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名著阅读对中学生起着重大意义,对于增加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成绩都有较大帮助。学生对名著的理解离不开教师的全面引导,如何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教师需要关心和考虑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G633.3 引言:“阅读”是学习语文的核心,从小开始阅读经典名著并加以思考,对塑造孩子的人格大有帮助,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大地影响。目前,已有不少教材将名著纳入了教科书,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全面。但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成效却微乎其微。因此,对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真实情况展开调查,分析其中存在哪些问题,指导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是目前初中语文教育的重点。下面是笔者对此做出的总结分析以及改善建议,希望对初中语文的教育事业有所帮助。 一、名著阅读的真实现状 我市某著名中学的夏老师曾对300余名初二年级学生做过名著阅读的相关问题调查统计,发现阅读过《水浒》、《三国》的学生仅占7%,阅读过《西游记》、《红楼梦》的占11%,阅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徒生童话》、《鲁滨逊漂流记》的占14%,可见绝大多数初中生根本不重视名著阅读。对于阅读过名著的学生调查发现,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1、功利性的阅读 随着初中语文测试中名著阅读检测题的出现,部分学生只把名著的名称、作者、内容简介等背下来应付考试,提高分数,与要求的阅读名著初衷背道而驰。 2、消遣性的阅读 随着国家文化事业发展,学生也受到文化氛围影响而喜欢上读书,但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阅读类型的选择更偏向于小说、散文等有趣味的书。由此可见,学生对于阅读名著只是作于消遣,而并不注重书中所包含的意义、写作的技巧等。 3、随意性的阅读 各大名著都有其所隐含的巨大意义和内涵,而对于阅读过的学生,真正能理解其内涵的少之又少。很多学生是在老师、家长的各种压力下被迫阅读,导致只是流于形式的随意性阅读,而未能达到其教育意义。 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指导策略 1、教师需加强引导 (1)语文老师要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去指导学生而不只是讲解课文。现在课文中增加了名著导读,但却只是名著其中的一部分,并不完整,老师要适时增加一些名著介绍,甚至留点悬念或布置一些小任务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主动阅读名著。名著都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学生阅读后的理解一定是各有见解,因此,课堂上可以增加名著读后感的讨论活动,让学生积极发表看法,热烈讨论,激起学生的强烈阅读欲望,由此提升阅读质量。 (2)语文老师需深刻理解名著的含义,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指导。中学生的年龄小,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不够,阅读过程中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对学生耐心教导,通过自己对名著的深刻理解,来启发、引导学生。比如鲁迅先生的作品,相对难度较大,教师如果未能理解透彻,教学过程中就很难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失望,更不会有阅读兴趣 2、科学性的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立的思想,对事物的看法各有不同,应根据学生性格、个性来分别指导。例如《鲁滨孙漂流记》,语文老师可以先适当讲一些里面有趣的情节(如鲁滨逊在航海中遭遇风暴被冲到一个无人岛上而生活了26年,他是怎样造船的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学生各自对书中人或事物客观的看法,可以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正确理解、思考作者的观点。 3、要结合信息时代进行阅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接触名著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除了书籍,还可通过网络、电视、电影、舞台剧等方式,影视业和电子书籍已逐步取代文字阅读。但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名著,因某些商业利益,可能改变了原著真正的内在意义,学生观看完这些影视作品,对其真正的含义理解有误,不能从中收获到“营养”。语文老师可以让中学生将原著与影视作品作比较,找出其中不同点。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名著的兴趣,提升学生对名著的理解。 三、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有效教学措施的有益尝试 1、跟随国学热潮,调动中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现代社会,人们对历史文化越来越注重,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百家讲坛”系列节目,使观众在视听享受中了解了经典作品,也使学生对阅读名著产生兴趣。语文老师可以适时跟随国学热潮,引导学生阅读原著。 2、在班上建立图书角。中学生的课程增多,学习压力增大,在家完成作业后,就陷入电视或网络游戏中来放松,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在班上建立图书角,可以创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方便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和展开讨论。图书角的书籍要不断丰富,教师可以带头捐书以此鼓励学生也积极捐献,在如此浓厚的阅读氛围中,自然而然的增加了学生阅读名著的渴求性,也大大提高了阅读质量。 3、找准兴趣点,使学生主动阅读。每一部名著都有其独特、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远意义,教师要利用其中的趣点来吸引学生。比如老舍的《骆驼祥子》,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中的一些小片段“祥子努力想买一辆车,好不容易奋斗了三年,买了车却被人抢去,但他却并没有放弃,仍然振作起来继续奋斗”等来吸引学生,可以设一些悬念让学生主动想去阅读,找寻答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让原本枯燥的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4、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如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西游记》,这是一部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著,被拍成了很多版本的影视作品,也导致影视作品跟原著大相径庭,而课文节选也只是其中一小段,不能使学生完全理解整部名著。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原著与影视作品的不同之处来引起学生注意,借助“名著导读”,使学生愿意去探寻、阅读整部原著作品。 四、 小结 每一部名著都有其独特丰富的意义,每读完一部经典并深刻理解了其中含义,都是一个大大的收获。学生阅读名著和对内容的理解离不开教师的思辨性引导,要重视名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燕.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J].考试周刊,2016,(42):25. [2]吴菁.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引导[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3):52-53. [3]汪新爱.有效指导阅读方法提升名著阅读效果[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30):33-34.
