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申报序号:
第六届教学设计参评作品申报表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第1课时, 36页——37页
一、设计思路
1、“体积与容积”是小学数学几何领域和图形的的重要基础性概念。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和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单位转换和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2、猜测、直观、体验是创造的基础。 3、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把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活动。教材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实物进行实验操作,理解体积的概念。教材关注了概念的理解和空间观念的培养,更重视了知识背后蕴含的思想和策略的感悟,以及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学情分析:
学习本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孰大孰小的感受及容器内装水多与少的体验。把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实验活动与抽象的概念联系起来,并通过操作与交流,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体积和容积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与容积,进一步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大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生活中的常识,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和形状变化无关的原理,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合作等合作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活动中,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在操作、交流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课件、两个相同的量杯、两个大小不同的容器、红薯和土豆各一个、水、魔方、墨水瓶、橡皮泥、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 2、学具准备:
若干个个棱长为3厘米的小正方体。
三、教学过程
(一)、展标定向
师:(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片)同学们刚才观看了乌鸦喝水的
过程,想一想,它是用了什么办法让自己喝到水的呢?
生:勤快的乌鸦不断的给瓶子里叼石头,瓶子里的水面升高了就能喝到水了。 师:那想一想为什么水面升高了?
生:因为石头放进去了底下的位置被石头给占了,水面就上升了。 师:那那位同学还能不能再补充点呢?
生:说明石头占了瓶子里面水的空间,更准确的说是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 (二)、自主学习
1、利用教室里的物体来认识空间。
师:右手拿一本新华字典,左手拿一瓶墨水(小瓶),同学们,这两个物体也占空间吗?
生:当然占有。
师:那仔细观察下,那个物体所占空间大?哪一个占空间小? 生:新华字典占的空间大,墨水瓶占的空间小。
师: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比如说老师讲桌占空间大,
同学的课桌相比较而言就占空间小,那同学们能不能举几个例子呢?(在小组内说说)
学生互相发言,热情很高,学习兴趣很浓。 2、利用实验来比较占据空间的大小,归纳体积的概念。
师:老师拿出一个土豆和红薯,它们形状不同,体积接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谁占得空间大?那个占的空间小?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生:不好比较。
师:看来我们只凭观察也很难看出谁的空间大,谁的空间小。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同学们看课本36页,看能不能找到比较的方法。(小组内交流讨论) (三)、智慧引领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知不知道怎么样测量土豆和红薯的空间大小呢?哪一组来前面来实际测量一下。(教师已经准备好测量工具--两个相同的量杯、水、土豆和红薯)
各个小组争先恐后想上台实际操作。
师:让第五小组来操作,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第五小组的操作方法是不是和你们的一样,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或建议等实验结束后举手提出。
第五小组十分认真的测量,四名同学配合很默契,其他同学都在仔细观察,生怕那一个细节没看到。
师:实验已经结束了,我们让第五小组的代表来阐述下他们是怎么样来测量的。
生(组长):我们先给两个相同的量杯倒入相同的水,都是300毫升,然后放入土豆和红薯,土豆和红薯占了水的空间,水面上升,再记量水的位置,土豆是420毫升,红薯的440毫升,所以红薯占的空间大。
师:同学觉得这个小组长说的怎么样呢,是不是和你们想的一样呢? 生:一样。
师:通过实验测量,放土豆的量杯水面上升少,放红薯的量杯水面上升得多。那说明了什么呢?(土豆的体积小,红薯的体积大)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了土豆和红薯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大小是不一样的。在数学中,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探究容积。
出示36页最下面的两个量杯,这两个杯子哪个装的水较多? 生(1):高杯子。 生(2):低杯子。
生(3):不一定,有眼看不出来,应该想个办法来比较一下。 师:请你们想个办法来比较一下。
生:先把两个杯子都装满水,再分别把水倒入第三个杯子,以第三个杯子水的多少来判断哪个量杯水较多。
师:通过实验结果证明低杯子的水较多。两个杯子装的水不同,说明两个杯子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出示概念: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师:哪位同学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容积?
