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论文

浅谈在幼小衔接中的几点做法

幼小衔接是人生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解决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顺利过渡的问题,更能积极地影响学生一生学习,让他获得学习的兴趣和做人的自信。如何让学生尽快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小朋友过渡为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要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加强能力培养,减少或缩短不适应的过程,较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几年的低年级教学经历,我对此颇有一番感触。我认为,幼儿园、小学及家庭应以“在过渡中求适应,在适应中促发展”为指导思想,围绕“学习适应能力,学会适应能力”这一核心,为学生做一般的和特殊的两个方面的连续的准备,以帮助学生实现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这里指出的衔接是全面的,不仅有知识、技能,更有情感、态度、能力方面;不仅有语言、数学能力,也有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社会交往等社会能力。

1 要激发学生的入学兴趣,使其内心向往学校生活,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工作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明确告诉学生,成为一名小学生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因为那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是个大孩子了,是令爸爸妈妈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告诉学生关于学校的一些情况,学校与幼儿园不同的地方。善于利用周围熟悉的事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告诉他们上学后,知识渊博的老师会教给他们许多各种各样的知识,那样生活的本领越来越大,所以

上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让他觉得上学好光荣,好开心,从内心很向往。

2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学会独立,遵守规则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穿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带齐学习生活用具等习惯

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千万不要包办代替,不要助长孩子懒惰心理,让他离开父母和老师也能照顾好自己。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像洗手绢、扫地,擦桌子等。也要从小培养时间观念,穿衣、吃饭、写作业等不拖拉,不磨蹭,不浪费时间。懂得做完事情再玩,家长要及时督促,不要形成边做边玩的坏习惯,也可以适时给予恰当的语言方面的激励。坐、立、行保持正确姿势。爱惜学习用品,不乱花钱,不攀比吃穿。

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知识重要的保证。家长要在家里给孩子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每天给孩子留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可以从暑假就开始,也可以更早。如在孩子入学前的一段时间,家长每天晚饭后看报纸时,就可以让孩子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等孩子上学后,自然就习惯了晚上看书做作业。接着就要认真按作息时间监督一段时间,直到孩子形成规律和习惯。一般来说,只要认真执行两三周,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就会初步形成。如此下来,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孩子就慢慢形成规律,有了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感。还有,带孩子出去玩,可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然后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持之以恒,

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对于发展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都有益处。再如,要求孩子做完作业再玩,做作业时要专心、细心,敢于克服困难,看书写字姿势正确,不要养成边写边玩、边吃边玩、边写边看电视等不良习惯。

行为习惯

儿童时期是良好的品行建立并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是非观、审美观等都需要正确的引导。因此,要在这一时期及时把握各种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学生和小伙伴玩的不愉快的时候,帮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告诉他怎样与人相处:同伴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礼让。在以后的小学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情还会有很多,但家长和教师不会时时陪在身边,自己应该知道怎么办。孩子犯了错误时,批评教育后,家长也应该告诉他,以后在学校里违反了纪律,老师也会像妈妈一样批评他,这都是为了帮他改正错误,使他能成为一个好孩子。告诉孩子要认真听,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应随时随地渗透团结协作精神和文明礼貌教育,以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孩子一生健康地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知识准备要适度,切勿拔苗助长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培养目标,要求开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5个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而事实上许多幼儿园增加小学课程内容,诸如英语、拼音、写字、大量的识字背诵、珠心算、手指算、20以外加减法等教学内容,认为这是在知识上与小学

接轨,孩子们学会了这些知识,上小学一年级会轻松些。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幼小衔接,而是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其弊端和隐患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就拿拼音来说,小学教师对英语和拼音的发音要求很严格,幼儿园教师的发音不一定准确,学生的发音不完善,教师不能做到一对一地发音矫正,形成很多错误的发音,带到小学纠正起来更难。过早提笔写字给学生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从生理角度来说,学龄前的儿童手部小肌肉群没有发育完善,手指肌力不足,握笔写字非常吃力,很难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还可能造成手指变形(不正确的握笔姿势直接影响写字的效果,到了小学很难改正),从心理上也给学生造成压力。

说到这里,我以一位一年级教师和家长的身份呼吁,千万不要再给幼儿园的教师和孩子施压了,因为孩子不适合在幼儿园学这些东西,幼儿园在知识教学方面要少而精,以读为主,即使一首古诗也要让孩子都学会,字音准确,切忌多而滥,不要盲目追求量。幼儿园之间竞争激烈,盲目地追求学习量,那些只是做给家长看,还是要从长远看问题,从孩子的发展出发,不要让过重的学习压力使孩子在幼儿园就厌倦学习。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而知识不是唯一,身心发展健康最重要,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快乐学习的天地,充满梦的童年吧!

