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导学案:《黄河颂》(第1课时)
设计者:朱争艳 审核人: 时间:2010-3-11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1. 识记诗中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识记词作者和曲作者;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 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2、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方法】:诵读法 【知识链接】:
作品及作者介绍:《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与音乐家冼星海合作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歌词。写于1939年。《黄河大合唱》共八章。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激动之余,光未然于1939年初写下组诗。经冼星海谱曲后传唱全国,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豪情。
关于黄河:黄河现为各种水道通称为“河”,但在文言文或古诗中,“河”专指黄河。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是我们的母亲河。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一:识记字词
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澎湃.( ) 狂澜.( ) 屏.障( ) 哺.育( ) 九曲.连环( ) 气魄.( ) 山巅.( ) 浊.流( ) 构筑.( ) 流泻.( ) 2、形似字注音组词:
魄( ) 巅( ) 宛( ) 障( ) 魂( ) 颠( ) 婉( ) 嶂(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①澎湃 ②狂澜 ③屏障 ④九曲连环
学习活动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诗的诗眼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第一节朗诵词中,直接点明的主题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3、第二节是诗的主体,根据关键词找出诗中直接歌颂黄河的部分。 4、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情感呢? 提示:哪一句浓缩了作者所有情感?
三个“啊!黄河!”分别要读出怎样的感情?
4、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活动三:三、精读课文,整体感悟
1、 学生齐读本诗。
2、 在朗读中思考下列问题:
(2)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黄河的伟大贡献吗?
根据大家的发言可以小结一下:《黄河颂》歌颂了黄河在____、 ____、 _____方面的伟大贡献。
(3)自由朗读“朗诵词”和“颂黄河”之后的部分,这两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结构特点怎样?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 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4、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哪个词起统领作用?又是从哪些不同角度写黄河形象的?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5、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1
《黄河颂》(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诵本诗
2、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方法】:诵读法 【知识链接】: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咯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达,人口fán yǎn____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hòu yì____,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湎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看见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美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A)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C)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⑥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四:再读课文,回味赏析
1、教师安排学生配乐朗诵本诗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3.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4.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3、歌词中哪些语句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3、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一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一些实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在举一两例么?
学习活动三:拓展迁移
1、通过朗诵这首诗歌,你一定有自己深刻的体会请你说说 ① 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的是-------
② 读了这首诗歌,让我最感动的是-------
③ 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
④读了这首诗歌,我有这样的疑问-----
2、“黄河”这一概念已深深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与黄河有关的诗句,在民间流传的俗语中也有许多与黄河有关,请写出几条。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看谁积累得多。
【当堂检测】: 【小结与反思】:
2
七年级语文下册
导学案:《黄河颂》(第1课时)
设计者:朱争艳 审核人: 时间:2010-3-11
班级: 组别: 组名: 姓名:
【学习目标】:1. 识记诗中生字、生词,读准字音;识记词作者和曲作者;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
2. 反复朗诵并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2、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方法】:诵读法 【知识链接】:
作品及作者介绍:《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与音乐家冼星海合作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二章歌词。写于1939年。《黄河大合唱》共八章。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地,全国掀起抗日救亡的高潮。诗人光未然奔赴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雄奇壮丽的山川,英勇抗敌的战士,强烈的感染了诗人。激动之余,光未然于1939年初写下组诗。经冼星海谱曲后传唱全国,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豪情。
关于黄河:黄河现为各种水道通称为“河”,但在文言文或古诗中,“河”专指黄河。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自古以来,赞颂黄河的诗文举不胜举,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她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是我们的母亲河。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一:识记字词
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音。 澎湃.( ) 狂澜.( ) 屏.障( ) 哺.育( ) 九曲.连环( ) 气魄.( ) 山巅.( ) 浊.流( ) 构筑.( ) 流泻.( ) 2、形似字注音组词:
魄( ) 巅( ) 宛( ) 障( ) 魂( ) 颠( ) 婉( ) 嶂( )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①澎湃 ②狂澜 ③屏障 ④九曲连环
学习活动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全诗的诗眼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第一节朗诵词中,直接点明的主题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3、第二节是诗的主体,根据关键词找出诗中直接歌颂黄河的部分。 4、怎样朗读才能表达出这种情感呢? 提示:哪一句浓缩了作者所有情感?
三个“啊!黄河!”分别要读出怎样的感情?
4、归纳本文的主要内容。
学习活动三:三、精读课文,整体感悟
1、 学生齐读本诗。
2、 在朗读中思考下列问题:
(2)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黄河的伟大贡献吗?
根据大家的发言可以小结一下:《黄河颂》歌颂了黄河在____、 ____、 _____方面的伟大贡献。
(3)自由朗读“朗诵词”和“颂黄河”之后的部分,这两部分的内容分别是什么?结构特点怎样?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 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4、在“颂”之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哪个词起统领作用?又是从哪些不同角度写黄河形象的?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5、最后一段就是尾声,主要写了什么?(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精神)
1
《黄河颂》(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诵本诗
2、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难点】: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学习方法】:诵读法 【知识链接】:
①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名川。她从巴颜咯拉山起步,接纳千溪百川,一路浩浩荡荡,奔腾东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九省区,注入浩瀚的大海。黄河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多平方公里,像一条金色的巨龙,昂首横卧在我国北部辽阔的大地上。
②在古代,黄河流域的自然环境是很优越的。那时,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土地肥沃,到处是青山绿野,植物种类繁多,为原始人类的生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殷代以后,黄河中下游流域成为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经济发达,人口fán yǎn____较快,政治文化也较先进,因此,黄河流域成了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
③相传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生长在黄河中游,他和他的族系主要活动的区域也在黄河中游,后来建立夏、商、周王朝的都是他的hòu yì____,他们自称“华”(或“夏”),聚居在中原地区,人们认为“中原”位居四方之中。所以后世称之为“中华”。现在“中华”又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
④黄河是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创立基业的地方)之一,在新石器时代中期,黄帝族就开始使用彩陶。从河南湎池仰韶村,西安半坡村等地发掘出的古代文化遗址中,可以看见大约5000年前人们使用的简陋的木,石农具,居住的木结构房屋,储粮的窖穴,以及许多图案精美的彩色陶器。这些地下出土的资料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和艺术才能的高超。(A)被人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
⑤我国历史上七大古都中的安阳、西安、洛阳和开封,都在黄河流域。以古都长安为中心的唐代文化(C)影响着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邻国的文化。
⑥黄河以丰富的乳汁哺育了中华民族,而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她身旁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黄河,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文化的发源地。 【学习流程】:
学习活动四:再读课文,回味赏析
1、教师安排学生配乐朗诵本诗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3.这首诗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
4.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3、歌词中哪些语句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3、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一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一些实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在举一两例么?
学习活动三:拓展迁移
1、通过朗诵这首诗歌,你一定有自己深刻的体会请你说说 ① 这首诗歌中我最欣赏的是-------
② 读了这首诗歌,让我最感动的是-------
③ 这首诗歌让我明白了--------
④读了这首诗歌,我有这样的疑问-----
2、“黄河”这一概念已深深融入到民族文化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与黄河有关的诗句,在民间流传的俗语中也有许多与黄河有关,请写出几条。然后在班上进行交流,看谁积累得多。
【当堂检测】: 【小结与反思】: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