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未来二十年新农村建设的前瞻

郴州未来二十年新农村建设的前瞻

孙佑民

郴州有较为特殊的历史、地理、人文和资源环境,在这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国其它地方相比有相同的地方,但也有它特殊的方面,这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本文探讨的是郴州未来二十年新农村建设特殊的地方,以及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方面。

一、郴州市新农村建设现状

自郴州市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全市新农村建设实现了良好的开局,工作成效初步显现。同时,各地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1.全市新农村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一是产业发展有新进展。2006年,对11个县(市、区)55个乡镇、61个创建示范村产业发展情况的典型调查发现,“一村一品”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带动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同时,各地大力扶持东江鱼集团、临武鸭业、裕湘面业等80多家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5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直接带动27万户农户的增产增收。各地还按照“一县一品”、“数县一品”的思路,依托资源优势,继续促进粮油果烟茶等十大优势产业和基地建设的发展。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2006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1.2亿元,争取上级资金1.5亿元,各级机关单位帮扶4000多万元,农民自筹1.6亿元,农民投工504万个,启动“三清六改一化”的有611个村、4188个村小组。全市兴建改建农村公路1261.1公里,其中,通乡公路完成131公里,通村公路完成240个、709公里。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8亿元,修复水毁工程3.03万处。建成农村沼气池9253个,带动农户改厨2.9万个、改栏2.3万间、改厕3.1万户。建新房和旧房装饰1.8万间,72.8万平方米。

三是农民素质培训有新特色。2006年以来,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培训3万人次;农业局系统实施的“阳光工程”,培训2.18万人;教育部门开展职业教育,培训3.5万人,市畜牧局与中国农大联合开展“农村百万科技创业人才培训工程”已启动,现有来自全市各地的优秀人才1000名作为师资力量在接受培训;市扶贫办在4个贫困县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400期,受训人数达到10万人;各地还通过农村远程教育,广泛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带动了广大村民学习实用技术。

四是社会事业和各项改革有新力度。全市已建乡镇文化站224个,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改善;改造或新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312个,农村医疗和计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的进展,桂阳、资兴等地的农村合作医疗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社会保障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面和“低保”标准都有较大提高;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已在安仁县启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发展,现有比较规范的合作组织976家,带动农户76万户。各地较好地坚持了以村级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公开,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发展。

2.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郴州市新农村建设虽然开局良好,但必须看到,在全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急”,表现为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二是“偏”,表现为偏重建房治“窝”,钱多盖房子,钱少刷房子,没钱立牌子,表面文章做得多,实际问题解决得少。三是“高”,表现为上面对下面要求高,下面对上面期望值高,不切实际定高指标,等靠要思想严重。四是“同”,表现为照搬照套别人的做法,模式雷同,地方特色不突出。同时,还存在着:

一是对新农村建设内涵的理解问题。在乡镇一级特别是驻村干部中,有部分干部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并不到位,没有认识到新农村建设对于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作用,只是停留在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层面上,更有甚者认为新农村建设不过是一场造势运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具体的认清作为与农民联系最紧密的基层干部应该做的事情。其次,部分村干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在走访过程中,有些村长和支书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政府交代的政治任务,认为新农村建设不过是"建新房,刷大墙,大扫除",把村容村貌搞好就可以了,认识停留在村庄整治层面上.没有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使农民增产、增收,真正达到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另外,部分村民思想观念也存在差距,没有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关系他们自身和子孙后代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村里实施村庄整治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抵触情绪和不配合行为,导致有些措施没法落实。

二是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问题。目前大多数村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都产生了负债,毕竟政府的投入是有限的,有些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甚至没有,如何对这

些村进行建设,如何加大这些村的投入力度,如何筹集必须的建设资金都成了各级管理者的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是资源制约问题。郴州市各乡镇的产业状态,自然地貌等资源情况各有不同,从而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制约。如土地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国家对土地的控制政策,有很多村在建办公用房,村民住房,道路硬化工程,绿化工程的时候,都没有土地可用。另外,有些村庄没有什么特色产业,特色农作物,依然依靠传统的农业耕种为主要收入,如何才能使他们真正实现增收 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成了当前新农村建设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郴州未来二十年新农村发展定位

