盾构始发准备工作顺序

1、盾构始发准备工作:

盾构掘进施工的竖井

始发工作井:

满足盾构掘进机安装和出洞施工的要求接收工作井:

盾构隧道掘进完成后进入接收井,满足盾构拆卸或转场吊装移位的工作空间要求

竖井施工方法:

沉井法、地下连续墙围护、钢板桩围护

⑴凿除洞门混凝土

施工流程:搭设脚手架→开孔检验加固效果→凿除洞门第一层混凝土→安装橡胶帘布板和翻板→安装防磕头装置。

盾构始发前需在洞门上开16个观察孔,观察是否有渗漏水现象,若有渗漏水现象,马上封堵观察孔,采用冷冻法加固的洞门,继续冷冻,延长冻结时间。采用旋喷桩加固的洞门,采用注浆法止水,直至观察孔不再渗漏水为止。

当现场满足以下要求时开始始发:

⑴工作井已按设计要求完成并通过验收,其标高、轴线、结构强度等各项技术参数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能满足盾构施工各阶段受力要求(端头井结构尺寸和洞门中心已复核且符合设计要求);

⑵盾构推进、始发/到达施工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评审意见已予落实或整改,监理细则已编制审批;

⑶测量、监测方案已审批,监测控制点已按监测方案布置好,且已测取初始值;

⑷井下控制点已布设且固定;

⑸要求的各项端头措施(端头加固、降水、冷冻等)已经完成,各项指标已经达到设计要求并有检测报告;

⑹洞门探孔已打,未发现异常情况并满足始发/到达要求;

⑺始发/接收托架架已经设计验算,结构强度满足要求;

⑻对盾构隧道沿线的建(构)筑物、管线等设施现有状况及其承受变形的能力已完成调查,并且制订好切实可行的防御措施;

⑼施工现场技术交底(含各施工工艺和步骤)已按要求完成;

⑽人员、机械、材料按要求到位(盾构以及大型起重设备拼装就位,并通过相关部门验收);

⑾对本工程潜在的风险进行辩识和分析,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并落实抢险设备、材料、人员、方案等;

⑿已落实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及规范规定的其它要求。

(2)盾构始发

①在洞圈内侧沿发射架轨道直线方向焊接2块防磕头装置,高度与钢轨保持一致。

②盾构初期掘进时前期出土及管片下井由车站预留出土孔进行。当台车完全进入隧道后,出土及管片下井转至端头井开口环处进行。

防磕头装置详图

③当盾构进入洞圈立即进行洞圈帘布的整理工作。盾构机通过防磕头装置时不旋转刀盘。

④初始发时盾构平推,用刀盘切削土体。由于位于加固区域内,土体较硬,为控制轴线、保护刀盘,土压力应略低于理论值,保持在0.15MPa,推进速度不宜过快,宜小于2.0cm/min;并在推进时按土体加固的情况在盾构的正面加入发泡剂,以减少刀盘所受扭矩,降低总推力,改善刀盘受力情况,同时改良正面土体,便于土体排出。出加固区后为防止盾构“磕头”,将平衡土压力值设定稍高于理论值;盾构推进轴线略大于设计坡度。同时根据地层变形量等监控信息对平衡压力设定值、推进速度等施工参数及时调整。

⑤盾构始发要注意盾构推进力不能大于后靠的结构承受力,要观察钢后靠的变形情况,如发现变形较大要及时采取措施,以免管片上浮。负环管片间加衬石棉橡胶板缓冲垫。

⑥洞口洞圈环形钢板上预留开启的2#阀门1只。当盾尾全部始发时,固定好扇形板,启动盾尾注浆,填充盾尾后空腔,待阀门出浆后关闭阀门,开始掘进且同步注浆。

⑦当盾尾脱出工作井壁后,调整洞圈止水装置中的圆环板并与洞门特殊管片焊接成一体,防止水、土的流失造成地面塌陷或下沉。

您的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1、盾构始发准备工作:

盾构掘进施工的竖井

始发工作井:

满足盾构掘进机安装和出洞施工的要求接收工作井:

盾构隧道掘进完成后进入接收井,满足盾构拆卸或转场吊装移位的工作空间要求

竖井施工方法:

沉井法、地下连续墙围护、钢板桩围护

⑴凿除洞门混凝土

施工流程:搭设脚手架→开孔检验加固效果→凿除洞门第一层混凝土→安装橡胶帘布板和翻板→安装防磕头装置。

盾构始发前需在洞门上开16个观察孔,观察是否有渗漏水现象,若有渗漏水现象,马上封堵观察孔,采用冷冻法加固的洞门,继续冷冻,延长冻结时间。采用旋喷桩加固的洞门,采用注浆法止水,直至观察孔不再渗漏水为止。

当现场满足以下要求时开始始发:

⑴工作井已按设计要求完成并通过验收,其标高、轴线、结构强度等各项技术参数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能满足盾构施工各阶段受力要求(端头井结构尺寸和洞门中心已复核且符合设计要求);

⑵盾构推进、始发/到达施工方案已通过专家评审,评审意见已予落实或整改,监理细则已编制审批;

