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会写14个字和相关词语。理解“援助中心、给予树”等词语的意思。 理解“援助中心、如愿以偿”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读金吉娅的话
3.抓住金吉亚神态、语言的句子,去理解、体会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美好品质。渗透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点:
抓住金吉亚神态、语言的句子,去理解、体会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美好品质。渗透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的笑脸。”这句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
1.课前交流:我们来做个“火眼金睛”的游戏’—看图说节日:中秋节、儿童节、端午节、国庆节、春节、圣诞节。
师:你对圣诞节有哪些了解?
生1:圣诞节的庆祝活动是从12月24日晚上的圣诞夜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1月6日。在圣诞夜,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还有人穿上红衣服,戴上白胡子,扮上圣诞老人,给孩子们分发礼物。
生2:圣诞节是每年的12月25日。
师:我发现这两位同学都是从“课后资料袋”里找的资料,往后,我们预习课文时,要读读课后资料袋,从里面学到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知识。
今天是12月20日了,今年的圣诞节又要到了,正当大家忙着准备礼物庆祝节日的时候,金吉娅的家里却发生了一件特别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共同来度过一个特殊的圣诞节。
2.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给予树。)谁会读?(生读课题。)真不简单,不仅读准了多音字“给”,也读准了生字“予”。(分别给“给”和“予”注音)请大家齐读一遍。
二、检查预习 整体感知
过渡: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课文,并完成预习卡,通过批阅,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孩子自学能力特别强,预习也很充分,书写特别认真,你瞧,xx同学写的多美观,多漂亮啊!不过老师也发现,有的同学这个字再写的时候出错较多。
1. 以学定教,指导书写。
预设:“糖”:“米”字旁要窄些,最后的“捺”变成“点”;右边的部分“横”比较多,但也有一个规律:横多距离要相等。(教师示范写)记住了吗?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在预习卡的田字格中,把字认真正确地书写一遍。提醒学生:头正、身直、肩平、足安、握笔要正确。教师看学生书写,简单评价。
过渡:大家端正的姿势告诉我:你们已经把生字都写好了。那么你们有信心读好词语吗?会读词语的同学就可以得到老师的圣诞礼物---谁第一个来挑战。
2.出示词语,检查朗读。
师:大家认真听,如果她读对了,就跟着默读,如果读错了,大家就齐读2遍,帮助她纠正错误。
师:还有谁来读?(举手的同学很多)都想读,那我们就开火车读吧!
生:开火车读词语
过渡:词语掌握的这么好了,那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了什么?
3.指名概括课文内容。
(1)汇报交流。(找两名同学概括的课文内容,一个好的一个差的,让这两名同学起来读自己的主要内容。)
(2
)让学生说说谁概括的好。
(3)小结:看,我们抓住了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就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清楚了,这一种很好的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希望同学们以后要学会运用。
(一)出示问题及自学要求。(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
出示: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读出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请仔细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简单地写写自己的体会。 过渡:下面咱就来交流一下你画出的有关语句。
(二)品读金吉亚的“沉默不语”
1.指名读画的句子。
预设:出示“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1)理解“沉默不语”
师:读着读着,哪个词跳入了你的眼睛?
生:“沉默不语”
师:那么“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呢?
生:“沉默不语”就是不说话。
师:那么,你在什么时候“沉默不语”过?