生(1):文具盒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是纸箱的容积。 生(2):冰箱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是冰箱的容积。
师:举起半杯水,杯中的水的体积是这个杯子的容积吗?为什么? 生:不能,以为没有装满。 (四)、当堂训练
1、一团橡皮泥,淘气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吧它捏成球。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互相交流。
生:一样大。因为橡皮泥占空间的大小没有变,只是形状改变了。
2、用相同数量的硬币分别垒成下图的形状,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生:一元硬币比一角硬币大。左边一元硬币和右边一元硬币一样大,只不过是形状不一样,体积是一样大的,因为都是由十个一元硬币垒成的。
3、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
生:笑笑垒的体积比淘气垒的体积大。因为都是用相同的小正方体来垒,那就是看谁用的小正方体多,那个体积就大。
4、在小组内用自己准备的小正方体来垒。比较看哪位同学的大?哪位同学的小? 5、作业布置。(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指导) 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四、教学反思
概念要注重形象化,更要注重再抽象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和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单位转换和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展标定向。
在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乌鸦喝水”的短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思考想想象放进石头水面升高这个现象,初步了解空间概念。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用类推迁移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具体实验操作,总结体积的概念。进行容积教学时,采用观察的方法,明确什么是容器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
三、智慧引领,总结归纳。
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归纳之后,利用生活中的实物比较,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学生正确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和意义。 四、当堂训练,针对性的练习,提升概念。
通过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提升“体积与容积”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体积与容积的深层理解,设计了较典型的练习题,进一步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这节课也有以下几个问题:1、教学体积、容积的概念时,没有考虑周全,忽略全方位的学生学习自主性,较直接的把体积的概念公众于课堂,没有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教师的提问问题有效性不强,导致学生不能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的会打问题,有模棱两可现象。3、讲解练习题时,我把体积与容积的概念和意义不耐其烦的多次讲解,导致时间不能充分利用。
设计思路图
附件2 申报序号:
第六届教学设计参评作品申报表
《体积与容积》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长方体(二),第1课时, 36页——37页
一、设计思路
1、“体积与容积”是小学数学几何领域和图形的的重要基础性概念。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和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单位转换和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2、猜测、直观、体验是创造的基础。 3、教材分析:
体积与容积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把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活动。教材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具体的实物进行实验操作,理解体积的概念。教材关注了概念的理解和空间观念的培养,更重视了知识背后蕴含的思想和策略的感悟,以及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学情分析:
学习本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孰大孰小的感受及容器内装水多与少的体验。把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实验活动与抽象的概念联系起来,并通过操作与交流,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体积和容积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与容积,进一步有效区分物体的体积和容积 ,初步学会比较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大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够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生活中的常识,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和形状变化无关的原理,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合作等合作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活动中,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含义。 教学难点
通过猜测、观察、操作等数学活动,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在操作、交流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
课件、两个相同的量杯、两个大小不同的容器、红薯和土豆各一个、水、魔方、墨水瓶、橡皮泥、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体。 2、学具准备:
若干个个棱长为3厘米的小正方体。
三、教学过程
(一)、展标定向
师:(播放乌鸦喝水的动画片)同学们刚才观看了乌鸦喝水的
过程,想一想,它是用了什么办法让自己喝到水的呢?
生:勤快的乌鸦不断的给瓶子里叼石头,瓶子里的水面升高了就能喝到水了。 师:那想一想为什么水面升高了?
生:因为石头放进去了底下的位置被石头给占了,水面就上升了。 师:那那位同学还能不能再补充点呢?
生:说明石头占了瓶子里面水的空间,更准确的说是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 (二)、自主学习
1、利用教室里的物体来认识空间。
师:右手拿一本新华字典,左手拿一瓶墨水(小瓶),同学们,这两个物体也占空间吗?