郴州未来二十年新农村建设,必须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走生态农业之路。

1.“资源农业”不可取。郴州是资源宝库,素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中国南方重点林区”、“湖南能源基地”之称。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7大类100多种,其中钨、铋、钼、石墨的储量居全国之首,铅、锌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三、四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2651亿元以上。全市煤炭储量8亿吨,是华南地区能源的重要供应地;水能蕴藏量170万千瓦,是联合国小水电基地之一;森林覆盖率62%,是湖南木材主产区。近年来,我市农村工业主要以高能耗、资源型为主,特别是采煤业在产业结构中独大,这几年来尽管年年都在调产,但收效不大,基本上还是维持了已有的产业格局,大部分农业项目仍是简单的扩大生产规模的低水平建设,追求的是数量型增长,而不是内涵型、效益型的。一旦不可再生的资源开采殆尽,后续产业青黄不接,农村经济将面临严重困境,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将严重不足。同时,掠夺性资源开发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恶化,农民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严重降低,过度开发矿产资源,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造成矿采区土地塌陷,房屋裂缝,水资源流失,人居环境被破坏。永兴、宜章、桂阳、嘉禾等产煤大县,地下水体严重破坏,农田无法灌溉,农村生活用水也成了问题。北湖、苏仙、桂阳、宜章、汝城等有色金属矿丰富的县(区),也因矿产的无序开发,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走“资源农业”之路,带来的是短期的工业政绩和财政政绩,也带来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吃的是子孙饭。

2.“生态农业”方是本。到2005年底,全市共有251个乡镇2947个行政村,全市农业人291.4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3.24%。郴州仍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我市农村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推进全面小康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郴州森林资源丰富,郴州素有“山川之秀甲湖南”之说,古代就是一座林中之城,森林繁茂,佳木葱茏,郴字即为林和邑的合称。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2.5%,活立木蓄积量3835万立方米,已知的树木种类有100科385属1700种,其中属全国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39种,被誉为“中国树木园”。近年来,郴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保住青山绿水作为立市之本,扎实推进以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天然林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建设,经过几年建设,今日郴州已成为湖南省第二个园林城市,初现生态大市雏型。生态城市建设带动了旅游事业的发展,郴州市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立足于农业本身,切实巩固和增强生态优势,在资源农业与传统农业之间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大力推进绿色农村工业化、绿色城镇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才能够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性跨越。

三、郴州未来二十年新农村建设前瞻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郴州未来二十年新农村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要强化劳务输转,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1.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就是加快推进城镇化水平,不断减少农民。不断的减少农民,就要对农业人口进行转移,改变农民的身份。通过什么途径去转移?目前来讲,农业人口转移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自然转化。比如人口的自然迁移。第二种形式是经济转化。目前经济转化主要有两种形式。即通过城市扩容,进行农业人口转移;二是搞工业化,搞项目建设,进行农业人口转移。第三种形式是政策转化。比如说我们修水库,修三峡大坝,搞三峡工程,移民建镇,实现农民就地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这里以韩国为例,讲一讲韩国的新村运动是如何实现农业人口转移的。1970年,韩国开展新村运动,当时韩国农业人口比重占总人口的50%,通过开展新村

运动以后,过了五年,也就是1975年,农业人口急剧下降到37.5%,到1985年又下降到21.19%,到2000年仅占总人口的7%,整个下降幅度是43%。韩国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几个世纪才完成的农业人口转移。

2006年,郴州市全市总人口为463.02万人,城镇人口为179.68万人,乡村人口为283.34万人,农业人口比重为61.19%,郴州市城市化率为38.8%,城市化水平增辐为2%。如果按现在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幅度,郴州市农业人口比重降至总人口的21.19%,也就是相当于韩国1985年的水平,需要转化40个百分点。乐观地估计,如果平均每年降低3个点的话,我们还需要14年左右,才能够达到。所以郴州市的农业人口转移的任务还很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还很远。

2006年郴州市完成GDP546.2亿元,较上年增长8.3%,人均为11796.46元,全国人均GDP2020美元,折合人民币15000元左右。由于郴州市目前的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按不变的增速,还需要5年才能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如果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以1万美元计,赶上中等发达国家要近25年。这还是静态的数据,不是动态的数据。