生:那次,我考试没考好,我沉默不语。
生:……
师:那么,8岁的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呢?请大家再来快速浏览课文,找找原因。(生自读。)
生:金吉娅只买了一些棒棒糖给哥哥姐姐,心里感到很难过。
师:请你难过的读读这句话。
师:她是觉得买的东西不好,而不好意思,所以沉默不语。 师:请你不好意思的读读这句话。
生:妈妈让她买4份礼物,她只买了棒棒糖,她怕妈妈生气。 师:她在乎妈妈的感受,是个体贴妈妈的好孩子。你结合文中句子来谈理解,真会读书。
(2)读好“沉默不语”
过渡:一个“沉默不语”让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带着自己的体会,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3)小结:透过“沉默不语”这个神态描写,我们走进了金吉娅的内心,感受到她是那样的体贴家人。这就是神态描写的魅力。(板书:神态) 过渡:那么,此时哥哥姐姐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2.出示第三自然段,让学生找到描写哥哥姐姐神态的词语。 生:找到“兴高采烈”。
师;如果和哥哥、姐姐兴高采烈的样子对比着读,就更能读出金吉娅沉默不语时的心情。谁愿意读?(生再读。)--出示课件
师:哥哥姐姐兴采烈是什么样?大家用动作表演一下(生作手舞足蹈兴奋状)金吉娅沉默不语呢?(生表演沉默状)男女分角色读
3.总结:我们抓住“沉默不语”,联系着上文,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感受到她是那样体贴家人。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而作者正是运用这个神态描写的句子,来反映金吉娅的内心世界。所以,我们以后在写作文时,也要像作者学习,运用神态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过渡:此时,沉默不语的金吉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感受到了她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还有哪些语句也让你感受到了这些?我们接着交流你划到的句子。
(三)品读“金吉亚为什么这样做?”
预设:1:“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师:我也找到了这个句子------课件出示:“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齐读
师:读着这句话,哪个词深深的打动了你的心灵?
生:一直盼望
师:什么是“一直盼望”
生:“一直盼望”就是天天盼望。
生;“一直盼望”就是白天盼望,夜里也盼望。
师:文中的小女孩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师:白天,她一个人孤零零的时候,她盼望_____(生读);晚上,面对黑漆漆的屋子,她盼望_____(生读);甚至连做梦呀,她都盼望_____(生读)。这就叫----一直盼望
师:“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这是金吉娅在看了小女孩的心愿卡后知道的,看着小女孩的心愿,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小女孩太可怜了。
师:你很有同情心。
生:小女孩什么也没有,她很孤独,我要帮助她。
师:你真是的有爱心的孩子,你想怎么帮助她呢?
生:我要买一个洋娃娃送给她。
过渡:金吉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得,所以:
预设2:(课件出示)—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生:齐读。
师:此时,金吉娅的是怎么做的,找到相关的词语。
生:取、买、送。
师:这几个词语都是表示(动作的)从金吉娅的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板书:动作)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师:多好的孩子呀,可是金吉娅,你家里并不宽裕,这是妈妈辛辛苦苦攒的钱,她希望你和哥哥姐姐来分享礼物,你这样做,不怕妈妈生气吗?
生:我怕妈妈生气,可是……小女孩太可怜了。
过渡:金吉亚,你这样做,一定还有其他的原因吧?谁还画了其他的句子。
预设3:生读: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师:看着屏幕,谁再来读一读?
(出示)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生:读屏幕上的语句。
生:打错了,漏字了。
(补充出示“什么都”)
师:老师觉得不加这三个字也挺通顺,挺好的呀,不加,行吗? 生:不行,少了,说明不了一点儿“都没有”。
师:加上这三个字说明什么?
生:说明小女孩一丁点儿,一丝一毫都没有。
师:圣诞节是多么让孩子们盼望的节日呀,(课件出示各种礼物)因为那一夜他们会收到许多礼物,他们会沉浸在快乐和幸福中。可是这个小女孩呢?她却什么都没有。你想,她没有什么?
生:她没有玩具。
生:她没有爸爸妈妈的疼爱。
生:她没有小伙伴陪她玩耍。
师:此时,你感受到什么?
生:小女孩太可怜了。
生:小女孩太需要帮助了。
师: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我把“什么都”三个字读的慢一点、拖长点音就行了。 师:那你就读吧。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帮助小女孩的决心,真好!
