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巨匠童心
教学目标
◆了解画坛巨匠齐白石、毕加索相关生平故事及艺术风格。
◆能让学生自主地从多角度欣赏、感受其代表作品,并能用语言描述、分析、评价作品。
◆分析、探讨在过程中渗透的相关美术术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 ◆培养学生视觉感受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立体主义绘画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请同学们把课本拿出来、坐好。
(二)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看张照片(虾)
问:这是谁画的啊?(齐白石) 生:孩子们纷纷举手,兴致勃勃地回答是齐白石 生:齐白石
师:恩,是的。20世纪,在世界花坛上有两位特别耀眼的巨匠,他们是中国画家齐白石和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国画家齐白石他的画品和人品。他热爱生活,追求理想,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是湖南湘潭人,是中国的一位著名画家,他能书善画,最擅长的是画虾。他担任过中国美术协会的主席、北京画院名誉院长,还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等。
(三)齐白石的人格 说到齐白石啊!我就要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大家认真听啊! (1)爱国热情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齐白石赴宴作画。齐白石到宴会场,环顾四周一下,满堂宾客,略微思索,铺纸挥毫。转眼之间一幅水墨螃蟹跃然纸上。众人赞不绝口。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然后书“铁吾将军”,最后拂袖而去。 齐白石有强烈的爱国心,当日寇侵略我国之时,他的一幅山水画上题写到“灯下再三挥泪看,中华无此整山川”的诗句,并坚持不为敌人作画。当中国成立时,他已是86岁的老人,但与旧中国相对比,祖国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使他十分欣慰,主动把自己画的雄鹰送给毛泽东主席,表示对新社会的热爱。《祖国万岁》是齐白石95岁高龄时为庆祝国庆而创作的作品,原作67×33厘米,纸本设色,用茁壮的万年青象征欣欣向荣的祖国。1980年5月20日发行的《齐白石作品选》特种邮票,将此图作为了小型张图案。 齐白石是不是很厉害啊!体现了齐白石的爱国热情。
(2)其傲 齐白石傲,傲如古松。先生壮年时曾教夏午贻的妾学画,夏午贻想感谢他,要给 他捐个官做做,先生当即谢绝了夏午贻的美意。先生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来告戒子孙不要混迹官场。
(3)其痴 齐白石痴,痴如顽石。先生喜欢画螃蟹,也非常喜欢吃螃蟹。一日与家人吃饭,先生敛气凝神地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惊问何故,先生把蟹腿指给夫人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
(4)其谦. 齐白石谦,谦如空谷。先生虽然誉满华夏,但对先辈画家的成就却深表景仰,尤其推崇徐渭、朱耷和吴昌硕三人。先生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他常以一句话来自律:“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
正是这种谦逊和宽容,使先生和同时代的许多画家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和艺术上的取长补短
(5)扶弱 上世纪30年代后期,跟齐白石学画的一群孩子,大部分生活比较困难,有时连纸笔都买不起。齐白石来了灵感,他把学生分成两班,一班到市场上卖画,一班留在家里磨墨,磨好的墨倒在一个大脸盆里,然后叫两个调皮的胖学生脱去裤子,在他们屁股上抹上墨,让他们在裁好的宣纸上坐,坐一下,纸上就印下两个黑墨团,也就是两片墨荷叶。两个学生一气就坐出来一二十张。这时候,齐白石笑眯眯地提上笔,在墨荷叶上刷刷几笔,迅速画上几枝斜茎,勾出两朵含苞欲放的荷花,再在荷叶上勾上几条筋络,题上两句诗,一幅荷花图就画成了。等晾干后,钤上印章,马上让学生送到街上去卖。学生们把这些画戏称“坐画”,拿到市场上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互动提问:你从齐白石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 首先,热爱祖国.做个有理想的人,而不是对功利进行毫无目的的追逐。确立理想和爱好对许多人来说并不困难,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根据自己的爱好,给自己一个目标,然后去追求,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其次,是坚定信念,执着追求„„
(四)齐白石画的特点
①意象美 强化虾的特征:透明弹性、轻捷有力;齐白石的艺术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②笔墨美 笔笔造型、笔墨酣畅、简而意足。线条变化、生动,既有力度又有情趣。
③形式美 虚实变化,疏密恰当,三角形构图稳定而富有张力。
④情感美 乡土气息浓郁,体现纯朴的情感美。 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 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再次欣赏作品。 师:尝试用一句或几句话对画家或作品做出评价,也可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或收获。 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五、分组研究(欣赏、学生模仿分析)
(1)书中其他作品的特点(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等)。 (2)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谈谈它给你的感受.。帮助学生进行评述归纳。
六、布置作业 对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评述并用书面的形式写下来。 作业要求: 1.字数要求500字左右 2.内容真实、有自己的思想。 3.下次新课之前完成
七、课后总结 师:短短的一节课时间的学习,我们不仅进一步了解了齐白石,让我们领悟了齐白石的精神,记住了齐白石爷爷的画,懂得了要像齐白石爷爷一样细心观察,不断探索、勇于进取。我感到非常高兴。 下课 谢谢
八、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赏画导人
课件出示毕加索的作品,学生欣赏。
1、风格介绍
毕加索一生都在不断的变换艺术手法,尝试了现代艺术的几乎所有风格,且都有震惊世界的传世之作,并开创了对现代绘画影响深远的立体画派。之所以罗列出毕加索不同绘画风格阶段及代表作,是为了能更好的突出大师一生最求创新的精神。
教师小结:毕加索是世界画坛巨匠,是20世纪世界画坛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揭示课题:巨匠童心
二、交流、讨论 (交流收集的信 息;了解画家生平故事、艺术风格特点。) 分组交流、讨论、整合相关信息。
《哥尔尼卡》是毕加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出示《哥尔尼卡》,引导学生欣赏,让学生进行直观描述。提问:仔细观察作品,画家画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指定学生说一说。
教师从画面的形象是完整的,还是支离破碎的?为什么要这样画?画面的色彩为什么是这样?画家想表现什么?这些问题入手,展开范例讲析,从历史背景到构图再到画面形象分别代表什么让学生走如毕加索的内心,了解画家爱心的同时引出立体主义概念----立体主义绘画以几何结构组成平面图形来进行表现,把体积灵活多变的展开,创造出新的视觉空间。
教师小结并简介毕加索的生平、艺术风梅及艺术成就,讲述有关故事。 板书:童趣、纯真
三、临摹表现
尝试线描作业---临摹毕加索作品《坐着的玛丽·泰雷兹》感受立体主义绘画风格。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只上一节课,就能尝试对静物、动物、人物形象进行分解,重新组合成一幅画是有些困难的,临摹就成为学生们初步掌握立体主义绘画语言的极好方法。
四、学习评价及小结
用一句或几句话对画家或作品做出评价,也可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或收获。 课下再收集其他艺术家的故事。
第二课 同一幅画
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2、能准确地认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3、能表现出对世界名画的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富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教具准备: 水粉颜料、水彩笔、毛笔,调色盘,小水杯、挂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课件欣赏荷兰画家凡高的代表作品。
引导提问:你见过这些画吗?特别是最后这一幅《修路工人》,也就是课本所展示的是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色彩是相同的。(附:可简介下凡高生平及作品风格)
二. 探索思考
1、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那些颜色?
学生观察与识色
教师提问与引导
2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呢?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注意要做到切实的交流探讨。
三.探索体验
1、根据教材的提示,用大红和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教师演示重点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得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该能判断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2、在一种颜色中调入黑色或白色,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演示小结:通过这一个办法可以让色彩发生明度变化,又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颜色丰富的层次了。
3、出示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修路工人》画中取一方格(G5),这一格是有24个小块组成的,将它们分解开,与色谱中的颜色对号入座。(学生也可参与部分)
4、任意找一种《修路工人》这幅画的颜色,尝试调配一下,是否很接近?(注意保留这个练习作品,等下可以作为抽取作业内容的入场卷哦?)
四.分工合作
1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近看这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画面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将横排的A-J与竖排的1-5交叉组成编号,全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按照刚才的练习作业抽取作业位置的编号)。
2、临摹涂色。按照小格的颜色来调色、涂色、注意不能出格,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再换蘸颜色。
提出要求,巡回指导。
五.组合展示
1让完成作业的学生按照底纸上的格子,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部分作品。
2.引导学生眯眼睛看看,欣赏评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的作品。
六.教学拓展: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也就象文学语言运用的艺术一样,色彩语言的调配也需要认真的研究与探索,今天你有收获了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体验,游戏导入
1、大家猜猜看
出事《星月夜》的黑夜局部图,请学生猜猜看可能是什么,再逐渐补齐局部图,最后呈现完整的《星月夜》图。
2、出示现实生活中的月亮与《星月夜》局部中的月亮,请学生议论说一说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与现实的月亮相比,《星月夜》中的月亮一笔一笔非常清晰,有很强的笔触感。
3、导入课题:同一幅画——笔触表现
二、互动讨论,方法探究
1、教师示范,对比感受笔触。
教师运用排列的线条画出一棵树的树冠。
出出示用平涂法画的树冠,与之对比,有什么不一样?
