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诗三首测试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同步训练

分层训练

积累与运用

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

(3)《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

(1)采之欲遗谁( )________ (2)青青子衿( )________

(3)何时可掇( )________ (4)周公吐哺( )________

(5)羁鸟恋旧林( )________ (6)榆柳荫后檐( )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采之欲为谁________ (2)长路慢浩浩________

(3)越陌渡阡________ (4)榆柳阴后檐________

(5)暖暖远人村________ (6)鸡鸣桑树巅________

4.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1)《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的《________》。

(2)《短歌行》是________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3)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汉末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全部是________,就内容而言,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另一部分表现了他________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4)陶渊明,一名________,著名________诗人,世称“________”,自号“________”。

阅读与品味

5.再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6.从《短行歌》中可看出,曹操忧人生短暂,因而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点。

(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

(3)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其七)》)

(4)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和郭主薄(其一)》)

(5)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遍,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陶渊明的诗中写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句中的“旧林”“故渊”与陆机的诗中“孤兽思故薮,离鸟悲旧林”,以及王赞的诗中“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提到的“故林”“旧林”“故薮”是否相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创新

归园田居(其一)(节选)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1.解释诗中加粗的字。

荫:________ 罗:________ 兴:________

带:________ 荷:________ 荒秽:________

12.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13.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回归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14.“但使愿无违”中“愿”是什么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3)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1)wèi赠送(2)jīn衣领(3)duō 拾取(4)bǔ口中所含食物(5)jī系住(6)yì遮盖

3.(1)为→遗(2)慢→漫(3)渡→度(4)阴→荫(5)暖→暧(6)巅→颠

4.(1)《文选》 (2)乐府(3)乐府歌辞 统一中国 (4)潜 田园 靖节 五柳先生

5.C(“所思在远道”指所思念的人在远乡,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6.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为人生短暂,才最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建功立业。

7.这一句充分吐露了诗人的心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同时曹操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8.这些动词(“翼彼新苗”里的“翼”名词用作动词)都是常见字眼,诗人用起来,却显得新鲜有味。它们既形象,又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觉得格外亲切。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翼”字,那微微的南风温存地抚爱着幼嫩禾苗的景象,如在我们眼前。“中夏贮清荫”的“贮”字,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泓清泉。

9.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彻底逃离它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诗中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的内心闲适、自在、喜悦。他把平常的农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而这些景物一经入诗,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所以,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其中蕴涵着盎然的诗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了美感。尤其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语调轻快活泼,“荫”“罗”的使用,更让人体会到,“榆柳”“桃李”几乎是含情的。

10.不相同。陶渊明诗中的“旧林”“故渊”就是篇末的“自然”,即大自然的广阔天地,而陆机和王赞诗中所说的“旧林”“故林”是指故乡,他们在诗中是单纯地思乡怀旧,而陶渊明是借这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自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田园的急迫心境。陶渊明的“恋旧林”“思故渊”的背后,是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彻底否定。

11.荫,遮蔽。罗,排列。兴,起床。带,通“戴”。荷,扛着。荒秽,荒地杂草。

12.C(“暧暧”和“依依”不可互换)

13.D(两句诗意境不同)

14.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愿望。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同步训练

分层训练

积累与运用

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

(3)《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并释义。

(1)采之欲遗谁( )________ (2)青青子衿( )________

(3)何时可掇( )________ (4)周公吐哺( )________

(5)羁鸟恋旧林( )________ (6)榆柳荫后檐( )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采之欲为谁________ (2)长路慢浩浩________

(3)越陌渡阡________ (4)榆柳阴后檐________

(5)暖暖远人村________ (6)鸡鸣桑树巅________

4.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1)《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的《________》。

(2)《短歌行》是________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3)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汉末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全部是________,就内容而言,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另一部分表现了他________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4)陶渊明,一名________,著名________诗人,世称“________”,自号“________”。

阅读与品味

5.再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6.从《短行歌》中可看出,曹操忧人生短暂,因而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点。

(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

(3)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其七)》)

(4)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和郭主薄(其一)》)

(5)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遍,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陶渊明的诗中写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句中的“旧林”“故渊”与陆机的诗中“孤兽思故薮,离鸟悲旧林”,以及王赞的诗中“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提到的“故林”“旧林”“故薮”是否相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与创新

归园田居(其一)(节选)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1.解释诗中加粗的字。

荫:________ 罗:________ 兴:________

带:________ 荷:________ 荒秽:________

12.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暧暧”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暧暧”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一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13.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回归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颠,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14.“但使愿无违”中“愿”是什么愿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3)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2.(1)wèi赠送(2)jīn衣领(3)duō 拾取(4)bǔ口中所含食物(5)jī系住(6)yì遮盖

