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摸秋是什么意思

八月十五摸秋是什么意思

文章目录

一、八月十五摸秋是什么意思

二、八月十五摸秋的故事

三、八月十五的习俗

八月十五摸秋是什么意思

1、旧时汉族岁时习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一种祝愿得子的象征活动。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夜,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据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中记载:“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

2、在我国的许多地区,中秋之夜流行着摸秋的习俗。据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中记载:”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那些结婚后未生育的女子,中秋之夜会乘着月光,在小姑子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别人家的田中去偷摘瓜豆。因为汉族民间相传,摸到南瓜的,即可生男孩,因为”南“与”男“谐音,摸到扁豆则生女孩,因为扁豆也称”娥眉豆“。而这一夜,瓜豆之主非但不责怪”偷摘“者,反而以此为乐。八月十五摸秋的故事

1、话说从前,小杨村有一个名叫绣児的女子,她长得如花似玉。十六岁就到了婆家。婆家有两个女儿早已出嫁,全家四口,和睦相处,安居乐业。日子过得很甜。绣児夫妇感情很好,可是结婚五年还没有生儿育女,婆媳之间就出现了隔阂。婆婆常用冷言冷语来讥讽绣児:”人长得是乖,像红漆马桶,来了五六年,莫说生崽,连疖子都生不出,

我今世莫想抱

孙子。“俗话说:冷茶冷饭吃得,冷言冷语听不得。绣児见婆婆冷嘲热讽,心如刀割。她不知躲在房里哭了多少次呢,有时连枕头都哭湿一边。她的公公和丈夫虽没有明讲过,可是哪家的丈夫不想自己的妻子能生儿育女,哪家的公公不想着能抱胖孙孙呢!

2、那年中秋节,她婆家的两个姐姐、姐夫带着他们的儿女来向公婆拜节,绣児为了顺婆婆的意,合家团圆,也不好意思回娘家。婆婆见了那些外孙和外孙女,喜得合不拢嘴。晚上,一轮明月当空,全家人设酒赏月,吃西瓜、月饼,谈笑风生。她婆婆望着那些外孙争食月饼,又是一番冷嘲热讽:”我嫁出的闺女,能生儿育女,有资格上得人家的神龛,我家的命真苦啊,将来还要绝代呢!“婆婆讲个不歇气,连她的两个女儿也说她讲得过分了。

3、幸喜,她的几个外孙还要吃西瓜,婆婆对绣児说道:”屋里没有瓜了,你到后园摘一个来吧!“绣児早就想离开了,她来到屋后的菜园,一时泪如雨下,若不是中秋佳节,她定要放声大哭一场。于是她双脚跪在地上,仰望天空:”苍天啊!早些把我这薄命的女子处死吧。月亮啊!你圆圆的月华总希望人间合家团圆,而在我这苦命人的身上,连找不到一点圆满的痕迹呢。嫦娥啊!你知道人间不育女子的苦楚吗?像我这样可怜的女子,留在世上怎能过呢?“她正准备上吊,一死了之,忽听得她婆婆在喊快拿瓜来。她连忙摘了一个又大又好看的西瓜,交给婆婆。说也奇怪,中秋节后不久,绣児怀孕了,头胎就生了一个男孩。她婆婆高兴极了,再也不对她冷嘲热讽了,绣児在家里地位也越来越高。

4、附近一些不生育的妇女,每当来询问绣児时,她就会讲起中秋节摘西瓜的经过。人们的信仰,瓜是多子的象征。后来,人们知道他们的朋友盼望生儿育女时,就在中秋节晚上,到地里摘瓜,称为”摸秋“,然后把西瓜用鼓乐鞭炮送到朋友家,预兆多子,故名”送喜瓜“,主家以酒食款待。”摸秋“和”送瓜“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八月十五的习俗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偷菜

在古代,许多地方流传着中秋夜”做贼“的习俗。皓月当空,夜深人静的时候,未婚少女们偷偷地出动了,她们蹑手蹑脚,借着月色摸到别人家的菜地上偷菜。

相传,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台湾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3、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大赋名篇《七发》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4

、吃月饼

我国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本文作者:鉴往知来册

八月十五摸秋是什么意思

文章目录

一、八月十五摸秋是什么意思

二、八月十五摸秋的故事

三、八月十五的习俗

八月十五摸秋是什么意思

1、旧时汉族岁时习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一种祝愿得子的象征活动。农历八月十五日(中秋节)夜,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或其他女伴)陪同下,到田野瓜架,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故名。据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中记载:“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

2、在我国的许多地区,中秋之夜流行着摸秋的习俗。据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中记载:”女伴秋夜出游,各于瓜田摘瓜归,为宜男兆,名曰摸秋。“那些结婚后未生育的女子,中秋之夜会乘着月光,在小姑子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到别人家的田中去偷摘瓜豆。因为汉族民间相传,摸到南瓜的,即可生男孩,因为”南“与”男“谐音,摸到扁豆则生女孩,因为扁豆也称”娥眉豆“。而这一夜,瓜豆之主非但不责怪”偷摘“者,反而以此为乐。八月十五摸秋的故事

1、话说从前,小杨村有一个名叫绣児的女子,她长得如花似玉。十六岁就到了婆家。婆家有两个女儿早已出嫁,全家四口,和睦相处,安居乐业。日子过得很甜。绣児夫妇感情很好,可是结婚五年还没有生儿育女,婆媳之间就出现了隔阂。婆婆常用冷言冷语来讥讽绣児:”人长得是乖,像红漆马桶,来了五六年,莫说生崽,连疖子都生不出,

我今世莫想抱

孙子。“俗话说:冷茶冷饭吃得,冷言冷语听不得。绣児见婆婆冷嘲热讽,心如刀割。她不知躲在房里哭了多少次呢,有时连枕头都哭湿一边。她的公公和丈夫虽没有明讲过,可是哪家的丈夫不想自己的妻子能生儿育女,哪家的公公不想着能抱胖孙孙呢!