师:透过“什么都”三个字,我们感受到小女孩太可怜了,太需要帮助了,更感到金吉亚帮助小女孩的决心。所以:金吉娅(出示课件-----于是,我摘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生:齐读
师:那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洋娃娃吗?还有什么? 生:温暖
生:笑脸
师小结:现在,我们通过读金吉娅的话,理解了金吉娅的做法,体会到了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体贴”的美好品质,这
就是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魅力(板书:语言)。我们以后写作文时,也要学会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美好品质。
四、抓点提升
1.出示《“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的一段文字: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2.让学生找出这段文字中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的词语,并说说运用这些描写的好处。
五、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1.师:(圣诞音乐响)听,圣诞的乐章奏响了,给予树上,挂着一个小女孩的梦想,给予树下,另一个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如愿以偿,作为金吉亚的妈妈,我担心过,生气过,可是现在,作为妈妈的我,我会──(师范读最后一段。课件出示最后一段。《爱的奉献》伴奏起) 师:作为姐姐的你会──(女生读。)
师:作为哥哥的你会──(男生读。)
师:我们每一个被感动的人都会──(生齐读)
2.同学们,小女孩得到了金吉娅的爱终于如愿以偿,当小女孩收到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后会怎样呢?请你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时间够就在课堂上写,不够就作为家庭作业)
3.同学们,生活中不仅仅是小女孩得到了爱如愿以偿了,请看这些人也同样得到了大家的关爱,此时此刻,你觉得“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树?(出示一组图片)
六、课后练笔,放飞想象
同学们,小女孩得到了金吉娅的爱终于如愿以偿,当小女孩收到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后会怎样呢?请你展开想象,写几句话。
七、推荐阅读,拓宽视野
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课后把小女孩对金吉娅说的话写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去读一读《爱的教育》、相信你会收获更多的感动。
《给予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会写14个字和相关词语。理解“援助中心、给予树”等词语的意思。 理解“援助中心、如愿以偿”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读金吉娅的话
3.抓住金吉亚神态、语言的句子,去理解、体会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美好品质。渗透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的指导。
教学重点:
抓住金吉亚神态、语言的句子,去理解、体会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的美好品质。渗透学习方法和写作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的笑脸。”这句话。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板书课题
1.课前交流:我们来做个“火眼金睛”的游戏’—看图说节日:中秋节、儿童节、端午节、国庆节、春节、圣诞节。
师:你对圣诞节有哪些了解?
生1:圣诞节的庆祝活动是从12月24日晚上的圣诞夜开始,一直持续到第二年的1月6日。在圣诞夜,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还有人穿上红衣服,戴上白胡子,扮上圣诞老人,给孩子们分发礼物。
生2:圣诞节是每年的12月25日。
师:我发现这两位同学都是从“课后资料袋”里找的资料,往后,我们预习课文时,要读读课后资料袋,从里面学到一些与课文有关的知识。
今天是12月20日了,今年的圣诞节又要到了,正当大家忙着准备礼物庆祝节日的时候,金吉娅的家里却发生了一件特别的事情,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走进今天的课文,共同来度过一个特殊的圣诞节。
2.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给予树。)谁会读?(生读课题。)真不简单,不仅读准了多音字“给”,也读准了生字“予”。(分别给“给”和“予”注音)请大家齐读一遍。
二、检查预习 整体感知
过渡:课前,老师布置大家预习课文,并完成预习卡,通过批阅,老师发现咱们班的孩子自学能力特别强,预习也很充分,书写特别认真,你瞧,xx同学写的多美观,多漂亮啊!不过老师也发现,有的同学这个字再写的时候出错较多。
1. 以学定教,指导书写。
预设:“糖”:“米”字旁要窄些,最后的“捺”变成“点”;右边的部分“横”比较多,但也有一个规律:横多距离要相等。(教师示范写)记住了吗?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提示,在预习卡的田字格中,把字认真正确地书写一遍。提醒学生:头正、身直、肩平、足安、握笔要正确。教师看学生书写,简单评价。
过渡:大家端正的姿势告诉我:你们已经把生字都写好了。那么你们有信心读好词语吗?会读词语的同学就可以得到老师的圣诞礼物---谁第一个来挑战。
2.出示词语,检查朗读。
师:大家认真听,如果她读对了,就跟着默读,如果读错了,大家就齐读2遍,帮助她纠正错误。
师:还有谁来读?(举手的同学很多)都想读,那我们就开火车读吧!
