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8日至11月成语故事
1、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造句:(1)你早上说昨晚去朋友家了,下午又说昨晚去看电影了,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到底去干嘛了?
(2)小明刚才说花盆是她打破的,现在又说是小丽打破的,简直是自相矛盾。
2、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造句:(1)如果我们自己内部不团结,就会发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情。
(2)兄弟间为了一点点恩怨、矛盾而互相争斗, 必定会做出鹬蚌相争的蠢事来。
(3)这对夫妇刚下火车,就为乘公共汽车还是打的回家争吵起来。等到他们的“内战”结束时,才发现随身携带的行李不见了,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3、螳螂捕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想要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今指人只顾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的祸患。
造句:(1)公交车一停,小张就从车窗把自己的包扔进车里占座,等到他从门口上车后,发现包不见了,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小偷只顾着偷东西,没想到警察就盯着他,当场被抓了个现行,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1)老师的这些教导,对我来说,将会是我人生中的无价之宝。
(2)这些知识,这些经验,都是日积月累来的,是买不来的财富,是他一生的无价之宝。
(3)伴随着他成长的这些友情,这些亲情,是多么可贵的无价之宝啊,是那么的温暖人心。
5、庖丁解牛: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造句:(1)平时多注意作文素材的积累,这样写作文自然就会像庖丁解牛一般游刃有余(做事熟练,解决问题轻松利落)(他经验丰富,办起事情总是能够游刃有余)了。
(2)我的老师板书清雅挺秀, 朗诵范文抑扬顿挫, 讲解文章有如庖丁解牛, 条分缕析(有条有理的细细分析), 透辟独到。
(3)我深深体会到, 学习英语, 要想达到庖丁解牛那样的驾驭能力, 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至,是要付出辛勤汗水的。
6、庸人自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庸人:平庸的人;扰之:自己扰乱自己。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语出《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没事找事。)
造句:(1)若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想不通,这岂不是庸人自扰!
(2)本不关他的事,他这么做无非是庸人自扰。
(3)他这个人就是多管闲事,庸人自扰。
7、痴人说梦:痴:呆,傻。原指对傻子说梦话而傻子信以为真。比喻凭妄想说不可靠或根本办不到的话。“痴人说梦”现用来形容愚昧的人说荒诞的话。这和它原来的意思就不同了。
(1)每天什么都不做,妄想财富从天降,无异于痴人说梦。
(2)平时不努力学习,只希望能在考场上超常发挥,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8、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造句:(1)他怀着侥幸心理打算滥竽充数,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2)她从此认真背书,再也没有在全班一起背诵时滥竽充数。
(3)若有一人滥竽充数,那么这个团体便有了瑕疵。
9、对牛弹琴:(公明仪)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也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造句:(1)说了一大堆, 结果对方什么都没听懂, 真是对牛弹琴, 浪费感情。
(2)跟法盲讲守法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10、黔驴技穷: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造句:(1)他们队虽然开始凭体力好占了一点上风,但很快黔驴技穷,被我们打得溃不成军。
(2)做事情要扎扎实实,稳步前进,否则到了黔驴技穷的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11、狐假虎威: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恐吓人。
造句:(1)小狗看到主人在身边,马上狐假虎威地对大狗叫起来。
(2)自己有真才实学才是硬道理,光靠跟在领导身边狐假虎威是没有前途的。
12、不可救药:(凡伯,周厉王)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造句:(1)怎么劝他都不听,真是不可救药了!
(2)他的执迷不悟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13、守株待兔:原比喻企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造句:(1) 守株待兔只会让机会擦身而过,只有不断主动争取,成功才属于自己。
(2)在学习中不可有守株待兔的心理,没有什么是可以不劳而获的,要自己争取。
14、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原文为: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造句:(1)我们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一来电,马上就可以开工了。
(2)吃、喝、玩、乐的东西都准备好了,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车一来,咱们就出发。
15、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
造句:造句:(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深入到大山深处,我们就很难找到珍贵的药材。
(2)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于是他带领士兵深夜潜入匈奴营中。
16、宁为鸡首, 不为牛后: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 或者宁可在小范围里为首自主,不愿在大范围中任人支配. 也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造句:(1)妈妈纠结于让我上重点班还是普通班,我斩钉截铁地说:“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我上普通班。”
(2)党员干部队伍中“宁为鸡首, 不为牛后”观念的盛行,从一方面反映出人们对权力尤其是决策权的渴望和追求,这是不正常的,应该摒弃这种从政观念。
17、礼下于人, 必有所求:比喻送礼物给别人或屈降自己, 礼先于人, 一定是对人有所求.