2、出示一组不同笔触画得树丛,对比分析。
笔触的运用可不止这一种方法,一起看看还有哪些?(排、点、摆)
3、小训练:试一试用刚学的方法,画一朵云或临摹《星月夜》的月亮。 反馈尝试练习,互动:用了什么笔触?画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绪?
教师指导:A、用钢笔绘画时要注意线条的排列和组合,不可过于凌乱;B、用水粉绘画时要注意用色与用水的多少,水分要适中,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画面强烈的笔触;C、不管用哪种方式,笔触都要肯定、明确。
小结:运用排、点、摆的方法,不仅使得树具有立体感,还能表达作者的情绪。
4、欣赏《星月夜》,体会笔触与情绪的表达
讨论:画家把云层、星星、数目画成了什么样子?是怎样用笔的?
小结:碧蓝的天空充满了漩涡的云,星星一轮一轮的笔触在闪耀;树木用了波浪线,好像在生长一样。
5、出示莫奈的《日出.印象》、毕沙罗的《林荫大道》,提问:这两幅作品中用了哪些表现笔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不同的笔触能表达不同的情感。
6、小结:有的用刷、摆的方法表现朦胧宁静的天空及日出时波浪不兴的湖面,表达内心的祥和;有的用点的方法表现树木上阳光的闪耀,也表达出欢愉的心情。针对不同的景色画家的处理方法不一样,所以效果也各不相同。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构思一个表达自己心境的场景,选择《星月夜》的一个局部,选取合适的色彩和喜欢的笔触,体验大师的手笔。
2、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大胆绘画笔触感强的同学。
四、作业展评
五、教学拓展
出示国画作品,引导发现中国画的用笔。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马蒂斯画作《罗马尼亚式的衣饰》欣赏导入,并简单了解马蒂斯作品的特点。
2、教师出示课前绘制的《罗马尼亚式的衣饰》两张冷、暖色调的范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分组座位。
3、揭示课题并板书:同一幅画——色彩我来配。
二、对比分析,色彩探秘
1、对比分析,认知色彩冷暖,以及冷暖色调的情感表达。
2、给出“活泼、沉静”两个词让学生将词汇与两幅范画进行正确的联系。 板书:活泼、沉静
4、引导学生分析找出表现活泼和沉静的画作里分别用到了哪些颜色? 板书:红、黄、蓝、绿
5、出示色轮进行对照讲解,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冷暖色性以及色彩感受。
6、引导学生学习色调知识。冷色调、暖色调
三、创作体验
1、色彩我来配作业布置:用你钟爱的色彩,将《罗马尼亚式的衣饰》进行重新配色,与同学的作业相比较,谈谈哪副作品让你感触最深。
2、巡回指导
四、作品品议
先自评再互评
五、小结
第三课 能干的帮手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各种工程车,了解它们不同的造型特点及功能用途。 技能目标:抓住不同工程车的外形结构和特点,用绘画的形式加以表现; 情意目标:在描画工程车的过程中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领会设计与创造的意义。
重点难点:
1、理解工程车不同部位之间的立体穿插关系。
2、准确表现工程车的立体形。
教学准备:CAI课件,相关工程车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视频赏析,学习激趣。
视频欣赏工地施工的情景。
建筑工地上,装载车举起它巨大的“手臂”装组石子和土方;清晨的街道上,清扫车正转动吸盘清扫街道,还有更多能干的工程车活跃带城市的每个角落,施展着超凡的本领,建设和维护着我们美好的家园。
板书课题:能干的工程车
二、图片赏析,分析结构。
1、画法学习。
选取工程车的局部进行学习。
问题:这个部位分别是由哪些零部件组成的?其构成特点是怎么样的?怎样用绘画的方式加以表现?
(1)学生初步尝试。
(2)赏析评价。
(3)讨论修改。
(4)小结:
A、根据工程车的结构特点,将它分成几个部分,勾画大体结构线,确定各部分的位置比例;
B、分别画出各部分的内部结构线,注意各部分的形的穿插和遮挡关系;
C、添画细节;
D、整理完善。
2、出示车模图片,学习拓展。
问题:认识这些工程车吗?知道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吗?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它们的造型也不一样。想一想,它们的外形有哪些不同?
三、创作体验。
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工程车,勾画下来。
四、欣赏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析材料,学习方法
1、分组讨论,认识材料:每种材料可以做什么?
2、方法讨论:
怎样制作? (如纸盒经过剪贴可做车身,瓶子可做车轮,吸管、纸桶可做车上的线路管道等)
3、范例分析:出示挖土机的图片,说说每个部分可以用什么制作。
二、学习方法:
1、细致观察,巧妙分解;
2、明确分工,分块制作;
3、合作组装,装饰完成。
三、分工合作,共同创造。
1、依据本组材料的特点,互相讨论,明确本组设计制作的主题。
2、对本组制作的工程车仔细观察分块,并明确每个人的分工。
3、分工制作部件,共同组装完成。
四、展示作品,共同赏评。
相关资料:
1、装载机介绍 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机械。 装载机的铲掘和装卸物料作业是通过其工作装置的运动来实现的。装载机工作装置由铲斗、动臂、连杆、摇臂和转斗油缸、动臂油缸等组成。铲斗通过连杆和摇臂与转斗油缸铰接,用以装卸物料。动臂与车架、动臂油缸铰接,用以升降铲斗。铲斗切削刀上具有锋利的巨齿。齿形设计考虑了插入阻力、耐磨性和易于更换等因素。齿形分尖齿和钝齿,轮胎式装载机多采用尖形齿,而履带式装载机多采用钝形齿。教材中呈现的装载机属于前者。
2、挖掘机介绍 挖掘机一般由工作装置、回转装置和行走装置三大部分组成。根据其构造和用途可以区分为:履带式、轮胎式、全回转、非全回转、铰接
式、伸缩臂式等多种类型。工作装置是直接完成挖掘任务的装置。它由动臂、斗
杆、铲斗等三部分铰接而成。动臂起落、斗杆伸缩和铲斗转动都用往复式双作用
液压缸控制。为了适应各种不同施工作业的需要,液压挖掘机可以配装多种工作
装置,如挖掘、起重、装载、平整、夹钳、推土、冲击锤等多种作业机具。
3.推土机介绍 推土机是一种多用途的自行式土方工程建设机械,它能铲
挖并移运土壤。推土机工作装置包括推土铲和松土器。推土铲安装在推土机的前
端,是推土机的主要工作装置,它由铲刀和推架两部分组成。推土机处于运输工
况时推土铲被提起;推土机进入作业工况时降下推土铲,将铲刀置于地面,向前
可以推土,向后可以平地。铲刀有固定式和回转式两种安装形式。其中的回转式
铲刀可在水平面内转动一定的角度,实现斜铲作业。如果将铲刀在垂直平面倾斜
一个角度,则可实现侧铲作业。通常,向前推铲土石方、平整场地或堆积松散物
料时采用直铲作业;傍山铲土或单侧弃土时应采用斜铲作业;在斜坡上铲削土壤
或铲挖边沟时则采用侧铲作业。
4.平地机介绍 平地机是一种装有铲土刮刀,配有其他多种辅助作业装置,
进行土壤的切削、刮送和整平等作业的土方工程建设机械,配置推土铲、土耙、
松土器、除雪犁、压路辊等辅助装置、作业机具时可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提高
工作能力或完成特殊要求的作业。因此,平地机是一种效率高、作业精度高、用
途广泛的工程建设机械,被广泛用于公路、铁路、机场、停车场等大面积场地的
平整作业,也被用于路堤整形及林区道路的整修等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能运用
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模仿造型活动。
2、透过美术创作活动,学生的空间想像力逐步发展,对媒材的造型的适应性具
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并能合理选择和使用媒材。作业应做到造型与功能作用相结
合,初步形成设计应用意识。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团队活动任务中,独立思考,共同探
讨,使小组活动有序协调地开展。对设计与制作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设计机械手,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
2、用线描的方法画机械立体形 教学过程:
一、动画欣赏认识机器人
1.欣赏机器人动画和影像片断。
2.引导提问:
你了解机器人吗? 你是从哪里了解到机器人的有关信息的? 学生自由交流,谈论机器人。
3.认识机器人:你认为机器人是什么呢?是人吗?是机器怎么又叫机器人呢? 教师小结: 板书课题:《聪明的机器人》
二、认知结构 尝试训练
1.了解机器人的作用。 引导思考:机器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来看一看机器人的类型有哪些,
分别都能做什么。 机器人分为两大类: 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2.认识机械手的造型特征。 一般讲的工业机器人,就是机械手臂,代替人类进行一些特殊性工种的工作,根
据你看到的这些机械手图片,说一说机械手臂的外形特点。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3.教师介绍北京航守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究与开发的“多指灵巧手”。
4.自主尝试机械形体画法。 看书分析机械形体是怎么画的,试一试螺丝帽的立体形的画法。 学生尝试练习,展示作业,教师反馈,进行技法指导。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关于机器人的一些知识,也尝试了机械体的画法,那么今天
我们就利用自己的想象创造来画一个机械手。
二、创意设计
1.机械手功能探讨。
你准备设计一个具备什么样功能的机械手?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2.提出活动:参照资料或展开想像.用线描的方法设计一只机械手。注意将关
节的连接部分交待清楚,画出机械手的立体形效果。
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三、展示创意 学生自评,将设计意图和机械手的功能进行设计发表。
第四课 书包
教学目的:
学习用“整体——局部”绘画原则画书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把观察的感受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观察表现物体的某些细节,同样凭感觉精细地表现出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教学难点:学生习“整体——局部”绘画原则。
教学教具:书包实物、书包线描定性写生范画。
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
在教坛上摆放几个书包,让学生从各角度进行观察,然后由几个学生分别讲述各自位置上所见到的书包的样子。
教师提问:“为什么各人所见都不相同呢?是书包自身的变化吗?”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不是书包自身的变化,而是因为作画者的位置不同,所见到的书包外形也就不同了。写生就是把自已所看到的感觉,准确地画出来,看得越细,理解越深,要画的内容就越多。
教师提问:“除了刚才见到的外形不同,还能看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些什么与别的物品不同的细节?”
