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夷简与州郡立学

  [摘 要]吕夷简(978-1044),宋真宗时期历任地方官,宋仁宗前期曾三次任宰相。他敏学多闻,善于作诗,朝廷典册多出其手。吕对北宋早期州郡学校的兴办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吕夷简;宰相;州郡学校

  由于五代变乱,唐代比较成熟的地方官学体系没有在宋初得到有效的继承。宋初统治者非常重视科举。宋真宗算是宋初皇帝中的才子,喜文学,多著述,他的《劝学文》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有女颜如玉。”[1]意在劝人们走科举之路,求取功名。所以,在北宋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忽视学校教育,州县之学很少设置。大中祥符二年(1009),准允曲阜先圣庙立学,又赐额应天书院,这是宋代州县设学的开始。乾兴元年(1022),兖州也设置了学校。景祐四年(1037),规定只有藩镇才能设置学校。宝元元年(1038),大郡也相继设置学校。但是,“或作或辍,不免具文。”[2]直到庆历四年(1044),才规定路、州、军、监设置学校,学生人数二百以上者便可设置县学。从此以后,州、郡、县都开始设置学校。

  据《宋会要辑稿·崇儒》二之三记载:“自明道、景祐间,累诏州郡立学、赐田、给书,学校相继而兴。”[3]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对于各州设置学校的记载较详,兹录如下:

  1022年:

  11月庚辰,国子监孙奭言知兖州日,于文宣王庙建立学舍。卷99

  1023-1031年:无

  1032年:

  7月甲戌,许寿州立学,仍赐九经。知州侍御史朱谏请之也。卷111

  1033年:

  5月庚寅,许大名府立学,仍赐九经。从王曾之请也。卷112

  1034年:

  1月甲子,许京兆府立学,赐九经,仍给田五顷。卷114

  1035年:

  10月壬子,许蔡州立学。卷117

  10月己巳,许苏州立学仍给田五顷。卷117

  12月乙丑,许孟州立学仍给田五顷。卷117

  1036年:

  1月己酉,许洪州、密州立学,仍各赐田五顷。卷118

  3月癸巳,许潞州、常州立学。卷118,

  4月乙亥,许衡州立学。卷118

  5月戊子,许许州立学。卷118

  5月辛卯,许润州立学。卷118

  5月戊戌,许真州立学仍给田五顷。卷118

  6月戊申,许越州立学,仍给田五顷。卷118

  6月壬子,许階州立学,仍给田五顷。卷118

  6月甲子,许真定府、博州、郢州立学,各给田五顷。卷118

  7月甲寅,许并州立学。卷119

  9月庚辰,许绛州立学。卷119

  10月辛未,许合州立学。卷119

  11月乙亥,许江州立学。卷119

  1037年:

  8月戊戌,许华、福二州立学。卷120

  12月壬申,给真定府、路、州学田各五顷,仍诏自今须藩镇乃许立学,它州勿听。卷120

  1038年:

  3月己酉,许颍州立学。颍非藩镇也,于近诏不当立学,知州蔡发有请,特从之。卷121

  1039年:

  2月庚午,许明州立学,仍给田五顷。卷123

  3月丙辰,许泉州立学,仍给田五顷。卷123

  11月辛丑,许建州立学,仍给田五顷。卷125

  1041年:无

  1041年:无

  1042年:无

  1043年:(下转第15页)

  (上接第10页)

  12月庚申,许广州立学。卷145

  1044年:

  11月戊午诸路、州、府、军、监并各立学,及置县学……卷153

  据以上材料,1022-1044年州郡立学的情况统计如下:

  1022-1044年州郡立学的情况统计

  ■

  《东都事略》卷52 记载:“景祐二年封申国公。夷简尝建议立州郡学校。”[4]有关吕夷简兴办州郡学校的记载还见于曾巩撰《吕文靖公夷简怀忠之碑》:“既又立州郡学校,授宗室环卫官,建睦亲宅,增教授官,置太宗正以总之。”[5]所以,吕夷简建议州郡立学是在他被加封为申国公前后。吕夷简被封申国公是景祐二年(1035)十一月,那么,他建议州郡立学就是在1035年前后。从立学情况来看,立学数目的最大值出现在1036年,显然是在吕夷简提出建议以后出现的,当时吕夷简任昭文相。可见,当时各地掀起了一股州郡立学的热潮。而在景祐四年(1037)四月吕夷简罢相后,州郡立学数目呈急速下降趋势。这与当时限制州郡立学有直接关系。史载:“(景祐四年十二月)诏:自今须藩镇乃许立学。”[6]吕夷简建议州郡立学处在北宋学校教育从无到有的阶段。可以说,没有这一阶段州郡学校的发展,就没有后来北宋学校教育的大发展。可见,吕夷简对北宋兴办州郡学校是起了积极推动作用的。

  参考文献:

  [1][明]高拱.本语·卷六.四库全书,第849册:863.

