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富源汉族婚俗和水族婚宴习俗的异同
目录
前言.........................................................2
摘要 ........................................................2
关键词.......................................................2
一、概述富源汉族与古敢水族的婚宴.............................3
(一) 概述富源汉族婚宴...................................3
1、富源汉族婚宴的起源................................3
2、富源汉族婚宴的现状................................3
(二) 概述富源水族的婚宴...................................4
1、水族婚宴的起源....................................4
2、水族婚宴的现状....................................4
二、富源汉族婚宴与水族婚宴的异同..............................5 (一)相同点..............................................5
1、旧时婚姻大多都由父母包办。........................5
2、都受外来西方婚俗的影响。..........................5
3、重视程度都相当高。................................5
4、在选择吉日上。....................................5
5、都有招赘习俗。....................................5
(二)不同点..............................................6
1、订婚..............................................6
2、婚期..............................................7
3、婚服..............................................8
4、结婚..............................................8
(1)婚前准..........................................9
(2)接亲时..........................................9
(3)婚宴中..........................................11
(4)婚后:回门......................................11
三、在婚宴交际中应注意的问题.................................11
四、结语..................................................... 12
参考文献..................................................... 12
论富源汉族婚俗和水族婚宴习俗的异同
前言
结婚是每一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重要阶段,而婚宴则是整个婚庆活动的重要环节。同一地方不同民族之间的婚宴习俗又各有不同。就富源县来说,富源县境东部、东南部与贵州省的盘县、兴义市接壤;南部、西南部与罗平县毗邻;西部与麒麟区相连、西北部与沾益县交界,北部与宣威市相连,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富源县的多民族特性。全县辖6乡5镇,160个行政村,1686个自然村,境内居住着汉、彝、水、回、苗、白、壮、布依等18个民族。除汉族外,水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32.34%。全县各少数民族与汉族团结友爱相互融合,就形成了独特的婚宴习俗,但是由于历史背景与文化的不同,其汉族的婚宴习俗和个少数民族的婚宴习俗也各有不同。本文主要论述水族与汉族婚宴习俗的异同。 【摘要】:同一地区由于文话背景与历史背景和宗教信仰的不同造成了富源汉族婚俗与富源水族婚俗的异同,民族的融合与变迁造就了它们各具特色的婚宴习俗,本文将从它们的婚宴习俗的各个方面来比较它们的不同。