造句:(1)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他突然变得这么热情,肯定有事求咱们。
(2)礼下于人,必求于人,他无缘无故地送这么多礼物,肯定日后有所求。
18、杀鸡焉用牛刀: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孔子弟子用礼乐教育小城百姓。)
造句:(1)杀鸡焉用牛刀,这么点小事,还用得着您,我们去做就是了。
(2)非把一些鸡毛蒜皮的日常琐事拉进犯罪圈,不仅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极度浪费,而且与我国“法不责众”的传统法文化背道而驰,成了彻头彻尾的杀鸡用牛刀。
19、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后人常说“人不可貌相”,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意思是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造句:(1)没想到那个看上去傻乎乎的男生考了全年级第一,真是人不可貌相呀。
(2)这个瘦瘦的老爷爷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没想到是全市武术冠军,真是人不可貌相呀。
20、画饼充饥: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特别是用来欺骗别人。
造句:(1)不管是望梅止渴, 还是画饼充饥, 它都会激励你去追逐哪怕一星微弱的光芒。
(2) 领导层制定的方案纯粹是画饼充饥,解决不了任何实质问题。
21、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造句:(1)老师的一句话犹如画龙点睛,让我茅塞顿开。
(2) 一个好题目对作品有画龙点睛之妙,能够激发人的阅读兴趣。
22、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比喻自作聪明,想把事情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更加暴露了。 造句:(1)他们做贼心虚,所以总是发表~的声明。
(2)他越辩解,越给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23、快刀斩乱麻: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南北朝时期高欢的儿子高洋,快刀斩乱麻。)
造句:(1)恨自己心肠太软,没有快刀斩乱麻的勇气。
(2)此时局势,必须快刀斩乱麻,不能拖泥带水。
24、亡羊补牢:因为羊圈的破损羊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造句:(1)失败了我们不怨天、不尤人,亡羊补牢,知耻后勇,奋起直追。
(2)亡羊补牢一定要及时,否则即便补了,也无济于事。(济,补益,帮助)
25、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坚持不懈。
造句:(1)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那样才能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2)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定能登上理想的彼岸。
(3)愚公移山的故事激励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斗志。
26、舍得一身剐(gua ),敢把皇帝拉下马: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后来用来比喻同恶势力做斗争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明朝, 为了报仇做侍卫,把皇帝拉下马,结果被剐。)
造句:他是个典型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人, 只要认定的事,一定要干。
27、坐井观天:坐在井里看天。用来比喻和讽刺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
造句:(1)我们看待事物要客观,有远见,不能坐井观天,自以为是。
(2)我们要博览群书,不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决不能坐井观天.
28、拔苗助长:比喻违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也做“揠苗助长”。 造句:(1)那种不顾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填鸭式教学
方法,无异于拔苗助长。
(2)学习时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犯拔苗助长的错误。
(3)许多家长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定会造成拔苗助长的恶果。
29、莫须有:形容无中生有,罗织罪名,用以表示凭空诬陷。
造句:(1)保安部队无休止地殴打、酷刑和杀戮,大多是莫须有的罪名,仅以“怀疑”两字就足够了。
(2)因为莫须有的罪名,我不得不离开工作了十几年的公司。
30、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情况变化,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解决的问题。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造句:(1)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如果还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 无异于刻舟求剑。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有些人总喜欢刻舟求剑, 照搬本本。
2013年10月28日至11月成语故事
1、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造句:(1)你早上说昨晚去朋友家了,下午又说昨晚去看电影了,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你到底去干嘛了?