生:开火车读词语
过渡:词语掌握的这么好了,那谁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了什么?
3.指名概括课文内容。
(1)汇报交流。(找两名同学概括的课文内容,一个好的一个差的,让这两名同学起来读自己的主要内容。)
(2
)让学生说说谁概括的好。
(3)小结:看,我们抓住了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就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清楚了,这一种很好的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希望同学们以后要学会运用。
(一)出示问题及自学要求。(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
出示: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读出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请仔细默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简单地写写自己的体会。 过渡:下面咱就来交流一下你画出的有关语句。
(二)品读金吉亚的“沉默不语”
1.指名读画的句子。
预设:出示“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1)理解“沉默不语”
师:读着读着,哪个词跳入了你的眼睛?
生:“沉默不语”
师:那么“沉默不语”是什么意思呢?
生:“沉默不语”就是不说话。
师:那么,你在什么时候“沉默不语”过?
生:那次,我考试没考好,我沉默不语。
生:……
师:那么,8岁的金吉娅为什么沉默不语呢?请大家再来快速浏览课文,找找原因。(生自读。)
生:金吉娅只买了一些棒棒糖给哥哥姐姐,心里感到很难过。
师:请你难过的读读这句话。
师:她是觉得买的东西不好,而不好意思,所以沉默不语。 师:请你不好意思的读读这句话。
生:妈妈让她买4份礼物,她只买了棒棒糖,她怕妈妈生气。 师:她在乎妈妈的感受,是个体贴妈妈的好孩子。你结合文中句子来谈理解,真会读书。
(2)读好“沉默不语”
过渡:一个“沉默不语”让我们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带着自己的体会,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读。
(3)小结:透过“沉默不语”这个神态描写,我们走进了金吉娅的内心,感受到她是那样的体贴家人。这就是神态描写的魅力。(板书:神态) 过渡:那么,此时哥哥姐姐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
2.出示第三自然段,让学生找到描写哥哥姐姐神态的词语。 生:找到“兴高采烈”。
师;如果和哥哥、姐姐兴高采烈的样子对比着读,就更能读出金吉娅沉默不语时的心情。谁愿意读?(生再读。)--出示课件
师:哥哥姐姐兴采烈是什么样?大家用动作表演一下(生作手舞足蹈兴奋状)金吉娅沉默不语呢?(生表演沉默状)男女分角色读
3.总结:我们抓住“沉默不语”,联系着上文,体会到了金吉娅的内心,感受到她是那样体贴家人。这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而作者正是运用这个神态描写的句子,来反映金吉娅的内心世界。所以,我们以后在写作文时,也要像作者学习,运用神态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过渡:此时,沉默不语的金吉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你感受到了她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还有哪些语句也让你感受到了这些?我们接着交流你划到的句子。
(三)品读“金吉亚为什么这样做?”
预设:1:“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 师:我也找到了这个句子------课件出示:“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齐读
师:读着这句话,哪个词深深的打动了你的心灵?
生:一直盼望
师:什么是“一直盼望”
生:“一直盼望”就是天天盼望。
生;“一直盼望”就是白天盼望,夜里也盼望。
师:文中的小女孩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师:白天,她一个人孤零零的时候,她盼望_____(生读);晚上,面对黑漆漆的屋子,她盼望_____(生读);甚至连做梦呀,她都盼望_____(生读)。这就叫----一直盼望
师:“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这是金吉娅在看了小女孩的心愿卡后知道的,看着小女孩的心愿,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
生:小女孩太可怜了。
师:你很有同情心。
生:小女孩什么也没有,她很孤独,我要帮助她。
师:你真是的有爱心的孩子,你想怎么帮助她呢?