【关键词】:富源、民俗、汉族婚俗、水族婚俗。
一、 概述富源汉族与水族的婚宴。
(一) 富源汉族的婚宴
在富源,汉族婚宴俗称为“吃喜酒”,就是婚礼当天为答谢宾客而举办得隆重筵席,也是整个婚嫁活动中的高潮部分。
1、 富源汉族婚宴的起源: 聘娶婚自周代诞生以后,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婚姻礼俗,以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礼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婚姻习俗也在不断的改变,每一次改变都有自己时代的特征,但总体还是围绕着六礼来进行。由于许多原因,汉族从内地逐渐流入云南,经过长期的民族文化交流之后,汉族的婚宴习俗与当地的婚宴习俗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云南汉族独特的婚宴习俗。而富源汉族与云南汉族的婚宴习俗也大同小异。
2、 富源汉族婚宴的现状: 随着历史变迁,婚宴的许多具体细节也在不断变化。再则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很多年轻人都喜欢酒店举行婚礼,喜欢西式婚礼。因此现在婚宴的形式越来越多,大体可以分为:农村传统型婚礼、城镇中西结合婚礼、西式婚礼。
(二) 富源水族婚宴:
1、富源水族婚宴的起源: 说起富源水族婚宴的起源,就不得不说富源水族的起源。云南水族与贵州三都的水族同源,由古代“百越”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来。
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了岭南,水族先民逐渐向北往黔桂边境迁移;隋唐时统称“溪峒蛮”;唐宋时与壮侗各民族一起被统称为“獠”;宋代在该处设置“抚水州”,被通称“抚水蛮”;13世纪中期,有大规模的汉族人移到此处;13-17世纪,又有大量的汉族士兵被调到此处戍守,设屯安家,他们的后代也逐渐融合于水族。水族之称,最早见于明代史籍。清代,多称其为“水苗家”、“水家”等。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正式定名为水族。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古敢水族乡建于1988年二月区乡体制改革之际,是全省唯一的水族行政建制乡,“古敢”水语意为“箐林中有水”。位于富源县东南部的云贵交界处,东、南、北三面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接壤,是贵州省黔西南州进入富源、盘县的必经之地,素有“滇南钥匙”之称。在富源古敢水族乡, 有5个近乎清一色的水族聚居的村寨, 俗称“水五寨”。这些村寨依山傍水, 分布在黄泥河、补掌河沿岸, 这5个村寨的名称, 或多或少都与水有关, 例如“补掌”, 水语原意为“水边有庙的地方”。
2、水族婚宴的现状:
水族婚姻旧时奉行民族内婚制度,采取“同宗不婚,异姓开亲”的原则,婚姻大多由父母包办,但随着社会的不断改变,水族的婚宴习俗也不断改变。 就富源古敢水族而言,由于汉族居多,民族之间相互融合杂居,大多数年轻人已经被汉化,其婚宴也可以分为:传统婚礼、与汉融合的婚礼,西式婚礼。
二、 比较富源汉族婚宴习俗和水族婚宴习俗
俗话说“三里不同俗,十里不同天”,古敢水族虽然与汉族杂居融合在一起,但不同的文化就产生不同的风俗,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又各有不同。
(一)相同点: 1、 旧时婚姻大多都由父母包办。 中国汉族自古以来就秉承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无媒不成婚”的条律,自由的婚姻从来都是可耻的。水族也一样,水族婚姻有“同宗不娶、异姓开亲、仇家不嫁、属相相克不婚”的习俗,如果不遵行媒妁途径的都会被认为不符合礼规。 2、都受外来西方婚俗的影响。
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入侵,无论汉族还是水族其风俗习惯上都在不断的变化,大多已被简化。最突出的是水族男子服饰在20世纪40、50年代已经和汉族无异,且两个民族在结婚时男子穿的都是西服。 3、重视程度都相当高。 无论是汉族还是水族,无论是嫁还是娶,都非常隆重,都认为婚姻是一辈子好的开端,都希望得到所有人的祝福,办的越好越会红红火火。 4、在选择吉日上。
无论汉族还是水族在结婚前都要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然后男方都要给女方家送去比较丰富的聘礼。