生:当然占有。
师:那仔细观察下,那个物体所占空间大?哪一个占空间小? 生:新华字典占的空间大,墨水瓶占的空间小。
师:我们周围有很多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比如说老师讲桌占空间大,
同学的课桌相比较而言就占空间小,那同学们能不能举几个例子呢?(在小组内说说)
学生互相发言,热情很高,学习兴趣很浓。 2、利用实验来比较占据空间的大小,归纳体积的概念。
师:老师拿出一个土豆和红薯,它们形状不同,体积接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谁占得空间大?那个占的空间小?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生:不好比较。
师:看来我们只凭观察也很难看出谁的空间大,谁的空间小。我们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同学们看课本36页,看能不能找到比较的方法。(小组内交流讨论) (三)、智慧引领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知不知道怎么样测量土豆和红薯的空间大小呢?哪一组来前面来实际测量一下。(教师已经准备好测量工具--两个相同的量杯、水、土豆和红薯)
各个小组争先恐后想上台实际操作。
师:让第五小组来操作,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第五小组的操作方法是不是和你们的一样,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或建议等实验结束后举手提出。
第五小组十分认真的测量,四名同学配合很默契,其他同学都在仔细观察,生怕那一个细节没看到。
师:实验已经结束了,我们让第五小组的代表来阐述下他们是怎么样来测量的。
生(组长):我们先给两个相同的量杯倒入相同的水,都是300毫升,然后放入土豆和红薯,土豆和红薯占了水的空间,水面上升,再记量水的位置,土豆是420毫升,红薯的440毫升,所以红薯占的空间大。
师:同学觉得这个小组长说的怎么样呢,是不是和你们想的一样呢? 生:一样。
师:通过实验测量,放土豆的量杯水面上升少,放红薯的量杯水面上升得多。那说明了什么呢?(土豆的体积小,红薯的体积大)
师:从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知道了土豆和红薯都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的空间大小是不一样的。在数学中,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探究容积。
出示36页最下面的两个量杯,这两个杯子哪个装的水较多? 生(1):高杯子。 生(2):低杯子。
生(3):不一定,有眼看不出来,应该想个办法来比较一下。 师:请你们想个办法来比较一下。
生:先把两个杯子都装满水,再分别把水倒入第三个杯子,以第三个杯子水的多少来判断哪个量杯水较多。
师:通过实验结果证明低杯子的水较多。两个杯子装的水不同,说明两个杯子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出示概念: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师:哪位同学能举例说一说什么是物体的容积?
生(1):文具盒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是纸箱的容积。 生(2):冰箱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就是冰箱的容积。
师:举起半杯水,杯中的水的体积是这个杯子的容积吗?为什么? 生:不能,以为没有装满。 (四)、当堂训练
1、一团橡皮泥,淘气第一次把它捏成长方体,第二次吧它捏成球。捏成的两个物体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互相交流。
生:一样大。因为橡皮泥占空间的大小没有变,只是形状改变了。
2、用相同数量的硬币分别垒成下图的形状,哪一个体积大?为什么?
生:一元硬币比一角硬币大。左边一元硬币和右边一元硬币一样大,只不过是形状不一样,体积是一样大的,因为都是由十个一元硬币垒成的。
3、谁搭的长方体体积大?
生:笑笑垒的体积比淘气垒的体积大。因为都是用相同的小正方体来垒,那就是看谁用的小正方体多,那个体积就大。
4、在小组内用自己准备的小正方体来垒。比较看哪位同学的大?哪位同学的小? 5、作业布置。(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指导) 板书设计
《体积与容积》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容器的容积。
四、教学反思
概念要注重形象化,更要注重再抽象
体积与容积的学习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和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为将来进一步学习单位转换和计算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展标定向。
在教学本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乌鸦喝水”的短片,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思考想想象放进石头水面升高这个现象,初步了解空间概念。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用类推迁移的方法,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具体实验操作,总结体积的概念。进行容积教学时,采用观察的方法,明确什么是容器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
三、智慧引领,总结归纳。
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归纳之后,利用生活中的实物比较,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学生正确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和意义。 四、当堂训练,针对性的练习,提升概念。
通过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提升“体积与容积”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体积与容积的深层理解,设计了较典型的练习题,进一步理解体积与容积的意义。 这节课也有以下几个问题:1、教学体积、容积的概念时,没有考虑周全,忽略全方位的学生学习自主性,较直接的把体积的概念公众于课堂,没有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教师的提问问题有效性不强,导致学生不能单刀直入、直奔主题的会打问题,有模棱两可现象。3、讲解练习题时,我把体积与容积的概念和意义不耐其烦的多次讲解,导致时间不能充分利用。
设计思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