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趵突泉教学设计2

趵突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体会语言的美,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山东济南有三大名胜,老师搜集到了一些相关的图片,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课件出示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同学们这最后一组泉水的图片,就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趵突泉。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齐读一下课题。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趵突是什么意思啊?

生:我知道,趵是跳跃的意思,趵突泉意思就是跳跃奔突的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预习这篇课文的时候,上网查到的。

师:真不错,希望同学们也都能像他一样,遇到不懂的问题,想办法去解决,积累更多的知识。

师:同学们看到这组图片,你想到了哪些形容泉水的词或句子? 生:趵突泉水晶莹剔透

生:看着图片,我好像听到了泉水咕嘟咕嘟的声音。

生:趵突泉白浪翻滚。

生:趵突泉很清澈。

生:趵突泉充满了生机。

生:泉水冒出来,好像一朵朵银花在盛开。

生:„„

师:同学们的形容都非常好,现在,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著名作家老舍笔下趵突泉的美。

二、自读预习 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1页,大声的朗读课文,然后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观察顺序,主要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趵突泉的。

生朗读课文。

生:作者按照游览顺序,主要介绍了趵突泉的大泉眼和小泉眼两方面景色。

(板书:大泉眼、小泉眼)

师:下面我们就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先来观赏一下大泉眼的美。

三、片段选读 精心开辟

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这是一眼怎样的泉。(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这是一眼 的泉”)下面同学们开始朗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

师:下面谁来说一说?

生:这是一眼晶莹、活泼的泉。

生:这是一眼神秘的泉。

生:这是一眼不断翻滚的泉。

生:这是一眼永远不知疲倦的泉。

师:说得很好。出示句子: “一个开阔的泉池,差不多是见方的,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清极了,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师:同学们看这一句,你从这两句话中读到了什么?

生:作者用“开阔”、“占了大半个公园”、写出了泉池大。

生:作者用“见方”写出了泉池的形状。

生:作者用“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写出了池水清澈。 师:很好,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句“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 谁再来读一下这句?

生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读到了什么?

生:作者用“偏西”这个词写出了大泉的方位。

生:作者用“涌”、“翻滚”写出了大泉眼水的型态。

(板书:翻滚)

师:作者用翻滚这个词来写大泉眼中涌出来的水的型态。那谁能说说泉水翻滚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觉得是像水刚烧开,气泡不断上浮,又不断爆开的样子。 生:我觉得泉眼往出喷的是水,不是气泡,应该是水不断地往上拱,拱到最高处又落下,这样不断起落的样子。

师:老师觉得你们说得都有道理,现在我们就来看一段视频,来感受一下趵突泉水究竟是怎样翻滚的。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句话“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同学们齐读一遍。

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到这句话中的三个冒了吗?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这个“冒”字很特别,上面和“日”不同,它扁扁的,又和“曰”不同,它中间一横和封口的这一横既不挨着左边一竖,也不挨着右边的横折。

师:的确冒字的上面部分,不是日,也不是曰,它叫冒字头。XXX同学对字的观察的确很仔细。那“冒”是什么意思呢?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我觉得冒的意思是往上窜。

生:我觉得是翻滚的意思。

生:我感觉它的意思是跳跃。

生:我认为是奔腾的意思。

生:我感觉也可以表示泉水往上钻。

师:老师认为你们的解释都很有道理。同学们再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同学们不用急着说,再把这一段浏览一下,一会儿我们来交流各自的想法。可以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出现多种说法。)

生:作者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泉水冒得时间很长很长。

师:你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趵突泉冒得时间已经很长?

生:没昼没夜这个词语也说明了趵突泉冒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师:是啊,这眼泉它冒了一年又一年,它冒了一日又一日,它昼不息,夜不停一直“冒、冒、冒。”(注:三个冒由学生齐读)

生:作者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泉水不断往上冒,冒得很高,速度很快。

师:说的有道理。似乎地下有团烈火在烧灼着这几眼泉,泉水沸腾了一样,正高高的喷起,疾速地往外“冒、冒、冒!”(注:三个冒由学生齐读)

生: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到这泉水很有活力。

师:说的好,这是一眼有活力的泉,它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地往处“冒、冒、冒” (注:三个冒由学生齐读)

师:作者说这眼泉没昼没夜地冒、冒、冒,表现了趵突泉充满生机,充满热情的美。那么,冬天的趵突泉又是怎样的呢?