5、都有招赘习俗。
即,所谓入赘,女子招郎上门的婚俗。汉族自古就有入赘习俗俗
称“上门女婿”。。但常常被人耻笑为“倒扎门”,“小子无能更姓改名”等等。所以,旧社会入赘的不多,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大力提倡男女平等,鼓励男到女家成婚落户,并享有平等的权利。水族也一样
(二)不同点:
1、订婚
富源汉族订婚跟水族差异很大,汉族订婚通常称为“插香”,有的地方也叫“压八字”等等,在订婚的时候男方家一般要由订婚者和订婚者的表弟或同一辈人背着香、米、肉、盐、油、茶、糖、糕(红糕)、酒、等家庭必须品到女方家去,意为“从此以后两家人就组合成一家了”,然后再由女方家引导插香祭拜祖先,接着给女方父母叩头,最后再改口叫女方父母为爸妈,对反父母一般会给“改口钱”和“磕头钱”,这就相当于订婚。随着社会的变化,有的人为了简单方便,去订婚的时候就直接给女方家钱,俗称叫“过礼”,女方家再根据男方家给的钱衡量女儿的嫁妆。
而水族订婚仪式十分奇特,双方开亲后,要择吉日良辰举行订亲仪式,男方身穿民族服饰新衣,带领朋友们抬着订婚礼物,边走边唱歌来到女方家,女方家人会到寨前迎接,请他们吃东西,给他们发红包。男方家须带肥猪、糖果、银饰以及双方约定的礼金到女方家,女家也是招集三亲六戚。包括舅家、故、姨父母表亲前来参宴。所来之客都带鸡酒等物。舅、姑、姨父母还送箱子、被面、布段等物作“陪嫁”礼。 女家将送来的肥猪宰杀煮熟,取其头祭于供桌。所有礼金、
银饰一并展出。供桌为首席,其他宴桌为副席。首席围坐男女双方身份最高,最能谈善饮的代表,也是双方的证婚人。在饮宴中,双方相互表答愿意承担新婚夫妇的和睦相处的责任,出现不和睦时帮予调解。之后,四人站起,举着“媒酒”一饮而尽。这时未婚新娘同几个陪伴的姑娘一起出现,持壶向男方证婚人和男方来客依次敬酒。男方证婚人和其他客人将先准备好的红包(内装人民币一元或数元),以褒扬其女贤淑。各席也有用双歌对唱,互相称道祝愿。次日,女方近亲又联合办席请客。
另外还有两种说法,一是男方挑酒到女方家设宴定亲当天,女方家要杀鸡款待,并将整只鸡放入锅内煮,煮熟后,如果鸡眼是开的,说明这门亲事定了,如果鸡眼是闭着的,那亲事就此而止了。二是叫“吃火笼酒”,亦为订婚的过程。男方家选定日子请善于辞令的媒人去女方家提亲。若媒人到女方家受到酒肉款待,说明女方家已有几分默许,否则就有拒绝之意。男方家根据女方家“口风”,择吉日请媒人领着小伙子拿着聘礼到女方家,征求女方父母亲友正式赞同。女方若同意,就安排宴请亲友、长辈围转着火笼饮酒,俗称“吃火笼酒”,这也就是水族独特的订婚方式。
2、 婚期
汉族在选择婚期的时候一般是把二人的八字送到阴阳先生那里请求择吉日,婚期一般会被定在好日子俗话说“日子比较宽的那一天”或者是假日和节日(如:国庆节、中秋节等),而水族的婚期有的也
是根据阴阳先生的择日而定的,由于新娘出嫁的路上,最忌打雷变天,因此大多数是在秋冬举行。
3、 婚服
随着时代演化而不断变化的婚俗,在婚服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在古时候,女子都是“凤冠霞帔”相嫁,男子也要“红袍戴花”而娶。自民国以后,受西式婚礼的影响,中国汉族的婚服也变得千奇百怪,在富源,结婚的时候对男方的服饰没有太多要求,现在大多都是穿西装,皮鞋,胸前戴着一朵红花就可以。对于女方就要看在哪举行婚礼,若是在酒店则也是穿着白色的婚纱就可以,若是在农村,则要求穿红衣红裙才能进门。
就古敢现在举行的婚礼而言,其服饰已经跟汉族无异,但也有些还保留传统的民族特色。水族崇尚黑色和藏青色,但女子在结婚时所穿的服饰跟平常截然不同,水族妇女在婚前喜用浅蓝、绿色或灰布做成便服长衫,上衣多以绸缎为衣料。衣身衣袖都比过去收缩,显得贴身利索有曲线美。胸佩绣花长围裙,头包青白布长条巾,素雅文静。婚礼服上装的肩部一圈及袖口,裤子膝弯处皆镶有刺绣花带,包头巾上也有色彩缤纷的图案。头戴银冠,颈戴银项圈。腕戴银手镯,胸佩银雅领,耳垂银耳环,脚穿绣花鞋等等,这些除了结婚,也只有在特别节日的时候才会这样穿戴。而男子则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现在已经和汉族无异,水族男子的婚服大多都是西装。
4、 结婚
(1) 婚前准备:
无论哪个民族在婚前准备是都是非常忙碌的,他们都要为一对新人做充分的准备,在汉族婚礼中,婚房的布置是最重要一个环节,在结婚前,整个家的房门上、窗子上都要被贴上红红的喜字,婚房里更是。通常在结婚前都要重新装修一下新房,就其床而言,若是自己做的床则由寿元比较好或者比较的人砍竹子(通常为36跟)来垫床底,由姨妈辈的亲戚铺上大红辈子。床头还要点一对红蜡烛,红蜡烛则由表妹一辈在新娘快要进屋时同时点燃,在蜡烛中间还要放一块镜子和点三柱香(意为辟邪)。
