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离卓越的人生有多远?

  没有正确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   你有以下困惑和苦恼吗?       ◆我的事业十分成功,却牺牲了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不但与妻儿形同陌路,甚至无法肯定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自己,是否了解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我很忙,确实很忙,但有时候我自己也不清楚是否有价值。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能对世界有所贡献。   ◆我上过无数关于有效管理的课程,我对员工的期望很高,也想尽办法善待他们,但就是感觉不到他们的忠心。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生病在家,他们一定会无所事事,闲聊度日。为什么我无法把他们训练得独立而负责呢?为什么我总是找不到这样的员工呢?   ◆要做的事太多了,我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觉得压力沉重,终日忙忙碌碌,一周七天,天天如此。我参加过时间管理研讨班,也尝试过各种安排进度计划的工具。虽然也有点帮助,但我仍然觉得无法像我希望的那样,过上快乐、高效而平和的生活。   ◆看到别人有所成就,或获得某种认可,表面上我会挤出微笑,热切地表示祝贺,可是,内心却难受得不得了。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   ◆我个性很强。比如在任何交往中,我都能控制结果。多数情况下,我甚至可以设法影响他人通过我想要的决议。我仔细考虑了每种情况,并且坚信我的建议通常都是对大家最好的。但是我仍感到不安,我很想知道,他人对我的为人和建议到底是何态度。   ◆我的婚姻已变得平淡无趣。我们并没有恶言相向,更没有大打出手,只是不再有爱的感觉。我们请教过婚姻顾问,也试过许多办法,但看来就是无法重新燃起往日的爱情之火。   ◆我那十来岁的儿子不听话,还打架。不管我怎么努力,他就是不听我的话,我该怎么办呢?   ◆我想教育孩子懂得工作的价值。但每次要他们做点什么,都要时时刻刻在旁监督,还得忍受他们不时的抱怨,结果还不如自己动手来得简单。为什么孩子们就不能不要我提醒,快快乐乐地料理自己的事呢?   ◆我又开始节食了——今年的第五次。我知道自己体重超标,也确实想有所改变。我阅读所有最新的资料,确定目标,并采取积极的态度激励自己,但我就是做不到,几周后就溃败了。看来我就是无法信守诺言。      每个人的思维定式都根深蒂固      这些都是我在任职咨询顾问和大学教师期间遇到的一些普遍而又深层次的问题,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   几年前,我和妻子桑德拉就为类似的问题大伤脑筋。我们的一个儿子学习成绩很差,甚至看不懂试卷上的问题。他与同学交往时也很不成熟,经常弄得周围的人很尴尬。他又瘦又小,动作也不协调。打棒球时,他往往在投手投球之前就挥动了球棒,招来他人的嘲笑。   我和桑德拉觉得,若要十全十美,首先要做完美的父母。于是我们尝试用积极的态度来激发他的自信心:“加油,孩子,你能办得到!我们知道你行!手握高一点,看着球,等球快到面前再挥棒。”只要他稍有进步,我们就大夸一番以增强他的信心:“干得好,孩子,继续。”   尽管如此,还是引来了嘲笑,我们对此大加斥责:“别笑,他还在学习呢。”而这时我们的儿子却总是哭着说:“我永远也学不好,我根本就不喜欢棒球!”   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徒劳无功,那时我们真是心急如焚,看得出来这一切反而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开始我们总能对他加以肯定、鼓励和帮助,可是一再失败后,还是放弃了,只能试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   后来,在讲授有关沟通与认知的课程中,我对思维定式的形成,思维定式如何影响观点,观点又如何左右行为等问题深感兴趣,并进一步研究了预期理论、自我实现预言和皮格马利翁效应。从中我意识到,每个人的思维定式都是那么根深蒂固,仅仅研究世界是不够的,还要研究我们看世界时所戴的“透镜”,因为这透镜(即思维定式)往往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我跟桑德拉谈到这些想法,并借此分析我们的困境,终于认识到我们对儿子往往言不由衷。自省后我们承认,内心深处的确觉得儿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常人”。所以不论我们多么注意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其效果都是有限的,因为表面的言行终究掩饰不住其背后的信息,那就是:“你不行,你需要父母的保护”。      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      当时我正潜心研究自1776年以来美国所有讨论成功因素的文献。我阅读或浏览过的论著不下数百,论题遍及自我完善、大众心理学以及自我帮助等等。对于爱好自由民主的美国人民所公认的赢得成功的种种关键因素,已算得上了如指掌。   从这200年来的作品中,我注意到一个令人诧异的趋势。前150年的论著强调“品德”为成功之本——如诚信、谦虚、忠诚、节欲、勇气、公正、耐心、勤勉、朴素和一些称得上是金科玉律的品德。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它主要描述一个人如何努力进行品德修养。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人们对成功的基本观念改变了。由重视“品德”转而强调“个人魅力”,即认为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以及长袖善舞的圆熟技巧。这种思潮朝两大方向发展:一是着重人际关系与有关技巧;二是鼓吹积极进取的心态。由此衍生的行为和习惯,有些的确是金科玉律,例如“态度决定成败”、“微笑比皱眉更能赢得朋友”以及“有志者事竟成”等等。但另一些却显然是玩弄手段,甚至是欺骗性的。例如运用技巧赢得好感,假装对他人感兴趣以套取情报,或虚张声势,甚至以威胁手段达到目的。   因此,近50年来讨论成功术的著作都很肤浅,谈的都是如何树立社会形象的技巧和如何成功的捷径。但这种用“阿斯匹林”和“创可贴”来治疗心灵痛苦的方法,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有时似乎取得了暂时的效果,但是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不时又会重新浮现。   我终于了解,过去我与桑德拉潜意识里都受到这种速成观念的影响,才会对儿子采取上述做法。在我们心目中,这个孩子有失颜面,我们重视成为模范父母,维持良好形象,更甚于对孩子的关切,这种心态也影响到了对孩子的看法。的确,在看待与处理这个问题时,我们偏重许多其他因素,反而忽略了孩子的幸福与快乐。   一方面,因为好面子,我们给予孩子的不是无条件的关爱,造成了他自我评价的低落。所以我们决定从自身下功夫,不再讲究技巧,而是着重调整内心的真正动机和对孩子的看法。我们不再设法改变他,转而从客观的角度去发现和了解他的特色、个性与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也自觉地改变了自己的动机,培育了内在的安全感,不再用孩子的表现来判断自己的价值。   一旦摆脱过去对孩子的看法,培育了基于价值观的动机,我们顿时感到一种新气象——不必再拿孩子与旁人比较,不必把固定的社会模式强加在他身上,这样反而能够平心静气地欣赏他的优点。我们相信他有能力应付人生的种种挑战,也就不急于保护他免受外界的嘲笑。   可是孩子已习惯于接受保护,因此一开始表现相当畏缩。他向我们求援,但我们只是认真聆听,不一定如他预期地回应。这无形中传达了一个信息:“父母不用保护你,你没问题!”   几个月过去了,他渐渐有了信心,也开始肯定自我价值,终于以自己的速度与步调发挥出了潜能。不论在学业、运动场还是社交场合,以一般社会标准来衡量,他的表现都是相当杰出的。这一切都发生在转念之间,远远超过了所谓的自然发展速度。后来他还当选学生社团领导、州运动员,门门成绩优秀。另外,他还锻炼出了坦诚、热心的性格,走到哪儿都能与人融洽相处。   我和桑德拉都相信,这个孩子“出人头地”的成就中,自动自发因素的作用要多于外在影响。这是前所未有的经验,对我们教育子女以及扮演其他角色很有启发作用,也使我们体验到凭借品德和个人魅力成功的天壤之别。赞美诗中唱得好:努力探寻你自己的心灵吧,因为生活源自于此。   (选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陈敏