浅谈在幼小衔接中的几点做法

幼小衔接是人生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解决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顺利过渡的问题,更能积极地影响学生一生学习,让他获得学习的兴趣和做人的自信。如何让学生尽快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小朋友过渡为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要从发展和提高儿童自身的内部适应能力入手,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加强能力培养,减少或缩短不适应的过程,较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

几年的低年级教学经历,我对此颇有一番感触。我认为,幼儿园、小学及家庭应以“在过渡中求适应,在适应中促发展”为指导思想,围绕“学习适应能力,学会适应能力”这一核心,为学生做一般的和特殊的两个方面的连续的准备,以帮助学生实现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顺利过渡。这里指出的衔接是全面的,不仅有知识、技能,更有情感、态度、能力方面;不仅有语言、数学能力,也有规则意识、任务意识、社会交往等社会能力。

1 要激发学生的入学兴趣,使其内心向往学校生活,帮助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工作

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明确告诉学生,成为一名小学生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因为那证明自己已经长大了,是个大孩子了,是令爸爸妈妈非常高兴的一件事情。告诉学生关于学校的一些情况,学校与幼儿园不同的地方。善于利用周围熟悉的事物、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导他们探索发现,获取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告诉他们上学后,知识渊博的老师会教给他们许多各种各样的知识,那样生活的本领越来越大,所以

上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让他觉得上学好光荣,好开心,从内心很向往。

2 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学会独立,遵守规则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穿衣服、系鞋带、整理书包、带齐学习生活用具等习惯

要注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千万不要包办代替,不要助长孩子懒惰心理,让他离开父母和老师也能照顾好自己。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像洗手绢、扫地,擦桌子等。也要从小培养时间观念,穿衣、吃饭、写作业等不拖拉,不磨蹭,不浪费时间。懂得做完事情再玩,家长要及时督促,不要形成边做边玩的坏习惯,也可以适时给予恰当的语言方面的激励。坐、立、行保持正确姿势。爱惜学习用品,不乱花钱,不攀比吃穿。

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知识重要的保证。家长要在家里给孩子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每天给孩子留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可以从暑假就开始,也可以更早。如在孩子入学前的一段时间,家长每天晚饭后看报纸时,就可以让孩子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等孩子上学后,自然就习惯了晚上看书做作业。接着就要认真按作息时间监督一段时间,直到孩子形成规律和习惯。一般来说,只要认真执行两三周,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就会初步形成。如此下来,次数多了,时间长了,孩子就慢慢形成规律,有了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感。还有,带孩子出去玩,可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有顺序地观察事物,然后用语言清晰地表达出来。持之以恒,

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观察、思考习惯,对于发展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都有益处。再如,要求孩子做完作业再玩,做作业时要专心、细心,敢于克服困难,看书写字姿势正确,不要养成边写边玩、边吃边玩、边写边看电视等不良习惯。

行为习惯

儿童时期是良好的品行建立并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是非观、审美观等都需要正确的引导。因此,要在这一时期及时把握各种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学生和小伙伴玩的不愉快的时候,帮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告诉他怎样与人相处:同伴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互相礼让。在以后的小学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情还会有很多,但家长和教师不会时时陪在身边,自己应该知道怎么办。孩子犯了错误时,批评教育后,家长也应该告诉他,以后在学校里违反了纪律,老师也会像妈妈一样批评他,这都是为了帮他改正错误,使他能成为一个好孩子。告诉孩子要认真听,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还应随时随地渗透团结协作精神和文明礼貌教育,以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孩子一生健康地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3 知识准备要适度,切勿拔苗助长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定的培养目标,要求开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5个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以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而事实上许多幼儿园增加小学课程内容,诸如英语、拼音、写字、大量的识字背诵、珠心算、手指算、20以外加减法等教学内容,认为这是在知识上与小学