  [2][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46.四库全书,第611册:120.

  [3][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崇儒·2之3.中华书局1957:2188.

  [4][宋]王偁.东都事略(宋史资料萃编)卷52《吕夷简传》.台湾文海出版社,1979:777.

  [5][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卷8《吕文靖公夷简怀忠之碑》.台湾文海出版社,1969:1376.

  [6][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0.中华书局,1979:2840.

  作者简介:李成学,男,河南固始慈济高中教师,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唐宋史。

  [摘 要]吕夷简(978-1044),宋真宗时期历任地方官,宋仁宗前期曾三次任宰相。他敏学多闻,善于作诗,朝廷典册多出其手。吕对北宋早期州郡学校的兴办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吕夷简;宰相;州郡学校

  由于五代变乱,唐代比较成熟的地方官学体系没有在宋初得到有效的继承。宋初统治者非常重视科举。宋真宗算是宋初皇帝中的才子,喜文学,多著述,他的《劝学文》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有女颜如玉。”[1]意在劝人们走科举之路,求取功名。所以,在北宋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忽视学校教育,州县之学很少设置。大中祥符二年(1009),准允曲阜先圣庙立学,又赐额应天书院,这是宋代州县设学的开始。乾兴元年(1022),兖州也设置了学校。景祐四年(1037),规定只有藩镇才能设置学校。宝元元年(1038),大郡也相继设置学校。但是,“或作或辍,不免具文。”[2]直到庆历四年(1044),才规定路、州、军、监设置学校,学生人数二百以上者便可设置县学。从此以后,州、郡、县都开始设置学校。

  据《宋会要辑稿·崇儒》二之三记载:“自明道、景祐间,累诏州郡立学、赐田、给书,学校相继而兴。”[3]

  《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对于各州设置学校的记载较详,兹录如下:

  1022年:

  11月庚辰,国子监孙奭言知兖州日,于文宣王庙建立学舍。卷99

  1023-1031年:无

  1032年:

  7月甲戌,许寿州立学,仍赐九经。知州侍御史朱谏请之也。卷111

  1033年:

  5月庚寅,许大名府立学,仍赐九经。从王曾之请也。卷112

  1034年:

  1月甲子,许京兆府立学,赐九经,仍给田五顷。卷114

  1035年:

  10月壬子,许蔡州立学。卷117

  10月己巳,许苏州立学仍给田五顷。卷117

  12月乙丑,许孟州立学仍给田五顷。卷117

  1036年:

  1月己酉,许洪州、密州立学,仍各赐田五顷。卷118

  3月癸巳,许潞州、常州立学。卷118,

  4月乙亥,许衡州立学。卷118

  5月戊子,许许州立学。卷118

  5月辛卯,许润州立学。卷118

  5月戊戌,许真州立学仍给田五顷。卷118

  6月戊申,许越州立学,仍给田五顷。卷118

  6月壬子,许階州立学,仍给田五顷。卷118

  6月甲子,许真定府、博州、郢州立学,各给田五顷。卷118

  7月甲寅,许并州立学。卷119

  9月庚辰,许绛州立学。卷119

  10月辛未,许合州立学。卷119

  11月乙亥,许江州立学。卷119

  1037年:

  8月戊戌,许华、福二州立学。卷120

  12月壬申,给真定府、路、州学田各五顷,仍诏自今须藩镇乃许立学,它州勿听。卷120

  1038年:

  3月己酉,许颍州立学。颍非藩镇也,于近诏不当立学,知州蔡发有请,特从之。卷121

  1039年:

  2月庚午,许明州立学,仍给田五顷。卷123

  3月丙辰,许泉州立学,仍给田五顷。卷123

  11月辛丑,许建州立学,仍给田五顷。卷125

  1041年:无

  1041年:无

  1042年:无

  1043年:(下转第15页)

  (上接第10页)

  12月庚申,许广州立学。卷145

  1044年:

  11月戊午诸路、州、府、军、监并各立学,及置县学……卷153

  据以上材料,1022-1044年州郡立学的情况统计如下:

