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像狼一样嚎叫》活动设计
作品分析:
《像狼一样嚎叫》讲的是:莫卡是一只好狗,但它不甘心只做一只中规中矩的好狗。莫卡是一个宠物,但它不甘心只做一个百依百顺的宠物。它腻味了平淡、安稳的日子,想尝试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像狼一样嚎叫,像狼一样捕食猎物,像狼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随心所欲。于是,它勇敢地出走了……然而,新生活并不像莫卡憧憬得那么美好。它处处碰壁、屡屡受挫,甚至深陷险境,最后不得不逃回家中……
作为5、6岁的大班孩子,自我意识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对外面的世界关注越来越多,探索越来越多。很多时候,他们的想法和成人的想法是冲突和矛盾的。对于大人的一些限制性的建议,他们充满了叛逆和尝试的冲动。他们想挣脱成人的保护,好好的探索一把,潇洒一把。《像狼一样嚎叫》里面的莫卡,也许能够很好的引起他们的共鸣。所以,我想在大班试一试这个绘本。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整本书,培养把握整个故事脉络的能力。
2.通过看图和猜测阅读,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3.初步体会故事里蕴含的道理,并尝试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学‚坏‛一点也不好玩;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新奇的事物,总想试试,这很正常;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些时候,限制是一种爱;并不是什么事情和什么人都可以模仿的……)
活动准备:1.电子绘本、
知识储备:
1.狼在夜里嚎叫,完全是出于实际的需要——狼在夜晚嚎叫,是通过相互嚎叫而集群,如母狼常发出叫声来呼唤小狼,公狼又唤母狼,集合成群后再外出觅食。在繁殖期,狼也往往发出嚎叫声来寻找配偶。在抚幼期,母狼会发出叫声。幼狼在饥饿时则会发出尖细的叫声。有时为了把陌生的狼从自己的领地里赶走。
2.电子书说白了就是不用纸张用电子设备(电脑、手机、电视等)看的文件(书)。
活动过程:
一、从谈话引入故事:我给大家带来一本很有意思的电子书。什么是电子书,你们知道吗?出示封面:
问题:这本书是一位日本的庆子阿姨写的。你们猜,这会是关于谁的故事?你怎么知道的?在这里,你觉得莫卡有点像哪一种动物?他在做什么?什么时间?你觉得他是在哪里嚎叫?
二、逐页阅读:
1.(1)出示第一页:
问题1:她们在做什么?
问题2:他们在看一本关于谁的书?你在哪里看出来的?
问题3:你猜,米雪儿正在对莫卡说些什么呢?
(2)讲述第一页
问题1:谁能说一说,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生活在哪里?是温顺的动物,还是凶残的动物(连老虎都敢攻击:群狼不怕猛虎)?他们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它们怎样叫?)
小结:狼是一种生活在野外非常凶残、可怕的食肉动物。
问题2:你猜,莫卡听到米雪儿说它有点像狼的时候,它会想些什么呢或者做些什么呢?
2.(1)出示第二页、第三页:
问题1:这是什么动物?
问题2:他们都在做什么?
(2)讲述第二页、第三页:
哇!我是有点像狼。可是狼多神气呀!他们可以跑来跑去自由自在,它们捉猎物;它们可以待到半夜,对着月亮嗷嗷叫。
问题3:从这段话,可以看出:
莫卡平时能不能跑来跑去自由自在?谁不让它跑来跑去自由自在?为什么?
莫卡平时能不能捉野兽?谁不让它捉?为什么?
莫卡平时能不能待到半夜,对着月亮嗷嗷叫?谁不让它嗷嗷叫?为什么?
(通过猜想,梳理出莫卡和米雪儿之间的矛盾。为逐步建立‚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这个观点做第一次的铺垫)
问题4:从这段话里,还可以看出,莫卡对狼的生活充满了……?(请孩子用一个合适的词----羡慕、向往)
3.出示并讲述第四、五页:
到底莫卡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一套问题方案:你看到了什么?
接下来的问题,跟进追问,如:它能捉到吗?为什么? 第二套问题方案:
问题1:莫卡想做什么?米雪儿怎样做的?