水族作为少数民族,有其独有的特点,婚前一两天内,要举行吃媒酒的仪式;男女双方各请两个证婚人,证婚人对饮一碗酒,青年男女的婚姻关系就算正式确立。男方在婚前就要准备好聘礼,聘礼中除现金外,一般还有猪肉、红糖、项圈、衣服、首饰等。女方则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在婚前要置办嫁妆。嫁妆中含有糯谷、生猪、布匹、衣服、箱柜、自行车、电视机等。
(2)接亲时:
富源汉族结婚那天俗称为“吃喜酒”,虽然好多习俗被简化,但有些地方还是保留了一些比较特别的风俗。例如:在富源墨红一带当男方到女方家接新娘子的时候,去接亲的所有人都会被新娘子的亲朋好友“染糕纸”(用红色的糕纸染出来的水),要是谁被染得最红就代表他那一年会红红火火。而在富村老厂一带则是男方家要扛着火腿、抬着直径为1米或1米多的大粑粑(有的是糯米做的,有的是玉米做的),另外米、油、酒、盐、女子的梳妆品、和新娘的一套新衣一样
也不能少。同时陪同新郎去接亲的人必须是三代人(爷爷的一辈、舅舅的一辈、表兄弟的一辈)。去的时候人数还要是单的俗称“单去双回”,在以前去接亲时通常都是骑马,现在大多开轿车。
水族把正式婚娶礼仪称为“行大礼”。娶亲那天,男家请唢呐一班偕同新郎及其邀约的伴郎若干人去迎亲。为了考验新郎,新娘的小姐妹们在寨子外面必经的道路上设下栅栏作路障,用对歌的方式给新郎出难题、提要求,先是礼貌,后是挖苦,再是亲密,直到新郎把带来的“姊妹粑”、“姊妹钱”分给众姐妹,才能进寨。当吹吹打打的娶亲队伍来到面前要献鸡鸭各一对和贴上大红喜字的粑粑,把小粑粑和糖果分给儿童,并说上一些讨好的话,才会得以通行。当夜幕降临时,迎亲的小伙子与陪新娘的小姐妹们围座火塘,相互对歌,互相表达他们对新郎新娘的祝福。第二天,新娘穿上自己亲手纺织缝制的结婚礼服,佩戴银或铜饰,脚穿绣花鞋。临出门时要“挂红”,新郎手上挂两道,新娘手上挂一道,伴郎伴娘的腰上各挂一道。待出门时,新娘会流着泪唱“哭嫁歌”,与家人告别。告别时,亲戚还要给新娘“离家钱”,然后新娘一手持新帕子,一手撑阳伞,由兄长扶上路。临别,新郎和伴郎各人身上带一只瓷碗,新娘的胸前则挂一面镜子用于驱邪和避邪。 把新娘子接回来后,宴席才正式开始,新娘接来后不能在大家面前露面,必须呆在新房里,而且很多小孩还可以跑到新房里去跟新娘要喜糖,到晚宴结束的时候,新娘和新娘则由家族里位分比较高的人领着祭拜祖先和“挂红”,至此婚礼才算结束。
(3)婚礼中
汉族婚礼和水族婚礼在婚宴中主要都以吃喝为主,在富源汉族婚礼中,每个地方又各不相同,有的是在婚宴中新娘不能露面,要一直呆在新房中,直到晚宴结束后才能由新郎领着进行“挂红”大礼。而有的地方则要随着新郎端着酒敬每一桌的客人。有的地方则是用瓷盘端着小粑粑和喜糖发给客人。晚宴结束后每个地方都会“闹洞房”,只是花样不同,这时小孩也可以进入新房给新娘要喜糖。直到第二天婚礼才会结束。
古敢水族的婚礼于天黑以后举行,在唢呐与鞭炮声中,新娘端着喜酒、喜糖、葵花籽等,由新郎陪着向贺喜的亲友一一致谢,俗称“认亲酒”,之后还要“闹洞房”(大多是对歌)。新婚第二天一大早,新娘脱去婚礼盛装,改穿轻便新衣,有新郎带路,去龙潭水井里挑回第一担象征吉祥的水。至此,婚礼结束。
(4)婚后:回门 汉族婚礼中一般在婚礼后的第三天回门,回门时新娘和新郎也要带着米、肉、酒、糕回去。
水族新娘回门和汉族差不多一般是当天不回三日回,三日不回就五日回。新婚后的头三个年节,新娘要返回娘家过节,
三、 在婚宴交际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不同民族就算同一地区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会各有不同,所以在婚宴与文化交流中难免会发生摩擦和碰撞。在这些矛盾发生时,大家应该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多包容彼此不同的地方,不要触犯对方的禁忌,才能使民族更加和谐,促
11
进全民族发展。
四、结语 面对飞速发展的世界与不断入侵的外来文化,我们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传统习俗,作为年轻人更应该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要让它淹没在历史的进程中, 要学会保护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同时政府也要加强环保意识,加强对当地民族民俗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万建中《图文中国民俗. 婚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2月
第一版;
【2】 简洁《中国婚俗》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20013年4月第一