待学生表述观察的感觉后出示范画,指点学生观看,教师作小结:
观察能力是绘画中多种能力之一,观看时要边看边比较,加深认识和理解,把对象的形象特征、结构、色彩以及细小的地方都看透,作画时便会画得真实。要画得好,首先要观察好。所以观察能力是绘画的重要能力,要认真锻炼。此外还有一种能力与观察能力同样重要,这就是表现能力(描绘能力),它能把观察到的感觉画出来。表现能力是靠多练习而取得的,从三年级开始,绘画练习就是训练“观察与表现”的能力,只要认真学习,就会画出很好的作品。
二、讲解书包结构:
教师拿出一个立方体方盒向学生提问:“这个盒子的形状和书包的形状相同吗?”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盒子的形状在绘画中叫“立体体”或“六面体”。书包是由多个平面方形(六面体)组成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书包的组合结构,即各种大小、宽窄的方形组合成。
什么是整体?什么是外形?什么叫局部?这些专业术语要向学生讲解清楚,绘画时先画大形,再画小的部分。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边讲边画,按课本所示图例说明:
①先画一个矩形,画得大些。
②观察书包上有什么?还有呢?盖子、口袋、背带„„
③画线时行笔缓慢而稳重,线条果断。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分四组布置书包让学生写生。在学生绘出书包的基本形后,指导学生进出口细致观察书包的某些主要部分的结构、形状及外表的细节特征,用流畅的线条作精细的描写,如有学生愿意填上色彩,可同意并鼓励学生着色。
四、讲评:根据作业要求评价优劣。
五、后记:
通过对照自己的书包写生,学生能较好的把握书包的结构。
第五课 图画文章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配画的作画步骤和要领,能抓住主题给文章配画。
2、大胆想像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进行绘画表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给文章用配上画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掌握给文章作画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CAI《女娲补天》、《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等片断和古诗《悯农》
1、游戏导入
A(1)老师说谜语,让学生猜,看谁能最快猜出
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
油亮脖子金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
你们猜,这是什么动物?请你用不同方式表达,好吗?(提示你可以用画,也可以用字都行)
(2)、学生猜出后,问你是怎么猜出的?
学生说出其原因。
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公鸡作品,问:你们说他画的像吗?为什么?
很好,同学们能如此迅速猜出这个谜语,并能把它给画下来,下面请你擦亮你的眼睛,请看下面的问题:
B、(1)投影出示CAI画面出示三篇文章《草船借箭》、《我的妈妈》、《乡村傍晚》让学生读,去理解。
(2)然后出示三幅画,问:每幅画画的是什么内容?你能给他们找到“娘家”吗?
学生找出“娘家”后,移动三幅画相互组合。
C、揭示课题《给文章配画》
2、深入研究
(1)、刚才大家都能很快地给文章找到“娘家”,那谁来说说你是为什么能一眼就看出分别是哪篇课文的配画呢?
(2)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是呀!给文章配画,首先得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画出文章的主要事物。配画时,我们要从构图、描画景物、涂色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要抓住文章的形像化词语。(在形像化词语下面用红线画出)
(4)教师示范:
投影出示一首诗《悯农》
A读这首诗,理解意思。
B找出要描画的景物,依次用线划出来。
C构图布局。
D涂色。
(5)小结:
给诗或文章配画时,首先要读文章,理解他的意思,再找出要描画的景物,然后进行构图布局,最后涂色。
3、作品欣赏:
(1)指导学生欣赏作品,投影出示:
《女娲补天》、《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
你知道这是什么文章的配画吗?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出示连环画
《女娲补天》、《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
你看一段段文章,加上一幅幅图画,凑成一本连环画,多美呀,你们想想也学着给文章配画呢?
4、学生创作:
(1)请同学自己找一段文章,然后再给它配上一幅美丽的画,好吗?
(2)学生创作
5、作品交流:
展示学生的作品。说说你是给哪段文章或哪首诗配画的?并评议他画的像不像。
6、小结.
第六课 彩云衣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色彩的对比与所学知识进行服装的色彩搭配。
2、能利用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为服装设计花边或满地纹。
重难点:服装的款式及色彩搭配。
教学过程:
一、新授总结。
老师的“彩云衣”服装工作室要招聘设计师了,想要成为我工作室的设计师必须通过以下几个关卡:
第一关:欣赏激趣,发现特点。
1、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并且说说这样的图案有什么特点?(CAI出示)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一个的单独的图案呈上下或左右重复排列就形成了花边,他还有一个名字:二方连续纹样。
3、板书课题。
第二关:互动练习,总结规律。
1、学生尝试练习。老师这也有一些花边,但是不完整,请你在2分钟之内将他们补充完整。(CAI出示)
2、作业反馈,教师小结。请同学们说说这几张作业怎么样?小结:二方连续纹样的每个单独的图案的大小、方向、间距都要一样。
3、发现规律,取名。这样的花边有什么规律呢?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
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直立式、倾斜式、相对式、波浪式。
5、学生上台拼摆。老师这里也有几组图案,请你分别摆出这四种样式。
6、学生评价交流,深入巩固特点。他们拼摆得如何?(引导学生用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评价)
第三关:欣赏发现,创作提升。
1、欣赏发现。服装设计师们很喜欢这样的花纹,请同学们欣赏,并想想:花纹一般装饰在衣服的什么位置?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花边可巧妙运用在衣服的领口、袖口、衣摆等地方。
3、尝试创作。老师这里也有一件衣服,请你用今天所学的花边知识进行装饰。 第二部分:创作延伸。
恭喜大家成为了真正的设计师,“彩云衣”工作室服装展欢迎你们来参展。
1、学生创作,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将你手中的衣服进行装饰。
2、欣赏评述,拓展延伸。请你说说你最喜欢谁的设计,为什么?(引导学生用二方连续纹样的知识评价,延伸到四方连续纹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看一看:
1、欣赏课件激发制作兴趣
知识渗透:服装的造型要素
在服装造型的三大要素中,款式设计起着主体构架的作用,面料是体现款式结构的基本素材,色彩是创造服装的整体视觉效果的主要因素。这三大要素在服装设计和服装造型过程中,是一种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2、介绍男女各年龄段服装设计的特点。
教学要求:
(二)、想一想:
1、衣服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上衣、裤子、裙子等。
2、只要改变服装的一部分,就能改变衣服的式样。
3、欣赏图片,再互看同桌同学的服装。
(三)、试一试:
根据上一节课的设计,裁剪制作服装.
1、分小组根据自己的设计,裁剪制作服装,教师分别指导。
2、及时鼓励有创意的设计。对制作有困难的小组及时指导。
(四)、教学小结:作品展示
1、欣赏学生作品,把学生的作品分组进行评价,拍照。(这一过程最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制作服装的积极性就更高了。效果也就更加显著)
2、让小组的代表说一说他们的看法。
3、把拍出的作品展示给学生观看:
A、统计出每一个小组的制作套数。
B、评出优秀作品和制作套数最多的小组。
C、评出色彩搭配和协的作品。
第七课 飞天畅想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描绘未来世界人类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
◆运用易拉罐、铁丝等材料进行人造卫星的立体造型表现训练。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
1.课件展示充满无穷无尽奥秘的太空
2.教师小结: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充满无穷无尽奥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太空看看。(揭示课题).