问题2:莫卡不想做什么?米雪儿是怎样做的?
问题3:莫卡想做什么?米雪儿是怎样做的?
问题4:米雪儿在做什么?莫卡的表情是怎样的? 小结:莫卡想跑来跑去自由自在,米雪儿不允许;莫卡想捉蝴蝶,米雪儿不允许;莫卡没有胃口,不想吃饭,米雪儿不允许;莫卡想在半夜里对着月亮嗷嗷叫,米雪儿不允许。莫卡不想装上衣服参加米雪儿的茶会,米雪儿不允许。米雪儿处处限制莫卡的行为,莫卡觉得自己很不自由,他心里很不高兴。(进一步突出米雪儿和莫卡的矛盾---为建立‚有
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这个观点做进一步的渗透)
问题5:你们猜,接下来,莫卡会怎样做呢?(猜测)
4.出示第六、七页并讲述:
5.猜测:
(1)莫卡跑出家以后,它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它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2)它还会回来吗?
6.讲述8---30页
(1)8-9页,问题:它自由自在地玩了很久以后,会感觉到怎样呢?饿了,它会怎样做呢?
(2)10-11页,问题:它会成功吗?
(3)12-13页;(4)14页;(5)15页;
(6)16—17页:莫卡想尝试的会是什么事情呢?
(7)18—19页:莫卡叫完以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8)20-21页:听到狼的叫声以后,莫卡会怎么样呢?谁能表演一下莫卡当时的样子?
(9)22-23页
(10)24-25页
问题:你们猜,米雪儿有没有发现莫卡离家出走?她会表现得怎么样呢?为什么?她会做些怎样的事情呢?
(11)26-27页:莫卡回到米雪儿的怀抱以后,它的心里会是怎样的感觉?这时候,它会怎样想?(移情能力)它会后悔自己离家出走吗?
(12)28-29页
(13)30页:他们看了关于猴子的书以后,你觉得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确实与猴子有关。
你认为,是:(1)米雪儿在学猴子,(2)莫卡在学猴子,说说你的理由。
大家的理解都有道理,也许是莫卡看了猴子的书以后,又有了新的想法。也许是米雪儿看了猴子的书以后,想和莫卡一起学猴子,而莫卡因为有了上次学狼的经历,不再随便
羡慕和模仿别人,所以无论米雪儿怎样逗它,它都不感兴趣。无论你怎样想,都可以。没有对与错。
(14)封底
7.梳理整个故事,讨论并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问题1:是什么原因让莫卡离家出走的?
(看到狼的书,要模仿狼的样子,要做一只像狼一样的狗)
问题2:它成功了吗?为什么?
(因为它是一只狗,不是一只狼)
(你模仿过别人吗?---并不是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模仿的。有时候模仿别人,会发生很糟糕的事情。)
问题3:你们猜,莫卡还会离家出走吗?为什么?(外边的世界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美好)
问题4:米雪儿和莫卡那么相亲相爱,米雪儿为什么还要限制莫卡做一些事情?是米雪儿不爱莫卡了吗?那,为什么?(为了莫卡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
问题5:
在幼儿园里,你们想做的事情,有时候老师也会不允许,是老师不爱你吗?为什么?
在家里,你们想做的事情,有时候,爸爸妈妈也不允许,是爸爸妈妈不爱你吗?为什么?
