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生活的品质_钢琴家的脚

在我珍藏的波兰版的《肖邦全集》的扉页里,印着一双秀长纤细、令人动容的手——那是肖邦的手。就是这双手,流注出多少醉人的旋律,又演绎出多少变化万千的“音乐魔方”;手啊手——钢琴家的代号和骄傲!

不知从哪天起,我突然注意起钢琴家的脚来。因为在他们出台时,必先举足由幕后走到琴前;而这几步路,可真谓“寸步难行”啊!他们有的如万里长征,步履艰难;有的则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还有的活像是小脚女人赶集——急急匆匆,扭扭歪歪。但是,有一位钢琴家的路却走得潇洒自若,怡然大方,他——就是傅聪。而带他学会走路的,就是他的父亲傅雷。这条路的路标上有四句话:“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这是傅雷给孩子的临别赠言。

为了让傅聪学会“做人”,这位精通洋学的大翻译家,既没有把儿子送到他早年留学的法国,也没有让他进音乐学堂;而是另辟蹊径,用近于“私塾”的方式,从孔孟先秦诸子、《战国策》《左传》《晏子春秋》《史记》《汉书》《世说新语》中自选教材,进行“道德规范”——“做人ABC”的教育。傅雷认为,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道德规范”是生活中唯一的“圭臬”。而当他将这个“圭臬”与古希腊罗马的崇尚自然,文艺复兴的崇尚人文,法国大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崇尚民主的精神相融合时,就构筑起一个“理想世界”的最高境界!傅聪以后在国外生活了那么多年,面对着光怪陆离的西方社会和纸醉金迷的金钱世界,始终“视富贵如浮云”,而不像“巴尔扎克笔下的那些人物,正好把富贵作为人生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就是因为精神境界中有这个“圭臬”所维系。傅雷在家书中盛赞傅聪的前丈人梅纽因,说他在海牙为一个快要死的女孩子演奏巴哈的《恰空舞曲》和他1947年在柏林对犹太难民的讲话,是一种“符合我们威武不能屈的古训”的精神和气节;而傅聪也以孔夫子所称道的颜回为榜样,保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那种“以清贫为自傲”的中国文人传统和超尘脱俗的崇高境界。真是:有“德”才有“品”,有“品”才有“境”,有“境”才能铸造高人!而傅雷,就是这样带着儿子走人生之路的。

傅聪的艺术之路,是一条以民族文化根蒂来“开发”“引爆”世界艺术顶尖的“通路”。

陆游示儿“功夫在诗外”。可傅聪的功夫倒是在“诗内”。他对中国古诗词的通晓决不逊于托斯卡尼尼对莎士比亚的熟悉——一次,当一个女演员在刚读过莎翁的《仲夏夜之梦》后用德语引用其中的台词与托氏交谈时,他竟能马上接过去用英语与意大利语背诵下一页的台词。

傅聪在“肖邦”比赛前,他的演奏已被波兰教授认为“赋有肖邦的灵魂”,甚至说他是一个“中国籍的波兰人”。他荣获的“最是波兰魂”的玛祖卡奖,更被认为是桩“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因为,这是由“一个中国人创造了真正的玛祖卡的表达风格”。意大利钢琴家阿高斯蒂教授对傅聪说:“只有古典的文明才能给你那么多难得的天赋,肖邦的意境很像中国的意境。”说得多好、多对啊!傅聪就是这样弹肖邦的。他弹肖邦,“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自己很自然地说自己的话”。而且,肖邦又有李白“非人世”的气息和李后主那种“垂死之痛,家国之恨”的愁绪。傅聪用李白来演绎、升华肖邦,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得的是李白奖!

傅聪的艺术之路还通向大自然。

达·芬奇从被微风吹皱的涟漪碧波中找到了蒙娜丽莎谜一般的线条;邓肯说她的灵感可以从

“云彩、海浪以及介于热情与山岚之间和恬静与微风之间的共振”中得到;“濡湿的贝多芬”(因经常冒雨散步,湿透衣裳而得此雅号)从“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和“树叶中小鸟的歌唱”中唤起了写作《田园交响曲》中“溪畔小景”的灵感;而傅雷,则多次要求傅聪到大自然中去。因为,大师的作品“就是从大自然,从人生各方面的材料中‘池’出来的,把一切现实升华为emodon与sentimet”,所以,“表达他们的作品,也得走同样的路”。更重要的是,大自然可使人“荡涤胸中尘俗”,“打破纸醉金迷的俗梦,养成淡泊洒脱的胸怀”。从而获得一种“萧然意远,旷达怡静,不滞于物,不凝于心”的境界,使演奏具有“生命的活力与搏击飞纵的气势”!

