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4)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孙桥小学 陆雪明

你会发现,尽管现在的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教育理论大师,本书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像与教师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一样。读过此书后,你一定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这些同学们太笨,还是他们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

一、如何让孩子们更有效的获取知识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提到: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还谈到关于获取知识的途径及方法。获取知识是学生来到学校的目的,是学生的天职,可是学习的目的仅仅局限于学会知识吗?关于知识,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是拥有知识就一定有力量吗?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也不尽然,如果存在于你头脑中的知识只是一些字、词、句、篇的文字符号,那么这些“知识”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不能活动的货物”。学生积累的死知识越多就感到越沉重,成了大脑的负担。如果不教会学生把知识变成本身的技能,进而去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更要使它成为你获取新的知识的手段。他还说: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这样,他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学习起来就会越容易,他的思考力就会越强,这样他就会有能力去掌握更多的知识,形成一个良性地“知识增长”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用“词”作为例子给我们阐述了他的作法,简而言之,就是在低年级要让学过的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发生联系,要让词成为表达他们思想、促进他们思考的一种工具,这样,原先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词”就不是一个个纯粹的符号,而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小精灵”,他们是在用词进行思考,从而有了自己的思想。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条建议的最后一段所言: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记住一条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用知识去获取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将这条原则说成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借助其他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主动地无意识地将已掌握的知识与新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增长点。在这个“获取”“建构”的过程中,“疑问”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只有学生在新旧知识联系挂钩的

交接点上产生了疑问,才能激起它探究的欲望,才会动用起它过去的知识去寻求解决的途径,“这种抽取已有知识来解决疑问的办法,就是获取知识”。如何使学生产生疑问,又如何使学生在思考中获取知识呢?这里边需要很高的教育技巧,也需要老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学生,更需要深入地思考与钻研,比如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你要明白在课堂上哪些知识应该讲,哪些不应该,哪些只是点到为止;哪些知识对哪些学生应该详细讲,对哪些学生少讲或者不讲。重要的是要找到每一位学生的知识“生长点”,使他们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在自己知识的阶梯上,又迈上一阶。

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呵护孩子的心灵

书中提到一个令所有老师头疼的问题,就是:不管哪个年级,那个学校都有后进生的存在,而后进生的转化是许多老师劲力解决的问题。我上班10年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在遇到后进生时多是指责学生不用功,脑子笨。自认为下了很大功夫,但收效甚微。如何能让孩子们在健康成长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呢?我想首先要赏识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自信与关爱中成长。

从人的本性来说,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之一是渴望得到赏识,也就是说,渴望被别人信任和重视。曾有一精辟的概括:“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试着让我们每个人反思一下自己,不可否认的是,哪怕是再理智的人在听到赞美和赏识时都会喜上眉梢,心里会为之一动。从少年儿童的需求和发展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时期,随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特别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承认与认同,希望得到他人的羡慕、好感与赞扬,渴望得到老师和其它成人的尊重与赏识。因此,赏识教育是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的,它满足了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能激发出学生的潜能。记得有专家这样说过:“你想让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现在就把他说成什么样的人吧。”回顾自己教学10年以来,对后进生的赏识和积极的评价真是太少了,怪不得后进生长进慢,有时还有敌对情绪,我是出力不讨好。

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赏识的内容不要老是停留在某一个优点上,而是要去挖掘寻找甚至是搜索出他们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新优点,让学生不断得到一些新的肯定,效果会更好。当然,这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有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要独具慧眼,要练就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做“美”的发现者,尤其要善于在细微处见真谛、见精神,在平凡中找出不平凡。教师应坚信没有一个人是全能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无能的,要善于发现隐藏在缺点、错误中的优点,寻找隐藏在生命中的潜在能量,并且创造条件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显其才,享受成功的快乐。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我感触颇深,让我困惑许久的问题在这里找到答案,提醒我正在做的是一项高尚的工作,不断的结合理论加以实践,不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去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充分感觉到你的爱心、耐心和关怀。我相信教师鼓励的眼神会使每一个对书本、对自己失望的孩子重拾信心,重燃渴望学习的火焰。毕竟每个孩子最初都是想学、好学的,只是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恐惧,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扮

演好自己的角色耐心的去引导,千万不能对他们有任何表示厌弃的态度,这样无疑是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再一次沉重的伤害!

