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内容:意外伤害的处理
教学目标:
了解婴儿意外伤害的相关知识
掌握婴幼儿意外伤害的处理技巧
教学过程
导入
意外伤害已构成儿童严重的健康问题。
常见外伤
(1)跌倒蹭破皮肤的处理
观察伤口的深浅,若伤口较浅仅仅蹭破了表皮,只需将伤口处的泥沙清理干净即可。如果伤口较深有出血,应该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并用消毒水消毒伤口,处理后无需包扎。若伤势较严重,需去医院治疗。
(2)扎刺的处理
如被带刺的花草、木棍、竹棍等。竹刺、木刺扎人皮肤后,有时有一部分露出皮肤,有刺痛感,应立即取出。具体处理办法是:先将伤口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顺着刺的方向把刺全部挑、拔出来,不应有残留,并挤出淤血,随后再用酒精消毒伤口。如果刺扎在了指甲里或难以拔除,应送医院处理。
(3)剪刀、小刀等文具的划伤与切伤的处理
幼儿在使用剪刀、小刀等文具或触摸纸边、草叶和打碎的玻璃器具、陶器时,都可能会发生手被划破的事故。具体处理办
法是:用干净的纱布按压伤口止血,止血后,在伤口周围用75的酒精由里向外消毒,敷上消毒纱布,用绷带包扎。如果是玻璃器皿扎伤,应先用清水清理伤口,用镊子清除碎玻璃片,消毒后进行包扎。
(4)挤伤的处理
婴幼儿的手指经常被门、抽屉挤伤,给幼儿造成痛苦,严重时,可出现指甲脱落的现象,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具体办法是:若无破损,可用水冲洗,进行冷敷,以便减轻痛苦疼痛难忍时,可将受伤的手指高举过心脏,缓解痛苦。若有出血,应消毒、包扎、冷敷。若指甲掀开或脱落,应立即去医院。
(5)碰伤
碰伤多数都是头部,幼儿由于身体发育特点,2—4岁幼儿头颅占整个身体比重的四分之一,跌倒后头先着地,平地上一般只擦破皮,淤血,如果没有破皮,可迅速采用冷敷的方法,防止皮下继续出血,以达到止血、消肿、止痛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为:用毛巾包上冰块、冰棒,或蘸冷水冷敷5—10分钟,然后将清油(生) 涂在患处。破皮先清创并检查伤口深度,一般浅表性破皮处理用生理盐水清创,然后敷创可贴,这样,没有刺激感,幼儿不会因为跌倒后惊慌、疼痛再加上药物刺激而大哭不止。
(6)跌伤
注意幼儿创伤部位和幼儿跌倒损伤后的反应,如果发现幼儿跌倒后,有一段时间意识丧失,几秒十几秒后才有反应,应该注意观察,有无呕吐、嗜睡等。幼儿园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立刻将幼儿平抱着送医院检查处理,观察数小时,严重跌伤昏迷醒来后,观察护理时应每隔一小时叫醒幼儿一次或遵从医嘱。
(7)骨折
幼儿跌倒后,身体某部位着地,并且不能立刻爬起来,要了解着地部位及当时详情,不要牵拉或强行抱起幼儿,让他自
己试着起来,并注意观察受伤部位,如腿部、脚等部位发生骨折,不能站立行走,应寻找硬板将孩子托起来送到医院救治,否则,孩子骨折移位将影响医生治疗。
(8)头部摔伤
幼儿玩耍时摔伤头部,不为少见,有时出血,有时不出血。对此,应采取的措施是:
(1)出血时,马上用一块清洁的纱布轻轻按压伤口,以达止血的目的,并及时送医院。
(2)摔伤后未见出血,要对幼儿进行24小时的密切观察,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送往医院急救:
① 受伤后有恶心、呕吐的现象 ② 受伤后有过意识丧失的现象,或正处于意识丧失的状态 ③ 头部剧烈疼痛 ④ 眼、耳、鼻周围有出血症状 ⑤ 有抽风、麻痹、言语障碍等症状。
