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潭的传说]课堂教学观摩与感想

  内容摘要:该文结合《日月潭的传说》的课堂教学观摩,从课堂教学观察:实录片断与简评;课堂教学观察后感:评析与感悟两个方面谈一些后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听课观摩 后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笔者认为,积极开展同行间的听课观摩,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既是开发新课改中生成的人力资源,又是实施新课程中的校本培训。下面结合《日月潭的传说》的课堂教学观摩,就此谈一些后感。

  一.课堂教学观察:实录片断与简评

  【课堂实录片断1】出示句子:可是,到哪里去找水性特别好的人呢?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呢?人们一筹莫展。

  师:人们“一筹莫展”的样子会是怎样的呢?请你们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生:村民们一个个紧锁眉头,不住地唉声叹气。

  生:有的人一脸焦急,来回走动,可能还不住地喃喃自语:“这可怎么办呢?”

  生:有的村民可能还会不住地搓手,急得直跺脚呢!

  师:刚才大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把村民们一筹莫展的样子讲得有声有色。接下来能不能把你们听到的和看到的连在一起,用总分句式把人们一筹莫展的样子说具体呢?

  出示句式:人们一筹莫展:有的……有的……还有的……

  生:人们一筹莫展:有的愁容满面,不住地唉声叹气;有的在屋里来回走动,时不时还搓着手;还有的急得直跺脚,嘴里还嚷嚷着:这下没有了太阳可怎么办?

  ……

  【简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将简单的一个词读丰实,读深刻了,复述也变得更加有情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训练了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升了智慧。

  【课堂实录片断2】出示句子: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师:读着这句话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我们在二年级的课文《沉香救母》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子。

  生点头。

  师:不过,《沉香救母》中的描写可比这儿具体多了,今天我们就能把以前学到的知识迁移过来派上用场了,快试试吧。

  出示填空:一路上,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知道翻过了 ,也不知道跨过了 。饿了 ;渴了 ;累了 。他们的脚上 ;身上 。真是吃尽了 !

  生:(讨论后)一路上,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知道翻过了多少座山,也不知道跨过了多少条河。饿了摘野果子吃,渴了捧水喝,累了就在山洞里睡觉。他们的脚上都磨破了。身上也划出了很多口子。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

  师:文中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被你们这么一复述多具体、生动啊!听众们仿佛身临其境了一番。

  出示: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

  生朗读。

  师:同样这场景也很熟悉,我们在哪篇文章中夜读到过?

  生:《哪吒闹海》。

  师:我给你们一些词语,仿照着《哪吒闹海》中哪吒和恶龙激战的片段,也来把这个场面说具体吧。

  出示词语:张开血盆大口;伸出利爪;猛扑;一闪;躲;纵身;趁势;举起

  生:回到潭边,他们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恶龙展开了搏斗。恶龙张开血盆大口,张牙舞爪地向他们猛扑过来,他们灵巧地一闪,躲到了一边,恶龙扑了个空。他们趁势纵身一跃,举起金斧头奋力一砍,恶龙倒了下去。

  ……

  师:刚才同学们运用以前学习的知识,想象并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吃尽了千辛万苦和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的画面,把故事复述得更加精彩了,你们可真了不起。

  【简评】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新的问题,这就是一种智慧。在这样的教学细节中,我们能看到教者的意图很明确,效果很明显。

  二.课堂教学观察后感:评析与感悟

  (一)智慧需要一个支点

  《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传记小说,课文浅显易懂,怎样把握教学目标呢?教者独具慧眼,选择了“创造性复述”,真正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改理念。平常,我们面对“复述”这一教法,经常是弹性地教学安排,课堂时间有余,就象征性地带一带,这个带一带也只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已,课堂时间不够的话也就忽略了。就是这样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小环节,教者却独具慧眼,为“复述”注入了新的血液,让它焕发出光彩、活力,从而也提升了课堂内涵。