可见,不管是从人口迁移的形式,还是从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讲,我们都必须用铁的手腕减少农民,用铁的措施减少农业人口,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必由之路。我们要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寻求法律的手段,来转化农业人口;在不侵害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寻找政策的手段,来转化农业人口。每减少1万农业人口,相应地可增加1万城镇人口,桂阳县每年转化农业人口大约在16000人左右,郴州市的平均水平还要低于桂阳县。粗略估算,每转化1万名农业人口,人均GDP将增加100元以上,还不算对消费的拉动。可见用减少农业人口的办法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是实现郴州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而转化的关键,就在于落实。

2.农民是职业标准而非身份界定,减少农民就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目前,要加快农业人口转移,就要要加紧对农民进行身份置换。这个观点在11月13日《湖南经济报》的第二版以醒目的标题刊登出来了。一是要改变对农民、农民工的歧视政策,建立城市准入制度。对农民工的歧视表现在:对农民就业歧视;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上学难;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等。什么时候没有了

“农民工”这个称呼与概念,什么时候城市化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新农村建设就有了质的飞跃。二是要改革户籍制度,让农民工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对农村人口进行普查,进行政策性转移。现在存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实际上我们的很多非农业人口没有统计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很多的农民工实际上已经是非农业人口了,但是我们在人口普查的时候,仍然把他们当成农业人口。比如说我们有的乡,有的村,是十室九空,如果说家里面有人的话,也就是“386199部队”,留守的基本上全是老人、妇女和孩子,那些常年在外务工的人,也只在过春节的时候回家探探亲,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所在城市的城市居民,而非农业人口。所以要采用人口普查的方式,登记摸清实际在家务农的人口数。

3.抓紧对生态脆弱的山区、贫困地区人口整体搬迁,进行扶贫建镇。生态脆弱的山区、贫困地区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这种情况桂阳县有,嘉禾县也存在,整个郴州地区都表现得十分明显。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全社会除了要抓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抓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生态脆弱的山区、贫困地区其资源对人口的承载量是有限的,一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可以说山区和贫困地区,每收益一元钱,就要付出十元的代价。二是在山区进行的开发式扶贫值得商榷。比如种植茶树菇,虽然农民的口袋里增加了一些票子,可山上的榨树砍光了。水果、药材开发,则更是毁林开荒,得不偿失,最后就会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等,桂阳县有这种情况,其它地方也有。三是对生态脆弱的山区、贫困地区人口要进行整体搬迁、实行产业转向和扶贫建镇。生态学家认为在坡度在45度以上的山地建房居住是不适宜的;在沙石裸露、风化比较严重,生态条件、生存环境、生产环境十分艰苦的地方,也不宜人类住居,否则将会进一步破坏生态平衡。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进行整体搬迁,封山育林,形成良好的生态链,同时为未来发展休闲旅游业打下基础。

4.加快城镇网络群带建设。要加快城镇网络群带建设,缘于湘南地区小城镇发育迟缓。发育迟缓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消费观念跟进不快。农村的消费还主要集中在吃的方面和住的问题上,这属于温饱型的消费。基本型消费以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为标志。高层次消费主要包括超前消费、品牌商品的消费和精神文

化的消费。湘南地区,特别是我们郴州,还有很多农民的消费停留在温饱型的消费。有顺口溜为证:吃在嘉禾,抽(烟)在汝城,住在资兴,耍在郴州。消费观念的转变太慢,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或者不能同步跟进,制约了市场发展,也影响了小城镇的发育。二是商品流通滞后和不畅,影响了小城镇发展。目前,郴州农村还主要是圩日经济,三五两天才赶一次圩,圩日经济延缓了商品流通的速度。现在假日经济、旅游经济、生命经济和文化经济在全国风声水起、蓬勃发展,可是它们的触角还没有延伸到农村。