9)烫伤
处理:冬天隔着衣服烫伤,不能马上揭开衣服,应用食醋泼湿烫伤处附近衣服,再行揭下,以防揭伤表皮
(10)口腔、气管、异物处理
口腔异物。幼儿就餐时由于神经系统不尽完善,调解机制较差,如果没有好的进餐习惯和秩序,吃饭讲话、打闹、不专心,容易将鱼刺、鸡骨等卡在咽部。发生这种情况后不要用让幼儿强行咽下,会划伤食道,引起其他疾患。应细心了解情况,让幼儿张开嘴仔细察看,或带到医院处理,用镊子将卡在咽部的刺取出。
气管异物。幼儿有时会将比较小的物品放在口腔里含着玩,一不留神或讲话时突然卡到气管里,要迅速将幼儿倒提起来,双手提住幼儿小腿,拍打背部令其咳嗽、呕吐出来。这种情况非常危险,有时瞬间就会夺去幼儿生命。应当边救治边及时送往医院。
(11)止鼻血
幼儿鼻出血的常见原因有:鼻部外伤,如碰伤鼻子,或幼儿挖鼻孔损伤了鼻粘膜发热时鼻粘膜充血肿胀,血管脆性增加鼻腔异物。
止鼻血时需注意:
安慰幼儿不要紧张,用口呼吸,头略低。
捏住鼻翼5--10分钟,同时用湿毛巾冷敷鼻部和前额。 若无法止血或幼儿经常出鼻血,应去医院诊治。
(12)虫咬伤
夏秋季节蚊虫增多,被蚊虫叮咬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幼儿中较多见的有被蚊子叮咬、蜂类蛰伤、洋辣子刺伤。蚊子咬伤时可用清凉油、绿药膏、酒精、氨水等涂于患处。蜂和洋辣子刺伤时,伤口处疼痛红肿,此时可先用橡皮膏将皮肤中的刺粘出来,然后用肥皂水涂于伤处。若为黄蜂蛰伤,可将食醋涂于伤处。
(13)惊撅 (抽风)
幼儿出现惊厥的原因很多,高烧惊撅较为常见,如患上感、流脑、中毒性痢疾等均会使幼儿高烧,进而惊顾。此外,由于幼儿缺钙而引起的手足抽搐,或患有颇痈、低血糖或中毒等也会引起幼儿惊厥。幼儿惊厥的表现通常是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凝视,呼吸细弱且不规则,口唇青紫,四肢和单侧或双侧面部抽动,持续的时间可由1--2分钟到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不等。幼儿惊厥后,成人千万不可惊惶失措,不可大声呼叫或用力摇晃、拍打幼儿。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让病儿侧卧,便于及时排出分泌物,防止异物人气管。同时,松开衣领、裤带,保持血液循环的畅通。
(2)不要紧搂幼儿,可轻按幼儿抽动的上下肢,避免幼儿从床上摔下。
(3)将毛巾或手绢拧成麻花状放于上下牙之间,以免幼儿咬伤舌头。但如果病儿牙关紧闭,无法塞人毛巾,不可硬撬。
(4)随时擦去痰涕。
(5)用针刺或重压人中穴,即唇沟的上三分之一处。 注意:在急救处理的同时,应做好去医院的准备工作。当幼儿发烧时,切忌包裹过严过厚,否则会使体温持续上升,导致惊厥。
无论是什么情况,婴幼儿突然晕厥都必须马上送医院。 因为即便是一些良性的晕厥,对小孩而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晕厥是过去一直没有异常,突然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促使脸色发白、呕吐、眩晕,甚至意识不清。
过度疲劳、长时间站立、惊讶、恐慌、外伤等精神或肉体上的刺激,都会引起此现象,幼儿到学童期的孩子更为多见。 急救处理:
(1)放低头部,抬高脚部,使其静躺,解开衣服纽扣,松缓带子。
(2)以纸条刺激鼻孔
为了恢复患者意识,可以纸条刺激鼻孔
(3)保持体温
盖上毛毯保温,如果意识尚未恢复,请接受医生治疗
中暑
症状:头疼、头晕、耳鸣、眼花、口渴甚至昏迷。 应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1)将病儿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其衣扣,让其躺下休息。