  没有正确的生活,就没有真正卓越的人生。   你有以下困惑和苦恼吗?       ◆我的事业十分成功,却牺牲了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不但与妻儿形同陌路,甚至无法肯定自己是否真正了解自己,是否了解什么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   ◆我很忙,确实很忙,但有时候我自己也不清楚是否有价值。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能对世界有所贡献。   ◆我上过无数关于有效管理的课程,我对员工的期望很高,也想尽办法善待他们,但就是感觉不到他们的忠心。我想如果有一天我生病在家,他们一定会无所事事,闲聊度日。为什么我无法把他们训练得独立而负责呢?为什么我总是找不到这样的员工呢?   ◆要做的事太多了,我总是感到时间不够用,觉得压力沉重,终日忙忙碌碌,一周七天,天天如此。我参加过时间管理研讨班,也尝试过各种安排进度计划的工具。虽然也有点帮助,但我仍然觉得无法像我希望的那样,过上快乐、高效而平和的生活。   ◆看到别人有所成就,或获得某种认可,表面上我会挤出微笑,热切地表示祝贺,可是,内心却难受得不得了。为什么我会有这种感觉?   ◆我个性很强。比如在任何交往中,我都能控制结果。多数情况下,我甚至可以设法影响他人通过我想要的决议。我仔细考虑了每种情况,并且坚信我的建议通常都是对大家最好的。但是我仍感到不安,我很想知道,他人对我的为人和建议到底是何态度。   ◆我的婚姻已变得平淡无趣。我们并没有恶言相向,更没有大打出手,只是不再有爱的感觉。我们请教过婚姻顾问,也试过许多办法,但看来就是无法重新燃起往日的爱情之火。   ◆我那十来岁的儿子不听话,还打架。不管我怎么努力,他就是不听我的话,我该怎么办呢?   ◆我想教育孩子懂得工作的价值。但每次要他们做点什么,都要时时刻刻在旁监督,还得忍受他们不时的抱怨,结果还不如自己动手来得简单。为什么孩子们就不能不要我提醒,快快乐乐地料理自己的事呢?   ◆我又开始节食了——今年的第五次。我知道自己体重超标,也确实想有所改变。我阅读所有最新的资料,确定目标,并采取积极的态度激励自己,但我就是做不到,几周后就溃败了。看来我就是无法信守诺言。      每个人的思维定式都根深蒂固      这些都是我在任职咨询顾问和大学教师期间遇到的一些普遍而又深层次的问题,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   几年前,我和妻子桑德拉就为类似的问题大伤脑筋。我们的一个儿子学习成绩很差,甚至看不懂试卷上的问题。他与同学交往时也很不成熟,经常弄得周围的人很尴尬。他又瘦又小,动作也不协调。打棒球时,他往往在投手投球之前就挥动了球棒,招来他人的嘲笑。   我和桑德拉觉得,若要十全十美,首先要做完美的父母。于是我们尝试用积极的态度来激发他的自信心:“加油,孩子,你能办得到!我们知道你行!手握高一点,看着球,等球快到面前再挥棒。”只要他稍有进步,我们就大夸一番以增强他的信心:“干得好,孩子,继续。”   尽管如此,还是引来了嘲笑,我们对此大加斥责:“别笑,他还在学习呢。”而这时我们的儿子却总是哭着说:“我永远也学不好,我根本就不喜欢棒球!”   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徒劳无功,那时我们真是心急如焚,看得出来这一切反而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开始我们总能对他加以肯定、鼓励和帮助,可是一再失败后,还是放弃了,只能试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   后来,在讲授有关沟通与认知的课程中,我对思维定式的形成,思维定式如何影响观点,观点又如何左右行为等问题深感兴趣,并进一步研究了预期理论、自我实现预言和皮格马利翁效应。从中我意识到,每个人的思维定式都是那么根深蒂固,仅仅研究世界是不够的,还要研究我们看世界时所戴的“透镜”,因为这透镜(即思维定式)往往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我跟桑德拉谈到这些想法,并借此分析我们的困境,终于认识到我们对儿子往往言不由衷。