小城镇发育迟缓延缓了农业人口转移的速度,制约了城市化的进程。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加快国道、省道、县道沿线中心集镇的建设,增强其辐射功能,一是要健全中心集镇的功能。二是要定位好中心集镇的产业。没有产业定位,中心集镇难以形成,即使形成了也难以维继。流峰镇呈衰落颓势,是因为皮具市场的萧条;荷叶、鲁塘的繁荣离不开煤炭石墨产业;如果敖泉镇区形成了坑木集散地,樟市镇形成了面条、薯条等规模的加工企业,那么就奠定了它们中心集镇的地位。一个中心集镇只要有年产值6000万就出名,一个亿就必然繁荣。有意识,有目标地引导,有产业才能吸引人,增加人气,才能繁荣。三是要形成中心集镇的特色与优势。要为农民自由进城入市设立“绿色通道”。一是降低门槛,提供优惠。二是积极培训,提高素质。三是开展以“城市家园”为主体的融入活动。

郴州未来二十年新农村建设的前瞻

孙佑民

郴州有较为特殊的历史、地理、人文和资源环境,在这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全国其它地方相比有相同的地方,但也有它特殊的方面,这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本文探讨的是郴州未来二十年新农村建设特殊的地方,以及与其它地方不同的方面。

一、郴州市新农村建设现状

自郴州市实施新农村建设以来,全市新农村建设实现了良好的开局,工作成效初步显现。同时,各地工作中也暴露出一些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

1.全市新农村建设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一是产业发展有新进展。2006年,对11个县(市、区)55个乡镇、61个创建示范村产业发展情况的典型调查发现,“一村一品”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带动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同时,各地大力扶持东江鱼集团、临武鸭业、裕湘面业等80多家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55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直接带动27万户农户的增产增收。各地还按照“一县一品”、“数县一品”的思路,依托资源优势,继续促进粮油果烟茶等十大优势产业和基地建设的发展。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新突破。2006年,全市各级财政投入1.2亿元,争取上级资金1.5亿元,各级机关单位帮扶4000多万元,农民自筹1.6亿元,农民投工504万个,启动“三清六改一化”的有611个村、4188个村小组。全市兴建改建农村公路1261.1公里,其中,通乡公路完成131公里,通村公路完成240个、709公里。投入水利建设资金3.8亿元,修复水毁工程3.03万处。建成农村沼气池9253个,带动农户改厨2.9万个、改栏2.3万间、改厕3.1万户。建新房和旧房装饰1.8万间,72.8万平方米。

三是农民素质培训有新特色。2006年以来,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开展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培训3万人次;农业局系统实施的“阳光工程”,培训2.18万人;教育部门开展职业教育,培训3.5万人,市畜牧局与中国农大联合开展“农村百万科技创业人才培训工程”已启动,现有来自全市各地的优秀人才1000名作为师资力量在接受培训;市扶贫办在4个贫困县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400期,受训人数达到10万人;各地还通过农村远程教育,广泛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带动了广大村民学习实用技术。

四是社会事业和各项改革有新力度。全市已建乡镇文化站224个,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改善;改造或新建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312个,农村医疗和计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的进展,桂阳、资兴等地的农村合作医疗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社会保障进一步扩大,农村“低保”面和“低保”标准都有较大提高;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已在安仁县启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发展,现有比较规范的合作组织976家,带动农户76万户。各地较好地坚持了以村级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村务公开,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进一步健全和发展。

2.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郴州市新农村建设虽然开局良好,但必须看到,在全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急”,表现为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对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二是“偏”,表现为偏重建房治“窝”,钱多盖房子,钱少刷房子,没钱立牌子,表面文章做得多,实际问题解决得少。三是“高”,表现为上面对下面要求高,下面对上面期望值高,不切实际定高指标,等靠要思想严重。四是“同”,表现为照搬照套别人的做法,模式雷同,地方特色不突出。同时,还存在着:

一是对新农村建设内涵的理解问题。在乡镇一级特别是驻村干部中,有部分干部对于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并不到位,没有认识到新农村建设对于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作用,只是停留在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层面上,更有甚者认为新农村建设不过是一场造势运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有具体的认清作为与农民联系最紧密的基层干部应该做的事情。其次,部分村干部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偏差。在走访过程中,有些村长和支书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政府交代的政治任务,认为新农村建设不过是"建新房,刷大墙,大扫除",把村容村貌搞好就可以了,认识停留在村庄整治层面上.没有认识到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使农民增产、增收,真正达到提高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另外,部分村民思想观念也存在差距,没有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关系他们自身和子孙后代切身利益的问题,在村里实施村庄整治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抵触情绪和不配合行为,导致有些措施没法落实。