⑶测量、监测方案已审批,监测控制点已按监测方案布置好,且已测取初始值;

⑷井下控制点已布设且固定;

⑸要求的各项端头措施(端头加固、降水、冷冻等)已经完成,各项指标已经达到设计要求并有检测报告;

⑹洞门探孔已打,未发现异常情况并满足始发/到达要求;

⑺始发/接收托架架已经设计验算,结构强度满足要求;

⑻对盾构隧道沿线的建(构)筑物、管线等设施现有状况及其承受变形的能力已完成调查,并且制订好切实可行的防御措施;

⑼施工现场技术交底(含各施工工艺和步骤)已按要求完成;

⑽人员、机械、材料按要求到位(盾构以及大型起重设备拼装就位,并通过相关部门验收);

⑾对本工程潜在的风险进行辩识和分析,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并落实抢险设备、材料、人员、方案等;

⑿已落实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及规范规定的其它要求。

(2)盾构始发

①在洞圈内侧沿发射架轨道直线方向焊接2块防磕头装置,高度与钢轨保持一致。

②盾构初期掘进时前期出土及管片下井由车站预留出土孔进行。当台车完全进入隧道后,出土及管片下井转至端头井开口环处进行。

防磕头装置详图

③当盾构进入洞圈立即进行洞圈帘布的整理工作。盾构机通过防磕头装置时不旋转刀盘。

④初始发时盾构平推,用刀盘切削土体。由于位于加固区域内,土体较硬,为控制轴线、保护刀盘,土压力应略低于理论值,保持在0.15MPa,推进速度不宜过快,宜小于2.0cm/min;并在推进时按土体加固的情况在盾构的正面加入发泡剂,以减少刀盘所受扭矩,降低总推力,改善刀盘受力情况,同时改良正面土体,便于土体排出。出加固区后为防止盾构“磕头”,将平衡土压力值设定稍高于理论值;盾构推进轴线略大于设计坡度。同时根据地层变形量等监控信息对平衡压力设定值、推进速度等施工参数及时调整。

⑤盾构始发要注意盾构推进力不能大于后靠的结构承受力,要观察钢后靠的变形情况,如发现变形较大要及时采取措施,以免管片上浮。负环管片间加衬石棉橡胶板缓冲垫。

⑥洞口洞圈环形钢板上预留开启的2#阀门1只。当盾尾全部始发时,固定好扇形板,启动盾尾注浆,填充盾尾后空腔,待阀门出浆后关闭阀门,开始掘进且同步注浆。

⑦当盾尾脱出工作井壁后,调整洞圈止水装置中的圆环板并与洞门特殊管片焊接成一体,防止水、土的流失造成地面塌陷或下沉。

您的转发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相关文章

  • 破洞门方案
  • XXX 土建工程 洞门破除专项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 有限公司 XXXXXXXX 标项目部 XXXX 年XX 月XX 日 目 录 1.编制目的及编制依据 ···································· ...查看


  • 泥水平衡盾构始发
  • 用户篇 盾 工 程 广州新城泥水平衡盾构始发技术 Construction start technique with slurry shield machine in Xincheng,Guangzhou 杨自华,钟志全 YANG Zi-h ...查看


  • 盾构质量管理
  • 1 盾构始发阶段 1.1 盾构端头井土体加固(始发)等相关质量控制 在盾构始发时,提高地基强度,防止沉陷,防止地下水突出及土砂等流入端头井内,需进行洞圈周围土体的加固和改良.常用方法有搅拌桩法.药液注入法.冻结法等.无论采取何种方法,加固和 ...查看


  • 盾构始发洞门破除方案
  • 目录 一.编制依据 ...................................................................................................... 1 二.工程概 ...查看


  • 洞门破除方案
  • 天津地铁六号线土建工程17标 鞍山西道站-天拖站-一中心医院站-红旗南路站盾构区间洞门凿除施工方案 编 制: 校 对: 审 定: 中煤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红旗南路盾构项目部 二零一四年七月 目 录 1. 编制目的及编制依据 ......... ...查看


  • 盾构法施工工艺综合分析
  • 盾构法施工工艺综合分析 摘要 目前,城市地铁隧道施工主要是采用盾构法.本文依据现有的文献资料对盾构法施工的发展史.盾构的分类.盾构的基本构造.盾构施工工艺.盾构的选型等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并针对盾构法施工的成本价格分析.盾构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 ...查看


  • 盾构机整体过站方案
  • 盾构机整体 滚轮轨道过站施工方案 二O一二年六月二十六日 目 录 1 盾构机整体滚轮轨道过站 ................................ 3 1.1 盾构机过站准备 .......................... ...查看


  • 盾构施工过程质量通病原因及预防
  • 盾构施工过程质量通病分析及预防 盾构施工过程包括盾构始发接收和正常掘进, 始发接收和正常掘进是隧道施工中的两道关键工序.因此,加强这两道工序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对两道工序分别进行分析. 盾构正常掘进: 盾构掘进是盾构法隧道施工的主要 ...查看


  • 地铁施工盾构过站施工方案
  • 目 录 1.编制目的及依据................................................... 2 1.1.编制目的 ............................................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