师:出示句子“要是冬天来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

师:冬天的趵突泉是怎样的?大家一起说。是„„

生:神秘的。

(板书:神秘)

师:它神秘在哪?

生:我认为它神秘在水藻上飘荡着的又白又轻的热气上,就像电视里面的仙境一样。特别神秘,又特别美丽。

师:说得真好。冬天的时候,炉子里冒出的青烟让我们的班级笼罩在一片烟雾里,是不是也如仙境一样神秘而美丽呢?

生:不是,仙境里是白色的雾,而炉子里冒的烟是黑色的,它一点也不美丽。

生:炉子里冒出的烟气味很难闻,很呛人,一点也不好,所以不能说像仙境一样。

师:说得不错,用美丽的事物比美丽的事物才能表达出美丽。否则不是成为了反语,就是成了笑话。

师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眼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平时大泉眼“昼夜不息地翻滚”和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大自然的震撼。

四、自学小泉 眼 感受有趣

师:文章除了写大泉眼的美,还写了小泉眼的美,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内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并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感受小泉眼的美。

自学点拨:抓住文中写作方法说说小泉眼涌出的水有什么特点? 师:现在哪组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自学所得。

生:作者抓住了小泉眼冒出不同大小的气泡来表现小泉眼的美。他写出了,小气泡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中气泡好像在你追我赶;大气泡扁扁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碰着水面就碎了。

(板书:一串珍珠、你追我赶、摇晃、破碎)

生:作者写出了气泡冒出的速度。有的不断的冒泡;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有的半天才冒出一个气泡。

师:这应该是写气泡冒出的频率。

生:作者在这个自然段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有的不断地冒泡,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串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气泡比成了珍珠。

师:这个比喻句用得多好啊,我知道同学们也会说比喻句,谁能说一个让同学们听听。

同组生: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这句是拟人句,把这些气泡比成了正在追赶玩耍的活泼的孩子。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说个拟人句好吗?

师:从刚才两个同学的汇报中,老师感受到了小泉眼的那种活泼的美。还有谁来说一说。

生:作者用了三个有的,写了三种不同的泉眼。有的像一串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有的好像在你追我赶;有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碰着水面就碎了。

师:很好,此处也可以看作是作者从整体上运用了一个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用得多好啊。那同学们你们会用这三个词吗?谁能用这三个“有的”说一句话?

师:同学们把这个有的„„有的„„有的„„用得都很好,还有谁说一说自学了这一自然段的收获?

生:老师,别的同学都没说这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在阳光的照射下,大大小小的气泡五光十色,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这说明了气泡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太阳的光,十分漂亮。

师:分析得不错。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究竟是哪里比不上呢?

生:我想作者的意思是此时珠宝比不上这些气泡的光彩。

生:我觉得作者现在感觉气泡又漂亮,又可爱,所以觉得珠宝比不上。

师:是啊。观景,还要看观景者的心情。从价值上讲,珠宝是贵重的,正是如此,闪着华丽光彩的珠宝缺少了反射着柔和阳光的气泡所具备的那种朴素。

师:同学们,从第三自然段中,我们感受到了大泉眼是翻滚的,是神秘的。我们再用一个词来说一说小泉眼是什么样的?