请大家坚信每个孩子最初都是好的!只要你对其耐心的教导,加上自己丰富的只是为他们指出通往光明的大道,即使再笨的孩子也能创出辉煌的未来!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孙桥小学 陆雪明

你会发现,尽管现在的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苏霍姆林斯基那闪光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教育理论大师,本书针对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像与教师面对面地进行交流一样。读过此书后,你一定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本书一开始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这些同学们太笨,还是他们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某些原因?

一、如何让孩子们更有效的获取知识

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苏霍姆林斯基这样提到:知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还谈到关于获取知识的途径及方法。获取知识是学生来到学校的目的,是学生的天职,可是学习的目的仅仅局限于学会知识吗?关于知识,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是拥有知识就一定有力量吗?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也不尽然,如果存在于你头脑中的知识只是一些字、词、句、篇的文字符号,那么这些“知识”就不能称之为真正的知识,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不能活动的货物”。学生积累的死知识越多就感到越沉重,成了大脑的负担。如果不教会学生把知识变成本身的技能,进而去主动的获取新的知识,更要使它成为你获取新的知识的手段。他还说: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时,才能称之为知识。这样,他掌握的知识越多,他学习起来就会越容易,他的思考力就会越强,这样他就会有能力去掌握更多的知识,形成一个良性地“知识增长”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用“词”作为例子给我们阐述了他的作法,简而言之,就是在低年级要让学过的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发生联系,要让词成为表达他们思想、促进他们思考的一种工具,这样,原先存在于他们头脑中的“词”就不是一个个纯粹的符号,而变成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小精灵”,他们是在用词进行思考,从而有了自己的思想。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条建议的最后一段所言:如果词不是作为一种创造的手段而活跃在儿童的心灵里,如果儿童只是记诵别人的思想,而不创造自己的思想并用词把它们表达出来,那么他就会对词采取冷淡、漠不关心和不易接受的态度。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记住一条很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用知识去获取知识”,苏霍姆林斯基将这条原则说成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借助其他工具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主动地无意识地将已掌握的知识与新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增长点。在这个“获取”“建构”的过程中,“疑问”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只有学生在新旧知识联系挂钩的

交接点上产生了疑问,才能激起它探究的欲望,才会动用起它过去的知识去寻求解决的途径,“这种抽取已有知识来解决疑问的办法,就是获取知识”。如何使学生产生疑问,又如何使学生在思考中获取知识呢?这里边需要很高的教育技巧,也需要老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学生,更需要深入地思考与钻研,比如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你要明白在课堂上哪些知识应该讲,哪些不应该,哪些只是点到为止;哪些知识对哪些学生应该详细讲,对哪些学生少讲或者不讲。重要的是要找到每一位学生的知识“生长点”,使他们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在自己知识的阶梯上,又迈上一阶。

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呵护孩子的心灵

书中提到一个令所有老师头疼的问题,就是:不管哪个年级,那个学校都有后进生的存在,而后进生的转化是许多老师劲力解决的问题。我上班10年以来,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在遇到后进生时多是指责学生不用功,脑子笨。自认为下了很大功夫,但收效甚微。如何能让孩子们在健康成长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呢?我想首先要赏识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在自信与关爱中成长。