(2)小明刚才说花盆是她打破的,现在又说是小丽打破的,简直是自相矛盾。
2、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造句:(1)如果我们自己内部不团结,就会发生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事情。
(2)兄弟间为了一点点恩怨、矛盾而互相争斗, 必定会做出鹬蚌相争的蠢事来。
(3)这对夫妇刚下火车,就为乘公共汽车还是打的回家争吵起来。等到他们的“内战”结束时,才发现随身携带的行李不见了,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3、螳螂捕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想要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今指人只顾追求眼前的利益,而不顾身后隐藏的祸患。
造句:(1)公交车一停,小张就从车窗把自己的包扔进车里占座,等到他从门口上车后,发现包不见了,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小偷只顾着偷东西,没想到警察就盯着他,当场被抓了个现行,真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4、无价之宝: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 (1)老师的这些教导,对我来说,将会是我人生中的无价之宝。
(2)这些知识,这些经验,都是日积月累来的,是买不来的财富,是他一生的无价之宝。
(3)伴随着他成长的这些友情,这些亲情,是多么可贵的无价之宝啊,是那么的温暖人心。
5、庖丁解牛:庖丁:厨工;解:肢解分割。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造句:(1)平时多注意作文素材的积累,这样写作文自然就会像庖丁解牛一般游刃有余(做事熟练,解决问题轻松利落)(他经验丰富,办起事情总是能够游刃有余)了。
(2)我的老师板书清雅挺秀, 朗诵范文抑扬顿挫, 讲解文章有如庖丁解牛, 条分缕析(有条有理的细细分析), 透辟独到。
(3)我深深体会到, 学习英语, 要想达到庖丁解牛那样的驾驭能力, 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至,是要付出辛勤汗水的。
6、庸人自扰:“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庸人:平庸的人;扰之:自己扰乱自己。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语出《新唐书•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没事找事。)
造句:(1)若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想不通,这岂不是庸人自扰!
(2)本不关他的事,他这么做无非是庸人自扰。
(3)他这个人就是多管闲事,庸人自扰。
7、痴人说梦:痴:呆,傻。原指对傻子说梦话而傻子信以为真。比喻凭妄想说不可靠或根本办不到的话。“痴人说梦”现用来形容愚昧的人说荒诞的话。这和它原来的意思就不同了。
(1)每天什么都不做,妄想财富从天降,无异于痴人说梦。
(2)平时不努力学习,只希望能在考场上超常发挥,这简直是痴人说梦。
8、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造句:(1)他怀着侥幸心理打算滥竽充数,结果被老师发现了。
(2)她从此认真背书,再也没有在全班一起背诵时滥竽充数。
(3)若有一人滥竽充数,那么这个团体便有了瑕疵。
9、对牛弹琴:(公明仪)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也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造句:(1)说了一大堆, 结果对方什么都没听懂, 真是对牛弹琴, 浪费感情。
(2)跟法盲讲守法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10、黔驴技穷:黔:今贵州省一带;技:技能;穷:尽。比喻有限的一点本领也已经用完了。
造句:(1)他们队虽然开始凭体力好占了一点上风,但很快黔驴技穷,被我们打得溃不成军。
(2)做事情要扎扎实实,稳步前进,否则到了黔驴技穷的时候后悔也来不及了
11、狐假虎威:假:借。狐狸借老虎之威吓退百兽。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恐吓人。
造句:(1)小狗看到主人在身边,马上狐假虎威地对大狗叫起来。
(2)自己有真才实学才是硬道理,光靠跟在领导身边狐假虎威是没有前途的。
12、不可救药:(凡伯,周厉王)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造句:(1)怎么劝他都不听,真是不可救药了!
(2)他的执迷不悟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13、守株待兔:原比喻企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造句:(1) 守株待兔只会让机会擦身而过,只有不断主动争取,成功才属于自己。
(2)在学习中不可有守株待兔的心理,没有什么是可以不劳而获的,要自己争取。
14、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出自《三国演义》四十九回,原文为: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原意是周瑜定计火攻曹操,作好了一切准备,忽然想起不刮东风无法胜敌。后以此比喻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
造句:(1)我们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一来电,马上就可以开工了。
(2)吃、喝、玩、乐的东西都准备好了,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车一来,咱们就出发。
15、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比喻不冒危险,就不能成事。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最艰苦的实践,就不能取得真知。
造句:造句:(1)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深入到大山深处,我们就很难找到珍贵的药材。
(2)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于是他带领士兵深夜潜入匈奴营中。
16、宁为鸡首, 不为牛后: 宁愿做小而洁的鸡嘴,而不愿做大而臭的牛肛门, 或者宁可在小范围里为首自主,不愿在大范围中任人支配. 也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造句:(1)妈妈纠结于让我上重点班还是普通班,我斩钉截铁地说:“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我上普通班。”
(2)党员干部队伍中“宁为鸡首, 不为牛后”观念的盛行,从一方面反映出人们对权力尤其是决策权的渴望和追求,这是不正常的,应该摒弃这种从政观念。
17、礼下于人, 必有所求:比喻送礼物给别人或屈降自己, 礼先于人, 一定是对人有所求.