生:小泉眼是美丽的。

生:小泉眼是可爱的。

生:小泉眼是有趣的。

师:那我们现在就怀着对小泉眼的喜爱,读一读文章的第四自然段吧。下面由老师引读。

五、总结全文 感受文美

师:(小结)你看,读着读着,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美丽而神奇的趵突泉——而正是这样的趵突泉,让老舍先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

六、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几千年来,趵突泉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他们游览了趵突泉之后,感慨万千,提笔写下了心中的感受。

播放课件。

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北魏郦道元

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清代刘鹗 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清代蒲松龄

珍珠随处涌,金线自然牵——近代郭沫若

师:听到这些优美的诗句,相信同学们也早已跃跃欲试想用自己美妙的语言记录一处景物了。那么就请同学们课后运用本文的描写方法写一篇景物文章来歌颂家乡的美景吧。

七、板书设计

大泉眼:翻滚

神秘 趵突泉

小泉眼:五光十色 千变万化

趵突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来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大泉、小泉的特点,体会语言的美,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在山东济南有三大名胜,老师搜集到了一些相关的图片,现在就请同学们欣赏一下。(课件出示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同学们这最后一组泉水的图片,就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 ——趵突泉。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齐读一下课题。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趵突是什么意思啊?

生:我知道,趵是跳跃的意思,趵突泉意思就是跳跃奔突的泉。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预习这篇课文的时候,上网查到的。

师:真不错,希望同学们也都能像他一样,遇到不懂的问题,想办法去解决,积累更多的知识。

师:同学们看到这组图片,你想到了哪些形容泉水的词或句子? 生:趵突泉水晶莹剔透

生:看着图片,我好像听到了泉水咕嘟咕嘟的声音。

生:趵突泉白浪翻滚。

生:趵突泉很清澈。

生:趵突泉充满了生机。

生:泉水冒出来,好像一朵朵银花在盛开。

生:„„

师:同学们的形容都非常好,现在,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著名作家老舍笔下趵突泉的美。

二、自读预习 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61页,大声的朗读课文,然后说说作者是按照什么观察顺序,主要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趵突泉的。

生朗读课文。

生:作者按照游览顺序,主要介绍了趵突泉的大泉眼和小泉眼两方面景色。

(板书:大泉眼、小泉眼)

师:下面我们就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先来观赏一下大泉眼的美。

三、片段选读 精心开辟

师: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三自然段,然后说说这是一眼怎样的泉。(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这是一眼 的泉”)下面同学们开始朗读课文。

生朗读课文。

师:下面谁来说一说?

生:这是一眼晶莹、活泼的泉。

生:这是一眼神秘的泉。

生:这是一眼不断翻滚的泉。

生:这是一眼永远不知疲倦的泉。

师:说得很好。出示句子: “一个开阔的泉池,差不多是见方的,占了大半个公园。池里的水清极了,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师:同学们看这一句,你从这两句话中读到了什么?

生:作者用“开阔”、“占了大半个公园”、写出了泉池大。

生:作者用“见方”写出了泉池的形状。

生:作者用“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写出了池水清澈。 师:很好,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句“泉池中央偏西,有三个大泉眼,水从泉眼里往上涌,冒出水面半米来高,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 谁再来读一下这句?

生读。

师:从这句话中,你又读到了什么?

生:作者用“偏西”这个词写出了大泉的方位。

生:作者用“涌”、“翻滚”写出了大泉眼水的型态。

(板书:翻滚)

师:作者用翻滚这个词来写大泉眼中涌出来的水的型态。那谁能说说泉水翻滚是什么样子的?

生:我觉得是像水刚烧开,气泡不断上浮,又不断爆开的样子。 生:我觉得泉眼往出喷的是水,不是气泡,应该是水不断地往上拱,拱到最高处又落下,这样不断起落的样子。

师:老师觉得你们说得都有道理,现在我们就来看一段视频,来感受一下趵突泉水究竟是怎样翻滚的。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句话“三个水柱都有井口大,没昼没夜地冒、冒、冒!”同学们齐读一遍。

师:同学们,你们注意到这句话中的三个冒了吗?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这个“冒”字很特别,上面和“日”不同,它扁扁的,又和“曰”不同,它中间一横和封口的这一横既不挨着左边一竖,也不挨着右边的横折。

师:的确冒字的上面部分,不是日,也不是曰,它叫冒字头。XXX同学对字的观察的确很仔细。那“冒”是什么意思呢?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我觉得冒的意思是往上窜。

生:我觉得是翻滚的意思。

生:我感觉它的意思是跳跃。

生:我认为是奔腾的意思。

生:我感觉也可以表示泉水往上钻。

师:老师认为你们的解释都很有道理。同学们再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连用三个“冒”?同学们不用急着说,再把这一段浏览一下,一会儿我们来交流各自的想法。可以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出现多种说法。)

生:作者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泉水冒得时间很长很长。

师:你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趵突泉冒得时间已经很长?

