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钻头在钻进过程中所受到的力,主要为钻柱自重对钻头产生的钻压,以及地层对钻头的作用力。在钻进过程中,由于井身轨迹、岩石性质及走向的变化,表现出的力学行为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为了控制井身轨迹,尤其是钻定向井及水平井,确定钻头的工作状态意义十分重大。因此,本文以钻头受到的作用力为切入点,对钻头的工作状态进行分析评价。
【分类号】TE921.1
一、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
1、钻头、钻铤和稳定器(及井下工具)组成的下部钻具组合是弹性小变形体系;
2、钻头底面中心位于井眼中心线上;
3、钻压为常量,沿井眼轴线方向;
4、井壁为刚性体,井眼尺寸不随时间变化;
5、稳定器与井壁的接触点为点接触;
6、上切点以上的钻柱一般因自重而躺在下井壁;
7、不考虑转动和振动的影响。
二、 地层造斜力计算模型
钻井过程中,钻压作用线可能作用在与剖面成任意夹角的铅垂平面内,形成一个假象的以铅垂线为轴的倒立圆锥,即“钻压圆锥”,如图4所示。其中锥角为井斜角 ,母线长为钻压 值。钻压所在的铅垂平面与地层剖面(地层上倾方向所在的铅垂面)存在方位差 (井身方位与地层上倾方位之差),因而 产生的地层力不仅影响井斜角 ,也影响方位角 。
地层综合切削异性指数H可以利用在钻盘钻进中,钻具在斜井中处于稳斜状态(即平衡状态)时,钻具的变井斜力 和地层造斜力 平衡这一条件求得(平衡状态指钻进100 m以上,井斜角恒定不变或井斜角起伏变化在0.5度范围内)。平衡状态方程如下:
地层综合切削异性指数H = 轴向切削指数K0-横向切削指数 +地层各向异性指数H。
其中H包含了岩石各项异性、钻头类型和结构状况、钻头和地层相对位置、地层倾角和井斜角等因素。
由几何关系有 ,当 很小时: ,则:
由上式可知:(1)地层力与钻压成正比,系数为地层力系数Df ,即有: ;(2)当井斜角 小于地层倾角 时,地层力为正值,地层具有造斜性质;当井斜角 大于地层倾角 时,地层力为负值,地层具有降斜性质。
三、结论
通过本文所建立的分析模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随着钻遇地层越来越复杂,底部钻具的受力状态也越来越难以确定,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底部钻具的受力情况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采用“钻压圆锥”模型对底部钻具进行评价,可直接从钻头处受到的作用力来评价底部钻具是否合适。
参考文献
[1] 李田军.PDC钻头破碎岩石的力学分析与机理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攻读期成果,2012年9月
[2] 管志川,史玉才,夏焱,马广军.底部钻具组合运动状态及钻进趋势评价方法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05,33(5):24~27
[3] 管志川,夏焱,王国胜,杨悦.底部钻具组合的参数设计及优化方法[J].石油钻采工艺,2006,28(4):10~13
[4] 顾纯巍,杜威,王巍,闵锐,孟文波.井下钻具受交变应力影响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7,29(6):110~112
[5] 夏焱,管志川.随钻扩眼钻井钻进趋势影响因[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6):31~34
[6] PAYNEML,COCKNGDA.Critical technologies for success in Extended Reach Drilling[R].SPE 28 293,25~28
摘要:钻头在钻进过程中所受到的力,主要为钻柱自重对钻头产生的钻压,以及地层对钻头的作用力。在钻进过程中,由于井身轨迹、岩石性质及走向的变化,表现出的力学行为是一个不稳定的状态。为了控制井身轨迹,尤其是钻定向井及水平井,确定钻头的工作状态意义十分重大。因此,本文以钻头受到的作用力为切入点,对钻头的工作状态进行分析评价。
【分类号】TE921.1
一、模型的基本假设条件
1、钻头、钻铤和稳定器(及井下工具)组成的下部钻具组合是弹性小变形体系;
2、钻头底面中心位于井眼中心线上;
3、钻压为常量,沿井眼轴线方向;
4、井壁为刚性体,井眼尺寸不随时间变化;
5、稳定器与井壁的接触点为点接触;
6、上切点以上的钻柱一般因自重而躺在下井壁;
7、不考虑转动和振动的影响。
二、 地层造斜力计算模型
钻井过程中,钻压作用线可能作用在与剖面成任意夹角的铅垂平面内,形成一个假象的以铅垂线为轴的倒立圆锥,即“钻压圆锥”,如图4所示。其中锥角为井斜角 ,母线长为钻压 值。钻压所在的铅垂平面与地层剖面(地层上倾方向所在的铅垂面)存在方位差 (井身方位与地层上倾方位之差),因而 产生的地层力不仅影响井斜角 ,也影响方位角 。
地层综合切削异性指数H可以利用在钻盘钻进中,钻具在斜井中处于稳斜状态(即平衡状态)时,钻具的变井斜力 和地层造斜力 平衡这一条件求得(平衡状态指钻进100 m以上,井斜角恒定不变或井斜角起伏变化在0.5度范围内)。平衡状态方程如下:
地层综合切削异性指数H = 轴向切削指数K0-横向切削指数 +地层各向异性指数H。
其中H包含了岩石各项异性、钻头类型和结构状况、钻头和地层相对位置、地层倾角和井斜角等因素。
由几何关系有 ,当 很小时: ,则:
由上式可知:(1)地层力与钻压成正比,系数为地层力系数Df ,即有: ;(2)当井斜角 小于地层倾角 时,地层力为正值,地层具有造斜性质;当井斜角 大于地层倾角 时,地层力为负值,地层具有降斜性质。
三、结论
通过本文所建立的分析模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随着钻遇地层越来越复杂,底部钻具的受力状态也越来越难以确定,采用合适的方法对底部钻具的受力情况开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采用“钻压圆锥”模型对底部钻具进行评价,可直接从钻头处受到的作用力来评价底部钻具是否合适。
参考文献
[1] 李田军.PDC钻头破碎岩石的力学分析与机理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攻读期成果,2012年9月
[2] 管志川,史玉才,夏焱,马广军.底部钻具组合运动状态及钻进趋势评价方法研究[J].石油钻探技术,2005,33(5):24~27
[3] 管志川,夏焱,王国胜,杨悦.底部钻具组合的参数设计及优化方法[J].石油钻采工艺,2006,28(4):10~13
[4] 顾纯巍,杜威,王巍,闵锐,孟文波.井下钻具受交变应力影响分析[J].天然气工业,2007,29(6):110~112
[5] 夏焱,管志川.随钻扩眼钻井钻进趋势影响因[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6):31~34
[6] PAYNEML,COCKNGDA.Critical technologies for success in Extended Reach Drilling[R].SPE 28 293,25~28