从人的本性来说,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之一是渴望得到赏识,也就是说,渴望被别人信任和重视。曾有一精辟的概括:“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试着让我们每个人反思一下自己,不可否认的是,哪怕是再理智的人在听到赞美和赏识时都会喜上眉梢,心里会为之一动。从少年儿童的需求和发展特点来说,他们正处于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时期,随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就是,特别希望能得到别人的承认与认同,希望得到他人的羡慕、好感与赞扬,渴望得到老师和其它成人的尊重与赏识。因此,赏识教育是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的,它满足了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能激发出学生的潜能。记得有专家这样说过:“你想让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现在就把他说成什么样的人吧。”回顾自己教学10年以来,对后进生的赏识和积极的评价真是太少了,怪不得后进生长进慢,有时还有敌对情绪,我是出力不讨好。

教师在进行赏识教育时,赏识的内容不要老是停留在某一个优点上,而是要去挖掘寻找甚至是搜索出他们身上一些鲜为人知的新优点,让学生不断得到一些新的肯定,效果会更好。当然,这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有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要独具慧眼,要练就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做“美”的发现者,尤其要善于在细微处见真谛、见精神,在平凡中找出不平凡。教师应坚信没有一个人是全能的,也没有一个人是无能的,要善于发现隐藏在缺点、错误中的优点,寻找隐藏在生命中的潜在能量,并且创造条件让学生各展其能、各显其才,享受成功的快乐。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书我感触颇深,让我困惑许久的问题在这里找到答案,提醒我正在做的是一项高尚的工作,不断的结合理论加以实践,不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用心去爱每一个孩子,去教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充分感觉到你的爱心、耐心和关怀。我相信教师鼓励的眼神会使每一个对书本、对自己失望的孩子重拾信心,重燃渴望学习的火焰。毕竟每个孩子最初都是想学、好学的,只是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使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恐惧,这个时候老师就要扮

演好自己的角色耐心的去引导,千万不能对他们有任何表示厌弃的态度,这样无疑是给他们幼小的心灵再一次沉重的伤害!

请大家坚信每个孩子最初都是好的!只要你对其耐心的教导,加上自己丰富的只是为他们指出通往光明的大道,即使再笨的孩子也能创出辉煌的未来!


相关文章

  •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 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篇一: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毫不夸张地说,我觉得<给教师的建议>真是一本好书,我以前也听说过,但从来没有真正去阅读过,从来没有像看这本书那样地看一本教育书籍.曾几次水开了又凉了,凉了,又开了,也不记得去 ...查看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赵承忠 今年暑期,校领导赠予每位教师人手一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把这本书作为全校教师共读书目之一.拿到这本书后,我经常认真阅读,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感悟,觉得 ...查看


  • [给年轻教师的建议] 读后感
  • 时光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感触颇深却深知自身的不足.所以通过前辈们的推荐,我在假期里阅读了<给年轻教师的建议>一书,想以此来提升一下自己对这个职业的理解与感悟.这本书从年轻教师怎样规划自 ...查看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利用课余时间,我有幸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完此书发现,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那光辉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 ...查看


  • 如何正确对待后进生_给教师的建议_读后感_何保霞
  • 2013年5月8日 杏林园地 如何正确对待后进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文/何保霞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自己有时间的时候就拿出来一读,不觉已经读了十多条了.每读一条都让自己有许多的感触, ...查看


  • [优秀作文]读后感8)
  • 借假期时间我认真拜读了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这本书令我深深地感到:品一本好书,如同与一位高尚的人在交谈. 这本书最先吸引我的是"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它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 ...查看


  • 读后感王晓丽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燕店镇中心小学 王晓丽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不知难."对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q ...查看


  • 家长给老师的建议
  • 本文目录 1<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2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3给老师的建议 第1篇:<给老师的建议>读后感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即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 ...查看


  • 教师最需要什么读后感
  • <教师最需要什么>读后感 假期读了<教师最需要什么>一书,此书为教师提供了中外教育家最有价值的69条建议,涉及到教师生活.工作的各个领域,如:认识自己.教师的魅力.做一个有品味的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发现自己的潜能.个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