二、交流
1.游太空前的准备——资料交流,参观了解。
(1)资料收集:课前搜集航天发射中心、火箭、飞船、卫星、探测器等有关太空的资料和图片。
(2)讨论怎样游太空。e突出“游”的方法)
a、坐上各种飞行器。
b、穿上太空服。(因为没有地球的吸引力,没有氧气,在太空中会飘来飘去)
(3)去航天发射中心。(分组交流资料——教师总结)
a、了解航天发射中心。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课件展示图片)航天发射中心是发射卫星、探测器、飞船等。
b、了解长征系列火箭。(出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
c、了解“神舟”号系列飞船和各种卫星、探测器。(出示图片)卫星、飞船、探测器等是靠火箭装载飞进太空的。
d、观看“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发射遨游太空的精彩片段。
2.乘坐飞船游太空——指导构思,引发奇想。
(1)一乘坐“神舟”六号飞船游太空(播放音乐和游太空录像)
(2)说说在太空见到什么?提示: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人造卫星,无边无际的宇宙,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动物,儿童乐园,高速公路„„
(3)说说在太空出现什么情况?(没有大气,会失重,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况)
3.画太空——欣赏作品,评价学习。
(1)课件展示多幅学生作品。
(2)说说这些小朋友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
三、创作
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航天飞行器、奇异的外星人和壮观的太空城市,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在神秘太空世界进行探索、旅行的图片。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
表扬想像奇特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五、拓展
了解卫星是怎样传送电视节目的——外国的新闻内容就是通过卫星传播过来的。天气变化情况是通过卫星来观察云层而得知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在神秘的夜空中,除了点点繁星,有时还可以看到在慢慢移动的小星星,那就是人类在太空中的好助手——人造地球卫星。(课件展示)
2.揭示课题:飞天畅想二
二、欣赏认识
1.自主学习、认识各种不同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卫星。(学生将课前收集的卫星资料分组进行展示介绍和交流)
2.展示欣赏:地球的守护神——神奇的卫星。
3.总结卫星的基本结构——主体部分与展开部分,(动画展示)它们具有十分丰富的形态变化。
三、探究制作
1.初步感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颗真正的“人造卫星”——模型。 (实物展示欣赏易拉罐制作的卫星模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2.认识材料:分组探讨易拉罐的不同处理制作方法。
(1)认识易拉罐的结构:罐身、罐口、罐底,怎样运用不同的部分?(剪开分解、展开等)
(2)易拉罐的处理方法。(剪切、弯折、卷曲、粘贴、穿
插等 )
(3)用易拉罐可以做成怎样的立体形?
(4)思考:怎样巧妙地利用易拉罐罐身上的图案?
(5)注意:工作时戴上手套,以免易拉罐划伤手。
(6)想一想:怎样连接各个部分?
(7)教师总结说明。(课件展示)
3.分组合作。
(1)讨论设计:讨论设计本组将制作的卫星其功能与外形,画出简单的草图,明确主要结构与形状。
(2)合作制作:各组分工制作卫星不同的部件。(分总设计、主体制作、天线制作、能源板制作、技术支持等,总设计师对个人的制作进行整体安排与协调,技术支持对个人制作时提供技术上的帮助。)
(3)组装完善:将各部件进行组装,添加细节与装饰完善。
4.教师指导帮助。
三、欣赏展评
1.各组介绍自己制作的卫星的名称与功能。
2.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四、拓展升华
1.视频欣赏:卫星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天气、通讯„„
2.学生畅谈对将来的构想,设计制作更多先进的卫星帮助人们的生产生活。
第八课 星光灿烂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纸浮雕的成型原理,能熟练识图。
2、学生能运用折叠、剪切、压折等方法,制作出纸浮雕作品。
3、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识图并能独立完成1—2个浮雕星星的制作。
教学难点:创造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教具准备:剪刀、小刀片、彩色卡纸、胶水、纸浮雕星星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新课
出示两个星星造型,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立体的。
师:同学们,黑板上的两个星星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凸起的。
师:对,这个星星非常有立体感,好像从这个底板上浮起来一样,我们把这种效果叫做浮雕,这个星星是用纸做的,所以叫纸浮雕。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星光灿烂》,制作纸浮雕星星。(板书课题)
二、授新课
1、引导发现
师:你们知道老师是运用了什么方法,使这柔软而平整的纸,产生立体感的吗? 生:是用折叠的方法制作的。有的折线向上凸起,有的折线向下凹。
师:对,运用了折叠的方法,折叠是制作纸浮雕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那么要想学会制作,首先要学会看制作示意图,(拿出示意图)你们知道上面的红、蓝色的虚线与黑色的线分别代表什么?你们可以拿出抽屉里的浮雕星,仔细观察下告诉我。
生:红色的虚线代表凸折线,蓝色的虚线代表凹折线,黑色的实线代表裁切线。
2、绘制示意图
师:学会看示意图后,我们还要学会绘制示意图,我们来看一下如何绘制的。(教师展示绘制示意图的步骤)
3、学生试做
(1)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示意图。(教师巡视辅导)
(2)现在我们来动手试做一个浮雕星,按照这个示意图制作,把在制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或者好的办法记录下来,等下一起来讨论。可自己独立试做也可按组合做。
4、拓展
经过刚才的试做和总结,我们都掌握了这个浮雕星的制作,但能不能让你的星星更加与众不同呢,说说你的想法。屏幕上的这几个示意图和浮雕星,是在刚才的星星基础上变化而来。我们还可以变化出什么造型的浮雕星呢?
老师出示实物: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不规则星等。(学生欣赏实物)
三、学生制作(播放音乐)
看了这几种不同造型的星星后,是不是又想试一试呢?让我们动起手来,把这夜空点缀的更加美丽。
四、展示学生作品
制作好的星星粘贴到展板上。
五、课堂小结及延伸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精心制作,这片天空有了繁星的点缀,更加美丽了。纸浮雕除了能够制作星星,还可以制作出各式各样美丽的造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并结束这堂课。
第九课 团扇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古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2.欣赏团扇的扇面画,提高审美能力。
3.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
4.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国画知识装饰扇面。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扇文化
1.教师演示课件。
2.学生欣赏有关团扇的古诗、古画及相关介绍。
3.教师板书课题。
多媒体:古诗、团扇欣赏。
二、讨论交流,了解团扇的制作工艺、特点以及感受扇面画的形式美感
1.提出活动要求:分组交流团扇的知识,并思考团扇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教师参与。
3.继续演示课件,介绍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多媒体: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对称、轻盈、公益性强)
教师讲解:团扇图样欣赏,并对团扇中图案的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鉴赏团扇,为下一步的制作打下基础。
4.继续演示课件,提出活动要求:
(1) 分组,每组重点讨论教材中的一件团扇作品。
(2) 从扇面画的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
(3)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
(4) 每组选派代表评述。
(5) 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5.观察教材小训练中的两个扇面,说说哪个扇面更美 ? 为什么 ?