一开始谈的是“钢琴家的脚”,但步子一拉开,就不知不觉地走远了。所以,得赶紧补上一句:我可不是一味地提倡钢琴家“练台步”,更不希望他们演奏时随意摇摆。傅雷在家书中至少有八处提醒傅聪,弹琴时要“身如岩石,像统帅三军的主帅”,不能乱摇摆。因为,“唯有肉体静止,精神的活动才最圆满”。

——选自散文集《三只耳朵听音乐》

在我珍藏的波兰版的《肖邦全集》的扉页里,印着一双秀长纤细、令人动容的手——那是肖邦的手。就是这双手,流注出多少醉人的旋律,又演绎出多少变化万千的“音乐魔方”;手啊手——钢琴家的代号和骄傲!

不知从哪天起,我突然注意起钢琴家的脚来。因为在他们出台时,必先举足由幕后走到琴前;而这几步路,可真谓“寸步难行”啊!他们有的如万里长征,步履艰难;有的则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还有的活像是小脚女人赶集——急急匆匆,扭扭歪歪。但是,有一位钢琴家的路却走得潇洒自若,怡然大方,他——就是傅聪。而带他学会走路的,就是他的父亲傅雷。这条路的路标上有四句话:“第一,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最后才是钢琴家!”这是傅雷给孩子的临别赠言。

为了让傅聪学会“做人”,这位精通洋学的大翻译家,既没有把儿子送到他早年留学的法国,也没有让他进音乐学堂;而是另辟蹊径,用近于“私塾”的方式,从孔孟先秦诸子、《战国策》《左传》《晏子春秋》《史记》《汉书》《世说新语》中自选教材,进行“道德规范”——“做人ABC”的教育。傅雷认为,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来说,“道德规范”是生活中唯一的“圭臬”。而当他将这个“圭臬”与古希腊罗马的崇尚自然,文艺复兴的崇尚人文,法国大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崇尚民主的精神相融合时,就构筑起一个“理想世界”的最高境界!傅聪以后在国外生活了那么多年,面对着光怪陆离的西方社会和纸醉金迷的金钱世界,始终“视富贵如浮云”,而不像“巴尔扎克笔下的那些人物,正好把富贵作为人生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目标”,就是因为精神境界中有这个“圭臬”所维系。傅雷在家书中盛赞傅聪的前丈人梅纽因,说他在海牙为一个快要死的女孩子演奏巴哈的《恰空舞曲》和他1947年在柏林对犹太难民的讲话,是一种“符合我们威武不能屈的古训”的精神和气节;而傅聪也以孔夫子所称道的颜回为榜样,保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那种“以清贫为自傲”的中国文人传统和超尘脱俗的崇高境界。真是:有“德”才有“品”,有“品”才有“境”,有“境”才能铸造高人!而傅雷,就是这样带着儿子走人生之路的。

傅聪的艺术之路,是一条以民族文化根蒂来“开发”“引爆”世界艺术顶尖的“通路”。

陆游示儿“功夫在诗外”。可傅聪的功夫倒是在“诗内”。他对中国古诗词的通晓决不逊于托斯卡尼尼对莎士比亚的熟悉——一次,当一个女演员在刚读过莎翁的《仲夏夜之梦》后用德语引用其中的台词与托氏交谈时,他竟能马上接过去用英语与意大利语背诵下一页的台词。

傅聪在“肖邦”比赛前,他的演奏已被波兰教授认为“赋有肖邦的灵魂”,甚至说他是一个“中国籍的波兰人”。他荣获的“最是波兰魂”的玛祖卡奖,更被认为是桩“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因为,这是由“一个中国人创造了真正的玛祖卡的表达风格”。意大利钢琴家阿高斯蒂教授对傅聪说:“只有古典的文明才能给你那么多难得的天赋,肖邦的意境很像中国的意境。”说得多好、多对啊!傅聪就是这样弹肖邦的。他弹肖邦,“就好像是我的命运”,“我自己很自然地说自己的话”。而且,肖邦又有李白“非人世”的气息和李后主那种“垂死之痛,家国之恨”的愁绪。傅聪用李白来演绎、升华肖邦,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得的是李白奖!