  这一教学环节的确立,也为本堂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支点,学生将经历一次发散思维的过程,没有老套的标准模式,有的是创造性的开放式思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习得的将不仅仅是一些固态的知识,而是一种具有延展性、灵动性的智慧。

  教学环节可谓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灵魂,决定着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可是真正想要在课堂中实现简约却甚不易,因为语文课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发展思维、培养语感、提高表达与写作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五花八门,甚至很难罗列周全。在一节课时间里就想使学生各项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这是不切实际的。仅一堂语文课而言,教学目标不能臃肿泛化,需要简明、适当,就是指在有限的一堂课时间内,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学情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在钻研教材,细读文本的时候,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一个支点,切实解决一个问题,提升一项能力,发展一种智慧。

  (二)智慧需要一种方式

  传统语文课堂,总是习惯于一问一答,牵一步进一步的方式来讲读文本,为传授知识而教,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确实也能让孩子学习到一些知识,但是这种知识是可以计量的,静态不变的,它无法转化为智慧。智慧的训练决不能是一个简单的、形式的、枯燥无味,甚至见物不见人的“训练”过程,智慧的生成必定是在一个以生为本的,开放的课堂上,以一种非机械化的,更灵活的一种方式去引导和启迪。   1.在想象中延伸。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把艺术形象比喻成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形诸文字的东西是看得见的“八分之一”,而作品隐藏的内容则如同冰山下的“八分之七”。这就是所谓的思想大于形象,换句话说,文字总是能提供比其形象更多的意蕴,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撤去定格好了的框框,尽可能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将可见,有形的知识转化为无穷的智慧。

  在片段1中,教者并没有采用常规的方式,就“一筹莫展”这个词论词,而是激发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并在点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进行表达,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学生理解了词语,走入了情境,通过自己的思考,信息的再加工,又丰满了这个故事。可谓用心良苦,匠心独运。

  学生的阅读过程不仅是吸收和积累的过程,也应是再创作的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再创作的空间,努力启发,精心点拨,巧妙引导,放手让他们讨论争鸣,在这样的思考辩驳中逐渐形成智慧。

  悉心钻研中年级的教材,会发现文本中有很多值得推敲的“空白”处,那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 如第八册中《祁黄羊》一课中,祁黄羊举荐人才时,对于仇人解狐和儿子祈午的反应并未描写,教者完全可以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走进故事去想象和争论;第七册《说勤奋》一文中,也可引导学生想象华罗庚勤奋苦读的画面来加深对“勤能补拙是良训”的理解……如此实例不胜枚举,只要有心,我们就能找到训练点。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造力的高低。因此,有效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也就在不断的学习训练中积累的智慧。

  2.在迁移中生成。

  固有的知识,尘封在脑海中,如果不加以运用,那永远都是静态的显性的一种状态,可是,如果我们能挖掘出已习得的知识,唤醒这种固有的状态,让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去学习新的内容,解决新的问题,那么,学习习得的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而是一种灵动的智慧。

  教者眼光不仅仅局限在自己所教的一课上,更是注重了不同年段中相同类型课文之间的联系,如片段二中把《日月潭的传说》一文与《沉香救母》《哪吒闹海》这两篇描写传说故事的课文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学习,把单薄的一个故事教得更丰实,更立体了,学生能运用以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提升了学习能力,这种迁移正是智慧的体现。

  我们在教学时,就是需要这样一种整体感和系统感,不能只关注眼前的文本,应该善于发现整个学期乃至整个年段中,所教的教材中存在的异同点,以便能灵活地梳理整合教材。其实,纵观中年级的课文,很多文章存在着相似之处, 如第六册中的《大作家的小老师》和第八册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五册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和第六册的《少年王勃》《李广射虎》;第六册的《微笑着承受一切》和第八册的《永远的白衣战士》等课文,或内容相似,或行文相似,我们如能引导学生去比较,去思辨,去迁移,那么孩子们将会掌握一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学以致用——这正是一种大智慧。