(通过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限制,进一步体会‚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
问题6: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三个道理:
1.有一些事情,我们是不可以学着做的。
2.有一些不允许,是对我们的爱和保护。(有一些允许,是对我们的伤害;)
3.当有了新想法的时候,可以勇敢的告诉老师和爸爸妈妈,在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同意和保护下,我们可以试一试。
心语: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关于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对于本故事,我虽然有我的价值取向。但,我并不想单纯地让孩子接受我的价值取向。我是想以我的价值取向为引子,帮助孩子学会分析和思考。我的解读只是一个点,我想以我的点,点开孩子思维放射状的一个无限的空间
绘本阅读《像狼一样嚎叫》活动设计
作品分析:
《像狼一样嚎叫》讲的是:莫卡是一只好狗,但它不甘心只做一只中规中矩的好狗。莫卡是一个宠物,但它不甘心只做一个百依百顺的宠物。它腻味了平淡、安稳的日子,想尝试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像狼一样嚎叫,像狼一样捕食猎物,像狼一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随心所欲。于是,它勇敢地出走了……然而,新生活并不像莫卡憧憬得那么美好。它处处碰壁、屡屡受挫,甚至深陷险境,最后不得不逃回家中……
作为5、6岁的大班孩子,自我意识发展越来越好,越来越有自己的主见,对外面的世界关注越来越多,探索越来越多。很多时候,他们的想法和成人的想法是冲突和矛盾的。对于大人的一些限制性的建议,他们充满了叛逆和尝试的冲动。他们想挣脱成人的保护,好好的探索一把,潇洒一把。《像狼一样嚎叫》里面的莫卡,也许能够很好的引起他们的共鸣。所以,我想在大班试一试这个绘本。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整本书,培养把握整个故事脉络的能力。
2.通过看图和猜测阅读,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3.初步体会故事里蕴含的道理,并尝试用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比如,学‚坏‛一点也不好玩;在成长的过程中,面对新奇的事物,总想试试,这很正常;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些时候,限制是一种爱;并不是什么事情和什么人都可以模仿的……)
活动准备:1.电子绘本、
知识储备:
1.狼在夜里嚎叫,完全是出于实际的需要——狼在夜晚嚎叫,是通过相互嚎叫而集群,如母狼常发出叫声来呼唤小狼,公狼又唤母狼,集合成群后再外出觅食。在繁殖期,狼也往往发出嚎叫声来寻找配偶。在抚幼期,母狼会发出叫声。幼狼在饥饿时则会发出尖细的叫声。有时为了把陌生的狼从自己的领地里赶走。
2.电子书说白了就是不用纸张用电子设备(电脑、手机、电视等)看的文件(书)。
活动过程:
一、从谈话引入故事:我给大家带来一本很有意思的电子书。什么是电子书,你们知道吗?出示封面:
问题:这本书是一位日本的庆子阿姨写的。你们猜,这会是关于谁的故事?你怎么知道的?在这里,你觉得莫卡有点像哪一种动物?他在做什么?什么时间?你觉得他是在哪里嚎叫?
二、逐页阅读:
1.(1)出示第一页:
问题1:她们在做什么?
问题2:他们在看一本关于谁的书?你在哪里看出来的?
问题3:你猜,米雪儿正在对莫卡说些什么呢?
(2)讲述第一页
问题1:谁能说一说,狼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生活在哪里?是温顺的动物,还是凶残的动物(连老虎都敢攻击:群狼不怕猛虎)?他们是食草动物还是食肉动物?它们怎样叫?)
小结:狼是一种生活在野外非常凶残、可怕的食肉动物。
问题2:你猜,莫卡听到米雪儿说它有点像狼的时候,它会想些什么呢或者做些什么呢?
2.(1)出示第二页、第三页:
问题1:这是什么动物?
问题2:他们都在做什么?
(2)讲述第二页、第三页:
哇!我是有点像狼。可是狼多神气呀!他们可以跑来跑去自由自在,它们捉猎物;它们可以待到半夜,对着月亮嗷嗷叫。
问题3:从这段话,可以看出:
莫卡平时能不能跑来跑去自由自在?谁不让它跑来跑去自由自在?为什么?
莫卡平时能不能捉野兽?谁不让它捉?为什么?
莫卡平时能不能待到半夜,对着月亮嗷嗷叫?谁不让它嗷嗷叫?为什么?
(通过猜想,梳理出莫卡和米雪儿之间的矛盾。为逐步建立‚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这个观点做第一次的铺垫)
问题4:从这段话里,还可以看出,莫卡对狼的生活充满了……?(请孩子用一个合适的词----羡慕、向往)
3.出示并讲述第四、五页:
到底莫卡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第一套问题方案:你看到了什么?
接下来的问题,跟进追问,如:它能捉到吗?为什么? 第二套问题方案:
问题1:莫卡想做什么?米雪儿怎样做的?
