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源邵原镇实验小学参观学习总结
我有幸同其他学校代表一起参加了10月25日——10月27日在济源邵原镇实验小学举行的“全国第三届和谐杯„我的模式我的课‟”活动。在这次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受益匪浅,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通过观摩同行的课堂开拓了思路,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机智和经验,使自己的风格更加成熟了。尤其是听了邵原实验小学李长太介绍的校本课程,实地参观了校园文化,了解他们依托本校资源开发的又多又好的校本课程,让我一下从校本课程神秘无从着手的认识中,顿觉眼前一亮——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一、打破校本课程的神秘感
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详细了解了邵原实验小学分年级分册的校本课程及教学文娱后,发现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像歌谣、课堂教学童谣集锦、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三十六计》、棋类等均可以形成校本课程。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二、兴趣是关键
校本课程的开发指学校依据国家课程计划预留的学校自主开发
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校自己的课程开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二是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要让学生有兴趣,要让开发者有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开发者的积极性,之后才会让学生受益。李长太校长就是在这之中找到了捷径,自己的兴趣坚持,率先垂范,说服教师加入。再如我校编辑的《经典诵读集锦》,学生在故事中享受,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消除开发校本课程影响升学率的担心
近年来,考试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对邵原实验小学的询问得知,他们的教师因为校本课程强化了向教材深挖的能力,增强了凝聚力,他们的学生因为校本课程开阔了眼界,增添了兴趣,提高了成绩。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考试升学率,反而会促进升学率的提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不为考试,赢得成绩”,满意的升学率应是素质教育的结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目标。
4、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
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在过程本身中一定会受益匪浅。邵原实验小学的老师在开发校本课程中很多的提升了老师的成就感和参与的积极性。
从校本课程开发角度而言,学校中将是国家、地方、校本三种课程并存。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单一的教授者、课程的消费者的角色,而要把自己定位为既是教授者同时在一程度上又是课程的开发者。与此同时,教师的课程知识得到积累,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的一项基本建设。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
济源邵原镇实验小学参观学习总结
我有幸同其他学校代表一起参加了10月25日——10月27日在济源邵原镇实验小学举行的“全国第三届和谐杯„我的模式我的课‟”活动。在这次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受益匪浅,通过聆听专家的讲座提升了自己的理论水平、通过观摩同行的课堂开拓了思路,丰富了自己的教学机智和经验,使自己的风格更加成熟了。尤其是听了邵原实验小学李长太介绍的校本课程,实地参观了校园文化,了解他们依托本校资源开发的又多又好的校本课程,让我一下从校本课程神秘无从着手的认识中,顿觉眼前一亮——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
一、打破校本课程的神秘感
不少教师把校本课程看得很神秘,详细了解了邵原实验小学分年级分册的校本课程及教学文娱后,发现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像歌谣、课堂教学童谣集锦、体育课选修(乒乓球、篮球等)、《三十六计》、棋类等均可以形成校本课程。可以说,学校里的课程都有校本课程的成分。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二、兴趣是关键
校本课程的开发指学校依据国家课程计划预留的学校自主开发
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学校自己的课程开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二是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因此校本课程要让学生有兴趣,要让开发者有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开发者的积极性,之后才会让学生受益。李长太校长就是在这之中找到了捷径,自己的兴趣坚持,率先垂范,说服教师加入。再如我校编辑的《经典诵读集锦》,学生在故事中享受,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消除开发校本课程影响升学率的担心
近年来,考试试题命题正在向能力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各学科考试更体现了这一点,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对邵原实验小学的询问得知,他们的教师因为校本课程强化了向教材深挖的能力,增强了凝聚力,他们的学生因为校本课程开阔了眼界,增添了兴趣,提高了成绩。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考试升学率,反而会促进升学率的提高。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不为考试,赢得成绩”,满意的升学率应是素质教育的结果,而不是片面追求的目标。
4、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
教师参与课程的目的是使学校课程更加适合学生的需要,促进学生最大程度的发展,但就教师本身而言是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促
进自身的专业发展。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在过程本身中一定会受益匪浅。邵原实验小学的老师在开发校本课程中很多的提升了老师的成就感和参与的积极性。
从校本课程开发角度而言,学校中将是国家、地方、校本三种课程并存。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设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就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学生不同兴趣、个性和特长的发挥留下了空间。教师必须改变自己的单一的教授者、课程的消费者的角色,而要把自己定位为既是教授者同时在一程度上又是课程的开发者。与此同时,教师的课程知识得到积累,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充分发展办学优势和特色,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的一项基本建设。内容多样、课程设置灵活的校本课程能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的课程的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在选择中发现潜在能力的火花,学会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塑造健全的人格,学会生存。这些,正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