  1022-1044年州郡立学的情况统计

  ■

  《东都事略》卷52 记载:“景祐二年封申国公。夷简尝建议立州郡学校。”[4]有关吕夷简兴办州郡学校的记载还见于曾巩撰《吕文靖公夷简怀忠之碑》:“既又立州郡学校,授宗室环卫官,建睦亲宅,增教授官,置太宗正以总之。”[5]所以,吕夷简建议州郡立学是在他被加封为申国公前后。吕夷简被封申国公是景祐二年(1035)十一月,那么,他建议州郡立学就是在1035年前后。从立学情况来看,立学数目的最大值出现在1036年,显然是在吕夷简提出建议以后出现的,当时吕夷简任昭文相。可见,当时各地掀起了一股州郡立学的热潮。而在景祐四年(1037)四月吕夷简罢相后,州郡立学数目呈急速下降趋势。这与当时限制州郡立学有直接关系。史载:“(景祐四年十二月)诏:自今须藩镇乃许立学。”[6]吕夷简建议州郡立学处在北宋学校教育从无到有的阶段。可以说,没有这一阶段州郡学校的发展,就没有后来北宋学校教育的大发展。可见,吕夷简对北宋兴办州郡学校是起了积极推动作用的。

  参考文献:

  [1][明]高拱.本语·卷六.四库全书,第849册:863.

  [2][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46.四库全书,第611册:120.

  [3][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崇儒·2之3.中华书局1957:2188.

  [4][宋]王偁.东都事略(宋史资料萃编)卷52《吕夷简传》.台湾文海出版社,1979:777.

  [5][宋]杜大珪.名臣碑传琬琰集》卷8《吕文靖公夷简怀忠之碑》.台湾文海出版社,1969:1376.

  [6][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0.中华书局,1979:2840.

  作者简介:李成学,男,河南固始慈济高中教师,硕士研究生毕业,研究方向唐宋史。


相关文章

  • 浅谈宋代文化教育背后的经济基础
  • 在统一的王朝中,中央的政策常常会对地方产生重要的影响,宋王朝在北宋时出现了三次兴学高潮,对两宋教育,尤其是地方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这三次兴学分别是庆历兴学.熙宁元丰兴学.崇宁兴学.三次的兴学运动虽最终都失败了,但其影响却十分深远,其 ...查看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才和孝廉考试
  • 作者:卢开万 武汉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6年01期 推行于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秀才和孝廉考试,是一种承前启后.选拔实际使用人才的重要选举制度.它既是两汉选举制度的沿袭,又是隋唐科学制度中最重要的进士.明经两科的雏形,具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它 ...查看


  • 读书手抄报版面设计图:立学以读书为本
  • 不要问我得到多少东西,至少,我懂得感恩和奉献.那是历代贤圣书籍的恩典,因此为人要勤修勤学.--方海权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 ...查看


  • 关于读书的名言:立身以立学为先
  • 古国浩瀚文化中,流传不少经典读书名句,激励世代人发奋图强.如颜真卿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阿宝>蒲松龄有:"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 ...查看


  • 名人读书的名言
  • 1. 读书欲精不欲博,用心欲专不欲杂.-(宋)黄庭坚 2.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宋)郑耕老 3. 贫寒更须读书,富贵不忘稼穑.-- (清)王永彬 4.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清)袁牧 5 ...查看


  • 郡县二级制向州郡县三级制的转化
  • (1)秦汉时期的郡县二级制 秦代的基层政区是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县则称道.县以上设郡,为纯粹的郡县二级制.秦始皇二十六年分天下为36郡,加上内史--首都周围的特区,一共是37个郡级政区.后来郡数有所增加,一方面是开胡越之地,扩大疆域,设置新 ...查看


  • 北宋蔡州郡守考
  • 第3卷 第1期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3月 北宋蔡州郡守考 李之亮 (郑州大学古籍研究所,郑州 450052) 摘 要:北宋蔡州为京西北路重要州郡,不少名臣都曾在此担任过州官.今将通过 大量阅读宋代文献,将所考得蔡州知州列为年表,供研究 ...查看


  • 十破十立学习心得体会[1]
  • 学习"十破十立"心得体会 .......................民族中学:龚大强 通过学习赵克志书记在贵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上提出:当前解放思想要做到"十破十立"的重要精神,要求全体教师理想信 ...查看


  • 唐代长史述考--[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 唐代长史述考--<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近几十年来,唐代职官制度的研究逐渐成为唐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国内外众多学者孜孜于此,默默耕耘,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就.但是,过去的研究较多地注重唐朝中央部门长官和地方长官,对僚佐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