摘要:名著阅读对中学生起着重大意义,对于增加学生知识面,提高语文成绩都有较大帮助。学生对名著的理解离不开教师的全面引导,如何提升学生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是教师需要关心和考虑的关键。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G633.3 引言:“阅读”是学习语文的核心,从小开始阅读经典名著并加以思考,对塑造孩子的人格大有帮助,对孩子的成长有极大地影响。目前,已有不少教材将名著纳入了教科书,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更加全面。但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初中生名著阅读的成效却微乎其微。因此,对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真实情况展开调查,分析其中存在哪些问题,指导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是目前初中语文教育的重点。下面是笔者对此做出的总结分析以及改善建议,希望对初中语文的教育事业有所帮助。 一、名著阅读的真实现状 我市某著名中学的夏老师曾对300余名初二年级学生做过名著阅读的相关问题调查统计,发现阅读过《水浒》、《三国》的学生仅占7%,阅读过《西游记》、《红楼梦》的占11%,阅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安徒生童话》、《鲁滨逊漂流记》的占14%,可见绝大多数初中生根本不重视名著阅读。对于阅读过名著的学生调查发现,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1、功利性的阅读 随着初中语文测试中名著阅读检测题的出现,部分学生只把名著的名称、作者、内容简介等背下来应付考试,提高分数,与要求的阅读名著初衷背道而驰。 2、消遣性的阅读 随着国家文化事业发展,学生也受到文化氛围影响而喜欢上读书,但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对于阅读类型的选择更偏向于小说、散文等有趣味的书。由此可见,学生对于阅读名著只是作于消遣,而并不注重书中所包含的意义、写作的技巧等。 3、随意性的阅读 各大名著都有其所隐含的巨大意义和内涵,而对于阅读过的学生,真正能理解其内涵的少之又少。很多学生是在老师、家长的各种压力下被迫阅读,导致只是流于形式的随意性阅读,而未能达到其教育意义。 二、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指导策略 1、教师需加强引导 (1)语文老师要改善传统教学模式,去指导学生而不只是讲解课文。现在课文中增加了名著导读,但却只是名著其中的一部分,并不完整,老师要适时增加一些名著介绍,甚至留点悬念或布置一些小任务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主动阅读名著。名著都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学生阅读后的理解一定是各有见解,因此,课堂上可以增加名著读后感的讨论活动,让学生积极发表看法,热烈讨论,激起学生的强烈阅读欲望,由此提升阅读质量。 (2)语文老师需深刻理解名著的含义,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指导。中学生的年龄小,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不够,阅读过程中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对学生耐心教导,通过自己对名著的深刻理解,来启发、引导学生。比如鲁迅先生的作品,相对难度较大,教师如果未能理解透彻,教学过程中就很难引起学生共鸣,学生失望,更不会有阅读兴趣 2、科学性的指导学生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立的思想,对事物的看法各有不同,应根据学生性格、个性来分别指导。例如《鲁滨孙漂流记》,语文老师可以先适当讲一些里面有趣的情节(如鲁滨逊在航海中遭遇风暴被冲到一个无人岛上而生活了26年,他是怎样造船的等)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中优美的语言。学生各自对书中人或事物客观的看法,可以在课堂上展开讨论,正确理解、思考作者的观点。 3、要结合信息时代进行阅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学生接触名著的方式也变得多样化,除了书籍,还可通过网络、电视、电影、舞台剧等方式,影视业和电子书籍已逐步取代文字阅读。但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名著,因某些商业利益,可能改变了原著真正的内在意义,学生观看完这些影视作品,对其真正的含义理解有误,不能从中收获到“营养”。语文老师可以让中学生将原著与影视作品作比较,找出其中不同点。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名著的兴趣,提升学生对名著的理解。 三、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有效教学措施的有益尝试 1、跟随国学热潮,调动中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现代社会,人们对历史文化越来越注重,特别是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百家讲坛”系列节目,使观众在视听享受中了解了经典作品,也使学生对阅读名著产生兴趣。语文老师可以适时跟随国学热潮,引导学生阅读原著。 2、在班上建立图书角。中学生的课程增多,学习压力增大,在家完成作业后,就陷入电视或网络游戏中来放松,导致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在班上建立图书角,可以创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引起学生阅读兴趣,方便学生交流阅读心得和展开讨论。图书角的书籍要不断丰富,教师可以带头捐书以此鼓励学生也积极捐献,在如此浓厚的阅读氛围中,自然而然的增加了学生阅读名著的渴求性,也大大提高了阅读质量。 3、找准兴趣点,使学生主动阅读。每一部名著都有其独特、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远意义,教师要利用其中的趣点来吸引学生。比如老舍的《骆驼祥子》,可以向学生介绍其中的一些小片段“祥子努力想买一辆车,好不容易奋斗了三年,买了车却被人抢去,但他却并没有放弃,仍然振作起来继续奋斗”等来吸引学生,可以设一些悬念让学生主动想去阅读,找寻答案。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让原本枯燥的阅读变得生动有趣。 4、利用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引导学生阅读原著。如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名著导读《西游记》,这是一部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著,被拍成了很多版本的影视作品,也导致影视作品跟原著大相径庭,而课文节选也只是其中一小段,不能使学生完全理解整部名著。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原著与影视作品的不同之处来引起学生注意,借助“名著导读”,使学生愿意去探寻、阅读整部原著作品。 四、 小结 每一部名著都有其独特丰富的意义,每读完一部经典并深刻理解了其中含义,都是一个大大的收获。学生阅读名著和对内容的理解离不开教师的思辨性引导,要重视名著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比重,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质量。 参考文献: [1]吴燕.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J].考试周刊,2016,(42):25. [2]吴菁.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引导[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3):52-53. [3]汪新爱.有效指导阅读方法提升名著阅读效果[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30):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