  当我们创设了一个“支点”后,要选取一些灵巧的方法,把这个点放大,点亮,真正启迪孩子的智慧。

  刘维琴,江苏省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教师。

  内容摘要:该文结合《日月潭的传说》的课堂教学观摩,从课堂教学观察:实录片断与简评;课堂教学观察后感:评析与感悟两个方面谈一些后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听课观摩 后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的资源因素。”笔者认为,积极开展同行间的听课观摩,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既是开发新课改中生成的人力资源,又是实施新课程中的校本培训。下面结合《日月潭的传说》的课堂教学观摩,就此谈一些后感。

  一.课堂教学观察:实录片断与简评

  【课堂实录片断1】出示句子:可是,到哪里去找水性特别好的人呢?怎么才能得到阿里山里的金斧头和金剪刀呢?人们一筹莫展。

  师:人们“一筹莫展”的样子会是怎样的呢?请你们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生:村民们一个个紧锁眉头,不住地唉声叹气。

  生:有的人一脸焦急,来回走动,可能还不住地喃喃自语:“这可怎么办呢?”

  生:有的村民可能还会不住地搓手,急得直跺脚呢!

  师:刚才大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抓住了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把村民们一筹莫展的样子讲得有声有色。接下来能不能把你们听到的和看到的连在一起,用总分句式把人们一筹莫展的样子说具体呢?

  出示句式:人们一筹莫展:有的……有的……还有的……

  生:人们一筹莫展:有的愁容满面,不住地唉声叹气;有的在屋里来回走动,时不时还搓着手;还有的急得直跺脚,嘴里还嚷嚷着:这下没有了太阳可怎么办?

  ……

  【简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将简单的一个词读丰实,读深刻了,复述也变得更加有情趣。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训练了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提升了智慧。

  【课堂实录片断2】出示句子:他们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从阿里山的山洞里拿到了金斧头和金剪刀。

  师:读着这句话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我们在二年级的课文《沉香救母》中也读到过这样的句子。

  生点头。

  师:不过,《沉香救母》中的描写可比这儿具体多了,今天我们就能把以前学到的知识迁移过来派上用场了,快试试吧。

  出示填空:一路上,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知道翻过了 ,也不知道跨过了 。饿了 ;渴了 ;累了 。他们的脚上 ;身上 。真是吃尽了 !

  生:(讨论后)一路上,大尖哥和水社姐不知道翻过了多少座山,也不知道跨过了多少条河。饿了摘野果子吃,渴了捧水喝,累了就在山洞里睡觉。他们的脚上都磨破了。身上也划出了很多口子。真是吃尽了千辛万苦!

  ……

  师:文中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被你们这么一复述多具体、生动啊!听众们仿佛身临其境了一番。

  出示:回到潭边,他俩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两条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

  生朗读。

  师:同样这场景也很熟悉,我们在哪篇文章中夜读到过?

  生:《哪吒闹海》。

  师:我给你们一些词语,仿照着《哪吒闹海》中哪吒和恶龙激战的片段,也来把这个场面说具体吧。

  出示词语:张开血盆大口;伸出利爪;猛扑;一闪;躲;纵身;趁势;举起

  生:回到潭边,他们又冒着生命危险,纵身潜入湖底,与恶龙展开了搏斗。恶龙张开血盆大口,张牙舞爪地向他们猛扑过来,他们灵巧地一闪,躲到了一边,恶龙扑了个空。他们趁势纵身一跃,举起金斧头奋力一砍,恶龙倒了下去。

  ……

  师:刚才同学们运用以前学习的知识,想象并描述了大尖哥和水社姐吃尽了千辛万苦和恶龙激战了三天三夜的画面,把故事复述得更加精彩了,你们可真了不起。

  【简评】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新的问题,这就是一种智慧。在这样的教学细节中,我们能看到教者的意图很明确,效果很明显。