版;
【3】 徐帮学《民间实用婚俗礼仪通书》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年
【4】 王光文《云南民族的由来与发展》德宏民族出版社,1994年。
12
论富源汉族婚俗和水族婚宴习俗的异同
目录
前言.........................................................2
摘要 ........................................................2
关键词.......................................................2
一、概述富源汉族与古敢水族的婚宴.............................3
(一) 概述富源汉族婚宴...................................3
1、富源汉族婚宴的起源................................3
2、富源汉族婚宴的现状................................3
(二) 概述富源水族的婚宴...................................4
1、水族婚宴的起源....................................4
2、水族婚宴的现状....................................4
二、富源汉族婚宴与水族婚宴的异同..............................5 (一)相同点..............................................5
1、旧时婚姻大多都由父母包办。........................5
2、都受外来西方婚俗的影响。..........................5
3、重视程度都相当高。................................5
4、在选择吉日上。....................................5
5、都有招赘习俗。....................................5
(二)不同点..............................................6
1、订婚..............................................6
2、婚期..............................................7
3、婚服..............................................8
4、结婚..............................................8
(1)婚前准..........................................9
(2)接亲时..........................................9
(3)婚宴中..........................................11
(4)婚后:回门......................................11
三、在婚宴交际中应注意的问题.................................11
四、结语..................................................... 12
参考文献..................................................... 12
论富源汉族婚俗和水族婚宴习俗的异同
前言
结婚是每一个人一生中都要经历的重要阶段,而婚宴则是整个婚庆活动的重要环节。同一地方不同民族之间的婚宴习俗又各有不同。就富源县来说,富源县境东部、东南部与贵州省的盘县、兴义市接壤;南部、西南部与罗平县毗邻;西部与麒麟区相连、西北部与沾益县交界,北部与宣威市相连,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富源县的多民族特性。全县辖6乡5镇,160个行政村,1686个自然村,境内居住着汉、彝、水、回、苗、白、壮、布依等18个民族。除汉族外,水族人口最多,占总人口的32.34%。全县各少数民族与汉族团结友爱相互融合,就形成了独特的婚宴习俗,但是由于历史背景与文化的不同,其汉族的婚宴习俗和个少数民族的婚宴习俗也各有不同。本文主要论述水族与汉族婚宴习俗的异同。 【摘要】:同一地区由于文话背景与历史背景和宗教信仰的不同造成了富源汉族婚俗与富源水族婚俗的异同,民族的融合与变迁造就了它们各具特色的婚宴习俗,本文将从它们的婚宴习俗的各个方面来比较它们的不同。