2、那年中秋节,她婆家的两个姐姐、姐夫带着他们的儿女来向公婆拜节,绣児为了顺婆婆的意,合家团圆,也不好意思回娘家。婆婆见了那些外孙和外孙女,喜得合不拢嘴。晚上,一轮明月当空,全家人设酒赏月,吃西瓜、月饼,谈笑风生。她婆婆望着那些外孙争食月饼,又是一番冷嘲热讽:”我嫁出的闺女,能生儿育女,有资格上得人家的神龛,我家的命真苦啊,将来还要绝代呢!“婆婆讲个不歇气,连她的两个女儿也说她讲得过分了。

3、幸喜,她的几个外孙还要吃西瓜,婆婆对绣児说道:”屋里没有瓜了,你到后园摘一个来吧!“绣児早就想离开了,她来到屋后的菜园,一时泪如雨下,若不是中秋佳节,她定要放声大哭一场。于是她双脚跪在地上,仰望天空:”苍天啊!早些把我这薄命的女子处死吧。月亮啊!你圆圆的月华总希望人间合家团圆,而在我这苦命人的身上,连找不到一点圆满的痕迹呢。嫦娥啊!你知道人间不育女子的苦楚吗?像我这样可怜的女子,留在世上怎能过呢?“她正准备上吊,一死了之,忽听得她婆婆在喊快拿瓜来。她连忙摘了一个又大又好看的西瓜,交给婆婆。说也奇怪,中秋节后不久,绣児怀孕了,头胎就生了一个男孩。她婆婆高兴极了,再也不对她冷嘲热讽了,绣児在家里地位也越来越高。

4、附近一些不生育的妇女,每当来询问绣児时,她就会讲起中秋节摘西瓜的经过。人们的信仰,瓜是多子的象征。后来,人们知道他们的朋友盼望生儿育女时,就在中秋节晚上,到地里摘瓜,称为”摸秋“,然后把西瓜用鼓乐鞭炮送到朋友家,预兆多子,故名”送喜瓜“,主家以酒食款待。”摸秋“和”送瓜“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八月十五的习俗

1、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2、偷菜

在古代,许多地方流传着中秋夜”做贼“的习俗。皓月当空,夜深人静的时候,未婚少女们偷偷地出动了,她们蹑手蹑脚,借着月色摸到别人家的菜地上偷菜。

相传,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台湾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3、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大赋名篇《七发》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4

、吃月饼

我国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本文作者:鉴往知来册


相关文章

  • 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搞笑祝福语
  • 导语:八月中秋月儿圆,合家团聚乐无边.瓜果丰硕来奉献,玉米青豆逐笑颜.高歌一曲全家福,曼舞两步双人欢.美酒烛光趣盎然,短信寄情祝平安.以下是本站为您整理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搞笑祝福语,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月圆了,你和我的心同样的圆满,你的 ...查看


  • 小学语文观潮教案
  • 1<观潮>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 ...查看


  • 中秋节黑板报素材:中秋节与月亮有什么关系?
  • 中秋节与元旦.端阳并称为中国三大传统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一年分四季,一季又分孟.仲.季三个月."仲"与"中"同义,是居中的意思.七.八.九三个月是农历的秋季,八月正值秋季之中,八月十五日又 ...查看


  • 西方十二月份的来历
  • 如今全世界通用的公历,起源于古罗马历法.历史研究指出,罗马历法原来只有十个月,第二任罗马国王努马·庞皮留斯决定增加两个月放在年尾,后来凯撒大帝Julius把这两个月移到年初,成为一月.二月,原来的一月.二月便成了三月.四月,依次类推.这就是 ...查看


  • 12月的来源
  • 英语12个月份的来历 罗马历法原来只有10个月,古罗马皇帝增加两个月了放在年尾.后来凯撒大帝把这两个月移到年初,成为1月和2月,而原来的1月和2月就成了3月和4月.以此类推.这就是今天世界沿用的公历. January 一月 来源于古罗马门神 ...查看


  • 中秋节的诗句:八月十五夜月
  • <八月十五夜月>原文 [其一]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其二]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 ...查看


  • 中秋节的诗句: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
  •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组诗共两首,采用了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原文 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 ...查看


  • 中秋节的诗句: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
  •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组诗共两首,采用了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二>原文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 ...查看


  • 观潮三课时
  • 观潮教案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复习"潮来时"内容.学习"潮来后",通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感情. (二)检查背诵3.4自然段. (三)学习"潮过后"的景象,从侧面体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