自省后我们承认,内心深处的确觉得儿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常人”。所以不论我们多么注意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其效果都是有限的,因为表面的言行终究掩饰不住其背后的信息,那就是:“你不行,你需要父母的保护”。      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      当时我正潜心研究自1776年以来美国所有讨论成功因素的文献。我阅读或浏览过的论著不下数百,论题遍及自我完善、大众心理学以及自我帮助等等。对于爱好自由民主的美国人民所公认的赢得成功的种种关键因素,已算得上了如指掌。   从这200年来的作品中,我注意到一个令人诧异的趋势。前150年的论著强调“品德”为成功之本——如诚信、谦虚、忠诚、节欲、勇气、公正、耐心、勤勉、朴素和一些称得上是金科玉律的品德。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它主要描述一个人如何努力进行品德修养。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人们对成功的基本观念改变了。由重视“品德”转而强调“个人魅力”,即认为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以及长袖善舞的圆熟技巧。这种思潮朝两大方向发展:一是着重人际关系与有关技巧;二是鼓吹积极进取的心态。由此衍生的行为和习惯,有些的确是金科玉律,例如“态度决定成败”、“微笑比皱眉更能赢得朋友”以及“有志者事竟成”等等。但另一些却显然是玩弄手段,甚至是欺骗性的。例如运用技巧赢得好感,假装对他人感兴趣以套取情报,或虚张声势,甚至以威胁手段达到目的。   因此,近50年来讨论成功术的著作都很肤浅,谈的都是如何树立社会形象的技巧和如何成功的捷径。但这种用“阿斯匹林”和“创可贴”来治疗心灵痛苦的方法,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不治本。有时似乎取得了暂时的效果,但是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不时又会重新浮现。   我终于了解,过去我与桑德拉潜意识里都受到这种速成观念的影响,才会对儿子采取上述做法。在我们心目中,这个孩子有失颜面,我们重视成为模范父母,维持良好形象,更甚于对孩子的关切,这种心态也影响到了对孩子的看法。的确,在看待与处理这个问题时,我们偏重许多其他因素,反而忽略了孩子的幸福与快乐。   一方面,因为好面子,我们给予孩子的不是无条件的关爱,造成了他自我评价的低落。所以我们决定从自身下功夫,不再讲究技巧,而是着重调整内心的真正动机和对孩子的看法。我们不再设法改变他,转而从客观的角度去发现和了解他的特色、个性与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也自觉地改变了自己的动机,培育了内在的安全感,不再用孩子的表现来判断自己的价值。   一旦摆脱过去对孩子的看法,培育了基于价值观的动机,我们顿时感到一种新气象——不必再拿孩子与旁人比较,不必把固定的社会模式强加在他身上,这样反而能够平心静气地欣赏他的优点。我们相信他有能力应付人生的种种挑战,也就不急于保护他免受外界的嘲笑。   可是孩子已习惯于接受保护,因此一开始表现相当畏缩。他向我们求援,但我们只是认真聆听,不一定如他预期地回应。这无形中传达了一个信息:“父母不用保护你,你没问题!”   几个月过去了,他渐渐有了信心,也开始肯定自我价值,终于以自己的速度与步调发挥出了潜能。不论在学业、运动场还是社交场合,以一般社会标准来衡量,他的表现都是相当杰出的。这一切都发生在转念之间,远远超过了所谓的自然发展速度。后来他还当选学生社团领导、州运动员,门门成绩优秀。另外,他还锻炼出了坦诚、热心的性格,走到哪儿都能与人融洽相处。   我和桑德拉都相信,这个孩子“出人头地”的成就中,自动自发因素的作用要多于外在影响。这是前所未有的经验,对我们教育子女以及扮演其他角色很有启发作用,也使我们体验到凭借品德和个人魅力成功的天壤之别。赞美诗中唱得好:努力探寻你自己的心灵吧,因为生活源自于此。   (选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陈敏