接轨,孩子们学会了这些知识,上小学一年级会轻松些。其实这不是真正的幼小衔接,而是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其弊端和隐患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就拿拼音来说,小学教师对英语和拼音的发音要求很严格,幼儿园教师的发音不一定准确,学生的发音不完善,教师不能做到一对一地发音矫正,形成很多错误的发音,带到小学纠正起来更难。过早提笔写字给学生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从生理角度来说,学龄前的儿童手部小肌肉群没有发育完善,手指肌力不足,握笔写字非常吃力,很难达到家长和教师的要求,还可能造成手指变形(不正确的握笔姿势直接影响写字的效果,到了小学很难改正),从心理上也给学生造成压力。

说到这里,我以一位一年级教师和家长的身份呼吁,千万不要再给幼儿园的教师和孩子施压了,因为孩子不适合在幼儿园学这些东西,幼儿园在知识教学方面要少而精,以读为主,即使一首古诗也要让孩子都学会,字音准确,切忌多而滥,不要盲目追求量。幼儿园之间竞争激烈,盲目地追求学习量,那些只是做给家长看,还是要从长远看问题,从孩子的发展出发,不要让过重的学习压力使孩子在幼儿园就厌倦学习。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而知识不是唯一,身心发展健康最重要,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快乐学习的天地,充满梦的童年吧!


相关文章

  •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教育之幼小衔接
  •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教育之幼小衔接 科研论文:浅谈幼儿教育之幼小衔接 摘要:幼小衔接在幼儿园和家长心目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经过多年带大班幼儿的经验积累,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探讨如何让幼儿顺利的从学前阶段过渡到 ...查看


  • 幼小衔接论文-谈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
  • 幼小衔接论文-谈幼儿园和小学的衔接 一.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1.终身教育的长远目标.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任务.幼儿园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幼儿上小学,让幼儿顺利的过渡到小学只是其近期目标 ...查看


  • 幼小衔接问题研究论文
  • 幼小衔接问题研究 摘 要:转眼之间,我带领这批幼儿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在跟他们相处的这三年的日子里,看到他们从什么都不会到现在不少事情都能够自己解决,我的心里非常的欣慰.马上就要到毕业的时候了,他们即将离开幼儿园升入小学,班级里的幼儿和他们 ...查看


  •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
  • 关于学前教育的论文 幼儿园和小学是分属两个学段的教育机构,在教育教学诸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儿童从幼儿园那种以游戏为主导的活动模式转向以课堂教学为主导形式的学习模式,很难一下子适应.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幼儿教育发展出现的共性之一就是幼 ...查看


  •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
  • 现今几乎所有的学前儿童都要进入幼儿园接受幼儿教育,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开端,如何对入园幼儿进行正确的幼儿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在幼儿教育中出现的小学化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此类现象出现的观念层面.社会.家长.幼儿园方面的原因,阐述因 ...查看


  • 个人述职报告(新课程)
  • 个人述职报告(任现职以来职业道德.业务水平能力.业绩和教育教学实践及年度考核.论文.论著等)与新课程一起成长我来育才二小工作10年了,10年期间没有离开语文教学第一线,没有离开班主任工作岗位,没有放慢上进的脚步:尤其是走进新课程以来,坚持做 ...查看


  • 幼小衔接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 幼小衔接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长春市二道教育实验幼儿园 2012年8月,根据<基础教育各学段衔接课题研究方案>的精神,在二道区教育局课题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我园确立的课题"幼小衔接中幼儿习惯的培养"通过了立项审批 ...查看


  • 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考)
  • 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思考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名称: 学习层次: 年 级: 指导老师: 职 称: 教 学 点: 广播电视大学 开 题 报 告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背景:在我实习的一所小学附近就分别有 ...查看


  • 2012年会征文通..
  • 2012年"上海学前教育年会"征文通知 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承办:上海市教育学会幼教专业委员会.<上海托幼>杂志 协办:上海市托幼协会.上海学前教育网 时间: 2012年11月 年会主题:以规范保基本,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