(2)用凉毛巾冷敷头部,用扇子扇风,帮助散热。
(3)让病儿喝一些清凉饮料,或口服十滴水、人丹等。 注意:炎热的夏季户外活动时间应避开早10点半至下午2点半。炎热季节幼儿可在树荫或阴凉下游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天气炎热时教师应提醒幼儿多喝水。
噎住
被食物噎住时,抢救的“黄金时间”是在1-4分钟,4分钟内还无法将堵塞物取出,那孩子窒息死亡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出现窒息,但仍保留心跳,只要尽快进行抢救,患儿都可以抢救过来。
首先要先拨打120,在等待救援的同时,要依据患儿的清醒程度进行家庭急救。
对于神志清楚的噎食患儿 要使其主动用力咳嗽,通过咳嗽产生的气流,将堵塞呼吸通道的食物清除出来,或造成可以保持呼吸的空隙; 同时要让患儿坐着,上身前倾,施救者在患儿的背后两肩胛之间,以手掌根部快速有力地拍击四下; 或者施救者以双臂,从患儿背后合抱其腰部,手在前合成手掌,对准患儿上腹部,以拇指侧快速向内上方冲击四次; 以 便把气道内或声门处的食物排出,或造成空隙而恢复呼吸。
对于神志不清的噎食患儿让患儿侧卧,也可倒提患儿双脚,然后斜抱住身体,救护者一面用一指压下患儿的舌头,一面在患儿的背后两肩胛之间,以手掌根部快速有力地拍击四下; 或者让患儿仰卧,头后仰,救护者以一手掌根顶住患儿上腹,快速向内上方冲击四次。
对于进食黏稠食物的噎食患儿 如进食“汤圆”、“年糕”等黏性比较大的食物所出现的噎食,除用上述介绍的办法之外,可采取用手指掏出,或夹出堵塞食物的办法。取侧卧位,以食指或食指及中指,沿喉咙的内壁伸入喉咙深处,掏出或夹出食物。
用上述各种方法都未能解决问题的患儿,要积极进行“压胸人工呼吸”,即让患儿仰卧地上,救护者跪姿握住患儿双手,在患儿胸部推压之后,立即举其双手至肩膀以上,反复施行.
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
课时安排:6课时
教学内容:意外伤害的处理
教学目标:
了解婴儿意外伤害的相关知识
掌握婴幼儿意外伤害的处理技巧
教学过程
导入
意外伤害已构成儿童严重的健康问题。
常见外伤
(1)跌倒蹭破皮肤的处理
观察伤口的深浅,若伤口较浅仅仅蹭破了表皮,只需将伤口处的泥沙清理干净即可。如果伤口较深有出血,应该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洁伤口,并用消毒水消毒伤口,处理后无需包扎。若伤势较严重,需去医院治疗。
(2)扎刺的处理
如被带刺的花草、木棍、竹棍等。竹刺、木刺扎人皮肤后,有时有一部分露出皮肤,有刺痛感,应立即取出。具体处理办法是:先将伤口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消毒过的针或镊子顺着刺的方向把刺全部挑、拔出来,不应有残留,并挤出淤血,随后再用酒精消毒伤口。如果刺扎在了指甲里或难以拔除,应送医院处理。
(3)剪刀、小刀等文具的划伤与切伤的处理
幼儿在使用剪刀、小刀等文具或触摸纸边、草叶和打碎的玻璃器具、陶器时,都可能会发生手被划破的事故。具体处理办
法是:用干净的纱布按压伤口止血,止血后,在伤口周围用75的酒精由里向外消毒,敷上消毒纱布,用绷带包扎。如果是玻璃器皿扎伤,应先用清水清理伤口,用镊子清除碎玻璃片,消毒后进行包扎。
(4)挤伤的处理
婴幼儿的手指经常被门、抽屉挤伤,给幼儿造成痛苦,严重时,可出现指甲脱落的现象,应及时发现并处理。具体办法是:若无破损,可用水冲洗,进行冷敷,以便减轻痛苦疼痛难忍时,可将受伤的手指高举过心脏,缓解痛苦。若有出血,应消毒、包扎、冷敷。若指甲掀开或脱落,应立即去医院。