(1)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前者更美,因为蝴蝶图案的大小、布局更适合于扇面的形状。
(2) 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
(3) 继续演示课件,巩固欣赏。
三、知识拓展(折扇介绍)
1.欣赏齐白石画家的折扇图样,并对构图、色彩知识进行巩固加深。
2.课件演示,介绍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四、介绍制作团扇,根据扇面的形状合理安排画面。
1.引导学生讲出团扇的基本构造。
2.动手实践。
(1) 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
(2)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观察指导。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1.展示作品,自由欣赏,自由交流。
2.自评、互评。
3.总结本课,并提出希望。
六、作业布置:自己独立动手制作团扇,并装饰。
第十课 水墨诗心
第一课 巨匠童心
教学目标
◆了解画坛巨匠齐白石、毕加索相关生平故事及艺术风格。
◆能让学生自主地从多角度欣赏、感受其代表作品,并能用语言描述、分析、评价作品。
◆分析、探讨在过程中渗透的相关美术术语,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 ◆培养学生视觉感受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了解立体主义绘画的特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请同学们把课本拿出来、坐好。
(二)课题引入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看张照片(虾)
问:这是谁画的啊?(齐白石) 生:孩子们纷纷举手,兴致勃勃地回答是齐白石 生:齐白石
师:恩,是的。20世纪,在世界花坛上有两位特别耀眼的巨匠,他们是中国画家齐白石和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中国画家齐白石他的画品和人品。他热爱生活,追求理想,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是湖南湘潭人,是中国的一位著名画家,他能书善画,最擅长的是画虾。他担任过中国美术协会的主席、北京画院名誉院长,还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等。
(三)齐白石的人格 说到齐白石啊!我就要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大家认真听啊! (1)爱国热情 抗日战争时期,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齐白石赴宴作画。齐白石到宴会场,环顾四周一下,满堂宾客,略微思索,铺纸挥毫。转眼之间一幅水墨螃蟹跃然纸上。众人赞不绝口。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在画上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然后书“铁吾将军”,最后拂袖而去。 齐白石有强烈的爱国心,当日寇侵略我国之时,他的一幅山水画上题写到“灯下再三挥泪看,中华无此整山川”的诗句,并坚持不为敌人作画。当中国成立时,他已是86岁的老人,但与旧中国相对比,祖国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使他十分欣慰,主动把自己画的雄鹰送给毛泽东主席,表示对新社会的热爱。《祖国万岁》是齐白石95岁高龄时为庆祝国庆而创作的作品,原作67×33厘米,纸本设色,用茁壮的万年青象征欣欣向荣的祖国。1980年5月20日发行的《齐白石作品选》特种邮票,将此图作为了小型张图案。 齐白石是不是很厉害啊!体现了齐白石的爱国热情。
(2)其傲 齐白石傲,傲如古松。先生壮年时曾教夏午贻的妾学画,夏午贻想感谢他,要给 他捐个官做做,先生当即谢绝了夏午贻的美意。先生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来告戒子孙不要混迹官场。
(3)其痴 齐白石痴,痴如顽石。先生喜欢画螃蟹,也非常喜欢吃螃蟹。一日与家人吃饭,先生敛气凝神地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惊问何故,先生把蟹腿指给夫人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
(4)其谦. 齐白石谦,谦如空谷。先生虽然誉满华夏,但对先辈画家的成就却深表景仰,尤其推崇徐渭、朱耷和吴昌硕三人。先生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他常以一句话来自律:“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
正是这种谦逊和宽容,使先生和同时代的许多画家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和艺术上的取长补短
(5)扶弱 上世纪30年代后期,跟齐白石学画的一群孩子,大部分生活比较困难,有时连纸笔都买不起。齐白石来了灵感,他把学生分成两班,一班到市场上卖画,一班留在家里磨墨,磨好的墨倒在一个大脸盆里,然后叫两个调皮的胖学生脱去裤子,在他们屁股上抹上墨,让他们在裁好的宣纸上坐,坐一下,纸上就印下两个黑墨团,也就是两片墨荷叶。两个学生一气就坐出来一二十张。这时候,齐白石笑眯眯地提上笔,在墨荷叶上刷刷几笔,迅速画上几枝斜茎,勾出两朵含苞欲放的荷花,再在荷叶上勾上几条筋络,题上两句诗,一幅荷花图就画成了。等晾干后,钤上印章,马上让学生送到街上去卖。学生们把这些画戏称“坐画”,拿到市场上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互动提问:你从齐白石身上学到了哪些品质? 首先,热爱祖国.做个有理想的人,而不是对功利进行毫无目的的追逐。确立理想和爱好对许多人来说并不困难,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根据自己的爱好,给自己一个目标,然后去追求,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其次,是坚定信念,执着追求„„
(四)齐白石画的特点
①意象美 强化虾的特征:透明弹性、轻捷有力;齐白石的艺术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②笔墨美 笔笔造型、笔墨酣畅、简而意足。线条变化、生动,既有力度又有情趣。
③形式美 虚实变化,疏密恰当,三角形构图稳定而富有张力。
④情感美 乡土气息浓郁,体现纯朴的情感美。 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 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再次欣赏作品。 师:尝试用一句或几句话对画家或作品做出评价,也可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或收获。 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五、分组研究(欣赏、学生模仿分析)
(1)书中其他作品的特点(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等)。 (2)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谈谈它给你的感受.。帮助学生进行评述归纳。
六、布置作业 对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评述并用书面的形式写下来。 作业要求: 1.字数要求500字左右 2.内容真实、有自己的思想。 3.下次新课之前完成
七、课后总结 师:短短的一节课时间的学习,我们不仅进一步了解了齐白石,让我们领悟了齐白石的精神,记住了齐白石爷爷的画,懂得了要像齐白石爷爷一样细心观察,不断探索、勇于进取。我感到非常高兴。 下课 谢谢
八、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赏画导人
课件出示毕加索的作品,学生欣赏。
1、风格介绍
毕加索一生都在不断的变换艺术手法,尝试了现代艺术的几乎所有风格,且都有震惊世界的传世之作,并开创了对现代绘画影响深远的立体画派。之所以罗列出毕加索不同绘画风格阶段及代表作,是为了能更好的突出大师一生最求创新的精神。
教师小结:毕加索是世界画坛巨匠,是20世纪世界画坛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揭示课题:巨匠童心
二、交流、讨论 (交流收集的信 息;了解画家生平故事、艺术风格特点。) 分组交流、讨论、整合相关信息。
《哥尔尼卡》是毕加索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出示《哥尔尼卡》,引导学生欣赏,让学生进行直观描述。提问:仔细观察作品,画家画了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指定学生说一说。
教师从画面的形象是完整的,还是支离破碎的?为什么要这样画?画面的色彩为什么是这样?画家想表现什么?这些问题入手,展开范例讲析,从历史背景到构图再到画面形象分别代表什么让学生走如毕加索的内心,了解画家爱心的同时引出立体主义概念----立体主义绘画以几何结构组成平面图形来进行表现,把体积灵活多变的展开,创造出新的视觉空间。
教师小结并简介毕加索的生平、艺术风梅及艺术成就,讲述有关故事。 板书:童趣、纯真
三、临摹表现
尝试线描作业---临摹毕加索作品《坐着的玛丽·泰雷兹》感受立体主义绘画风格。
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只上一节课,就能尝试对静物、动物、人物形象进行分解,重新组合成一幅画是有些困难的,临摹就成为学生们初步掌握立体主义绘画语言的极好方法。
四、学习评价及小结
用一句或几句话对画家或作品做出评价,也可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或收获。 课下再收集其他艺术家的故事。
第二课 同一幅画
教学目标:
1、了解色彩语言的丰富性,认识色谱,学习调色与涂色的方法。
2、能准确地认识色、调色和涂色,个体完成涂色练习并参与集体组合成画的活动。
3、能表现出对世界名画的欣赏、临摹与组合的美术活动的兴趣和成功的快乐、富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教具准备: 水粉颜料、水彩笔、毛笔,调色盘,小水杯、挂图、课件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
课件欣赏荷兰画家凡高的代表作品。
引导提问:你见过这些画吗?特别是最后这一幅《修路工人》,也就是课本所展示的是同一幅画,你们的感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学生组内交流、讨论。认识色彩是绘画的语言,色彩是相同的。(附:可简介下凡高生平及作品风格)
二. 探索思考
1、引导思考:这幅画主要有那些颜色?
学生观察与识色
教师提问与引导
2探索调色方法:这些颜色是怎样调配出来的呢?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注意要做到切实的交流探讨。
三.探索体验
1、根据教材的提示,用大红和柠檬黄进行调和,把产生的橙色与同桌的比一比,色彩效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教师演示重点小结:两种颜色相调和,颜色分量的不同使得色彩效果产生变化。一般朝分量多的颜色方面倾斜,所以调色时应该能判断看准色彩的倾向性。
2、在一种颜色中调入黑色或白色,看看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教师演示小结:通过这一个办法可以让色彩发生明度变化,又叫做色彩的明度变化,这样就可以调出许多颜色丰富的层次了。
3、出示教材右页马赛克效果的《修路工人》画中取一方格(G5),这一格是有24个小块组成的,将它们分解开,与色谱中的颜色对号入座。(学生也可参与部分)
4、任意找一种《修路工人》这幅画的颜色,尝试调配一下,是否很接近?(注意保留这个练习作品,等下可以作为抽取作业内容的入场卷哦?)
四.分工合作
1我们可以将这幅画分解成许多小色块,近看这些颜色,但远一点或眯眼看,画面就清晰地呈现出来了。将横排的A-J与竖排的1-5交叉组成编号,全班每个同学画其中的一部分(按照刚才的练习作业抽取作业位置的编号)。
2、临摹涂色。按照小格的颜色来调色、涂色、注意不能出格,相同的颜色可以一次涂完再换蘸颜色。
提出要求,巡回指导。
五.组合展示
1让完成作业的学生按照底纸上的格子,找准坐标贴上自己的那部分作品。
2.引导学生眯眼睛看看,欣赏评全班同学集体组合画出的作品。
六.教学拓展: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也就象文学语言运用的艺术一样,色彩语言的调配也需要认真的研究与探索,今天你有收获了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受体验,游戏导入
1、大家猜猜看
出事《星月夜》的黑夜局部图,请学生猜猜看可能是什么,再逐渐补齐局部图,最后呈现完整的《星月夜》图。
2、出示现实生活中的月亮与《星月夜》局部中的月亮,请学生议论说一说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与现实的月亮相比,《星月夜》中的月亮一笔一笔非常清晰,有很强的笔触感。
3、导入课题:同一幅画——笔触表现
二、互动讨论,方法探究
1、教师示范,对比感受笔触。
教师运用排列的线条画出一棵树的树冠。
出出示用平涂法画的树冠,与之对比,有什么不一样?