3.(1)为→遗(2)慢→漫(3)渡→度(4)阴→荫(5)暖→暧(6)巅→颠

4.(1)《文选》 (2)乐府(3)乐府歌辞 统一中国 (4)潜 田园 靖节 五柳先生

5.C(“所思在远道”指所思念的人在远乡,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6.不然,作者的这种忧思,源于内心的焦急。正因为人生短暂,才最渴望招纳贤才,为己所用,建功立业。

7.这一句充分吐露了诗人的心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化用《管子·形解》的话,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同时曹操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8.这些动词(“翼彼新苗”里的“翼”名词用作动词)都是常见字眼,诗人用起来,却显得新鲜有味。它们既形象,又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觉得格外亲切。如“有风自南,翼彼新苗”的“翼”字,那微微的南风温存地抚爱着幼嫩禾苗的景象,如在我们眼前。“中夏贮清荫”的“贮”字,清幽凉爽的林荫好像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泓清泉。

9.诗人热爱农村生活、田园风光,尤其是在对官场生活有了深刻的反感,彻底逃离它之后,对于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诗中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觉到,诗人的内心闲适、自在、喜悦。他把平常的农村景物饶有兴致地写入诗中,而这些景物一经入诗,便和他的感情相互交融,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诗境。所以,我们读起来,也会觉得其中蕴涵着盎然的诗意,普通的景物也具有了美感。尤其是“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两句,语调轻快活泼,“荫”“罗”的使用,更让人体会到,“榆柳”“桃李”几乎是含情的。

10.不相同。陶渊明诗中的“旧林”“故渊”就是篇末的“自然”,即大自然的广阔天地,而陆机和王赞诗中所说的“旧林”“故林”是指故乡,他们在诗中是单纯地思乡怀旧,而陶渊明是借这两句诗形象地表达了自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田园的急迫心境。陶渊明的“恋旧林”“思故渊”的背后,是对污浊的官场生活的彻底否定。

11.荫,遮蔽。罗,排列。兴,起床。带,通“戴”。荷,扛着。荒秽,荒地杂草。

12.C(“暧暧”和“依依”不可互换)

13.D(两句诗意境不同)

14.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愿望。


相关文章

  •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高一上册)
  • 一.教学任务:  完成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讲练结合,夯实基础,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充分准备.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总体偏低,故情况不容乐观,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 ...查看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完整版)
  • 荷山中学高一暑假学生自主学习计划指导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 高中生活的第一学年已经结束,即将进入的高二文理分科学习,将是整个高中阶段的一个重要的崭新的起点,也可能是很多同学学习成效的另一分水岭.因此即将来临的暑假自主学习时间对于每位同 ...查看


  • 高一语文师说测试题
  • 习题精选 一.基础知识 l .下列划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t án zu àn y í) B d òu ch áng r án ) C y s òu f án ) D f ǒu ch ǎn ji ē) 2 .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 ...查看


  • 高一语文必修三测试题
  • 高一语文必修三测试题 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数罟不入洿池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涂有饿莩而不 ...查看


  • 高一数学必修一课程安排表
  • 当一个人真正觉悟的一刻,他放弃追寻外在世界的财富,而开始追寻他内心世界的真正财富. 数学部分 高一数学(新课标人教A 版必修一)课程安排表 课时 单元 内 容 重 点 难 点 第01次 第 一 章 集 合 与 函 数 的 概 念 1.1.1 ...查看


  • 2014学年高一语文同步测试:2.1.1[劝学](苏教版必修1) Word版含答案]
  • <劝学>知识点梳理 一.基础知识 1. 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 輮(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 B. 虽有槁暴(bào)须臾(yú)驽(nú)马 C. 善假(jià)于物跬( ...查看


  •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单元测试
  •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潮阳区黄图盛中学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单元测试 命题人:姚惠华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满分12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 ...查看


  • 高一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迷惘(wǎng)角(jué)色纤(qiān)绳屏(píng)息 B.湖泊(pō)油腻(nì)绯(fēi)红沉淀(dìng) C.瞠(chēn ...查看


  • 万高一语文期末工作总结2
  • 高一语文期末总结 万超 2014年上学期又将结束,回顾这一个学期,与学生朝夕相处的一百多个日子,有苦有甜,教学的过程不管成功与否,都可总结为宝贵的经验.本学期担任高一年级2个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为了有效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学习能力 ...查看


  • 高一下月考语文成绩分析
  • 安阳市第三中学2012-2013学年下期月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题简评 本次语文考试以学业水平测试试卷模式为指导,共设置五道大题.包括基础知识题,古诗文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以及作文,总分150分.总体难度不高,主要考察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