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培训一
2010年7月中旬,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开班,我赶紧请电信网的维修工人,修好网线,接通网络,开始远程网络学习之旅。经过注册、登陆,进入我的空间,挑选我喜欢的课程。课程有三门必修,其余选修。每门课,学习内容很多。这里就有选择。爱我所爱,首先学习上好课----初中生物,我喜欢【实 践篇】的案例学习活动内容。因为这些案例都有别具一格的题目,吸引我的眼球,案例吸引人的开头,使我大开眼界。
【实 践 篇】案例10 世纪瘟疫———艾滋病
【课 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章第一节。
【案例开头】追根溯源
伴随着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音乐,教师为同学们播放了一段群猴嬉戏的录像。看到这群活泼可爱的猴子家族,同学们自然乐不可支。当教师把画面定格在一种叫 “非洲绿猴”上时,语气略带沉重地对大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画面上的这种猴叫非洲绿猴,是它们把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艾滋病传染给了人类。”这时,同学们个个睁大了双眼,怎么也不敢相信画面上这些毛绒绒、颜色鲜艳的绿猴竟然是艾滋病的罪魁祸首,然而事实确实如此。
哈尔滨市第一一三中学商雅毓,设计的这一课案例10 世纪瘟疫———艾滋病,追根溯源的开头,匠心独运,筛选材料方面,真是高手妙招,尤其高人一筹,精选内容,特别提炼的材料,引人入胜。
案例11 生命的载体,浓缩的世界
【课 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案例开头】课前热身 巧设情境
金秋时节,学生们带着各自 “丰收”的喜悦将课前的劳动成果集中在本组的实验台前,紧张而有序地准备着。教师来到他们中间,与学生交换着意见。铃声响起,教室里安静下来。
小组展示‘从我们吃的水果中发现种子’。请看:如果把苹果切成两半,你们看到了什么?种子!对,我们收集的种子有苹果的种子,梨、橘子、葡萄的种子,西瓜、香瓜、哈密瓜、丝瓜的种子,桃、杏、李子的种子等(边说边将各类种子放到展台一角),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水果里没有种子,如香蕉、无籽西瓜,不知为什么。我们组将这篮水果送给同学们,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帮助,谢谢!”(掌声响起)接着,第二组同学就花卉市场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报并将花卉种子展示在展示平台的另一角。第三组展示人们吃的零食中发现的种子。第四组就我们吃的粮食进行了调查。
开头的课前热身,屏示调查大观,极大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横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为学习新课铺设了一个桥梁。
案例13 千万别小瞧———小小的 “我”
【课 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案例开头】小小的 “我”之 “闪亮登场”
《小小的我》的优美旋律余音回荡,轻松的氛围中走来了小小的我。环视着一张张热切的脸庞,真挚的问候奏响了新课的序曲。“今天小小的我将引领大家探访另一个小小的 ‘我’———苔藓,千万别小瞧哦!”双关的诙谐语拉近了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距离。“现在请课外小组的同学展示水绵和苔藓,请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小小的 “我”之 “闪亮登场”,如电光,给学生流下深刻印象。
以上三个经过精选的案例开头,各有千秋,一个案例一个开头特点,短小精悍,形式活泼,内容优美,感觉与我们的教学很有借鉴的价值与意义,想到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在挖掘课程资源时,也要用心为课堂琢磨一个吸引人的开头,为上好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漫话培训二 上好课----初中生物 818
我为什么这样喜欢学习上好课----初中生物?因为我的潜意识告诉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可以让我的课堂更受学生的喜欢,也可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果然不负我心,这里的案例真是精彩纷呈,篇篇都有独到之处,既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教学,又充满人情味,发展了学生的视野与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感与情操,遗憾的是视频资料太少,学生分组独立实验,合作探究活动,因为教学设备设施的限制,很多无法如想的那样进行,让学生感受体验实验的过程,学生的安全问题、使用实验室问题,成为我的疑虑,我们只有在课堂上练“精静竞兢净”的教室功。
深挖掘 方受益
我市在上学期的教育网上,公布一个中学生艾滋病教育课件制作比赛活动,在办公室引起我们办公室教师的特别关注,于是上网学习了专家讲座、课例课件课堂实录,学到了许多新知识,艾滋病教育与宣传,发病原因、传播途径、预防注意事项、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中学生艾滋病的了解与认识上,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我利用端午节假期,收集了网络的资料,做了不尽人意的教育活动设计,做了一个简单的有待完善修改的浅显工作,因为没有细致的策划和雕琢,因为时间短,一边整理如何搞好期中复习的思路,一边感悟三平,因为一心无二用,三心二意的结果挖了浅坑,急功近利,没有专心一意定意打造,以致这三个碎片,只能作为时间的浪费,教训的材料、后续的回忆,被随波逐流在生活的漩涡。前两天,在阅读中与罗曼罗兰的【掘井】不期而遇,震撼人心的话语,又赫然摆在眼前:“与其挖一个个的浅井,不如化同样的精力与时间去挖一个出水的深井”,它就像在嘲笑我,在警告我,使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有些许的醒悟,干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结果只能是一败涂地,毫无价值可言。深挖掘,方受益。课程资源的用心挖掘,定会让学生受益终生。
