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在读文中感知作者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的意愿。
2.学习作者用词和比拟方法描写景物特点。
3.激发学生主动习作的欲望,尝试进行景色描写的习作。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板书秋字
2.补充板书(三峡之秋)
二、读中学写
(一)引导学生感悟写景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在文中主要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的?
2.体会作者为什么选取了这三种景物来写。
3.师小结。
(二)引导学习写景如何突出景物的特点。
1.读描写橘柚树的部分
(1)朗读课文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橘柚树的?边读边画出描写橘柚树的语句。
(2)学生读文后汇报。
学生汇报时强调:叶:绿得发黑 果:累累、由青变黄、散发清香、
(3)小结突出景物的特点的方法。
作者抓住橘柚树的颜色、形态、气味来描写,使“绿叶金实”的橘柚树活灵活现,如置眼前。
2.读描写长江水和中秋月的部分。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长江水和中秋月的语句。
(2)学生读文后汇报。
描写长江水的部分:
说一说不同时段的长江分别是什么样的。读出相关语句。 描写中秋月的部分:
对比句子,感受作者形象、准确、生动的描写方法。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洒到江面,……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照到江面,……
……像一块巨大的、磨平的、发亮的云母石。
……像一块云母石。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三、随笔习作
1.总结写作方法。
2.播放两段秋天的视频,激发写作兴趣。
3.学生写随笔。
4.学生随笔展读,师生评议。
六年级《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在读文中感知作者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的意愿。
2.学习作者用词和比拟方法描写景物特点。
3.激发学生主动习作的欲望,尝试进行景色描写的习作。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板书秋字
2.补充板书(三峡之秋)
二、读中学写
(一)引导学生感悟写景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在文中主要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的?
2.体会作者为什么选取了这三种景物来写。
3.师小结。
(二)引导学习写景如何突出景物的特点。
1.读描写橘柚树的部分
(1)朗读课文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橘柚树的?边读边画出描写橘柚树的语句。
(2)学生读文后汇报。
学生汇报时强调:叶:绿得发黑 果:累累、由青变黄、散发清香、
(3)小结突出景物的特点的方法。
作者抓住橘柚树的颜色、形态、气味来描写,使“绿叶金实”的橘柚树活灵活现,如置眼前。
2.读描写长江水和中秋月的部分。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长江水和中秋月的语句。
(2)学生读文后汇报。
描写长江水的部分:
说一说不同时段的长江分别是什么样的。读出相关语句。 描写中秋月的部分:
对比句子,感受作者形象、准确、生动的描写方法。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洒到江面,……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照到江面,……
……像一块巨大的、磨平的、发亮的云母石。
……像一块云母石。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三、随笔习作
1.总结写作方法。
2.播放两段秋天的视频,激发写作兴趣。
3.学生写随笔。
4.学生随笔展读,师生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