2、出示一组不同笔触画得树丛,对比分析。
笔触的运用可不止这一种方法,一起看看还有哪些?(排、点、摆)
3、小训练:试一试用刚学的方法,画一朵云或临摹《星月夜》的月亮。 反馈尝试练习,互动:用了什么笔触?画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情绪?
教师指导:A、用钢笔绘画时要注意线条的排列和组合,不可过于凌乱;B、用水粉绘画时要注意用色与用水的多少,水分要适中,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画面强烈的笔触;C、不管用哪种方式,笔触都要肯定、明确。
小结:运用排、点、摆的方法,不仅使得树具有立体感,还能表达作者的情绪。
4、欣赏《星月夜》,体会笔触与情绪的表达
讨论:画家把云层、星星、数目画成了什么样子?是怎样用笔的?
小结:碧蓝的天空充满了漩涡的云,星星一轮一轮的笔触在闪耀;树木用了波浪线,好像在生长一样。
5、出示莫奈的《日出.印象》、毕沙罗的《林荫大道》,提问:这两幅作品中用了哪些表现笔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不同的笔触能表达不同的情感。
6、小结:有的用刷、摆的方法表现朦胧宁静的天空及日出时波浪不兴的湖面,表达内心的祥和;有的用点的方法表现树木上阳光的闪耀,也表达出欢愉的心情。针对不同的景色画家的处理方法不一样,所以效果也各不相同。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1、构思一个表达自己心境的场景,选择《星月夜》的一个局部,选取合适的色彩和喜欢的笔触,体验大师的手笔。
2、巡回指导,及时表扬大胆绘画笔触感强的同学。
四、作业展评
五、教学拓展
出示国画作品,引导发现中国画的用笔。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马蒂斯画作《罗马尼亚式的衣饰》欣赏导入,并简单了解马蒂斯作品的特点。
2、教师出示课前绘制的《罗马尼亚式的衣饰》两张冷、暖色调的范画,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分组座位。
3、揭示课题并板书:同一幅画——色彩我来配。
二、对比分析,色彩探秘
1、对比分析,认知色彩冷暖,以及冷暖色调的情感表达。
2、给出“活泼、沉静”两个词让学生将词汇与两幅范画进行正确的联系。 板书:活泼、沉静
4、引导学生分析找出表现活泼和沉静的画作里分别用到了哪些颜色? 板书:红、黄、蓝、绿
5、出示色轮进行对照讲解,让学生了解颜色的冷暖色性以及色彩感受。
6、引导学生学习色调知识。冷色调、暖色调
三、创作体验
1、色彩我来配作业布置:用你钟爱的色彩,将《罗马尼亚式的衣饰》进行重新配色,与同学的作业相比较,谈谈哪副作品让你感触最深。
2、巡回指导
四、作品品议
先自评再互评
五、小结
第三课 能干的帮手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各种工程车,了解它们不同的造型特点及功能用途。 技能目标:抓住不同工程车的外形结构和特点,用绘画的形式加以表现; 情意目标:在描画工程车的过程中感受造型活动的乐趣,领会设计与创造的意义。
重点难点:
1、理解工程车不同部位之间的立体穿插关系。
2、准确表现工程车的立体形。
教学准备:CAI课件,相关工程车的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视频赏析,学习激趣。
视频欣赏工地施工的情景。
建筑工地上,装载车举起它巨大的“手臂”装组石子和土方;清晨的街道上,清扫车正转动吸盘清扫街道,还有更多能干的工程车活跃带城市的每个角落,施展着超凡的本领,建设和维护着我们美好的家园。
板书课题:能干的工程车
二、图片赏析,分析结构。
1、画法学习。
选取工程车的局部进行学习。
问题:这个部位分别是由哪些零部件组成的?其构成特点是怎么样的?怎样用绘画的方式加以表现?
(1)学生初步尝试。
(2)赏析评价。
(3)讨论修改。
(4)小结:
A、根据工程车的结构特点,将它分成几个部分,勾画大体结构线,确定各部分的位置比例;
B、分别画出各部分的内部结构线,注意各部分的形的穿插和遮挡关系;
C、添画细节;
D、整理完善。
2、出示车模图片,学习拓展。
问题:认识这些工程车吗?知道它们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吗?由于工作性质不同,它们的造型也不一样。想一想,它们的外形有哪些不同?
三、创作体验。
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工程车,勾画下来。
四、欣赏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析材料,学习方法
1、分组讨论,认识材料:每种材料可以做什么?
2、方法讨论:
怎样制作? (如纸盒经过剪贴可做车身,瓶子可做车轮,吸管、纸桶可做车上的线路管道等)
3、范例分析:出示挖土机的图片,说说每个部分可以用什么制作。
二、学习方法:
1、细致观察,巧妙分解;
2、明确分工,分块制作;
3、合作组装,装饰完成。
三、分工合作,共同创造。
1、依据本组材料的特点,互相讨论,明确本组设计制作的主题。
2、对本组制作的工程车仔细观察分块,并明确每个人的分工。
3、分工制作部件,共同组装完成。
四、展示作品,共同赏评。
相关资料:
1、装载机介绍 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机械。 装载机的铲掘和装卸物料作业是通过其工作装置的运动来实现的。装载机工作装置由铲斗、动臂、连杆、摇臂和转斗油缸、动臂油缸等组成。铲斗通过连杆和摇臂与转斗油缸铰接,用以装卸物料。动臂与车架、动臂油缸铰接,用以升降铲斗。铲斗切削刀上具有锋利的巨齿。齿形设计考虑了插入阻力、耐磨性和易于更换等因素。齿形分尖齿和钝齿,轮胎式装载机多采用尖形齿,而履带式装载机多采用钝形齿。教材中呈现的装载机属于前者。
2、挖掘机介绍 挖掘机一般由工作装置、回转装置和行走装置三大部分组成。根据其构造和用途可以区分为:履带式、轮胎式、全回转、非全回转、铰接
式、伸缩臂式等多种类型。工作装置是直接完成挖掘任务的装置。它由动臂、斗
杆、铲斗等三部分铰接而成。动臂起落、斗杆伸缩和铲斗转动都用往复式双作用
液压缸控制。为了适应各种不同施工作业的需要,液压挖掘机可以配装多种工作
装置,如挖掘、起重、装载、平整、夹钳、推土、冲击锤等多种作业机具。
3.推土机介绍 推土机是一种多用途的自行式土方工程建设机械,它能铲
挖并移运土壤。推土机工作装置包括推土铲和松土器。推土铲安装在推土机的前
端,是推土机的主要工作装置,它由铲刀和推架两部分组成。推土机处于运输工
况时推土铲被提起;推土机进入作业工况时降下推土铲,将铲刀置于地面,向前
可以推土,向后可以平地。铲刀有固定式和回转式两种安装形式。其中的回转式
铲刀可在水平面内转动一定的角度,实现斜铲作业。如果将铲刀在垂直平面倾斜
一个角度,则可实现侧铲作业。通常,向前推铲土石方、平整场地或堆积松散物
料时采用直铲作业;傍山铲土或单侧弃土时应采用斜铲作业;在斜坡上铲削土壤
或铲挖边沟时则采用侧铲作业。
4.平地机介绍 平地机是一种装有铲土刮刀,配有其他多种辅助作业装置,
进行土壤的切削、刮送和整平等作业的土方工程建设机械,配置推土铲、土耙、
松土器、除雪犁、压路辊等辅助装置、作业机具时可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提高
工作能力或完成特殊要求的作业。因此,平地机是一种效率高、作业精度高、用
途广泛的工程建设机械,被广泛用于公路、铁路、机场、停车场等大面积场地的
平整作业,也被用于路堤整形及林区道路的整修等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设计机械手和制作机器人模型的方法,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能运用
各种媒材进行机器人模仿造型活动。
2、透过美术创作活动,学生的空间想像力逐步发展,对媒材的造型的适应性具
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并能合理选择和使用媒材。作业应做到造型与功能作用相结
合,初步形成设计应用意识。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团队活动任务中,独立思考,共同探
讨,使小组活动有序协调地开展。对设计与制作的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设计机械手,掌握机械立体形的画法。
2、用线描的方法画机械立体形 教学过程:
一、动画欣赏认识机器人
1.欣赏机器人动画和影像片断。
2.引导提问:
你了解机器人吗? 你是从哪里了解到机器人的有关信息的? 学生自由交流,谈论机器人。
3.认识机器人:你认为机器人是什么呢?是人吗?是机器怎么又叫机器人呢? 教师小结: 板书课题:《聪明的机器人》
二、认知结构 尝试训练
1.了解机器人的作用。 引导思考:机器人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我们来看一看机器人的类型有哪些,
分别都能做什么。 机器人分为两大类: 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2.认识机械手的造型特征。 一般讲的工业机器人,就是机械手臂,代替人类进行一些特殊性工种的工作,根
据你看到的这些机械手图片,说一说机械手臂的外形特点。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3.教师介绍北京航守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研究与开发的“多指灵巧手”。
4.自主尝试机械形体画法。 看书分析机械形体是怎么画的,试一试螺丝帽的立体形的画法。 学生尝试练习,展示作业,教师反馈,进行技法指导。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关于机器人的一些知识,也尝试了机械体的画法,那么今天
我们就利用自己的想象创造来画一个机械手。
二、创意设计
1.机械手功能探讨。
你准备设计一个具备什么样功能的机械手?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2.提出活动:参照资料或展开想像.用线描的方法设计一只机械手。注意将关
节的连接部分交待清楚,画出机械手的立体形效果。
3.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三、展示创意 学生自评,将设计意图和机械手的功能进行设计发表。
第四课 书包
教学目的:
学习用“整体——局部”绘画原则画书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把观察的感受表现出来。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观察表现物体的某些细节,同样凭感觉精细地表现出来,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教学难点:学生习“整体——局部”绘画原则。
教学教具:书包实物、书包线描定性写生范画。
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
在教坛上摆放几个书包,让学生从各角度进行观察,然后由几个学生分别讲述各自位置上所见到的书包的样子。
教师提问:“为什么各人所见都不相同呢?是书包自身的变化吗?”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不是书包自身的变化,而是因为作画者的位置不同,所见到的书包外形也就不同了。写生就是把自已所看到的感觉,准确地画出来,看得越细,理解越深,要画的内容就越多。
教师提问:“除了刚才见到的外形不同,还能看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些什么与别的物品不同的细节?”