相关文章

  • 合工大入学感言
  • 江苏南京---吕晓锋 一转眼,工大2010级MBA的三天入学活动已经结束,当我们回到熟悉的工作场景,心中还是对紧张有序.有条不紊的三天活动久久不能忘怀. 三天活动中,让我们结识了两百多名兄弟姐妹,让许多同学们从陌生到谈笑风生,许多记住了名字 ...查看


  • 经典文段摘抄
  • 1.人,最不能忘记的,是在你困难时拉你一把的人:最不能结交的,是在你失败时藐视你的人:最不能相信的,是在你成功时吹捧你的人:最不能抛弃的,是和你同创业共患难的人:最不能爱的,是不看重你人格的人. 2.平凡是人生的常态,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成 ...查看


  • 唯美的毕业感言
  • 又是一年毕业季,在即将离别时刻,回首三年,心中感慨万千,舍不得亲爱的老师.同学.朋友们,为有留下这份深深的想念. 青春是个美好的而又是一去不可再来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幸福和光明的开端. 就像迷迷糊糊地跑了一场马拉松,吃吃力力地从初中跑进高中, ...查看


  • 2016年唯美的毕业感言
  • 又是一年毕业季,在即将离别时刻,回首三年,心中感慨万千,舍不得亲爱的老师.同学.朋友们,为有留下这份深深的想念. 青春是个美好的而又是一去不可再来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幸福和光明的开端. 就像迷迷糊糊地跑了一场马拉松,吃吃力力地从初中跑进高中, ...查看


  • 16年青年节短信问候语汇编
  • 今天的节日属于你,看,天空都显得格外清澈.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是本钱,我们有梦想,我们去追求,我们年轻,年轻没有失败!青年节快乐! 今天是"五四",咱们来立志:年青是福气,跌倒就爬起:拼搏要牢记,成功靠努力:将来可如意? ...查看


  • 16年青年节短信问候语大全
  • 今天的节日属于你,看,天空都显得格外清澈.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是本钱,我们有梦想,我们去追求,我们年轻,年轻没有失败!青年节快乐! 今天是"五四",咱们来立志:年青是福气,跌倒就爬起:拼搏要牢记,成功靠努力:将来可如意? ...查看


  • 青年节短信问候语
  • 今天的节日属于你,看,天空都显得格外清澈.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是本钱,我们有梦想,我们去追求,我们年轻,年轻没有失败!青年节快乐! 今天是"五四",咱们来立志:年青是福气,跌倒就爬起:拼搏要牢记,成功靠努力:将来可如意? ...查看


  • 2016年青年节短信问候语
  • 今天的节日属于你,看,天空都显得格外清澈.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是本钱,我们有梦想,我们去追求,我们年轻,年轻没有失败!青年节快乐! 今天是"五四",咱们来立志:年青是福气,跌倒就爬起:拼搏要牢记,成功靠努力:将来可如意? ...查看


  • 2016青年节短信问候语
  • 今天的节日属于你,看,天空都显得格外清澈.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是本钱,我们有梦想,我们去追求,我们年轻,年轻没有失败!青年节快乐! 今天是"五四",咱们来立志:年青是福气,跌倒就爬起:拼搏要牢记,成功靠努力:将来可如意?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