  二.课堂教学观察后感:评析与感悟

  (一)智慧需要一个支点

  《日月潭的传说》,是一篇传记小说,课文浅显易懂,怎样把握教学目标呢?教者独具慧眼,选择了“创造性复述”,真正体现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课改理念。平常,我们面对“复述”这一教法,经常是弹性地教学安排,课堂时间有余,就象征性地带一带,这个带一带也只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已,课堂时间不够的话也就忽略了。就是这样一个可有可无的教学小环节,教者却独具慧眼,为“复述”注入了新的血液,让它焕发出光彩、活力,从而也提升了课堂内涵。

  这一教学环节的确立,也为本堂课的学习创设了一个支点,学生将经历一次发散思维的过程,没有老套的标准模式,有的是创造性的开放式思维。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习得的将不仅仅是一些固态的知识,而是一种具有延展性、灵动性的智慧。

  教学环节可谓是课堂教学设计的灵魂,决定着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可是真正想要在课堂中实现简约却甚不易,因为语文课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发展思维、培养语感、提高表达与写作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五花八门,甚至很难罗列周全。在一节课时间里就想使学生各项能力得到全面提升,这是不切实际的。仅一堂语文课而言,教学目标不能臃肿泛化,需要简明、适当,就是指在有限的一堂课时间内,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学情彻底解决一两个学生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在钻研教材,细读文本的时候,我们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创设一个支点,切实解决一个问题,提升一项能力,发展一种智慧。

  (二)智慧需要一种方式

  传统语文课堂,总是习惯于一问一答,牵一步进一步的方式来讲读文本,为传授知识而教,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确实也能让孩子学习到一些知识,但是这种知识是可以计量的,静态不变的,它无法转化为智慧。智慧的训练决不能是一个简单的、形式的、枯燥无味,甚至见物不见人的“训练”过程,智慧的生成必定是在一个以生为本的,开放的课堂上,以一种非机械化的,更灵活的一种方式去引导和启迪。   1.在想象中延伸。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现代作家海明威,把艺术形象比喻成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形诸文字的东西是看得见的“八分之一”,而作品隐藏的内容则如同冰山下的“八分之七”。这就是所谓的思想大于形象,换句话说,文字总是能提供比其形象更多的意蕴,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撤去定格好了的框框,尽可能为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样才能将可见,有形的知识转化为无穷的智慧。

  在片段1中,教者并没有采用常规的方式,就“一筹莫展”这个词论词,而是激发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展开想象,并在点评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和语言进行表达,这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学生理解了词语,走入了情境,通过自己的思考,信息的再加工,又丰满了这个故事。可谓用心良苦,匠心独运。

  学生的阅读过程不仅是吸收和积累的过程,也应是再创作的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再创作的空间,努力启发,精心点拨,巧妙引导,放手让他们讨论争鸣,在这样的思考辩驳中逐渐形成智慧。

  悉心钻研中年级的教材,会发现文本中有很多值得推敲的“空白”处,那就是作品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 如第八册中《祁黄羊》一课中,祁黄羊举荐人才时,对于仇人解狐和儿子祈午的反应并未描写,教者完全可以带领学生穿越时空,走进故事去想象和争论;第七册《说勤奋》一文中,也可引导学生想象华罗庚勤奋苦读的画面来加深对“勤能补拙是良训”的理解……如此实例不胜枚举,只要有心,我们就能找到训练点。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想象力的丰富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创造力的高低。因此,有效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也就在不断的学习训练中积累的智慧。

  2.在迁移中生成。

  固有的知识,尘封在脑海中,如果不加以运用,那永远都是静态的显性的一种状态,可是,如果我们能挖掘出已习得的知识,唤醒这种固有的状态,让学生能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去学习新的内容,解决新的问题,那么,学习习得的不再是一成不变的知识,而是一种灵动的智慧。

