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略论王守仁的德育思想
作者:李晓蕾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30期
摘要:我国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王守仁建立了其心学思想体系,其心学影响下的德育思想丰富而又独具特色。本文从王守仁“心即理”的道德本原论、“知行合一”的德育过程论和“致良知”的德育方法论述了其德育思想。
关键词: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75-02
王守仁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构筑了更系统、更彻底和更富有理论色彩的心学思想体系,其心学成为当时一种革新程朱理学的划时代思潮。王守仁在其理论和实践中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他认为“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是。”其丰富又独具特色的心学基础上的德育思想在今天仍能给我们诸多启示。
一、“心即理”的道德本原论
在道德本原论上,宋明理学均将儒家伦理规范视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理”,程朱一派将伦理道德推崇为外在超越、客观制约的“天理”,而王守仁则将伦理道德归结为内在心灵、主观精神的呈现,这就形成了心学派与理学派不同的道德本原论。
所谓“理”,就是指由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纲常伦理等封建道德规范,朱熹把“天理”本身视为社会道德世界乃至天地自然的本原,而王守仁则只是将“天理”视为代表道德秩序条理的规范,而并非道德的本原,他认为这一本原在“心”。在王守仁看来,“心”并不是生理的血肉之物,而是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精神,他提出,“心不是一块血肉,凡知觉处便是心。”他认为,“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王守仁提出“心即是理”、“心外无理”,其在道德观上呈现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为道德主体化,所谓“道德主体化”就是不将道德视为一种外在权威的强制、神秘意志的命令、客观世界的法则,而是将其归结为主体的人内在心理的欲求、自由意志的选择、主观精神的扩充。他将道德规范主体化,使之与主体精神的“心”融为一体,将天理与人的主体道德精神统一了起来。其二,王守仁的主张有道德主体的本体化特点。王守仁认为“吾心”就是天地万物的终极存在,即作为道德主体的“心”不仅仅是吾身、天地万物的主宰,而且是道德世界、天地万物的本体存在。王守仁倡导的“心即是理”、“心外无理”,就是为了强调“心”是道德本体,以从人的心中寻求道德世界的本原。同时,这也是为了确立“心”是宇宙本体,将“心”规定为天地万物的本原。他说:“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如上所述,王守仁“心即是理”的观点,充分高扬了人心的主体性地位,同时确立了人心的本体性存在。这样就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方面,突出了道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略论王守仁的德育思想
作者:李晓蕾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30期
摘要:我国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王守仁建立了其心学思想体系,其心学影响下的德育思想丰富而又独具特色。本文从王守仁“心即理”的道德本原论、“知行合一”的德育过程论和“致良知”的德育方法论述了其德育思想。
关键词: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75-02
王守仁是我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构筑了更系统、更彻底和更富有理论色彩的心学思想体系,其心学成为当时一种革新程朱理学的划时代思潮。王守仁在其理论和实践中十分重视道德教育,他认为“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是。”其丰富又独具特色的心学基础上的德育思想在今天仍能给我们诸多启示。
一、“心即理”的道德本原论
在道德本原论上,宋明理学均将儒家伦理规范视为人们必须遵循的“理”,程朱一派将伦理道德推崇为外在超越、客观制约的“天理”,而王守仁则将伦理道德归结为内在心灵、主观精神的呈现,这就形成了心学派与理学派不同的道德本原论。
所谓“理”,就是指由儒家所倡导的仁义礼智、纲常伦理等封建道德规范,朱熹把“天理”本身视为社会道德世界乃至天地自然的本原,而王守仁则只是将“天理”视为代表道德秩序条理的规范,而并非道德的本原,他认为这一本原在“心”。在王守仁看来,“心”并不是生理的血肉之物,而是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精神,他提出,“心不是一块血肉,凡知觉处便是心。”他认为,“人者,天地万物之心也;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天,言心则天地万物皆举之矣。”王守仁提出“心即是理”、“心外无理”,其在道德观上呈现两个鲜明的特点。其一为道德主体化,所谓“道德主体化”就是不将道德视为一种外在权威的强制、神秘意志的命令、客观世界的法则,而是将其归结为主体的人内在心理的欲求、自由意志的选择、主观精神的扩充。他将道德规范主体化,使之与主体精神的“心”融为一体,将天理与人的主体道德精神统一了起来。其二,王守仁的主张有道德主体的本体化特点。王守仁认为“吾心”就是天地万物的终极存在,即作为道德主体的“心”不仅仅是吾身、天地万物的主宰,而且是道德世界、天地万物的本体存在。王守仁倡导的“心即是理”、“心外无理”,就是为了强调“心”是道德本体,以从人的心中寻求道德世界的本原。同时,这也是为了确立“心”是宇宙本体,将“心”规定为天地万物的本原。他说:“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如上所述,王守仁“心即是理”的观点,充分高扬了人心的主体性地位,同时确立了人心的本体性存在。这样就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方面,突出了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