【关键词】:富源、民俗、汉族婚俗、水族婚俗。
一、 概述富源汉族与水族的婚宴。
(一) 富源汉族的婚宴
在富源,汉族婚宴俗称为“吃喜酒”,就是婚礼当天为答谢宾客而举办得隆重筵席,也是整个婚嫁活动中的高潮部分。
1、 富源汉族婚宴的起源: 聘娶婚自周代诞生以后,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婚姻礼俗,以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礼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婚姻习俗也在不断的改变,每一次改变都有自己时代的特征,但总体还是围绕着六礼来进行。由于许多原因,汉族从内地逐渐流入云南,经过长期的民族文化交流之后,汉族的婚宴习俗与当地的婚宴习俗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云南汉族独特的婚宴习俗。而富源汉族与云南汉族的婚宴习俗也大同小异。
2、 富源汉族婚宴的现状: 随着历史变迁,婚宴的许多具体细节也在不断变化。再则社会的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很多年轻人都喜欢酒店举行婚礼,喜欢西式婚礼。因此现在婚宴的形式越来越多,大体可以分为:农村传统型婚礼、城镇中西结合婚礼、西式婚礼。
(二) 富源水族婚宴:
1、富源水族婚宴的起源: 说起富源水族婚宴的起源,就不得不说富源水族的起源。云南水族与贵州三都的水族同源,由古代“百越”中“骆越”的一支发展而来。
早在秦汉以前,岭南地区以及东南沿海一带就居住着许多部落,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了岭南,水族先民逐渐向北往黔桂边境迁移;隋唐时统称“溪峒蛮”;唐宋时与壮侗各民族一起被统称为“獠”;宋代在该处设置“抚水州”,被通称“抚水蛮”;13世纪中期,有大规模的汉族人移到此处;13-17世纪,又有大量的汉族士兵被调到此处戍守,设屯安家,他们的后代也逐渐融合于水族。水族之称,最早见于明代史籍。清代,多称其为“水苗家”、“水家”等。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正式定名为水族。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古敢水族乡建于1988年二月区乡体制改革之际,是全省唯一的水族行政建制乡,“古敢”水语意为“箐林中有水”。位于富源县东南部的云贵交界处,东、南、北三面与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接壤,是贵州省黔西南州进入富源、盘县的必经之地,素有“滇南钥匙”之称。在富源古敢水族乡, 有5个近乎清一色的水族聚居的村寨, 俗称“水五寨”。这些村寨依山傍水, 分布在黄泥河、补掌河沿岸, 这5个村寨的名称, 或多或少都与水有关, 例如“补掌”, 水语原意为“水边有庙的地方”。
2、水族婚宴的现状:
水族婚姻旧时奉行民族内婚制度,采取“同宗不婚,异姓开亲”的原则,婚姻大多由父母包办,但随着社会的不断改变,水族的婚宴习俗也不断改变。 就富源古敢水族而言,由于汉族居多,民族之间相互融合杂居,大多数年轻人已经被汉化,其婚宴也可以分为:传统婚礼、与汉融合的婚礼,西式婚礼。
二、 比较富源汉族婚宴习俗和水族婚宴习俗
俗话说“三里不同俗,十里不同天”,古敢水族虽然与汉族杂居融合在一起,但不同的文化就产生不同的风俗,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又各有不同。
(一)相同点: 1、 旧时婚姻大多都由父母包办。 中国汉族自古以来就秉承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无媒不成婚”的条律,自由的婚姻从来都是可耻的。水族也一样,水族婚姻有“同宗不娶、异姓开亲、仇家不嫁、属相相克不婚”的习俗,如果不遵行媒妁途径的都会被认为不符合礼规。 2、都受外来西方婚俗的影响。
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入侵,无论汉族还是水族其风俗习惯上都在不断的变化,大多已被简化。最突出的是水族男子服饰在20世纪40、50年代已经和汉族无异,且两个民族在结婚时男子穿的都是西服。 3、重视程度都相当高。 无论是汉族还是水族,无论是嫁还是娶,都非常隆重,都认为婚姻是一辈子好的开端,都希望得到所有人的祝福,办的越好越会红红火火。 4、在选择吉日上。
无论汉族还是水族在结婚前都要请阴阳先生选择吉日,然后男方都要给女方家送去比较丰富的聘礼。
5、都有招赘习俗。
即,所谓入赘,女子招郎上门的婚俗。汉族自古就有入赘习俗俗