二是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问题。目前大多数村庄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都产生了负债,毕竟政府的投入是有限的,有些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甚至没有,如何对这

些村进行建设,如何加大这些村的投入力度,如何筹集必须的建设资金都成了各级管理者的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是资源制约问题。郴州市各乡镇的产业状态,自然地貌等资源情况各有不同,从而对新农村建设产生了制约。如土地问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由于国家对土地的控制政策,有很多村在建办公用房,村民住房,道路硬化工程,绿化工程的时候,都没有土地可用。另外,有些村庄没有什么特色产业,特色农作物,依然依靠传统的农业耕种为主要收入,如何才能使他们真正实现增收 如何解决这些困难成了当前新农村建设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郴州未来二十年新农村发展定位

郴州未来二十年新农村建设,必须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走生态农业之路。

1.“资源农业”不可取。郴州是资源宝库,素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中国南方重点林区”、“湖南能源基地”之称。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7大类100多种,其中钨、铋、钼、石墨的储量居全国之首,铅、锌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三、四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2651亿元以上。全市煤炭储量8亿吨,是华南地区能源的重要供应地;水能蕴藏量170万千瓦,是联合国小水电基地之一;森林覆盖率62%,是湖南木材主产区。近年来,我市农村工业主要以高能耗、资源型为主,特别是采煤业在产业结构中独大,这几年来尽管年年都在调产,但收效不大,基本上还是维持了已有的产业格局,大部分农业项目仍是简单的扩大生产规模的低水平建设,追求的是数量型增长,而不是内涵型、效益型的。一旦不可再生的资源开采殆尽,后续产业青黄不接,农村经济将面临严重困境,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将严重不足。同时,掠夺性资源开发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恶化,农民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严重降低,过度开发矿产资源,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造成矿采区土地塌陷,房屋裂缝,水资源流失,人居环境被破坏。永兴、宜章、桂阳、嘉禾等产煤大县,地下水体严重破坏,农田无法灌溉,农村生活用水也成了问题。北湖、苏仙、桂阳、宜章、汝城等有色金属矿丰富的县(区),也因矿产的无序开发,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走“资源农业”之路,带来的是短期的工业政绩和财政政绩,也带来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吃的是子孙饭。

2.“生态农业”方是本。到2005年底,全市共有251个乡镇2947个行政村,全市农业人291.4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3.24%。郴州仍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农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我市农村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推进全面小康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显得尤为重要。郴州森林资源丰富,郴州素有“山川之秀甲湖南”之说,古代就是一座林中之城,森林繁茂,佳木葱茏,郴字即为林和邑的合称。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2.5%,活立木蓄积量3835万立方米,已知的树木种类有100科385属1700种,其中属全国重点保护的珍贵树种39种,被誉为“中国树木园”。近年来,郴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保住青山绿水作为立市之本,扎实推进以退耕还林、封山育林和天然林保护为重点的生态建设,经过几年建设,今日郴州已成为湖南省第二个园林城市,初现生态大市雏型。生态城市建设带动了旅游事业的发展,郴州市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立足于农业本身,切实巩固和增强生态优势,在资源农业与传统农业之间开辟一条“绿色通道”,大力推进绿色农村工业化、绿色城镇化的生态农业发展,才能够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性跨越。

三、郴州未来二十年新农村建设前瞻

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也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郴州未来二十年新农村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业附加值。要强化劳务输转,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

1.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就是加快推进城镇化水平,不断减少农民。不断的减少农民,就要对农业人口进行转移,改变农民的身份。通过什么途径去转移?目前来讲,农业人口转移有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自然转化。比如人口的自然迁移。第二种形式是经济转化。目前经济转化主要有两种形式。即通过城市扩容,进行农业人口转移;二是搞工业化,搞项目建设,进行农业人口转移。第三种形式是政策转化。比如说我们修水库,修三峡大坝,搞三峡工程,移民建镇,实现农民就地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这里以韩国为例,讲一讲韩国的新村运动是如何实现农业人口转移的。1970年,韩国开展新村运动,当时韩国农业人口比重占总人口的50%,通过开展新村