待学生表述观察的感觉后出示范画,指点学生观看,教师作小结:
观察能力是绘画中多种能力之一,观看时要边看边比较,加深认识和理解,把对象的形象特征、结构、色彩以及细小的地方都看透,作画时便会画得真实。要画得好,首先要观察好。所以观察能力是绘画的重要能力,要认真锻炼。此外还有一种能力与观察能力同样重要,这就是表现能力(描绘能力),它能把观察到的感觉画出来。表现能力是靠多练习而取得的,从三年级开始,绘画练习就是训练“观察与表现”的能力,只要认真学习,就会画出很好的作品。
二、讲解书包结构:
教师拿出一个立方体方盒向学生提问:“这个盒子的形状和书包的形状相同吗?”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盒子的形状在绘画中叫“立体体”或“六面体”。书包是由多个平面方形(六面体)组成的,教师应指导学生分析书包的组合结构,即各种大小、宽窄的方形组合成。
什么是整体?什么是外形?什么叫局部?这些专业术语要向学生讲解清楚,绘画时先画大形,再画小的部分。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边讲边画,按课本所示图例说明:
①先画一个矩形,画得大些。
②观察书包上有什么?还有呢?盖子、口袋、背带„„
③画线时行笔缓慢而稳重,线条果断。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分四组布置书包让学生写生。在学生绘出书包的基本形后,指导学生进出口细致观察书包的某些主要部分的结构、形状及外表的细节特征,用流畅的线条作精细的描写,如有学生愿意填上色彩,可同意并鼓励学生着色。
四、讲评:根据作业要求评价优劣。
五、后记:
通过对照自己的书包写生,学生能较好的把握书包的结构。
第五课 图画文章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配画的作画步骤和要领,能抓住主题给文章配画。
2、大胆想像并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技能进行绘画表现。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给文章用配上画是这节课的重点。难点是掌握给文章作画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CAI《女娲补天》、《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等片断和古诗《悯农》
1、游戏导入
A(1)老师说谜语,让学生猜,看谁能最快猜出
公鸡公鸡真美丽,大红冠子花外衣,
油亮脖子金黄脚,要比漂亮我第一。
你们猜,这是什么动物?请你用不同方式表达,好吗?(提示你可以用画,也可以用字都行)
(2)、学生猜出后,问你是怎么猜出的?
学生说出其原因。
投影展示学生画的公鸡作品,问:你们说他画的像吗?为什么?
很好,同学们能如此迅速猜出这个谜语,并能把它给画下来,下面请你擦亮你的眼睛,请看下面的问题:
B、(1)投影出示CAI画面出示三篇文章《草船借箭》、《我的妈妈》、《乡村傍晚》让学生读,去理解。
(2)然后出示三幅画,问:每幅画画的是什么内容?你能给他们找到“娘家”吗?
学生找出“娘家”后,移动三幅画相互组合。
C、揭示课题《给文章配画》
2、深入研究
(1)、刚才大家都能很快地给文章找到“娘家”,那谁来说说你是为什么能一眼就看出分别是哪篇课文的配画呢?
(2)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是呀!给文章配画,首先得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画出文章的主要事物。配画时,我们要从构图、描画景物、涂色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要抓住文章的形像化词语。(在形像化词语下面用红线画出)
(4)教师示范:
投影出示一首诗《悯农》
A读这首诗,理解意思。
B找出要描画的景物,依次用线划出来。
C构图布局。
D涂色。
(5)小结:
给诗或文章配画时,首先要读文章,理解他的意思,再找出要描画的景物,然后进行构图布局,最后涂色。
3、作品欣赏:
(1)指导学生欣赏作品,投影出示:
《女娲补天》、《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
你知道这是什么文章的配画吗?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出示连环画
《女娲补天》、《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草船借箭》
你看一段段文章,加上一幅幅图画,凑成一本连环画,多美呀,你们想想也学着给文章配画呢?
4、学生创作:
(1)请同学自己找一段文章,然后再给它配上一幅美丽的画,好吗?
(2)学生创作
5、作品交流:
展示学生的作品。说说你是给哪段文章或哪首诗配画的?并评议他画的像不像。
6、小结.
第六课 彩云衣
教学目标
1、能运用色彩的对比与所学知识进行服装的色彩搭配。
2、能利用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为服装设计花边或满地纹。
重难点:服装的款式及色彩搭配。
教学过程:
一、新授总结。
老师的“彩云衣”服装工作室要招聘设计师了,想要成为我工作室的设计师必须通过以下几个关卡:
第一关:欣赏激趣,发现特点。
1、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并且说说这样的图案有什么特点?(CAI出示)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一个的单独的图案呈上下或左右重复排列就形成了花边,他还有一个名字:二方连续纹样。
3、板书课题。
第二关:互动练习,总结规律。
1、学生尝试练习。老师这也有一些花边,但是不完整,请你在2分钟之内将他们补充完整。(CAI出示)
2、作业反馈,教师小结。请同学们说说这几张作业怎么样?小结:二方连续纹样的每个单独的图案的大小、方向、间距都要一样。
3、发现规律,取名。这样的花边有什么规律呢?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
4、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直立式、倾斜式、相对式、波浪式。
5、学生上台拼摆。老师这里也有几组图案,请你分别摆出这四种样式。
6、学生评价交流,深入巩固特点。他们拼摆得如何?(引导学生用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评价)
第三关:欣赏发现,创作提升。
1、欣赏发现。服装设计师们很喜欢这样的花纹,请同学们欣赏,并想想:花纹一般装饰在衣服的什么位置?
2、学生回答,教师小结:花边可巧妙运用在衣服的领口、袖口、衣摆等地方。
3、尝试创作。老师这里也有一件衣服,请你用今天所学的花边知识进行装饰。 第二部分:创作延伸。
恭喜大家成为了真正的设计师,“彩云衣”工作室服装展欢迎你们来参展。
1、学生创作,教师指导。请同学们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将你手中的衣服进行装饰。
2、欣赏评述,拓展延伸。请你说说你最喜欢谁的设计,为什么?(引导学生用二方连续纹样的知识评价,延伸到四方连续纹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看一看:
1、欣赏课件激发制作兴趣
知识渗透:服装的造型要素
在服装造型的三大要素中,款式设计起着主体构架的作用,面料是体现款式结构的基本素材,色彩是创造服装的整体视觉效果的主要因素。这三大要素在服装设计和服装造型过程中,是一种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2、介绍男女各年龄段服装设计的特点。
教学要求:
(二)、想一想:
1、衣服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上衣、裤子、裙子等。
2、只要改变服装的一部分,就能改变衣服的式样。
3、欣赏图片,再互看同桌同学的服装。
(三)、试一试:
根据上一节课的设计,裁剪制作服装.
1、分小组根据自己的设计,裁剪制作服装,教师分别指导。
2、及时鼓励有创意的设计。对制作有困难的小组及时指导。
(四)、教学小结:作品展示
1、欣赏学生作品,把学生的作品分组进行评价,拍照。(这一过程最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制作服装的积极性就更高了。效果也就更加显著)
2、让小组的代表说一说他们的看法。
3、把拍出的作品展示给学生观看:
A、统计出每一个小组的制作套数。
B、评出优秀作品和制作套数最多的小组。
C、评出色彩搭配和协的作品。
第七课 飞天畅想
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探索太空奥秘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大胆想像,描绘未来世界人类去太空旅行或探索的情景。
◆运用易拉罐、铁丝等材料进行人造卫星的立体造型表现训练。
◆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
1.课件展示充满无穷无尽奥秘的太空
2.教师小结:宇宙大得难以想像,它充满无穷无尽奥秘,人类几千年来不断地对太空进行探索,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天文学家,近几十年来,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发射了许多探测器,去探索无边无际的太空世界,今天我们也一起去太空看看。(揭示课题).