(5)碰伤
碰伤多数都是头部,幼儿由于身体发育特点,2—4岁幼儿头颅占整个身体比重的四分之一,跌倒后头先着地,平地上一般只擦破皮,淤血,如果没有破皮,可迅速采用冷敷的方法,防止皮下继续出血,以达到止血、消肿、止痛的目的。具体操作方法为:用毛巾包上冰块、冰棒,或蘸冷水冷敷5—10分钟,然后将清油(生) 涂在患处。破皮先清创并检查伤口深度,一般浅表性破皮处理用生理盐水清创,然后敷创可贴,这样,没有刺激感,幼儿不会因为跌倒后惊慌、疼痛再加上药物刺激而大哭不止。
(6)跌伤
注意幼儿创伤部位和幼儿跌倒损伤后的反应,如果发现幼儿跌倒后,有一段时间意识丧失,几秒十几秒后才有反应,应该注意观察,有无呕吐、嗜睡等。幼儿园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立刻将幼儿平抱着送医院检查处理,观察数小时,严重跌伤昏迷醒来后,观察护理时应每隔一小时叫醒幼儿一次或遵从医嘱。
(7)骨折
幼儿跌倒后,身体某部位着地,并且不能立刻爬起来,要了解着地部位及当时详情,不要牵拉或强行抱起幼儿,让他自
己试着起来,并注意观察受伤部位,如腿部、脚等部位发生骨折,不能站立行走,应寻找硬板将孩子托起来送到医院救治,否则,孩子骨折移位将影响医生治疗。
(8)头部摔伤
幼儿玩耍时摔伤头部,不为少见,有时出血,有时不出血。对此,应采取的措施是:
(1)出血时,马上用一块清洁的纱布轻轻按压伤口,以达止血的目的,并及时送医院。
(2)摔伤后未见出血,要对幼儿进行24小时的密切观察,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应及时送往医院急救:
① 受伤后有恶心、呕吐的现象 ② 受伤后有过意识丧失的现象,或正处于意识丧失的状态 ③ 头部剧烈疼痛 ④ 眼、耳、鼻周围有出血症状 ⑤ 有抽风、麻痹、言语障碍等症状。
9)烫伤
处理:冬天隔着衣服烫伤,不能马上揭开衣服,应用食醋泼湿烫伤处附近衣服,再行揭下,以防揭伤表皮
(10)口腔、气管、异物处理
口腔异物。幼儿就餐时由于神经系统不尽完善,调解机制较差,如果没有好的进餐习惯和秩序,吃饭讲话、打闹、不专心,容易将鱼刺、鸡骨等卡在咽部。发生这种情况后不要用让幼儿强行咽下,会划伤食道,引起其他疾患。应细心了解情况,让幼儿张开嘴仔细察看,或带到医院处理,用镊子将卡在咽部的刺取出。
气管异物。幼儿有时会将比较小的物品放在口腔里含着玩,一不留神或讲话时突然卡到气管里,要迅速将幼儿倒提起来,双手提住幼儿小腿,拍打背部令其咳嗽、呕吐出来。这种情况非常危险,有时瞬间就会夺去幼儿生命。应当边救治边及时送往医院。
(11)止鼻血
幼儿鼻出血的常见原因有:鼻部外伤,如碰伤鼻子,或幼儿挖鼻孔损伤了鼻粘膜发热时鼻粘膜充血肿胀,血管脆性增加鼻腔异物。
止鼻血时需注意:
安慰幼儿不要紧张,用口呼吸,头略低。
捏住鼻翼5--10分钟,同时用湿毛巾冷敷鼻部和前额。 若无法止血或幼儿经常出鼻血,应去医院诊治。
(12)虫咬伤
夏秋季节蚊虫增多,被蚊虫叮咬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幼儿中较多见的有被蚊子叮咬、蜂类蛰伤、洋辣子刺伤。蚊子咬伤时可用清凉油、绿药膏、酒精、氨水等涂于患处。蜂和洋辣子刺伤时,伤口处疼痛红肿,此时可先用橡皮膏将皮肤中的刺粘出来,然后用肥皂水涂于伤处。若为黄蜂蛰伤,可将食醋涂于伤处。
(13)惊撅 (抽风)
幼儿出现惊厥的原因很多,高烧惊撅较为常见,如患上感、流脑、中毒性痢疾等均会使幼儿高烧,进而惊顾。此外,由于幼儿缺钙而引起的手足抽搐,或患有颇痈、低血糖或中毒等也会引起幼儿惊厥。幼儿惊厥的表现通常是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头向后仰,眼球凝视,呼吸细弱且不规则,口唇青紫,四肢和单侧或双侧面部抽动,持续的时间可由1--2分钟到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不等。幼儿惊厥后,成人千万不可惊惶失措,不可大声呼叫或用力摇晃、拍打幼儿。对此,应采取以下措施:
(1)让病儿侧卧,便于及时排出分泌物,防止异物人气管。同时,松开衣领、裤带,保持血液循环的畅通。
(2)不要紧搂幼儿,可轻按幼儿抽动的上下肢,避免幼儿从床上摔下。
(3)将毛巾或手绢拧成麻花状放于上下牙之间,以免幼儿咬伤舌头。但如果病儿牙关紧闭,无法塞人毛巾,不可硬撬。
(4)随时擦去痰涕。
(5)用针刺或重压人中穴,即唇沟的上三分之一处。 注意:在急救处理的同时,应做好去医院的准备工作。当幼儿发烧时,切忌包裹过严过厚,否则会使体温持续上升,导致惊厥。
无论是什么情况,婴幼儿突然晕厥都必须马上送医院。 因为即便是一些良性的晕厥,对小孩而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晕厥是过去一直没有异常,突然脑部血液供应不足,促使脸色发白、呕吐、眩晕,甚至意识不清。
过度疲劳、长时间站立、惊讶、恐慌、外伤等精神或肉体上的刺激,都会引起此现象,幼儿到学童期的孩子更为多见。 急救处理:
(1)放低头部,抬高脚部,使其静躺,解开衣服纽扣,松缓带子。
(2)以纸条刺激鼻孔
为了恢复患者意识,可以纸条刺激鼻孔
(3)保持体温
盖上毛毯保温,如果意识尚未恢复,请接受医生治疗
中暑
症状:头疼、头晕、耳鸣、眼花、口渴甚至昏迷。 应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1)将病儿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其衣扣,让其躺下休息。
(2)用凉毛巾冷敷头部,用扇子扇风,帮助散热。
(3)让病儿喝一些清凉饮料,或口服十滴水、人丹等。 注意:炎热的夏季户外活动时间应避开早10点半至下午2点半。炎热季节幼儿可在树荫或阴凉下游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天气炎热时教师应提醒幼儿多喝水。
噎住
被食物噎住时,抢救的“黄金时间”是在1-4分钟,4分钟内还无法将堵塞物取出,那孩子窒息死亡的可能性就很大。如果出现窒息,但仍保留心跳,只要尽快进行抢救,患儿都可以抢救过来。
首先要先拨打120,在等待救援的同时,要依据患儿的清醒程度进行家庭急救。
对于神志清楚的噎食患儿 要使其主动用力咳嗽,通过咳嗽产生的气流,将堵塞呼吸通道的食物清除出来,或造成可以保持呼吸的空隙; 同时要让患儿坐着,上身前倾,施救者在患儿的背后两肩胛之间,以手掌根部快速有力地拍击四下; 或者施救者以双臂,从患儿背后合抱其腰部,手在前合成手掌,对准患儿上腹部,以拇指侧快速向内上方冲击四次; 以 便把气道内或声门处的食物排出,或造成空隙而恢复呼吸。
对于神志不清的噎食患儿让患儿侧卧,也可倒提患儿双脚,然后斜抱住身体,救护者一面用一指压下患儿的舌头,一面在患儿的背后两肩胛之间,以手掌根部快速有力地拍击四下; 或者让患儿仰卧,头后仰,救护者以一手掌根顶住患儿上腹,快速向内上方冲击四次。
对于进食黏稠食物的噎食患儿 如进食“汤圆”、“年糕”等黏性比较大的食物所出现的噎食,除用上述介绍的办法之外,可采取用手指掏出,或夹出堵塞食物的办法。取侧卧位,以食指或食指及中指,沿喉咙的内壁伸入喉咙深处,掏出或夹出食物。
用上述各种方法都未能解决问题的患儿,要积极进行“压胸人工呼吸”,即让患儿仰卧地上,救护者跪姿握住患儿双手,在患儿胸部推压之后,立即举其双手至肩膀以上,反复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