运动以后,过了五年,也就是1975年,农业人口急剧下降到37.5%,到1985年又下降到21.19%,到2000年仅占总人口的7%,整个下降幅度是43%。韩国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几个世纪才完成的农业人口转移。

2006年,郴州市全市总人口为463.02万人,城镇人口为179.68万人,乡村人口为283.34万人,农业人口比重为61.19%,郴州市城市化率为38.8%,城市化水平增辐为2%。如果按现在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幅度,郴州市农业人口比重降至总人口的21.19%,也就是相当于韩国1985年的水平,需要转化40个百分点。乐观地估计,如果平均每年降低3个点的话,我们还需要14年左右,才能够达到。所以郴州市的农业人口转移的任务还很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还很远。

2006年郴州市完成GDP546.2亿元,较上年增长8.3%,人均为11796.46元,全国人均GDP2020美元,折合人民币15000元左右。由于郴州市目前的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我们按不变的增速,还需要5年才能赶上全国平均水平。如果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以1万美元计,赶上中等发达国家要近25年。这还是静态的数据,不是动态的数据。

可见,不管是从人口迁移的形式,还是从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讲,我们都必须用铁的手腕减少农民,用铁的措施减少农业人口,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条必由之路。我们要在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寻求法律的手段,来转化农业人口;在不侵害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寻找政策的手段,来转化农业人口。每减少1万农业人口,相应地可增加1万城镇人口,桂阳县每年转化农业人口大约在16000人左右,郴州市的平均水平还要低于桂阳县。粗略估算,每转化1万名农业人口,人均GDP将增加100元以上,还不算对消费的拉动。可见用减少农业人口的办法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是实现郴州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而转化的关键,就在于落实。

2.农民是职业标准而非身份界定,减少农民就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目前,要加快农业人口转移,就要要加紧对农民进行身份置换。这个观点在11月13日《湖南经济报》的第二版以醒目的标题刊登出来了。一是要改变对农民、农民工的歧视政策,建立城市准入制度。对农民工的歧视表现在:对农民就业歧视;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上学难;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等。什么时候没有了

“农民工”这个称呼与概念,什么时候城市化就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新农村建设就有了质的飞跃。二是要改革户籍制度,让农民工享受城市居民同等待遇,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三是要对农村人口进行普查,进行政策性转移。现在存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呢?实际上我们的很多非农业人口没有统计出来,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很多的农民工实际上已经是非农业人口了,但是我们在人口普查的时候,仍然把他们当成农业人口。比如说我们有的乡,有的村,是十室九空,如果说家里面有人的话,也就是“386199部队”,留守的基本上全是老人、妇女和孩子,那些常年在外务工的人,也只在过春节的时候回家探探亲,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所在城市的城市居民,而非农业人口。所以要采用人口普查的方式,登记摸清实际在家务农的人口数。

3.抓紧对生态脆弱的山区、贫困地区人口整体搬迁,进行扶贫建镇。生态脆弱的山区、贫困地区是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这种情况桂阳县有,嘉禾县也存在,整个郴州地区都表现得十分明显。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全社会除了要抓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政治文明建设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抓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生态脆弱的山区、贫困地区其资源对人口的承载量是有限的,一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可以说山区和贫困地区,每收益一元钱,就要付出十元的代价。二是在山区进行的开发式扶贫值得商榷。比如种植茶树菇,虽然农民的口袋里增加了一些票子,可山上的榨树砍光了。水果、药材开发,则更是毁林开荒,得不偿失,最后就会造成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等,桂阳县有这种情况,其它地方也有。三是对生态脆弱的山区、贫困地区人口要进行整体搬迁、实行产业转向和扶贫建镇。生态学家认为在坡度在45度以上的山地建房居住是不适宜的;在沙石裸露、风化比较严重,生态条件、生存环境、生产环境十分艰苦的地方,也不宜人类住居,否则将会进一步破坏生态平衡。唯一正确的办法就是进行整体搬迁,封山育林,形成良好的生态链,同时为未来发展休闲旅游业打下基础。