二、交流
1.游太空前的准备——资料交流,参观了解。
(1)资料收集:课前搜集航天发射中心、火箭、飞船、卫星、探测器等有关太空的资料和图片。
(2)讨论怎样游太空。e突出“游”的方法)
a、坐上各种飞行器。
b、穿上太空服。(因为没有地球的吸引力,没有氧气,在太空中会飘来飘去)
(3)去航天发射中心。(分组交流资料——教师总结)
a、了解航天发射中心。我国有三个航天中心,分别是甘肃省酒泉发射中心、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西昌航天发射中心。(课件展示图片)航天发射中心是发射卫星、探测器、飞船等。
b、了解长征系列火箭。(出示长征系列火箭图片)
c、了解“神舟”号系列飞船和各种卫星、探测器。(出示图片)卫星、飞船、探测器等是靠火箭装载飞进太空的。
d、观看“神舟”五号飞船升空发射遨游太空的精彩片段。
2.乘坐飞船游太空——指导构思,引发奇想。
(1)一乘坐“神舟”六号飞船游太空(播放音乐和游太空录像)
(2)说说在太空见到什么?提示:五颜六色的星星,各种人造卫星,无边无际的宇宙,美丽的城市,和地球一样有各种生命,可爱的外星动物,儿童乐园,高速公路„„
(3)说说在太空出现什么情况?(没有大气,会失重,课件出示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失重的各种不同动态和在睡眠、饮食时失重的有趣状况)
3.画太空——欣赏作品,评价学习。
(1)课件展示多幅学生作品。
(2)说说这些小朋友是怎样画的、怎样想的。
三、创作
大胆设计造型独特的航天飞行器、奇异的外星人和壮观的太空城市,描绘出一幅未来人类在神秘太空世界进行探索、旅行的图片。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
表扬想像奇特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五、拓展
了解卫星是怎样传送电视节目的——外国的新闻内容就是通过卫星传播过来的。天气变化情况是通过卫星来观察云层而得知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在神秘的夜空中,除了点点繁星,有时还可以看到在慢慢移动的小星星,那就是人类在太空中的好助手——人造地球卫星。(课件展示)
2.揭示课题:飞天畅想二
二、欣赏认识
1.自主学习、认识各种不同功能和形态结构的卫星。(学生将课前收集的卫星资料分组进行展示介绍和交流)
2.展示欣赏:地球的守护神——神奇的卫星。
3.总结卫星的基本结构——主体部分与展开部分,(动画展示)它们具有十分丰富的形态变化。
三、探究制作
1.初步感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颗真正的“人造卫星”——模型。 (实物展示欣赏易拉罐制作的卫星模型)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吗?
2.认识材料:分组探讨易拉罐的不同处理制作方法。
(1)认识易拉罐的结构:罐身、罐口、罐底,怎样运用不同的部分?(剪开分解、展开等)
(2)易拉罐的处理方法。(剪切、弯折、卷曲、粘贴、穿
插等 )
(3)用易拉罐可以做成怎样的立体形?
(4)思考:怎样巧妙地利用易拉罐罐身上的图案?
(5)注意:工作时戴上手套,以免易拉罐划伤手。
(6)想一想:怎样连接各个部分?
(7)教师总结说明。(课件展示)
3.分组合作。
(1)讨论设计:讨论设计本组将制作的卫星其功能与外形,画出简单的草图,明确主要结构与形状。
(2)合作制作:各组分工制作卫星不同的部件。(分总设计、主体制作、天线制作、能源板制作、技术支持等,总设计师对个人的制作进行整体安排与协调,技术支持对个人制作时提供技术上的帮助。)
(3)组装完善:将各部件进行组装,添加细节与装饰完善。
4.教师指导帮助。
三、欣赏展评
1.各组介绍自己制作的卫星的名称与功能。
2.师生共同欣赏评价。
四、拓展升华
1.视频欣赏:卫星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天气、通讯„„
2.学生畅谈对将来的构想,设计制作更多先进的卫星帮助人们的生产生活。
第八课 星光灿烂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纸浮雕的成型原理,能熟练识图。
2、学生能运用折叠、剪切、压折等方法,制作出纸浮雕作品。
3、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识图并能独立完成1—2个浮雕星星的制作。
教学难点:创造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教具准备:剪刀、小刀片、彩色卡纸、胶水、纸浮雕星星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新课
出示两个星星造型,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立体的。
师:同学们,黑板上的两个星星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凸起的。
师:对,这个星星非常有立体感,好像从这个底板上浮起来一样,我们把这种效果叫做浮雕,这个星星是用纸做的,所以叫纸浮雕。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星光灿烂》,制作纸浮雕星星。(板书课题)
二、授新课
1、引导发现
师:你们知道老师是运用了什么方法,使这柔软而平整的纸,产生立体感的吗? 生:是用折叠的方法制作的。有的折线向上凸起,有的折线向下凹。
师:对,运用了折叠的方法,折叠是制作纸浮雕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那么要想学会制作,首先要学会看制作示意图,(拿出示意图)你们知道上面的红、蓝色的虚线与黑色的线分别代表什么?你们可以拿出抽屉里的浮雕星,仔细观察下告诉我。
生:红色的虚线代表凸折线,蓝色的虚线代表凹折线,黑色的实线代表裁切线。
2、绘制示意图
师:学会看示意图后,我们还要学会绘制示意图,我们来看一下如何绘制的。(教师展示绘制示意图的步骤)
3、学生试做
(1)学生自己动手绘制示意图。(教师巡视辅导)
(2)现在我们来动手试做一个浮雕星,按照这个示意图制作,把在制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或者好的办法记录下来,等下一起来讨论。可自己独立试做也可按组合做。
4、拓展
经过刚才的试做和总结,我们都掌握了这个浮雕星的制作,但能不能让你的星星更加与众不同呢,说说你的想法。屏幕上的这几个示意图和浮雕星,是在刚才的星星基础上变化而来。我们还可以变化出什么造型的浮雕星呢?
老师出示实物: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不规则星等。(学生欣赏实物)
三、学生制作(播放音乐)
看了这几种不同造型的星星后,是不是又想试一试呢?让我们动起手来,把这夜空点缀的更加美丽。
四、展示学生作品
制作好的星星粘贴到展板上。
五、课堂小结及延伸
通过刚才同学们的精心制作,这片天空有了繁星的点缀,更加美丽了。纸浮雕除了能够制作星星,还可以制作出各式各样美丽的造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并结束这堂课。
第九课 团扇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古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2.欣赏团扇的扇面画,提高审美能力。
3.制作团扇,运用所学装饰扇面。
4.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国画知识装饰扇面。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感受中华民族古老的扇文化
1.教师演示课件。
2.学生欣赏有关团扇的古诗、古画及相关介绍。
3.教师板书课题。
多媒体:古诗、团扇欣赏。
二、讨论交流,了解团扇的制作工艺、特点以及感受扇面画的形式美感
1.提出活动要求:分组交流团扇的知识,并思考团扇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分组交流学习,教师参与。
3.继续演示课件,介绍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
多媒体:团扇的制作工艺及特点(对称、轻盈、公益性强)
教师讲解:团扇图样欣赏,并对团扇中图案的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鉴赏团扇,为下一步的制作打下基础。
4.继续演示课件,提出活动要求:
(1) 分组,每组重点讨论教材中的一件团扇作品。
(2) 从扇面画的内容、造型、色彩、风格、构图特点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根据不同的扇面画可以有所侧重。
(3)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
(4) 每组选派代表评述。
(5) 教师鼓励学生,并与学生交流自己对作品的理解。
5.观察教材小训练中的两个扇面,说说哪个扇面更美 ? 为什么 ?
(1)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前者更美,因为蝴蝶图案的大小、布局更适合于扇面的形状。
(2) 引导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
(3) 继续演示课件,巩固欣赏。
三、知识拓展(折扇介绍)
1.欣赏齐白石画家的折扇图样,并对构图、色彩知识进行巩固加深。
2.课件演示,介绍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
四、介绍制作团扇,根据扇面的形状合理安排画面。
1.引导学生讲出团扇的基本构造。
2.动手实践。
(1) 学生根据扇面的形状安排画面。
(2)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观察指导。
五、教学评价与延伸
1.展示作品,自由欣赏,自由交流。
2.自评、互评。
3.总结本课,并提出希望。
六、作业布置:自己独立动手制作团扇,并装饰。
第十课 水墨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