----漫话培训一
2010年7月中旬,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开班,我赶紧请电信网的维修工人,修好网线,接通网络,开始远程网络学习之旅。经过注册、登陆,进入我的空间,挑选我喜欢的课程。课程有三门必修,其余选修。每门课,学习内容很多。这里就有选择。爱我所爱,首先学习上好课----初中生物,我喜欢【实 践篇】的案例学习活动内容。因为这些案例都有别具一格的题目,吸引我的眼球,案例吸引人的开头,使我大开眼界。
【实 践 篇】案例10 世纪瘟疫———艾滋病
【课 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章第一节。
【案例开头】追根溯源
伴随着动画片《西游记》的主题音乐,教师为同学们播放了一段群猴嬉戏的录像。看到这群活泼可爱的猴子家族,同学们自然乐不可支。当教师把画面定格在一种叫 “非洲绿猴”上时,语气略带沉重地对大家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画面上的这种猴叫非洲绿猴,是它们把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艾滋病传染给了人类。”这时,同学们个个睁大了双眼,怎么也不敢相信画面上这些毛绒绒、颜色鲜艳的绿猴竟然是艾滋病的罪魁祸首,然而事实确实如此。
哈尔滨市第一一三中学商雅毓,设计的这一课案例10 世纪瘟疫———艾滋病,追根溯源的开头,匠心独运,筛选材料方面,真是高手妙招,尤其高人一筹,精选内容,特别提炼的材料,引人入胜。
案例11 生命的载体,浓缩的世界
【课 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二节。
【案例开头】课前热身 巧设情境
金秋时节,学生们带着各自 “丰收”的喜悦将课前的劳动成果集中在本组的实验台前,紧张而有序地准备着。教师来到他们中间,与学生交换着意见。铃声响起,教室里安静下来。
小组展示‘从我们吃的水果中发现种子’。请看:如果把苹果切成两半,你们看到了什么?种子!对,我们收集的种子有苹果的种子,梨、橘子、葡萄的种子,西瓜、香瓜、哈密瓜、丝瓜的种子,桃、杏、李子的种子等(边说边将各类种子放到展台一角),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水果里没有种子,如香蕉、无籽西瓜,不知为什么。我们组将这篮水果送给同学们,希望能得到你们的帮助,谢谢!”(掌声响起)接着,第二组同学就花卉市场的调查结果进行汇报并将花卉种子展示在展示平台的另一角。第三组展示人们吃的零食中发现的种子。第四组就我们吃的粮食进行了调查。
开头的课前热身,屏示调查大观,极大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兴趣横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为学习新课铺设了一个桥梁。
案例13 千万别小瞧———小小的 “我”
【课 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
【案例开头】小小的 “我”之 “闪亮登场”
《小小的我》的优美旋律余音回荡,轻松的氛围中走来了小小的我。环视着一张张热切的脸庞,真挚的问候奏响了新课的序曲。“今天小小的我将引领大家探访另一个小小的 ‘我’———苔藓,千万别小瞧哦!”双关的诙谐语拉近了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距离。“现在请课外小组的同学展示水绵和苔藓,请观察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何不同?”小小的 “我”之 “闪亮登场”,如电光,给学生流下深刻印象。
以上三个经过精选的案例开头,各有千秋,一个案例一个开头特点,短小精悍,形式活泼,内容优美,感觉与我们的教学很有借鉴的价值与意义,想到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在挖掘课程资源时,也要用心为课堂琢磨一个吸引人的开头,为上好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漫话培训二 上好课----初中生物 818
我为什么这样喜欢学习上好课----初中生物?因为我的潜意识告诉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先进的教学经验,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可以让我的课堂更受学生的喜欢,也可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果然不负我心,这里的案例真是精彩纷呈,篇篇都有独到之处,既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来教学,又充满人情味,发展了学生的视野与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感与情操,遗憾的是视频资料太少,学生分组独立实验,合作探究活动,因为教学设备设施的限制,很多无法如想的那样进行,让学生感受体验实验的过程,学生的安全问题、使用实验室问题,成为我的疑虑,我们只有在课堂上练“精静竞兢净”的教室功。
深挖掘 方受益
我市在上学期的教育网上,公布一个中学生艾滋病教育课件制作比赛活动,在办公室引起我们办公室教师的特别关注,于是上网学习了专家讲座、课例课件课堂实录,学到了许多新知识,艾滋病教育与宣传,发病原因、传播途径、预防注意事项、如何对待艾滋病患者。中学生艾滋病的了解与认识上,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我利用端午节假期,收集了网络的资料,做了不尽人意的教育活动设计,做了一个简单的有待完善修改的浅显工作,因为没有细致的策划和雕琢,因为时间短,一边整理如何搞好期中复习的思路,一边感悟三平,因为一心无二用,三心二意的结果挖了浅坑,急功近利,没有专心一意定意打造,以致这三个碎片,只能作为时间的浪费,教训的材料、后续的回忆,被随波逐流在生活的漩涡。前两天,在阅读中与罗曼罗兰的【掘井】不期而遇,震撼人心的话语,又赫然摆在眼前:“与其挖一个个的浅井,不如化同样的精力与时间去挖一个出水的深井”,它就像在嘲笑我,在警告我,使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有些许的醒悟,干什么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结果只能是一败涂地,毫无价值可言。深挖掘,方受益。课程资源的用心挖掘,定会让学生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