做人上下功夫,要正确对待别人的过失,强调“盖当以学问见己之过,不当以学问见人之过”;做学问还要对性情品格等方面增加修养,才能做出有益于社会的学问。

朱柏庐甘守清贫,提倡知行并进,躬行实践。他深感当时的学者空话连篇,故写了《辍讲语》,反躬自责,语颇痛切,还曾用精楷手写数十本教材用于教学。他对行书和楷书非常精通,亲自书写《孝经》,门人后来把他书写的《孝经》刻在了石头上。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销亡”“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中的这些警策之句并非凭空想出,而是朱柏庐从儒学的日常践行中体悟得来。朱柏庐以孝、敬立身,一生自律甚严的同时,又友爱诸弟、体恤乡邻,德被一方,“乡里争曲直,得用纯一言即解”。

后世的轨范

500字的朱子家规既是累世的总结,又是后世的轨范。朱氏十三世朱晟,年幼时风姿奇异,垂髫时就补为诸生,每天勤读,好义且注重信守诺言。朱暠尤其注重敦厚风俗名教,不因年迈而废礼。朱氏后世无不谨守《朱子家训》,如格言中所讲的那样,“纯由日用伦常上下功夫”。

朱柏庐《朱子家训》辞藻朴实无华,但刚一问世就被世人争相传抄,不仅用来课训童蒙,也用来惕厉自省。昆山历代读书人大都格外重视《朱子家训》,抄写、版刻不断。清代书法家金介眉甚至每天早晨起床后必先诵读一遍,终生行持不辍。严可均《铁桥漫稿》称“江淮以南皆悬之壁,称‘朱子家训’,盖尊之若考亭焉”。考亭,是指曾配享孔庙的北宋大儒朱熹。可见朱柏庐《朱子家训》影响之大、地位之尊。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朱柏庐《朱子家训》依然代代相传,泽被后人。

愿朱氏子孙后裔

谨记祖训,不忘祖德

传承朱氏文化!

弘扬朱子精神!

传播朱氏正能量!

祝愿朱氏家族兴旺发达!

英才辈出,再创辉煌!

往日精彩,朱氏必看

1、朱家人不可不知的朱氏宗祠~霸气!

2、老朱家古今名人大全,朱家人都应该知道

3、朱氏威武!中国这20位朱氏开国将军你可知?太霸气了!

4、您姓朱吗?您知道朱家的始祖是谁吗?

5、2017给朱姓宝宝起一个好名字,赶快收藏吧!

6、不愧为老朱家!太牛了!朱氏家规竟获中纪委全国推广!


相关文章

  • 立家规传家训在我县蔚然成风
  • 立家规传家训在我县蔚然成风 2016年6月8日 11:14:43 来源: 今日浦江 作者: 潘抗忌 日前,县实验小学举行了一场以"传承家庭美德,争做孝义少年"为主题的展示活动,老师给学生们讲述了古今三个孝义故事:宁夏西海 ...查看


  • 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主题活动方案
  • 饮马河中心学校"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 主题活动方案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中华文化,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助推全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经学校研究,特制定&q ...查看


  • 浙江省金华市八大工程建设"八婺好家风"
  • 作者:吴婉珍滕建彬 2015年09期 浙江省金华市通过家训家规挖掘.研究.编立.展陈.传承.践行.传扬和创建八大工程,建设"八婺好家风",引导全市家庭传承编立优良家训,为建设"信义金华"提供良好的社会 ...查看


  • 传承客家家风家训推动党风廉政建设
  • [摘 要]赣南是客家人聚集的地方,由于客家人其独特的历史经历和所处的特殊生活环境,形成了具有客家文化特色的家风家训.客家家风家训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在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常态下,我们应传承.保护.培育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客家家 ...查看


  • 古代名人如何"廉洁齐家"
  • 日前,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而践行准则,不妨从中华文化中寻找DNA,看看中国古人是如何"廉洁齐家"的. 家风,既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又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 ...查看


  • 家庭社会法治教案
  • 家庭·社会·法治 第一单元 共建美好和谐校园 第一课时:珍惜师生情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进一步树立尊师观念,了解老师的工作特点,正 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学会科学的处理与老师的关系,积极主动的 ...查看


  • 林氏家训家规
  • 林氏家训家规 1.敬尊长 敬人之父,人亦敬其父:敬人之兄,人亦敬其兄.非特名分尊于我者为长,即年齿长于我者,皆长也.有问必答,隅坐随行,未出不敢先,既出不敢后.此所谓敬长之义也. 2.正心术 为善降之百祥,不善降之百殃.善恶两途任人所行,未 ...查看


  • 材料作文"传家宝"
  • 材料作文"传家宝"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几个同学聚在一起谈论传家宝.小张说,他家的传家宝是一个青花罐,有年头有故事.小杜说,他家的传家宝是爷爷留下的几枚勋章.小程说,她家把"忠 ...查看


  • 姓氏文化中的家谱与祠堂
  • 姓氏文化中的家谱与祠堂 姓氏家谱是以文字和表谱等形式,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家族史籍.姓氏家谱是以本家族子孙一代一代血肉之躯环环紧扣的生命链条,是血脉贯通.宗亲相连的一条永世割不断的血缘纽带.姓氏家谱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过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