生:我要买一个洋娃娃送给她。
过渡:金吉娅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得,所以:
预设2:(课件出示)—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生:齐读。
师:此时,金吉娅的是怎么做的,找到相关的词语。
生:取、买、送。
师:这几个词语都是表示(动作的)从金吉娅的这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板书:动作)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
师:多好的孩子呀,可是金吉娅,你家里并不宽裕,这是妈妈辛辛苦苦攒的钱,她希望你和哥哥姐姐来分享礼物,你这样做,不怕妈妈生气吗?
生:我怕妈妈生气,可是……小女孩太可怜了。
过渡:金吉亚,你这样做,一定还有其他的原因吧?谁还画了其他的句子。
预设3:生读: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师:看着屏幕,谁再来读一读?
(出示)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没有。
生:读屏幕上的语句。
生:打错了,漏字了。
(补充出示“什么都”)
师:老师觉得不加这三个字也挺通顺,挺好的呀,不加,行吗? 生:不行,少了,说明不了一点儿“都没有”。
师:加上这三个字说明什么?
生:说明小女孩一丁点儿,一丝一毫都没有。
师:圣诞节是多么让孩子们盼望的节日呀,(课件出示各种礼物)因为那一夜他们会收到许多礼物,他们会沉浸在快乐和幸福中。可是这个小女孩呢?她却什么都没有。你想,她没有什么?
生:她没有玩具。
生:她没有爸爸妈妈的疼爱。
生:她没有小伙伴陪她玩耍。
师:此时,你感受到什么?
生:小女孩太可怜了。
生:小女孩太需要帮助了。
师:怎样才能读好这句话,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我把“什么都”三个字读的慢一点、拖长点音就行了。 师:那你就读吧。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帮助小女孩的决心,真好!
师:透过“什么都”三个字,我们感受到小女孩太可怜了,太需要帮助了,更感到金吉亚帮助小女孩的决心。所以:金吉娅(出示课件-----于是,我摘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
生:齐读
师:那金吉娅送给小女孩的仅仅是洋娃娃吗?还有什么? 生:温暖
生:笑脸
师小结:现在,我们通过读金吉娅的话,理解了金吉娅的做法,体会到了金吉娅“善良”“仁爱”“同情”“体贴”的美好品质,这
就是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的魅力(板书:语言)。我们以后写作文时,也要学会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美好品质。
四、抓点提升
1.出示《“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的一段文字:记得七八岁的时候,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了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2.让学生找出这段文字中的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的词语,并说说运用这些描写的好处。
五、拓展延伸 升华情感
1.师:(圣诞音乐响)听,圣诞的乐章奏响了,给予树上,挂着一个小女孩的梦想,给予树下,另一个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如愿以偿,作为金吉亚的妈妈,我担心过,生气过,可是现在,作为妈妈的我,我会──(师范读最后一段。课件出示最后一段。《爱的奉献》伴奏起) 师:作为姐姐的你会──(女生读。)
师:作为哥哥的你会──(男生读。)
师:我们每一个被感动的人都会──(生齐读)
2.同学们,小女孩得到了金吉娅的爱终于如愿以偿,当小女孩收到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后会怎样呢?请你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时间够就在课堂上写,不够就作为家庭作业)
3.同学们,生活中不仅仅是小女孩得到了爱如愿以偿了,请看这些人也同样得到了大家的关爱,此时此刻,你觉得“给予树”还可以叫什么树?(出示一组图片)
六、课后练笔,放飞想象
同学们,小女孩得到了金吉娅的爱终于如愿以偿,当小女孩收到穿着裙子的洋娃娃后会怎样呢?请你展开想象,写几句话。
七、推荐阅读,拓宽视野
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课后把小女孩对金吉娅说的话写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去读一读《爱的教育》、相信你会收获更多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