问题2:莫卡不想做什么?米雪儿是怎样做的?
问题3:莫卡想做什么?米雪儿是怎样做的?
问题4:米雪儿在做什么?莫卡的表情是怎样的? 小结:莫卡想跑来跑去自由自在,米雪儿不允许;莫卡想捉蝴蝶,米雪儿不允许;莫卡没有胃口,不想吃饭,米雪儿不允许;莫卡想在半夜里对着月亮嗷嗷叫,米雪儿不允许。莫卡不想装上衣服参加米雪儿的茶会,米雪儿不允许。米雪儿处处限制莫卡的行为,莫卡觉得自己很不自由,他心里很不高兴。(进一步突出米雪儿和莫卡的矛盾---为建立‚有
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这个观点做进一步的渗透)
问题5:你们猜,接下来,莫卡会怎样做呢?(猜测)
4.出示第六、七页并讲述:
5.猜测:
(1)莫卡跑出家以后,它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它会做些什么事情呢?
(2)它还会回来吗?
6.讲述8---30页
(1)8-9页,问题:它自由自在地玩了很久以后,会感觉到怎样呢?饿了,它会怎样做呢?
(2)10-11页,问题:它会成功吗?
(3)12-13页;(4)14页;(5)15页;
(6)16—17页:莫卡想尝试的会是什么事情呢?
(7)18—19页:莫卡叫完以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8)20-21页:听到狼的叫声以后,莫卡会怎么样呢?谁能表演一下莫卡当时的样子?
(9)22-23页
(10)24-25页
问题:你们猜,米雪儿有没有发现莫卡离家出走?她会表现得怎么样呢?为什么?她会做些怎样的事情呢?
(11)26-27页:莫卡回到米雪儿的怀抱以后,它的心里会是怎样的感觉?这时候,它会怎样想?(移情能力)它会后悔自己离家出走吗?
(12)28-29页
(13)30页:他们看了关于猴子的书以后,你觉得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对,接下来发生的事情,确实与猴子有关。
你认为,是:(1)米雪儿在学猴子,(2)莫卡在学猴子,说说你的理由。
大家的理解都有道理,也许是莫卡看了猴子的书以后,又有了新的想法。也许是米雪儿看了猴子的书以后,想和莫卡一起学猴子,而莫卡因为有了上次学狼的经历,不再随便
羡慕和模仿别人,所以无论米雪儿怎样逗它,它都不感兴趣。无论你怎样想,都可以。没有对与错。
(14)封底
7.梳理整个故事,讨论并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问题1:是什么原因让莫卡离家出走的?
(看到狼的书,要模仿狼的样子,要做一只像狼一样的狗)
问题2:它成功了吗?为什么?
(因为它是一只狗,不是一只狼)
(你模仿过别人吗?---并不是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模仿的。有时候模仿别人,会发生很糟糕的事情。)
问题3:你们猜,莫卡还会离家出走吗?为什么?(外边的世界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美好)
问题4:米雪儿和莫卡那么相亲相爱,米雪儿为什么还要限制莫卡做一些事情?是米雪儿不爱莫卡了吗?那,为什么?(为了莫卡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
问题5:
在幼儿园里,你们想做的事情,有时候老师也会不允许,是老师不爱你吗?为什么?
在家里,你们想做的事情,有时候,爸爸妈妈也不允许,是爸爸妈妈不爱你吗?为什么?
(通过自己在生活中受到的限制,进一步体会‚有时候‘限制≠不爱’或者‘限制=爱’‛)
问题6:读完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三个道理:
1.有一些事情,我们是不可以学着做的。
2.有一些不允许,是对我们的爱和保护。(有一些允许,是对我们的伤害;)
3.当有了新想法的时候,可以勇敢的告诉老师和爸爸妈妈,在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同意和保护下,我们可以试一试。
心语: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关于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对于本故事,我虽然有我的价值取向。但,我并不想单纯地让孩子接受我的价值取向。我是想以我的价值取向为引子,帮助孩子学会分析和思考。我的解读只是一个点,我想以我的点,点开孩子思维放射状的一个无限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