傅聪的艺术之路还通向大自然。

达·芬奇从被微风吹皱的涟漪碧波中找到了蒙娜丽莎谜一般的线条;邓肯说她的灵感可以从

“云彩、海浪以及介于热情与山岚之间和恬静与微风之间的共振”中得到;“濡湿的贝多芬”(因经常冒雨散步,湿透衣裳而得此雅号)从“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和“树叶中小鸟的歌唱”中唤起了写作《田园交响曲》中“溪畔小景”的灵感;而傅雷,则多次要求傅聪到大自然中去。因为,大师的作品“就是从大自然,从人生各方面的材料中‘池’出来的,把一切现实升华为emodon与sentimet”,所以,“表达他们的作品,也得走同样的路”。更重要的是,大自然可使人“荡涤胸中尘俗”,“打破纸醉金迷的俗梦,养成淡泊洒脱的胸怀”。从而获得一种“萧然意远,旷达怡静,不滞于物,不凝于心”的境界,使演奏具有“生命的活力与搏击飞纵的气势”!

一开始谈的是“钢琴家的脚”,但步子一拉开,就不知不觉地走远了。所以,得赶紧补上一句:我可不是一味地提倡钢琴家“练台步”,更不希望他们演奏时随意摇摆。傅雷在家书中至少有八处提醒傅聪,弹琴时要“身如岩石,像统帅三军的主帅”,不能乱摇摆。因为,“唯有肉体静止,精神的活动才最圆满”。

——选自散文集《三只耳朵听音乐》


相关文章

  • (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青春的记忆_黄山老树
  • 浸透花香的清风和情暖春天的波涛肯定记得,位于胶东半岛.黄海之滨的山东省即墨市东部沿海的黄山之上.曾有一棵粗如磨盘.擎接云朵的老银杏树.树龄数千年,合抱一丈八尺有余.此树枝干挺拔,神态苍古,枝叶翩翩翻涌着千古风云:枝头硕大如冠盖,三亩大小的树 ...查看


  • (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往事随想_生命的段落
  • 一阵稍大的风扫过,"啪!"清脆的跌落声传进耳膜,那是果实告别枝头的信号.秋到了.在漫漫的混沌飘游中,蓦然听到节律的时钟敲响了第三季,逝者如斯,我心肃然.惊回首,由夏而秋,由热烈而沉稳,在平滑无缝的转换前后迥乎不同的特色中 ...查看


  • (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智慧珍品_亏己也是福
  • 世间,有些人常怕自己吃亏.因而他们总爱斤斤计较,处处较劲,即使是蝇头小利,也要与人争得面红耳赤,吵闹不休.他们若占了点别人的便宜,心里就会像吃了蜜一样,格外舒服. 其实,做人是不能怕吃亏的,更不能损人利己.做人可贵之处,倒是乐于亏己.事实就 ...查看


  • (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往事随想_给痛苦一个流淌的出口
  • 在危地马拉,有一种叫落沙婆的小鸟,要叫七天七夜才下一枚蛋.由于鸟类没有接生婆,所以难产的落沙婆只有彻夜不停地痛苦啼叫.可恰恰是因为这痛苦的七天,使蛋壳变得坚硬,小落沙婆孵出来之后也更硬实,这便是一个母亲经历七天痛苦所换来的一个孩子健康的明天 ...查看


  • (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往事随想_花儿与少年
  • 有一少年,刚上小学六年级:班主任老师多次对他妈妈说:"做好思想准备吧,看来你儿子考上中学的希望不大,即使是一所最最普通的中学." 同学们也都这么认为,疏远他,还给他起了个绰号"逃学鬼". 是的,他经常 ...查看


  • (最受学生喜爱的哲理美文)青春的记忆_人格在上
  • 细想,"人格"这个词是造得很准确的,就像我们写稿子时要按格填字,不能乱,编辑才好改,读者才好看.写诗也是这样,要有格律,只有合了格律才美,才算是诗.那么做人呢?应该说也有一定的格,合起码的格才是正常的人,合乎更高更严的格 ...查看


  • 国学经典教案设计
  • <弟子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熟读<弟子规>入则孝部分. 2. 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孝心. 教学重点: 1. 熟读成诵,感受孝心的魅力. 2. 联系实际,抒发孝心.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查看


  • [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 第十四课   追求高雅情趣  品味美好生活 (第2课时) 莘县新华学校 课题 <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课型:新授课 学 习 目 标 1.知识:知道如何在社会生活中陶冶高雅情趣. 2.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陶冶高雅情趣的能力 ...查看


  • 时文选粹读后感
  • 经老师推荐,父母为我买下了一套名为<时文选粹>的丛书. <时文选粹>中,每一篇文章都说的是人生真谛和万物旺盛的生命力,以及生活的丰富 多彩.打开书往下念,人生的一个个真谛就像一本经一样,给你现了又现."读书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