4.加快城镇网络群带建设。要加快城镇网络群带建设,缘于湘南地区小城镇发育迟缓。发育迟缓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消费观念跟进不快。农村的消费还主要集中在吃的方面和住的问题上,这属于温饱型的消费。基本型消费以耐用消费品的消费为标志。高层次消费主要包括超前消费、品牌商品的消费和精神文

化的消费。湘南地区,特别是我们郴州,还有很多农民的消费停留在温饱型的消费。有顺口溜为证:吃在嘉禾,抽(烟)在汝城,住在资兴,耍在郴州。消费观念的转变太慢,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或者不能同步跟进,制约了市场发展,也影响了小城镇的发育。二是商品流通滞后和不畅,影响了小城镇发展。目前,郴州农村还主要是圩日经济,三五两天才赶一次圩,圩日经济延缓了商品流通的速度。现在假日经济、旅游经济、生命经济和文化经济在全国风声水起、蓬勃发展,可是它们的触角还没有延伸到农村。

小城镇发育迟缓延缓了农业人口转移的速度,制约了城市化的进程。解决的办法就是要加快国道、省道、县道沿线中心集镇的建设,增强其辐射功能,一是要健全中心集镇的功能。二是要定位好中心集镇的产业。没有产业定位,中心集镇难以形成,即使形成了也难以维继。流峰镇呈衰落颓势,是因为皮具市场的萧条;荷叶、鲁塘的繁荣离不开煤炭石墨产业;如果敖泉镇区形成了坑木集散地,樟市镇形成了面条、薯条等规模的加工企业,那么就奠定了它们中心集镇的地位。一个中心集镇只要有年产值6000万就出名,一个亿就必然繁荣。有意识,有目标地引导,有产业才能吸引人,增加人气,才能繁荣。三是要形成中心集镇的特色与优势。要为农民自由进城入市设立“绿色通道”。一是降低门槛,提供优惠。二是积极培训,提高素质。三是开展以“城市家园”为主体的融入活动。


相关文章

  • 郴州市党代会报告
  • 开放崛起 转型发展为夺取"两城"建设新胜利而努 力奋斗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郴州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郴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加速推进"两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 ...查看


  • 九年级政治下册学业质量检测试题7
  • 2010年郴州市九年级思想品德学业素质 质量检测卷(十) ( 期 末·二 )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方框内.本大题共有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①诸子百家, ...查看


  • 党代会简报素材
  • 中国共产党湖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 简报(19) 省直代表团表示要立足新起点 抢抓新机遇 为富民强省作出新贡献 11月8日下午,省直代表团对春贤.载夫同志的报告进行了认真讨论,代表们踊跃发言,各抒己见,场面非常热烈.一致认为,春贤同志的报告站得 ...查看


  • 2017年郴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 郴州市委副书记.代理市长刘志仁在郴州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 ...查看


  • 2016年郴州市干部理论考试题库
  • 干部理论考试 一.单选题 1.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B ). 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 实现四个现 ...查看


  • 建设大郴州
  • 郴州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之际,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湖南最开放城市"和"湘粤赣省际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作为"红三角"三足之一,郴州建设湘粤赣省际中心城市,就要有追赶和超越韶 ...查看


  • 参观郴州规划局展览馆有感
  • 参观郴州规划局展览馆有感 到了郴州的规划局参观之后,让我目睹规划墙上的一个城市的规划.建设.发展.这让我对郴州的印象有了焕然一新的改变.就像规划局墙上赫然的几个可以诠释郴州城市规划发展最有力的字眼,"规划让城市更美好". ...查看


  • 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 1 1 1 1 1 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资兴市科技局 2010年上半年,我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依靠科技进步.助推"两城"建设为主题,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和郴州市科 ...查看


  •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农民收入结构分析
  • 作者:胡愈陈晓春许红莲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13年02期 [中图分类号]F2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6X(2012)10-0090-09 一.引言 提高农民收入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