称“上门女婿”。。但常常被人耻笑为“倒扎门”,“小子无能更姓改名”等等。所以,旧社会入赘的不多,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大力提倡男女平等,鼓励男到女家成婚落户,并享有平等的权利。水族也一样
(二)不同点:
1、订婚
富源汉族订婚跟水族差异很大,汉族订婚通常称为“插香”,有的地方也叫“压八字”等等,在订婚的时候男方家一般要由订婚者和订婚者的表弟或同一辈人背着香、米、肉、盐、油、茶、糖、糕(红糕)、酒、等家庭必须品到女方家去,意为“从此以后两家人就组合成一家了”,然后再由女方家引导插香祭拜祖先,接着给女方父母叩头,最后再改口叫女方父母为爸妈,对反父母一般会给“改口钱”和“磕头钱”,这就相当于订婚。随着社会的变化,有的人为了简单方便,去订婚的时候就直接给女方家钱,俗称叫“过礼”,女方家再根据男方家给的钱衡量女儿的嫁妆。
而水族订婚仪式十分奇特,双方开亲后,要择吉日良辰举行订亲仪式,男方身穿民族服饰新衣,带领朋友们抬着订婚礼物,边走边唱歌来到女方家,女方家人会到寨前迎接,请他们吃东西,给他们发红包。男方家须带肥猪、糖果、银饰以及双方约定的礼金到女方家,女家也是招集三亲六戚。包括舅家、故、姨父母表亲前来参宴。所来之客都带鸡酒等物。舅、姑、姨父母还送箱子、被面、布段等物作“陪嫁”礼。 女家将送来的肥猪宰杀煮熟,取其头祭于供桌。所有礼金、
银饰一并展出。供桌为首席,其他宴桌为副席。首席围坐男女双方身份最高,最能谈善饮的代表,也是双方的证婚人。在饮宴中,双方相互表答愿意承担新婚夫妇的和睦相处的责任,出现不和睦时帮予调解。之后,四人站起,举着“媒酒”一饮而尽。这时未婚新娘同几个陪伴的姑娘一起出现,持壶向男方证婚人和男方来客依次敬酒。男方证婚人和其他客人将先准备好的红包(内装人民币一元或数元),以褒扬其女贤淑。各席也有用双歌对唱,互相称道祝愿。次日,女方近亲又联合办席请客。
另外还有两种说法,一是男方挑酒到女方家设宴定亲当天,女方家要杀鸡款待,并将整只鸡放入锅内煮,煮熟后,如果鸡眼是开的,说明这门亲事定了,如果鸡眼是闭着的,那亲事就此而止了。二是叫“吃火笼酒”,亦为订婚的过程。男方家选定日子请善于辞令的媒人去女方家提亲。若媒人到女方家受到酒肉款待,说明女方家已有几分默许,否则就有拒绝之意。男方家根据女方家“口风”,择吉日请媒人领着小伙子拿着聘礼到女方家,征求女方父母亲友正式赞同。女方若同意,就安排宴请亲友、长辈围转着火笼饮酒,俗称“吃火笼酒”,这也就是水族独特的订婚方式。
2、 婚期
汉族在选择婚期的时候一般是把二人的八字送到阴阳先生那里请求择吉日,婚期一般会被定在好日子俗话说“日子比较宽的那一天”或者是假日和节日(如:国庆节、中秋节等),而水族的婚期有的也
是根据阴阳先生的择日而定的,由于新娘出嫁的路上,最忌打雷变天,因此大多数是在秋冬举行。
3、 婚服
随着时代演化而不断变化的婚俗,在婚服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在古时候,女子都是“凤冠霞帔”相嫁,男子也要“红袍戴花”而娶。自民国以后,受西式婚礼的影响,中国汉族的婚服也变得千奇百怪,在富源,结婚的时候对男方的服饰没有太多要求,现在大多都是穿西装,皮鞋,胸前戴着一朵红花就可以。对于女方就要看在哪举行婚礼,若是在酒店则也是穿着白色的婚纱就可以,若是在农村,则要求穿红衣红裙才能进门。
就古敢现在举行的婚礼而言,其服饰已经跟汉族无异,但也有些还保留传统的民族特色。水族崇尚黑色和藏青色,但女子在结婚时所穿的服饰跟平常截然不同,水族妇女在婚前喜用浅蓝、绿色或灰布做成便服长衫,上衣多以绸缎为衣料。衣身衣袖都比过去收缩,显得贴身利索有曲线美。胸佩绣花长围裙,头包青白布长条巾,素雅文静。婚礼服上装的肩部一圈及袖口,裤子膝弯处皆镶有刺绣花带,包头巾上也有色彩缤纷的图案。头戴银冠,颈戴银项圈。腕戴银手镯,胸佩银雅领,耳垂银耳环,脚穿绣花鞋等等,这些除了结婚,也只有在特别节日的时候才会这样穿戴。而男子则穿大襟无领蓝布衫,戴瓜皮小帽。现在已经和汉族无异,水族男子的婚服大多都是西装。
4、 结婚
(1) 婚前准备:
无论哪个民族在婚前准备是都是非常忙碌的,他们都要为一对新人做充分的准备,在汉族婚礼中,婚房的布置是最重要一个环节,在结婚前,整个家的房门上、窗子上都要被贴上红红的喜字,婚房里更是。通常在结婚前都要重新装修一下新房,就其床而言,若是自己做的床则由寿元比较好或者比较的人砍竹子(通常为36跟)来垫床底,由姨妈辈的亲戚铺上大红辈子。床头还要点一对红蜡烛,红蜡烛则由表妹一辈在新娘快要进屋时同时点燃,在蜡烛中间还要放一块镜子和点三柱香(意为辟邪)。
水族作为少数民族,有其独有的特点,婚前一两天内,要举行吃媒酒的仪式;男女双方各请两个证婚人,证婚人对饮一碗酒,青年男女的婚姻关系就算正式确立。男方在婚前就要准备好聘礼,聘礼中除现金外,一般还有猪肉、红糖、项圈、衣服、首饰等。女方则根据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在婚前要置办嫁妆。嫁妆中含有糯谷、生猪、布匹、衣服、箱柜、自行车、电视机等。