生:没昼没夜这个词语也说明了趵突泉冒的时间已经很长了。 师:是啊,这眼泉它冒了一年又一年,它冒了一日又一日,它昼不息,夜不停一直“冒、冒、冒。”(注:三个冒由学生齐读)

生:作者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泉水不断往上冒,冒得很高,速度很快。

师:说的有道理。似乎地下有团烈火在烧灼着这几眼泉,泉水沸腾了一样,正高高的喷起,疾速地往外“冒、冒、冒!”(注:三个冒由学生齐读)

生:用了三个“冒”,让人感觉到这泉水很有活力。

师:说的好,这是一眼有活力的泉,它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地往处“冒、冒、冒” (注:三个冒由学生齐读)

师:作者说这眼泉没昼没夜地冒、冒、冒,表现了趵突泉充满生机,充满热情的美。那么,冬天的趵突泉又是怎样的呢?

师:出示句子“要是冬天来就更好了,池面腾起一片又白又轻的热气,在深绿色的水藻上飘荡着,会把你引进一种神秘的境界。”

师:冬天的趵突泉是怎样的?大家一起说。是„„

生:神秘的。

(板书:神秘)

师:它神秘在哪?

生:我认为它神秘在水藻上飘荡着的又白又轻的热气上,就像电视里面的仙境一样。特别神秘,又特别美丽。

师:说得真好。冬天的时候,炉子里冒出的青烟让我们的班级笼罩在一片烟雾里,是不是也如仙境一样神秘而美丽呢?

生:不是,仙境里是白色的雾,而炉子里冒的烟是黑色的,它一点也不美丽。

生:炉子里冒出的烟气味很难闻,很呛人,一点也不好,所以不能说像仙境一样。

师:说得不错,用美丽的事物比美丽的事物才能表达出美丽。否则不是成为了反语,就是成了笑话。

师小结:这一段描写趵突泉大泉眼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平时大泉眼“昼夜不息地翻滚”和冬天趵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大自然的震撼。

四、自学小泉 眼 感受有趣

师:文章除了写大泉眼的美,还写了小泉眼的美,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内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并根据自学提示自学,感受小泉眼的美。

自学点拨:抓住文中写作方法说说小泉眼涌出的水有什么特点? 师:现在哪组愿意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自学所得。

生:作者抓住了小泉眼冒出不同大小的气泡来表现小泉眼的美。他写出了,小气泡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中气泡好像在你追我赶;大气泡扁扁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碰着水面就碎了。

(板书:一串珍珠、你追我赶、摇晃、破碎)

生:作者写出了气泡冒出的速度。有的不断的冒泡;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有的半天才冒出一个气泡。

师:这应该是写气泡冒出的频率。

生:作者在这个自然段用了不同的修辞方法。有的不断地冒泡,均匀的小气泡连成一串,像一串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气泡比成了珍珠。

师:这个比喻句用得多好啊,我知道同学们也会说比喻句,谁能说一个让同学们听听。

同组生:有的要隔一会儿才冒出十来个气泡,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这句是拟人句,把这些气泡比成了正在追赶玩耍的活泼的孩子。

师:同学们我们再来说个拟人句好吗?

师:从刚才两个同学的汇报中,老师感受到了小泉眼的那种活泼的美。还有谁来说一说。

生:作者用了三个有的,写了三种不同的泉眼。有的像一串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有的好像在你追我赶;有的一边往上升一边摇晃,碰着水面就碎了。

师:很好,此处也可以看作是作者从整体上运用了一个排比句。有的„„有的„„有的„„用得多好啊。那同学们你们会用这三个词吗?谁能用这三个“有的”说一句话?

师:同学们把这个有的„„有的„„有的„„用得都很好,还有谁说一说自学了这一自然段的收获?

