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董仲舒的经学思想及其历史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论董仲舒的经学思想及其历史作用

作者:李思蒙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12期

摘要:西汉初年盛行黄老思想政治上实行“无为而治”,到汉武帝时期国家需要大一统思想来巩固统治。董仲舒作为西汉的经学大师提出了“天人合一”、“大一统”等政治思想,为西汉确立了官方意识形态,确立了西汉思想上的大一统,也奠定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地位。

关键词:董仲舒;天人合一;三纲五常

一 西汉初年的历史背景

西汉初年,由于刚刚经历了秦末的战乱,社会秩序很不稳定,统治者采用了“黄老思想”来治理国家,实行“无为而治”,这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经济水平,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但与此同时,地方诸侯王的势力急剧膨胀,汉景帝时发生了“七国之乱”,使中央政府的统治受到严重威胁,因此确定国家统治合法性的问题成为了后继君主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黄老思想”已经不再适用于维护庞大帝国的统治,国家需要有一套完备的上层建筑理论体系作为统治的依据,于是武帝下令群臣选贤举能,景帝时的博士董仲舒上书“天人三策”,系统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博得武帝的赏识。

二 董仲舒与《春秋》经

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帝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1]董仲舒曾是汉景帝时的博士,学识渊博。《史记·儒林列传》也记载:“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2]在当时董仲舒是闻名于世的经学大师,他大力推崇儒家经典,认为“《诗》《书》序其志,《礼》《乐》纯其美,《易》《春秋》明其知。六学皆大,而各有所长。《诗》道志,故长于质;《礼》制节,故长于文;《乐》咏德,故长于风;《书》著功,故长于事;《易》本天地,故长于数;《春秋》正是非,故长于治人。”[3]并要求“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4]也正是因为董仲舒的建议,使得汉武帝下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奉《六经》经典。由此《六经》成为了统治者制定国家政策法规的主要依据,在思想文化领域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在六经之中,董仲舒对《春秋》经最为精通,把《春秋》看作是孔子“应天作新王之事”、“探正天端”、“以俟后圣”的改制之作。他用微言大义的方法来解读《春秋》经,认为孔子修订《春秋》时采用“笔”、“削”两种写作手法,表现了孔子对于某一事件或人物不同的态度,如“楚庄王杀夏徵舒,春秋贬其文,不予专讨也。”[5]他认为《春秋》经中记载的事情有些已经很遥远了,对于这些事情中体现的道理要让它清清楚楚,如“春秋之用辞,已明者去之,未明者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论董仲舒的经学思想及其历史作用

作者:李思蒙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2014年第12期

摘要:西汉初年盛行黄老思想政治上实行“无为而治”,到汉武帝时期国家需要大一统思想来巩固统治。董仲舒作为西汉的经学大师提出了“天人合一”、“大一统”等政治思想,为西汉确立了官方意识形态,确立了西汉思想上的大一统,也奠定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中的地位。

关键词:董仲舒;天人合一;三纲五常

一 西汉初年的历史背景

西汉初年,由于刚刚经历了秦末的战乱,社会秩序很不稳定,统治者采用了“黄老思想”来治理国家,实行“无为而治”,这在一定程度上发展了经济水平,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但与此同时,地方诸侯王的势力急剧膨胀,汉景帝时发生了“七国之乱”,使中央政府的统治受到严重威胁,因此确定国家统治合法性的问题成为了后继君主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黄老思想”已经不再适用于维护庞大帝国的统治,国家需要有一套完备的上层建筑理论体系作为统治的依据,于是武帝下令群臣选贤举能,景帝时的博士董仲舒上书“天人三策”,系统阐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并博得武帝的赏识。

二 董仲舒与《春秋》经

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秋,孝景帝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1]董仲舒曾是汉景帝时的博士,学识渊博。《史记·儒林列传》也记载:“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2]在当时董仲舒是闻名于世的经学大师,他大力推崇儒家经典,认为“《诗》《书》序其志,《礼》《乐》纯其美,《易》《春秋》明其知。六学皆大,而各有所长。《诗》道志,故长于质;《礼》制节,故长于文;《乐》咏德,故长于风;《书》著功,故长于事;《易》本天地,故长于数;《春秋》正是非,故长于治人。”[3]并要求“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4]也正是因为董仲舒的建议,使得汉武帝下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尊奉《六经》经典。由此《六经》成为了统治者制定国家政策法规的主要依据,在思想文化领域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在六经之中,董仲舒对《春秋》经最为精通,把《春秋》看作是孔子“应天作新王之事”、“探正天端”、“以俟后圣”的改制之作。他用微言大义的方法来解读《春秋》经,认为孔子修订《春秋》时采用“笔”、“削”两种写作手法,表现了孔子对于某一事件或人物不同的态度,如“楚庄王杀夏徵舒,春秋贬其文,不予专讨也。”[5]他认为《春秋》经中记载的事情有些已经很遥远了,对于这些事情中体现的道理要让它清清楚楚,如“春秋之用辞,已明者去之,未明者著


相关文章

  • 两汉经学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25 [摘要]经学历史悠久,从汉武帝"独尊儒术"开始到清末废科举为止历经两千多年,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汉代又是经学最昌盛的时代,今文经古文经交相辉映,朝野内外诵读经书蔚然成风.<汉书>曰:&q ...查看


  • 谶纬与汉代经学
  • 谶纬是汉代的一种重要文化现象,是研究汉代思想史和汉代经学不能回避的内容.它以经学的附庸形式出现,通过附会儒家经典获得封建统治者的认可.谶纬在形成和流行的过程中,与经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吸收利用经学的同时也成为了经学的附庸,对汉代的学术. ...查看


  • 汉大赋的兴盛
  •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文 史 哲JOURNAL OF ...查看


  • 论刘歆的新五德终始历史学说
  • 作者:汪高鑫 中国文化研究 2002年09期 五德终始说作为一种以土.木.金.火.水五行相胜之序来解说王朝更替的历史学说,为战国阴阳家邹衍所创立.自此以后,人们都以这种学说作为王朝建立的一种合法依据,秦的水德制度和汉的土德制度皆是据此而建立 ...查看


  • 哲学知识点整理
  • 西方哲学要点: 古希腊罗马时期:赫拉克利特 提出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德谟克里特 "原子论" 苏格拉底 柏拉图 的<理想国>中"理念论"有理性的生活就是最高的 ...查看


  • 中国古代法律
  • 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是为了适应.巩固和发展封建大一统的需要而出现的法律思想 ,因此作为维护封建统治基本工具的法律思想也必然会受到统治思想的左右.适应维护封建统治的思想文化理念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形成的 试述中国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历史发展和主要 ...查看


  • 四川省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
  •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单项选择题)和第II卷(非单项选择题).第I卷1至3页,第II卷4至6页,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草稿纸 ...查看


  • [三维设计]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练习:主题专练(二) 理念至上--思想是行动的指南.doc
  • 主题专练(二) 理念至上--思想是行动的指南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2015·黄冈调研) 有学者认为:"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长期被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 ...查看


  • 第三讲中国文化特点
  • 第三讲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 (1学时)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伦理类型 任何一种文化类型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这就是在特定自然地理环境下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结构.简言之,从地理环境看,中国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的大陆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