(2)接亲时:
富源汉族结婚那天俗称为“吃喜酒”,虽然好多习俗被简化,但有些地方还是保留了一些比较特别的风俗。例如:在富源墨红一带当男方到女方家接新娘子的时候,去接亲的所有人都会被新娘子的亲朋好友“染糕纸”(用红色的糕纸染出来的水),要是谁被染得最红就代表他那一年会红红火火。而在富村老厂一带则是男方家要扛着火腿、抬着直径为1米或1米多的大粑粑(有的是糯米做的,有的是玉米做的),另外米、油、酒、盐、女子的梳妆品、和新娘的一套新衣一样
也不能少。同时陪同新郎去接亲的人必须是三代人(爷爷的一辈、舅舅的一辈、表兄弟的一辈)。去的时候人数还要是单的俗称“单去双回”,在以前去接亲时通常都是骑马,现在大多开轿车。
水族把正式婚娶礼仪称为“行大礼”。娶亲那天,男家请唢呐一班偕同新郎及其邀约的伴郎若干人去迎亲。为了考验新郎,新娘的小姐妹们在寨子外面必经的道路上设下栅栏作路障,用对歌的方式给新郎出难题、提要求,先是礼貌,后是挖苦,再是亲密,直到新郎把带来的“姊妹粑”、“姊妹钱”分给众姐妹,才能进寨。当吹吹打打的娶亲队伍来到面前要献鸡鸭各一对和贴上大红喜字的粑粑,把小粑粑和糖果分给儿童,并说上一些讨好的话,才会得以通行。当夜幕降临时,迎亲的小伙子与陪新娘的小姐妹们围座火塘,相互对歌,互相表达他们对新郎新娘的祝福。第二天,新娘穿上自己亲手纺织缝制的结婚礼服,佩戴银或铜饰,脚穿绣花鞋。临出门时要“挂红”,新郎手上挂两道,新娘手上挂一道,伴郎伴娘的腰上各挂一道。待出门时,新娘会流着泪唱“哭嫁歌”,与家人告别。告别时,亲戚还要给新娘“离家钱”,然后新娘一手持新帕子,一手撑阳伞,由兄长扶上路。临别,新郎和伴郎各人身上带一只瓷碗,新娘的胸前则挂一面镜子用于驱邪和避邪。 把新娘子接回来后,宴席才正式开始,新娘接来后不能在大家面前露面,必须呆在新房里,而且很多小孩还可以跑到新房里去跟新娘要喜糖,到晚宴结束的时候,新娘和新娘则由家族里位分比较高的人领着祭拜祖先和“挂红”,至此婚礼才算结束。
(3)婚礼中
汉族婚礼和水族婚礼在婚宴中主要都以吃喝为主,在富源汉族婚礼中,每个地方又各不相同,有的是在婚宴中新娘不能露面,要一直呆在新房中,直到晚宴结束后才能由新郎领着进行“挂红”大礼。而有的地方则要随着新郎端着酒敬每一桌的客人。有的地方则是用瓷盘端着小粑粑和喜糖发给客人。晚宴结束后每个地方都会“闹洞房”,只是花样不同,这时小孩也可以进入新房给新娘要喜糖。直到第二天婚礼才会结束。
古敢水族的婚礼于天黑以后举行,在唢呐与鞭炮声中,新娘端着喜酒、喜糖、葵花籽等,由新郎陪着向贺喜的亲友一一致谢,俗称“认亲酒”,之后还要“闹洞房”(大多是对歌)。新婚第二天一大早,新娘脱去婚礼盛装,改穿轻便新衣,有新郎带路,去龙潭水井里挑回第一担象征吉祥的水。至此,婚礼结束。
(4)婚后:回门 汉族婚礼中一般在婚礼后的第三天回门,回门时新娘和新郎也要带着米、肉、酒、糕回去。
水族新娘回门和汉族差不多一般是当天不回三日回,三日不回就五日回。新婚后的头三个年节,新娘要返回娘家过节,
三、 在婚宴交际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不同民族就算同一地区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会各有不同,所以在婚宴与文化交流中难免会发生摩擦和碰撞。在这些矛盾发生时,大家应该尊重彼此的风俗习惯,多包容彼此不同的地方,不要触犯对方的禁忌,才能使民族更加和谐,促
11
进全民族发展。
四、结语 面对飞速发展的世界与不断入侵的外来文化,我们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同时,也要保护好我们的传统习俗,作为年轻人更应该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要让它淹没在历史的进程中, 要学会保护本民族的民族文化。同时政府也要加强环保意识,加强对当地民族民俗的保护。
参考文献
【1】 万建中《图文中国民俗. 婚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2月
第一版;
【2】 简洁《中国婚俗》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20013年4月第一
版;
【3】 徐帮学《民间实用婚俗礼仪通书》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年
【4】 王光文《云南民族的由来与发展》德宏民族出版社,1994年。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