生:老师,别的同学都没说这个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在阳光的照射下,大大小小的气泡五光十色,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这说明了气泡在阳光的照射下反射着太阳的光,十分漂亮。

师:分析得不错。同学们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没有哪一种珠宝能比得上。”究竟是哪里比不上呢?

生:我想作者的意思是此时珠宝比不上这些气泡的光彩。

生:我觉得作者现在感觉气泡又漂亮,又可爱,所以觉得珠宝比不上。

师:是啊。观景,还要看观景者的心情。从价值上讲,珠宝是贵重的,正是如此,闪着华丽光彩的珠宝缺少了反射着柔和阳光的气泡所具备的那种朴素。

师:同学们,从第三自然段中,我们感受到了大泉眼是翻滚的,是神秘的。我们再用一个词来说一说小泉眼是什么样的?

生:小泉眼是美丽的。

生:小泉眼是可爱的。

生:小泉眼是有趣的。

师:那我们现在就怀着对小泉眼的喜爱,读一读文章的第四自然段吧。下面由老师引读。

五、总结全文 感受文美

师:(小结)你看,读着读着,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美丽而神奇的趵突泉——而正是这样的趵突泉,让老舍先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它一半儿的妩媚。”

六、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几千年来,趵突泉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他们游览了趵突泉之后,感慨万千,提笔写下了心中的感受。

播放课件。

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北魏郦道元

三股大泉,从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清代刘鹗 海内之名泉第一,齐门之胜地无双——清代蒲松龄

珍珠随处涌,金线自然牵——近代郭沫若

师:听到这些优美的诗句,相信同学们也早已跃跃欲试想用自己美妙的语言记录一处景物了。那么就请同学们课后运用本文的描写方法写一篇景物文章来歌颂家乡的美景吧。

七、板书设计

大泉眼:翻滚

神秘 趵突泉

小泉眼:五光十色 千变万化


相关文章

  • 语文模拟题
  •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模拟试卷 本次考试考查从教学规划.资源准备.教学实施到教学评价的完整教学过程.作为信息时代中的一名语文老师,相信你能很好地完成以下任务. [教学内容] <趵突泉>(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八册(人教版)看 ...查看


  • 趵突泉说课设计
  • <趵突泉>说课设计 东沈小学 李红光 一.说教材 <趵突泉>是九年义务教育教科版第六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记叙了济南名胜趵突泉的美丽景色,依次描绘了趵突泉泉水的清浅.鲜洁和大泉.小泉优美动人的姿态,重点是对三股大 ...查看


  • 趵突泉 公开课教案
  • <趵突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这篇课文,欣赏美文佳句. 2.交流自己喜欢的美句,谈谈自己的感悟. 3.感受大自然的伟大,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交流自己喜欢的美句,谈谈自己的感悟. 教学流程: 一 ...查看


  • 一年级传统文化(20-34)
  • 20 杂诗 教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结合"解析"理解诗歌的意思.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能熟练背诵<明日歌>和<今日歌>这两首诗. 3引导学生学会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诗句意思. 4懂得珍惜时间 ...查看


  • 泉城说课稿
  • <泉城>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泉城>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用书四年级上册第八课.课文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 ...查看


  • 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 泉城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泉多.水美的特点,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 ...查看


  • 山东大学版五年级传统文化计划及备课
  • 小学五年级 地方课程之传统文化 教案 北展小学 李和亭 2015年9月 第一单元 经典驿站 <诗 经> 硕鼠·魏风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硕鼠>的意义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硕鼠& ...查看


  • 趵突泉小学英语手抄报比赛活动方案
  • 趵突泉小学英语手抄报比赛活动方案 为了丰富学校的校园文化,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也为了让学生准确.规范书写作业,养成优秀的的书写习惯,尽情展现我校学生的风彩,特举行了三-六年级英语手抄报比赛. 一.比赛内容: (1)主 ...查看


  • 趵突泉里全是水
  • 我在带师范生实习时,翻阅一些小学生的作文,一个孩子在作文里写下"走进趵突泉公园,看见趵突泉里全是水",教师在旁边批注"废话".起初看到这句话我也觉着很滑稽:趵突泉里没有水还叫趵突泉吗?其实仔细想来,这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