  教者眼光不仅仅局限在自己所教的一课上,更是注重了不同年段中相同类型课文之间的联系,如片段二中把《日月潭的传说》一文与《沉香救母》《哪吒闹海》这两篇描写传说故事的课文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学习,把单薄的一个故事教得更丰实,更立体了,学生能运用以前学习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提升了学习能力,这种迁移正是智慧的体现。

  我们在教学时,就是需要这样一种整体感和系统感,不能只关注眼前的文本,应该善于发现整个学期乃至整个年段中,所教的教材中存在的异同点,以便能灵活地梳理整合教材。其实,纵观中年级的课文,很多文章存在着相似之处, 如第六册中的《大作家的小老师》和第八册的《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第五册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和第六册的《少年王勃》《李广射虎》;第六册的《微笑着承受一切》和第八册的《永远的白衣战士》等课文,或内容相似,或行文相似,我们如能引导学生去比较,去思辨,去迁移,那么孩子们将会掌握一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学以致用——这正是一种大智慧。

  当我们创设了一个“支点”后,要选取一些灵巧的方法,把这个点放大,点亮,真正启迪孩子的智慧。

  刘维琴,江苏省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教师。


相关文章

  • 日月潭的传李贤翠
  • <日月潭的传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品味语言,体悟精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体会大尖哥和水社姐舍生忘死,除邪惩恶,为民造福的高贵品质. 3.搜集身边的传说,适当加工并 ...查看


  • 幼儿园开放日活动观摩感想
  • 幼儿园开放日活动观摩感想 11 月 23 日,我终于等来了儿子幼儿园一年一度的对家长开放日.清早,在 儿子一声声的催促和叮咛下,我俩来到了 XX 幼儿园,开始了我盼望已久的开放 日活动.现就这半日的观摩和学习,谈几点我的感受: 一.幼儿园优 ...查看


  • 幼儿园园长教研会感想
  • ****幼儿园园长教研会感想 经过这次园长研讨会后,我觉得像我们这些小型的幼儿园应该像大型的幼儿园学习,从下一个学期我们的思想指导也很重要,我园将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南,扎扎实实地抓好本园教育教学工作,优化幼儿一日生活: ...查看


  • 观苏州优质课感想
  • 观苏州市优质课感想 陆家中心校 陈业飞 教育局组织我们体育老师观摩了四节优秀体育老师的优质课.观摩后获益匪浅! 每节课体育老师都充分运用了新课程理念,通过自身精心准备,教学内容安排得体,教学难度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课的结构合理,教学手段 ...查看


  •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感想
  • XX年8月2日至4日,我县组织了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暑期培训,我幸运地参加了这次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全面而细致,深刻而生动.从县教研室xxxx老师的<如何搞好网络大集体备课>到xxxx老师的<依托集体备课>:从xxxx老师 ...查看


  • 人教版新目标英语 初三 鲁子问-听课感想
  • 高中英语教学观摩 听课感受 ---鲁子问 Cultural Corner 马力维 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2010年3月 高中英语教学观摩听课感受 ---鲁子问 Cultural Corner 2010年3月16日,这是我期盼已久的特殊日子, ...查看


  • 23日月潭的传说教学设计
  • 23日月潭的传说(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学习大尖和水社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太阳和月亮的传说故事,使学生体会他们不畏艰辛.不畏强暴的崇高精神.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词语,理解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 2.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 ...查看


  • 23日月潭的传说
  • 23 日月潭的传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词语,理解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部分常用词语. 2.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3.体会在句中补充相关内容可以将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敬重 ...查看


  • 第14届海峡冰心杯征文比赛暨
  • 第14届海峡冰心杯征文比赛 暨"海峡同心圆,两岸齐腾飞"征文大赛参考题目 "海峡同心圆两岸齐腾飞"征文大赛参考题目 (仅供参考,鼓励自拟) 一.同根同源一脉相承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两岸同胞同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