造句:(1)礼下于人,必有所求,他突然变得这么热情,肯定有事求咱们。
(2)礼下于人,必求于人,他无缘无故地送这么多礼物,肯定日后有所求。
18、杀鸡焉用牛刀: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孔子弟子用礼乐教育小城百姓。)
造句:(1)杀鸡焉用牛刀,这么点小事,还用得着您,我们去做就是了。
(2)非把一些鸡毛蒜皮的日常琐事拉进犯罪圈,不仅造成了司法资源的极度浪费,而且与我国“法不责众”的传统法文化背道而驰,成了彻头彻尾的杀鸡用牛刀。
19、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后人常说“人不可貌相”,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意思是只根据外貌来判断人品质能力的好坏。
造句:(1)没想到那个看上去傻乎乎的男生考了全年级第一,真是人不可貌相呀。
(2)这个瘦瘦的老爷爷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没想到是全市武术冠军,真是人不可貌相呀。
20、画饼充饥: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特别是用来欺骗别人。
造句:(1)不管是望梅止渴, 还是画饼充饥, 它都会激励你去追逐哪怕一星微弱的光芒。
(2) 领导层制定的方案纯粹是画饼充饥,解决不了任何实质问题。
21、画龙点睛: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造句:(1)老师的一句话犹如画龙点睛,让我茅塞顿开。
(2) 一个好题目对作品有画龙点睛之妙,能够激发人的阅读兴趣。
22、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比喻自作聪明,想把事情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更加暴露了。 造句:(1)他们做贼心虚,所以总是发表~的声明。
(2)他越辩解,越给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
23、快刀斩乱麻:比喻做事果断,能采取坚决有效的措施,很快解决复杂的问题。(南北朝时期高欢的儿子高洋,快刀斩乱麻。)
造句:(1)恨自己心肠太软,没有快刀斩乱麻的勇气。
(2)此时局势,必须快刀斩乱麻,不能拖泥带水。
24、亡羊补牢:因为羊圈的破损羊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亡:逃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造句:(1)失败了我们不怨天、不尤人,亡羊补牢,知耻后勇,奋起直追。
(2)亡羊补牢一定要及时,否则即便补了,也无济于事。(济,补益,帮助)
25、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困难,
坚持不懈。
造句:(1)遇到困难时,我们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那样才能克服困难,取得胜利。
(2)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定能登上理想的彼岸。
(3)愚公移山的故事激励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斗志。
26、舍得一身剐(gua ),敢把皇帝拉下马: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后来用来比喻同恶势力做斗争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明朝, 为了报仇做侍卫,把皇帝拉下马,结果被剐。)
造句:他是个典型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人, 只要认定的事,一定要干。
27、坐井观天:坐在井里看天。用来比喻和讽刺眼界狭窄或学识肤浅之人。
造句:(1)我们看待事物要客观,有远见,不能坐井观天,自以为是。
(2)我们要博览群书,不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决不能坐井观天.
28、拔苗助长:比喻违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把事情弄糟。也做“揠苗助长”。 造句:(1)那种不顾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填鸭式教学
方法,无异于拔苗助长。
(2)学习时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就会犯拔苗助长的错误。
(3)许多家长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定会造成拔苗助长的恶果。
29、莫须有:形容无中生有,罗织罪名,用以表示凭空诬陷。
造句:(1)保安部队无休止地殴打、酷刑和杀戮,大多是莫须有的罪名,仅以“怀疑”两字就足够了。
(2)因为莫须有的罪名,我不得不离开工作了十几年的公司。
30、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情况变化,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解决的问题。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造句:(1)时代在发展, 社会在进步, 如果还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 无异于刻舟求剑。
(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有些人总喜欢刻舟求剑, 照搬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